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通用6篇)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篇1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镇远位于两省(湖南、贵州)三地(怀化、黔东南、铜仁)交界地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共有110个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3.8万人(常住半年人口),少数民族占42%。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远自秦昭王30年置县建镡城县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成的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将大大改善镇远的交通条件;今年动工的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黄平机场建成后将使镇远交通更加便捷。镇远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禀赋独特。现已形成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
产物,“天字第1号”铁锭现仍存放在镇远。镇远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州委、州政府以我县青溪、羊坪为核心建立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突出文化,注重特色,按照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完善了规划体系,优化了政策措施。
首先,在已有的《镇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文保单位保护整治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单个文保单位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超前控制,并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2006-2009年,编制完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项目规划(2006-2010年)》《祝圣桥-大河关码头段沿河整治实施设计》、《新大桥-祝圣桥沿河段城市风貌整治规划》、《卫城垣杨柳湾段景观风貌设计》、《吉祥寺地段风貌整治设计》、《镇远青龙洞文物保护规划》、《全家大院整治设计》、《东山
寺重建设计》;委托同济大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阮仪三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镇远府城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镇远县府城新中街东段、兴隆街、顺城街及石屏历史街区主要街巷景观设计》和《石屏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修缮、整改、重建方案设计》正在编制当中;完成了《镇远县黔东工业园区外围环境保护林规划》和《镇远县水利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等,2009年9月1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还正式颁布实施了《黔东南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我县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并实施了《镇远县民居宾馆(客栈)建设改造鼓励政策(试行)实施办法》,鼓励群众开办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和鼓励青酒集团开发经营高过河景区,帮助和鼓励百龙旅游公司接管舞阳河游船公司经营氵舞阳河水上旅游;以全家大院为示范,鼓励群众参与古民居的改造和整治;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制作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开办旅游商品专卖店,从事旅游商品的出售等等,有关政策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全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得到了有
效提高。
(二)以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
近三年来,在精品景点景区的建设打造上,首先是以古城文化为核心,重点对“一河两岸”的污水处理、房屋整治、古码头修复、河滨道改造、亭廓修建和灯光亮丽等进行了精心的建设和打造,使镇远古城的古风古韵和旅游景观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展现。同时,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高过河景区得到了有效开发和经营;为进一步提升铁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观,对古城至铁溪公路进行了油路改造和景观带建设;为丰富城区舞阳河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由文化产业公司购表演船、画舫船、品茗船以及小龙舟、小游船等,为游客夜游古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为提升景区服务设施质量,还分别在古城和各景区景点内新建了八个旅游公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行游需要。目前铁溪核心景区、报京侗寨、匏瓜苗寨、氵舞阳河码头、白秧坪至相见河旅游公路等,正在规划设计之中,有望来年,将我县旅游景点景区向精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四位一体”,搞好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镇远旅游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为打好历史文化品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认真做好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有机结合,县委、县政
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一是在县四大班子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镇远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镇远文化旅游专家组”、“镇远县文化产业研究办公室”、“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镇远县舞阳河文化艺术团”、“镇远龙舟运动协会”、“镇远县楹联诗词协会”、“镇远县戏曲协会”、“镇远县书法摄影协会”以及社区艺术团体等,专门负责挖掘和展现我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二是成功组织和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我县文化旅游内涵,近三年来,我县成功举办了两届“古城文化艺术节”、三届“古城龙舟邀请赛”、两届“古城龙舟龙头挑战赛”、一届“国际选美赛中国-贵州赛区选美决赛”、三届“古城正月文化狂欢节”、“高过河水幕实景文艺表演”以及报京“三月三”播种节、尚寨“八月八”唢呐节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三是组织和支持出版各种以镇远历史文化和以镇远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作品,如《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通俗读本、《镇远镖局》、《似水年华》、《女人万岁》、《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摄影画册等共计三十多种,拍摄电视剧《和平村》等,充分展现了我县文化的丰富与厚重;四是全力恢复古民居、古巷道、古街区和古码头等的古代建筑文化,以独特的古代建筑符号来展示镇远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使旅游与文化得以有机的结合,为镇远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游转换为休闲度假游打下了的基础。
