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馈及范例(共9篇)
课堂反馈及范例 篇1
课堂反馈模板及范例
1、称呼:【亲切、能拉近距离为宜;必填项】
2、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从知识点内容、专题类型等进行介绍;要求真实、具体、简明;必填项】
3、学生课堂表现:【可从学习状态、知识点掌握情况、其他特殊情况等进行说明;必填项】
4、随堂小测:【可从随堂测试题量、内容、正确率等进行说明;选填项】
5、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可从是否完成、完成情况进行说明;要求如实填写;必填项】
6、本节课作业:【要求具体,写明哪本教辅资料、页码、题号;必填项】
7、需要家长配合:【可从督促作业、作息时间、不良行为监管、买教辅资料、薄弱环节加强等进行说明;选填项】
例如:子豪妈妈您好!本节课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工程问题,销售问题。孩子听课较认真,本节课内容都做了笔记。对工程问题掌握较熟练,销售问题掌握一般。本节课测试了4题,分别是工程问题2题,销售问题2题,共对3题,最后一道销售问题计算错误。上节课作业最后两题未完成,已完成部分做的很棒。本次课作业:《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巩固练习》P4 第一大题1-5小题。望您监督孩子完成本次作业。
课堂反馈及范例 篇2
一、教师的提问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提问的质和量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目光应该扫视全体学生, 产生群体效应, 保证全体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而言, 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和聆听别人回答的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首先应解决人次问题, 尤其是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 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读音、语调, 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模仿和纠错, 养成新的语言习惯。例如, 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 教师可指令学生重复朗读或做简单替换, 这种课堂提问不需要等待时间, 只要求学生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因此, 多数情况下, 教师无须点名, 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 the whole class等操作方式, 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 就能增加提问的人次, 扩大操练的覆盖面, 在提问人次上达到足够的量。
其次, 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扎实、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 课文理解性问题和现实情境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会随之增加, 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在保证提问覆盖面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提问的质量。
2. 合理设置情境, 把握提问的时机
按英语教学原则要求, 教师提问必须遵循: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 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 利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 学生基本上利用英语与教师进行交流。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 教师可配以板书、图表、公式、图片、简笔画、表情、手势、动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 来降低语言难度, 加强交流效果。换言之, 就是在问答过程中创设情境,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能为学生所理解并有思路可循。如《英语 (新目标) 》 (Go for it!) 九年级Unit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虽然该单元所讲的内容是个细节礼仪, 但在不借助任何情境手段的情况下, 学生是较难理解和运用的。如果教师运用情境和图片、视频和表演, 这一问题就可以简化为:When should we shake hands?又如《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如物理和化学实验一样, 不进行实际操作和观看, 问题就复杂了, 但学生一经实践, 问题就简单多了。学生在观看和情景表演时, 他们就在思考和组织语言。通过解决问题, 学生在充分考虑和情境的提示下能较好地运用语言, 掌握句型和熟练会话。
3. 运用多种方式, 讲究有效的提问策略
在英语课堂问答活动中, 面向全体, 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或多边互动, 养成良好的问答习惯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或要求同伴和教师予以解决。也就是说, 英语课上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外, 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问答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 师生间的默契配合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指令要简明扼要。另外, 一人回答, 其他人要注意听答, 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 并随时准备补充或纠正。为了节省教学时间, 增加提问人次, 扩大提问的覆盖面, 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控制全班学生的行为, 就像乐队的指挥, 举手投足, 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督促学生时时备问, 指挥学生个体答、集体答、依次答或随机答。
二、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在问答过程中, 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完, 适当点拨;要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要恰当评价, 表扬为主。
1. 允许说完, 适当点拨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未完全形成, 在回答课文理解问题及现实情境问题时, 因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而可能出现语言错误或逻辑错误。因此, 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外,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允许学生答完。听答时, 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除非回答太啰唆或离题太远。另外, 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回答的积极性, 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 如出现学生不能持续的情况,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提示,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保护学生的创新思路畅通。
2. 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对待和适时纠正错误就显得十分重要。纠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纠错因方式、时间不同而效果各异。因此, 何时纠错、如何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不同的教学阶段, 英语教师的纠错策略应有所不同。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 英语课堂提问多为程序性提问, 学生的应答主要是模仿、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保证语言信息的正确输入,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纠正错误, 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 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 为进一步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程序性操作提问都要立即纠正, 从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保证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的角度出发, 对待学生语篇朗读、连贯复述、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 对待学生回答参阅型、评估型和现实情境型提问时出现的语言错误、失误或观点错误, 教师就不应见错就纠,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此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同伴纠正。
3. 恰当评价, 鼓励为主
