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学教学(精选12篇)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1
传统的医学临床护理课程教学, 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主教学方法, 且受条件限制,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不同步, 从而导致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状况。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后果, 突出表现在学生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 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等, 而目前, 我们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学生即要有理论, 又要有实践能力。病例教学法因其明确的目标性, 深刻的启发性, 突出的实践性, 充分的自主性和较强的综合性而适用于医学临床课教学, 对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化医学临床课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因此, 教学方法与教学宗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实施病例讨论课教学, 从医学实践出发,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现将多年的经验及体会列举如下。
1 方法
1.1 病例讨论课的准备
(1) 课时准备:要开展病例讨论课, 必须先调整课时, 安排好充足的讨论学时, 各病例讨论课通常安排在相应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完毕之后, 可以取消或压缩一些内容简单, 易于理解或临床少见课程的讲授。
(2) 病例准备:病例作为综合性原始资料, 给学生感性认识, 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结合各章节的内容, 选择具有典型性和适用性的病例, 病例要求描述真实、构思全面。
(3) 讨论组织形式及最佳规模:讨论小组以4~6人为最佳组织, 轮流做小组代言人, 使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避免了小组人员过多, 不爱讲话的学生不参与讨论;小组人员过少, 又失去了讨论的气氛。
1.2 病例的运用
(1) 先按组分发病例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初步护理诊断, 说出诊断依据。学生围绕病例展开思考, 提出问题,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由教师对全班同学复述病例资料, 由该病例小组同学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其他小组意见不同可辩论, 老师及时肯定发言中正确结论, 使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并对不确切、不正确的观点、概念及时矫正, 适时做出结论, 对于具有知识共性的知识难点, 结合病例讲授。
(3) 根据临床诊断, 由学生找出护理问题及合作性问题, 制定相应护理计划, 教师予以评价矫正。
(4) 运用复杂病例, 提高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对一些简单病例的讨论, 已掌握了一定分析问题的方法, 这时举出复杂的病例, 即:一个病例中病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疾病的情况。先让全班同学分析讨论, 积极调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关系, 通过适当的揭示和恰当的点拨, 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轨道,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后将讨论过的病例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上课时未仔细研究的病例进一步讨论, 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2 体会
(1) 病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Barrows和Tamblyn在1980年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这种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 学生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 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病例为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的发展。采用病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即“以学生为主”) , 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即“以教师为主导”) , 打破了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教学局面, 从而掌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任何批判性思维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 “贯于提问”是批判思维者应具有的首要特点。病例讨论教学法最典型的表现为学生在讨论中经常形成一题多解的局面, 这时候就需要用批判思维去讨论解决, 最终找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这一切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很有作用。
(3) 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例讨论式教学突破了“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方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增多, 增强了学生之间为得到正确完整知识而进行的合作。此外病例讨论式教学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 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与总结的作用, 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 客观上锻炼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病例讨论课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在病例讨论中掌握了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和相应护理计划。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理论课中重点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病例讨论, 缩短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实际工作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领悟教学要求,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题十分关键, 讨论题既要能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 又要能联系临床实际;既要难易适当, 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证明, 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得越多, 便越会提出超出课本内容的各种问题。教师除了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外, 还需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精炼而又全面的解释。其次, 教师还必须要具有驾御一个充分而又热烈的讨论课堂的局面。这些都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学习, 加强自身的薄弱环节, 以胜任新的教学方法。
(6) 不足之处: (1) 部分同学更习惯于讲授式教学方法, 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同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使她们习惯于上课听讲记笔记, 所以要培养她们积极发言提问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需要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以免增加她们的心理负担。 (2) 针对教材中的具体疾病选取恰当的病例有较大的难度。没有自己的附属实践基地。教师既缺少必要的临床进修实践机会, 又没有条件去医院翻阅病案, 所以要搜集到合适的病历资料有很大的难度。 (3) 教学密度安排难于做到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密度=实际所用时间/可用时间。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应注意适当控制特殊教学密度, 以90min的课堂教学为例, 复习巩固时间安排5~10min, 课堂小结约用5~10min, 课间休息10min, 用60~70min的时间讲新知识是比较适宜的。对于讨论式教学来说, 讲授新知识的60~70min中还应留出约30min的讨论时间。讲课密度过大, 学生感觉负担较重, 教学效果差, 密度过小, 时间浪费。对于处于尝试阶段的教学方法而言, 教师一般很难把握好这个时间安排。
总之, 病例讨论法虽有一些不足之处, 但仍是在教学中比较好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培养适应社区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医学临床护理课教学中, 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 且受条件限制理论课教学无法与临床实习同步, 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笔者提出了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课教学。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包括病例讨论课课前准备及病例在讨论中的应用。通过病例讨论课在教学中应用, 笔者深深的体会到:病例讨论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缩短了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我的知识积累与提高。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临床护理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庆梅.临床病例讨论应用于护理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8) .
