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章程(精选7篇)
院校章程 篇1
1高职院校章程的定义、地位及价值
1.1定义
大学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的自主管理、依法按照各项法律治理学校,以条文形式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及基本事项做出全面规定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1]
高职院校章程是指根据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由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制定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以书面形式制定的涉及高职院校性质、 宗旨、任务、组织结构、校企合作等重大的、基本的事项所做的全面规定,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2]
1.2地位
大学章程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在我国 《宪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既然要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那么章程就不可或缺,因为章程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最基本保障。我国 《教育法》中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首要基本条件就是要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二十八条又明确规定,学校的第一个权利是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高等教育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设立高等教育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递交章程等材料。[3]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章程在我国基本法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是与国家相关法律体系是 “平等”的,可以说大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大学章程的 “保护”,大学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大学章程的 “指导”,大学章程不仅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在整个大学发展中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因此大学章程建设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3价值
首先,大学章程的价值就是大学章程对于大学发展的有用性。大学章程有助于国家对于学校的一个基本管理,也就是国家上级对学校发展的总体方向有一个制度性的规范。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放权,把政府领导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国家逐步去行政化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一放权就会 “乱”,因此学校必须有一个可遵守的规范,即大学章程。因此,大学章程是国家管理学校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需求。
其次,大学章程对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章程在这其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它保障了大学拥有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的权力,它能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治理学校以及保障学术的充分自由。
最后,制定大学章程是大学独立自主的一个起点,也是大学朝着自身发展目标迈进的一个重要的基石。大学章程的制定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有章可循,对于社会来说可以依法监督学校办学。大学章程的制定使学校能逐渐摆脱 “束缚”, 大学能够按照章程的要求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学校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章程的价值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学校层面。大学章程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大学章程对学校层面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国家层面,如果学校层面的预期价值达到了,那么国家层面的价值也必然能够达到。
2当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章程建设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起点,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和法制建设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占到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大多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高职院校章程既属于高校章程的范畴,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章程。高职院校章程制定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原则,要切合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还要规定好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内部的关系,从而调动地方政府、行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确保高职院校章程顺利实施和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存在章程内容不科学、制定程序不合法等诸多问题,其中对章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定程序不够规范是主要因素。定位的摇摆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进程,高职院校的大学章程建设尚未受到重视,即便少数已经制订的章程也大多流于形式,存在制订主体单一,内容空泛 趋同,特色不明 显,法律效率 差等弊端。[3]
所以,应充分认识章程建设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制定程序,完善章程文本建设,强化章程监督程序,促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加强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内容的研究既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实现 “依法治校”,同时也为现代高职院校的制度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的内容分析——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大学章程作为具有大学基本法意义的制度框架的最重要的载体,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高职院校在章程建设中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内部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章程所具有的维护大学自主办学的空间、促进社会合法参与大学管理、建构大学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4]
高职院校章程的建设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彰显高职特色,将高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章程当中。以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章程 ( 讨论稿) 》 ( 以下简称 “章程 ( 讨论稿) ”) 为例,章程 ( 讨论稿) 主要分了前言、总则、 管理体制、职责与任务、教职工、学生、财务与资产管理、 社会服务、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及附则这几大内容。章程 ( 讨论稿) 在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一是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涉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内部监督机构 ( 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等体制,明确了学院党委、校长及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 职责与任务方面主要明确了学院多种教育形式,突出了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注重与社会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互动。