为了使问答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答完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对其答案有所评价, 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 甚至是应当纠正。因此, 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 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 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教师要根据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 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评价用语, 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流的一部分。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甚至不批评, 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例如:学生回答时, 教师应不时地说“Good”“Yes”“Right”“OK”, 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听他回答,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即使答错了, 也可以说“Good, but...”或用降升调说“No, think it over.”或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暗示。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丰富评价用语的词汇和语汇, 如使用“It’s really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quite right.You are great!/You’re successful!”“Most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I appreciate what you did in my class.Thank you.”“I”m very glad that you make progress every day.Congratulations!”等。教师的评价用语要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并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堂用语的习得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英语课堂提问及反馈策略 篇3
一、教师的提问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问的质和量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目光应该扫视全体学生,产生群体效应,保证全体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和聆听别人回答的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首先应解决人次问题,尤其是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读音、语调,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模仿和纠错,养成新的语言习惯。例如,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教师可指令学生重复朗读或做简单替换,这种课堂提问不需要等待时间,只要求学生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无须点名,采用one by one,pair by pair,row by row,group by group,the whole class等操作方式,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就能增加提问的人次,扩大操练的覆盖面,在提问人次上达到足够的量。
其次,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扎实、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课文理解性问题和现实情境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会随之增加,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在保证提问覆盖面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提问的质量。
2. 合理设置情境,把握提问的时机
按英语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提问必须遵循: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利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学生基本上利用英语与教师进行交流。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教师可配以板书、图表、公式、图片、简笔画、表情、手势、动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来降低语言难度,加强交流效果。换言之,就是在问答过程中创设情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为学生所理解并有思路可循。如《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虽然该单元所讲的内容是个细节礼仪,但在不借助任何情境手段的情况下,学生是较难理解和运用的。如果教师运用情境和图片、视频和表演,这一问题就可以简化为:When should we shake hands?又如《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如物理和化学实验一样,不进行实际操作和观看,问题就复杂了,但学生一经实践,问题就简单多了。学生在观看和情景表演时,他们就在思考和组织语言。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在充分考虑和情境的提示下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掌握句型和熟练会话。
3. 运用多种方式,讲究有效的提问策略
在英语课堂问答活动中,面向全体,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或多边互动,养成良好的问答习惯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要求同伴和教师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英语课上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外,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问答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师生间的默契配合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指令要简明扼要。另外,一人回答,其他人要注意听答,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并随时准备补充或纠正。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控制全班学生的行为,就像乐队的指挥,举手投足,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督促学生时时备问,指挥学生个体答、集体答、依次答或随机答。
二、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在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完,适当点拨;要适时纠错,适当宽容;要恰当评价,表扬为主。
1. 允许说完,适当点拨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未完全形成,在回答课文理解问题及现实情境问题时,因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而可能出现语言错误或逻辑错误。因此,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学生答完。听答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除非回答太啰唆或离题太远。另外,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回答的积极性,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如出现学生不能持续的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提示,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路畅通。
2. 适时纠错,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和适时纠正错误就显得十分重要。纠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纠错因方式、时间不同而效果各异。因此,何时纠错、如何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不同的教学阶段,英语教师的纠错策略应有所不同。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课堂提问多为程序性提问,学生的应答主要是模仿、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保证语言信息的正确输入,提问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纠正错误,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为进一步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程序性操作提问都要立即纠正,从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保证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的角度出发,对待学生语篇朗读、连贯复述、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对待学生回答参阅型、评估型和现实情境型提问时出现的语言错误、失误或观点错误,教师就不应见错就纠,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同伴纠正。
3. 恰当评价,鼓励为主
