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热点(精选11篇)
教育学热点 篇1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
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
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
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
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
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
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
十、“鼠标少年”退学 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
数学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语文
王兰 女 1925年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教育界卓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她早在1951年就投身教育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她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成就卓著,就像她的名字“兰幽香风远”那样。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1978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的“特级教师”称号,198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1983年两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教学艺术高超,为国内外专家所公认,《新华日报》曾以“艺术的享受”为题进行了报道。她教学卓著,1959年全市统考,她任教班级成绩居全市第一。担任“五四学制”试验中,成果斐然,在省、市报纸上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推广。王兰老师虚心学习,大胆改革,为语文教学探索新路,总结出发挥汉语拼音作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新经验,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质量。她先后去全国15个省、市讲学授课,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起了深远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近百篇专著、论文及授课案例,196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她“汉语拼音教学”经验,1998年《江苏教育》又以“汉语拼音新探”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1994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特级教师教拼音》的录像带向全国推广。王老师的电化教学经验、论文在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发表,其教学示范课、录像课在教育专题节目上多次向全国播放。她把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奉献给可爱的孩子,奉献给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近十几年来,她大力培养教学新秀,全力进行传、帮、带,使他们一个个成为教学拔尖人才,有的已经评为特级教师。她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袁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验,曾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国审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审,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扬子晚报》作文周刊顾问,《小学语文研究》(月刊)主编,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课外语文报》主编,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30多个职务,多集作文教学录象被国家卫星播放,多次获全国论文、专著一等奖,《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
于永正 男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先后到过许多省市作经验介绍及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在团队建设与管理引领中,用思想学术引领学校,努力带领教师办一所令人难忘的、温暖的、卓越的学校。不仅引领清华附小教师成长,还引领区、市,及其他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提升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为了学校的发展,加大“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研修项目”、“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投入与培训,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精神品质,带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英语
鲍当洪男,著名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校长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从教25年,创造出“严、实、活、乐”的教学模式,多次为国内外的教育同行上示范课,曾到香港、澳门、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济南等省外地区上示范课。
沈峰,女,北京东路小学教师沈峰自1985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在小学中高年级担任英语教学工作。20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不仅成就了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让她成了学生眼里的大朋友和青年教师的好导师。
教育学热点 篇2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 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县 (区) 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 现在之所以出现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就是由于教育质量不高, 发展不均衡, 只有普遍提高教育质量, 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公平。“改革创新是制度保障, 要实现上述育人的目标、教育发展的目标, 唯有改革创新, 克服阻碍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在制度上予以保障。”政府应担起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之责,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改善薄弱学校, 制定学校建设的统一标准, 但关键还是在于提高教师的质量。因此提倡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这需要全社会努力, 要解放思想, 并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说:择校问题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关注, 也是教育部各个相关司 (局) 着力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这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谈到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时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 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 向学校开放, 让西部地区、让农村地区、让弱势群体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比如说, 可以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好的教案、最好的试卷、最好的练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都免费提供给需要的教师和学生, 这样的话, 可以在很多程度上改变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教师资源、教师素质相差比较大的现状。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今天, 以《纲要》为标志, 中国教育处在了再出发的关键时刻,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国家教育领导力建设问题。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说:义务教育的均衡问题主要不是办学条件的均衡, 而是软件资源, 特别是教师的均衡。
