内科护理学教学(精选12篇)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1
摘要: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实施模拟病房教学, 以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护理病历书写能力。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模拟病房,见习
为了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教育必须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笔者在多年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逐步摸索出模拟病房教学法, 使学生提早接触临床, 进入护士角色, 很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 方法
1.1 模拟病房见习
在我院2005级、2006级1、2班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疾病护理部分每班均安排模拟病房见习18~20学时。具体做法是:在学习第二篇各系统疾病护理部分时, 每上完一个系统的疾病护理后, 安排1~2次的模拟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为大纲要求的一些常见疾病。模拟病房选择在护理示范教室, 内有一张床, 根据病情及实习要求不同, 由护理教师或学生担任“患者”。每次上课前, 将本次见习疾病的典型病例情况介绍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简要病史、生活状况、自理程度及心理社会方面内容、诊断、医嘱等) 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尤其是护理方面知识。上课时, 先用5~10分钟时间, 说明本次课的目标、要求, 然后让学生熟悉病史、提出问题, 如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等。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并在“患者”身上实施护理,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后要求学生书写护理计划, 教师认真批阅后发给学生, 并进行讲评。
1.2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在2005、2006级护理专业1、2班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尝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1.2.1 教学设备
模拟病房设有护理站、无菌配制室、抢救室、病房、手术室、准备室、实验室等, 护理站内有患者一览表、病历车、54本病历夹、各系统疾病的典型病例29种 (病历是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室挑选而来) , 每种疾病的病历复印成55份, 教师1份, 每位学生1份。
1.2.2 教学过程
在每次授课前要求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上课时, 每人发一本病历夹, 内装有本次课要学习的疾病病历。教师先展示本次课学习目标, 然后师生一起熟悉病历内容, 包括患者的住院病史、体格检查、护理入院记录、主要辅助检查、诊断、医嘱等。根据患者的病情, 结合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如该患者发病原因有哪些?可能存在哪些诱因?该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哪些?该患者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逐步达标。保健指导、心理疏导、卫生宣教内容多采用角色扮演法, 学生上台演示, 最后教师讲评。
2 结果
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教学, 笔者采用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2005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课堂理论讲授, 后者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以下简称模拟病房教学) 。而2006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模拟病房教学, 后者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课后均进行小测验, 题目的难度、内容、类型均相似, 成绩结果见表1, 经t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笔者还对2005级护理1、2班, 2006级护理1、2班1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学科, 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 学生死记书本内容, 感觉抽象、枯燥, 学习困难, 且难以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只有学生进入临床实际, 不断进行课间见习, 直接接触患者, 才能使其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新教学大纲规定内科护理学总授课数为186学时, 其中实验课时为46学时。但是由于我校没有教学医院, 安排课间见习非常不便。历年来, 我校的做法是疾病护理部分安排到医院见习, 由于时间少, 只见习各系统疾病的常见阳性体征。因此, 不可能按大纲要求,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教学虽然没有患者, 但有具体病例, 学生可以根据病例情况, 结合书本知识, 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既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又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教学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因学而导、因惑而解、因材施教, 学生紧扣教学目标, 处处着眼于学。
3.3 激发临床思维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形成新结构的思维过程, 它寓于各种能力之中, 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变通等特征。它不为传统的观点、他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所局限, 善于迅速发现问题并勇于探索和验证。学生通过见习和讨论, 可以激发临床思维, 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融为一体, 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过比较、研究、探索与发现, 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4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护理病历书写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 73.9%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方法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 77.4%的学生认为对护理计划书写能力提高有帮助。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实习, 不是照读或照抄书本内容, 而是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 60.9%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方法, 认为一般的占39.1%。该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以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 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本教学方法要求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结合起来, 运用生理、药理、病理学等知识来解释护理诊断的病因和护理措施的依据, 用基础护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等。该教学方法遵循了知识掌握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规律。知识能否巩固取决于认识主体的精神状态, 如认识主体的行为动力系统处于活跃状态, 主观积极性高, 信心足, 兴趣浓, 记忆和保持效果较好, 课堂气氛活跃, 则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但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课前必须花大量时间预习及复习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必须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 并要充分备课, 精心进行课堂设计。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2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要使学习者了解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收看电视课、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册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电大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第二部分 媒体的选择
一、媒体的总体说明
为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内科护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小结、练习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重点讲授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对病人的护理。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一学期开设。
文字与录像学时分配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容
课内学时
电视学时
各章字数(万)
绪论 1 呼吸系统疾病 25 4 10 循环系统疾病 22 4 10 消化系统疾病 15 4 7 泌尿系统疾病 12 2 6 第六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 7 2 4 风湿性疾病 8 2.5 第九章 第十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8 2 3.5 神经系统疾病 10 4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一、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
二、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重点应用
了解: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症
第五节 肺炎
第六节 肺结核
第七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八节 自发性气胸
第九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节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教学要求
掌握:
1.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原因、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3.支气管哮喘的概念;临床表现;内、外源哮喘的比较及并发症;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4.支气管扩张症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5.常见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6.肺结核概念、各型肺结核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8.自发性气胸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10.呼吸衰竭及ARDS概念、ARDS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熟悉:
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因;分期;肺功能检查;诊断要点
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诱因;诊断要点
3.常见肺炎病因、诱因
4.肺结核有关检查及预防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因、有关检查
6.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有关检查及诊断要点
了解:
1.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2.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3.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要点
4.肺结核发病机制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要点
6.自发性气胸病因、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病因、发病机制、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8.ARDS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了解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心力衰竭
第三节 休克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第五节 心脏骤停
第六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
第七节 风湿热
第八节 心脏瓣膜病
第九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十节 高血压病
教学要求
掌握: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2.急、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措施
3.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要点
4.常见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房颤、室颤)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健康教育
5.心脏骤停概念、病因、心脏骤停的临床判断措施及处理
6.对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7.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8.概念、冠心病临床分型、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
9.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熟悉:
1.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2.室早、室速、室颤的病因、治疗要点及心电图特征
3.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定义及作用原理
4.风湿热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5.二尖瓣狭窄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有关检查
6.心绞痛、心急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有关检查
了解:
1.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2.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3.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改变
4.心脏电复律的种类,起搏器的种类及起搏方式
5.风湿热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有关检查。
6.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期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第六节 肝性脑病
第七节 急性胰腺炎
第八节 上消化道出血
教学要求
掌握:
1.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2.消化性溃疡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3.原发性肝癌概念、临床表现、护理及健康教育
4.肝性脑病概念、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
5.急性胰腺炎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6.上消化道出血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熟悉:
1.消化性溃疡的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2.肝硬化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关检查
了解:
1.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
2.消化性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纤维胃镜的术后护理
3.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4.肝硬化主要病因、有关检查
5.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6.肝性脑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有关检查
7.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第三节 肾盂肾炎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
教学要求
掌握:
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2.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3.肾盂肾炎概念、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4.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教育
熟悉:
1.女性患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2.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要点、有关检查
了解:
1.肾脏解剖和生理功能
2.各型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3.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透、腹透的原理及护理要点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贫血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
第四节 白血病
教学要求
掌握:
1.血液病常见的症状(贫血、出血、感染)、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2.贫血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3.出血性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4.白血病定义及分类;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熟悉:
1.急性溶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有关检查
了解:
1.造血器官组成、血细胞来源、生成、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寿命
2.铁的来源和吸收、贫血的有关检查;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3.正常止血、凝血和抗凝血机理;诊断要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4.白血病的病因、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要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要点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第三节 皮质醇增多症
第四节 糖尿病
教学要求
掌握:
