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章程(共8篇)
组织章程 篇1
樣本B的說明 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的 組織章程細則範本
此組織章程細則範本是《公司(章程細則範本)公告》(第622H章)附表2訂明供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採納的 章程細則範本,如因採納此組織章程細則範本而可能導致出現任何影響公司或其高級人員的事宜,請徵 詢專業顧問的意見。
《公司條例》(第622章)第81、83、84 及
85(1)條所規定的必備條文,已附加在章程細則範本的目錄之 前。
範本(即附表 2)
《公司條例》(第 6 2 2 章)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組織章程細則
[公司英文名稱] [公司中文名稱]
A部 章程細則必備條文 1.公司名稱 本公司的名稱是 “ [公司英文名稱] [公司中文名稱]”
2.成員的法律責任 成員的法律責任是有限的。
3.成員的法律責任或分擔 成員的法律責任,是以該等成員所持有的股份的未繳款額為限的。
4.股本及最初的股份持有情況(公司組成時)建議發行的股份總數
公司的創辦成員認購的股本總額
(i)將要繳付或視為已繳付的總款額
(ii)尚未或視為尚未繳付的總款額
[20,000] [港元20,000] [港元20,000] [港元0]
股份的類別
公司建議發行這類別的股份總數
公司的創辦成員認購這類別的股本總額
(i)將要繳付或視為已繳付的總款額
(ii)尚未或視為尚未繳付的總款額
股份的類別
公司建議發行這類別的股份總數
公司的創辦成員認購這類別的股本總額
(i)將要繳付或視為已繳付的總款額
(ii)尚未或視為尚未繳付的總款額
[普通] [10,000] [港元10,000] [港元10,000] [港元0]
[優先] [10,000] [港元10,000] [港元10,000] [港元0]
本人/我們,即下述的簽署人,意欲組成一間公司及意欲採納隨附的組織章程細則,本人/我們並各自同意認 購按照我們各人名稱所對列之股本及股份數目。
創辦成員的姓名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股份數目及股本總額
[5,000] [普通]股 [港元5,000]
[5,000] [優先]股 [港元5,000]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5,000] [普通]股 [港元5,000]
[5,000] [優先]股 [港元5,000]
總數︰
[10,000] [普通]股 [港元10,000]
[10,000] [優先]股 [港元10,000]
B 部 章程細則其他條文
條次
目錄
第 1 部 釋義 1.私人公司
2.董事及公司秘書
第 1 分部 — 董事的權力和責任
3.4.5.6.董事的一般權限 成員的備留權力 董事可轉授權力 委員會
第 2 分部 — 董事決策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董事共同作出決定 一致決定 召開董事會議 參與董事會議 董事會議的法定人數
在董事總數少於法定人數下進行會議 主持董事會議
主席在董事會議上的決定票 候補者在董事會議上表決 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的補充條文 董事會議的作為的有效性 備存決定的紀錄
關於唯一董事的決定的書面紀錄 董事訂立更多規則的酌情決定權
第 3 分部 — 董事的委任及卸任
22.23.董事的委任及卸任 卸任董事有資格再獲委任 本公司屬私人公司
第 3 部 釋義
第 2 部
條次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複合決議 董事停任 董事酬金 董事的開支
第 4 分部 — 候補董事
候補者的委任及罷免 候補董事的權利與責任 終止候補董事席位
第 5 分部 — 董事的彌償及保險
彌償 保險
第 6 分部 — 公司秘書
公司秘書的委任及免任
第 4 部 成員作出決定
成員大會 成員大會的通知
有權收到成員大會通知的人 意外漏發成員大會通知 出席成員大會和在會上發言 成員大會的法定人數 主持成員大會 非成員出席及發言 延期
第 1 分部 — 成員大會的組織
第 2 分部 — 於成員大會上表決
表決的一般規則 錯誤及爭議 要求投票表決 成員持有的票數 股份聯名持有人的表決 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成員的表決 代表通知書的內容
條次 50.51.52.53.54.55.股份及分派
第 1 分部 — 發行股份
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所有股份均須已繳足款 發行不同類別股份的權力
第 2 分部 — 股份中的權益
公司僅受絕對權益約束
第 3 分部 — 股份證明書
除在若干情況外須發出證明書 股份證明書的內容及簽立事宜 綜合股份證明書 作替代的股份證明書
第 4 分部 — 轉讓及傳轉股份
轉讓股份
董事拒絕股份轉讓的權力 傳轉股份 承傳人的權利 行使承傳人權利 承傳人受先前的通知約束
第 5 分部 — 股本的更改和減少、回購股份及股份的配發
股本的更改 股本的減少 回購股份 股份的配發
第 6 分部 — 分派
宣布分派股息的程序 代委任代表的成員,簽立代表委任文書 代表通知書的交付,及撤銷代表委任的通知 成員親身表決影響代表的權力
在委任代表的成員去世、變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等情況下,代表表決的效力 修訂提出的決議
第 3 分部 — 規則適用於某類別成員的會議
某類別成員的會議
第 5 部
條次 74.75.76.77.78.79.雜項條文
第 1 分部 — 公司與外間的通訊
80.81.82.83.84.須使用的通訊方法
第 2 分部 — 行政安排
公司印章
沒有查閱帳目及其他紀錄的權利 核數師的保險 清盤 支付股息及其他分派 不得就分派支付利息 分派無人申領 非現金形式的分派 放棄分派
第 7 分部 — 利潤的資本化
利潤的資本化
第 6 部
第 1 部
1.釋義
(1)在本《章程細則》中 —
已繳(paid)指已繳,或入帳列為已繳;
已繳足款(fully paid)就某股份而言,指該股份的發行價已向本公司繳足;
分派對象(distribution recipient)在須就某股份支付股息或其他款項的情況下,就該股份而言 —
(a)指該股份的持有人;(b)(如該股份有 2 名或多於 2 名聯名持有人)指姓名或名稱較先記入成員登記冊者;或(c)(如持有人因為去世或破產,或在其他情況下藉法律的施行,而不再擁有該股份)指承傳
人; 代表通知書(proxy notice)— 參閱第 49(1)條; 本《章程細則》(articles)指本公司的組織章程細則; 成員登記冊(register of members)指本公司的成員登記冊; 有聯繫公司(associated company)指 —
(a)本公司的附屬公司;(b)本公司的控權公司;或(c)上述控權公司的附屬公司; 委任者(appointor)— 參閱第 28(1)條;
承傳人(transmittee)指因為某成員去世或破產(或在其他情況下藉法律的施行)而擁有某股份的人;
釋義
持有人(holder)就某股份而言,指姓名或名稱作為該股份的持有人而記入成員登記冊的人; 候補者(alternate)、候補董事(alternate director)指由某董事根據第 28(1)條委任為候補者的人; 《條例》(Ordinance)指《公司條例》(第 622 章);
精神上無行為能力
(mental incapacity)具有《精神健康條例》(第 136 章)第 2(1)條給予該詞的涵義; 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mentally incapacitated person)定義如下:如某人屬《精神健康條例》(第 136 章)所指的、因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而無能力處理和管理其財產及事務的人,該人即屬精神上無行 為能力者。(2)本《章程細則》中使用的其他字詞的涵義,與在本公司開始受本《章程細則》約束之日有效的
《條例》中該等字詞的涵義相同。(3)如某文件以《條例》第 828(5)或 829(3)條所規定的為施行《條例》而認證文件或資料的方式,獲得認證,則就本《章程細則》而言,該文件即屬經認證。
第 2 部
2.本公司屬私人公司
(1)本公司屬私人公司,據此 —
(a)成員轉讓股份的權利,受本條指明的方式限制;(b)成員數目上限是 50 名;及
(c)任何人不得邀請公眾人士認購本公司的任何股份或債權證。(2)董事可按其酌情決定權,拒絕登記某股份的轉讓。(3)在第(1)(b)款中 — 成員(member)不包括 —
(a)屬本公司僱員的成員;及(b)曾同時屬成員及本公司的僱員,但於不再屬本公司僱員後仍繼續是成員的人。(4)就本條而言,如 2 名或多於 2 名人士聯名持有本公司股份,他們須視為 1 名成員。
私人公司
第 3 部 董事及公司秘書
第 1 分部 — 董事的權力和責任
3.董事的一般權限
(1)在《條例》及本《章程細則》的規限下,本公司的業務及事務均由董事管理,董事可行使本公
司的一切權力。(2)如在對本《章程細則》作出某項修改前,董事作出如無該項修改便屬有效的作為,該項修改不
會使該作為失效。(3)本條給予的權力,不受本《章程細則》給予董事的任何其他權力局限。
(4)凡董事可行使某權力,有達到法定人數的董事出席的董事會議,即可行使該權力。
4.成員的備留權力
(1)成員可藉特別決議,指示董事作出某指明的行動,或不得作出某指明的行動。(2)上述特別決議,不會使董事在該決議通過前已作出的任何作為失效。
5.董事可轉授權力
(1)在本《章程細則》的規限下,凡本《章程細則》向董事授予任何權力,而董事認為合適,董事
即可按以下規定,轉授該權力 —
(a)轉授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或委員會;(b)可藉任何方法(包括藉授權書)轉授;
(c)可在任何程度上轉授,而轉授可不受地域限制;(d)可就任何事情作出轉授;(e)可按任何條款及條件,作出轉授。
(2)如董事有所指明,上述董事權力轉授可授權其對象,進一步轉授該權力。(3)董事可 —
(a)完全或局部撤銷上述權力轉授;或(b)撤銷或修改其條款及條件。
6.委員會
(1)董事如已轉授其任何權力予某委員會,可制定該委員會在處理事務上的規則。(2)上述委員會須遵守上述規則。
第 2 分部 — 董事決策
7.董事共同作出決定(1)董事的決定只可 —
(a)由會議上董事的過半數票作出;或(b)按照第 8 條作出。(2)如 —
(a)本公司只有 1 名董事;及
(b)本《章程細則》沒有任何條文規定本公司須有多於 1 名董事,第(1)款不適用。
(3)如第(1)款不適用,則董事可不顧及本《章程細則》關乎董事作出決定事宜的條文,而作出決
定。
8.一致決定
(1)凡所有合資格的董事,均以任何方法(直接或間接地)向每名其他董事表明,他們在某事宜上持
有相同的意見,董事即屬按照本條作出決定。(2)上述決定可以用書面決議方式作出,惟該決議的文本須經每名合資格的董事簽署,或經每名合
資格的董事以書面表示同意。(3)在本條中,凡提述合資格的董事,即提述假使有關事宜獲建議提交予董事會議議決,便會有權
就該事宜表決的董事。(4)如合資格的董事的人數,不會達到董事會議的法定人數,則不得按照本條作出決定。
9.召開董事會議
(1)任何董事均可召開董事會議,召開的方式,是向董事發出該會議的通知,或授權公司秘書發出
該通知。(2)董事會議的通知須顯示 —
(a)該會議的建議日期及時間;及(b)該會議將於何處舉行。
(3)董事會議的通知須向每名董事發出,但無需採用書面形式。
10.參與董事會議
(1)除本《章程細則》另有規定外,當有以下情況發生,董事即屬有參與董事會議或其部分 —
(a)該會議按照本《章程細則》召開及舉行;及
(b)每名董事均能夠就該會議所處理事務中的任何特定項目,向其他董事傳達自己所持的任何
資料,或表達自己所持的任何意見。(2)某董事身處何地,及董事如何彼此溝通,對斷定董事是否正參與董事會議,無關重要。(3)如所有有參與董事會議的董事,並非身處同一地點,他們可將其中任何一人的身處地點,視為
該會議的舉行地點。
11.董事會議的法定人數
(1)除非董事會議有達到法定人數的董事參與,否則不得在該會議上就任何建議表決,但如屬召開
另一個會議的建議,則不在此限。(2)董事會議的法定人數,可經董事的決定不時訂定。除非另有訂定,否則上述法定人數是 2 人。
12.在董事總數少於法定人數下進行會議
如在當其時,董事總數少於董事會議的法定人數,則董事只可就以下事宜作出決定 —
(a)委任更多董事;或
(b)召開成員大會,以讓成員能夠委任更多董事。
13.主持董事會議
(1)董事可委任一名董事,主持董事會議。(2)當其時獲委任的董事,稱為主席。(3)董事可隨時終止主席的委任。
(4)如在董事會議的指定開始時間過後的 10 分鐘內,主席沒有參與會議,或不願意主持會議,有
參與會議的董事即可委任他們當中的其中一位,主持會議。
14.主席在董事會議上的決定票
(1)如贊成和反對某建議的票數相同,主席(或主持董事會議的其他董事)即有權投決定票。(2)如按照本《章程細則》,主席(或上述其他董事)不得在法定人數或表決程序上,獲算作有參與
作出決定的過程,第(1)款即不適用。
15.候補者在董事會議上表決
如某董事亦兼任候補董事,該董事有權額外代表各委任者表決,前提是該委任者 —