[2]朱大乔, 周秀华, 等.问题讨论式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5) :370~372.
[3]万丽红, 李小寒, 等.兴趣原则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33~134.
[4]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
[5]高艳, 林建荣.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 4 (19) :126.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2
08级护理学本科学生已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现进入教学实习。为了达到实习教学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加强对教学实习的全面领导与管理。特制订《护理学专业教学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救死扶伤、尊重、关爱、照顾护理对象的思想。
2、培养学生树立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毕业实习中逐步具备整体护理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打下基础。
3、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逐步学会与护理对象和医务人员进行交流。
4、正确认识护士职业社会价值,理解护理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守。
二、实习要求
1、教学实习四周全天下临床,校内不安排其他教学任务。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和尊重病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各小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考勤。
4、每人完成见习报告一份。
三、实习教学内容
(一)《护理基础学》:掌握晨间护理(各种铺床法、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体位的安置;各种病人搬运法;病人安全防护;无菌技术概念及操作;出入院护理程序;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了解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吸痰、鼻饲等操作。
(二)专科护理:根据科室收治病种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让学生了解:
1、内科:了解常见病种的临床表现、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和常用的诊疗技术配合。
(1)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支气管哮喘
(2)循环系统:心力衰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
(4)血液系统:各类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
(5)神经系统:急性脑血管病
(6)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亢
2、外科:
(1)了解下列疾病的手术前后主要护理措施:甲状腺疾病、乳癌、阑尾炎、腹外疝、腹膜炎、胃与十二指肠疾病、肠梗阻、肝胆胰疾病、直肠肛管疾病、大隐静脉曲张、骨科常见疾病
(2)了解外科基本护理操作:更换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T形管)、备皮、换药、各种体位的应用、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无菌操作
四、实习时间、地点与学分
1.时间与学分
第六学期末,2011.6.7-7.1共四周。计2学分
2.地点
湖州中心医院、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中医院、九八医院
五、实习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包括出勤率、态度、见习报告,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3]潘如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做法与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2)
【作者简介】郑宏来(1978- ),男,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主管护师,硕士,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 篇4
1 健全各级带教组织
在护理部统一领导下, 成立了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护理部教学领导、教学组长、带教老师) 组成的三级临床教学网络。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总带教, 负责制订带教方案, 落实带教计划, 定期征求意见, 及时解决带教中的困难, 各科室成立了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组成的带教小组, 负责带教工作的管理、实施。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理, 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
2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
2.1 加强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的选拔
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 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院打破论资排辈, 论资格带教的旧观念, 通过科室选拔、护生反馈、护理部考核等综合评价, 选拔出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教学、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护理技术的护理骨干担任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
2.2 抓好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层出不穷, 对护理教学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临床带教者,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 才能掌握护理的新技术、新动态, 还要具有心理、人文、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 才能胜任临床带教, 并传授给学生。因此, 我院切实狠抓护理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每年在实习学员来院前, 举办教学组长培训班, 组织学习带教老师职责及管理条例、实习生管理条例、带教工作的监控方法等, 并请优秀带教老师介绍带教的做法与体会, 通过学习与交流,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要求教学组长按护理部安排完成25项护理技术操作示范, 组织护理教学查房, 参与全院性护理多媒体教学讲课, 各科每个带教老师准备一个专题的讲稿, 每周为护生举办1次或2次科内小讲课。选派优秀教学组长和教学骨干参加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班及院内外新业务、新技术的讲座, 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是扩充知识又一途径, 通过参加活动可以多接触人, 多了解人, 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 了解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人的心理活动, 增进人际沟通能力, 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为临床因人施教提供理论素材。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3.1 岗前培训
可使护生了解医院护理工作概况, 明确实习目的减少护生无所适从感, 在课堂和临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我院护理部在每批护生来院之后, 进入临床科室之前, 均要举办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护士的素质要求、医院概况、护理管理的有关制度, 如实习生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安全防范制度等, 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等。医院优秀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利用亲身经历和临床事例进行爱岗敬业教育, 以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 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 强化护生的制度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 并培养护生良好的服务意识。
3.2 全院多媒体授课
由护理部教学负责人、各科教学组长组成。每月讲课1次。内容:护士礼仪与规范服务、整体护理概况、护理程序及其应用、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差错事故及其防范、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及要求、无菌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告知等。均采用多媒体授课, 并进行观察评价和现场答疑, 培养和提高了教学组长的语言表达、授课技巧、多媒体制作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能力, 拓展了护生的知识面。
3.3 科室小讲课
