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社团章程

2024-08-12

公益社团章程(共8篇)

公益社团章程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社团名称:xx公益社团联盟

第二条 社团性质:由志愿者自愿组成,从事非营利性、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活动组织。

第三条 社团宗旨:关注山区,公益行动

第四条 社团精神:点滴之水,可成江河,亦可润泽四方。

第五条 社团须知:社员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有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县级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社员的工作开展原则:遵守xx公益公益社团联盟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地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

第七条 社员的管理责任:实行xx公益社团联盟会长负责制,各地xx公益社团联盟总负责人协助会长工作。对社会负责。

每八条 各地xx公益社团联盟选举产生理事会,决定重大事项,理事会任期五年。

第九条 各地社团联盟的办公地址:由各地社团联盟自定。

第二章 服务范围

第十条 xx公益社团联盟服务范围:

(一)调查核实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情况,唤起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关心与参与。

(二)组织社员提供业余工作时间开展活动,不计报酬,服务社会。

1、组织人力参与扶贫、帮困、助残、救灾、失学儿童献爱心等慈善公益活动;

2、开展经常性的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等服务基地,为孤寡残弱群体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

3、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献血、交通和消防宣传等志愿性公益活动。

4、社会突发性灾难事件的人道救助。

5、参与国家相关公益宣传的主题活动。

6、其他有助于唤醒社会助人风尚、共建和谐社会公益活动。

(三)积极完成上级管理机构交办的义务服务工作。

(四)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 社员

第十一条 本组织的社员分为团体社员和个人社员。

第十二条 申请加入本组织的个人社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承认和遵守xx公益社团联盟章程。

2、必须志愿加入xx公益社团联盟。

3、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心,关心社会、品行优良,自愿无偿为社会服务,身体健康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团体。

4、年满16周岁(即正式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加入正式会员。未满16周岁人员可在监护人陪同下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5、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思想素质。

6、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

7、能有志愿服务工作的时间。

8、社团为公益非营利性机构,参加者需自愿。

9、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

10、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志愿者。

11、崇尚平凡,把做公益当成人生的态度。只要你有时间,你就参加,不要过于刻意。

第四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本组织经费来源:

(1)社会人士的捐赠。

(2)各地监管机构的活动经费。

(3)企业赞助 。

(4)符合法律的义卖收入。

(5)利息。

(6)其他合法收入。

(7) 本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的组织活动经费。

(8)本组织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社员中分配。

(9) 本组织要保证财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10) 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11) 本组织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个人质询。

(12) 联盟换届或更换总负责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13) 联盟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五章 公募和捐赠

联盟开展公募活动,必须经各地的监管机构批准,并持批准书开展公募。一切募捐的善款,一律进入监管机构的帐户。下属各组织不得私立善款专户。

第六章 附 则

(1) 冒用组织名义、标志和有关资料进行违法活动的,组织有权要求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xx联盟。

公益社团章程 篇2

关键词: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理论

1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概念诠释

1.1 民间社团

对于社会团体 (也称社团) , 我国官方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定义其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国际上, 与社团组织类似的代名词有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它们虽然称谓不同, 但在本质上都是指向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的那部分公共领域。关于“民间”一词, 在我国的文法用语中习惯将其与“官方”做明显的区别, 本文中民间社团的概念并不是独立于社团概念之外, 它与社团的概念仍然是互通的, 强调民间是考虑到我国不少社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 如共青团中央、妇联等组织虽具有社团的性质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法律地位通常被划归于人民团体而不属于民间社团的范畴。

1.2 公益精神

公益的概念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解释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内涵。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 以下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公益这一概念, 即“公益”主要是公益主体以非政府的形式进行的、具有非营利性、非强制性、救助性和社会性的一切公益活动的总和。公益的基本特征得以显现:①非政府性, 它的行为主体不是来自于政府, 而是来自于社会公民的自发组织。②非营利性, 它是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推动社会发展为目的的, 而非营利。③非强制性, 即实践公益的主体是通过自愿的行为来进行参与的。④救助性, 即帮助或者扶住弱势群体是公益产生的最主要的出发点, 这些弱势群体不仅是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对象也公益事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⑤社会性, 这代表着公益实践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

公益精神中的“精神”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它在哲学上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 它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且具有对客观现实的能动作用。结合起公益的特性我们在此可以将公益精神的内容定义为:公益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出于关怀意识、公共意识、利他意识, 为促进社会群体和人类共同发展, 而有所施为的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

1.3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

公益精神属于社团的文化层面。它是在社团这个特定群体中所体现出来的, 对与公益精神的价值判断, 并由此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具体是指社团成员具备的以高度的责任感, 出于崇尚的人文关怀和利他意识, 自愿的参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 公益活动是其参与表达的一种方式。而社团公益精神培育正是打造社团精神文化, 推动社团公益行动的重要桥梁。

2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2.1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内在逻辑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美国公共管理学家登哈特夫妇提出的, 它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以公民社会的公民权、社会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为理论起源, 而构建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行政理论不同, 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 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 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 强调通过政府与公民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升公共服务的效果与价值。

新公共服务理论蕴含了进行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首先,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共同的事业, 源于对共同价值标准的对话协商, 理论指出“效率和生产力等价值观不应丧失, 但应当被置于民主、社区和公共利益这一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之中”。其次, 新公共服务理论并更突出公民而非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行政观念中, 政府被认为是凌驾于社会各利益团体之上的、以普遍利益的形式而出现的公共权力, 即政府是超越个人和集团利益之上的, 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务, 也是公共利益的主要提供者。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是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提供者, 它的作用应该是趋向于协助公民表达和实现并共享公共利益, 公民作为治理体系的核心必须参与进来。因此培育公民的公益精神, 强化公民对公益的理解与参与, 对于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 如有效提升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公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 只有进行公益精神的培育, 才能更广泛的调动全体公民的公共意识, 当公民能够自觉为公共利益行动时, 社会才能摆脱对私利的拖累, 成为一个广泛的共同利益的集合体, 才能使公共服务成为美德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2需求层次理论为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的培育给予了深刻启示