为了使问答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对其答案有所评价,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是应当纠正。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教师要根据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评价用语,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流的一部分。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例如:学生回答时,教师应不时地说“Good”“Yes”“Right”“OK”,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听他回答,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即使答错了,也可以说“Good, but ...”或用降升调说“No, think it over.”或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暗示。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丰富评价用语的词汇和语汇,如使用“Its really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quite right. You are great! / Youre successful!” “Most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I appreciate what you did in my class. Thank you.” “I”m very glad that you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Congratulations!” 等。教师的评价用语要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并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堂用语的习得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堂小结优秀范例 篇4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认识图形二》
蒋一言:今天我们学了印图形,圆柱可以印圆形,长方体能印长方形。
倪楚源:正方体只能印出一种图形。
鲁苡含: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是一个面。
杨抒语:正方体的六个面印出来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刘若丹:我发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一样大,长方体能拓印出不同的长方形。
廖航:
1、圆柱有高的有矮的;
2、三棱柱可以印出三角形。
王瑾暄:长方体印在纸上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2014-2-27:
李敏仟:我发现有一些长方体有6面是长方形,有些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李希文: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就得到了6个长方形;正方体展开后得到6个正方形。杨博涵:三棱柱展开后是5个面。
高欣宇:我发现形有1个面,体有多个面。
刘若丹:我发现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刘昕语:长方体的六个面可能是长方形。
廖航:老师把正方体的盒子打开后就变成了正方形。
李书娴:不是斜着的就是平行四边形。
高效课堂听课反馈意见汇总 篇5
语文:高一A:优点;学案制作好,小组活动充分教师引导得当,课堂达标较好。
高二C:优点:小组建设较好,有目标,有宣言;课堂老师引导及时,学生活动较积极。缺点是学案制作有待加强,课堂巩固案没有完成,没有做到当堂达标。
高三B:优点:学案制作较好,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缺点:当堂达标完成不好。
数学:高二B:有小组交流,学生主动讲解,师生有互动,有成果展示。缺点是缺少学生激励。教师准备学案困难。
高三C:改进的传统课堂,但教学效果尚好。教材挖掘精细,注重方法总结。缺点是学生交流少,与《方案》规定的模式有距离。
英语:高二C:有展示。不足:无小组活动,讲的多活动少,没有充分体现高效课堂模式。
高三A:优点:有展示,有活动,有讨论有点评。基本体现高效课堂要求。较好 物理:高一B:新授课,小组活动充分,规律总结及时完整。缺少课前学习,容量略小。
高二C:习题课,讲评细致,规范,作图和受力分析清楚明了,有小组活动,有互动。存在问题:探究很不充分,生硬不流畅。各环节教学活动不清晰,习题课有规律总结但无补偿练习,做不到当堂达标。学案不达标。
高三A:讲评课:学案制作规范,看的出是经过精心编辑打印。试卷全批全改,那些疑难题教师清楚,做了教学预案。使用了高效课堂模式,4人小组交流充分。存在问题:缺乏补偿练习。展示环节较少。
化学:高二B优点:学案制作“预学导学固学”清晰。不足是教学目标不十分清楚,讲得太多。
高三B:探究交流展示积极。不足:学案制作有照抄之嫌。
生物:高二A高三A:基本一致。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多,信息量大符合《方案》要求。政治:高二B.有小组交流,学生主动讲解,师生有互动,当堂达标完成不好。
高三B:思路较清晰,但没有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
历史:高二B:优点:有小组活动,有探究。缺点:预习案未检查,导学案设计简单,活动不充分,仅限于小组回答问题,得小组分数,意义不大。
高三C:有高效课堂的形式。不足:无学案,缺少方法指导和规律总结。
地理:高二B高三A:优点:导学案编制符合《方案》要求,注重了分组和引导点拨。不足:分组活动学生没有完全适应,固学部分没有很好完成。知识落实不好。
高效课堂视导总结
本次视导听课活动,各组都深入课堂听课,认真做了评价。总体来看,我校老师课改激情较高,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整体部署,依据《方案》要求改进课堂教学,都进行了分组,都重视了小组活动,注重了教师点拨。高一语文王华英,高三英语李先云,物理张慧敏,高二生物任静,高三生物许加俊等老师比较符合《方案》要求。同时也必须指出,高效课堂的推进,还不够全面,整体情况离高效课堂要求还很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学科学案制作不够及时,个别学科学案制作不规范,有照抄照搬现象,或目标不明,或缺少达标测试。
2.小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独学、对学、群学)缺乏有效组织,小组讨论个别流于形式,有探究但很不充分。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理解片面,以为有了小组活动或者给小组打分就是高效课堂。
3.教师习惯性讲解过多,不敢放手。个别学科缺少方法规律的总结与提升。4.多数教师缺少巩固训练或者课堂达标环节,有的课前没有设计,有的时间来不及。面临困难:
1.教师准备学案困难。可用优质素材较少。目前我校已有教学资源:金太阳教研平台,第二教育网,备课大师,但使用率不高。
2.个别班级教室内可用的黑板与展板太少,小组展示缺少展台。下一步工作重点
1.利用好市“名师送课”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直观认识,加深内涵理解。要求1月8日上午停课参加市听课评课活动,学科视导组领导做好签到统计。
2.下周各年级组织本年级教师观摩我校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课堂。3.目前首先做好学案制作和当堂达标.教务处
最新中小学课堂调研反馈 篇6
10月份,我校开展了
随堂听课活动,我听了
三位老师的课,从三位老师那学到了珍贵的教学经验。
这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展示出了教师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等方面的教学特点。特别是在知识的引入过程中,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益友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能结合学校小组合作教学法和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效开展分组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能充分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英语表达;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师能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清晰准确地交代教学任务。二、认真备课,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关注问题导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传授知识的量适中,突出重点,教学目标达成。加强情感交流,注重教学互动。点评学生把握很好。引人自然、合理,学生容易接受。三、教学过程由浅到深,易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将语法点与例句相结合,生动形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板书思维严密,逻辑性强,浅显易懂。便于带动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活跃,从而带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层层深入,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四、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拂去阅读时的沉闷,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
整节课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互相配合,默契度非常之高。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熟悉新课标标准,面向全体同学,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同时也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课程。
