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精选7篇)
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 篇1
《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
从下列8项内容中任选其一完成相应系统疾病病人的见习安排,见习后仅交一份相
应系统的见习报告。
一、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7.5学时 主要内容:
1.安置起搏器的适应证及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安置起搏器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 3.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
4.PTCA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处理 5.PTCA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
见习安排:心内科实地见习+讲解、提问、问诊、讨论、演示
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7.5学时 主要内容:
1.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及方法,对病人进行现场指导 2.有效咳嗽及排痰的目的及方法,对病人进行现场指导 3.呼吸机版面的设置及管路连接 4.使用呼吸机病人吸痰操作程序 5.血气标本采集操作程序
见习安排:呼吸科实地见习+ 讲解、提问、演示、反示教、实际操作
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2.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护理 3.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 4.双气囊三腔管的操作程序
见习安排:消化内科实地见习+ 讲解、提问、演示、反示教、病人访谈、讨论
四、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1.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护理评估 2.白血病化疗病人护理要点 3.PICC操作程序 4.骨髓穿刺术的护理配合
见习安排:血液病房实地见习+ 讲解、提问、演示、病例分析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1.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
2.糖尿病病人热能需要量的计算
3.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快速血糖仪的使用和护理注意事项 4.甲亢病人主要检查项目的结果和意义
见习安排:内分泌病房实地见习+ 食品展览、讲解、提问、访谈病人、小组讨论
六、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1.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护理 2.腹膜透析正规操作 3.腹膜透析术后护理要点
4.为腹膜透析病人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见习安排:肾内科实地见习+ 讲解、提问、演示、反示教、讨论
七、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
1.观察传染病房病区的护理布局
2.学习传染病院的消毒隔离原则及常用的消毒方法 3.穿、脱隔离衣正确方法
4.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技术及常规护理
5.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要点 见习安排:传染病院/病区实地见习+ 参观、讲解、观看艾滋病防治的宣传片
八、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观察
2.神经系统各种反射及感觉系统的检查方法 3.瞳孔、肌力、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4.腰穿的配合
5.描述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见习安排:神经内科实地见习+ 讲解、提问、演示、反示教
备注:
1.见习结束后,请按要求格式完成一个系统的一份见习报告(具体格式见附件)。2.要求:认真书写见习报告,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按时完成。3.见习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
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 篇2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见习,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课的学习情况。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内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是护生获得与护理相关的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临床见习直接影响着内科护理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护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 建立一种良好的见习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我校在课程综合改革期间进行了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模式的实践, 旨在探索临床见习规律,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两个班的学生, 实验组42人, 对照组40人, 实验组男生2人, 女生40人;对照组男生3人, 女生37人,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集中见习。
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集中见习一周, 见习前制定见习大纲, 见习采用PBL教学方法, 每15人为一组, 每组制定一名理论教师和一名医院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完成学生的带教工作。
1.2.2 对照组分散见习。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散见习方式。在理论教学期间同时安排临床见习, 一次3学时。见习前制定见习大纲, 每15人为一个小组, 采用PBL教学方法, 每组由一名理论课教师负责带教。
2. 评价指标
2.1 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
《内科护理学》的成绩由理论成绩 (50%) 、见习报告 (20%) 、病例分析 (30%) 组成。两组学生的理论和病例考试内容相同, 两组学生的理论授课计划和授课教师相同。
2.2 分别选取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对临床见习的感受。
3. 统计分析
对所得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X±S表示, 并进行t检验对比,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2 访谈结果。
在课程结束后, 分别对两组学生关于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进行访谈, 每组随机选择10名学生了解学生对该临床见习方法的感受。对照组学生认为分散见习的特点是在理论课学习结束之后进行临床实践, 能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及时强化,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见习之后对知识的记忆加强;不足之处在于见习时间有限, 见习的病例数偏少, 只能大概了解某一个疾病, 不能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习, 缺乏深层学习。实验组学生认为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临床集中见习能够有较为充足的实践进行观察和学习, 有利于护生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5. 讨论
5.1 集中见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发现, 对临床见习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影响较大[1],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原因可能在于:一是集中见习时间较长, 护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通过与患者交流, 一方面锻炼了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他们以护士的身份去收集患者的资料, 了解患者的病情, 理论结合实际, 增强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集中见习, 护生能否近距离的观察到临床护士的工作流程和任务, 能够更好的了解护士的职业角色, 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 增加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感[2]。
5.2 集中见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表1显示, 两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集中见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习效果, 主要因为护生在集中见习期间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整合, 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过程, 同时也锻炼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生在见习过程中能够对护理知识进行观察和学习, 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分散见习由于见习时间有限, 护生普遍反映没有充分对疾病和护理过程了解。
6. 小结
综上, 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各有特点, 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多种见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 使学生在见习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问题为中心, 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听取带教老师的建议和护生的见习感受,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探索中构建一套能够反映最先进教育观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
参考文献
[1]杨朝霞, 杨洪菊, 袁恒兰等.临床见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9) :3-5.