(a)沒有參與董事會議;而
(b)假若有參與董事會議,會有權表決。
16.利益衝突(1)如 —
(a)某董事在任何與本公司訂立的交易、安排或合約中,以任何方式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 係,而該項交易、安排或合約對本公司的業務來說是重大的;而且(b)該董事的利害關係具相當分量,本條即適用。
(2)有關董事須按照《條例》第 536 條,向其他董事申報該董事的利害關係的性質及範圍。(3)上述董事及其候補者 —
(a)於該董事在某項交易、安排或合約中有上述利害關係的情況下,不得就該項交易、安排或 合約表決;亦(b)不得在關乎該項交易、安排或合約的情況下,計入法定人數內。
(4)第(3)款並不排除有關候補者 —
(a)在另一名委任者沒有上述利害關係的情況下,代該委任者就有關交易、安排或合約表決;
及(b)在關乎該項交易、安排或合約的情況下,計入法定人數內。(5)如上述董事或其候補者違反第(3)(a)款,有關票數即不獲點算。(6)第(3)款不適用於 —
(a)為以下目的作出的安排︰就某董事貸給本公司的款項,或就某董事為本公司的利益而承擔的義務,給予該董事保證或彌償;(b)本公司就其債項或義務,向第三方提供保證的安排,前提是董事已根據一項擔保或彌償,或藉存交一項保證,承擔該債項或義務的全部或部分責任;(c)符合以下說明的安排︰本公司及其任何附屬公司並不向董事或前董事提供特別的利益,但
根據該項安排,本公司或該附屬公司的僱員及董事(或前僱員及董事)可得到利益;及(d)認購或包銷股份安排。(7)在本條中(第(6)(d)及(8)款除外),凡提述交易、安排或合約,即包括建議的交易、安排或合約。(8)在本條中 —
認購或包銷股份安排
(arrangement to subscribe for or underwrite shares)指本公司的股份或其他證
券的 —
(a)認購,或建議的認購;(b)認購協議,或建議的認購協議;或(c)包銷協議,或建議的包銷協議。
17.利益衝突的補充條文
(1)任何董事除擔任董事職位外,亦可兼任本公司轄下任何其他職位或有酬崗位(核數師職位除外;
而在本公司只有 1 名董事的情況下,公司秘書職位亦除外),該兼任職位或崗位的任期及(關於 酬金或其他方面的)任用條款,由董事決定。(2)董事或準董事並不因為其董事職位,而喪失作出以下作為的資格 —
(a)在第(1)款所述的其他職位或有酬崗位的任期方面,與本公司訂立合約;或(b)以售賣人、購買人或其他身分,與本公司訂立合約。
(3)第(2)款所述的合約,或本公司(或由他人代本公司)訂立的、任何董事在其中以任何方式具有利
害關係的交易、安排或合約,均不可被致使無效。(4)訂立第(2)款所述的合約的董事,或在第(3)款所述的交易、安排或合約中具有利害關係的董事,均無法律責任 —
(a)因為擔任董事職位;或
(b)因為該職位所建立的受信人關係,而向本公司交出因該項交易、安排或合約而得到的任何利益。
(5)第(1)、(2)、(3)或(4)款適用的前提是,有關董事已按照《條例》第 536 條,向其他董事申報(該
款所指的)該董事的利害關係的性質及範圍。(6)本公司的董事可以是下述公司的董事或其他高級人員,亦可以在其他情況下,在下述公司中具
有利益 —
(a)本公司發起的公司;或(b)本公司作為股東或以其他身分於其中具有利益的公司。
(7)除非《條例》另有規定或本公司另有指示,否則上述董事無須就該董事作為其他公司的董事或
高級人員而收取的任何酬金或其他得益,或就源自該董事在其他公司中具有的利益的任何酬金 或其他得益,向本公司作出交代。
18.董事會議的作為的有效性
董事會議或董事委員會會議的作為的有效性,或任何人以董事身分作出的作為的有效性,均猶如有 關董事或人士均經妥為委任為董事並具有資格擔任董事一樣,即使事後發現有以下情況亦然 —
(a)任何董事的委任,或上述以董事身分行事的人的委任,有欠妥之處;
(b)他們當中的任何 1 人或多於 1 人在當時不具備擔任董事的資格,或已喪失該資格;(c)他們當中的任何 1 人或多於 1 人在當時已不再擔任董事;或(d)他們當中的任何 1 人或多於 1 人在當時無權就有關事宜表決。19.備存決定的紀錄
董事須確保,本公司備存董事根據第 7(1)條作出的每項決定的書面紀錄,備存期最少 10 年,自該決 定作出的日期起計。
20.關於唯一董事的決定的書面紀錄
(1)如本公司只有 1 名董事,而該董事作出任何符合以下說明的決定,本條即適用 —
(a)可由董事會議作出;並
(b)具有猶如已在該會議上獲同意的效力。
(2)董事須在作出上述決定後的 7 日內,向本公司提供一份該項決定的書面紀錄。(3)如上述決定是以書面決議形式作出,則董事無須遵守第(2)款。
(4)如上述決定是以書面決議形式作出,則本公司須備存該決議,備存期最少 10 年,自該決定作
出的日期起計。(5)本公司亦須備存按照第(2)款向本公司提供的書面紀錄,備存期最少 10 年,自有關決定作出的
日期起計。
21.董事訂立更多規則的酌情決定權 在本《章程細則》的規限下,董事可 —
(a)就他們如何作出決定,訂立他們認為合適的規則;並
(b)就如何記錄或向董事傳達該等規則,訂立他們認為合適的規則。
22.董事的委任及卸任
第 3 分部 — 董事的委任及卸任
(1)如某人願意成為董事,而法律准許該人成為董事,該人可經 —
(a)普通決議;或(b)董事的決定,獲委任為董事。
(2)除非有關委任另有指明,否則根據第(1)(a)款委任的董事的董事任期不限。(3)根據第(1)(b)款作出的委任,只可為以下目的作出 —
(a)填補期中空缺;或(b)在董事總數不超過按照本《章程細則》訂定的數目的前提下,在現任董事以外,委任董
事。(4)根據第(1)(b)款委任的董事須 —
(a)在該項委任後的首個周年成員大會上卸任;或
(b)(如本公司已免除舉行周年成員大會,或無須舉行周年成員大會)在本公司的有關會計參照
期結束後的 9 個月內卸任,有關會計參照期,即斷定該董事的委任所屬財政年度所依據的 會計參照期。
23.24.卸任董事有資格再獲委任
卸任的董事有資格再度獲委任為董事。複合決議
(1)如正獲考慮的建議關乎本公司或任何其他法人團體委任或僱用 2 名或多於 2 名董事,本條即適
用。(2)上述建議可就每名董事而分開處理及個別考慮。
(3)每名有關的董事均有權表決(前提是沒有其他原因使該董事不得表決),而其本人有權就每項決
議獲計入法定人數內,但如決議關乎該董事本身的委任,則屬例外。
25.董事停任
如擔任董事的人 —
(a)根據《條例》或《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 32 章),停任董事,或被法律禁止擔任 董事;(b)破產,或與其債權人概括地訂立債務償還安排或債務重整協議;(c)成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d)按照《條例》第 464(5)條,藉書面辭職通知,辭去董事職位;(e)在沒有董事的批准下,在超過 6 個月期間的所有董事會議中缺席;或(f)
26.經本公司的普通決議被罷免董事職位,該人即停任董事。董事酬金
(1)董事的酬金須由本公司於成員大會上釐定。(2)董事的酬金可 —
(a)以任何形式支付;及
(b)包括與以下事項關連的安排:向該董事支付退休利益,或支付涉及該董事的退休利益。(3)董事的酬金逐日計算。
27.董事的開支
董事就其以下行為而恰當地招致的交通、住宿及其他開支,可由本公司支付 —
(a)出席 —
(i)董事會議或董事委員會會議;(ii)成員大會;或
(iii)為本公司的任何類別的股份或債權證的持有人分開舉行的會議;或(b)行使其關乎本公司的權力,及履行其關乎本公司的責任。
第 4 分部 — 候補董事
28.候補者的委任及罷免
(1)某董事(委任者)可委任任何其他董事為候補者,或委任董事藉決議批准的任何其他人為候補
者。(2)當董事在候補者的委任者缺席下作決定時,該候補者可就該決定的作出,行使該委任者的權
力,及履行該委任者的責任。(3)委任者委任或罷免其候補者,須按照以下方式,方屬有效 —
(a)向本公司發出通知;或(b)董事批准的任何其他方式。(4)上述通知須經委任者認證。
(5)上述通知 —
(a)須識別建議的候補者;而
(b)如屬委任通知,須載有經建議候補者認證的陳述,表示該人願意擔任有關委任者的候補
者。(6)如董事藉決議罷免某候補者,本公司須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快向該候補者的委任者,發出該
項罷免的通知。
29.候補董事的權利與責任
(1)在董事根據第 7(1)條作出決定方面,候補董事享有與其委任者相同的權利。(2)除非本《章程細則》另有指明,否則 —
(a)在任何方面,候補董事均當作董事;
(b)候補董事為其自己的作為及不作為,負上法律責任;(c)候補董事受其委任者所受的同樣限制;及(d)候補董事當作其委任者的代理人。
(3)除第 16(3)條另有規定外,如某人是候補董事,但本身並不是董事 —
(a)在斷定參與會議的董事是否達到法定人數時,該人可算作有參與該會議(但前提是該人的
委任者沒有參與該會議);及(b)該人可簽署書面決議(但前提是該人的委任者沒有或不會簽署該決議)。(4)在 —
(a)斷定參與會議的董事是否達到法定人數時;或(b)斷定董事書面決議是否獲採納時,同一名候補董事,不得算作或被視為多於 1 名董事。(5)候補董事無權憑藉擔任候補董事,向本公司收取酬金。
(6)然而,候補者的委任者可藉給予本公司書面通知,指示將該委任者的酬金的任何部分,支付予
該候補者。
30.終止候補董事席位
(1)凡候補董事由某委任者委任,如符合以下情況,該候補董事的委任即告終止 —
(a)該委任者向本公司發出書面通知,指明該項委任將於何時終止,藉以撤銷該項委任;(b)如某事件就該委任者發生,便會導致該委任者的董事委任終止,而該事件就該候補者發
生;(c)該委任者去世;或(d)該委任者的董事委任終止。
(2)如在委任某人為候補者時,該人並不是董事,而 —
(a)第 28(1)條所指的批准,遭撤回或撤銷;或
(b)本公司在成員大會上通過普通決議,終止該項委任,該項委任即告終止。
第 5 分部 — 董事的彌償及保險
31.彌償
(1)如任何疏忽、失責、失職或違反信託的行為,是關乎本公司或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的,而本公 司的董事或前董事在與該等行為有關連的情況下,招致須對本公司或該有聯繫公司(視屬何情況 而定)以外的任何人承擔的法律責任,則本公司的資產,可運用作就該法律責任彌償該董事。(2)第(1)款適用的前提是,有關彌償不得涵蓋 —
(a)該董事繳付以下款項的法律責任 —
(i)在刑事法律程序中判處的罰款;或
(ii)須就不遵守屬規管性質的規定而以罰款形式繳付的款項;或(b)該董事任何以下法律責任 —
(i)(如該董事在刑事法律程序中被定罪)該董事因在該法律程序中作抗辯而招致的法律責
任;(ii)(如本公司或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提起民事法律程序,而在該法律程序中,該董事被
判敗訴)該董事因在該法律程序中作抗辯而招致的法律責任;(iii)(如本公司的成員或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的成員代本公司提起民事法律程序,而在該
法律程序中,該董事被判敗訴)該董事因在該法律程序中作抗辯而招致的法律責任;(iv)(如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前者)的成員,或前者的有聯繫公司的成員,代前者提起民
事法律程序,而在該法律程序中,該董事被判敗訴)該董事因在該法律程序中作抗辯 而招致的法律責任;或(v)(如該董事根據《條例》第 903 或 904 條申請濟助,而原訟法庭拒絕向該董事授予該
濟助)該董事在與該申請有關連的情況下招致的法律責任。
(3)在第(2)(b)款中,提述定罪、判決或拒絕授予濟助之處,即提述在有關法律程序中的終局決定。(4)為施行第(3)款,任何定罪、判決或拒絕授予濟助 —
(a)如沒有遭上訴,在提出上訴的限期結束時,即屬終局決定;或(b)如遭上訴,在該上訴或任何進一步上訴獲了結時,即屬終局決定。(5)為施行第(4)(b)款,如上訴 —
(a)已獲判定,而提出進一步上訴的限期已結束;或(b)已遭放棄,或已在其他情況下失效,該上訴即屬獲了結。
32.保險
董事可決定就以下法律責任,為本公司的董事或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的董事,投購保險,並保持該 保險有效,費用由本公司負擔 —
(a)該董事在與關乎本公司或該有聯繫公司(視屬何情況而定)的疏忽、失責、失職或違反信託
行為(欺詐行為除外)有關連的情況下對任何人承擔的法律責任;或(b)該董事在針對該董事提出的民事或刑事法律程序中作抗辯而招致的法律責任,而該法律程
序是針對該董事犯的關乎本公司或該有聯繫公司(視屬何情況而定)的疏忽、失責、失職或
違反信託行為(包括欺詐行為)而提出的。
33.公司秘書的委任及免任
(1)董事可按其認為合適的任期、酬金及條件,委任公司秘書。(2)董事可免任他們委任的公司秘書。
第 6 分部 — 公司秘書
第 4 部 成員作出決定
第 1 分部 — 成員大會的組織
34.成員大會
(1)除《條例》第 611、612 及 613 條另有規定外,本公司須按照《條例》第 610 條,就本公司的 每個財政年度,舉行成員大會,作為其周年成員大會。(2)董事如認為合適,可召開成員大會。
(3)如根據《條例》第 566 條,董事須召開成員大會,他們須按照《條例》第 567 條召開成員大
會。(4)如董事沒有按照《條例》第 567 條召開成員大會,則要求舉行成員大會的成員,或他們當中擁
有他們全體的總表決權一半以上者,可自行按照《條例》第 568 條召開成員大會。
35.成員大會的通知