扬州市市委书记王燕文建议国家教育部门积极推动电子书进校园, 解决学生书包过重的难题。王燕文称, 电子书减少课本纸张的消费, 实现一次投资, 重复使用, 有利于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普及;推动电子教材的发展, 也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涛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说:现在, 许多地方把均衡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成绩是显著的, 但是我们看到仍存在诸多问题, 尤为突出的是办学体制不顺, 办学条件差距大, 校际竞争不公平, 出现了名校人满为患、差校门可罗雀的严重失衡现象,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
在代表委员的谈论中, 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教育均衡”, 而在现阶段, 作为共享资源的最好载体,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 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已经构建起一个遍及全国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 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2010年2月28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其中第十九章专门谈到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但是如何加快推进呢?正如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珠珠所言:我们只有直面教育信息化的新任务, 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信息化进程才能加快。
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而加速教育信息化是其他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替代的推进教育公平的战略措施。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指出, 加快教育信息化, 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需要切实做到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虽然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一个好的发展时期, 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如信息网络覆盖率、利用率低, 信息技术及应用水平不高等, 我们现在能做的, 就如《纲要》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 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相信, 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正在并且会继续大踏步前进。
两会创业教育热点观察 篇3
在2015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两会代表分别就国家在教育层面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畅所欲言。在众多提案中,高校应该获得创业经费,国家应该鼓励社会办学,以及高校需要引入和加强创业教育等观点深入人心。
高校应获得创业经费
2015两会期间,众多代表提交了有关创业就业的教育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钟秉林指出,由于多部门管理和支出结构固化,目前国家每年400多亿元的就业经费中,并无经费拨付给高等学校用于毕业生就业创业。他建议从国家大就业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直接拨付给高等学校,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他在提案中写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但由于多部门管理和支出结构固化,目前国家每年400多亿元的就业经费中,并无经费拨付给高等学校用于毕业生就业创业。从国家大就业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直接拨付给高等学校,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第一,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压力巨大。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新增劳动人口1600万,而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2015年将达到749万人),大学毕业生占新增劳动人口的45%以上。
第二,从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数据看,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由高校承担。各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广泛收集用人信息,组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岗位。据了解,许多高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每年花费数百万元经费,这些经费多从有限的自筹经费(学费等)中划拨,急需国家大就业经费予以支持。
第三,大学生创业缺少资金支持。调查显示,创业大学生的启动资金在1万以下的占59%,2/3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依靠家庭支持和个人存款,77.7%的创业大学生认为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据国家工商总局与教育部数据比对,2014年大学生创业者47.8万人,比2013年增加11.9万人,增长33.3%,高出青年创业者增长率17.9个百分点,大学生创业者增速远高于同龄其他人群,急需国家给予资金扶持。
第四,国务院文件精神尚未落实,高校就业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就业创业工作提升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因素。
鉴于以上原因,钟秉林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国家大就业经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制,在国家大就业经费中单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支出条目,切实保障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发挥资金效益,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
社会办学是一个主要方向
在民建中央举行的“中小企业与创业就业座谈会”上,来自民建中央、政府以及企业代表参与了关于社会人员就业创业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在会上表示,社会办学将成为一个方向。
据了解,在国外创业教育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久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关注和实践。例如美国是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国家,至今已经有3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德国在1999年提出要使每年有20%-30%的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创业;印度也在1996年就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以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从求职者转变为相关就业就会的创造者。