(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
为进一步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自2006年以来,在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我县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一是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二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经营和管理的分离,成立了“镇远县名城旅游公司”,专门负责对全县各景区景点进行经营,而相关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搞好本部门的职责管理和行业管理;三是建立了企业进出机制,成功将舞阳河游船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出让给了百龙旅游公司,由民营企业来进行市场经营;四是与百龙旅游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将镇远旅游的市场宣传促销交由百龙旅游公司进行市场化操作,以有效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五是将高过河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交给了青酒集团公司,由企业直接对景区进行重点开发经营;六是成立了“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一方面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挖掘和开发,另一方面向民营旅游企业展现旅游商机,时机成熟将及时转让并退出经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我县已逐步理顺了旅游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经过近三年来努力,全县已达407家。旅游公司4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含门市部),在册导游人员94人。旅游
餐饮店90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18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客栈3家、三星级客栈5家、二星级客栈4家),农家乐50余家,旅游商品专卖店50余家,全县共有标准床位近4500张。有各类旅游船只40艘、共计780余座(其中画舫船四艘、水上表演船一艘、大型仿古木船一艘、小木舟7艘、龙舟4艘共190座;80座双层游船4艘320座,小机动船11艘260座)。另外还有旅游咨询服务点3个,导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合格导游(讲解)员94人。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自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政府旅游形象宣传和与百龙公司合作进行的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不仅使我县在全国的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我县的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科学分析,将整个客源市场进行了一、二、三级划分,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二是采取了空中形象宣传和地面跟踪促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形式、广范围的形象宣传和促销活动;三是制定并实施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组团到我县旅游。由于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较大、目的性较强、跟踪服务及时,三年来,我县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社会综合效益,每年均在25%至40%的增长,2009年共接待游客108.5万人次。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趋势。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篇2
【关键词】民俗文化 挖掘 开发旅游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法国的郊外,20世纪中后期有了飞跃式发展。我国于80年代开展乡村旅游,到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镇居民,满足都镇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就是要挖掘普通百姓以“口头”、“物质”和“风俗”的形式传递的那部分传统文化,即民俗文化。镇远涌有丰富的民俗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当加大苗化、侗化景区、转化民俗文化为旅游产品力度,从而加速建设新农村,实现民族村寨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一、镇远民俗文化的产生及主要表现形式
镇远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界湖南新晃,是黔东东大门。一条舞阳河穿城而过,流向洞庭湖。她是古代中原文明进黔入滇入川水路必经之地,因此,镇远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镇远因屯兵而繁荣。同时也是中原文明与边域文明,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之地。镇远历史悠久,从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始建镡城县,至今已有2286年历史。镇远民风淳朴、风情浓郁,被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样《儒林外史》胜赞为歌舞地,被中外游客称为“东方威尼斯”。
民俗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共同的生活创造出了共同的文化,其中包括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民俗事项,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同时也产生了共同的思维方式。民俗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是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
镇远历史悠久,民族分布很有规律,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主要有苗族文化和侗族文化。
(一)嘎汪(田坝)苗寨文化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五月五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过去,狩猎是苗族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
嘎汪(田坝)距县城火车站西6公里,系镇远县最大的一个苗寨,也是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嗄汪苗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百家姓氏集中,二是旧址遗址集中,三是珍贵文物众多,四是光荣历史集中,五是稀奇古怪桥集中,六是流传奇异的医術。虽靠近县城,却很少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洋文化影响,仍保存自己独有的民族特征和远古的遗俗,如自由恋爱,游方对歌,母亲盛装,女儿继承,立房嫁娶,牛角敬酒,长桌宴席,鸡肉稀饭,鸣炮迎客,喝酒打印,酒歌相劝,鸡蛋赠送等风俗。
(二)爱河苗寨文化