由各科护士长、教学组长、教学骨干组成。每周1次负责对本科室实习护生进行小讲课。内容包括专科护理操作、专科仪器的使用、专科疾病知识及护理、典型病例的教学查房、整体护理知识在专科实践中的应用、专科健康教育等, 使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提高对专科整体护理、专科技能的认识。
3.4 按护理程序教学查房
为了适应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 尽快培养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临床教学查房就显得十分重要[2]。每季度举行全院性护理教学查房1次, 各病区每月举行1次。分别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教学组长组织。查房中由老师介绍某一专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等, 由其他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对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及如何改进, 并对专科知识点进行提问, 启发老师和学生思考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个案护理查房
遇有疑难、危重、介入放射治疗手术病人, 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查房。床边讲解病人的观察、护理抢救要点, 然后带护生离开病房, 在护士办公室进行讨论分析, 穿插提问, 引导护生全面、系统地识别病人的健康问题、护理要点等。使护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3.6 注重护生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是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和护士本身为之努力的方向。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 沟通交流越显出其重要性。因此我院护理部要求护生在每个轮转的科室跟随专科护士上2周的责任班, 出科前进行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考试。带教落实到人, 老师带领护生一起进行新入院病人的评估, 入院宣教等, 并要求护生运用所学沟通技巧每天与自己负责的病人交流沟通, 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 重点强化对专科危重病人、出院病人等健康教育落实, 锻炼护生的健康教育和沟通能力。
3.7 掌握护生的心理个性, 实行人性化教学
作为带教老师, 要主动接触学生, 多用换位思维以及专业的敏感、细心去关心学生。从而了解护生的心态和学生的不同需要[3]。实习科室给护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实习氛围, 让护生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没有陌生、恐惧感和压迫感, 取而代之的是亲切和温暖, 让护生能以轻松的心情迎接病房里新的一切, 爱上病房, 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实习中。另外, 带教过程中, 要及时肯定和表扬护生所取得的成绩, 增强护生的信心。因为, 护生有自己的思维、独立的观点和价值观, 全日制大专班在实习中这方面就表现得极为突出。带教老师要鼓励护生多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临床中碰到的问题, 听听她们的处理方法, 然后给予肯定或加以指导, 这样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成就感, 也可避免护生对带教老师形成过分的依赖, 影响独立能力的培养。
3.8 帮助护生转变角色
病房是护生学习的另一个场所, 是将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操作的场所, 在学校, 是学生角色, 只需认真学习上好课, 考好试;在临床, 护生仍是学生, 却要履行护士这一角色的工作[4]。护生在学习的同时, 还要有明确的责任感, 一种对病人生命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是在校学生与临床护生之间的区别。因此, 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实现角色的转换。
3.9 注重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医护人员是生命的守护神, 人们对她们的依赖可想而知, 同时医学事业的高风险性和高选择性也应运而生[5], 加强护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从医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对护理的安全性有足够的认识, 减少临床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 适应将来服务对象及社会的需求。解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常见的过失行为, 从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及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加强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最终使护生达到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的, 实现自我保护, 最大限度地减少护患纠纷, 以崭新的护理形象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
3.10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 用大量典型事例教育护生, 引起护生的重视, 使护生真正明白在临床操作中麻痹大意、无自我防护意识的危险性, 护生不会有效规避职业暴露, 对危及健康的事情心存侥幸, 如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防范针刺伤、手有伤口还裸手操作等[6]。所以, 要训练护生防备职业暴露的办法, 以及碰到的各种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 只有通过反复的教育与训练才能使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得到加强, 从而养成习惯。
4 完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是临床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步骤。教学评价具有促进教育目的实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性功效和鉴别质量、区分优劣和选拔安置作用及管理性功能, 是管理学反馈原理在教学领域具体运用的一种形式。为此, 我院护理部克服以往只重视对“学”的评价, 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的质量评价缺陷, 开展了评教评学双向评价活动和动态评价。
4.1 护生工作情况测评
从仪表着装、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无菌观念、基础理论、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每月由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共同进行量化评分, 记载于实习手册上, 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 不断修正, 不断提高。
4.2 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从护士长重视教学工作程度、教学周计划讲课完成情况、出科考试的严谨性等及对带教老师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服务态度、专业理论、业务水平、操作规范、言传身教、关心同学、带教能力多方面、多项目进行评定, 由护理部进行总结分析, 并及时反馈,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3 动态教学评价
4.3.1 召开座谈会
在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 召开护生和教学组长座谈会及教学小结会, 广泛征求学生和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教学。
4.3.2 加强护理部、科室和护生之间的沟通
护理部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落实情况, 了解护生的学习需求和工作表现等, 各科教学组长在护生出科前召开总结会, 收集学生对科室带教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指出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努力方向, 有效促进了教与学质量的提高。
我院经过10年探索和实践, 提高了教学水平, 充分调动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认真结合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要求, 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使护生满意度有显著提高, 使护理教师深深体会到带教既是对学生传授意识, 培养能力的过程, 也是自己再学习、锻炼、再提高的机会, 使教与学双方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摘要:介绍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 强调应健全各级带教组织,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完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等。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体会,教学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静.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5, 19 (9A) :1802-1803.