二是教职工与学生模块主要是明确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社会服务方面将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中的一个方面单独做出了具体的明确: “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转岗和再就业提供技能更新和培训”、“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 “与海外院校合作开展师资交流、学生交流” 等,这些具体的条目已经明确说明了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章程 ( 讨论稿) 的内容明确了它的具体管理体制,更明确了作为高职院校的章程的特色,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内部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章程也做出了充分的说明,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章程所具有的维护学院自主办学的空间、促进社会合法参与学院管理与人才培养、建构学院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
4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将制定大学章程作为学校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抓手,通过制订大学章程规范学校的决策机制与管理体制,促进学校内部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精神的制度载体与表现形式,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大学的使命可以为制订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与规划、分配资源、设计学校组织架构提供制度基础。大学章程在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中居于最高阶位,具有法律权威性。
章程建设将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运用章程引领,促进学校逐步走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逐渐向自主者、引领者、创新者转变,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实现依法治校。
摘要:大学章程是衡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对大学章程的定义,探讨高职院校章程的定义与功能,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章程缺乏的原因,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制定高职院校章程的必要性、内容及程序,以章程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进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依法治校,大学制度
院校章程 篇2
摘要:从文献研究看,当前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价值与定位、建设内容及特色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但从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定性研究的较少,以实践调查研究为依据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还较少。未来随着高职院校章程的不断完善,在中西方高职教育比较研究基础上,对我国高职章程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关键词:高职;章程;综述
0 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法制化、民主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2011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宣告了高等学校进入了“宪章”时代。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建设,2013年11月,教育部核准了首批6所高校的章程。2014年5月,教育部召开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暨章程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调大学章程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标志性成果。至2015年7月,全国112所“211”高校(含38所“985”高校)已全部完成核准发布工作,同时,已有 22所高职院校章程核准发布。全国章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改革挑战,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院校内部各种关系,实现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公开出版的书籍为研究资料,以“高职”和“章程”为主题词搜索到2001-2015年的论文102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2篇,尚未发现系统研究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专著或者博士论文,而相类似的关于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却有不少。所以,本文主要以近三年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依据,以各类学术期刊为参照,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各类研究文献进行逻辑归类、比较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现状研究是章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角度也比较多元。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鲁柏铎通过对江苏、江西、重庆三省市12所样本高职院校108名教师发放问卷、采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通过问卷研究,提出当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存在着章程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少明确的法律渊源,章程制定的程序不够规范、章程内容存在法律方面的错误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传统观念原因,中国传统依法治校观念淡薄,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章程的主观重视不够;二是法律制度原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项立法滞后,导致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度建设缺失;三是环境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依附于政府,政府管理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滞后,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因素。