[2]蒋华, 刘涛, 李爱玉等.护理专业2种见习模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11C) :3087-3089.
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系统论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内科护理;系统论;实习;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0-01
1 系统论相关的概述
系统论思想的雏形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已经存在,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曾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案例。1937年,系统思想作为一门科学被提出和完善,建立了系统的方法论,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构成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系统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和存在形式,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4个子概念,系统表明了一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以及要素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历时性等特点。整体性是系统的功能和属性组合大于各个功能和属性简单的相加。关联性指系统的各个功能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自组织性指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信息交流,系统各个部分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历时性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着变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就是对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的规律,把事物看成整体进行分析和控制。
2 内科护理见习是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5种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要素使教育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本科学生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层次的院校,内科护理见习课学时占该学科总课时的40%以上。通过临床见习,学生得以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学习临床经验,培养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见习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和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内科护理见习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学质量即这个子系统的性能受到诸因素如学生、带教老师、临床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和医疗环境的影响。只有把整个见习带教过程当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内科护理见习中系统论的应用
3.1 整体性原则制定见习方案 系统论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探索是对系统内外环境中以及内外环境间的辨析。在内科护理实习方案的制定上,从整体观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要考虑到带队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考虑课程安排中对实践开展深入的程度,考虑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实践医院的病人资源和医疗设备资源。如在呼吸科实习时,要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的多发疾病,要求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如果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可以增加一些涉及健康名录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内容的设置中首先要对关于健康的各种医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出一份健康教育方案。学生在见习护理中,对住院病人或者门诊病人作出健康教育宣传,然后对小组或成员进行调换,相互检验对病人的宣传效果。通过宣传教育和检验效果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规则。在见习中,导师选取护理实习对象时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认识到所选的病人是否具有护理的典型性,其次要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是否能够经得起学生的见习。还有就是病人在见习期间是否要外出检查以及病人对医院的治疗是否满意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见习活动是否有足够的病人资源来满足见习要求。
3.2 应用动态性原则合理调整见习方案 系统论是动态性的,在变化中不断的完善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护理见习中要求把护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认为护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变动不断的调整护理方法来服务于病人,做到更好的护理。在内科护理中,很多有关护理的因素是在发生着变化,如医院的环境、病人资源、技术水平和医疗机械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见习中要关注各个要素的变化情况,要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更具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护理临床见习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病人和病情,因此在教学见习中应该密切关注病房动态。对于一些出院或者转院的情况出现时,应该安排见习生进入病房对此类病人进行观察,充分利用病人资源。在教学见习中,对于联系好的病人外出检查、出院或者病情恶化而决绝来访时,见习主管应该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和减少学生见习护理的次数。学生也要及时反馈在见习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见习主管的重视,对一些难度大的见习内容应该做一调整,及时解答见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使见习效果最优化。
3.3 应用最优化原则选择最佳见习方案 优化原则要求系统整体得到优化,完成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原则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兼顾各个要素,相互协作,方案选择最优化。见习方案的科学优化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教学大纲来制定,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设置,兼顾各种见习资源,方案必须达到以学致用,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和见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不同的见习内容,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变化,从各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4 应用模型化原则推动内科护理见习的发展 模型化是实施系统方法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系统优化的必要手段。对于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诸多要素及其关系经过简化或理想化建立系统模型,从而能简明地揭示和定量地描述系统的运动规律。在内科护理见习中,不同的见习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见习方案,但见习时的主要步骤是基本不变的,即模型化。该模型包括理论复习和问诊指导、学生自主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搜集实验室资料、病房小结或小讲课、学生书写或报告病历、讨论、老师总结等环节,根据内容可以增加或删除个别环节。根据模型化原则制定见习方案,有利于内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有利于见习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扣英,林征,孫国珍.发现式学习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7(10):77-78.