[2]霍梅梅, 张兰娥.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7C) :1967-1968.
[3]彭利芬, 郑爱君, 袁燕娴.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体会[J].现代护理, 2007, 13 (11) :1673.
[4]张海燕, 周锦.临床护理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7, 4 (2) :19.
[5]李红兵, 杨金奎.关于加强医学生法学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0) :30-31.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 篇5
一、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护理部负责护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护理部设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每个护理单元设1名教学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护理教学,各级人员应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落实教学措施。
三、护理教学对象包括:实习生、进修生、见习生。凡是进入医院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须经护理部同意,由护理部安排学习。
四、各护理单元安排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修生、见习生进行一对一带教。每轮实习生至少安排一次护理小讲课及教学查房,并有教学记录。护生习转科前,由所在护理单元进行考试考核,并记录。
五、各护理单元根据护理教学层次安排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带教中专实习生应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及以上护士;带教大专及以上实习生,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六、护生实习、见习、进修期间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科室工作安排。
七、护理部、护士长及教学组长,要经常检查、督促实习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
八、护理部每月开展教学巡查,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及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并做好记录。
九、护理部每年召开1-2次教学工作会议,征求护生及带教老师对护理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十、护理部每年组织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生评选活动。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质量管理 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2-01
1 加强岗前培训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岗前培训作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对刚进入医院和科室的实习学生做好岗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由医院领导,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内容为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医疗法律法规、如何做一名合格护士、护理工作制度、医院及护理实习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和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等,培训时间10-14天。其中医德医风教育尤为重要,是传播医德原则与规范,提高护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养,自觉履行医德义务,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医德是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护理技术的内动力,作为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组成部分的医德,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是医护人员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而自觉形成有关善、恶、荣、辱等道德观念。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使护生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消除陌生感和惧怕心理,明确实习目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调适,积极主动完成临床实习。
2 提高带教教师素质,选好带教教师是做好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前提
2.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者,同时也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具备品行端正,业务精干,创造力强的基本素质。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带教。带教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学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及培训。针对目前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队伍现状,明确带教教师资格,既传授知识,带技术,又传授医德,带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2.2 举办和参加临床护理教学培训班,是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临床带教教师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带教方法,确保临床教学质量,我们每年举办护理临床师资骨干培训班,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外、省内外培训学习;请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规范教学查房等形式;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严格管理是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没有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就会空泛无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难以形成。因此完善和健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至关重要。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虽说不短,但各科室轮转就显得匆匆而过。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先后要面临“研究生考试关、找单位应聘就业关、恋爱人生关”的挑战和冲击。报考研究生本身是一种学习的推动力,然而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最主要任务,利用实习时间学外语;有的学生交班后不知去向,错过了不少学习良机;春节过后应聘考试找工作频繁不断,许多学生为此花费了宝贵时间;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谈恋爱同样分散了实习精力。面对当前种种现状,我们的做法是学生入院岗前培训时明确组织纪律;严格管理学生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格请假制度。带教科室和教师以予高度重视,既严格按教学任务带教,又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经常听取和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顺利渡过“三关”而未影响实习效果。
4 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护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临床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巩固所学理论,增强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以临床实践为主要形式。带教教师对学生放手不放眼;要求和引导学生勤练、多学、博采、善思。各项护理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认真练好基本功。此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和专科小讲课,每周1-2次;参加教学查房和护理查房,每月1次;书写医疗和护理病历;组织单语和双语教学查房[3];进行小讲课等,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和锻炼讲课的实践机会。