马斯洛在1943年的《人类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等级论, 即需求层次论。这一理论将人类纷繁复杂的基本需求划分五类。从层次上看, 五类需求是按阶梯式的逐级递增。这其中生理、安全和归属需求被归类为低层次需求, 主要是指满足个人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 可以通过外部条件达到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指个体获得物质生活的充分满足后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社会尊重、理想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需要通过内部因素得以满足。从理论实践上看, 马斯洛与其他心理学家都认为,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 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之间相关的”,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类需求层次也不断增长, 因此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中, 有高层次需求的人所占比例也更高, 反之亦然。

公益精神的发扬正是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需求, 以达到社会需求发展的动态平衡的重要过程。现阶段我国虽然经济上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社会成员对于基层需求仍占很大比例, 同时因为财富的增长,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公益精神的传导过程中, 一方面参与主体通过表达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采取积极的作为帮助了弱势群体实现其合理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最终获得了高层次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了相应满足, 并且这些需求可以相互影响和推动, 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体系。

2.3社会资本理论为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的培育赋予了独特的功能视角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首先兴起的概念, 起源于与上世纪80年代, 之后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和焦点。社会资本的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正式提出, 布迪厄认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 这些资源与由对或多或少制度化关系的认可所形成的群体网络有关, 也就是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网络从集体拥有的角度向它的成员提供支持, 可以说, 网络为其成员提供了获得信任的凭证”。可见, 公民的社会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 而公民的社会参与网络又是通过公民积极地参与社团组织来实现的。因此, 从社会资本理论看来, 对社团进行公益精神的培育被赋予独特的功能视角。

我国目前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各种社会服务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 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种生态环保、科教文卫等都需要社会团体的参与, 为满足这些需求, 社团以公益为目的提供的社会服务无疑将分担政府的重担, 促进社会稳定, 也为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搭建了一个互信的平台。而普特南认为, 测量社会资本在于民主社会中人们参与社团活动的水平, 其中包括参与各类体育、文学社团的数量、跨区域组织的规模以及对政治权威的信任等。因此, 信任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 规范同样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之一, 在因改革带来的一些道德问题如贪污腐败, 诚信失守等困扰这个社会转型时, 社团正是以其所具备的公益精神和责任心为源, 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为社会带来了清新的风气, 也促进着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自觉的遵守社会规范法则, 不难看出, 社团在优化社会资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公益精神也正是社团得以发挥能力的基础点, 因此要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需要培育社团的公益精神。

2.4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为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期待

中共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在面对新的历史形式下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不仅在社会发展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社团公益精神培育也提出了新的期待。这是因为, 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有效运用社团组织。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是构建稳定社会结构的必要元素, 它们的关系是互补的,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要达到三者之间的和谐, 才能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尤其是社团作为人与人的集合体、人与社会的结点, 社团的和谐环境是组成社会和谐的重要单元。另一方面公益精神的内涵是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的。和谐社会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强调发展社会事业, 从根本上改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的社会福利事业,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公益精神所倡导的仁爱、利他主义、互助原则, 可以有效的抵制市场竞争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 能够为社会营造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平等融洽的环境,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对社团发展和公益精神的发扬都有着高度的期待, 而将两者进行融合, 进行社团公益精神培育, 为我们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 也成为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卓高生.公益精神概念辨析[J].理论与现代化, 2010 (1) .

[2]刘文萃.“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3] (美) 罗伯特.B.丹哈特著, 刘俊生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 2002.

[4]范进学.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J].法学论坛, 2005, (1) .

[5]Bourdieu, Pierre (1986) ,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d.) by John G.Richardson,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6]丁道韧.论培育民间社团组织是发展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5) .

[7]Putnam R.D (1995) , 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 Journal of Democracy, 6.

公益,从大学社团开始 篇3

NGO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非政府组织。大学中的NGO虽然不如社会上的知名NGO那样正式,但是它们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大都为了环保、助贫等公益事业而成立。通过数年努力,大学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举足轻重的NGO。

市长,我要送你一部自行车

“拜客广州”是由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陈嘉俊创办的NGO,一群热爱骑行的年轻人聚集于此。他们自称“拜客”(即bike的谐音),倡导自行车出行,低碳出行,坚持引领广州成为自行车友好城市。

为了达成这一愿望,2010年,“拜客”提出要给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送一部自行车,借此来呼吁广州市人民政府能够从上而下地关注广州的骑行环境。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广宁真的接见了他们,并听取了他们关于如何让广州更“绿”的相关建议。

后来,这群热爱广州、关心环保的年轻人真的改变了广州的骑行环境。2011年,他们号召广州市民利用微博将廣州市内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曝光。这项活动得到广州交警的积极配合,市民每曝光一处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广州交警便整改一处。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将骑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拜客”。“拜客”的微博逐渐成为民间声音和官方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筹资100万的社团

“思成筑梦”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同学们组办的公益社团。他们获得了2013年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金奖,这是大学生公益事业中一项极高的荣誉。

2012年3月,一则反映贵州陈家寨儿童恶劣学习环境的报道让团队中的同学们非常震惊。在部分同学考察当地情况后,他们决定发起“筹款100万,为陈家寨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公益活动。

公益联盟章程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弘扬“感恩尽孝”、“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的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积极宣扬贵定人“知恩、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凝聚热心公益、关心贵定发展的青年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以“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为理念的“春晖行动”中,力所能及的为贵定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特成立贵定县春晖公益联盟。

第二条 社团名称:贵定县春晖公益联盟(英文名称 :Chunhui Union Of Duiding)。

第三条 社团宗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响应“十八大“的号召以“亲情、乡情、友情”为感情纽带,以“志愿、公益、互动”为原则,以“尽孝、感恩、反哺”为宗旨,借助“血缘、地缘、业缘”,架起情系家乡及贫困山区的爱心人士和在外游子、在校青年学生尽孝亲人、回报家乡、回馈社会的桥梁,为家乡和贫困山区的发展实施精神性扶持和物质性援助,实现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良性活动,唤起人们对伦理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行为准则的重新认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共圆“中国梦”。

第四条 基本任务:

1、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服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2、传承中华民族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3、倡导“尽孝、感恩、反哺”的春晖行动理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4、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引导青年学生服务团体有序的在贵定县开展活动,参与本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