1.甲状腺疾病的概念、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2.皮质醇增多症的概念
3.糖尿病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熟悉:
1.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有关检查
了解:
1.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3.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教学要求
熟悉: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2.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了解:
1.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2.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检查、治疗原则
3.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有关检查
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毒总论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四节 中暑
教学要求
掌握:
1.中毒、毒物的概念,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及护理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护理及健康教育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健康教育
熟悉:
1.中毒病人的健康教育
2.有机磷农药的原因和机制、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中暑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脑血管疾病
第三节 帕金森病
第四节 癫痫
教学要求
掌握:
1.脑出血、脑梗死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2.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癫痫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
1.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了解: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4.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见习内容建议(4学时×10次)
一、循环系统疾病(3次)
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冠病(包括CCU病房)
高血压、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2次)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
哮喘、支气管扩张症
6.呼吸机(呼吸监护)的使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2次)
7.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8.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
9.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
四、泌尿系统疾病(2次)
10.肾炎、肾盂肾炎
1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五、神经系统疾病(1次)
12.脑血管疾病
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内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57-02
一、前言
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其不仅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同时更涉及内科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与护理方法等众多内容,因而做好该学科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然而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当前职业院校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所培养人才在能力与综合素质出现欠缺。有鉴于此,积极转变职业院校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使得对人才培养从单纯的重视理论教学扩展到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此,下文将结合笔者实践,探究一些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较好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二、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
1. 情境教学法
根据笔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分析发现,当前实习单位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便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较为严重,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两方面:一传统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授;二学生自身认识不足使其产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而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与行动。针对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内科护理学情景教学法,即在该课程教学时根据根据相关内容模拟创设一个临床工作的情景,随后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开展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使得他们准确掌握诸如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要点以及护理诊断与措施等内科护理学知识,同时更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此,结合笔者对该课程实践来看,广大教师可以把内科护理学中护理技术操作部分作为采取情景教学法的重点,随后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内容结合上相应的一些病例进行情景创设,最后再将所该情景用于实际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间的尺度,不应出现偏袒于某一方面,以此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内科护理教学课程得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启发式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而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教学,以问题作为讲课线索,以典型病例分析作为讲课的基础,并通过设置一些实际护理情境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根据情境要求来拟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护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为今后学生的护理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现在发展成为了西方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该方法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具体病例或一个医学专题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相较于案例分析法而言,PBL教学法的独特之处是采用分幕的方法,把一个较为复杂的案例成为数个序幕来进行分析讨论,各个幕中均涵括了一定知识点,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与消化。例如,在进行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可把整体内科疾病患者的病例呈现给学生,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整体护理顺序来将病例整体分成若干幕,并将其中患者的患病史、临床症状、检查、治疗等内容都列入护理评估当中,并引导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应对该患者提供何种护理诊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采用教材内容来分析并讨论该类患者的护理诊断,并以此为基础来对护理计划、适时以及评价等各幕进行设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对于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应在积极转变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前提下,通过结合本院校学生实际以及内科护理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与护理理念,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职业院校该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良好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巍, 张静. 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209-209.
[2] 潘静坤, 杨秋实, 林莉,等. 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7):104-105.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4
1 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 它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全体教师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备课, 做到全面细致, 既符合学生的实际, 又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学期课时教学计划及编写教案。现将其基本要求介绍如下。
1.1 备大纲
备课首先要明确护理专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 使课程教学符合护理职业岗位 (群) 的就业要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既要领会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要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同时还要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是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
1.2 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要通览教材, 把握重点和难点, 但要注意《内科护理学》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蓝本, 不能照本宣科, 要知道教材总是滞后于护理临床实践的, 并且教材多数是学科性教育的压缩, 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距离。因此, 护理专业岗位要求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补充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丰富教学内容, 和护理工作实际接轨。
1.3 备学生
备学生即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认知能力及兴趣爱好等备课, 如: (1) 向学生提一些问题, 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了要学习新课的必备知识; (2) 向上一学期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4 备教法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教学内容丰富, 涉及诊断学、药理学及基础学科多方面的学科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 是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课程。由于内容多、知识抽象, 死记硬背成为许多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只应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而应该在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实际和章节内容, 灵活选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直观教学法、仿真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1.5 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思路、灵魂。教师上课必须用新教案, 不可照搬旧教案。教龄不满5年和任新课的教师要有详细的教案, 其他教师的教案则要详略得当。编写教案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等周密考虑、合理安排, 做到通俗易懂、逻辑性强;对板书布局、媒体与教具选择、提问内容、作业布置等精心构思, 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编写应做到: (1) 内容科学、准确、全面, 结构完整; (2) 详略得当, 切实可用; (3) 具有创新意识, 不照搬旧教案。
2 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现将上课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
2.1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上课的第一个步骤是对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提问, 了解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所提问题忌偏、忌深、忌浅, 并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反馈, 若大多数学生未达标, 则应及时进行弥补性教学;若个别学生未达标, 则应及时布置学生复习和安排晚自习辅导。
2.2 讲授新课
新课讲授前应首先展示或清晰地告诉学生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 接着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 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法。例如:为完成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护理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我们采用了仿真情景模拟法:教师首先按病因、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护理评估要点、护理措施等编写病例, 并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接着设计了以下情景: (1) 为使学生熟悉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表现, 训练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 设计情景1:患者一年来出现餐后2~3小时上腹部疼痛, 伴嗳气、反酸, 进食后腹痛可缓解。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已安置在普通病房, 要求护士采集病史及进行入院宣教。 (2) 为使学生熟悉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表现, 训练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设计情景2:入院第2天, 患者突然出现头晕, 呕吐咖啡样内容物, 意识渐不清, 测血压:70/50 mm Hg, 护士协助抢救。 (3) 为使学生熟悉十二指肠溃疡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设计情景3:患者住院12天, 生命体征正常, 腹痛、嗳气、反酸消失,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要求出院。课前教师把病例、情景布置给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角色分工, 设置护理场景, 分析、讨论。课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将预先设计的病例情景在学生扮演的患者身上逐步模拟实施, 将整体的护理过程演示出来。在演练过程中, 教师可不断提出问题, 如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课前教师进行总结, 指出每组学生演练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并向学生介绍专科护理新进展, 以便学生查阅资料, 改进方法[2]。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内容合理、条理清楚、形式灵活、美观实用的板书。科学研究证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 视觉信息约占75%。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 一能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 二能将教学内容结构化, 三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助于学生记忆, 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2.3 写好课后记, 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备课工作的反馈信息, 教师应当在上完课之后趁感受、记忆最深刻的时候, 及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写在课后记里, 为改进下一轮教学提供依据[3]。
3 布置和批改作业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做作业可使学生巩固知识, 提高自学能力。布置作业要难易适度, 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样性, 作业量也要适度。作业批改有利于教学效果信息的及时反馈, 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
4 课外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是教师在掌握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辅导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 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 因材施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 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辅导要及时, 在一定阶段教学结束后, 或作业、实验报告批改完后, 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 注意辅导时间要短, 内容要精。
5 重视测评及成绩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测评是指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 取得反馈信息, 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测评的内容要科学、全面, 试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就业岗位要求, 围绕教学目标, 要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 难易适中, 题量适宜, 要有梯度。其一般比例是基础题70%, 综合应用题20%, 较难题10%。要及时总结测评的结果。测评结束后要进行质量分析, 及时改进教学。
教学的基本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认真对待, 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跃.浅谈教学管理中的五个基本环节[J].南方论刊, 2003 (8) :55.