高职章程建设价值与定位研究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程中,章程建设是基石,它是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的关键环节。201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首要权利就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别敦荣则指出,我国大学章程既有国外大学章程所具有的一般属性,也有特殊属性,这个特殊属性就是政策性,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大学章程是一种调整大学内部宏观关系的政策性文件,主要针对合理划分党委书记和校长职权、约束内部党政关系,明确专业权利责任、落实教授治学理念。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内容的研究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大学章程的内容必须包含以下方面:学校名称与校址;学校机构性质、发展定位与办学方向;办学宗旨与规模;学科门类设置及调整原则;教育教学形式;内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与财产管理制度;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大学章程的修改、审议及解释权归属;学校的分立、合并及终止事由;校徽、校歌等标志物。章程要求对自主招生、资产财务、人事管理等重要问题,以及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建设等重要领域进行具体规定。就章程建设的内容而言,陈新文在大学治理视角下,提出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应该兼顾就业、升学与专业发展,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兼顾政府、企业与学校发展,确立灵活的办学体制与机制;兼顾党委、行政与学术权力,建立公平的权力制衡机制:兼顾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建立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这些是章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存在领导权与监督权失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如何处理好高职院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当前高职院校章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此观点上,李宏昌指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与完善高职院校章程:一是优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党代表列席党委会制度,完善党委会权力的监督机制;二是探索由高职院校领导、教授及合作政府、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高职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完善学校重大事项的咨询、决策与执行机制;三是通过章程明确规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工会、学生会等组织的运行范围与职责,保证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的有效行使。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章程是具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具有一般章程的“纲领性”和“规范性”属性,但高职章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现代性”和“职业性”这两点上。周旺认为高职院校章程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创新:从理念上说要树立公共利益与责任的核心价值取向;从体制上来说要建立和完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从机制上来说要构建多方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从组织形式上来说要推进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从管理模式上来说要创建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体系。蓝洁、唐锡海认为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下,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特色:一是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体制,在此体制下校企合作的董(理)事会作为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决策主体,同时章程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产权与治理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二是相较于学术型大学的学术权力,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权力,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承担起高职院校的学术型重要业务;三是实行校长聘任制,职业院校校长应具备区域产业发展的前瞻性预见能力,在学术、经济、政治界都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并鼓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校长。吴明萍认为,高职院校章程要真正体现出特色,就必须要做到“六个始终”,一是始终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二是始终以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三是专业建设始终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四是课程建设始终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五是始终坚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六是始终以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为抓手。
目前,国内对大学章程建设的研究已逐步形成多视野、强阵容、多成果的研究态势,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一般大学章程的价值、定位、内涵等方面的研究,专门性、系统性对高职院校章程的研究还很不足,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系统性研究不足,站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全局视角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还较少;二是实践研究不足,理论研究较多,对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关照不够;三是法理性研究不足,从法理学视角探究高职院校章程的法理性质,并解读高职章程与普通大学章程的不同之处的研究还较少。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基础,今后应从这些不足之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章程的研究,以期推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院校章程 篇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逾三十年。自2000年起,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在相关教育从业者的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仍旧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主旨即职业院校需遵循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及履行公共职能。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已成为必然选择。
而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纲领和准则,在规定学校的性质、宗旨、任务、机构、人员构成、内部关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活动规则、纪律措施等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是学校制定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因此,科学规范地开展章程建设工作,无疑成为了学校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向现代大学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一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近年来坚持完善学院章程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高职院校以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理念及路径。
二、章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学院主要坚持和秉承了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从而确保了整体建设方向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1.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将遵循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作为首要原则,以此保证学院章程具有充足合理的法律效力。其中,学院主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制定和实施学校章程的依据,从而确保学院章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2.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为显著的自身发展规律,如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校企合作,依赖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办学理事会作用;在管理体制上,需要协调好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方面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学院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性和规律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保证学院章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以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实际为基本原则