我们初步体会到,重视和规范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格实习管理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带教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习惯,适应新时期护理人才要求,使学生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杨沁玲.护生在实习中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51-453
[2] 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等.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37-938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7
外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中的重要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俱强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让护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基础理论知识, 又能彰显外科护理学这一教学重点, 特别是如何避免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 使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 是一直以来教学研讨的课题[1]。
在知识激增的今天, 护理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发散思维, 使护生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及积极性, 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护生讨论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 培养护生“爱学、会学、学会”的独立学习能力, 增强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对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提升护生的全面素质是21世纪护理教育的目标。
将改变典型病例应用方式与护生自学相结合, 则可以将教材中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部分有机结合, 既能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2], 又能较好地体现外科护理学的学科特色。同时, 这种接近临床护理工作程序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好地帮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 发散护生思维, 增强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材中病例之外的少量内容交给护生自学, 以培养护生自学能力。因此, 这种典型病例的新用法对外科护理学及其他临床护理课程教学而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 结合临床经验的病例教学法
临床经验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临床经验的教师, 将外科护理学理论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授, 授课时不仅要抓住重点、要点并提出关键问题, 而且要使教学内容生动、重点突出[3]。
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摸索, 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且行之有效的结合临床经验的典型病例教学法。现以胃癌为例予以讲解。
2.1 选择病例
在校生基本没有接触过临床, 对临床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首先, 必须选择简单的典型病例, 特别是在病例教学的初期, 应选择病史较短、较为简单的病例。其次, 选择的病例一定要体现整体护理特色。最后, 病例资料要使用医学术语, 使护生熟悉医疗文书的书写格式和用语。
2.2 根据病种、病程设置病例
应根据患者从发病、住院、治疗到康复、出院的一系列过程中病情和护理工作的变化而设置病例。病例资料编写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患者从发病到入院为第一阶段, 术前准备到术中处理为第二阶段, 术后到康复出院为第三阶段。
2.2.1 第一阶段:发病到入院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 45岁, 餐后上腹部疼痛, 反酸、嗳气10年, 近3个月出现上腹部持续钝痛, 疼痛无规律性,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请问: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该患者应进行什么检查? (3) 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从哪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2.2.2 第二阶段:术前准备到术中处理
病例资料:入院后进行血常规、二便常规、各种生化及胃液分析、细胞学、X线钡餐、B超、纤维胃镜等检查。其中纤维胃镜检查见胃部有一块状突起。触之易破, 取活检4块送病理检查。其中1块病理报告为胃癌。 (1) 给患者所做的检查中, 什么检查最有诊断价值? (2) 如果进行手术治疗, 请简述术前护理要点。
2.2.3 第三阶段:术后到康复出院
病例资料:患者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第5天进食果汁300ml, 15min后突发剑突下不适、心悸、乏力、出汗、头晕伴恶心呕吐症状, 经平卧、吸氧、补液治疗后好转。请问: (1) 患者出现了哪种术后并发症?其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进行预防? (3) 术后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 如何为该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2.3 问题设置的临床意义
2.3.1 按现代护理程序设置问题
现代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 实质就是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理健康问题的过程, 即运用护理程序主动、独立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这是现代护理对护士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当今护士的临床工作要点。现代护理突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理念, 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于临床工作。所以在临床教学中, 如何指导护生灵活应用护理程序, 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是临床护理教师的重要任务。在病例分析过程中, 按护理程序步骤设置问题, 让护生熟悉护理程序中各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内容、要点及注意事项。这种设置较直观地反映了护理工作过程, 适用于刚刚接触临床的护生。
2.3.2 按疾病发展阶段设置问题
病例设置要求所选病例较复杂, 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 能把护生逐步引入临床, 让护生体会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病程演变的全过程, 使护生了解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病情时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另外, 在学习外科护理学一些难点、易出现失误的知识点时, 可以通过在病例分析过程中设置相应问题的方法, 加深护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4]。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运用病例教学法, 可以很好地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形象化, 增强护生实践能力, 使其树立参与护理意识[5]。这样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外科护理学》教学法改进之探讨[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9) :98~101.