(1)召開周年成員大會,須有為期最少 21 日的書面通知。
(2)召開除周年成員大會以外的成員大會,須有為期最少 14 日的書面通知。(3)通知期 —
(a)不包括送達或當作送達有關通知當日;亦(b)不包括發出該通知當日。(4)有關通知須 —
(a)指明有關成員大會的日期及時間;
(b)指明該大會的舉行地點(如該大會在 2 個或多於 2 個地方舉行,則指明該大會的主要會場 及其他會場);(c)述明有待在該大會上處理的事務的概略性質;
(d)(如有關通知屬周年成員大會的通知)述明該大會是周年成員大會;(e)(如擬在該大會上動議某決議,不論是否特別決議)—
(i)包含該決議的通知;及
(ii)包含或隨附一項陳述,該陳述須載有為顯示該決議的目的而合理地需要的任何資料
或解釋;(f)(如擬在該大會上動議某特別決議)指明該意向,並包含該決議的文本;及(g)載有一項陳述,指明成員根據《條例》第 596(1)及(3)條委任代表的權利。(5)如決議的通知 —
(a)已根據《條例》第 567(3)或 568(2)條,包含在有關成員大會的通知內;或(b)已根據《條例》第 615 條發出,則第(4)(e)款並不就該決議而適用。
(6)儘管召開成員大會的通知期,短於本條所指明者,但如以下成員同意,則該大會仍視為已妥為
召開 —
(a)(如該大會屬周年成員大會)所有有權出席該大會並有權於會上表決的成員;或
(b)(如該大會並非周年成員大會)過半數有權出席該大會並有權於會上表決的成員,惟該等成
員須合共代表全體成員於會上的總表決權的最少 95%。
36.有權收到成員大會通知的人
(1)成員大會的通知,須向以下人士發出 —
(a)每名成員;及(b)每名董事。
(2)如本公司已獲得關於承傳人擁有股份的權利的通知,則在第(1)款中,提述成員,包括該承傳
人。(3)本公司如須向某成員發出本公司的成員大會的通知,或任何其他關乎該大會的文件,則在向該
成員發出該通知或文件的同時,亦須向本公司的核數師發出該通知或文件的文本,如有多於 1 名核數師,則須向每名核數師發出該文本。
37.意外漏發成員大會通知
如成員大會的通知沒有向任何有權收到該通知的人發出,而此事出於意外,或該人沒有接獲該通 知,均不使有關成員大會的議事程序失效。
38.出席成員大會和在會上發言
(1)凡某人在成員大會舉行期間,能夠妥當地向所有出席該大會的人,傳達自己就大會上的事務所
持的資料,或表達自己對該事務所持的意見,該人即屬能夠於該大會上行使發言權。(2)凡符合以下情況,某人即屬能夠於成員大會上行使表決權 —
(a)該人在該大會舉行期間,能夠就交由該大會表決的決議,作出表決;而且
(b)在斷定是否通過該決議時,該人所投的票,能夠與所有其他出席該大會的人所投的票,同 時獲點算在內。(3)董事可作出他們認為適當的任何安排,以使出席成員大會的人,能夠於會上行使其發言權及表 決權。(4)任何 2 名或多於 2 名出席成員大會的成員是否身處同一地點,對斷定該大會的出席情況,無關
重要。(5)如 2 人或多於 2 人雖然身處不同地點,但他們若在成員大會上有發言權及表決權的話,是能夠
行使該等權利的,則他們均屬有出席該大會。
39.成員大會的法定人數
(1)如有 2 名成員親身或由代表代為出席成員大會,2 人即構成成員大會的法定人數。(2)如成員大會的出席者人數,未達到法定人數,則除委任主席外,不得在該大會上處理任何事
務。
40.主持成員大會
(1)如董事局主席(如有的話)有出席成員大會,而且願意以主席的身分,主持該大會,則該大會由
董事局主席擔任主席。(2)如 —
(a)沒有董事局主席;(b)董事局主席在成員大會的指定舉行時間過後的 15 分鐘內,仍未出席;(c)董事局主席不願意擔任成員大會主席;或
(d)董事局主席已向本公司發出通知,表示無意出席成員大會,則出席該大會的董事,須在他們當中推選 1 人,擔任大會主席。(3)如 —
(a)沒有董事願意擔任主席;或
(b)在成員大會的指定舉行時間過後的 15 分鐘內,沒有董事出席,則出席該大會的成員,須在他們當中推選 1 人,擔任大會主席。(4)某代表可藉於成員大會上通過的本公司決議,獲選為大會主席。
41.非成員出席及發言
(1)董事不論是否本公司成員,均可出席成員大會,並可於會上發言。(2)即使其他人 —
(a)並非本公司成員;或
(b)雖是本公司成員,但無權就成員大會行使成員權利,成員大會的主席仍可准許該人出席成員大會,及於會上發言。
42.延期
(1)如在成員大會的指定舉行時間過後的半小時內,未有達到法定人數的人出席該大會 —
(a)(如該大會是應成員的請求召開的)該大會即須散會;或
(b)(如屬其他情況)該大會延期至下一星期的同一日,在同一時間和地點舉行,或延期至董事
決定的其他日期,在董事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2)如在經延期的成員大會的指定舉行時間過後的半小時內,未有達到法定人數的人出席該大會,親身出席或由代表代為出席的成員的人數,即構成法定人數。(3)如符合以下情況,主席可將有達到法定人數的人出席的成員大會延期 —
(a)該大會同意延期;或
(b)主席覺得,為保障任何與會人士的安全,或為確保會上事務獲有秩序地處理,有必要延
期。(4)如成員大會作出延期指示,主席即須將該大會延期。
(5)主席將成員大會延期時,須指明成員大會延至何日何時,及在何地舉行。(6)經延期的成員大會,只可處理該大會於延期前未完成的事務。
(7)如成員大會延期 30 日或多於 30 日,則須發出延期的成員大會的通知,如同須發出原本的成員 大會的通知一樣。(8)如成員大會延期少於 30 日,則無需發出延期的成員大會的通知。
第 2 分部 — 於成員大會上表決
43.表決的一般規則
(1)交由成員大會表決的決議,須以舉手方式表決,但如有按照本《章程細則》妥為要求以投票方
式表決,則屬例外。(2)如在成員大會上表決票數均等,則不論表決是以舉手還是投票方式作出,大會主席均有權投第
二票或決定票。(3)如在成員大會上,以舉手方式就某決議表決,則由主席作出的 —
(a)指該決議已獲通過或未獲通過的宣布;或(b)指該決議是獲特定多數通過的宣布,即為該事實的確證,而無需證明所錄得的贊成或反對該決議的票數的數目或比例。(4)在會議議事紀錄內的關乎上述宣布的記項,亦為該事實的確證,而無需加以證明。
44.錯誤及爭議
(1)凡某人在成員大會上作表決,則除非對該人的表決資格的異議,是在該大會(或經延期的成員大
會)上提出的,否則該異議不得提出。表決如未有在成員大會上遭推翻,即屬有效。(2)任何異議均須交由成員大會的主席處理,主席的決定屬終局決定。
45.要求投票表決
(1)以投票方式就某決議表決的要求,可在以下時間提出 —
(a)在將表決該決議的成員大會舉行之前;或
(b)於成員大會上,以舉手方式就該決議表決的結果宣布之時或之前。(2)以下人士可要求就某決議投票表決 —
(a)大會主席;(b)最少 2 名親身或由代表代為出席成員大會的成員;或
(c)持有於成員大會上有表決權的全體成員的總表決權的最少
5%,並親身或由代表代為出席 成員大會的任何成員。(3)委任代表的文書,須視為有授權有關代表要求或參與要求就某決議投票表決。(4)就某決議投票表決的要求,可以撤回。
46.成員持有的票數
(1)在成員大會上就某決議舉手表決時,每名以下人士均有 1 票 —
(a)親身出席的成員;及
(b)獲有權就該決議表決的成員妥為委任並親身出席的代表。(2)如某成員委任多於 1 名代表,該等代表無權就有關決議舉手表決。(3)在成員大會上就某決議投票表決時 —
(a)每名親身出席的成員就其所持有的每一股股份,均有 1 票;及
(b)獲某成員妥為委任並親身出席的代表就該委任所關乎的每一股股份,均有 1 票。
(4)本條的效力,不得抵觸附於任何股份或股份類別的任何權利或限制。
47.股份聯名持有人的表決
(1)就股份聯名持有人而言,只有由有作出表決而排名最先的持有人作出的表決(及任何由該持有人
妥為授權的代表作出的表決),方可獲計算在內。(2)就本條而言,股份持有人排名的先後,取決於有關聯名持有人在成員登記冊上的排名次序。
48.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成員的表決
(1)如某成員屬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則不論是舉手或投票表決,該成員均可由其受託監管人、接
管人、監護人,或由原訟法庭所指定屬受託監管人、接管人或監護人性質的其他人,作出表 決。(2)上述受託監管人、接管人、監護人或其他人,均可在舉手或投票表決中,由代表代為表決。
49.代表通知書的內容
(1)代表的委任須藉符合以下說明的書面通知(代表通知書)作出,方屬有效 —
(a)該通知述明委任該代表的成員的姓名或名稱及地址;
(b)該通知識別獲委任為該成員的代表的人,及該項委任所關乎的成員大會;(c)該通知經認證,或經他人代該成員簽署;及
(d)該通知按照本《章程細則》,及按照該大會的通知所載的指示,交付本公司。(2)本公司可規定代表通知書以某特定形式交付,並可為不同目的,指明不同的形式。
(3)本公司如規定或容許以電子形式,交付代表通知書予本公司,則可規定代表通知書的交付須按
本公司指明的保安安排,妥為保護。(4)委任某代表的代表通知書可指明,該代表將如何就關乎成員大會上處理事務的 1 項或多於 1 項
決議表決(或指明該代表不得就該等決議表決)。(5)除非委任某代表的代表通知書另作說明,否則該通知書須視為 —
(a)容許該代表有酌情決定權,決定如何就任何交由有關成員大會表決的附帶或程序事宜的決
議表決;及(b)不但就某成員大會本身委任該人為代表,亦在該大會延期的情況下,就該經延期的大會,委任該人為代表。
50.代委任代表的成員,簽立代表委任文書
如代表通知書未經認證,它須隨附書面證據,證明簽立有關代表委任文書的人,有權代作出有關委 任的成員,簽立該文書。
51.代表通知書的交付,及撤銷代表委任的通知
(1)除非在以下時間之前,代表通知書已送抵本公司,否則該通知書屬無效 —
(a)(如屬成員大會或經延期的成員大會)舉行該大會的指定時間前的 48 小時;及
(b)(如有人要求投票表決,而投票是在該要求作出後的 48 小時後進行)指定的表決時間前的 小時。(2)根據代表通知書作出的委任,可被撤銷。撤銷的方法,是向本公司交付書面通知,該通知須由
發出(或由他人代為發出)該代表通知書的人發出,或由他人代該人發出。(3)除非在以下時間之前,撤銷上述委任的通知已送抵本公司,否則該通知屬無效 —
(a)(如屬成員大會或經延期的成員大會)舉行該大會的指定時間前的 48 小時;及
(b)(如有人要求投票表決,而投票是在該要求作出後的 48 小時後進行)指定的表決時間前的 小時。
52.成員親身表決影響代表的權力
(1)如就股份委任代表的成員作出以下作為,則該代表就有關決議具有的權力,須視為已被撤銷 —
(a)親身出席決定該決議的成員大會;及(b)就該決議而行使該等股份所附的表決權。
(2)即使有效的代表通知書,已由有權出席成員大會或在成員大會上發言或(以舉手或投票方式)表
決的成員向本公司交付,或已代表成員如此交付,該成員仍然就該大會或經延期的該大會享有 出席、發言或表決的權利。
53.在委任代表的成員去世、變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等情況下,代表表決的效力(1)儘管 —
(a)委任代表的成員在表決前去世,或變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b)代表的委任被撤銷,或簽立代表委任文書所依據的權力被撤銷;或(c)代表委任所關乎的股份被轉讓,按照有關代表通知書的條款作出的表決,仍屬有效。
(2)如述明上述去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撤銷或轉讓情況的通知,在以下時間之前送抵本公司,則第(1)款不適用 —
(a)(如屬成員大會或經延期的成員大會)舉行該大會的指定時間前的 48 小時;及
(b)(如有人要求投票表決,而投票是在該要求作出後的 48 小時後進行)指定的表決時間前的 小時。
54.修訂提出的決議
(1)在以下情況下,將會在某成員大會上提出的普通決議,可經由普通決議修訂 —
(a)建議的修訂的書面通知,已向公司秘書發出;及
(b)大會主席合理地認為,建議的修訂並沒有對有關決議的涵蓋範圍,造成重大改變。(2)如有關普通決議,將會在某成員大會上提出,上述通知須在舉行該大會的時間的 48 小時前(或
大會主席決定的較遲時間),由有權於大會上投票的人發出。(3)在以下情況下,將會在某成員大會上提出的特別決議,可經由普通決議修訂 —
(a)在該大會上,大會主席建議作出修訂;及
(b)該項修訂僅修正該決議中的文法錯誤,或其他無關宏旨的錯誤。
(4)如成員大會的主席雖然真誠地行事,但錯誤地判定任何對決議的修訂屬不妥善,則除非原訟法
庭另有命令,否則該決議的表決仍屬有效。
第 3 分部 — 規則適用於某類別成員的會議
55.某類別成員的會議
本《章程細則》中關乎成員大會的條文經所需變通後,適用於任何類別股份的持有人的會議。
第 5 部 股份及分派
第 1 分部 — 發行股份
56.57.所有股份均須已繳足款
除非股份屬已繳足款,否則不得發行。發行不同類別股份的權力(1)本公司發行的股份可附有 —
(a)優先、遞延或其他特別的權利;或
(b)在股息、表決、資本退還或其他方面的限制,該限制可由本公司不時藉普通決議決定,而之前授予任何原有的股份或原有類別的股份的持有人的任何特別權利,不受影響。
(2)在符合《條例》第 5 部第 4 分部的規定下,本公司可按以下條款發行股份︰該股份須按或可按
本公司或股份持有人的選擇而被贖回。(3)董事可決定贖回股份的條款、條件及方式。
第 2 分部 — 股份中的權益
58.公司僅受絕對權益約束
(1)除非法律規定,否則本公司不承認任何人為以信託形式持有股份。
(2)除非法律或本《章程細則》另有規定,否則除持有人在某股份中的絕對擁有權及隨附的一切權
利以外,本公司完全不受該股份中的任何權益約束,亦完全不承認該股份中的任何權益。(3)即使本公司知悉上述權益,第(2)款仍適用。