[2]汪芝碧, 黄雪玲, 郭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0 (19) :102-103.
内科护理教学大纲 篇5
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一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与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护理理论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l、熟悉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3、会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并且能应用已学的有关护理知识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并做出评价。
4、了解本学科中相关诊疗方法及护理。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2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2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0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8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20
(三)总学时:理论讲授,130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各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要求。
2、掌握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介绍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详细阐述内科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以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讲授并结合学生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内容。
3、掌握本系统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计划及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内容。
3、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本系统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4、讲授并示范有关护理措施:胸部物理治疗法及体位引流的步骤。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概念。
2、了解慢支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
3、掌握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及相关护理措施。
4、能正确地演示有关护理操作:如肺功能的训练。
5、能与病人进行正确交流,收集到病人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内容
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详述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评估的内容和讨论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相关措施。
2、让学生或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0
四、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掌握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及相关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护理评估的内容和讨论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相关措施。
2、让学生或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
l、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2、熟悉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
3、掌握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能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措施。
4、能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l、支气管哮喘概念及发病机制。
2、详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详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及防治要点,其中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观察为重点。
4、讨论或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进行相应护理目标、措施的制定,并做有关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 支气管扩张 第八节 肺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临床特点及体位引流。
2、了解肺炎的概念、分类。
3、熟悉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4、掌握对肺炎链球菌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和有关护理措施。
5、了解其他类型肺炎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1、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护理评估、措施与内容。
2、肺炎的概念及分类。
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评估内容。
4、自学其他肺炎的临床特点。
5、启发学生对病人进行有关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节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肺结核的发病状况、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肺结核的临床类型。
3、掌握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肺结核病的发病状况、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肺结核的治疗原则,详述对症处理要点。
4、学生自学、讨论肺结核病人预防及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见习相结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状况、病因、分类。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对该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状况、分类。
2、临床特点。
3、治疗要点,护理要点(学生讨论)。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节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
l、掌握呼衰概念、病因。
2、了解呼衰的发病机制。
3、掌握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能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和相关护理措施。
4、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呼衰的定义、分类、呼衰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治疗要点、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见习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及常见症状。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
3、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及常见症状。
2、循环系统疾病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心功能不全概念及左、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2、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基本护理措施。
3、掌握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概念。
2、左、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4、左心功能不全概念及急救措施。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节 心律失常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心律失常概念及心律失常分类。
2、掌握正常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早、室早)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3、掌握心律失常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概念及分类。
2、窦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3、早搏、房颤心电图改变。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示教学、见习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心脏瓣膜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概念。
2、熟悉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
3、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风湿性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风湿性瓣膜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式教学、见习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心绞痛、心肌梗塞概念。
2、熟悉心绞痛疼痛特点、心肌梗塞先兆症状及临床表现。
3、掌握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心绞痛、心肌梗塞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节 高血压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高血压病概念及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
2、了解高血病分期。
3、熟悉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3、掌握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措施。
4、掌握高血压病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高血压概念。
2、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3、本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概念。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基本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
2、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护理诊断及基本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及护理要点。
2、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病因。
3、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发病状况。
2、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
3、常见症状护理评估。
4、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护理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分型。I、熟悉慢性胃炎病人临床特点。
2、掌握本病护理评估、诊断、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胃炎概念及分型。
2、慢性胃炎的护理评估、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消化性溃疡概念、分类。
2、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常用药物。
3、熟悉该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4、掌握该病病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护理问题、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掌握本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肝硬化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要点。
2、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及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l、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2、熟悉该病的临床特点。
3、掌握护理评估、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肝癌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要点。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对症护理及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等的护理措施。
4、向模拟家属进行有关肝性脑病病人的基本医学知识教育。
二、教学内容
1、肝性脑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与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节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急胰腺炎病人的病因。
2、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
2、结合病例资料,分析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讨论护理目标。
3、针对本病病人,制定出整体护理措施,表现出关心、爱护病人。
二、教学内容
1、急性胰腺炎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脏的解剖、生理功能。
2、熟悉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3、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
4、掌握水肿与膀胱刺激征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肾脏的解剖与组织学。
2、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3、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4、水肿与膀胱刺激征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启发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肾小球疾病概述 第四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小球疾病的概念、分类、病理类型。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发病机制。
3、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型。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结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掌握本病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掌握本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与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节 肾盂肾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盂肾炎的病因与感染途径、易感因素。
2、熟悉急性肾孟肾炎,慢性肾孟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3、掌握本病的护理措施与抗生素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肾盂肾炎的定义、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
2、本病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与依据、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3、掌握本病的概念、临床表现、饮食治疗、护理评估、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节 透析疗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透析设备、适应症、禁忌症、血管通路、肝素化。
2、熟悉透析疗法的原理、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透析疗法的原理、透析设备、适应症、禁忌症、血管通路、肝素化。
2、常用的透析方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结肠透析。
3、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自习、见习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血细胞的生成、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2、熟悉血液病的分类情况。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教学内容
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3、血液病的分类