[2]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张淑爱.病例教学法在医学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5) :83.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且也是将来把这些知识应用于临床的实践者,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能否把所学知识正确地应用到临床。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将来的临床工作, 是我们中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我校教学改革实际浅析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是纯理论的灌输教学法,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与规定教材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在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内容。但这种教学效果取得的前提是学生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并且有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而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恰恰缺乏了上述要求, 所以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弊端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 我校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每个疾病学习之前, 让学生根据疾病的名称来进行分析, 首先探索其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样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思考进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和释疑的作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 在引导和释疑中增加一些必要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 让学生把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 而不是凌空虚蹈。所以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就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 去分析目前的问题, 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释疑与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身能力, 并且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的角色参与意识
情境教学就是把临床实践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置身其中,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临床的护士角色, 学生会主动参与并融入其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 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录像以感性的方式以案例为依托直观地反映出来, 学生采用个人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更好地完成模拟的案例,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积极地利用相关知识,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会、完成护士角色的过程中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 在成就感驱动下完成学习, 并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角色的参与更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原则。
3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在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一原则下, 如何能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 有效获得知识, 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对事物的认识偏重于感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很难单独从感性的情景中提炼知识, 形成理论, 达到学习目标, 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首先在学习前预设一些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带有引导作用, 既能把学生的关注点有效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又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铺垫, 构建一个知识链条, 让学生循着这一链条, 快速有效地去寻求正确答案, 使学生的学习既主动而又不盲目。第二, 学生把探索、学习的成果进行反馈, 积极有效的反馈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成就感, 又能让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和纠正, 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重点纠正、释疑, 讲解,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创设情境、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探索结果反馈、教师释疑纠正, 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与方法, 始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教, 教学效果的关注点也转移到了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意识, 为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临床护理教学改革体会 篇9
1 制定带教目标
目标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对护生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其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 在技术上、思想上、理论上得到质的飞跃, 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我院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①熟悉环境, 规范礼仪;②理论结合实际, 巩固医学知识;③掌握技术操作规范, 贯穿临床实践;④加强全面考评, 成绩达到优良。以上目标的实施与实习计划中的各科具体实习内容常混合交融, 始终贯穿于每一项护理活动中。
2 建立严格的临床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2.1 建立教学管理体制
医院的护理教学由护理部全权负责, 制定带教方案, 落实带教计划, 定期征求意见, 及时解决带教中的困难;各科室成立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三级临床带教小组, 负责带教工作的管理、实施, 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 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俗话说, 低水平的老师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我们选择热爱护理专业,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 能以身作则且乐于带教的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 严格言传身教。平时重视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对于带教老师, 不仅要进行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 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 而且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理论水平, 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建立学生档案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实习动态, 护理部建立实习学生档案, 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特长, 并贴有学生照片, 由学生岗前培训时填写;学生考勤、轮转科室鉴定、出科考核成绩、护理部抽考成绩、实习综合考试成绩等, 交由护理部统一录入学生档案。
2.3 集中开展岗前培训
包括医院概况、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如何预防差错事故、临床实习方法与技巧、护士礼仪和法律意识培养等专题, 请有带教经验的护理骨干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
3 规范护理操作规程
3.1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护生步入成熟的基础。在强化基本功训练中, 带教老师在实习生进科室开始就注重临床“三基”指导, 坚持由小到大, 由易到难的原则, 在实习中逐步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兴趣, 增强动手能力。同时, 运用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式的带教方法, 激发护生开动脑筋, 主动思考所遇到的临床实际问题。
3.2 掌握技术操作规范的要领, 贯穿整个临床实践
规范的技术是衡量医务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带教老师以身作则, 认真负责, 注意向学生灌输“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观念, 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操作, 执行各项技术性工作, 将标准的操作和高尚的行为贯穿整个临床医疗活动中, 使学员在思想上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自觉约束自己, 以合格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4 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护生动手能力