第 3 分部 — 股份證明書
59.除在若干情況外須發出證明書(1)本公司須 —
(a)在配發股份或提交妥當的股份轉讓文書後的 2 個月內;或(b)在股份的發行條件所規定的其他限期內,就每一名成員所持的股份,免費向該成員發出 1 份或多於 1 份證明書。(2)如某股份屬多於 1 個類別,則不得就該股份發出證明書。(3)如某股份由多於 1 人持有,則只可就該股份發出 1 份證明書。
60.股份證明書的內容及簽立事宜(1)股份證明書須指明 —
(a)它是就多少股份及甚麼類別的股份發出的;(b)該等股份屬已繳足款;及(c)編配予該等股份的任何識別號碼。(2)股份證明書須 —
(a)蓋有本公司的法團印章,或本公司的(《條例》第 126 條所指的)正式印章;或(b)以其他方式按照《條例》簽立。
61.綜合股份證明書
(1)成員可以向本公司提出書面要求,要求 —
(a)以一份綜合證明書,取代該成員的分開的證明書;或
(b)以分開的 2 份或多於 2 份代表該成員所指明的股份比例的證明書,取代該成員的綜合證明
書。(2)除非擬由綜合證明書取代的任何證明書,已事先歸還予本公司作註消,否則不得發出該綜合證
明書。(3)除非擬由分開的證明書取代的綜合證明書,已事先歸還予本公司作註消,否則不得發出該等分
開的證明書。
62.作替代的股份證明書
(1)如有就某成員所持的股份發出證明書,而該證明書遭塗污、破損、遺失或毀掉,該成員有權就
相同的股份獲發證明書作替代。(2)某成員如有權獲發作替代的證明書,並行使此權利,則 —
(a)可同時行使獲發單一證明書、分開的證明書或綜合證明書的權利;(b)須將遭塗污或破損的須予替代的證明書,歸還予本公司;及
(c)須遵從董事所決定的、在證據、彌償及支付合理款項方面的條件。
第 4 分部 — 轉讓及傳轉股份
63.轉讓股份
(1)股份可藉普通形式的轉讓文書轉讓,亦可藉董事批准的其他形式的轉讓文書轉讓。上述文書須
由出讓人及受讓人簽立,或由他人代出讓人及受讓人簽立。(2)本公司不得就登記任何轉讓文書或其他關乎或影響股份的所有權的文件,收取費用。(3)本公司可保留任何經登記的轉讓文書。
(4)在受讓人的姓名或名稱作為某股份的持有人而記入成員登記冊前,出讓人仍是該股份的持有
人。
64.董事拒絕股份轉讓的權力
(1)在不局限第 2(2)條的前提下,在以下情況下,董事可拒絕登記某股份的轉讓 —
(a)有關轉讓文書沒有遞交至本公司的註冊辦事處,亦沒有遞交至董事指定的其他地點;(b)有關轉讓文書並沒有隨附其所關乎的股份的證明書,亦沒有隨附董事合理要求的其他證
據,以證明出讓人作出有關轉讓的權利,或證明其他人代出讓人作出該項轉讓的權利;或(c)有關轉讓涉及多於 1 類別的股份。(2)如董事根據第(1)款或第 2(2)條拒絕登記某股份的轉讓 —
(a)出讓人或受讓人可要求得到一份述明拒絕理由的陳述書;及
(b)有關轉讓文書須歸還提交它的出讓人或受讓人,但如董事懷疑建議的轉讓可能具欺詐成份,則不在此限。(3)凡轉讓文書於某日遞交予本公司,則在該日期後的 2 個月內,它須連同拒絕登記轉讓的通知,按照第(2)(b)款歸還。(4)如出讓人或受讓人根據第(2)(a)款提出要求,董事須在接獲要求後的 28 日內 —
(a)將一份述明拒絕理由的陳述書,送交該人;或(b)登記有關轉讓。65.傳轉股份 如某成員去世 —
(a)而該成員是股份的聯名持有人,本公司只可承認該等聯名持有人中的尚在世者有該股份的所有權;及(b)而該成員是股份的單獨持有人,本公司只可承認該成員的合法遺產代理人有該股份的所有
權。
66.承傳人的權利
(1)如某承傳人按董事的恰當要求,出示被要求出示的證據,證明本身擁有有關股份的權利,該承
傳人在本《章程細則》的規限下,可選擇成為該股份的持有人,或選擇將該股份轉讓予另一 人。(2)董事有權拒絕或暫停辦理有關登記,一如假使在有關傳轉前有關持有人已轉讓有關股份的話,董事本會有權拒絕或暫停辦理登記股份轉讓一樣。(3)某承傳人有權享有的股息或其他利益,等同於該承傳人假使是有關股份的持有人的話便會享有
者,惟該承傳人在尚未就該股份登記為成員前,無權就該股份行使任何憑藉成員資格而獲賦予 的、關乎本公司會議的權利。(4)董事可隨時發出通知,要求承傳人選擇成為有關股份的持有人,或選擇將該股份轉讓予另一
人。(5)如承傳人在自上述通知發出起計的 90 日內,沒有遵從該通知,董事可在該通知的要求獲遵從
之前,暫緩支付須就該股份支付的所有股息、紅利或其他款項。
67.行使承傳人權利
(1)承傳人如選擇成為某股份的持有人,須以書面將此事通知本公司。(2)在接獲上述通知後的 2 個月內,董事須 —
(a)將有關承傳人登記為有關股份的持有人;或(b)將拒絕登記的通知,送交有關承傳人。
(3)如董事拒絕辦理登記,承傳人可要求得到一份述明拒絕理由的陳述書。(4)如承傳人根據第(3)款提出要求,董事須在接獲要求後的 28 日內 —
(a)將一份述明拒絕理由的陳述書,送交該承傳人;或(b)將該承傳人登記為有關股份的持有人。
(5)承傳人如選擇將有關股份轉讓予另一人,即須就該股份簽立轉讓文書。
(6)本《章程細則》中關於股份轉讓權利及股份轉讓登記的一切限制及其他條文,均適用於第(1)款
所指的通知,亦適用於第(5)款所指的轉讓,猶如有關傳轉並未發生,以及有關轉讓是有關股份 的持有人在該項傳轉之前作出的轉讓一樣。
68.承傳人受先前的通知約束
如某通知就某些股份向某成員發出,而某承傳人有權擁有該等股份,且該通知是在該承傳人的姓名 或名稱記入成員登記冊前向該成員發出的,則該承傳人受該通知約束。
69.股本的更改
本公司可藉普通決議更改其股本,更改方式須是《條例》第 170(2)(a)、(b)、(c)、(d)、(e)及(f)(i)條 所列的 1 種或多於 1 種方式,而《條例》第 170(3)、(4)、(5)、(6)、(7)及(8)條據此適用。
70.71.72.股本的減少
本公司可藉特別決議,按照《條例》第 5 部第 3 分部,減少其股本。回購股份
本公司可按照《條例》第 5 部第 4 分部,回購本公司的股份(包括任何可贖回股份)。股份的配發
如董事須按照《條例》第 140 條的規定,事前取得本公司藉決議給予的批准,方可行使其獲賦予 的、配發本公司股份的權力,則董事不得在取得該項批准前,行使該權力。第 5 分部 — 股本的更改和減少、回購股份及股份的配發
第 6 分部 — 分派
73.宣布分派股息的程序
(1)本公司可於成員大會上,宣布分派股息,但股息不得超過董事建議的款額。
(2)董事可不時向成員支付中期股息,前提是董事覺得以本公司的利潤而論,該中期股息屬有理可
據。(3)除按照《條例》第 6 部從利潤中支付股息外,不得以其他方式支付股息。
(4)除非宣布分派股息的成員決議、董事的支付股息決定或股份的發行條款另有指明,否則股息的
支付,須以每名成員於宣布分派或支付該股息的決議或決定的日期所持的股份,作為依據。(5)董事在建議分派任何股息前,可從本公司的利潤中撥出其認為合適的款項,作為儲備。(6)董事可按以下規定運用上述儲備 —
(a)凡本公司的利潤可恰當地運用於某目的上,董事即可將該等儲備,運用於該目的上;及(b)在如上述般運用該等儲備前,董事可將該等儲備,運用於本公司的業務上,或運用於董事
認為合適的投資上,該等投資不得包括本公司的股份。(7)董事如認為不分派某筆利潤,屬穩健做法,即可予以結轉,而不將該筆利潤撥入儲備內。
74.支付股息及其他分派
(1)如須就某股份支付股息或其他分派款項,則須藉以下 1 種或多於 1 種方法支付 —
(a)轉帳入分派對象以書面(或董事決定的方式)指明的銀行帳户;
(b)(如分派對象是股份持有人)按分派對象的登記地址,或(如分派對象不是股份持有人)按分
派對象以書面(或董事決定的方式)指明的地址,以郵寄方式,送交抬頭為分派對象的支票 予分派對象;(c)按分派對象以書面(或董事決定的方式)指明的地址,以郵寄方式送交抬頭為指明人士的支
票予指明人士;(d)董事與分派對象以書面(或董事決定的方式)議定的任何其他支付方法。(2)在本條中 —
指明人士(specified person)指分派對象以書面(或董事決定的方式)指明的人。
75.不得就分派支付利息 除非 —
(a)某股份的發行條款;或(b)某股份的持有人與本公司之間的另一項協議的條文,另有規定,否則本公司不得就任何須就該股份支付的股息或其他款項,支付利息。
76.分派無人申領
(1)如須就股份支付的股息或其他款項,在已宣布分派或成為須支付的款項後,無人申領,則在有
人申領前,董事可運用該股息或款項作投資用途,或惠及本公司的用途。(2)支付股息或其他款項入另外的帳户,並不使本公司成為該股息或款項的受託人。(3)如 —
(a)自股息或其他款項到期須付的日期起計,已滿 12 年;及(b)某分派對象尚未申領該股息或款項,則該分派對象不再有權收取該股息或款項,而本公司不再欠下該股息或款項。
77.非現金形式的分派
(1)除股份的發行條款另有規定外,本公司可按董事的建議,藉普通決議決定,以轉讓同等價值的
非現金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任何公司的股份或其他證券)的方式,支付全部或部分須就該股份支 付的股息,或作出全部或部分須就該股份作出的其他分派。(2)董事可為作出非現金形式的分派,作出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安排,包括在就該項分派遭遇困難 的情況下 —
(a)釐定任何資產的價值;(b)以該價值為基礎,向某分派對象支付現金,以調整分派對象的權利;及(c)將任何資產歸屬受託人。78.放棄分派
(1)分派對象可放棄收取須就某股份支付的股息的權利,或放棄收取須就某股份作出的其他分派的
權利,放棄的方法,是向本公司簽立一份表明此意的契據。(2)然而,如有關股份有多於 1 名持有人,或多於 1 人有權擁有該股份(不論是因為 1 名或多於 1 名聯名持有人去世或破產,或其他原因),則除非上述契據明文訂明,它是由所有持有人或有權 擁有該股份的其他人簽立的,否則該契據屬無效。
第 7 分部 — 利潤的資本化
79.利潤的資本化
(1)本公司可按董事的建議,藉普通決議將利潤資本化。
(2)如資本化須隨附股份或債權證的發行,則董事可運用經資本化的款項,而可運用的款項的比
例,須是假使該款項是以股息的形式分派,有關成員便會有權收取的款項的比例。(3)董事可作出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安排,包括發出不足一股股份的證明書、作現金付款,或採取
調整至整數政策,以在可發行不足一股股份或不足一個單位的債權證的情況下,調整成員之間 的權利,惟該等安排須是作出該項調整所必需的。
第 6 部 雜項條文
第 1 分部 — 公司與外間的通訊
80.須使用的通訊方法
(1)除本《章程細則》另有規定外,根據本《章程細則》由本公司(或向本公司)送交或提供的任何
東西,可按《條例》第 18 部中就《條例》規定由本公司(或向本公司)送交或提供文件或資料的 任何方式,送交或提供。(2)除本《章程細則》另有規定外,就董事作出決定一事而向該董事送交或提供的通知或文件,亦
可按該董事已要求的、在當其時向該董事送交或提供上述通知或文件的方式,送交或提供。(3)某董事可與本公司協定,以某特定方式向該董事送交的通知或文件,須當作已在它們送交後的
一段指明的時間內接獲,指明的時間須少於 48 小時。
第 2 分部 — 行政安排
81.公司印章
(1)使用法團印章,僅可按董事授予的權限進行。
(2)法團印章須屬一個金屬印章,印章上以可閱字樣,刻有本公司名稱。
(3)在符合第(2)款的規定下,董事可決定如何使用法團印章或正式印章,及使用法團印章或正式印
章的形式(不論正式印章是供在香港以外地區使用,還是供在證券上蓋印)。(4)除非董事另有規定,否則如本公司有法團印章,而該印章經用作在某文件上蓋印,該文件亦須
經最少 1 名董事及 1 名獲授權人士簽署。(5)就本條而言,獲授權人士是 —
(a)本公司的任何董事;(b)公司秘書;或(c)獲董事授權簽署經法團印章蓋印的文書的人。
(6)如本公司有供在香港以外地區使用的正式印章,則董事須有決定授權在某文件(或某文件所屬類
別的文件)上使用該印章,方可在該文件上蓋上該印章。(7)如本公司有供在證券上蓋印的正式印章,則只有公司秘書或獲公司秘書授權在證券上蓋上該印
章的人,方可在證券上蓋上該印章。
82.沒有查閱帳目及其他紀錄的權利
任何人均無權僅憑成員的身分,查閱本公司的任何帳目或其他紀錄或文件,但如獲 —
(a)成文法則;(b)根據《條例》第 740 條作出的命令;(c)董事;或(d)本公司的普通決議,賦予查閱權限,則屬例外。83.核數師的保險
(1)董事可決定就以下法律責任,為本公司的核數師或本公司的有聯繫公司的核數師,投購保險,並保持該保險有效,費用由本公司負擔 —
(a)該核數師因在履行核數師職責的過程中,在與關乎本公司或該有聯繫公司(視屬何情況而
定)的疏忽、失責、失職或違反信託行為(欺詐行為除外)有關連的情況下而對任何人承擔的 法律責任;或(b)該核數師就針對該核數師提出的民事或刑事法律程序中進行抗辯而招致的法律責任,而該
法律程序是針對該核數師在履行核數師職責的過程中所犯的、關乎本公司或該有聯繫公司
(視屬何情況而定)的疏忽、失責、失職或違反信託行為(包括欺詐行為)而提出的。(2)在本條中,凡提述履行核數師職責,即包括履行《條例》第 415(6)(a)及(b)條指明的職責。
84.清盤
(1)如本公司清盤,而在償付在清盤中經證明的債項後,留有餘數,清盤人 —
(a)可在獲得規定認許下,將本公司的資產(不論該等資產是否包含同一類財產)的全部或任何
部分,按其原樣或原物,在成員之間作出分配,並可為此目的,為將會如此分配的財產,訂出該清盤人認為公平的價值;及(b)可決定如何在成員或在不同類別的成員之間,進行該分配。
(2)清盤人可在獲得規定認許下,為了分擔人的利益,將上述資產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按清盤人(在 獲得規定認許下)認為適當的信託安排,歸屬予受託人,但任何成員不得被強迫接受任何帶有法 律責任的股份或其他證券。(3)在本條中 —