4、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血液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掌握出血倾向或出血及继发感染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血液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血液病病人的护理:包括对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及继发感染患者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贫血概述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贫血的定义与诊治。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贫血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1、贫血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2、贫血的诊断、治疗要点。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治疗与护理要点。
2、在了解体内铁代谢过程的基础上,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能够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及家属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2、体内铁的代谢。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5、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缺铁性贫血的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急、慢性再障的诊治要点。
2、掌握再障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3、了解再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知道如何对再障患者及家属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再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急、慢性再障的诊断与治疗。
4、再障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依据。
5、再障的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3、能够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及诊治要点。
3、能够对过敏性紫癜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4、过敏性紫癜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八节 白血病概述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白血病的概念、病因。
2、了解白血病的分类、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白血病的定义。
2、白血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九节 急性白血病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
3、了解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4、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5、启发学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二、教学内容
1、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4、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方式。
2、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教学内容
1、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及实验室检查。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
2、能够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包括对身体外形改变和性功能异常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概念。
2、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诊治要点。
4、能够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5、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治疗。
4、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
四、教学时数:1小时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甲亢的分类。
2、掌握甲亢及Graves病的定义。
3、了解Graves病的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熟悉Graves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其诊治要点。
5、能够对Graves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6、能够对Graves患者及家属的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甲亢的定义及分类。
2、Graves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3、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
4、Graves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措施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 糖尿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糖尿病的分型、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糖尿病的定义、典型临床表现及主要实验室检查。
3、熟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4、掌握糖尿病的诊治要点。
5、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作出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6、指导学生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糖尿病的分型、病因与发病机制。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
3、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4、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以及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讲授、病例分析、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12对脑神经、脊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实验室检查。
2、熟悉12对脑神经、脊神经的功能、各脑叶的功能。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二、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挂图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障碍的表现。
2、掌握言语障碍的分类与表现及护理措施。
3、掌握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4、掌握瘫痪的概念、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瘫痪的护理措施。
5、掌握共济失调与不随意运动的表现。
6、熟悉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诊断与评估。
二、教学内容
1、常见症状体征:头痛。
2、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
3、运动障碍: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
4、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 周围神经疾病
一、面神经炎
二、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这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治疗。
2、熟悉病这两种病的病因。
3、掌握这两种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面神经炎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
2、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23 断与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的血液供应与血液循环的生理。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3、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了解TI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5、掌握TIA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与保健指导。
二、教学内容
1、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与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三、脑梗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
2、熟悉脑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脑栓塞的病因。
3、掌握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措施、保健指导;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1、脑血栓形成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2、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四、脑出血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脑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2、掌握脑出血的病因、内囊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3、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
4、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
3、掌握本病最严重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病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癫痫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癫痫的概念、病因、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2、熟悉癫痫的发病机制、分类、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检查、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感染与免疫的特点。
2、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预防要点。
3、掌握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隔离、消毒方法。
4、掌握对传染病病人评估的内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传染病概念、发病状况、感染与免疫。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传染病的特征。
4、传染病的预防。
5、传染病的护理工作特点、隔离和消毒。
6、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 病毒感染
一、病毒性肝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2、了解各型肝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能全面收集各类乙肝病人的资料,并得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出相应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4、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
l、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其他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与措施、保健指导(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重点讲授)。
2、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自学、讨论)。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CAI课件等
四、教学时数:4学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临床特点。
2、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并会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进行护理目标及措施的制定。
4、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三、狂犬病
四、流行性出血热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状况、流行特点。
2、熟悉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3、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
1、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2、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艾滋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状况、流行特点。
2、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有关诊断及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本病的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CAI课件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教学目的
1、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临床特点。
2、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并会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进行护理目标及制定措施。
4、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细菌感染
一、伤寒
一、教学目的
l、熟悉伤寒发病的特征、病原学特点。
2、了解伤寒的流行特征、发病机制及病理。
3、掌握伤寒病人的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庆护理措施。
4、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诊断及治疗要点。
5、护理。
6、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三、细菌性痢疾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沙门菌食物中毒及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状况,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关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3、会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治疗要点。
5、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1学时
四、霍乱
五、布氏杆菌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这两种病的发病特点,病原学及流行特点。
2、掌握这两种病人的临床表现,并能全面评估病人。
3、熟悉治疗要点,并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念。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4、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2、熟悉本病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及措施。
3、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治疗要点。
6、护理、预防、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小组讨论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根据我院近几年来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多样,整体性强,涉及范围广,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1],其教学应坚持“教、学、做”一体化为原则,即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一体化,即一切教学都应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2],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以职业教学为原则、培养实用型而不是研究型人才为目的,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質和职业道德素质,因材施教,如何才能建立适应新型医疗形势的临床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3-5]。以下是我十年来的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认真备课、结合临床经验是学好内科护理学的基础