2009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人,2010年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其中学生择业和企业用人模不对板的情况非常多,造成大量学生就业难。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国登机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已经超过900万,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失业人数可能会继续增加。
一边是失业,一边却是企业的“用工荒”,李兰对此指出,目前中国企业调查系统2008年针对592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四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企业难以找到需要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才,2009年调查显示,46.2%的企业家认为“缺乏人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要解决就业压力和人才结构之间的矛盾,应当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鼓励我们社会办学,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一些优秀企业办学、办职业学院、办大学,我觉得将是一个方向。”李兰说。
她进一步指出,“社会大学”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责任,中国的“创业教育”更应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力发展。“职业这部分的培训和教育在中国,我觉得目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也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发展跟他们职业教育这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李兰说。
高校引入和加强创业教育
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提出,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她指出,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不振局面有许多原因。首先,创业教育普遍滞后。创业教育引入高校的时间较短。高等学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理念,缺乏创业课程设置,缺乏创业实习场地,缺乏创业教师指导,造成大学生创业意愿薄弱、能力较低。一份针对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教育对创业帮助”在10分制的评分中仅获2.96分,在所有考察项中得分最低。其次,扶持政策难以落地。政府部门主要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进行排行公布,但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没有实行相应力度的指导监督。政府就业部门、金融部门和税收机构近些年来陆续推出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限制条件过多,申办程序复杂,优惠门槛偏高,最终获得政策扶持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最后,创业环境亟待优化。尊重创业精神、鼓励敢想敢干、宽容创业失败的社会创业文化尚未形成。坦率而言,大学生创业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事业,他们有梦想无资金,有勇气无经验,有知识无能力,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最终能够登上成功之巅者毕竟是少数。但大学生创业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他们付出努力,建设创业型社会也需要他们积极参与。
nlc202309051342
为此,她有几个建议:第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将有4500多万大学生毕业,即使按目前大学生创业率计算,也将至少有百万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层次,对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应在尊重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基础上,鼓励高校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更多高校学生走创业之路。高等院校应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设计更加灵活先进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模式,开设更多的创业指导课程,吸纳聘用更多的创业指导教师,安排更多的创业实训基地,努力提升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第二,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样至关重要。据调查,当前阻碍大学生创业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创业资金支持。现有资金扶持政策因额度低、手续烦、担保难,致使许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放弃申请,转向亲朋好友借贷。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创业资金额度和受益面,财税、工商、社保等部门应更好地负起主管部门的责任,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简化审批手续,放宽经营条件,吸引社会风险资金支持,为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关注高校的就业水平,也要重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对创业培训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应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第三,优化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孵化器和推进器。应鼓励更多的创业成功人士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与大学生分享创业者的酸甜苦辣,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创业之路。应鼓励在高校设立更多的社会创业基金,成立专业的创业指导机构,根据大学生创业者的需要,提供创业、技术、融资、经营、财务、法律和物流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应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创业平台,大力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在社会上真正形成一种勇于创业、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
对在读学生的创业帮助
就在读学生实施创业方案来看,有几位委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提出,国家硕博人才应通过创业带领其他人就业。目前,比较多的大学生愿意到大城市就业,实际上基层缺少很多大学生。希望大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创业的第一线去。国家培养的硕士和博士,应该能够通过创业带领其他人就业。大学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创业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提议,大学可通过不同课程设置、考核方式调整 实现大学生“在读创业”。
建议大学可以在现已倡导的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课程的设置、考核方式的调整,实现大学生的“在读创业”。
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大学生创新型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初创期“资金难”的问题;要鼓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商品和服务时,在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当的情况下,适当向大学生创新型创业企业倾斜,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初创期“销售难”的问题。在企业成长期,政府可采取就业人员落户加分、员工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型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应该设立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建议设立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目前,创业资金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贷款难,没有财产抵押,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缺乏寻求风险投资及天使投资的有效渠道;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学生创业基金”缺位。当前,国家层面没有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全国省级专项资金仅8.8亿元,尚有6个省份未设立。