每所高等职业院校都有其特性,因此在章程建设中也应坚持紧密结合自身特性的原则,以保证学校章程的可行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中,主要关注自身所处地区的整体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及基础,以及常州科教城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规划,从而把握住了学院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4.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权益为基本原则
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及发展的主体众多,学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协调及保障,从而确保合作办学方的参与热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办学参与主体的权益和诉求,在章程理念中充分强调共赢,在具体制度建设中以章程为引导,制定了对应的规范及细则,全面保证参与办学各方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三、开展章程建设的主要路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章程建设过程作为梳理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重要契机,同时章程建设与学校依法、依规办学的理念,有效推进了学校的制度化建设。在实践中,学院主要从以下路径出发,开展相关工作。
1.完善治理结构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学院以依法健全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诸要素为重点,在学院章程中明确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调整了学术委员会构成与职能,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将不再在学术委员会任职;明确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健全了教代会、学代会民主决策制度;提出成立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此外,为了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各方力量对学院办学的实质性参与和支持,确保在办学过程中与区域经济和现代产业无缝对接,学院将建立办学理事会也写进了章程。由此,基本确立了学院的整体治理结构。
2.完善领导体制
为了提升学院的整体治理效率和质量,理顺领导主体权责,学院在章程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一章中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党委与行政、书记与院长的职责,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并建立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制定了《党委、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做到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把好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涵发展的全过程,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修订完善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学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调整党委委员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得到充分落实。
3.完善学术规范
为了保证学院的学术建设和管理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学院在章程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章中,明确阐述了学院坚持学术管理独立化的理念,提出学院的所有学术管理工作均由学术委员会统筹负责,确保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使行政管理从繁杂的学术事务中解脱,让学术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准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了原有的学术委员会章程。
4.完善民主管理
为了坚持细化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充分倾听全体师生的心声,学院在章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的地位和管理职责,并提出二级学院也应建有相应的二级代表大会制度。
在章程的信息公开制度中,明确师生员工可以通过递交提案的方式向学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党委书记信箱、院长信箱及师生信箱必须公开,对于师生员工递交的问题限时答复、限时落实。教代会的非常设机构执委会有监督提案执行情况和教代会决议执行情况,以及定期听取学院重大事项汇报的权利,同时也有将相关情况及时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的义务。此外,针对接待全院师生来访交流的每周一次的院长接待日活动,也以明确的管理条款予以制度上的保证。
5.完善两级管理
为了保证学院章程的有效实施和落实,致力于不断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学院在章程的机构设置及职责条款中明确了学院的两级管理制度,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权责对等、目标管理和分类考核为原则,把人员岗位聘用、运行经费管理、人员经费分配、资产设备管理、综合绩效考核下放给二级部门,赋予二级部门在人财物方面更多的支配权,实现管理权限重心下移,强化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部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完善了学院的《两级管理》具体实施办法,从而有效激发了二级学院(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6.完善章程学习
学院于2014年初启动章程建设和规划工作,2015年12月新章程获江苏省教育厅厅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核准,学院于2016年初面向全院全文发布。
为了保证学院在章程建设中贯彻的理念、思路及部分全新的规章制度能够被全体师生理解、领会,政策法规处将学院《章程》分发到全院每一位成员,做到人手一册,并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机会,就《章程》的发布、学习、贯彻向全体代表做解读。学院校园网在首页醒目开设《章程》专栏,便于全院师生学习和下载。学院官方微信开设专题,用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对《章程》进行解读。学院还邀请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专家来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围绕《章程》建设对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核心作用来阐述学院章程的建设意义。学院主要职能部门在新职工入职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章程学习宣传,并分赴二级学院,与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和解读《章程》,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对《章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章程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为特色的治理结构,有效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学工作,将学院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形成了学院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支持、参与和监督的良好发展局面。