5、积极宣扬贵定人“知恩、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号召贵定县的在外游子关心家乡的发展,团结一切关心和支持贵定县发展的县内外人士,共同努力促进家乡的发展。

第五条 本联盟遵循国家有关于此类团体的规章制度,合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章 会员制度

第六条 申请加入本联盟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热心公益,对春晖行动具有高度认同感;

2、贵定籍在读大学生以及由其组建或负责的校内外学生公益团体;

3、贵定县企业人士、教师、青年及其他关心家乡发展的爱心人士;

4、关心贵定县发展的省内外爱心人士、青年学生以及学生公益团体;

5、承认本社团章程;

6、遵守本社团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会员入社的程序:

1、春晖公益联盟通过纳新招纳会员,入社人或团体提出入会申请;

2、社团通过对提出申请团体或个人进行审核;

3、审批注册后,方可成为正式会员,发放会员证。

第八条 会员管理:

1、会员届期为二年,届期满后,社团收回会员证,会员资格终止;

2、会员严重违纪,根据章程规定,召开常务委员会决定除名的,收回会员证,会员资格停止;

3、定期召开联盟全体大会,主席向会员介绍社团活动以及工作报告。

第九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1、对联盟章程、组织结构、财务制度等事项的知情权;

2、发言权、表决权、选举权及被选举权;

3、参与联盟活动与接受培训的权利;

4、对本联盟的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拥护党和学校的各种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自觉维护联盟良好形象;

2、执行本联盟的决议;

3、维护本联盟的合法权益;

4、积极投入本联盟的建设工作,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

5、弘扬爱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6、向本联盟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联盟,并交回会员证。

第十二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联盟权力机构会议表决通过,予以除名。凡被除名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联盟。

第三章 组织制度

第十三条 本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联盟常务委员会。联盟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执行总干事、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十四条 联盟常务委员会职权: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联盟执行机构;

3、审议联盟执行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5、决定联盟下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6、领导本联盟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7、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8、决定联盟的终止事宜;

第十五条 联盟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

第十六条 组织结构:

1、本联盟设立主席一名,副主席二名,执行总干事一名;

2、本联盟设立秘书团支部、组织组、宣传组、外联组、信息联络组职能部门,团支部社书记一名,副书记二名,各工作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二名,根据联盟发展情况,适量扩招。

第十七条 各组权力与职责:

1、团支部:

(1)负责联盟的监查工作及纪检工作;

(2)负责联盟与贵定县县内企业人士,爱心人士及贵定籍在外企业、政府等人士的联系与沟通,筹资为家乡建设项目;

(3)负责到贵定县参与活动的各学生团体的协调工作;

(4)其他一切应由团支部负责的工作。

2、秘书组织组:

(1)统筹处理联盟的各项日常工作;

(2)负责有关档案、材料的起草、整理和保存;

(3)负责工作计划的拟定和工作总结的撰写;

(4)负责会场的申请和清理,会议的通知、安排和记录;

(5)负责联盟的财务管理;

(6)协助主席、副主席协调各组的工作;

(7)负责社团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8)负责各个部门、各项目组及活动团队任务分配;

(9)协调各个组开展活动;

(10)其他应当由秘书组织部负责的工作。

3、宣传组:

(1)全面负责联盟的宣传工作和与县内外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工作,塑造联盟良好形象,提高联盟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2)负责联盟活动的前期动员与后期宣传,主要包括:海报、宣传板、横幅、新闻稿等。负责联盟视频、照片的拍摄、整理、处理、存档;

(3)负责联盟人人网公共主页、微博等宣传阵地的运行;

(4)负责社团各类宣传资料的撰写与发放;

(5)其他应当由宣传组负责的工作。

4、外联组:

(1)全面负责联盟的对外联络工作;

(2)增进与其他学校社团及组织间的交流;

(3)接待联盟来访者;

(4)负责各项活动的联系工作和筹集活动经费;

(5)其他应当由外联组负责的工作。

5、信息联络组:

(1)负责与贵州省各级团委、各级春晖行动联络处的联络工作;

(2)加强与其他高校“春晖社”的联系和交流;

(3)负责与春晖行动有关的信息调研;

(4)负责联盟所建立的微公益平台、网站等网络服务工作;

(5)其他应由信息联络部负责的工作。

第十八条 本联盟的主席、副主席、总执行干事、团支部书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执行本章程;

2、热心联盟工作、工作能力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3、热爱贵定并关心贵定的发展;

4、未受过的处分。

第十九条 本联盟主席、副主席任期二年。卸职主席经联盟常务委员会提名审议批准后,可担任荣誉会长,负责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本联盟主席行使下列职权:

1、召集和主持常务委员会会议和全体会员大会;常务委员会例会每年两次,全体会员大会每年两次;

2、检查职能部门执行决议的情况;

3、代表本联盟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4、代表本联盟出席的活动;

5、其他应当由主席行使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副主席行使以下职权: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2、协助主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3、其他应当由副主席行使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 总执行干事行使以下职权:

1、主持联盟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代表主席出席活动;

2、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3、其他应由执行总干事行使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团支部书记行使以下职权:

1、主持联盟的团支部事务,代表主席出席活动;

2、主持联盟团支部的对外联系工作和联盟内部的监查工作;

3、其他应由团支部书记行使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本联盟各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执行本章程;

2、在本联盟所负责领域内有较强工作能力,能坚持工作;

3、热爱贵定并关心贵定的发展;

3、未受过处分。

第二十五条 各组组长负责所在部门的一切工作,有权召开本组例行会议,各部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负责人的产生:

1、主席、副主席、总执行干事、团支部书记:经民主推选、自我推荐成为下届主席、副主席、总执行干事候选人,考察其工作能力、对联盟贡献、个人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综合指导单位、常务委员会及民主推荐委员等各方意见确定。

2、各组租长及副组长:原则上由联盟换届大会统一选举产生,特殊情况下个别更换可由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二十七条 各负责人的罢免

1、罢免正副主席、总执行干事、团支部书记必须经20名以上会员联名提交书面意见至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其他成员组织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进行表决,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同意则罢免决议通过。