显然,创业教育,是当下中国亟须补上的一课。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当也必须花些力气在创业教育上。政府强大的组织力与引导力,是避免社会创业走向盲目的关键。除此之外,媒体、舆论的引导,也自然不可或缺。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篇4
1、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目前的道德教育收益不大。请结合你的教育实际,谈谈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答: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再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人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
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的完善。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
二、改进的方法
1、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树立系统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系统工作,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等方面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与社会教育网。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各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运行。
2、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申论热点 5(知满天教育) 篇5
【话题背景】
高考在是很多学生眼中是结束枯燥学习生涯的一道关卡,因为它将为我们打开象征自由的大学之门。而对更多的人来说,高考则是一道人生的“龙门”,一跃或许前途广阔,或许从此平庸,因为它为今后步入社会决定了起点的高度。而就是这样一场对人生至关重要的考试,却始终不乏有歧视的嫌疑。高考虽然在全国各地同时进行,最终也将实现全部考生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合理分配、录取。但是每年的考试结果却很难实现绝对的公平,引发的争议声也在年年的提高,最热的探讨就是高考在地域之间的不公平。
【标准表述】
同样的分数就未必能同等水平的展现考生能力。事:发达地区的考生,从而不能很好的实现考生的筛选。750的试卷对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考生而言,区间,都觉得试卷很难的情况下,而同时对于山东河南等地区考生却稍显简单,出现了600-700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最终限制了优势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在考生间的分配。却将更多的即高考前考生转移至一线城市参加考试。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资源的压力。的强烈反对。细节要求并不明朗。如上海市的异地且有固定住处,这对不少务工人员来说又是
教育学热点 篇6
2014国考申论热点范文:教育公平关键在农村教育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中国教育资源在城乡的配置不均,城乡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农村教育的短板使得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破碎或终结,成为农村孩子圆梦的“绊脚石”,这硬生生的事实就摆在国人面前。“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公平的短板”。
教育并不单指城市教育,城乡教育是一体,城乡孩子都是国家平等的一员,都享有公平教育的权利,只有都得到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家综合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才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储备更多的人才。
原因分析:
教育失衡带来不公平,如何有效改变城乡教育不均衡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复兴在于教师,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也在教师。系统思考下,我们认为解决城乡教育均衡问题,关键在于补齐农村“师资短板”!
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状况,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农村学校普遍缺编。专业教师配置不齐,对口专业教师不配套、教师梯队不配套是农村教师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每到开学,学校最愁的是“把课安排下去”,多门学科没专业教师,不得不“拉郎配”,让许多教师改行兼课。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缺乏名优骨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间不多,两头多。部分教师属于“民转公”,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学历低,年龄大;教师状态不佳。教师成就动机偏低,教学粗放随意,校本研修松散、教育科研少于开展,难以达成远大的共同愿景。后勤保障不足。如实验室人员,只能勉强充当保管员角色。
导致后果:
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直接影响,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的美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誉度,使学校口碑下降,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不足。农村学校生源成问题,优质生源流失,学生择校意愿上升,农村学校生源成问题,招收学生数量减少,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比例增加。交通越方便,离城市越近的农村地区,学生流失得越严重。优秀管理者特别是优秀校长不易在农村学校呆住,条件一旦成熟,多调动到城市去了。学校管理难上台阶。管理是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平衡,农村学校的管理总体上就落后于城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学生整体成绩矮城市一大截。以上各因素相互关联,稍不留意就形成恶性循环,与城市学校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措施:
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解决之道。教育均衡工作的关键点就是“教师”,解决农村 “师资短板”是正解: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建立向农村教师倾斜有效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饱有度,解决农村教师数量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发展空间,解决农村骨干教师生成问题。给农村教师更多的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机会,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给农村教师更高级别的荣誉,给足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通道和空间,促使农村名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办学经费切实向农村学校倾斜,提升农村办学条件。规范城市学校办学和教师从教行为,压制城市教育的趋利本。要认真检查落实城市学校的课程实施,避免“阴阳课表”违法现象,重点检测城市学校学生课业负担,避免补课现象发生。从体育课明显比音美课的开设状况好这一点来说,那是因为政府将“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检查落了实的,就充分说明只要管理逗硬,就可有立竿见影之效;
公示和运用体质监测,特别是学生视力数据,约束和警示城市学校;对社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民办学校、辅导机构加强管理,约束其不得聘请公职教师,对教师违规补课,对从事违法家教的予以严惩,依法压缩城市教师灰色收入空间。规范城市学校招生行为,落实“就近入学”,不得以不以分数选招学生,减少择校行为,使生源分布尽量趋于均衡。
教育部官员网上解读教改热点难点 篇7