規定認許
(required sanction)指本公司以特別決議所作的認許,及《條例》所規定的任何其他認
許。
组织章程 篇2
一、大学教授委员会组织章程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当前,中国大学纷纷成立了教授委员会来发挥学术权力在大学管理中的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伴随着教授委员会章程的颁布,教授委员会在实施中有了制度的保障。通过对现存教授委员会章程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教授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目前中国大学公开公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委员会章程为研究对象。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教授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但是一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教授委员会章程,教授委员会所具有的职责权限是体现在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中的,并且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的学校相对于制定教授委员会章程的学校在数量上就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样本选择上,教授委员会章程选取了《东北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沈阳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共六所大学的教授委员会章程。通过对本研究所选取章程样本的研究已足可以反映和发现当前我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组织的现状与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制定了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的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查找出具有研究价值的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其次,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把收集到的有关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最后,运用内容分析法直接对单个样本做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做出定量的统计描述。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对教授委员会章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二、大学教授委员会组织章程特点分析
通过对本研究所选取的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组织章程样本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大学内部事务可以分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两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管理中是客观存在并相互影响的。教授委员会能有效地协调大学内部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间的关系。在本研究所选取的六所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的样本中,都规定了教授委员会由学校组织和领导在专业相关领域发挥教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权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授委员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章第四条规定“教授委员会由学校组织和领导,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学校聘任、考核与管理”。《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中第一章第一条规定“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是院党委、院行政领导下的专家决策、咨询机构”;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教授委员会的工作和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章程》总则的第三条规定“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接受学校和学院的行政指导,负责协调、落实和执行学校和学院相关的作用安排和决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九条规定“教授委员会的意见报送学术委员会审批决定”。《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第二条规定“教授委员会对院长负责”。《沈阳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授委员会受校学术委员会的领导。”
第二,在六所大学公布的教授委员会章程中,基本上都对教授委员会设置的组织层次和功能进行了定位。因为学术性是大学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总则中规定:“教授委员会是院(系)改革、建设与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是学校建立‘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新型高校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在《沈阳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的总则中规定:“院(系)教授委员会,是研究和决定院(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学术性和专业性事宜的决策机构”。在《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的总则中规定:“教授委员会的宗旨是调动学院教授级专家学者参与学院决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专家治校的重要作用,增强学院的科学性、合理性。”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章程》的总则中规定:“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是理学院近代物理系的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近代物理系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工作。”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组织条例》中规定:“教授委员会讨论并决定本所研究计划及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负责考核本所成员的学术研究工作,鉴定相关的学术成果。”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教授委员会对学院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参与决策过程。”可见,教授委员会的设立宗旨是提高院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水平以及保障学术权力。
第三,教授委员会主要由二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组成,其任期为三年,院(系)党总支书记为教授委员会成员,一般由院长(系主任)担任主任委员。绝大多数教授委员会委员是任命的而非选举的,并仍然具有行政官员的地位。《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的第二章组织与规则、《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第二章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章程》的第二部分教授委员会产生办法、《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第二章教授委员会的组成和产生程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二条和第三条、《沈阳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的第二章组织原则都对上述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第四,在院系层次,一般赋予教授委员会以下职权:民主推荐权、民主测评权、学术领导权、专业设置权、教学计划审定权、学术考察权、学术成果评定权、学术经费使用权、人员选拔权、批评建议权、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权。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的第五章权利与义务、《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第三章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委员会章程》的总则部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四条、《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第四条、《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沈阳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第三章和第五章,都对教授委员会的职权与义务做了具体的规定。
三、结论
从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趋势来看,适应民主化的需要,一长制已让位于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由若干人员或代表组成的处理某一问题或某一领域事务的集体[2]。“在近代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教授治校’制就是由教授会、行政会、评议会相互制约的领导体制”[3]。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教授委员会是大学中学术人员参与学校内部管理的形式,它是大学学术权力的实现形式。教授委员会在其组成人员与工作性质上都充分体现了以学术为中心这一点,充分发挥大学学术权力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教授委员会充分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服从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不是独立于高等学校的实体,而是高等学校中的一个附属机构,体现高等学校的学术性是其重要的特征。教授委员会体现在基层学术组织—院系一级,更能体现学者的学术权力,更植根于基层。
参考文献
[1]张君辉.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的类型与功能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6,(4).