2、罢免各组负责人必须由10名以上会员提交书面意见至主席,经主席审核后,提交常务委员会其他成员讨论决定。

3、若主席、副主席及各组负责人的决议及活动违反法律法规及严重违反本章程,常务委员会其他成员讨论决定后,可直接进行罢免。

第四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联盟经费来源:

1、上级组织拨款;

2、接受捐助;

3、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九条 本联盟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活动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条 本联盟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网上公开,保证财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一条 本联盟在秘书组织组中选任财务专员,负责经费的申请和管理,负责联盟的财务预算、决算,负责监督各个组、各项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进行财务公开。财务专员至少两名,分别负责会计与出纳工作,财务人员变动时,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并与接管人员理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二条 本联盟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五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三条 对本联盟章程的修改建议,由指导单位、联盟常务委员会或20名以上本联盟成员联名提出,并交经本联盟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三十四条 本社团章程的修改,须经联盟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在全体会员大会上通知,并于7日内报指导单位核准后生效。

第六章 联盟终止程序

第三十五条 本联盟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有分立、合并等其他原因需要注销的,由联盟常务委员会提出终止决议。

第三十六条 本联盟终止决议须经联盟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并报指导单位审查同意并进行注销登记。

第三十七条 本联盟终止前,须在指导单位组织下成立清算组织,清查财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联盟经指导单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三十九条 本联盟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指导单位的监督下,按照社团财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与修改权属于贵定县春晖公益联盟常务委员会。

大学社团章程 篇5

B-box技术文化交流社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名称

本社团全称 “B-box技术文化交流社”,简称“bbox社”。

第二条组织性质

本社团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组建的学生社团,是受校团工委、学工办、社团联合会和院团总支监督和引导的非营利性学生社团组织。

本协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维护校园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条社团宗旨

„„„„(申请表上那个)

第四条 社团口号

用你的嘴打出华工最动感的节奏,让bbox文化传遍大学城!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凡取得华南理工大学学籍,承认本社团章程,提出申请加入本社团并经审批合格的,均可成为本社团会员。

第六条会员的基本权利:

(一)对本会工作建议、批评和实行监督;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会员有权参加本会举办的活动,享受章程所规定的权利;

(四)学生会会员有退会的权利。

第七条会员的基本义务

遵守本社团章程,服从上级安排,完成社团交给的任务。

第八条会员的退出和除名

(一)学生毕业离校,自动退出社团。

(二)根据本人自愿原则,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即可退出社团,取消组织成员资格。

(三)有严重影响社团名誉行为的成员,违反工作制度以及违法乱纪等破坏学校名誉、触犯法律的组织成员立即除名。

(四)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不积极主动的成员,经社团大会研究可予以开除。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本社团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部长若干。本社团管理机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了解本社团的性质和宗旨,熟悉本社团的品牌活动和常规活动;

(二)精通所属部门的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

(三)思想积极上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良;

(五)对社团工作有热情,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

第十条会长的权利和义务

(一)服从社联、团委的领导。

(二)定期召开例会并制定本社团的规章制度、活动计划。

(三)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各项活动。

(四)根据社团规章制度收取管理、使用会费,吸收和处分会员。

(五)负责开展各项活动,并做好工作记录及活动总结。

(六)加强校内、外之间的社团交流,扩大社团影响,树立社团良好形象。

(七)培养推荐社团接班人,做好负责人换届选举工作。

第十一条 会长职责:

(一)负责确定本社团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领导各部门及下属组织日常工作,主持工作例会。

(三)监督各部门工作,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考评。

(四)负责社团重大活动的筹备和组织。

(五)加强内部人员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各方支

持。

第十二条 副会长协助社长处理日常工作,做好分工负责的各项工作,会长不在时,代理会长工作。

第十三条 社团下设综合管理部、策划部、外联部和形象推广部四个部门。各部门职能具体如下:

(一)综合管理部

①活动组

1、对每次社团活动作详细的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后,写活动总结,写通讯稿,并上交社联秘书处。

2、与各部门联系,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社长;及时给社团会员下发有关活动的通知。

②事务组

1、负责社团的所有材料的整理、总结与收集、存档工作。

4、负责制定奖惩制度及社员管理制度。

5、负责对协会的活动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听取会员批评、建议。

③财务组

6、财务部直接对会长负责,统一进行社团财务分配,监督,审核,管理。

7、财务部主要负责社团内部财务的管理,包括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的登记与管

理。

8、财务部定期向社联财务监察处递交财务审计报告和财务部工作报告。

(二)策划部

1、负责社团活动的策划工作及拟定策划书。

2、社团活动计划及其完善与审批。

3、为社团活动的策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4、负责社团大型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

(三)外联部

1、加强与各企业间的联络,为社团的优秀活动争取商业赞助以及人力和智力的支持。

2、负责社团日常活动所用场地的申请以及宣传所需的展板等的申请。

3、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为社团的团结发展做出贡献。

(四)形象推广部

1、负责团专用海报、请柬等系列物品的设计、制作、发放及粘贴。

2、负责对社团精品活动进行前的宣传和展示工作。

3、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对外联商家的有效宣传。

第四章 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会员考勤制度说明:

(一)各部工作及召开例会时,由各部副部长统计出勤情况后,交综合管理部事务组记录。

(二)每学期工作、会议等活动中迟到五次者给予警告;无故缺席五次者,视为自动退会。

(三)请假须在事先所在部部长递交书面请假条,经部长同意签字批示后,交综合管理部事务组存档。

第十五条 奖罚、缺席说明:

(一)对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者,可视情况定为部委。

(二)惩罚制度,对本协会工作漠不关心,且不服从协会各项安排者可给予适当的批评,情节严重者可给予除名处理;对于协会章程不服从的会员可以进行劝退,对违反章程且经教育不改者,取消会员资格;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者予以惩罚。

附则

(一)协会会员每学年必须进行登记注册,否则取消其会员资格。

(二)协会会员连续三次或总计五次不参加协会活动者取消其会员资格。

(三)协会会员凭会员证参加活动,其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一经查出,没收证件。

(四)任何个人不得盗用本协会名义开展活动,否则后果自负,协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五)会员在会期间不得参与和进行任何有损国家、集体和协会的事情,如有发现,开除出会。