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大学章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一、制定大学章程的必要性
大学章程承载着大学精神与理想, 昭示着大学传统与使命, 是一所大学特质的缩影, 对大学的组织架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管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制定立足于现实并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的大学章程、完善高校自主管理制度是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稳中求进的重要途径, 是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 大学章程是法治建设的要求
《教育法》规定了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有组织机构和章程”、《职业教育法》则规定了学校的首要权利就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高等教育法》则对大学章程的内容、制定修改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章程是高校建设发展中所需的一种法定的首要的制度依据, 是指导高校自主办学的总纲。制定章程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 是高职院校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教书育人平台优势, 弘扬法治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水平的重要表现。
(二) 大学章程是促进办学自主权落实的制度保障
大学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独立区域, 需要有基本的规章制度去调整, 大学章程就是这样一种以文字形式把高校办学自主权确定下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规范。近20年来, 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改变。设立学校及教育机构必须要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并应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规定, 首次出现在1995年颁发的《教育法》中;而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章程应该包括的内容。高校自主管理的权利有法可依, 对自身章程的建设也是法定的要求。自主办学、管理这些法律规定必然首先要体现在大学章程当中, 大学章程则是调整各所高校自身内部或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 更具针对性与实操性, 是促进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不少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或技校, 办学基础比较薄弱, 导致制度配置跟不上学校的发展, 难以及时防范和应对各种办学与管理的风险。按照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章程理应在学校设立的时候就应当配置, 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成立初衷都是当地政府为适应地方经济和就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 因此受行政管理干预过多, 导致自主办学的空间极其狭小。
除了在上述几部教育法律提及大学章程的重要性之外,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更是再次提出了加强章程建设的重要性, 也是现代大学制度首次出现在国家层级的文件中。纲要从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习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要点, 为推动通过章程建设取得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指明了方向。[1]高职院校章程制定较本科院校落后, 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特点认识仍未深入, 章程所应囊括的内容也只能是根据法律法规构建出一个大致的框架, 仍缺乏足够的立法以及理论支撑。
三、高职院校章程制定所需处理的关系
(一) 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关系
由于长期以来受行政手段干预过多, 高职院校的发展惯性仍然依赖于政府指导。而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一直低于本科院校, 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前提下, 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干预逐渐减少, 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与政策引导扶持, 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不高, 导致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这种高职教育特色无从体现, 高职院校的发展走向反而显得底气不足。高职院校的办学初衷是为了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其专业设置应体现当地市场的变化发展, 因此, 高职院校在制定章程时应当明确它与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 明确其办学自主权, 减少政府干预, 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决定内部事务。
(二) 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系
高职教育注重学以致用, 培养和输送的人才表现出一定的行业定向。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院校的最大特点, 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学科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重要体现。教师下企业锻炼、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显示, 行业企业在文化意识方面已逐渐渗透到高职院校当中。因此, 高职院校章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 举办者、投资者、管理者的实际情况都需要综合考虑, 行业企业需被视为制定章程的主体之一, 这样才能清晰地界定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为社会参与办学提供合法依据, 促进高职院校外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三) 高职院校内部关系
学术独立与自由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准则, 然而高校的正常运行需要日常管理, 因此,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章程制定过程中首要考虑处理的内部关系。在学术独立与自由的大环境之下, 高职院校的具体制度设立、重大决策的制订等学校事务都不应只由行政权力包揽, 而应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把高校发展与最大限度地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放置同等地位。高职院校的章程制定应注重调和管理层与师生员工的关系, 建立一个民主、科学、长效的决策机制。只有在这样的决策机制下产生的具体制度, 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在各项事务管理当中实现最大效益, 才能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鹏.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7) .
[2]徐元俊.在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1 (9) .
院校章程 篇5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治国的号召,本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国家要求,顺应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关于各部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精神,现根据党纪国法,团章校规,特制订校易班学生工作总站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学院的教育方针,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增强校易班工作站成员内部组织纪律性,完善管理,特此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工作站内所有成员应当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形象气质和道德素养,努力工作的同时能够勤奋学习。团结一致,共建积极向上的易班工作站。