[2] 熊真真,袁丽.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56-57.
[3] 蔡曼波,胡丽,何平平.美学原理在护理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9-41.
[4] 吕素珍.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94-95.
内科见习 篇4
短短两个月,从泌尿系统到循环系统,从查看病例到与患者相互接触,了解相关疾病,如何从病例报告中获取相关信息(临床诊断,病程记录,辅助检查等),评估患者(健康史,目前身体状况,心理及社会状况),护理措施及目前状况等等。早期的接触临床,了解临床思维。每一位下临床的护士、医师都期待自己在临床的疾病了解中拥有福尔摩斯般的逻辑思维,但“学习什么时侯都可以,但是你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然后是用心(爱心、责任心、细心),有了这些,你才会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知识才会丰富(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加深印象),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做好‘三好一满意(医德好、质量好、服务好、社会满意)’”。在各个科室都学到不同的相关知识。以循环系统的见习为例。
病例:
一般信息:XXX,男性,50岁,汉族。主诉:间断胸痛5年,再发1月
病史: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心前区闷痛,伴心悸、气短,无放射痛,持续3~5分钟后胸痛可自行缓解,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给予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口服。患者五年来胸痛间断发作。1个月前,因患者情绪激动出现胸痛为心前区剧烈绞痛,持续约小时。行心电图检查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结合心肌酶等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左心衰竭、个人史及家族史:饮酒 35年,平均每日饮酒500g.吸烟30年,每天40支,已戒烟2月,有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重100kg,体温36.5℃,脉搏计22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30/80mmHg。
入院第一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持续放大,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病危险人群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历经几个世纪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历程正在中国高度浓缩重复,呈愈益高发态势,若不适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心血管疾病必将在我国大流行,严重威胁我国老中青几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针对病情讨论:该患者入院主要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考虑存在缺血性心肌病,但不能忽视该患者饮酒 35年,平均每日饮酒500g.吸烟30年,每天40支,已戒烟2月,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每日饮酒150g,持续5~10年以上便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发生。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是引起左室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而左室功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及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多项大规模临床实践已证实再灌注治疗可防止心肌梗死后室重构,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1-2】,确立护理目标,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3】。
适当卧床休息:患者发病的第1周内病情最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如患者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4】。
严密观察病情:血压的高低可提示休克的发生,护士应每15~30 min测血压、脉搏1次,如血压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时,即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抗休克治疗,可使病情转归。
饮食与大小便秘护理:给予低热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因病人多卧床,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故应给病人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食,导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急性期为了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3~4 天内应给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病情稳定改为半流质饮食,也可口服缓泻剂,以减轻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强制患者戒烟戒酒,讲解其意义。
心理护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气新鲜,使患者心情舒畅。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5】。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做一切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解释并取得合作。
健康宣教:嘱病人饮食调节,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强制患者解酒。建议患者出院后坚持做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数脉搏,定期门诊随访,如有胸痛频繁剧烈应立即到院就诊。对患者家属教会心肺复苏的基本以备急用。
做好相关护理,并认真评价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肖暖,唐路宁,陈春红.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中国老
2.Hirayama A,Kusoka H,Adachi T,et al.Comparision of time of reperfusion during
anterior 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one month andmonths later Am J Cardiol ,2002,89:1335-1340.3.4.张桂娟 2005-12-13 13:50:59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1月第3卷第2期.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2):61.5.纪婕.心理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
见习报告心内科 篇5