整节课自始至终的形成性评价,有效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尝试,总结下来有以下优点: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亲切自然,教学条理清晰,课堂教学节奏适度,师生间交流互动顺畅,不少老师都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开展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冒出的问题和想法能够很好地把握,因而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课堂闪光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也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优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篇7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了解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 学得是否轻松, 能否产生浓厚兴趣,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 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然, 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 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 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 这便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 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 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 学生神态木然, 该活跃不活跃, 该沉思不沉思, 该笑不笑, 该难过不见得难过, 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 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 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 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 因势利导, 适时点拨
在语文课中, 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 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 从道理上来说, 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 但也正因为这样, 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 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 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 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 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究竟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 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 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 因势利导, 适时点拨, 尤为重要。
如学习《饲养员赵大叔》一文, 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是文中的总起句, 教师就可因势利导, 加以点拨, 指导学生理解“真有意思”是指“特别有趣”。在分析其喂牲口的情况时, 始终抓住“赵大叔喂牲口特别有趣”,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这比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 提问点缀, 不管懂与不懂, 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得多吗?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攻缺补弱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 想知道学生掌握有多少, 缺弱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 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 当然包括课外的, 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上的。现在,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 (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 都安排到课外去了 (尤其是高年级) , 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就从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 也是不科学的。所以, 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堂上书面“练”的分量, 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 教师进行巡视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 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等到一两天后的批改作业时。因反馈信息来得迟, 攻缺补弱就不能及时, 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 而且也说明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 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 能做到经常巡视, 认真了解情况, 善于发现问题, 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 并及时攻缺补弱;对个别差生加强引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 那么, 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四、课后征询学生意见, 从中获取反馈信息, 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课后与学生交谈, 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 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 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 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 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 那么, 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 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
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 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便能意识到, 学生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 而教师临下课前匆匆分析的什么寓意, 学生其实就没听下去。这说明,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 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裨益吗?
其实, 但凡成功的教育者, 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 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 予以储存, 为我所用。本文则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 对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个人的看法。
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 “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 “双基”落实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 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尤需加强。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 教师有目标, 但落实不够;有训练, 但力度不够;有提问, 但设计不够;有导读, 但指导不够。课堂上, 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 那就更累。原因何在?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负面影响, “实”有余而“活”不足。
那么,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创造灵活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因内容而异
倘若总是用诸如根据小说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 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文, 学生岂能不腻?若能从每一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入手, 然后拟定相应的读文方法, 设计有新意的形式, 学生会因“新”而“奇”, 因“乐”而生“趣”, 因“趣”而又生“新”。
同样采用“诵读法”, 如学习《花未眠》, 我可以让学生屏息默读, 去聆听, 去想象:寂静的夜里, 在日本精致的榻榻米上, 面朝“古伊贺”里盛放的海棠, 凝视着它轻轻地慢慢地舒展。在那凝眸的一瞬间, 人同花, 花同人, 花的心和人的心一样在舒展, 人和花一样在呼吸。一点一滴, 一丝一缕, 缓缓的, 柔柔的, 血液开始流动了。一个声音从远方传来, 挟着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 他们说, 死神啊, 如果靠近你就多一份美, 我相信我还在靠近。“美是邂逅所得, 是亲近所得。美是需要反复陶冶的。”一朵花说。一个人, 在时间的荒漠里, 诉说着花开的故事……