[2]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6.
组织章程 篇3
一一般地方高校组织结构具有特殊性
第一,就宏观管理体制而言,一般地方高校隶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为省市区教育厅)直接管理而非教育部等部委,“级别有限”,是“教育部———教育厅———学校”三级管理,而非“教育部———学校”两级管理,由此在政府以“项目”、“工程”等形式管理高校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一般地方高校在国家政策项目(一般都带有荣誉称号及资金支持、资源配置等)的受益面上处于劣势,同时由于三级组织管理,学校经费状况要视地方财政情况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实际情况也是绝大多数一般地方高校的经费总额要远远少于部委属重点大学,在许多省市,都存在数十所高校的经费总和不如一所部属大学的情况。另外,由于隶属关系,一般地方高校领导班子的选拔会受到一定限制,基本仅限于省市内部产生,选拔机制及领导班子水平必然受到影响。而且,在一些省市区,地方高校领导岗位往往会成为省市区党政机关干部及教育厅部分干部解决待遇的重要途径,因此会经常发生外行管理学校的情况,更谈不上“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从根本上来说,大学在办学自主权方面有着相对性和层次性,存在着实质性自主权与程序性自主权的差异,作为一般地方高校,主要拥有的是程序性自主权,地方政府对其参与程度较强。[1]
第二,就校内管理体制而言,主要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机制的严重缺失,学术权力衰微。
(1)首先在组织结构体制方面,一般地方高校大多是校(院)———系两级组织结构,而非重点大学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结构,加之学系的学科实力普遍有限,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办学基层单位的权力弱化、自主权有限,责大权小,学校的组织管理重心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宏观、微观一起抓,资源配置权等主要掌握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行政化色彩非常鲜明。
(2)一般地方高校师资队伍水平普遍有限。一方面缺乏大师级人物,高水平人才流失是永恒问题;另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人员数量有限,教授团队规模小,属于“极少数”之列,缺乏“集团(规模)效应”。目前,许多一般地方高校教师数量约在千人左右,按照省市区人事部门编制及岗位设置规定,教授职位数也就在百人左右,而多数一般地方高校的系部设置都在10多个,甚至更多,由此,平均到每个学系的教授就很难超过10个,区区个位数教授相对于教师队伍、甚至教职工总数及庞大的行政管理队伍来说,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学术权力、学术地位必然有限。同时,在许多一般地方高校,将为数不多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委以行政职务,即“双肩挑”,这种做法初衷或许是好的,但也必然带来教授治校、治学的假象,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官学合一,学阀、学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
第三,就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由于一般地方高校的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力不是十分突出和令人瞩目,受地方社会关注程度有限,与地方社会关系也相对松散,因此地方各界的支持程度也较低,远非重点大学那样备受社会公众的青睐,在高校体系中属于弱势群体,在与社会各界交往合作中相对被动。另一方面,对于地处省会城市以外的一般地方高校来说,由于与地方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且与地方政府级别相同,地方政府也很少将其纳入自己发展规划中,双方虽同处一地,“低头不见抬头见”,却各行其是,缺乏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校地关系更为松散。
二一般地方高校制订大学章程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在确立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时,应恰当处理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与学校的关系,明确及保证地方高校职权,保证其办学自主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逐步加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责任与权力的情况下,应严格明确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和义务,规范其管理范围和方式,注意规避以“项目”、“工程”等方式或名义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克服“行政化”倾向,强化其指导和服务职能,充分保障一般地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对大学办学情况进行监控,将政府原有部分职能转交给政府和学校以外的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目前,我国在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关系中,社会一方是“短板”,其监督评价功能亟待加强。
第二,在校内要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强化和保证学术权力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方面,大学本质上属于学术型组织,学术性是其固有属性、根本属性,学术活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因此,必须完善学术管理体制,通过制度切实保障学术组织的组织、运行,提升学术机构地位,充分维护和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校发展中,尤其是学术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决策的权威性及实效性,使教授治校落到实处。同时,一定要切实维护办学基层单位的权利与义务,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弱化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决策功能,克服“官本位”现象,强化其服务指导职能。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学校层面的学术权力与办学基层单位的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规范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校层面的学术机构与以教授委员会为代表的系部学术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建立教授委员会时也不能像人才济济的重点大学那样一定要求教授必须是10多人,可根据一般地方高校师资状况适当允许部分副教授参加,起码从人数规模上保证系部学术机构的代表性、民主性,促进正常运转。
第三,在学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恰当处理好促进与引领的关系。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与市场社会保持适度距离,以引领社会发展(包括批判功能的发挥)。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讲,地方高校就是因地方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离开地方社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也难以生存。因此,地方高校应面向地方确立办学定位,积极与地方社会各界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去,全方位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人才与智力,促进其持续发展,在贡献中求发展,在服务中求支持。另一方面,既然是大学,不管哪一层次、类型的大学,都必须保持大学的基本精神品质,做社会的良知、“灯塔”。作为一般地方高校,虽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较差、社会地位有限,但面对市场化双向作用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为了蝇头小利低三下四、一味的迎合市场化、功利化的诱惑,要敢于、善于批判和引领地方社会发展。同时,市场经济时代,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广泛、密切,已进入社会中心,因此,在一般地方高校章程中更要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不能固步自封,要明确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学校办学的途径方式,明确地方政府在办学兴校中的责任与义务等。[2]
第四,在自主(自治)办学与强化自律之间协调统一,健全自我约束与自主管理机制,保持良性健康发展。对于一般地方高校来说,自治能力和自律意识都较弱。强调大学自主办学、自治,这是大学作为法人学术组织的基本要求,但不是没有限制,而是要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监督制约制度、机制,强调在市场秩序下的学校自律与“慎独”。我们国家在许多领域内经常会发生“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尤其在“山高皇帝远”的非中心地区。一般地方高校无论是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还是学科实力、教师水平、干部素养等都相对有限,教授治教、校长治校的基础比较薄弱,应在增强自我认识,强化自律意识,加强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大学自治及自主发展。因此,有关问题也必须在章程制定中整体考虑和体现。
当然,具体到每一所一般地方高校,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学科及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征,可以说在我国高校系统都具有唯一性,因此制定学校章程都应区别于其他学校,章程更富于个性,以培育和彰显其办学特色及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陆亭,范文曜.大学章程要素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12-13(第一版).
摄影协会组织章程 篇4
第一章 总则
一、社团名称: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摄影协会
二、社团宗旨:丰富校园文体娱乐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作用,为校园文明建设服务。
三、社团性质:本组织全名为“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摄影协会”,以院内喜爱摄影的学生为基础而创建的社团组织,接受学生会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四、社团规模:本社团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 社员若干名。
五、活动范围和方式:确定某一主题后进行室内或室外的拍摄。
第二章 会员
六、会员资格:家中有相机或者对摄影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均可申请加入,审核成员基本准则;有足够的热情和自信,善良,文明,有责任感,努力上进,遵守学校内学生守则和本社团章程。
七、会员的权利:
①、会员在社团内平等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按照社团章程担任社团管理职务的权利;
②、会员有参加所在社团各项活动的权利;
③、会员有享受社团有关待遇,以及受表彰和奖励的权利;
④、会员有对社团会长等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⑤、会员有对社团财务状况进行查看、监督,提出质疑并要求合理解释的权利; ⑥、学生社团负责人有违反校纪校规和社联规章制度而损害会员利益的行为时,会员有权向社联反映情况和问题。
八、会员的义务:
①、会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社联及社团各项规章制度; ②、会员在社团活动中,服从社团的整体安排,接受社联的领导和指导; ③、会员在任何场所自觉维护社团声誉和正当利益;
④、一般情况下,会员要积极准时的参加社团活动和社联的大型活动;
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团会员,采取直接罢免方式: ①、组织的活动违背社团章程。
②、作风不正派,严重影响学校社团名誉的。③、以社团名义谋一己私利的。
④、无故不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或会议的。
第三章 组织结构
十、组织管理制度: ①、每学期全体成员大会。
②、学期初召开全体大会,新成员作自我介绍,技术展示交流。③、社长布置本学期社团日常训练及活动内容的一些要求。④、学期末全体成员大会,所有成员作学期末工作总结报告。⑤、社长收集各成员提出的要求或意见,以便提高社团完整性。
十一、财务管理、经费管理使用的原则: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遵循以自筹为主,校团委支持与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在报请校团委批准后,可接受社团力量的赞助,但其赞助行为不得损害学校,学生社团的利益,不得在校内从事经营活动。
十二、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职权、产生和罢免的程序: ①、负责人任职条件:对工作较为了解,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与热情到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自身修养与责任心,学习成绩中等以上。②、负责人职权:协调社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制定发展规划,主持,出席协会重要会议,负责与学院其他组织的联系,为协会创造良好环境。作好全局把握,跟进所有的计划,活动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反馈工作信息。保持自己协会形象。③、负责人产生的程序:换届选举时由全体会员进行唱票,票数最高者当选。④、负责人罢免的程序:会员中有1/3不能接受会长,进行全体会员大会进行投票,当场唱票。有2/3会员投反对票,会长直接罢免。
十三、章程的修改程序: ①、对本社团章程的修改的程序,由院团委、院学生会、本社团机构或10名一下本社团成员联名提出,并交经本社团会员大会审议。
②、本社团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上通过后7日内,报院团委核准后生效。
十四、社团终止的程序: ①、学生社团活动违反宪法、法律法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或学校规章制度的;
②、社团执行机构知道或应当知道团体成员利用团体名义从事非法活动而未予以有效制止的;
③、背弃社团宗旨,造成恶劣影响的; ④、进行整顿后仍不合要求的; ⑤、连续两个学期会员不足30人的;
⑥、未进行正常活动时间达到半年,机构瘫痪的; ⑦、连续两年综合评定不合格的; ⑧、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注销的。附则
本章程解释归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摄影协会。
事业单位组织章程范本 篇5
(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事业单位登记有关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县人民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单位名称:XXXXXXXXXX(注:单位全称)。
第三条单位住所:甘肃省华亭县XX街(路)XX号。
第四条本单位是经华亭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定额)补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XXXX(注:主管部门全称)管理。
第五条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向华亭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
第二章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单位的宗旨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七条单位的业务范围是: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八条按照华亭县机构编制委员会《XXXXX》(注:成立批文)文件要求,主要职责是:XXXXXXXXXXXXXX。
第九条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华亭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十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四章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第十一条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资产管理必须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事业单位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第十四条本单位因宗旨业务已经消失、事业性质改变等原因,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立、合并、撤销的,到华亭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十六条单位终止后的资产收归国家所有,并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修改,经举办单位同意,报华亭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核后,方可生效。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章程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举办)部门签字盖章生效。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主管(举办)部门(章):
事业单位组织章程格式及范例 篇6
组 织 章 程 格 式 要 求
事业单位申请设立登记必须提供组织章程,组织章程是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制定规范奉单位的组织机构和行为的基本准则,需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举办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审查认可.事业单位法人组织章程必须载明以下内容:
第一章
机构成立的依据、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及活动方式
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社会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机构的成立应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的进步和扩大公益服务。其单位名称为自己所独有并与其他所有法人的名称相区别,必须与本单位的对外标牌和印章相一致.住所应是事业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写明所在市、县、乡(镇)、街道门牌号码.事业单位法人宗旨是指成立该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业务范围是实现事业单位法人宗旨的基本条件,是法人开展业务活动的内容,是法人从事业务活动的法律界限,应写明服务对象、区域、项目等.业务范围要与开办资金、经费来源、场地设备、人员编制、从业人员等基本条件相适应。活动方式应简单、明了、规范.