(六)会员在会期间有权参与本协会各项公开活动,并有权知晓本协会的有关信息。

(七)会员在会期间有权向协会主管机构反映协会问题,并督促协会改正。

(八)退会后,会员交回会员证,并不得已任何方式以协会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违者后果自负,协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九)会员进入一个月后要求退出者,会费不予退回。

(十)本章程经2012年4月**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十一)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

心理社团章程 篇6

第一条:本社团名称:心里社—心灵触碰

第二条:本社团的性质:缓解压力

第三条:本社团的宗旨:放松心灵,快乐学习

第四条:本社团是 厦门二中的社团组织,接受团委和校学生会的监督管理,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第五条:申请加入本社团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认本社团章程:

(二)遵守社团规定,尊重指导老师

第六条:成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出入会申请:

第七条:成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对心理社团工作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二)在本社团内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参加本社团举办和组织的各类活动权利

(四)会员提交离职报告后,自由退社的权利

(五)全程知情的权利和参与组织各类活动的权利

(六)向所有职能部门负责人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第八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社团章程,维护心里社团形象和声誉。

(二)遵守并执行本社团决议,积极参加本社团活动

(三)向广大同学宣传,介绍本社团性质宗旨及相关的知识

(四)会员的日常行为应符合社团的性质和社团的要求

(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九条:成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社团

第十条:成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将予以除名

第十一条:本社团经费来源,及其他合法收入

公益社团章程 篇7

一、外国对民间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

1. 美国

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被称为环境公民诉讼。美国作为典型的判例法国家, 民间环保社团在环境公民诉讼中的地位可以通过判例清晰地显现出来。美国民间环保社团参与环境公民诉讼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这可以通过三个著名的判例予以说明。第一个判例是发生在1972年的“西埃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原告民间环保社团西埃拉俱乐部以内华达山脉自然环境保护者名义, 对联邦内政部长莫顿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禁止内政部国家森林署批准在内华达山脉修建一座大型滑雪场的计划, 因为滑雪场的修建会侵害其会员观赏风景的权利。虽然美国的公民诉讼条款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但按照美国宪法的要求, 原告必须说明其受到了“实际损害”才可以取得原告资格。最高法院认为俱乐部的会员利益受到损害, 俱乐部就受到了实际损害, 因此有权提起诉讼, 因而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中, 西埃拉俱乐部并不是权益直接遭受侵害的主体, 但法院允许其提起诉讼, 民间环保社团的原告地位获得了承认。但20年后, 发生在1992年的“鲁坚案”却改变了这一切。该案中内政部部长鲁坚颁布了一个对《濒危物种法》的新解释, 仅要求联邦机构就发生在美国和公海上的联邦行动履行咨询义务, 而原来的范围还包括发生在外国国家的联邦行动。民间环保社团“野生动物保护者”会同其他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请求法院恢复以前的解释, 理由是新解释将会加快濒危物种的灭绝速度, 不利于原告观察物种。案件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法院在判决中认定《濒危物种法》中的公民诉讼条款是违宪的, 原告没有起诉资格。法官认为, 宪法中的“实际损害”应当是直接损害, 而该社团并不能代替社团成员成为直接遭受损害的主体。法院的这一判决严格了原告的起诉资格, 排除了没有受到直接损害的民间环保社团进行起诉。而到了2000年, 联邦最高法院又通过“地球之友诉雷德劳环境服务公司案”重新放宽了对原告起诉资格的要求。该案中地球之友等三个民间环保社团起诉危险废物处理者雷德劳环境服务公司向河流排放废水。被告抗辩原告缺乏实际损害, 因而不具有宪法要求的起诉资格。但法院的判决重新赋予了没有遭受直接损害的民间环保社团以起诉资格, “表明了近十年来, 私人实施联邦环境法律趋于消逝的一种转变”。

美国虽然对原告资格没有过多要求, 但对提起环境公民诉讼的程序还是有所限制的, 这就是通知和行政程序前置。一般说来, 民间环保社团应在起诉前履行通知义务, 提前60天通知违法者和相关行政管理机关, 给予对方纠正的机会和时间。如60日后没有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纠正, 民间环保社团即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行政程序前置是指如果政府已经起诉或正在“勤勉地”处理某一环境事件, 则民间环保社团不能对这一环保事件提起诉讼。

2. 德国

德国原本恪守传统的当事人理论, 将原告严格限定在直接利害关系人的范畴。但随着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日益增长, 德国国内经过激烈论战, 最终突破传统当事人理论, 接纳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允许民间环保社团提起诉讼, 但施加了诸多限制。首先是对民间环保社团本身的限制。民间环保社团必须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资金保障, 并能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普遍观念, 提起诉讼的原因必须是被诉事项违反了该社团成立的目的。其次, 具备条件的民间环保社团还要得到国家认可, 否则没有起诉资格。

在具备法定条件和获得国家认可后, 民间环保社团在一般情况下仍不能直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它们必须参与诉讼前的行政程序, 如不参与, 则丧失其后可能的诉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 民间环保社团如果反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应当提出异议和理由, 否则不能提起诉讼, 起诉的理由仅限于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的理由。但即使参与了行政程序并提出了异议和理由, 民间环保社团也不一定能起诉,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 法律只赋予了民间环保社团以参与权而没有合法诉讼的权利, 民间环保社团能够提起诉讼的事项仅限于法律规定的情形。但如果行政机关违反法律规定没有邀请民间环保社团参与行政程序, 民间环保社团则可以直接起诉, 这是对行政程序参与权的保障和救济。

3. 意大利

意大利第一部规定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法律是1986年7月8日第349号法律, 依照这部法律民间环保社团享有三项权利:举报权、行政诉讼权和介入法庭权 (对国家和地方机关提起的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民间环保社团有资格介入法庭) 。民间环保社团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不能提起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 而且其享有的举报权仅仅是形式上的, 因为国家和地方机关对民间环保社团的举报没有提起环境赔偿诉讼的强制义务。出于对“普遍利益”保护的需要, 1999年8月3日第265号法律对1986年的法律进行了修改, 第一次赋予了民间环保社团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资格。该法第4条第3款规定了民间环保社团对于环境的损害有权利向普通法官提起本应当由市或者省政府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损害赔偿所得归属被代替的机关 (市政府或省政府) 。意大利在保护环境利益这一普遍利益的原告资格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民间环保社团的原告资格从行政诉讼扩展到了民事诉讼, 表明意大利逐步放宽了对诉讼资格的限制。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民间环保社团都具有诉讼资格。只有那些在意大利环境部获得注册的全国性的民间环保社团或者至少代表五个大区的民间环保社团才能够提起这个诉讼。环境部也可以通过发布命令的形式将其他的民间环保社团加入到能够提起赔偿诉讼资格的名单中来。