针对关于经费问题的提问, 孙霄兵回答说,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稳定增长和用好管好上下功夫, 以公平和质量为重点, 合理安排经费, 坚持勤俭办学。同时, 教育部会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 让人民监督。
针对网友提出近期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 孙霄兵表示, 学生安全问题是全社会都关心的大问题,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作出了很多努力,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治安问题, 排查安全隐患, 今后教育部仍会加强学校安全立法和师生安全教育。
针对网友提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私立幼儿园收费过高、农民工子女幼儿园无安全保障等问题该如何解决时, 孙霄兵说, 近年来国家发布文件, 教育部门采取积极措施, 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十二五”学前教育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今后还会提高普及水平, 进一步实施三到六岁学前教育指南, 支持中西部扩建和增设幼儿园, 同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
针对网友提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合理布局如何进一步推进的问题, 孙霄兵告诉网友, 教育部要求各地必须严格落实布局调整的有关事项, 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备案之前, 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撤并。
此外, 孙霄兵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义务教育、民办教育、异地高考、教育资源分配、教师待遇等诸多问题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抓住热点问题 渗透思想教育 篇8
一、“知己知彼”摸清存在的热点问题
所谓“知己”就是其一教师要通过借助报刊、电视等媒体了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其二要下功夫,吃透教材。理解教材,能运用教材的知识点处理“热点”问题。当今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加强,但中学生在独立思考、批判否定现实世界的同时,容易走极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往往会产生许多片面的看法。“知彼”就是要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摸清学生中间存在的热点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吃透教材。摸清学生思想脉搏。才能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般来说,热点问题来自五个方面:一是学生本人和生活中的热点。如中学生攀比风;二是反映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热点,如社会公平问题等;三是关于国家品德生活方面的热点,如民主与自由,腐败官倒等问题;四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潮,西方腐朽思想,反映在学生思想中的热点,如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一切向钱看等;五是国内国际重大实事事件等。对于这些学生关注的熟点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通过教学,端正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以书为本”,结合热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点是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品德方向的理论基础,向学生提供衡量是非,排除疑虑的思想武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离开教材去抓热点,而要紧扣教材,紧密结合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才能有效地使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知识。又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如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课教学中,可讲清各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共同富裕”和“部分先富”的关系。解决“共同富裕”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但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有个过程,说明同步富裕不可能,也不是同等富裕,只有通过部分先富,最终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具体分三步入手。首先弄清共同富裕,部分先富的含义;其次指出部分先富是必然的,它是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第三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阐述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同时,列举大量的事例“先富”,如何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排除了学生中间关于“部分先富”会导致两极分化的担心。之后,再对教材第38页“找差距”的10项指标体系与z007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10项指标数字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初步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别,实际上是进一步加深对学生进行当前社会实际情况的教育和全面认识2020年的奋斗目标。
三、“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然得到加强。但辩证思维能力差,思想方法简单、片面易走极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容易产生模糊的,甚至错误的看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指导,如培养学生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有些学生提出近几年来世界冲突接二连三,以美国为首的现代化战争就已发生过四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另外还有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索马里内战、恐怖连环汽车爆炸案等等。于是就对“当今世界总体和平”产生怀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讲道理,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局势的发展,从历史的纵向去认识当今世界局势与美苏争霸及其以前的世界局势,那么就不难改出这样一个结论:冲突发生于局部,世界上大战争不可能会发生。其次。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由于目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综合因素交织着的恐怖主义也国际化,另外当代国际上还产生新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也都对世界的不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世界人民依然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四、“探究研讨”既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又让学生由争辩中端正的思想认识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所创立的,它已成为自然常识学科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张孩子们用具体的客观现实作为学习的开始,通过学生对有结构材料的摆弄、操作、探索出材料所包含的概念,然后经过研讨,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在品德课教学中处理学生中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也可以把这种方法移植过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如课本阅读材料、新闻材料等,让他们去探索发现问题。也就是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探索时所获得感性认识和所发现的问题,组织他们讨论,提倡大胆争辩。然后,推理、概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消除疑虑,端正思想认识。通过这种探究研讨就使得比较深奥的熟点问题得到了解决,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方法,又通过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从而落实了三维目标。