4.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护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各种操作技术。但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 使学生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 对操作有时不能全面系统的观察。我院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做法是: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生分段观看基础护理操作碟片, 观看完毕后就不懂环节现场提问, 必要时反复观看, 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 增强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2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现在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一般能比较快地适应环境, 但独立工作能力普遍较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带教老师注意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 鼓励护生多与病人交谈, 实行“教、带、放、查”各环节有机结合, 向病人介绍护生的优点和能力, 增加病人对护生的信任感, 并及时在护生操作成功后给予其认可和称赞, 使其获得成功感, 从而自如应对临床各种复杂的医疗环境, 尽快适应护士角色。
ICU临床护理教学体会 篇10
护理实习教学是护理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 其重点是强调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和发展护理理论。而ICU是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综合科室, 危重病的抢救、护理涉及面广, 工作程序较一般临床科室复杂而细致, 要求技术含量高, 护理人员岗位责任重、风险大。对于只有书本感性认识的学生,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紧张、高技术要求的ICU实践环境, 容易感到不知所措, 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将ICU护理实习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护理教学的意义
ICU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发展迅猛, 它迫切需要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 稳定而优秀的ICU教师队伍培养ICU护理人才的保证, 是完成ICU护理实习教学的关键。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 加强在岗培训, 可增强一个单位及个人的竞争优势[1]。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周期长的特点, 且ICU工作性质也使人员流动快, 造成专业ICU护理人员相对严重缺乏, 并导致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护理实习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 诸如“非典”之类的突发事件增多, 将ICU 作为临床教学中心, 即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 增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又可节省科室内外出进修所需的培训经费[2], 缓解了ICU 病房护理工作量大, 人手不足的矛盾, 做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2互教互学, 重视培训的持续性
护理本科生具有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广等特点, 护理骨干经多年的专科工作,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培训中可发挥其优点, 利用科内小讲课, 护理教学查房等形式, 让ICU 专科护士从中涉取到新的护理理论, 开拓视野, 激发潜能。通过教学反馈, 不同年资的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相同, 年轻护士注重能完成本职工作,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 而护师对提高分析、应变的综合能力需求高, 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系统、全面、循序渐进的ICU 轮训, 有计划培养护理人才[3], 提高护士整体水平。
3改变传统教育方法
ICU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一直延续传统师带徒的教学模式, 凭借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积累, 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要求, 完成学员实习手册的教学内容, 无ICU专业实习特点, 带教老师无规范有效的方式, 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掌握了解不全, 增加学习的盲目性, 降低学习的效率。同时作为临床带教老师, 对新型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也不甚了解, 存在有经验重复、自我封闭的现象, 使ICU护理实习教学停滞不前。另外ICU护理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 需要付出双倍精力, 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护理教学已成为工作的负担, 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未能得到老师给予足够专科性指导和实践机会, 也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ICU护理实践活动成为单纯的观摩实习。
所以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要以点带面,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对各科护理骨干的培训, 及时查找不足, 按需教学, 充分发挥每一位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 以点带面辐射性带动全院护理人员危、重患者护理水平的提高, 尤其对危重患者少的科室, 进行ICU 轮训, 改变以往闲、小科室护士监护技术与知识匮乏现象。实践证明, 各科室设立1名业务骨干担任小教员, 是一种培训效率高、见效快、收益面广、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4]。
4护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实际中, 很多事情是复杂的、冲突的、不稳定的或不确定的, 需要学生不断寻求知识和技巧以解决问题, 而这是学生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 应创造教与学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 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渠道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习智能, 拓宽眼界, 根据危重病的特殊性, 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甚至难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 激励学生应用在自学中所获得的新理论、新方法, 结合以往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不管是在书本上, 还是在临床的教学中, 教师都会反复强调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及时吸痰, 但是, 对于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时候为什么要限制吸痰? 这样的患者必须要吸痰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处理?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给患者吸痰? 在病情平稳以后又应该如何去做?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展望
ICU护理实习教学本是ICU护理的一项任务, 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 需不断完善ICU内的教学体系, 强化并发展自身队伍的建设。改变传统的带教方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正确评价学生的护理实习工作, 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提倡以人为本, 与学生换位思考, 对学生因人施教, 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 给学生讲解新知识新技能。在教学活动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耐心指导,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带教工作。在工作中, 以问题引导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2]。经常总结评价教学工作, 教师与学生以背对背的形式填写实习评价表, 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价资料, 不断改进实习带教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给ICU护理实习教学带来新生机, 才能不断提高ICU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ICU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应喜, 周发春, 刘琼, 等.重症监护室临床实行教学初探.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3) :337-339.
[2]张英华, 高玲玲, , 颜军, 等.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现代护理, 2003, 9 (7) :563-564.