综观以上各国规定,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突破了传统的当事人理论, 允许民间环保社团以非直接利害关系人身份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益, 原告的资格自然不应限于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者, 各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 都反映出为了纠正公共性不当行为采取的管理不再是过度强调当事人适格理论, 因此, 原告资格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只是这种趋势的形成经历了反复和曲折, 即使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发源地美国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各国的主要差异已不在于是否给予民间环保社团原告资格, 而在于对这种资格的限制有宽严之分。美国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最为宽松, 民间环保社团只要能够证明宪法要求的原告资格并遵守程序要求即可提起诉讼。意大利则主要从影响范围和国家认可两方面衡量是否授予民间环保社团诉讼资格。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则延续了它严谨的思想, 对民间环保社团施加了较多约束, 不仅要求民间环保社团自身满足一定条件并获得国家认可, 还对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和可诉案件范围作了细致的安排, 这就使得民间环保社团的诉讼范围大大缩小了。

二、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的现状

1. 民间环保社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优势

虽然我国目前对民间环保社团能否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仍有争论, 但民间环保社团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已经为国外司法实践所证明, 这实际上是民间环保社团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信息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生长于社会基层, 贴近社会生活, 因此更容易获取和发现环境污染破坏信息, 从而做出迅速反应;费用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资金来源多样, 渠道丰富, 可申请基金、接受捐赠、收取会费、自行创收等, 不完全甚至完全不依靠国家支持, 不会增加纳税人负担;人才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不但人力充沛, 而且人才丰富, 其成员包含环境、法律等多种专业人才, 能够有力地支持取证、开庭等诉讼活动;独立性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 不受地方利益和企业利益左右, 能够以环境利益为准绳做出独立价值判断, 维护法律正义;动力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具有极高的环保热情和责任心, 维护环境公益的动力源自内心而非行政司法职责或外部监督, 具有以法律捍卫环境利益的坚定决心和不竭动力;民众支持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为公共利益保护环境, 服务于人民大众, 更容易取得民众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影响力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的影响范围更广, 相比于个人的干预, 其效果会积极得多;人员编制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成员不列入国家行政编制, 不会引起行政机构膨胀, 符合“大社会, 小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目标。

2. 认定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所面临的困境

(1)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自身发展尚不完善

民间环保社团要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发挥其天然优势, 必须首先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从1978年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社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至今,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中华环保联合会先后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进行民间环保社团发展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民间环保社团数量增长很快, 截至2008年10月, 全国 (港澳台地区除外) 共有民间环保社团3539家, 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民间环保社团1309家, 由民间自发成立的环保社团508家, 学生环保社团1382家, 国际环保组织驻中国机构90家, 总数比2005年增加了771家;人员知识层次提高很快, 2008年民间环保社团拥有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平均数为6.9人, 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4人;办公场所和条件得到改善, 2005年只有40%的民间环保社团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而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5.2%, 同时办公电脑的拥有率也达到了49.7%;经费方面, 目前有近26%的民间环保社团有固定资金来源, 比2005年提高了2.1%;民间环保社团更加注重组织机构建设, 其中70.2%设有理事会, 组织管理更加规范;组织制度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社团章程更为普及, 70.7%的民间环保社团有年度报告, 对项目开展过绩效评估的民间环保社团也达到了70.4%;服务对象多元, 包括政府、企业、特定区域居民、会员、公众等, 有73.7%的民间环保社团对公众提供服务, 群众基础很广。另外,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出现了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注的对象和领域更加具体, 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民间环保社团脱颖而出。

在看到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要正视其不足。由于法律规定、政策措施、公民意识等多方面的制约,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的成长遇到了一些阻力, 尚存在不完善之处。首先, 政府主导性强, 民间自发力量弱。近37%的民间环保社团由政府发起成立, 强大的政府主导性对民间环保社团的独立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政府作为“父母”行为如有不当, 作为“子女”的民间环保社团很难独立地表达意见。其次, 登记不规范, 管理难度大。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 由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要求的登记条件过高,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只有38.9%, 另有4.4%的民间环保社团选择工商登记, 挂靠在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占3.9%, 未注册的还有7.2%, 其余的采取二级社团等其他方式存在。注册登记的混乱不仅制约了民间环保社团自身的发展, 还给国家管理带来了困难。第三, 筹资门路窄, 社会捐助少。《2008年中国环境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 58%的民间环保社团认为资金不足是现阶段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资金短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资金来源狭窄, 主要集中在政府资助、会费、慈善捐款。二是身份受限, 筹款难度大。选择工商登记或不登记的民间环保社团依法不能向社会筹款。三是社会公益捐助意识低, 法律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我国公益捐款人均不足1元, 而美国为460美元;美国的个人捐款占GDP的2.1%, 而我国只占0.01%。美国对向社会捐款数额超过应缴税额10%的企业减免10%的税款, 而我国仅规定为3%。社会捐助意识的淡薄使得民间环保社团从企业和个人筹集资金还基本停留在利用人脉资源筹集资金的方式上, 直接造成了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容易受制于出资机构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在人才吸引、组织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政府对民间环保社团的引导尚需加强。进行环境公益诉讼, 不仅要求诉讼主体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 诉讼过程中更是需要相当强的专业能力与财力的保障, 而对于自身发展尚不完善的民间环保社团来说, 它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的发挥无疑是要受到极大影响的。