教育学热点 篇9
本报记者 徐爱龙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幼儿园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全国人大代表马雪花表示,目前学前教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马雪花建议,完善学前师资培养体系,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扩大各个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改革招生制度,实行学前教育专业提前单独录取,鼓励优秀生源报考学前教育院校和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定向招生政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同时,加强幼儿园教师针对性培训,各级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经费,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加强国家级培训,扩大西部省份国家培养计划人数。
针对幼儿教师职称评审难的问题,马雪花建议,完善幼儿教师评审政策,单独设立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序列,出台幼儿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在具体评审中,对幼儿教师比例给予倾斜,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去农村任教,保障学前教育师资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稳定创造条件。
提案聚焦:农村师资
“基本编+机动编”破解师资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
在这件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
据了解,近几年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都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农村教师的提案。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表示,教师稳则教育稳,教师地位高则教育地位高,在我国农村学生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是构建科学的农村教师基本编制测算模型,通过核算学校的工作总量及类别来设定教师编制,测算的标准是教师的总工作量与日均工作量。
二是设定合理的农村教师的机动编测算标准,设置机动编,使部分教师能够从教学岗位上替换下来定期参加培训,机动编占基本编的比例取决于轮训时间与轮训周期,数值上等于两者之比。
三是科学地测算农村教师的编制总量和结构,各地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数据对每所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调整,补齐缺少的教师编制数。
四是制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保障的配套政策,对于严重缺乏教师但财政能力有限的地区,建立中央、省级和县级财政的合理分担机制,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
提案聚焦:学位制度改革
建议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
在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39件提案中,《关于深化国家学位制度改革,释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其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建议便是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
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的这件提案建议回归学位本质,明确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学位是具体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位,而非“国家学位”,明确质量保障和促进方面的主体责任;放松学位授权管制,重视学位授权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新增学位授权点评审与现有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取消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学位授予单位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研究生招生的基准条件,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定年度招生计划,自主增加投入,吸引优秀生源,并以招生计划数作为标准划拨教育财政经费。
“同时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师流动
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14年正式出台,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提案,建议有效结合教师的初次配置与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强调均衡,二次配置试行全员双向交流轮岗;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与其业绩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流入校管理权限;依据教师层次和学科特点,丰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流入校教研和教学,一般教师负责正常教学活动,小学科教师采取“巡回走教”;充分考虑薄弱校、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学科与数量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提案聚焦:特教教师
建立特教基金保障津贴足额发放
在《关于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的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近五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特殊教育政策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特教教师,但一线特教教师的基础性待遇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特殊教育津贴比例较低,15%的配发比例已经基本失去了鼓励性质,在一些地方政府也未能及时执行到位;其次是职称评定,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是纳入普通教育职称评定体系同步进行的,但特殊教育有其特殊要求,特教教师的从业资质也不能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提并论。
民进中央为此将建议教育部、民政部修订特教津贴执行标准,大幅提高特教津贴待遇,在未来的养老保障体制里充分考虑特殊教育教师的从业经历。吸纳社会资金,建立特殊教育基金,保障特教津贴的足额发放。同时,对特教教师的特教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此外,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单独列出,制定相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评定标准;结合职称评定标准,制定独立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评选条件。
提案聚焦:免费师范生
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庞丽娟教授介绍,但是由于这项政策明确只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加之招生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不尽符合,尚未建立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的评估审核制度,并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存在服务年限较长,约束性规定较多,而引导、激励性与特殊支持性政策不足等问题。