[3]庄一瑜, 严林娟, 金奇红.临床发展计划在ICU护士专业培训中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4) :299-301.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3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眼科实习的护生90名,学历大专,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0.8±0.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2组护生的性别、年龄、专业课成绩、教学课程(课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按进入眼科实习的先后顺序将2组护生各分为5个组,每组9名护生。眼科实习4周为一轮转周期,每一轮转周期内有一组护生进入实习。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眼科教学方法,即护生入科时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将医院眼科护理安全的定义、性质和防范措施在课堂上加以诠释,最后进行出科考核。
1.2.2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分为3个阶段:⑴课前问题准备阶段。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医院护理安全规章,紧密结合临床,围绕眼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确定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要求护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出答案。同时将以往发生在眼科的安全差错和安全隐患事件设计成多份案例,尽量选用具有代表性、近阶段发生的事件。⑵自学阶段。在护生入科前2天电话通知护生,将这些问题和相关安全提前公布到本院局域网上,要求其下载后进行自习。同时让观察组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护生间分工合作,对不明确的名称或者概念,可以翻阅教科书或上网查阅,结合老师已提供的案例,力图弄清这些问题,充分理解案例。⑶讨论和总结阶段。①将护生入科的第2天定为护生安全知识讲课日,课堂上各组由1名护生先用PPT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自学题的答案、获得答案的途径、参考了哪些资料和文献等,然后各组再进行讨论,讨论相互补充或纠正。对不同观点组织集体讨论,这样能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讨论结束后,每组再由1名护生对问题给予回答和讲解,作为学习成果的验收。这些过程中,带教老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可以控制讨论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对案例和一些重点问题、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②确立每周进行1次护理安全讨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事件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力图将安全差错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为真正的眼科安全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1.3评价方法眼科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考核。比较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考题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每题2分,共20题;填空题24分,每空2分,共12题;案例分析题36分,共1题,其中找出问题12分,原因分析12分,应对措施应用正确12分。填空题为眼科安全防范措施的相关内容;选择题为实际工作中会遇见的情境,让护生根据措施的具体防范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测试护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案例分析题为列举1例安全隐患事件进行分析,需要护生找出问题的出处、造成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处置。其中理论考试的题目由非带教老师(处于研究盲态)命题,2组护生的考核与评分标准相同。记录2组护生在眼科实习期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事件(也称护理缺陷,指在临床工作中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并未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比较两者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或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安全考核总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题答题情况,观察组护生均高于或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2.2护生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和差错事故的上报数2组护生均无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发生,但在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次数上,观察组护生(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均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学教学 篇12
一、对象和条件
1.对象为我院2013级高职护理班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实验组43人,对照组45人
2.条件
随机选取的两个班均完成了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条件一致。
二、教学内容
选择全国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中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及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作为授课内容
三、方法
在2014年随机选取我院2013级高职护理两个班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教学法,传授知识—集中复习—考试考核。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遴选
基本理论知识由我院儿科护理教研室教师担任,临床护理模式教学由具有7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儿科护理带教老师担任,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临床操作技能过硬,并具有3年以上授课经验。
第二步:理论知识讲授
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对选取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进行讲授
第三步:临床护理模式方案制定
以临床教师为主体,参照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及实习大岗要求,选取临床典型的案例,以临床护理程序为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形成以目标为主导的临床护理模式教学。
第四步:实训室实践学习
授课教师按制定的方案对理论进行仔细讲解,通过模拟示教加深印象,以模拟演练的方式架设临床护理的场景。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学习。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教师逐一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最后对学生进行不定期考核。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考核
由儿科教研室统一组织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理论选用我院儿科护理试题库中有关本次授课的内容,客观题30道,主观题10道,每题2.5分,共100分;实践操作采用临床护理程序方式进行考核。理论、操作各占总分的50%。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总成绩比较,表1:
实验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六、结论
儿科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好儿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将要面临的临床实践操作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临床对于儿科护理的工作要求要有更深入的认识。上世纪末以来,和国际护理的接轨,国际化的临床护理理论的引进,使得我国的护理水平有所提高。我国许多医院已将其运用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针对护理教育,教材内容更多的介绍理论,并没有将临床护理模式的实践引入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者,为解决学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开始将临床护理模式带入课堂,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操作进行连接,练好技能的基本功,为临床实习做好准备,我们将此模式带入课堂,丰富课堂的同时,也使课堂更接近临床。
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性,其综合考核成绩表1显示:实验组考核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护理模式教学课堂就是简单的临床环境,在具体护理目标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定授课方案时,以教学内容和临床实习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领悟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两千年以来,临床护理模式新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新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应用[5,6]。护士作为医院服务的最前沿工作者,其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医患关系,这也就提示我们要重视护理教育注重护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医学、护理学模式的转变都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8,9],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旨在抓好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不同内容的护理工作,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工作态度。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探索,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过硬护理技能的优秀护理学生而努力。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校2013级高职护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为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验教学结束后,评价两个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以阶段考核总评成绩作为标准,实验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模式教学法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护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模式,儿科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晓松,孙德娟.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3-214.
【临床护理学教学】推荐阅读:
护理临床教学07-01
临床中医护理教学09-24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05-15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05-18
情景模拟临床护理教学09-15
小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06-14
临床护理教学改革体会06-16
护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06-27
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09-09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进展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