(2) 我国现行诉讼法相关立法的缺失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现阶段总体发展虽有不足, 但它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开始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环境案件,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和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共拥有百名以上志愿环境维权律师, 三年来得到它们环境维权援助的人员达几百万。2005年,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支持“福建省屏南县1721位农民诉福建省 (屏南) 榕屏化工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侵权案”胜诉, 为当地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8万余元, 此案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之一。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自2005年成立后仅一年中, 介入公众污染受害案件23起, 涉及群众3084人。但出于滥诉风险的考虑,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仍将原告限于直接利害关系人和行政相对人, 民间环保社团面对现实常常感到无奈。2006年,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支持“铁山小区居民对山东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提起民事诉讼”一案, 当地法院以种种理由不予立案, 中华环保联合会因为不是该案当事人而不能直接采取进一步行动进行环境维权。很多环境破坏污染事件经民间环保社团发现后举报, 由于没有被及时制止而造成严重后果。事实证明, 赋予具备诉讼能力的民间环保社团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在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下极为必要, 因为这一方面可以让民间环保社团的天然优势通过更多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发挥, 有效帮助受害者, 监督政府和污染者;另一方面, 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减轻政府的行政负担。可喜的是, 在司法领域, 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先于立法而展开。受太湖蓝藻事件催生,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6日正式设立环保审判庭, 并允许民间环保社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被专家认为将是“最有影响的一步”。

三、我国民间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立及滥诉防范

国际环保立法趋势、当前环保严峻情势和我国社团发展成就, 决定了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民间环保社团参与诉讼可能引发滥诉的风险往往是立法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 即使是在民间环保社团众多的美国,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并未带来滥诉之害, 其他国家也未出现滥诉现象, 究其原因, 是法律制度设计排除了滥诉风险, 从而防止了民间环保社团滥用环境权利加重司法负担。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界限, 没有约束的权利是不存在的。前述各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均体现了各国对民间环保社团诉讼权或宽松或严格的约束, 这些有益制度可以结合我国现实加以借鉴。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既要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新趋势, 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又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具体而言, 我国应从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和起诉程序三方面借鉴外国经验, 预防滥诉风险:

1. 诉讼主体资格

美国公民诉讼条款规定“任何人”均可对环境破坏行为提起诉讼, 法律对能够起诉的民间环保社团的条件没有限制。但法律的宽松并没有引起滥诉发生, 因为法律实际上是将这种限制隐性化了。众所周知, 环境公益诉讼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 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民间环保社团自然不会贸然起诉, 因为它们承担不起如此高昂的诉讼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负担——享有权利是一回事, 但行使权利又是另一回事。法律看似没有限制, 但通过当事人的选择, 预防滥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法律实际上是利用了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这种“赋权于民, 由民自选”的立法思想与英美法系开放的法律传统密切相关, 而生存于严谨的大陆法系传统下的德国和意大利则沿袭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 对民间环保社团的诉讼主体资格加以限制。它们均要求民间环保社团履行国家认可程序。获得国家认可的条件方面两国有所区别, 意大利只要求民间环保社团应具有一定影响力, 德国则从权利能力、诉讼目的、经济能力、成员数量、代表观念的普遍性等方面做了更多要求。

毋庸置疑, 我国也需要对民间环保社团的诉讼主体资格加以规范。立法方式上, 我国还是采取德国及意大利明文立法的方式更为适宜。这一方面考虑到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对民间环保社团的保护, 因为国内民间环保社团对环境公益诉讼难度认识还不够充分, 如不明文规定, 环保社团可能忽视自身力量盲目起诉, 结果背上沉重的诉讼包袱。在国家认可方面,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良莠不齐, 因此有必要对起诉资格实行国家认可。在认可条件方面, 民间环保社团应具有一定规模和必要的经济能力, 并在全国或较大地区具有影响力, 以保障诉讼所需并达到环境公益诉讼应有的社会效应。

2. 可诉案件范围

德国立法采用列举式限定民间环保社团的可诉案件范围, 只允许民间环保社团对法律允许的事项提起诉讼。对这一做法我国应否借鉴值得分析。限制民间环保社团的起诉范围固然可以防止滥诉, 但也存在弊端:首先, 新型环境事件层出不穷, 限定式立法难以及时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做出灵活反应, 制约民间环保社团发挥作用。其次, 我国环保形势比德国严峻, 本来就存在监督不全面、监管不到位的状况, 如再对民间环保社团的起诉范围加以限制, 缩小了监督范围, 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毫无裨益。所以, 对民间环保社团的可诉范围, 应当遵循“法不禁止即许可”的原则, 除现行法律明确禁止起诉的事项 (如抽象行政行为) 外, 其他环境事件均可起诉。

3. 诉讼前置程序

(1) 通知。美国的通知程序一方面警告不法行为者停止侵害, 另一方面向行政机关提供信息并督促其积极履行职责。如果不法行为者及时停止侵害并消除后果, 则达到了与起诉相同的环境保护效果, 民间环保社团即无必要起诉;如果行政机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起诉, 民间环保社团也无必要起诉。

(2) 行政程序前置。政府应当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其应有功能, 法律应允许政府首先为环境事件负责, 这也是防止滥诉的有效手段, 所以美国和德国都规定了行政程序前置。其中, 德国要求政府必须邀请民间环保社团参与行政程序非常值得借鉴。这样不但增加了行政透明度, 而且减少了民间环保社团与政府的矛盾, 有利于达成统一意见。当然, 如果对行政措施不满, 法律仍允许民间环保社团求助于司法, 这也是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至于起诉理由只限于提出的异议, 则不必做这样僵硬的规定, 因为出于监督的目的, 事后发现而当时未及提出的异议也应当成为起诉的理由。

摘要:民间环保社团能否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我国理论界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德国、意大利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分析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状况, 得出应当赋予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原告资格的结论, 并提出从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和起诉程序三方面借鉴外国经验, 预防滥诉风险。

关键词:民间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预防滥诉

参考文献

[1]常英, 王云红.民事公诉制度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 (8)

[2]李艳芳, 李斌.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创新[J].法学家, 2006 (5)

[3]中华环保联合会[R].2005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调查报告

[4]中华环保联合会[R].2008中国环境蓝皮书

公益社团章程 篇8

自从“非政府组织”(NGO)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大陆,大学里涌现了许多公益社团,一批批的青年人投身到各种社会问题的领域,关注并且行动。也许你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希望尽自己的力帮助别人,让这世界更美好,哪怕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