要想让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首先自己要认真备课,深刻理解教材的用意,熟练掌握教学目的和方法,重点突出,难点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要想让学生易学易懂,除了多查阅资料外,还必须每年安排至少有二个月的时间、深入临床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没有临床实践作基础,就好比纸上谈兵,教学内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作为专业教师除了要备好课、查阅资料、还要深入临床一线接触更多病人,这样才会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由想学变成会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讲——听”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局面.而中、高职学生,多存在理解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而当前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如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如何能在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将成为我们教师的最大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通过案例、图形、多媒体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这对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为原则,充分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为了能在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获得更多知识,产生更好效果,笔者采用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课前导入教学法
课前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可采用提问和共同回顾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加强巩固,但所提问题不能太偏、太难,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反馈,对难以掌握的内容及时进行弥补性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对个别学生未能完全领悟的课后安排作业复习巩固。
2.图形列表教学法
图形列表比较鉴别法能大大增强疾病鉴别能力,有利于加深记忆,内科疾病很多具有相似症状或体征,教师可通过在讲述疾病的过程中,提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并对其不同点进行鉴别,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呕血与咯血的区别:讲授时鉴别重点应放在两者出血前的症状、出血方式、酸碱度、血中混合物、出血后痰的性状、大便情况等方面,使学生清楚掌握两种出血的特点,为以后学习出血性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类比、对比的方法讲授,主要适合于同一章节中相关内容的教学,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与中毒性肺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讲授过程中以某一疾病为重点,另一疾病则与之相对照,在掌握相同点同时,重点找出不同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的一种方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该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再加上课时有限,见习不足等现象,案例教学法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案例教学,更加贴近临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课堂案例教学法。
(1)课前案例导入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采用课前案例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疾病的案例,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与疑问进入理论学习。内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编排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每个疾病按照护理评估(即健康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的模式进行编写.如果教学中长期按这规律讲授,就会显得刻板、枯燥,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案例导入法将理论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到案例之中, 使学生带着“什么病?为什么?怎么办?全神贯注地去听讲.在随后展开的护理评估等理论内容的讲解中,结合案例中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讲解。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如在讲冠心病心肌缺血型的护理时首先由教师描述典型案例,使案例的主要特点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再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2)课后案例讨论
我们讲完某一系统疾病后进行案例讨论,并借此进行单元整体复习。在案例中通常给出一项较为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必要时给出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促使学生去分析、辨别或排除。如在学完血液系统疾病后,挑选出白血病和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病人的病例进行讨论,选个有贫血、出血、感染等典型表现,首先由学生针对患者提出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要点等,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但白血病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点,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点,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其诊断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等.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堂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这样比机械重复课堂教学内容更容易记忆,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诊治疾病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4.肢体语言教学法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就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肢体语言教学法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它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大大提高学习热情。如讲异常步态时:演示一下醉酒步态、慌张步态、共济失调步态、鸭子样步态等,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多媒体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教材内容尽管全面,但对很多内容的表达仍然停留在文字描述、黑白线图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集中于一体,使学生通过感官来获取更多知识。如讲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时,其中涉及到很多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尤其是有关听诊的内容包括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假如单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将疾病的特征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配以教师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多形象化、多思维、多感知的知识体系,使理论、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直观教学法
主要采用标准化患者的使用、示教等方式进行。如肺心病、哮喘等疾病的讲解时可以采用标准化患者,让这些患者直接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同时让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更直觀的认识。而一些常见操作如体位引流、穿刺术等操作可以直接在模拟人身上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
7.素质教育教学法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6-8]。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语言、医德、讲述医疗事故进行感化、教育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少数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认为素质教育不是我们专业教师的事情。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跟学生沟通交流,多讲讲鼓励的语言,学生便会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成绩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俗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重视学习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了好成绩,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增加其对学习的更大兴趣。我几乎每堂课都会提问,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还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和鼓励,回答不充分的给予及时补充,这样有利于查漏补缺,可以让学生集中思想听课,通过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期未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四、课后总结,及时反馈认知信息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年代,要想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除了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跟进教学方法,同时也为新一轮学习打下基础。笔者认为通过课后总结,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更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时间内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通过灵活多样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符合高职护理教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篇7
1 护理教育中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护理教育中开展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 护理教育中医德教育常被忽略或淡化, 具体表现:一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更注重对教学方法、环节与效果的管理, 淡化了医德教育教学管理, 没有把医德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学校只是以一种教学条目形式将其列出, 并没有真正纳入教学过程中;二是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医学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医德教育;三是有些医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不钻研医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有个别医学教师甚至认为医德教育是政治、伦理学教师的事情, 与己无关;四是有的教师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医德教育意识等。在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 学校开展医德教育将影响他们职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加强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
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包括崇高的理想、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爱心等方面, 这既需要通过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 还需要护理专业教师始终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护理专业教师, 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 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而且要教会护生做人的道理, 帮助护生理解护理职业的含义, 明确其“健康所系, 性命所托”的神圣职责, 培养其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 使护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2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医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临床课, 其内容多, 授课时间长, 有利于学生明确今后的职业方向、理解专业学习与职业道德, 从而引导其从道德修养上去完善自己。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若能有效开展合理的、科学的医德和育人教育, 努力寻找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就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2.1 加强人生观教育, 培养护生无私奉献精神
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工作, 才会有追求、有干劲。护士只有拥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探索、不怕困难, 才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因此,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之情。如在教学中我们列举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2008年5月12日, 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报名, 迅速组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于14日下午6点抵成都, 先后会战资阳, 经雅安、卢定、丹巴、小金、金川、马尔康、理县等地千里转战汶川。医务人员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历经无数塌方、滚石、泥石流, 克服了无水、无电等生活困难, 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抗震救灾任务。在资阳市和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社区共救治980多名伤病员, 参与直升飞机转运42名重伤员, 成功救治因窒息心跳停止5分多钟的1岁9个月小儿王蒙炅, 在救护车上抢救危重难产孕妇……医疗队实施一系列救死扶伤的举措获得了当地政府、群众及多家媒体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四川省省委书记刘琦宝和成都军区司令员李崇禧的慰问和接见。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和大河报等以“汶川新生婴儿取名‘豫’字永记河南医护工作者”“难产孕妇‘顺产’孩子取名红豫以感谢河南人”“郑大一附院医疗队成功抢救高热窒息幼儿”等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医护英雄的事迹介绍启迪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职业情感、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强化学生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使其感受到护士职责的神圣, 理解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内涵。