学习《荷塘月色》可采用情境诵读法。语言也是有肌肤的, 让学生反复诵读, 用声音, 用口唇来抚摸语言的肌肤, 从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并获得语言创造的冲动。课堂上, 师生变化着读:小组分读、领读、分读、男领读、女领读……学生在自己的随笔里写道:“读着, 读着, 竟觉得香味从我口中溢出。”他的感觉多好啊!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要根据自身特点, 扬长避短。长于朗读的, 在“听取蛙声一片”中让学生汲取信息, 体会感悟, 获得美的享受;精于写作的, 写下水作文, 现身说法, 给学生当好示范;善于诱导的, 巧设疑问, 引生入胜。
最重要的依据, 是自己的学生。例如, 读《荷塘月色》, 布置作业:“学完后你有哪些感受?跟一两个同学一起聊聊, 有什么说什么。”感受是主观的, 可此可彼, 没有标准, 不求统一, 方法也因之不同。当然感受越丰富越细腻越好。比如, 用体验法, 你可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太美了, 自然景物那么美, 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用比较法, 你可以感受朱自清的性格和气质是很正直很清真的, 当然跟李大钊、鲁迅那样的学者兼战士的性格相比, 他是很柔弱的, 阳刚气不足, 阴柔性有余。用对比法, 你可以感受动荡年代人生多难, 即使置身象牙之塔的学者文人心境也是不得宁静的, 我们今天赶上盛世享太平真幸福。用想象法, 你也可以感受古人生活有古人的情趣, 尤其是少有封建腐烂之气的民间百姓, 并不像有人想象得那么古板、僵化。
课堂反馈及范例 篇8
【关键词】有效反馈 高效课堂 多边互动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反馈
生物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反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宽和丰富自己的生物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反馈?什么又是课堂教学反馈?反馈:(Feedback,又译为回流、回报、回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维纳(R.Wiener)在其(控制论) (1948)中首次提出的。反馈指的是送出去的电波或信息的回流。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授、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反馈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是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要求信息不断输入——加工——输出,不断反馈——矫正——调控,使系统的运行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之中。有效反馈的判断标准:①能否落实教学的目标;②能否提高教学的效率;③能否激发学习的兴趣;④能否发展学习的能力。
二、获取有效反馈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1)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不断地向学生“扫视”,学生的各种表现,如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等,可能暗示着他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否,这是教师获得有效反馈的最简捷的方法。
(2)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反馈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提问,除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外,还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是教师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用以调控我们的教学行为。比如在做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很容易接受移液管中蔗糖溶液上升这一事实,这时提出移液管中蔗糖溶液上升这一问题,是否无限上升两侧溶液改成10%葡萄糖和10%蔗糖,液面会如何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你问我答来回交锋能极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板演。逻辑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上到遗传这块内容时,我就经常要求学生板演遗传图解,并根据学生的板演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板演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很多漏洞,对学生也有很大的触动。
(4)练习。课堂练习是教学的继续,教师应从练习的答题情况中努力挖掘反馈信息。这首先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编课堂练习时要在“精”在上下功夫,经过教师精心筛选或编制的练习除了能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检查,能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了如指掌,有利于教师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同时也是教师检查自己教学工作效率的做好手段。例如我为了考察学生对质壁分离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这么两道课堂练习:①用下列材料进行实验,哪些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哪些不能发生:人的红细胞、洋葱外表皮细胞、煮熟的马铃薯块茎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在下列外界溶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会发生哪些现象并解释原因:30%蔗糖溶液,50%蔗糖溶液,7%尿素溶液,70%酒精溶液。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解决学习中理解上的一些盲点。
三、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反馈的策略
(1)精心预设反馈,奠基效率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时机、内容,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事先计划。如,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新知的探索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过程;在知识的巩固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在具体反馈环节预设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所估计,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只有在备课过程中有了完善的计划,教师才能在动态的课堂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课堂教学实情,及时对预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做出适当调整。如,当学生理解某些知识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要能迅速采取对策,或进行补充讲解,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有条不紊地使教学有效进行,如果教学反馈缺少计划性,教学反馈往往就会流于形式,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2)调整反馈顺序,建构知识网络。课堂反馈应该以低级认识为起点,以高级认识为重点,这样就可以不至于在低层次思维上机械重复,而是一环紧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递进,从而渗透一般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3)适度拓展反馈,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核酸后提出:DNA是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对吗?又如,在讲完“伴性遗传后”提出:在色盲伴性遗传中,如果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在生下的子代中凡是男性则一半是正常的,另一半是色盲。这个女人生下10个男孩,那么一定是5个男孩正常,5个男孩色盲吗?这与直接背定义和答案效果不同,这需要学生思考,使学生达到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
(4)巧妙捕捉反馈,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给教学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但也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给教学带来许多的遗憾,但正是这诸多的遗憾,却蕴涵着宝贵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多的课堂“意外”,只要我们及时捕捉,勤于思考,调整利用好生成的课堂资源,高中生物课堂就会大放异彩,焕发出勃勃生机。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反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能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逼进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艺术。
参考文獻:
[1]郑文红.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反馈的思考[J].科教论丛P257.
