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第3节 太阳和月球(精选3篇)
其他教案-第3节 太阳和月球 篇1
第3节 太阳和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如黑子,需要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分析得出)
教具准备
1、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亲眼看到太阳活动的表现,月亮的形态特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观测太阳须十分注意保护眼睛)
2、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关于太阳、月亮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3、支持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太阳:给予我们光和热;月球:照亮我们的夜晚。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
一、太阳
1、先看一遍有关太阳的资料片
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相关的数据,书上有的划出来,没有的补充上去,同时说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1)太阳系的形成
(2)太阳的简介
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读图
练习:第20周为几几年 1755+19×11=1965年
1987年 第几周 1987=1755+11X X=22
(2)耀斑和日珥
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色球层(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主要存在于日冕层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
(3)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看资料片)
4、总结:
(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3)太阳风导致极光的产生。
二、月球
1、了解月球表面的状况
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们讲讲。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大便边看边想,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1)月球的形状
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
月球直径:3476千米 质量:7.35×1022千克
(2)月球表面明暗状况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
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
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和地球的表面进行比较:……
(3)人在月球上会怎么样?
A、物体会变轻 (重力小)
B、一天里要换很多衣服 (没有大气,温差大)
C、听不到声音 (没有大气)
D、很多环形山 (没有大气保护)
【小结】: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如果人要住到月球上去,可能吗?需要哪些条件支持?
【讨论】:开发月球
2、探测月球
(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A、夜间照明
B、月相的变化用来作为计时依据
C、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
D、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
(2)登月纪事
A、阅读万户与古代火箭,及人类登月大事纪
B、我们过登月技术现状,讨论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C、想象一下,人类以后会对月球进行什么样的开发?(写短文,作为作业 )课后在晚上观察月亮
三、观察太阳和月球
板书设计
第3节 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的简介
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 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月球
(1)月球的形状 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 月球直径:3476千米
质量:7.35×1022千克
(2)月球表面明暗状况
(3)人在月球上会怎么样?
2、探测月球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其他教案-第3节 太阳和月球 篇2
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
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激趣诱思】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
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
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
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无绳电话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
[自学提纲]
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作为传递信号的载体,正如放飞信鸽是为了用信鸽来传送信件一样。无线广播的信号由广播电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
如图所示是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在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首先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传向各地。这就如同将信缚到了鸽子身上,飞鸽携带信息飞向各地相似。
这里无线电广播传递的是声音。在电台先要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如同家鸽只能缚上信纸而不能携带口信(人可传话)。但电信号较弱不能直接用来发射,所以要加到高频(载波)上,这样才能传播得远。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收音机
[精讲点拨]
如图是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是接收电磁波的。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都变化成声音是嘈杂的,所以收音机要选台接听,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线路再把“声音信号”从中取出,如同摘下飞鸽身上的信件,然后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这样我们就真正接收到了声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对比,把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比喻成信鸽送信,类比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
[自学提纲]
通过阅读课本155页,完成展示的内容: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电视用________同时把________信号发射到四周空间,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电视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把它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精讲点拨]
.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电视台
电视台与广播电台相类似,是负责发射信号的,但是电视台的发射不仅有声音信号,而且还多了图像信号,因此电视台的发射装置多了摄像机,摄像机就是将图像信号变成电信号的装置。
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电视机
电视机与收音机相似,它是负责接收信息的装置,是接收声音与图像信息的装置,因此电视机比收音机先进。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接收到的信号接收下来,声音由收音部分完成转换,图像部分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
.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移动电话,我们俗称“大哥大”,是目前最先进的个人无线通讯设备。
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无线电波可以遍布空间的任何角落,所以可以随地接收。
手持电话由于体积很小,发射及接收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跟电话交换机相连。靠基地台的帮助能把移动电话的微弱的信号放大,从而再与外界进行联系。为保证通话的质量,必须建立较多的无线电台进行信号的传递。这种基地台经常要建在高处,因此城市中高大建筑上常常见到它的身影。