正因为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热爱都很单纯,加上有公益社团实践的锻炼,如果能把他们发展成为专业的NGO人士,对公益的工作展开应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事实上,许多较有影响力的NGO中很少有曾经公益社团里的积极分子。用一位NGO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话说:“那些大学里常和我们合作的社团负责人,一到毕业就全都蒸发了。”

本来在纵向上可以很好承接的职业道路事实上并不通畅。研究NGO运作的学者们说,校园里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要从事专业的NGO工作还要做更充分的准备。NGO并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也不是领导者的独角戏,而时刻需要紧密的团队合作。与社团单纯的志愿性相比,NGO还是职业化运作的机构,大学生充满热情,但在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上缺乏专业技能与活动能力。

除了个人能力、理念的升级,走向专业的公益事业从根本上说是人生的定位。因此很多积极的社团活动者也许不会在毕业后坚决地选择进入NGO。毕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他们工作能力上都比较强,也许会有更多不错的选择。

对于社团里积极活跃、想要投身公益事业的同学们,青锐更希望能在各种研究式的报告和论文之外提供一份社团前辈的陈述,他们既参与社团运作,也接触到专业的NGO。为此我们采访了两位已经毕业的公益社团领袖,畅谈活动经历、自身的选择和思考。对于自己多一点了解,本身就多了一份准备。

专职NGO需要较强工作能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各校环保社团印象——

“上海很多学校都有环保社团,会员人数二三十到八九十都有,有时候人手不够也会再招志愿者。专业不限,环境方面的可能多一点。社团成员做事很努力,也很有活力。常有一些不错的创意。但主要的活动还是在学校里,影响力有限,毕竟是学生。”

环保NGO印象——

“专职的只有一两个,大部分都上三十才进去的,有过别的工作。其他大部分成员是流动的志愿者。志愿者有学校的也有社会的。通常不会纳新,除非做事的人离开了或者组织活动多了人手不够。NGO钱不多,养不起闲人。

NGO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缺乏比较长远的或者整体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或者虎头蛇尾,也有‘形象工程’雷声大雨点小缺乏行动力。组织方面,由于人员流动性强,曾出现活动难以持续的情况。资金缺乏也是一个原因。有时候项目也缺乏专业(科学的)指导,容易跟风。”

通过项目合作横向联系——

“社团和NGO互相借力:NGO在社会上有活动能力和影响力。社团主要在学校里。再者社团倚靠NGO的渠道资源,NGO借社团的人力。

NGO比较喜欢与复旦、同济、交大这样的名校合作。而对于社团来说,和著名的NGO比如“根与芽”合作的话就算比较大的活动。跟本土的NGO比较可能有长期的合作,通常一年可能一到两个活动。”

从社团到NGO——

“目前只知道O3前任会长毕业后去NGO专职工作,在学校社团里发展的好的也有出去自己办NGO的。

我也考虑过去NGO干,但谈不上有什么崇高的想法,最后也被否定了。因为我觉得NGO有许多不足,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它需要的专职人员不多,需要比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加上国内的NGO还比较不成熟,进去后学不到专业的知识,如果去一个成熟的企业,会有各种培训,会学到很多专业的东西,会让个人有很大的进步,然后你就能做你原来做不了的事情。一方面NGO不能给我很好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如果我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也没有社会资源,去了帮不上人家。”

在社团干过的人会对公益有持久的关注

社团管理模式——

“会员+志愿者。策划活动是社团的主要几个干事。经费向团委管理的社团联申请,或者自己拉赞助,曾拉到新东方。社团运作成绩主要是看会员,感兴趣的人多就搞得好,人一少马上就不景气,不像稳定的机构。因为会员每年都在换。”

与NGO和其他校园社团——

“与NGO的合作是以会员个人的方式参与项目,社团名义下没有和NGO有过项目合作。关注这类问题我们的社团算比较早,后来上海交大,上财出现相似社团,但互相之间交流很少,有一次小学生的画展曾在这几所高校巡展。”

社团传统——

“我们社团有一点好就是毕业的人都比较关心社团,老会员会指导在校的会员做活动。而且有些项目传承性很强,像‘同在蓝天下’农民工子弟小学作文比赛就是每年都有,已经是一块招牌了。”

更多的是在做事——

“社团做活动时,大伙儿都挺带劲的,就是年轻人的热心肠吧。而且大多数人是把它当成一件事情做,而不是一份爱心。因为当时做的时候根本没想什么公益性那些,只是刚好这件事情有意义。还有就是传承。可能创社的人有站在政策的高度。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那些孩子,并且希望改变他们的命运。热心同学真的很多,我们一群主要的人就是给他们搭这个平台。”

从社团到NGO——

“在社团干过的人事实上积累了不少类似工作的经验,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关注公益。真的要说社团人从事NGO事业的很少。最近五年社团里曾有一硕士去NGO专职。

我没有选择去专业NGO或者社工组织,有这些考虑:

第一,我觉的NGO、社工组织对于传统的价值观来说不是一个体面的活动;

第二,我觉得这个行业明显很不成熟;

第三,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我们对这个行业一点都不了解;

第四,现实的说,目前这个行业没有可观的收入。”

绿色和平特别小组在日本开展调查工作

作为日本的近邻,许多人都密切地关注着日本的核辐射泄漏的影响。真相来源于公开而真实的数据。近日也有不少舆论批评日本政府公开的核辐射泄漏资料不够。为了深入了解泄漏对公众真正的影响,绿色和平一队辐射监测小组正在日本福岛核电厂东北的偏远村落搜集核辐射的相关数据。

身处险境中的动物

这次的核电站事故,不止对人类,对动物也是一场悲剧。这张照片拍摄到的是在福岛县浪江町津岛附近的一只小狗。因为主人去避难了,小狗和主人失散,在街上彷徨地四处徘徊,后来一个NGO团体把它保护起来。我们见到这只小狗的时候,它已经累得几乎站不起来了。之后我们把它转移到NGO管理的一个设施里,希望能帮它找个新主人。

祸不单行的南相马市

上一篇:社联发展思路 王猛下一篇:阅读理解真题考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