[2]郁建石,仲秀芳.课堂教学中反馈与矫正的原则和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课堂教学大比武情况反馈报告 篇9
莱州市双语学校
去年冬天,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小学语文进行了五个项目为内容的教学大比五,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限时备课,试题编写、理论测试。每一次我们都认真严格组织,每个参加的老师都非常重视格外认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张淑伟老师和王进英主任,一个本身经验丰富,一个级部工作繁烦忙碌,还刚刚结束烟台优质课评比的战斗。他们两个不仅积极参与,面且态度比年轻老师更加的认真,是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从教研组总体情况来看,一年级略好于二年级,四五年级明显优于三年级成绩,理论测试这类客观情的考试内容差距明显。说明了老师们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思想认识上是有差距的,真正的水平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
从老师们个人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身先士卒,成绩优秀,不愧是学科带头人,35-45岁的中年教师,个人素养高,教学观念新颖,紧跟改革步伐;年青教师朝气十足,给语文教学带来新气象,但各项能力都显稚嫩,急待提高。这说明了学习和修炼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一些青年老师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却是能力渐长。像一级部池玉刚,二级徐源,三级部陈莎莎,四级部杜金岭,焦晓峰,五年级的徐聪敏,镡云豪等老师。
由于教学设计、限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能最大化地反映了老师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所以下面放在一起来分析说明。
一、优点分析
(一)学生学习情感能力培养功在平时。
在一堂堂课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的精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和评价、反馈操作娴熟,态度认真,特别是在交流课外阅读和质疑问难时,学生的语言犹如打开闸门的洪水滔滔不绝,古往今来、旁征博引,而且学生的语言规范、有礼,学生间的交流补充让人应接不暇。很有自己的阅读理解、评价,课堂成了他们积极展示的舞台。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学生表达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是侃侃而谈。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课外长期坚持大量阅读的投入与热爱!
徐淑霞老师以学习目标导向课堂,引领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发现,在诵读中感悟“理景情”交融表达的妙处,并以此去体会《白杨礼赞》,精读体验导向了语文工具训练。满彦老师的诵读课堂颇让我感到惊艳。引领一年级的孩子们感受《千古遗韵——对偶》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满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春联入手,继而展示《笠翁对韵》和《千字文》中的经典篇目,在诵读中让学生领悟到了对偶的风韵。巧妙的诵读指导、灵活多变的诵读形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的诵读热情逐步被点燃,课堂上书声琅琅,整个课堂上洋溢、充盈着幸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竟然都背了下来!
(二)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深入扎实。
多数老师能够依据学段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特点,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目标,并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解读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实践中学会学习,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1、这首先表现在对识字写字课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老师有普遍有了四个意识。
1、老师们有了随文识字的意识。徐旭平老师的识字写字课以汉字的音、形、义结构课堂,从文本出发,继而分别呈现语句、词语、生字,然后又从生字开始,回归到词语、语句、文本之中,真正实现了识字、写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与文本学习的统一。
2、写字环节中重点指导的意识。在写字环节中,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指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识字写字课上体现出的突出优点。所有的上识字字课的老师在指导书写时不是逐个详细讲解,而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比较难写的字,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介绍在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去书写评价。
3、有了评价中指导的意识。当学生有了读贴的能力时,先做后教应该体现在写字环节之中。在组织学生评价时,韩方老师做得非常好,她的评价标准和指导中的重点是一致的,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了然于胸,评价的时候,逐条对应进行批改,有条不紊。可见,学生对于汉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字的样子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中。
4、有了抓住时机适时渗透汉字文化的意识。课堂上随时都能看到老师们渗透汉字文化的影子,而且形式不一,内容丰富。韩芳老师的识字写字课上,始终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老师用象形文字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奥秘的兴趣,接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观察字形,体味揣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观察,多次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到了穿插、避让的妙处,然后再次指导,写后指导,使课堂始终弥漫着汉字古朴的淡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韩老师将“看拼音写汉字”这样的评价活动引入课堂,保证了课堂的实效性。这样的识字教学是丰满的,是完整的,是融入了听、说、读、写活动的识字教学。
学科能力的培养这还表现在精读导向课有了读的导向,而且上的精彩扎实。
双语邵忠文老师执教的《雨点儿》(精读导向课)先是国学三分钟:“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指生读,同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出示:雷
雾
霁
霞)你发现了什么?都有“雨”字头,都跟雨有关。这雨点儿可真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交个朋友吧!自然引出课题,读准儿化音。
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吗?(板书大雨点和小雨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图片)大家看,为什么雨点儿数不清?(太多了)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数不清”?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数不清的东西。“数”“清”是生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讲解多音字数。)读书时我们可以认字,看电视、逛超市时也能认字,只要你留心,生活中藏着数不清的学问呢!