进入心内,真实的感受到了医院的氛围,因为至少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了晚间护理的基本程序之后,就带我们进入病房和病人聊天。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聊什么,只是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去帮助他们,但是看了报纸上那么多医疗纠纷,又怕做多了反而错多了,或者是哪句话没说对让病人不愉快,但是,我还是在这种忐忑中进入了病房。病房里住着三位大概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所以就直白的说了一句:我们是医科大来见习的学生。以为谈话会在这样的开场白之中结束,但是事实相反。阿姨们听说我们是医科大的学生后都来劲了,不停地问我们关于疾病的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是把我们所知道的尽量的告诉了她们,二十多分钟后我们出来了,这回只是后悔为什么平时不尽可能的多学点,那么就能多帮助她们一点了,只能说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说到晚间护理时间了,让我们帮忙扫床,记得学习的时候觉得扫床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于是没有一点迟疑就推着治疗车进入了病房,真正开始扫第一个床的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扫床还要专门在课堂上学习一下,因为病人们大多都是不能大幅度活动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扫床的困难,大家不得不手忙脚乱的协助病人翻身,而扫床也不是以什么动作优美或者说是省力为目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扫干净。慢慢的,大家动作终于熟练了,于是在扫床时多了和病人的交流,也真正的见识到了护理其实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简单的扫床
都蕴含了这那么多的学问。
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 篇6
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以喘息、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疾病的诊断步骤。
二、掌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
三、掌握本病的综合治疗原则,了解常用药物及药物的使用方法。讲课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
【入院评估】(学生询问)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重点了解起病方式、时间和可能诱因,有无咳嗽、胸闷、气短及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是否伴随有发热,咳脓痰,有无消瘦、胸痛、咳血丝痰,有无全身起皮疹等。发病后是否诊治,具体诊疗经过(包括相关检查、治疗用药、用药后症状变化),病程中意识及一般情况。
2.既往史:有无类似症状发作,若有既往当时的诊断、治疗,是否长期坚持治疗、随诊,症状发作的频次及发作后的程度;是否存在过敏性鼻炎、湿疹,有无特殊食物药物过敏史。
3.个人史:吸烟史。4.婚姻史:配偶情况。
5.月经及生育史:有无死胎、巨胎、流产、早产等病史 6.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哮喘史及遗传特点。
(二)体格检查
按要求进行系统检查,并重点检查下列项目:1.评估是否存在重症哮喘可能:①呼吸频率、节律是否规整,氧和;②精神状态、体位、能否流利做答;③皮肤湿度、有无发绀;④胸部查体:有无桶状胸、呼吸动度、有无三凹征,呼吸音的听诊。2.相关并发症、鉴别诊断方面查体:①意识是否清楚;②双下肢浮肿;③ 颈静脉及心脏查体。④营养状况、皮疹、淋巴结等。3.其他:按查体要求全面检查。
(三)辅助检查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完善肺功能检查、血气,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2.行胸部影像学:X片或CT明确是否存在肺内感染、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症状性哮喘。
3.痰液检测、特异抗原的检测。【症状鉴别诊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串讲)
1.首发症状的诊断步骤:哮喘的典型首发症状是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和呼气性呼吸困难。
2.阐释以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鉴别诊断,以及所需进行的实验室检查等。
【治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串讲)(一)哮喘的控制目标。(二)哮喘治疗: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1)缓解哮喘发作,也称支气管舒张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
2)控制哮喘发作,亦称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LT调节剂)、色甘酸钠及尼多酸钠、其他药物:酮替芬和H1受体拮抗剂。
(三)急性发作期治疗
1、轻度
2、中度
3、中度至危重度,通常除药物治疗外多需有创或无创通气
(四)哮喘的长期治疗
1、间歇至轻度持续
2、中度持续
3、重度持续
(五)免疫疗法
内科护理学Ⅱ见习指导 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病例讨论,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应贯穿于始终[1]。内科护理学的系统学习包括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临床见习使护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临床, 为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平台, 也为未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因此, 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不容忽视。本研究分析我校护理学院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教学现状及不足, 并探讨改进措施。
1 教学现状及不足
目前, 我校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临床见习、病例讨论课和电教课。通过临床实践、案例讨论、医学视频的补充学习, 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临床见习多安排在理论课内容结束后, 《内科护理学》共包括九大系统疾病, 每一系统疾病均会安排一次临床见习, 每次4学时。理论课结束后任课老师会常规性地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理论知识, 为见习课做好准备。但由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上见习课时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很少, 大多数学生是毫无准备地进入病房。面对带教老师的提问, 大多数学生会现场翻课本;进入病房评估病人时有的学生甚至对着课本评估病人, 致使病人非常反感。由于准备不足致使学生难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带教老师在讲解时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 见习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1.2 见习带教老师教学工作与临床工作冲突
原则上要求见习课由理论课老师承担, 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衔接和连贯性。由于理论课老师多为临床兼职教师, 他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临床工作。重临床轻教学的情况在医院内较为多见, 如果没有医院及科室相关政策的支持, 带教老师只能边工作边教学, 这样直接导致了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备课不充分, 如此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医院内教学环境局限