第三条、学习始终是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身为工作站中的一份子,所有成员更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以学习为主,同时不误工作。
第四条、工作站所有成员应当有身为新闻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使用微单、DV等器材时应小心谨慎。
第五条、在参与各项活动时工作站成员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敬岗爱业且懂得举一反三。能够从活动中学习经验并实践到之后的活动中去。第六条、校易班工作站口号:
第七条、本条例只对工作站在职期间的干部和助理具有约束,是我工作站学生干部及助理,学习、工作、生活的行为规范。
第二章 工作站性质及职责 第一条、工作站性质:
上海电力学院校易班学生工作总站是隶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校易班发展中心。二者互相依赖、相互影响。校易班工作站是校易班发展中心下设的学生工作机构,负责易班在我校的所有推广普及活动。职能涵盖线上活动的发起、线下活动的组织,各类市级、校级活动的承办等。校易班学生易班工作总站听命于校易班发展中心,在赵建明,姚丽丽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负责全校范围内易班的推广。
第二条、工作站职责:
1、建立属于易班工作站的一套管理体系。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一条、利用自身的网络传媒优势宣传并壮大自身。
组织并完成线上/线下活动,吸引更多易班用户,扩大易班在我校的影响力。
第三章 部门宗旨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在工作中与他人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凝聚力量,迎接挑战,为宣传易班工作作出贡献。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对待工作;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挑战新的高峰;适应时下潮流,创新驱动谋发展。
深入校园 联系同学
校易班成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来自同学,要在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与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校园内积极传递正能量。
新闻立站 新闻强站
新闻工作始终是校易班工作站的工作重心,推进新闻内容丰富多样,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以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只有做好了校园新闻工作,才能吸引广大在校师生加入易班,参与易班,使用易班。
第四章 会议制度
校易班工作站会议要求工作站全体成员准时出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由会议召集人于会前3-4个工作日飞信通知各与会者,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取消、改期或变更低点的会议由会议召集人提前通知。会议由站长(副站长、指导老师)召集并主持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2、3、1.传达学习重要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决议和决定; 2.站长宣布近期工作,同时协调人员安排;
3.自由发言,分析近期工作站工作形势和动态,研究讨论部门发展策略,提出问题及建议;
4.站长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总结会议。
第二条、所有应与会人员不得缺席、迟到、早退,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会议第三条、第四条、第一条、第二条、的,需提前请假。如需请假,需本人向站长(副站长)申请。站长不能出席会议需提前委托相关负责人代理。请假情况需在会前汇总给会议召集人并通报与会者。对无故迟到者点名批评;迟到超过半小时视为旷会。
所有与会的人员在会议期间必须将手机设置在静音状态,遵守会场秩序不大声喧哗不随意离席。与会人员必须准备并携带笔记本记录会议内容及工作任务。
会议结束后由部长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的整理工作。
第五章 工作细则 岗位责任制
1.校易班工作站实行部长责任制,部长必须对本部所属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本部助理应配合部长处理本部所有事物,做到不推诿、不拖延、不敷衍;
2.小易班工作站各项活动细致分配到负责人,由负责人安排活动各项内容,所有助理应积极配合,按时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务,工作责任全部由负责人承担;
3.校易班工作站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原则上由各部分管本部所属活动,独立完成活动相关事务。如遇大型活动或校级、市级活动时,则由站长确定工作人员的人数,必要时必须全员到岗; 4.所有助理应及时向站长(副站长)反馈本部门工作信息,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要及时做口头或书面汇报。
日常工作流程
第三条、第四条、第一条、第二条、1.各部门上交活动计划书,由站长审核通过后,开会决议活动具体内容与责任认定。
2.各部门责任人确认所属部门任务明细,部内开会进一步细分工作安排。
3.各部门按本部门性质进行与活动相关的工作。
4.活动完成后,由站长召开会议,工作站所有成员讨论本次活动的优劣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站内活动器材使用须知
1.活动开始前负责拍照的助理应当提前确认工作站的微单、DV的SD卡是否在卡槽内,内存是否充足,电量是否足够使用。2.对于相机及镜头要珍惜爱护,如若损坏应照价赔偿; 3.相机、DV使用完毕应当及时归还。
奖惩制度
1.两学期之后有各部长开会讨论推举本部优秀学生助理,并召开站内助理自荐会议,工作站所属成员须全部参加会议,会上分发选票,公开投票选举。最后综合两方意见,选出优秀干事并纳入新部长,新副部长考虑范围。
2.凡无故迟到工作站会议者需为新闻部全体成员买一杯奶茶作为惩罚。
3.工作站换届选举新一届的站长(副站长)之后,现任站长需请全站成员吃饭以示庆祝。
第六章 附则
上海电力学院校易班学生工作总站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本条例进行必要的修改。
本条例的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电力学院校易班学生工作总站所有。上海电力学院校易班学生工作总站 站长:纪晓彤 副站长:吴传钧
院校章程 篇6
章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学校内部管理运行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 是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依法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 对确立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 规范学校行为, 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 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晰办学自主权,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 特别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渐重视大学章程的建设。1995年开始实施的《教育法》第26条规定, 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组织结构和章程”, 并明确规定了学校的第一个权利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高等教育法》第27条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等材料”。2011年教育部以31号令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标志着我国高校章程建设工作开始步入加速的轨道。目前, 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章程率先全部完成核准发布工作, 高校章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我国高校依法办学、依章程治校取得重要进展。