2.2 加强责任心教育,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士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 这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因此, 加强责任心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 并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我们以临床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是医疗事故对学生开展责任心教育。列举了临床上曾经有护士没有认真进行“三查七对”, 误将氯化钾注射液当成葡萄糖给患者静脉注射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实例。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实例教育, 让护生深感护理工作责任重大, 深刻认识到“三查七对”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了护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3 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学生勤奋的工作态度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良好形象、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一个言谈举止得体、待人真诚热心、办事严谨认真、乐于奉献的教师, 会被学生铭记心中, 并且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向学生展示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科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理教师在教室和实验室首先应做到衣、帽、鞋穿戴整齐、行为端庄大方、说话态度和气、动作轻柔敏捷, 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在实训操作时教师既要进行正确的示教和指导, 还要和学生一起认真训练护理基本技能, 如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引流、插胃管、导尿、灌肠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力求严谨务实、精益求精,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人的事迹打动学生, 使其自觉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且勇于奉献。
2.4 加强责任感教育,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名优秀的护士, 首先必须有责任感, 这是学生首先应具备的品质, 也是医德的核心所在, 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 个人的成就和成长与责任感有关。因此,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注重常规的责任感教育,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特殊的责任感教育, 在讲到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时, 告诉学生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同时向护生介绍我国农村医疗现状, 使学生同情农民疾苦,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医疗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毕业后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 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此外, 要使学生明白在农村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2.5 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分析浅谈 篇8
1 建框架, 理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讲解过程中有固定的顺序和内容, 其整体护理模式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而其中最重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部分又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内容, 如护理评估中包含: (1) 健康史 (病因及诱因) , (2) 身体状况 (症状和体征) ,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 ;而护理措施可概括为: (1) 休息 (环境、体位、适当活动) , (2) 心理护理, (3) 饮食护理, (4) 对症护理, (5) 用药护理, (6) 并发症护理, (7) 健康教育。以上内容构成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的框架 (见图1) 。
该框架可作为教学中固定的教学框架, 学生可按该框架进行学习内容的记忆, 即我们在教学中常强调的提纲挈领。
2 勤归纳, 多概括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 学生学习负担较重, 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编成字诀, 尽可能地简化学习内容,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这一护理诊断, 一般情况下的饮食护理可归纳为“三高一适量”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 , 若同时有消化道症状, 饮食上还应注意无刺激、清淡、易消化, 少量多餐, 细嚼慢咽等。但若碰到特殊原因所致的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 如尿毒症、肝硬化、肝昏迷所致者, 则应将高蛋白换为低蛋白, 并且尿毒症患者以优质蛋白为主, 肝硬化、肝昏迷患者以植物蛋白为主。对各种原因的水肿、肝昏迷所致的血氨增高、尿毒症所致的尿素氮增高及高钾血症等, 均可认为是体内某种物质过多, 其病因、病机的分析可归纳为“来得多、用不够、去得少”, 而其护理措施归纳为“限、排、转、抗”四字, 即: (1) 限制相应物质的摄入。 (2) 增加其排出。 (3) 使其转移。 (4) 使用对抗性药物。如对肝昏迷患者的血氨增高进行分析。病因、病机: (1) “来得多”:蛋白质及含氨、氮药物摄入过多; (2) “用不够”:肝脏病变后对氨的利用不够, 未能把其合成尿素; (3) “去得少”:肠道毒性物质未能经正常渠道排出而进入血液。其护理措施为: (1) 限:限制蛋白质及含氨、氮药物的摄入; (2) 排:导泻; (3) 转:弱酸性液体灌肠使其转移到肠道; (4) 抗:使用谷氨酸钠 (钾) 、精氨酸降血氨。对其他体内某一物质过多的讲解均可以此为纲进行分析。而对体内某一物质减少 (如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蛋白血症等) 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来得少、用得多、丢得多”, 其护理措施为“增来源、减消耗、阻丢失”。再如对各种不同形式出血 (咯血、呕血、便血等) 患者的护理措施可归纳为: (1) 采取舒适体位休息。 (2) 予以无刺激温凉饮食。 (3) 止血: (1) 物理止血:出血局部进行冷疗、压迫、烧灼等; (2) 药物止血:出血局部使用止血剂, 全身给止血剂 (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 。 (4) 若出血量大, 注意补液、补血。 (5)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主要症状、合并症表现、药物副作用等) 。但对不同部位出血其止血措施可有不同, 如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物理止血可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方法, 而其他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则不能用。全身给药时不同原因所致的出血首选的止血药不同, 如心肺疾病所致咯血、肝硬化所致呕血首选脑垂体后叶素, 溃疡病所致呕血首选抑制胃酸分泌药,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出血首选凝血物质、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液等。
3 找对应, 定内容
内科护理学中的疾病按护理程序进行讲解, 有些护理评估内容与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一一对应、相对不变的, 应找出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护理评估中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同部位水肿都对应一个共同的护理诊断“体液过多”, 而其对应的护理措施可共用如前所述之“限、排、转、抗”四字措施。如在讲解过心源性水肿, 讲解肾源性、肝源性水肿时, 只讲解细节上的差别即可, 如第三个措施———使其转移, 心源性水肿为下垂性水肿, 可通过改变体位转移局部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均可通过提高胶体渗透压使水转移到血管;肝源性水肿最易出现腹水, 必要时还可考虑腹腔穿刺放液而使过多腹水转移到体外。又如不论什么疾病只要患者体重下降, 就可对应“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 其对应护理措施为如前所述之“三高一适量”饮食;各种原因所致的咳嗽、咯痰, 其护理诊断均为“清理呼吸道无效”, 其护理措施为促进排痰的五大措施;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 其对应护理诊断为“气体交换受损”或“低效性呼吸型态”, 其护理措施为取半卧位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不同途径即面罩、导管、鼻塞, 不同浓度, 不同流量) ;患者有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症状, 对应“活动无耐力”这一护理诊断, 其护理措施均为: (1) 舒适体位休息, (2) 合理饮食, (3) 适当锻炼, 劳逸结合;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对应的护理诊断为“体温过高”, 对应的护理措施为降温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
4 做对比, 互联系
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所包含的各系统疾病中往往有很多类似的内容, 可在讲解中做对比, 加强其联系, 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性脑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高血压脑病、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肝性脑病、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尿毒症脑病、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它们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表现都是出现神经、精神异常, 其护理诊断均可为“意识障碍”, 其护理措施也大致相同, 主要不同是针对病因、病机所用的药物不同。肺性脑病强调氧疗, 高血压脑病强调降血压, 肝性脑病重在降血氨,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强调化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在降血糖, 让学生做对比学习, 印象会更加深刻。又如高血压可致心、脑、肾、眼损伤, 糖尿病亦可致心、脑、肾、眼损伤, 两者可对比记忆。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等均可对比记忆。内科护理学同时又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可和其他临床学科内容相互联系, 如内科疾病所致的体液失衡、休克可和外科护理学的内容相联系;内科中全身性疾病 (如尿毒症、肝硬化等) 所致生殖系统异常, 尤其是女性出现的妇科问题可和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内容相联系;内科疾病所致的眼部改变 (高血压眼底改变、甲亢眼征、糖尿病眼部改变) 可和五官科护理学中的内容相联系;内科疾病中的肺结核、缺铁性贫血可和儿科护理学中的内容相联系, 这样相互对比、相互联系, 既避免了学科的单一性, 又体现了各临床学科之间的整体性, 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总之, 在分析教学内容时除使用常规分析方法 (如列表、举例、图示等) 外, 再使用上述分析方法, 既能简化教学内容、凸显重点, 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加深其学习印象,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理论知识的分析中,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教材, 或相关的、可靠的医学杂志上的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适当补充相关新知识, 这样一方面对书本内容的分析更完善, 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培生.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张审恭.内科护理学[M].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内科护理学见习教学方法的实践 篇9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见习,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课的学习情况。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内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是护生获得与护理相关的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临床见习直接影响着内科护理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护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 建立一种良好的见习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我校在课程综合改革期间进行了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模式的实践, 旨在探索临床见习规律,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两个班的学生, 实验组42人, 对照组40人, 实验组男生2人, 女生40人;对照组男生3人, 女生37人,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集中见习。
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集中见习一周, 见习前制定见习大纲, 见习采用PBL教学方法, 每15人为一组, 每组制定一名理论教师和一名医院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完成学生的带教工作。
1.2.2 对照组分散见习。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散见习方式。在理论教学期间同时安排临床见习, 一次3学时。见习前制定见习大纲, 每15人为一个小组, 采用PBL教学方法, 每组由一名理论课教师负责带教。
2. 评价指标
2.1 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
《内科护理学》的成绩由理论成绩 (50%) 、见习报告 (20%) 、病例分析 (30%) 组成。两组学生的理论和病例考试内容相同, 两组学生的理论授课计划和授课教师相同。
2.2 分别选取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对临床见习的感受。
3. 统计分析
对所得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X±S表示, 并进行t检验对比,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2 访谈结果。
在课程结束后, 分别对两组学生关于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进行访谈, 每组随机选择10名学生了解学生对该临床见习方法的感受。对照组学生认为分散见习的特点是在理论课学习结束之后进行临床实践, 能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及时强化,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见习之后对知识的记忆加强;不足之处在于见习时间有限, 见习的病例数偏少, 只能大概了解某一个疾病, 不能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习, 缺乏深层学习。实验组学生认为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临床集中见习能够有较为充足的实践进行观察和学习, 有利于护生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5. 讨论
5.1 集中见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发现, 对临床见习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影响较大[1],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原因可能在于:一是集中见习时间较长, 护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通过与患者交流, 一方面锻炼了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他们以护士的身份去收集患者的资料, 了解患者的病情, 理论结合实际, 增强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集中见习, 护生能否近距离的观察到临床护士的工作流程和任务, 能够更好的了解护士的职业角色, 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 增加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感[2]。
5.2 集中见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表1显示, 两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集中见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习效果, 主要因为护生在集中见习期间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整合, 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过程, 同时也锻炼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生在见习过程中能够对护理知识进行观察和学习, 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分散见习由于见习时间有限, 护生普遍反映没有充分对疾病和护理过程了解。
6. 小结
综上, 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各有特点, 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多种见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 使学生在见习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问题为中心, 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听取带教老师的建议和护生的见习感受,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探索中构建一套能够反映最先进教育观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
参考文献
[1]杨朝霞, 杨洪菊, 袁恒兰等.临床见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9) :3-5.