第二章
开办资金、经费来源、经济性质
开办资金(净资产总额)是举办单位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使用、管理、处置的财产或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应写明何种情况,如财政核拨、财政核补、行政性收费(批准收费项目及标准)、事业性收费(批准的收取事业性规费和标准,或开展业务活动时收取的服务费),经营性收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各种经营性收入)、社会组织出资(由企业、事业单位、社团提供所需经费)、接受捐赠(由慈善机构、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及其他组织和人士捐资、捐物)。
经济性质是指事业单位法人的财产归属,是国有独资、控股,还是合资。
第三章
基本权利与义务
事业单位法人的基本权利是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范围内,依法独立运作、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事业单位法入的基本义务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优质高效地开展业务范围内的社会服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产生办法,职责权限与议事规则
法人组织机构可以用图表形式反映也可以用文字表述,组织机构应该分两个方面表述:一方面是法人的内部各个职能机构设置情况和职责权限、工作规程等;另一方面是产生注人意志的机关(如股东代表大会),执行法人意志的机关(如经营管理者或董事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
第五章
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法定代表人及产生办法
写明本单位人员编制经何机关批准,编制员额是多少,属何种编制性质,核定的领导职数为多少名,分配在哪些岗位,法定代表人(本单位的行政一把手)如何产生,选聘的应该说明经何处批准、聘期多久、有什么职权。
第六章
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本单位财务资产管理的依据、原则、管理规则、管理办法与具体规定等,法人收入分配形式(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所占比例情况)、纳税情况。
第七章
人事管理制度
本单位人事管理的依据、原则,主要规定,如人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考核与奖惩、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规定或办法、执行与解释。
第八章
法人终止程序
事业单位法人终止活动时,由法人或举办单位提出申请,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正式行文终止事业单位法人的活动,同时由举办单位与法人共同组成清算组织,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清算工作完成后,清算组织出具清理债权债务文件。
第九章
章程产生及修改程序
写明章程产生的程序、修改程序等相关事项.章程由法定代表人提出,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举办单位审查认可,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方可生效.因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修改调整组织章程也可进行修改,修改程序与产生程序相同。
第十章
附则:
事业单位法人认为有必要说明的有关重大事项,可以列入章程附则说明。
附:组织章程格式范例
×××学校 组织章程(参考式样)
第一章 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
第一条 ××学校于××年经××编办××号文件批准成立,定名为×××学校。
第二条 学校地址位于××市××路××号。
第三条 学校宗旨是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以优良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国家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第四条 学校业务范围为高中学历教育。教育教学为学校主要活动方式。
第五条 服务区域为面向全市各地招生。
第六条 服务对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等。
第二章 开办资金、经费来源和经济性质
第七条 学校资金总额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查验证,真实可靠,开办资金××元。
第八条 本单位属全民经济性质,经济来源为财政核拨。
第三章 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九条 学校法人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范围内,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依法独立核算、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第十条 学校法人的基本义务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学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职权
第十一条:学校内设组织机构图示如下:
教职工代表大会 党 员 大 会
校 长 校党委
办公室 教导处 总务处保 保卫科
党支部 教育工会 团委 民主党派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
1、校办公室为学校党、政合一的综合性办事机构、负责学校的党务、人事、劳资、财务审计、文书及来信来访、计划生育、公章管理及车辆管理等事项。
2、教导处系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教导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3、总务处系学校后勤管理的机构,负责制订学校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划、编制学校经费的预算决算,负责学校设施的维修、水电供给、医疗保健等工作,制定财务管理、基建管理、食堂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具体执行。
4、校保卫科是学校安全保卫的机构,负责学校治安、消防、门卫、户口管理及临时工管理等工作,处理突发性安全事故,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十三条
经x x x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学校人员编制为x x名。其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和工人的结构比例为6:2:2。
第五章
编制、领导职数与职权
第十四条
学校校级领导职数设置为:校长1名,党委书记1名,副校长3名,工会主席1名。
第十五条
学校法定代表人产生程序:可经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报市教委审批也可由教委直接任命确定。
第十六条
学校法定代表人职权为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
第六章
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学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和使用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帐法,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按章缴纳应交的税款。
第十八条
学校制定《x x x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以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收入的分配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职工的收入分配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形式。
第七章
人事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学校以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所制定的有关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的政策、法规为人事管理依据,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的规定。在人事管理方面,学校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关于人员进出的有关规定》、《关于教职工试用期满的考核规定趴《关于教职工教学工作优劣的奖惩办法》等等。职工工资分配严格按照国家工资改革的文件精神执行。根据各人劳动量的多少与完成任务的优劣实行按劳分配、按质分配。
第二十条
学校合同制工人已参加劳动局、社保局组织的社会养老保险。
第八章
终止程序
第二十一条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法人终止活动时,须由学校法人提出申请,经x x教委审核,报x x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或由x x教委提出方案,报x x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在履行终止程序后,由x x教委和学校法人共同组成清算组织,制定清算方案,负责对学校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算,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清算结束后出具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文件,向x x x登记局办理学校法人注销登记手续。
第九章
章程产生及修改程序
本章程产生程序为由学校法人代表提出,经过校党委和校行政会议集体研究报x x教委审核,再报x x登记局核准登记生效。本章程不适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或不适合学校发展时,可以进行修改,修改的程序与产生的程序相同。
事 业 单 位:×××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举办单位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登记管理机关意见:
(公章)
组织章程 篇7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章程的解读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章程包括大学的结构、师资队伍的管理、科研管理政策、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惩戒程序、学术道德准则、电子资源使用政策等内容。
(一) 教师的责任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是大学的主要功能, 教学和科研有着同样的地位并且相互依存。教师的责任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等三个方面。
在教学方面, 教师有意愿去适应课程、实验、教师会议和委员会工作的合理时间安排。学生被分配给教师时不考虑教师的级别和资历, 基础课程既不被认为是资历浅教师的专门职权, 也不是高资历教师所独有的高级课程。本科生都有机会得到杰出学者的授课。资历浅的教师不会被要求去承受不合比例的繁重的基础水平课程的责任。这不是说教学安排与研究领域或师资力量没有关联, 而是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使得两方面都大大提高。再者, 在分配教学职责时会适当考虑教师教学的相对优势, 比如, 教师擅长教小班而不是较大的班, 是擅长于引导讨论而不是讲课, 或者能够在教学中提供狭窄专业化领域以外的内容等。在科研方面, 教师的教学任务通常反映了教师时间的重要部分应该奉献给研究。在服务工作方面, 教师参与课程设置、学位授予和晋升的所有决定, 参与学校建设和各式各样学校活动, 作为管理者和委员会成员是教师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教学、科研和服务等三个方面的活动相当重要, 在决定教师收入水平和职称晋升方面会被考虑, 但如果教师承担特别繁重的管理职责, 通常通过减少教学任务来平衡。
(二) 教师请假制度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师请假有两种主要类型, 即学术休假和请假到其他地方就职。所有的请假需要相关系主任、院长和教务长的同意, 但是, 这种安排有一定的原则, 那就是教师不能在任意六年时间请假超过四学期。
1.学术休假
教师被定期给予学术假期去学习和研究。学术休假意味着承认一名教师在学校高的学术成就、大的发展空间和为知识界做出贡献的可能。其意图延伸和加速智力的发展, 使教师没有干扰地从事推进人类知识进步或在专业领域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学术休假通常只给予那些结束休假还继续回学校就职的教师和那些在得到休假批准通知之时、就承诺会回到学校的教师。同样, 在学术休假结束后就计划退休的教师的申请也会满足。
学术休假仅仅给予那些有恰当的学习机会或研究项目的教师。学术休假申请的批准, 视能否有充足的人、财资源满足教学分配和其他部门的职责而定, 如果出现紧急需要, 可能会推迟休假。学术休假通常不会授予给有学期任务的教师。
学术休假又分为带薪学术休假和不带薪学术休假。通常, 带薪学术休假会被定期给予那些连续工作六年或者六年以上的副教授或者教授。每全职工作六个学期, 一学期的休假可拿到半额的学术薪酬 (见下表) 。
学校鼓励教师去寻找外部的支持, 尽可能使他们能够学术休假而不损失任何收入。学术休假的申请者有责任告诉学校与休假全部有关的资金情况, 包括在休假期间收到的任何授予、奖学金、定期津贴或其他的补助, 以便于学校可以安排合适的财政支持。教员在带薪学术休假期间不能够接受有付费的雇佣, 除了在学校政策认可的校外活动范围内提供的报酬。在带薪休假期间, 教师继续享受常规的福利分配。
2.在其他地方工作的休假
这种休假的授予依据教师从休假得到的学术机会或专业发展以及对大学活动的支持等直接的利益, 同时, 只有当大学的人力资源足够去维持涉及休假教师缺席的项目。通常在其他地方工作的休假将在一年的某个时期。如果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年的休假可能被批准。在其他地方工作的休假将不会超过两年, 除了一个唯一的理由, 就是在联邦政府接受总统任命这样高水平的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 休假可能会延长到四年。任命的教员在其他地方工作的休假结束后, 不能回到在大学的原职位的, 将被终止其休假时期。在通常情况下, 大学不会提供薪酬和福利给在其他地方工作而休假的教员。
(三) 教师成为父母的政策
依据大学病休/短期伤残政策, 刚生育小孩的教员通常被给予八周的带薪休息, 如果医生证明需要休息更长的时间, 她也可以休息更长时间。
新孩子进入家庭 (孩子的出生或收养) , 都需要父母一方牺牲大量的时间去照料小孩, 担任照顾孩子职责所需大量时间是与教师承担大学职责所需要的时间相冲突的。有鉴于此, 作为家庭新生命诞生的主要照料者的教师一员, 不用减少收入, 可以减少给定的一学年50%的教学任务。孩子诞生或收养的日期和教师教学的进度安排将决定教师免于教学任务的恰当的时间。这种教学任务的免除不是休假, 这期间教师也需要完成其他的大学的相关责任, 包括科学研究及作为学校相关委员会会员进行工作和提出建议。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大学的教员, 只有一方父母可以减少50%的教学任务。如果父母双方都想分享教学任务的减少, 并且父母的主管部门能够调节这种请求, 就可以允许按比例减少。
(四) 教师退休政策
1.教师退休的过渡计划
那些希望轻松地从全职工作过渡到退休的教师, 有两个计划是可行的:
(1) 教师收入津贴计划 (FIAP) 。收入津贴计划提供过渡收入津贴给有资格加入计划的教师, 此津贴在教师退休最初的24个月期间支付, 稍微高于教师退休前月收入的80%。
(2) 阶段性退休 (过渡性退休) 。阶段性退休适合于那些希望逐步从全职工作转为退休的教师。在阶段性退休期间 (时间可能延长到六年) , 教师的责任和薪水最高被减少50%, 在阶段性退休期间任何福利会持续, 但是那些与薪水相关的福利会成比例地减少。计划的参加者一是需要得到教师和教师部门领导的同意;二是同意在阶段性退休期间的最后期限转为彻底退休。在阶段性退休的最后, 满足了FIAP需要的教师将完全退休, 享受FIAP的福利。
2.退休人员继续享受的大学福利
大学一般提供给教师退休人员医疗补助和持续的家属学费等福利。得到这些福利的资格需达到学校的“75规则”:教师的年龄和服务的年限总合必须达到75年, 同时也需要达到55岁的年龄加上15年的工作或者65岁的年龄加上10的工作, 并且这种工作必须是全职的、不间断的。
3.退休教师的权利和特权
大学鼓励退休的教师仍旧参与到大学、学院和部门中去, 尽管没有教师因为退休获得新的权利和特权, 但是也确保了教师在退休之前被赋予的权利。教师可以继续使用教授的名称或者选择使用名誉退休教授的名称。名称使用的选择应该在退休的时候告知给教师所在部门, 然后部门告知教务长办公室。
学院会提供给退休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办公室、研究场所和辅助人员。
退休教师可以提出研究和考察的经费申请。此申请项目必须有意义, 并且有可用的办公室和研究场所 (场所优先考虑在职教师) 。如果被邀请, 退休教师可以参加学院教师的会议, 参加教师委员会的工作。
依据教授代表的条例, 退休教师是教授代表的成员, 与其他的成员有着同样的权利和特权, 但是不能投票。退休教师还可以享有使用图书馆, 用大学作为邮件地址等权利。
4.资深和退休教师协会
宾夕法尼亚大学资深和退休教师协会 (PASEF) 对大学内所有的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教师和已经退休的教师成员开放。
PASEF的目标是发起活动, 鼓励退休的教师和资深的教师保持相互之间以及与学校的联系。这些活动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晚餐和社会服务, 提供成员之间和校园学术团体的互动;了解成员, 特别是那些计划退休, 有着关于退休和退休生活方面的问题的成员;创造机会给成员为大学和周围的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二、我国大学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 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 但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 学校规模迅速膨胀, 各种矛盾日益显现, 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 大学章程的缺失