(3)读读这句话,注意数不清,你能把这个意思通过朗读读出来吗?谁来试试。(谁还想试试?)
(4)再读这句话,你能想象到雨点是怎样落下来的吗?“飘落”谁和他读得不一样?听老师读,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谁再来试试?
(5)你都见过什么东西从哪儿飘落下来了?你能模仿这句话的样子说说这幅图吗?(生积累:树叶 雪花 桃花)
(6)我们想象着雨点儿飘落的样子再读这句话(加上动作读)
(7)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变红的这些字。合作学习2——4段。同位两个一组合作朗读课文2、3、4段。每人读一段,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什么呀?相机认识冒号和引号。然后用横线划出他们说的话。同位俩扮演大小雨点读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老师采访学生:“我想问问小雨点儿们: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读出小雨点的高兴。然后老师让学生问:“你有问题问问大雨点儿吗?大雨点儿你为什么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谁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提示语。
拓展阅读《找到了》中的一段话,请你找出人物说的话,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最后学习第5段。想象说:“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查查资料、或者问问家长,雨点儿是怎样形成的呢?
邵老师的课突出了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回归本体,体现实践之美。学生读的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放弃讲解,直接进入语言实践和能力的习得,紧紧围绕学科能力的训练进行内涵建构。邵老师的课堂逐渐呈现出项目研究的特点。国学经典积累背诵,发现带雨字头的特点,引出课题,这个导入很妙,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性。邵老师很有积累意识,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飘落说话。这设计自然运用到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句式的运用。如果我们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一颗主动积累之心,一定能帮学生借到一支“生花妙笔”,更妙的是邵老师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知识,什么是对话,引导学生找对话、读对话、用对话,说对话。拓展阅读《找到了》中的一段话,请你找出人物说的话,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体现程式之美。
在限时备课环节,我们是分年级命题,进行的是精读导向课的备课,许多老师体现了或读或写的方法导向,真正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像张慧玲老师的备《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围绕重点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品质,对于教材的解读精准,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精当。抓住了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删除了一些内容上的细枝末节。而对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又做到了浓墨重彩,响鼓重槌。强化学生的实践,程式简约,效果突出。
(三)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真实到位。真实到位
在我校视导评估所观摩的15节语文课上,听课老师能不断赞叹我们教师在学生自学,合作,辩驳质疑等社会能力养成上所付出的努力,叹服有的班级的一贯及深度。他们说我们的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协同高效:学生发言、交流、评价、合作、倾听、反馈井然有序,更难得的是在这井然有序中学生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在几节课上,我们分明见到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同学显然对组长的分工略有意见,委婉地提出了自己想要担任某种角色的愿望,有的则明确不同意对方的观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使是这种争论,也是有序的,学生态度谦顺,并不做意气之争!但一旦学生觉得自己的观点没有表达清楚,其所表现出的执著令人惊叹!在曲堂魁老师的课堂上,本来对于“变形药水”的讨论已经告一段落,但一男生依旧不依不饶,坚持举手把自己的意见表述清楚,幸运的是曲老师尊重他的意见,给了他发表主张的机会——这一行为可能会影响这名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这种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使语文训练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真实的语文实践之中,学生母语素养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此以外,他们还称赞吴艳华老师、唐娟老师的课亲切温婉,润物无声;徐聪敏老师、徐旭萍老师的课朴实高雅,回味悠长„„还有很多有特点的老师因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课堂的异彩纷呈是效率课堂开出的美丽之花,也是老师们成熟的表现,这份出色不仅源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更在于对语文本质的把握与追求。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扎实有效,二、存在问题
优秀的课堂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失败的案例同样让人惊醒,不断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目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识字写字课不能与读文相结合。