[2]蒋华, 刘涛, 李爱玉等.护理专业2种见习模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11C) :3087-3089.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科护理学是内科医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目前已经成为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实施整体护理以促使病人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为使培养出来的护士能够胜任新世纪的护理工作, 熟练地运用内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为内科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 特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意见。
1 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
作为护生来说, 毕业后所服务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护士的关心和护理, 这就要求护生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高尚的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要有热爱护理专业和献身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和精神。过去习惯认为医务工作主要靠医生完成, 而护士是配角, 仅仅是被动地执行医嘱,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常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就是说明病人恢复健康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目前推广实施的整体护理模式, 在医疗护理上具有更全面的特点,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讲授内科护理学的时, 可以结合实际病例, 阐述护理学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再结合南丁格尔献身于护理事业的高尚医德及事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同学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 明确目标, 突出整体护理
教学目标要求已往的内科护理工作必须由依靠医嘱的常规护理被动状态向高质量高效能的整体护理转化。现在的《内科护理学》较之过去的《内科及护理学》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教材明确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每个章节均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构成了整体护理的模式, 根据内科护理学的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我们在教学上也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配套方法。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病人“基本情况评估”和“护理措施及理论依据”占了主要篇幅, 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认真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评估之后, 才能正确地提出“护理诊断”, 为制订“护理目标”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最后根据“护理目标”以科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护理措施”, 而“评价”则能对“护理措施”在何种程度上完成达到“护理目标”作一反馈检验。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因”与“果”的辨证关系, 抓住护理程序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抓住各自的内容特点, 使其环环相扣, 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更全面更科学体系的内科整体护理全程。
3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不仅要具备护理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内科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工作能力, 在上好内科护理学理论课的同时, 还必须抓好实验 (实习) 课的质量, 实验课一般选择在实验室或教学医院。在实验室主要是进行模拟训练, 每学习一、二个疾病之后, 分别由学生扮演护士及病人, 进行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全过程演示, 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 指出正确和不正确的地方, 需要做什么改进。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小结, 并做一次示范模拟演示。在教学医院上实践课则是面对病人展开临床教学, 由于所面对的病人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素养各不一样, 因而还涉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问题, 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循环往复, 有机相联, 既巩固了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 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4 内科护理工作具有主观能动性
内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病人为中心, 提供参与诊疗、消除病痛、预防保健以及安全舒适的健康服务, 内科护士必须善于主动接触和评估病人, 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健康问题。通过护理手段或配合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内科病人的健康需求。我们可以用实际病例来说明内科护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如某护士夜间巡视病房, 发现一位病人咯血致血块堵塞喉头, 出现窒息先兆, 此时护士主动带领病人家属将病人置于头低足高位, 拍打背部及用导管将血块从喉头吸出, 避免了窒息死亡。如果这位护士不是主动采取护理措施, 而是先去通知值班医生, 待医师看过病人后再执行医嘱, 就可能耽误了抢救时间。又如某肝硬化男病人, 住院期间并发肝性脑病, 意识恍惚地躺到女病人床上, 被误认为行为不轨, 但细心而敏锐的护士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体验, 发现病人已发生肝性脑病, 立即通知医生检查确认, 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使病人脱离了险境, 这些实际病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内科护士工作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5 不断完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要素, 当前中等卫 (护) 校的护理师资队伍还相当薄弱, 大部分护理教师学历层次不够理想, 有不少护理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还基本处于医生教护士的状态, 质量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较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除了政策倾斜加大师资力量培训力度之外, 护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建设, 广泛阅读护理专业书籍以及有关参考读物,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学水平, 当前内科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 卫 (护) 校的整体护理教学模式和医院的实际护理工作还没有同步, 有些医院仅在几个科室进行整体护理模式试点, 所以对很多内科护理教师来说, 本身就缺乏整体护理的临床实践, 在教学时或多或少带有“纸上谈兵”的痕迹。因此内科护理教师应经常深入已经开展整体护理的医院或社区, 亲身体验和实践。这样在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 就能够将专业理论和实用性有机相联, 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11
【摘要】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中临床课程的基础,传统课堂教学有其固有的优点和缺点。成人学习过程中工作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固有存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出,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矛盾。所以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将是成人教育的新出路。
【关键词】成人教育 内科护理学 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金号CJ1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工程,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成人教育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借助于网络平台成为了成人教育的大势所趋[1]。
一、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随着整体护理观的形成,内科护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能否学号内科护理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一系列临床课程。内科护理学的本科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特点,内容较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授课,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体现成人高等护理本科教育特色,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难题。
二、传统成教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现状
1. 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是它有利于因材施教。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观察面部表情等方式,随时可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反馈,从而及时调整知识点讲解的深浅、难易点的调整。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其次,传统教学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加入临床病例,采用提问、讨论、启发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理顺思维方向,从而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培养学生能力。最后,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进行讲授时,面对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进一步表达“仁爱、精技”等现代护理理念,加强教学效果。
但是,传统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性差。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 成教学生学习的特点
(1)具有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控制性
成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导向和自我控制的一个过程,在自我导向性的学习中包含着独立性。成人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独立品质,他们在学习当中更加的倾向于独立的分析"交际的独立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在学习当中不再仅仅依赖与导师的指导,他们会根据自身学习的目的来有针对性的找寻相关的资料,并对相关的书籍"文献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教育!
但是,成人学习并不完全是独立的!我们应当更加争取的认识它,这就需要我们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过度强调学习者是独立的,过度的强调他们的学习是不必依靠外界的帮助以及刺激;二是认为成人学习者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完全的控制[2]。
(2)工作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矛盾
工作与学习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成人学习者所共存的一个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一个人成年后,他自身的人性理念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生活当中,他们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所要承担更多的是生产者或者做事人的责任。一般来说,他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是一名工作人员,或者是一个父亲( 母亲)。著名学者诺尔斯就曾指出,在生活当中,当一个人的工作与学习之间产生矛盾时,他通过会选择工作而不是学习。成人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对成人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成教学生的出勤率低,教学时间严重受限,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三、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网络教学是网络时代的教育,它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成为学习的主宰,教师的“教”成为学习过程的服务,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将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结为一体的方式,来更好的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课程的网络化,学习者就可以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
但是,网络教学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学习过程中,网络虚拟课堂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能实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二、在网络课堂学习中学生始终面对冰冷的电脑屏幕,极易产生消极和倦怠的学习情绪;第三、网络学习不利于约束所有学员的自觉性,不能保证所有学员都能有效认真的学习[3]。
四、网络教学平台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实际应用
因此,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开放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行学习,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同时,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的内容:
1.网络教學平台的完善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善课程相关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考核方法等;补充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课程教案、课外习题、知识拓展;完善网络教学活动,如:定期发布课程教学信息、完成在线测试等。
2. 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1)针对性:目前在国内的高等护理教育中,虽然有内科护理学的网络课程,但是由于大多是各学校自行建设,并未对外公布,不便于学习及讨论。而且目前大多数内科护理学的网络课程均针对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或专科生,没有针对成教学生的专业网络课程。我们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所有内容均针对成教学生专门设置,从课件到课外习题,到拓展病例,都是如此。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不断反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并不断修正及调整,以期更符合成教学生的特点。endprint
(2)互动性
众多的网络课程较多的是设置了课程相关的文件,如文字、图片、PPT、录像等,可以点播,但与老师的互动性较差。而本网络课程的负责老师为专业教师,可以有固定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
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
内科护理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7.5%。
4.通过问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网络教学接受程度好 以往总是认为数字化的新技术,成年人的接受程度可能不佳。但是,事实证明,对网络平台这种信息化的新方式,成年人的接受程度达到73.93%。同时看到,大家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毫无障碍,大家重点在上面看课件、视频、查资料等,也有进行网络测试的。总之,这种网络平台的授课方式对于内科护理学的成人学生而言驾轻就熟,容易掌握,也易于接受。
(2)学习内容掌握程度高 通过对网络平台的熟练使用,同学们对于所上传的课件等可以很好地学习,进而很好地掌握,大部分理解及以上占了82.7%。这已经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而且从最终理论考试的结果来看,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后,学生的理论成绩整体优于往届。
(3)学习方式的改变 经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尝试以后,学生对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无时间空间限制尤其赞赏,这也和成年学生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相关。网络学习平台弥补了课堂当面授课的时间不足,利于成年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变化,更喜欢在网络上学习课件及其他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锻炼了word使用等相关计算机应用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在职护理人员要求的不断提升,网络资源教学在成人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比例将会提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提高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知识面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传统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但也不应当对其进行完全的抛弃,只有将网络资源与传统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内科护理学教学实现最优化,高能力、优秀的内科护理学人才就将最终被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宋新昕,基于网络成人教育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計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25):261-262.