2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中国高等学校分为四种类型, 即研究型大学、二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三是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由于类型的不同, 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在章程制定中应该有所区别, 具备自身的特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章程的建设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无论社会还是学校内部, 对于高职院校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都还比较模糊。一方面, 一些人认为高职院校当前主要抓的是硬件建设、教学质量、招生就业、专业课程建设等立竿见影的工作, 抓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既缺乏现实基础, 又缺乏动力。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建立起来的制度往往在执行的时候落不到实处。二是在办学定位层面, 高职院校的处境较为尴尬。外部管理上, 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似乎两头都管, 但对接又不通畅;内部管理上,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 许多学校疲于应付硬件建设, 无暇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建立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制度, 许多制度建设更多地仿效本科院校, 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要求不相匹配。相对普通高校, 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联系也更为直接、更为紧密, 更加需要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 促进企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而体现政府集权的高等职业教育行政, 使得高职院校的自主空间相对狭小, 也限制了高职院校科学管理与发展的手脚。三是在制度文化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 制度文化建设相对缺失, 制度的结构内容比较陈旧、封闭, 不成体系, 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相匹配。从法律上来讲, 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只有《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两部, 而且这两部法律对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制定章程的还很少。除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外, 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其他方面还缺乏明晰的规定, 权力过于在学校行政层面集中, 学术权力的发挥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真正实施两级管理的学校还很少, 院系一级基层组织多处于执行层, 缺乏活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3 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实现高职院校规范发展
大学自治是大学的本质要求, 而章程建设是实现大学自主办学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公立高校自主办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虽然高校自治权较过去有了显著提升, 国家以基本法的形式赋予了公立高校法人地位及自主管理权, 但是作为公立大学举办者的政府与大学管理者二者的责、权、利并没有得到明确划分和规范, 政府直接管理的现象没有完全转变, 学校仍缺乏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应有权力。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对大学自治权的赋予以外, 大学章程是大学对其自主办学的有力保障。通过章程的制定, 可以厘清高校与政府各自的权责范围, 将政府的责任归于政府, 将高校的权利归于高校, 从而界定政府举办与高校自治的范围落实与实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章程规定的权利依法实施自主管理、自我建设和自我发展, 政府如果超越管理权限, 干涉高校自主办学将被视为不具备法律效力。因而, 建立规范的大学章程, 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已势在必行。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 进一步完善章程建设。通过对大学章程建设的研究, 提升高职院校对章程建设的认识和总体把握, 形成依法治校、专家教授治校的良好氛围, 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全面深入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进一步完善章程内容。三是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探索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确立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 规范学校行为, 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提高办学水平。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现状及高职院校章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制定有效措施, 建立规范的高职院校章程, 意义重大。
摘要:章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学校内部管理运行的基本依据, 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建立学校章程, 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晰办学自主权,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章程建设,高职院校,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教育部令第31号2011年11月28日发布) .
[2]大学章程 (张国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
院校章程 篇7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内部管理体系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校自身的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要求“加强章程建设, 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 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同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0]48号]) , 在部分地区和重点高校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 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结构。近年来, 各类高校根据上级精神, 也纷纷积极推进自身章程的建设。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积极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并以章程建设为契机, 推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
一、章程在推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改革中的功能
大学章程的功能具有多重性, 纵观国内外章程建设的过程可以发现, 章程在大学成立之初时是大学存在的依据和合理保障;在高校日常运行中, 章程是学校运行的依据和治理的制度基础;涉及高校内部各种利益的分配时, 大学章程又是调节这些利益关系的平衡器。总之, 大学章程具有维护学术自由、构造大学治理结构以及建构大学管理制度等多重功能。具体如下:
1. 维护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最早产生于欧洲国家, 其办学许可证类似于现代大学章程的雏形, 主要功能就是获得皇权和宗教力量的支持, 有了这一许可证, 大学可以自由进行教学等活动, 类似于现代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随着大学的演变和发展, 这一功能日益得到加强, 并从最初的“许可证”演变为大学章程, 章程的作用就是大学在获得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办学, 并取得相应的回报的同时, 也要规定学校自身的一些特有权利, 保持大学的自治和学术的自由。这些权利是不容社会力量侵蚀和影响的。
2. 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
当前, 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 如何完善大学治理结构, 推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高职研究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章程从高校的体制机制、权力分配方式、机构建制、院系安排、民主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规定, 构建完善、合理的大学治理结构, 是大学章程的应有之义, 但是往往因为章程规定的内容较为笼统, 所以要进一步弄清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权责内涵、不同治理主体的权力边界及相互关系。例如, 大学章程如何体现民主管理, 如何合理规定高职院校的各类团体的权责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如何操作, 党委和校长行驶权力的边界在哪;教职工的权利是否仅仅是字面上的那些等等, 都是章程在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时要特别注意的。