2.无绳电话
还有一种可以移动的电话,叫做无绳电话。无绳电话是普通电话和移动电话结合的产物,它的主机和手机(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主机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手机如同移动电话,但基地台功率太小,所以离的不能太远,只能在主机附近大约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工作。
[自学阅读]课本“科学世界”
.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2.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练习用线将其连接起来。
阅读课本内容并填空:
.广播电台、收音机
2.无线电波、电磁波、声音信号。
归纳总结:
.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
2.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3.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观看多媒体并听讲解:
高频载波携带信息传出是第一步,我们在家里打开收音机收听是第二步.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飞鸽飞到的目的地如同收音机,但仍要有人将信从飞鸽脚上取下,并读出来。
【类比】
.天线接收是把所有的送信使者都接了下来;2.选台就是看到带有你所需要信件的使者;3.解调就是把信件从使者身上解下来;4.扬声器就是把开信件打开了,我们了解了相关信息。
阅读并填空:
.电视台、电视机
2.电磁波、图像信号和声音
理解电视信号的发射过程: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并经音频放大器放大,这两种信号电流进入发射机加载在高频振荡电流上调制为高频视信号和声信号振荡电流,然后进入发射天线,发射出载有视信号和声信号的高频电磁波。
理解电视信号的接收过程: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经接收机——选台把载有视信号和声信号的高频电磁波变成电流、并解调检取出视频电流和音频电流,视频电流由显像管经视频放大器放大然后还原成图像,音频电流经音频放大器放大由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学生说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区别:两种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同,固定电话靠电流来传递,而无线电话(移动)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
从声音信号传播的途径来看,手持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无绳电话、小灵通这几种通信工具有什么区别?
两部手持移动电话之间通话,声音信号完全由电磁波作信号载体;固定电话之间通话,则完全由导体中的电流来作声音信号的载体;两部无线电话或小灵通之间通话,信号载体先是电磁波,再是电流,最后又是电磁波。若是不同的通信工具之间通信,则情况可能更复杂。
学生看书后回答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1)
【家庭作业】
完成课本15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2.接收。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2.接收。
三、移动电话
.基地台;2.无绳电话。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电磁波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而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名词专业性较强,教师讲不明白,学生也听不明白,利用类比的方法把广播的过程中用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中如果直接讲解广播电视发射和接收原理学生会一头雾水,听不懂,要从生活中听广播、打电话学生知道的生活现象着手,通过类比渗透其工作原理,这样接受会自然、顺畅。
附件1:达标检测
.下列有关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传递、接收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它们的发射、接收过程类似
c.在发射过程中,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
D.移动电话和收音机、电视机一样只有接收功能,没有发射功能
2.能把声信号和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A.扬声器和摄像机
B.话筒和摄像机
c.话筒和显像管
D.扬声器和显像管
3.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
A.选定某一频率的电台信号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
c.把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D.把声音信号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检出来
4.小明、小红、小云、小月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议论移动电话的话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
B.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
c.甲与乙可以直接通话,说明移动电话甲发射的无线电波直接传到了乙处
D.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
5.我国是手机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手机之间通过_________进行通讯;在真空中它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m/s。
答案:1.D
2.B
3.A
4.c
其他教案-第3节 太阳和月球 篇3
【难点】
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
教学器材:相关图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吗?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设问:你知道月球是怎样围着地球转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样?
活动:一个学生面对面的围着另一个学生转一圈(两个学生都在转)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在地球上是永远都看不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月球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月球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月球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
1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月球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设问: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离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1/400。
计算:一架时速为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月球表面
边展示图片边提问
设问:①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传说与月貌有什么关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③登月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们累吗?他们在月球上说话为什么还有用无线对讲机?
④在月球上为什么会发生书P42图2—21中的这些现象?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设问:人类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哪个星球?
交流: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人类登月的情况,你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吗?你认为人类发展登月技术有何意义?
教案点评:
【其他教案-第3节 太阳和月球】推荐阅读:
其他教案:发展教育和科学07-08
其他教案-环境问题07-25
其他教案-比的意义07-27
其他教案-淀粉的踪迹09-27
中班其他教案小馒头10-27
其他教案-等腰三角形12-02
大班其他教案:表情歌01-30
其他教案-称一称,有多重08-26
大班其他教案:松软的馒头07-07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饼干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