[2]张贵海.成人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海外教育.2015,(06):196-197.
内科护理学教学 篇12
一、实验对象
08级护理专业08—6、08—7班护生为实验组, 在内科护理学单元测试中选用难度系数不等的A、B、C卷进行测试, 08级其他班级设为对照组, 选用一卷制进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7个班选用统一试卷进行测试。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步骤
1.A、B、C卷的难度系数标准及依据。
(1) 试卷难易度的参考指标。
(1) 题型:知识型 (简单识记、抽象识记) 、思辨型 (简单推断、双重推断、多重推断) 、案例型 (识记方法、运用方法) 。
(2) 试题内容:按常见度 (试题内容和书本叙述的重合度) 、信息量 (试题牵涉概念、数据、符号、数据的多少) 、覆盖面 (本试题涉及知识面的宽窄度) 、干扰度 (备选答案对正确答案的迷惑程度) 计分, 每一项参考指标均分3个等级, 最后列出综合得分。
(2) 设计试题难易度检测表。
(3) 设计试题难易度等级表。
(4) A、B、C卷的分层原则。
(1) A卷重在考核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掌握的内容, 是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旨在考核学生最基本的记忆、理解能力。题量较少, 选择题中干扰选项设立三项, 增加优选法的比例, 降低排除法的难度。其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学习基础薄弱, 理解能力较差, 自信心不足, 学习习惯不好, 缺乏奋斗目标, 学习自觉性差的学困生。
(2) B卷在A卷基础上增加了大纲要求的熟悉内容, 考核知识的运用、分析层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演示、归纳、解释技能。名词解释、问答题的题量都有所增加, 选择题的选项为四项, 同时在干扰选项的设置上体现对学生上述能力的要求。其面对的群体是:智力因素较好, 双基不够扎实, 学习方法欠缺, 不太专心, 成绩中等但不够稳定的学生。
(3) C卷增加了大纲要求的了解内容, 对学生的要求从单一应用上升到综合运用及批判性评价层次, 对学生的创新、预测、逻辑、推理、辨别、判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注重对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测试, 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 有着较高的难度系数。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需要较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中备选答案增加到五个, 选项之间的差别更小, 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判断。同时增加了多选题, 没有明确说明正确选项的数目, 学生答题时压力更大。其面对的群体是学习勤奋, 上进心强, 基础扎实, 视野开阔, 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细致的观察力、持久的注意力, 对自己有较高的自我期待, 学习主观能动性强的学生。
(5) 试卷分层选择的原则。遵循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
(6) 分层测试的操作步骤。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 7个班利用自修课同时进行单元测试, 其中08-6、08-7班同学采用难度不同的A、B、C卷, 其余5个班级采用难度相同的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
(7) A、B、C卷的分值计算。每份试卷均采用百分制。为了体现分层测试的激励机制, A卷的得分乘以系数0.9, B卷以原始分数计分, C卷得分乘以系数1.2后记入档案。最终作为计算学期总成绩的依据。
2.进行第一次单元分层测试。第一次分层测试后, 首先让学生对本次测试成绩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分析本次测试的成败原因。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3份试卷, 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解题方法, 并说明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难度系数试卷中对认知目标分类的不同要求, 让学生对考试成败归因有更加客观、明确的认识, 尽量减少消极归因 (比如运气等) 对今后学习的不利影响, 树立正面归因 (学习态度等) 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选择难度较大试卷的学生, 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 培养竞争意识;对选择中等难度试卷的学生, 挖掘潜力, 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对选择难度较低试卷的学生则积极鼓励, 树立自信。每次测试后积极鼓励学生向高难度挑战, 向自我挑战, 争取自我提高。
经过一次分层测试的尝试, 学生基本认可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 一些选择难度较低试卷的学生在考试后感受到第一次自己主宰了考试, 这种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尽管难度不是太大, 但是这种考试方式让他们收获了成功, 增加了自信。同时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试卷, 他们也发现了自身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班主任可在同学之间组成学习帮扶结对小组, 利用群体优势实现共同进步。
3.继续分层测试。在第一次测试基础上, 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在第二次测试前做好动员工作, 鼓励学生积极应对挑战。在挑战难度的同时更是挑战自我, 寻求突破。三次选择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卷分析结果显示, 三次分层测试中, 低难度试卷选择人数在逐渐递减, 高难度试卷选择人数在逐渐增多。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的考试成绩, 每一个层级学生考试的平均分数都在递增。由此分析可以看出, 经过三次的分层测试, 学生自信心在逐渐加强, 学习方法在逐渐优化, 学习兴趣在逐渐增加, 学习成绩出现了可喜的进步。
4.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期末成绩对比检验。期末考试内科护理学由学校统一组卷、统一考试, 7个班级在规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考试, 考试结束后由学校组织统一阅卷, 各项措施保证各班学生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有效性。结果显示:实验组08—6班, 08—7班共99人, 期末内科护理学成绩的平均值为74.68, 对照班08—1、2、3、4、5班共235人, 期末内科护理成绩的平均值为63.64。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学生内科护理学期末平均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虽然导致考试成绩的差异有很多因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分层测试可以作为平时考核评价的方式, 执行最基本的检验功能, 检验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执行了考试的反馈功能, 反馈学生对复习迎考手段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 分层测试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 通过不同难度的试卷, 在弹性分层的激励机制下, 积极评价学生, 创设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高分的快乐。使学生收获了自信, 体验了成功,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