大学章程缺失不直接体现教师管理政策方面的问题, 但大学章程的缺失可导致教师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出现漏洞。章程是大学的“宪法”, 学校没有章程, 不仅使依法治校成为空喊口号, 而且高等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按章程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也无从谈起, 更不符合国际高等教育的通行做法。“我国1600 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 至今仅有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延边大学、南昌大学等不到30 所高校制定了章程, 绝大多数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的高校都未制定章程。况且, 就是这为数不多的20 多部高等学校章程中, 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科学、制定程序不合法、没有得到很好实施等问题”。
(二) 大学职能的失衡
教学、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教学是教师首要的任务, 是大学教师始终无法逃避的责任;科研是提高研究性大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能促使教师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 将科学研究的成果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大学教师也应当完成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现在很多大学片面重视科研, 大学教师评职称主要是以论文数量作为指标, 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 产出质量不高的论文以充斥科研工作量, 有些大学教师, 教授、博导过分以科研为导向, 成了“不教书”的教授, 不上讲台的名师。
(三) 教师资源的流失
在大学,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智力因素, 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水平。近年来, 有些学校骨干教师 (如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 、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如博士、教授等) 流失比例较大。另外, 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校外兼职、投身股市的现象也日渐增多, 相对于教师跳槽改行, 这种“隐性流失”同样给学校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这就对用好的政策规范以提高学校吸引力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 教师培养缺乏科学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我国大学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静态的、封闭式的管理制度环境中, 教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视学历职称、轻视能力、忽视教师的终身教育, 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现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长远策略, 因缺乏教育培养经费和教学任务重, 造成人才引进后, 重使用轻培养, 使教师在对外交流、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等方面都受到极大影响, 从而出现既不能吸引人才、也不能留住人才的局面。
(五) 退休教师缺乏关注
退休教师对于每一所大学来说, 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他们用大学的精神、广博的专业知识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能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的栋梁, 见证了学校的进步发展。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 对学校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因此, 合理地制定大学教师退休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大学教师退休政策的制定, 还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解决教师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激发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推动学校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我国目前对于大学教师退休政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对退休教师普遍缺乏关注。
三、对我国大学教师管理的启示
对教师的管理不仅体现在教学中, 也体现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 不仅体现在人才引进中, 也体现在培养中, 不仅体现在在职教师中, 也体现在退休教师中。我国大学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何制定章程管理教师, 是大学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建立合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要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 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大学章程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立法体系以外的且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 对于现代大学治理, 其价值不言而喻。目前, 我国高校在内部管理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学校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 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并严格依照章程治理, 既是法律对每一所高校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设立、运行、发展合法性的前提。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大学行为的总规范, 实际上是法的治理模式、法的精神和法律条规在一所大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个性化”。
(二) 大学职能的均衡
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 教学是其首要任务, 科学研究是其灵魂, 社会服务是其责任。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教学方面, 各种水平的学生被分配给教师时不考虑教师的级别和资历, 基础课程既不被认为是资历浅教师的专门职权, 也不是高资历教师所独有的高级课程。本科生, 包括大一、大二的新生都有机会得到杰出的学者的授课。资历浅教师不会被要求去承受不合比例的繁重的基础水平课程的责任。这其实也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使得两方面都大大提高。同时, 宾夕法尼亚大学也非常重视科研, 某些科研任务可以相应地减少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 完善教师师资培养措施
重视对教师的培养, 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完善师资培养措施使教师增长知识, 提高技能, 激发创造力和潜力,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使每个教师体会到知识投资是学校对教师个人的最大福利。在对待人才流动问题上, 大学应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态度, 只有人才流动, 学术才会有生命力, 长期静止、困守一隅, 只能造成视野局限、近亲繁殖与学术停滞的后果。例如,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这方面就采取了一些措施, 采用学术带薪休假和在其他地方就职的休假的形式, 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进修时间和资助相应的经费。
(四) 退休教师的安置
关注大学退休教师的安置, 能够使退休教师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带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 并确保大学和谐稳定发展。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章程可以看出, 对于退休教师政策的制定可以从退休的过渡计划、退休后继续享受的大学福利以及退休教师的相关权利和特权、参与协会等方面予以考虑。
摘要: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现代大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章程进行文字解读, 阐述其章程中有关教师管理方面有特色的部分, 如教师的责任——教学、科研和服务, 教师的请假制度以及教师成为父母的休假, 教师的退休等, 并进而结合我国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我国大学在教师管理方面相应的借鉴之道。
关键词:大学教师,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章程
参考文献
[1]湛中乐.大学章程精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2]陈立鹏.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7) :19-22.
[3]研究高校教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EB/OL].ht-tp://www.dianliang.com/lunwen/jjgl/rlzy/201203/lunwen_200083.html, 2012年3月30日8:41:51.
大学章程策略探讨 篇8
【关键词】大学章程 策略 探讨
一、制定大学章程的策略探讨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切实加强对大学章程建设工作的推动和指导力度。一是要对大学报送的章程建立起规范的报送审批制度,使章程的审批工作严格、规范、公开、透明;也要对章程积极反馈,提合理化建议,让主管部门和大学在办学的重大问题上有协商、有沟通,在章程核准过程中实现二者充分的意志沟通和表达,从而确保章程更科学、更完善,实施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提升章程的实施效度。二是要善于挖掘典型,对章程建设工作做得好的大学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使其为其他大学的章程建设起到引领、借鉴、促进、示范带动作用。可通过网络、报纸、刊物、宣传册、电台电视台、DVD等媒介宣传大学章程的理论知识、内涵价值等,提高相关主体的认识和建设的自觉性,为章程建设积极作为。
第二,大学领导要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章程制定并发挥领军人物和协调统筹作用。领导的认识高度影响全校人员的行动力度,也直接决定章程建设工作的质量。笔者就章程制定问题与几位大学领导进行过探讨,制定起来远非那么简单容易,必须对学校的基本重大事项做出规定,要全面反映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结合新的时代彰显学校的特色。这就需要校领导高度重视,既要加大章程制定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参与章程的制定过程,也要和专家学者、知名校友一道对传统的实践、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更要结合时代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法律知识汲取,保证章程充分体现法律效力和现代管理制度的特点,更好保障学校的权益不受外界侵犯、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合理诉求。
第三,大学章程的制定要严谨缜密,科学规范,为章程有效实施提供好文本。一是起草人员的组成要科学规范。在人员组织上,可设立顾问小组和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多层面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资历经验,有着不同的利益主体,这样制定出来的章程,才能够切实反映学校的整体情况,充分表达各方利益诉求。二是起草过程要做到严谨、细致、周密、客观。在程序组织上,可分几步进行。首先是实地调研。到各院系调研,到其他兄弟院校调研,相互间沟通理解章程制定的信息,并且开展一些分析论证工作。其次是翻阅文献。立足学校实际,借鉴国内外大学章程制定的经验,以及各类论述大学章程的文章,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找出他们各自的突破点和特色,为章程的起草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参照。结合自己的高校进行分析,对本校制定章程具有“明目”和拓展思路的作用。三是从法律视角明确章程的主体框架。尤其是在章程建设的核心要素上下大工夫,如:大学的外部关系及章程的生效程序;规范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目标和使命;明晰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决策过程要科学民主,行政过程要专业高效,监督过程要公开透明。学校运行过程中的组织架构和权力配置要清晰顺畅。四是召开专家小组讨论会和专家意见反馈会。组织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章程起草小组的汇报,让专家参与讨论,提可行性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章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在形成正式草案之前,学校可专门布置各单位组织师生征求意见,并将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校报、新闻网上等全文刊登,直接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征求意见。对于每次征求的意见,章程起草专家工作组先进行认真汇总,然后再提交章程起草委员会或起草小组逐条审议。
第四,章程的制订既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要尽可能地符合学校实际和体现学校特色,为学校未来发展指引方向提升整体效度。章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这几方面内容:大学权力(办学自主权)——划清与政府的权力界面,是大学获得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与权力配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是大学自运行的组织保证;大学与教职员工、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明晰大学各个主体法律关系的途径。学校现在的章程也正是按照这个逻辑顺序来安排整体内容和结构的。还需要注意的是,章程的制订应根据大学的定位,界定大学共性的同时彰显个性,做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使命有所区分。比如,高水平大学要瞄准国际前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体现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地方性大学要更多地参与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地方性、区域性、应用性;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努力为行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服务,体现行业性、服务性、创造性。在管理体制方面,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总框架下进一步明确,经过规范程序制定出来的大学章程,经过科学的核准程序,加之监督功能的真正发挥,这样实施起来才能具有很好的执行效果和整体效度。
总之,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的“宪法”,是连接高校内部法规和校外法律规范的桥梁,是界定高校和其他民事主体在相互交往中的法律边界、职权范围的载体,是高校自主管理、依法治校的重要法律基础,更是学校按章办事、更好根据办学定位履行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依据。我们在把握其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可诉性和现实性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章程建设的力度和实施的科学性。
作者简介:
【组织章程】推荐阅读:
组织部工作章程01-31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章程11-25
培训学校章程章程09-30
文学社章程大学社团章程01-17
章程效力10-18
制度章程09-06
院校章程11-02
社群章程05-18
团校章程06-16
部门章程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