学生评估完病人后需要集中进行讨论, 病区内能够用于集体讨论的教室较少甚至没有, 有时带教老师和学生不得不站在楼梯间进行讨论, 影响了病区秩序, 也严重影响到见习教学的正常进行。
1.4 见习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常规的见习程序为:每次见习课由2名带教老师完成, 进入病房前带教老师首先讲解此次见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一起简短地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然后2名老师各带一组学生进入病房对病人进行评估。首先由老师向病人再次解释,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包括体格检查及询问病史。评估完毕学生阅读病人病历, 并讨论病人目前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时间约30 min, 之后由学生汇报病史、主要护理问题、拟制订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但由于准备时间有限, 且理论课后学生未充分复习, 在汇报时学生多照搬课本内容, 未做充分思考;老师在总结时也仅将理论课上的重点知识复述1遍, 未起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因此, 当前的见习模式虽然有集体讨论部分, 但未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1.5 缺乏有效的见习考核制度
学生的见习成绩以最终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为考核指标, 最后以30%的比例计入该门课结业成绩中。见习报告内容即为见习课时讨论的内容, 因此, 见习报告多存在抄课本现象, 致使考核意义不大。
2 改进措施
2.1 见习教学新模式
鉴于以上提出的诸多问题, 建议将临床见习与病例讨论课相结合, 互补短长。具体措施如下:①每个班级分四大组, 每次一个大组进行临床见习。评估病人前带教老师先提问,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资料。要求学生通过护理评估及翻阅病历汇总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指出病人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并制订相应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②到病区后再分2个小组, 各设小组长, 每小组跟随1名带教老师进入病房,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完毕由老师进行补充, 并演示专科操作, 讲解专科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③学生翻阅病人病历, 完善病史资料。有疏漏之处可再次返回病房进行评估。④病史资料采集完毕, 各小组成员可通过学校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以完善题目的解答, 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集体预讨论。⑤在病例讨论课时各小组对各自的见习病例进行汇报、讨论。病例讨论课分4次进行, 每次进行一大组, 即2个小组, 由2名见习带教老师组织讨论。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要求各小组每位成员以幻灯片形式汇报一个专题。⑥针对每个专题各小组之间可进行讨论, 互相提问, 最后由老师总结。⑦考核方式为每个学生针对自己负责的病例写一份护理计划, 带教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在见习及讨论课上的表现及上交的作业进行评分。
2.2 改进的意义
①临床见习在医院病区内进行, 病例讨论课在学校教室内进行, 将临床见习的讨论部分移入了病例讨论课, 这样有效解决了医院内教学环境局限的问题。②病例讨论课与临床见习课之间的时间差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找资料, 为问题的解答进行充分的准备。③在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④临床见习与病例讨论课的结合也为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此外, 该模式也对护理部、科室提出了支持教学的要求, 要求带教老师在带课期间必须暂时脱离临床工作, 完全投入到临床教学中。⑥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可加强学生对临床见习的重视程度, 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起到一定激励作用。
3 讨论
此教学模式较为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基本教学原则,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学者应鼓励学习者提出问题;为学生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提供充足的对话机会, 有效的学习需要在合作中、在一定支架的支持下展开[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3], 教学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反省的互动过程, 即在教师的促进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体验[3]。但过于强调意义建构, 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 因为如此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加大、丧失学习的信心;过于强调“情景教学”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4]。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学生必须已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 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随时给予指导和正确引导, 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 又能获得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病例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理论及实践知识, 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效果显著[5]。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6]。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6,7]。临床见习与病例讨论课相结合的模式可看作将临床见习、病例教学、PBL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发挥各自所长, 为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共同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 临床见习课与病例讨论课相结合的模式对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
[2]陈碧蓉, 张伟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J].健康导报, 2011 (1) :62-63.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105.
[4]许燕, 张建欣.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的局限性[J].护理研究, 2007, 21 (10A) :2608-2609.
[5]王兆会, 曾俊, 谭军华.案例结合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 :75-77.
[6]孟共林, 张思溪, 谢萍, 等.PBL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9) :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