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提案》中,庞丽娟建议:第一,以中西部地区地市属与省属师范院校为重点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第二,中央有关部门在地方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总数、区域分布、专业及学历层次等;第三,增加面试与职业性向测试环节,完善选拔机制,探索实施直接录取和二次录取相结合的招生方式;第四,进一步建立适宜有效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与机制,推行定向招生和订单式培养;第五,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考核与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第六,以鼓励性和特殊支持政策积
教育学热点 篇10
建议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
在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39件提案中,《关于深化国家学位制度改革,释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其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建议便是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
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的这件提案建议回归学位本质,明确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学位是具体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位,而非“国家学位”,明确质量保障和促进方面的主体责任;放松学位授权管制,重视学位授权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新增学位授权点评审与现有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取消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学位授予单位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研究生招生的基准条件,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定招生计划,自主增加投入,吸引优秀生源,并以招生计划数作为标准划拨教育财政经费。
“同时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师流动
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14年正式出台,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教育学热点 篇11
杜玉波表示,异地升学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近三年,中央财政下拨了62亿元,专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孩子近80%。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就地参加中考、高考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
杜玉波强调,需要明确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也就是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到另外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这是教育部门不赞同的。
杜玉波指出,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自主招生,以选拔那些通过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到2010年试点高校共有80所。据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介绍,有3.9万名学生获得自主选拔录取公示资格,实际录取1.6万名,录取人数占相关高校计划总数的4.3%。这也是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以来,教育部首次對外公布录取人数。
杜玉波透露,今年要研究出台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他表示,新方案一定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此,今年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这是一个有权威性、公信力的独立机构,将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
杜玉波发布了“十二五”教育主要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入园难”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针对校舍安全,杜玉波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要逐步探索建立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年检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改造一所,合格一所,安全使用一所。从2009年起,我国用3年时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前已完成了排查鉴定和工程规划制定,启动了加固改造,同步建立了安全档案和信息系统。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以及部分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武汉老师体罚学生或受行政处分 相关条例二审
据《武汉晚报》消息《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前日提交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记者注意到,与去年11月提交的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的条例(草案)相比,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中进行了多处修改。
分险种为学生参保
草案中,教育部门应组织学校参加校方责任保险,所需经费由学校举办者缴纳的规定,曾引发社会关注。草案修改稿对此作出修改,将“校方责任保险”修改为“与学生人身伤害相关的保险”,具体险种由武汉市教育行政部门与保险公司商定。
体罚学生或受行政处分
记者注意到,在草案修改稿中,新增了一条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有侮辱、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伤害学生的行为。”
修改稿还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如有上述行为,或者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教育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幼儿园安全将单独立法
草案规定,幼儿园安全工作及相关活动可参照此条例执行,但基于幼儿园学生均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智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与中小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别,草案修改稿将该规定删除。
这一修改引发不少异议,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庆福就提出,删除这一规定,不利于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对此,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计划对幼儿园的安全保护工作制定专门法规。
香港失业率调查:副学士超越高中生(图)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香港就业情况自金融海啸后逐步回稳,最新一期失业率更下跌至3.6%的新低,青少年失业率亦由双位数跌至单位数,情况似乎有显著改善。不过,媒体翻查特区政府统计处数字却发现,拥有非学位专上教育程度如副学士、高级文凭程度的失业率,去年第二季起,连续三季比高中程度类别为高,其中第三季更高出1.1%。
香港现时每年副学士学位高达3万个,但副学士毕业生的出路,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统计处数字,包括副学士、高级文凭和文凭课程的专上教育(非学位)的失业率,2007年第三季首次高于高中,当时高中的失业率为3.8%,但副学士等的失业率则高达4.3%。2009年第一季及第三季均出现同样情况,不过整体而言全年平均数字仍低于高中。
【教育学热点】推荐阅读:
教育热点问题大家谈07-24
当前教育五大热点问题10-24
南非师范教育改革热点07-26
申论热点中公教育08-10
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问题09-08
中小学音乐教育热点07-28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