今年的识字写字课的观课参照指标中有个明确的标准“把识字、写字与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有机体现工程项目。”有心的老师肯定会注意到“结合、项目”这些字眼,这条标准明确的告诉我们,只单纯识字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只有文、字结合才能实现识字写字中体现工程项目这一目标。但在实际听课中,很多识字写字教学依然是以前的教学:脱离文本环境,虽然突出了集中识字,但随文识字少,脱离了文本教学,显得有些单调。识字写字课上教师缺乏对生字的整体建构,整体解读。教师都是抓住其中的几个字细致指导,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联系,进行评价。识字写字的形式单一,融入的听说读写活动内容少,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有的老师还没有关注识字方法的指导,低年级一些比较难写的字没有笔顺的指导;高年级的课堂中看不出写字教学的梯度与以前教学的延续,教师讲解的过细,不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识字。有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低年级用于识字的时间过长,过分地关注了识字教学,有很多位老师的识字环节用时25-35分钟,只留下不足10分钟的写字时间,课堂缺少巩固、检查环节,这显然是无法完成写字任务的。大多数老师重视写前指导,让学生反复起来讲这个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几乎每个笔画都能讲到,浪费了很多时间。
2、精读导向课上,缺少与文本重点内容的深度交流。精读导向课指向或目标不明确,有的课堂上的导向放在任何一节课上都可以,如限时备课中,有的老师定的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有的老师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方法倒底是个什么方法,却堂而皇之地把它作为课堂的重点目标。有的老师说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殊不知,所选的课文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上只是寥寥无几笔。有的老师在精读导向课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导致学生体验的内容过多,教学不扎实。课堂上看似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其实拓展的内容学生根本没有认真阅读,使得拓展流于形式。
3、部分老师单元目标意识不够突出。目光还是仅仅盯着一篇课文,进行着独立的教学设计,没有从单元整体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用单元重点目标指导自己教学。
4、读写(说)结合,理解品读得多,写(说)的时间达不到要求的30分钟;读(说)结合点选得过大,不适合一节课完成。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读写结合课不同于我们以前的三段式的合作达标课堂,我们以前的课堂重点是体验导向,说写的环节主要是作为一个达标的课堂环节,而市里提出的读写结合课重点要标的是写和写后的评价。
三、现状的反思与未来走向的建议
思考
(一):把握好写字课堂和读写结合课的课堂节奏,如写字教学应该在些后评价,检测反馈上多下功夫,少把时间放在写前指导上。读写结合课教师要弄明白目的是什么?仿照作者的表达方向是一种浅层次的结合,要进入到作者的创作内部或者还原到作者的创作过程之中去,就是要考虑从语言开始,研究语境,还原语境。低年级就需要浮现画面,就进入一种模拟状态的生活:即语言——语境——画面——生活,要言之有物,要提前进入到所需的生活状态和素材之中去。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怎样来的,要追随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要回归到生活当中。读写结合点要准确选取读写结合点,“点”不应具有普遍性、,宁小勿大,要以小见大。要坚持三合一原则:文本原则、课程 原则、学生原则。语言训练点要少而精。应该从单元工具性主题入手,寻找切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的语言训练点。针对诸多语言结合点进行大胆取舍,对重点难点充分展开,扎实训练,可有可无的一带而过。有舍才有得,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掌握透彻。
思考
(二):为什么我们教师的方法指导如此无力?
比如我们的识字写字课,有的老师都不知什么样的字是好字,怎样才算规范?针对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矫正更是一头雾水,有的教师的书写基本功也差强人意,如何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再比如有的老师诵读和朗读缺少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一味追求读出„„的感情来;或者方法要求笼统,缺乏感情的体验渲染,缺乏朗读技巧的具体指导。有的教师朗读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学生心中没有目标可循,没有方法可依,就很难提高。再比如精读体验课,你要教给学生读或写的方法,为什么你自己都不明确这个法到底如何去操作。
思考
(三):为什么我们教师整合教学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我们在备课时要把眼光放到“单元整体”上,在充分单元学习主题后,确定相应目标,再制定相互合理的课时目标,挖掘出每一课的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单元课型之间要有承接与交融,根据单元主题目标,抓住重点,用单元整体课例与文本对照,确定出符合单元和文本的特点,制定好目标,合理进行取舍,把内涵定好后,展开“细作化“教学,要打破常规的组合,不分先后,部分课内外,根据学情,根据目标合理组合。
思考三,泛读拓展课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读的能力,达到我们规定的阅读量。泛读拓展课包括我们的以文带文和群文阅读两种课型。它承承载着我们学校扩大阅读量的任务。这是我们下学年研究的重点。
1.要提炼出适合学生和单元整体目标的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内容,体现泛读的特点。2.怎样才能内引外联,把我们的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把推荐的必读书目、语文基础训练、经典美文更多的拓展进我们的泛读拓展课?。
【课堂反馈及范例】推荐阅读:
数学课堂反馈08-06
课堂即时性反馈07-31
课堂反馈有效性07-31
音体美课堂学生反馈表06-29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调控反馈08-20
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反馈与控制论文05-26
考试反馈及措施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