3. 引导高职院校治理制度体系化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治理的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上级部门颁发的管理文件, 这是高职院校主要与社会外部的关系;二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文件, 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办法, 教职工管理办法、民主权利运行方式等等, 这主要是高职院校自己内部的管理制度;三是高职院校内部的“宪法”———大学章程, 章程涵盖内容既包括与社会关系的对外之法, 也涵盖高职院校内部的各类管理办法。高职院校章程是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引领下, 充分尊重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完善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要在不违背大学章程的前提下, 制定其内部各类管理办法。概括来说, 大学章程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导高职院校治理制度体系化。
二、章程在推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在推进其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改革中起到了较大的积极意义,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章程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不同于《高等教育法》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 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性, 高职院校颁布的大学章程往往仅仅是通过上级部门审核颁布实施的。而其他关于大学章程的性质、法律地位等高等教育法、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具体明确规定。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最重要文件, 如果上述法律地位没有明确, 就很难保障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实现。有关党委和校长的职权和职责流于形式, 基本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表述雷同, 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特色, 体现不出党委书记和校长在章程中的法律地位。
2. 高职院校章程的部分表述抽象, 可操作性不强
高职院校在章程制定过程中往往以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章程制定意见来定, 内容大多趋于雷同, 体现不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与个性, 更谈不上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由于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共同性, 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关于内部管理体制的表述没有具体化, 内容空泛, 重点事项缺乏翔实的规定。同时章程制定的程序也不够规范, 缺乏公开性, 透明度不高, 导致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甚至有的高职院校有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平衡机制的表述竟然缺失。
3. 高职院校章程中部分责权利的规定不明晰
一是大学章程没有明确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权责不明, 行为不规范;二是对于高职院校内部隶属关系的具体职权、职责规定不明确, 如关于内部管理体系仅仅表述为校院两级负责制, 具体校级和院级的怎么运行, 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 很少有明确的规定;三是关于学术组织、教授治校的规定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到底学术组织应该怎样运行, 教授在治校的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责权利都没有很好的规定。四是教职工参与民主治校的规定不明确, 仅仅还是学校内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 没能体现章程的特有功能。
三、完善章程在推进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中的建议
1. 完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相关规定
首先, 要确立大学章程在法律中的地位。国外先进高校都将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法, 并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我国大学章程、推进大学内部管理体系改革举措的一个重大前提就是在大学章程中对大学的法人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进一步明确学校的责权利。其次, 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这里明确党委的主要责任一要保障学校的办学方向不与国家规定相违背;二要研究决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目标和重大改革方案, 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三要坚持党管人才, 加强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四要在党的建设方面, 研究决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根据大学章程的要求, 校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等的自主权,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校长是集学术和行政权力于一身, 但主要负责行政事务, 所以, 高职院校要形成校长行使职权, 统一领导, 副校长分工负责, 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对高职院校内部隶属关系及权限划分做出明晰规定
高职院校的章程应规定一个较为明晰的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制。学校方面、应该充分放权, 让学院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保证各个学院自主可持续发展;在学院方面,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制订学院发展目标和规划, 制订并组织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计划, 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其他学术活动, 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3. 对师生的责权利做出明确规定
现代大学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 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师生员工, 大学章程中除需具体明确师生的责权利, 还应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就学校的方针、内部管理办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对学校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纪律处分等提出自己的异议与表达申诉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赵雯君.论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完善[J].价值工程, 2013 (1) :299-300.
[2]湛中乐, 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3) :106-120.
[3]陈立荣, 严俊俊.大学章程: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保障[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3) :57-60.
[4]贺海双.论现代大学章程建设对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D].沈阳:东北大学, 201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