爱河距县城南27公里,坐北向南,古树参天,气候宜人。那里的房屋保存别具一格的吊脚楼房。在追求越洋越好的今天,不少地方洋房拔地而起,传统的吐口式和吊脚楼式木房越来越少,木房面临消失,而该地仍保存传统木房。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梯比,次节升高,富有个性,最具特色,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一文奇葩,也是苗式传统建筑的一个缩影。男耕女织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得到体现,很多家庭仍用木质织布机、纺纱机和木布捶。爱河苗族饮食习惯也与众不同,他们特喜糯食。家家种糯米谷,户户酿糯米酒,人人吃糯米饭。爱河苗寨还保存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正月十四,过苗年节;二月十五,过娣妹节;三月初三,来个爬坡节;四月初八,又到牛王节……节日不同,庆贺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三)报京北侗大寨文化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侗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访的男青年多为荣。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吃糯米。好饮酒,嗜好酸辣味。打油茶、鱼生、腌鱼为自食和待客的上等佳肴。多数地区的侗族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子须剃发,无论男女,均要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事忌荤吃素,实行土葬。经济方面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也有一些林业,所产杉木非常有名。民间工艺较为发达,鼓楼和风雨桥是独具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报京位于镇远县城南端39公里。居住着近400户、2000名侗族同胞。它是中国最大的北侗大寨。报京是一个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的村寨。坐北向南,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气候宜人。形成“坡中有雾,雾中有树,树中有屋,屋中有鸟”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居住环境。节日众多、内容不一是报京的又一特点。这里有正月初一吉利日,二月初二修桥补路节,三月初三播种节,四月初八姊妹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初六吃新节,七月十三祭祖节,十一月三十侗家也过苗年节。此外,还有世界上周期最长13年一次的鼓藏节,可谓一月一节。在这些节日里,数三月三播种节最为隆重、盛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活动场所最广,活动规模最盛。
报京侗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千年,历史悠久,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侗家妇女用灵巧的双手通过针和五颜六色的线做出了独具特色的绣品,古老的传统手工绣品堪称侗寨一绝。特色绣品主要有围腰、绣花鞋、头巾、花边、枕巾等等,所绣的图案有民间故事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花、龙凤等。花鸟虫鱼,凡是能想象得到的,都能在侗家妇女灵巧的手中被绣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报京侗绣古朴精美、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但目前仅局限于侗族妇女穿着打扮等日常生活用。
二、开发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镇远县从1985年开发报京大寨以来,随后开发嘎汪、爱河和苗屯四个民族风情点,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一是促进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保护挖掘和传承民族民俗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民俗文化经济初步形成,通过一年一度的民族节日,启动了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民族民俗旅游地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开展民族活动,保护村寨风水树,带动老百姓裁花种草,美化了环境,促進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四是打造了一批旅游产品,规划了旅游线路,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民族村寨开发利用,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仍不尽人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公路有待硬化,公共厕所及歌舞表演场地需要建设,饮食卫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民族服饰和民族语言汉化严重。特别是男性服饰汉化严重,当游客进入村寨时,看到清一色现代汉装,很难看到少数民族服装,也很难听到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有上当受骗之感;三是民族村寨开发经济效益不高。由于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不稳定,村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除节日期间自发开展活动外,平时接待都属于任务型、事业型、宣传型,经济型接待游客较少。
嘎汪(田坝)苗寨、爱河苗寨、报京北侗大寨、苗屯土家族是我县比较典型的苗、侗乡村旅游点,2014年我县虽然再次对报京北侗大寨进一步加大了乡村旅游开发,但形成的旅游产品不多,尚无叫得响的品牌旅游产品,其它三个旅游点情况都大致一样。因此,要在全县统一规划下,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与当地村民一起研究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加速民俗文化转化成旅游产品工作,形成一批品牌旅游产品。加大旅游产品推介活动,紧紧抓住镇远名城、三穗高铁站、过境高速公路人流,引导游客进入我县乡村旅游路线。更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要开展景区深度苗化、侗化活动,这是我县民族民俗乡村旅游的前提和条件,也是特色和景点,这样才能使人感受到进入景区就像进入异域城邦一样,才能满足游客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也才能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最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篇3
实施GSP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该药店从2002年7月开业,位于镇远县XXXX,现有人员二名。法人代表:张折,女,中专毕业,负责该企业的质量管理,职称:驻店药师。参加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XXX,赤医班毕业,该企业营业员,参加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取得上岗。该店有柜台、壁柜、鼠夹、干温度计,药袋、药匙、电风扇、消防桶。制定出各规规章制度。该制度完全符合该企业的成长,并根据GSP验收标准109条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与培训情况:
张折,管理员,企业负责人,参加州药监局培训取得上岗证和驻店药师资格证。XXXX,赤医班毕业,参加省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工作,取得上岗证。所有人员全部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二、进货与验收:
严格把握进货渠道,审查供货企业的各项手续,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许可证等,验收逐一排查,严防假药,劣药进入该址业,所有的药品全部验收登记并签名。
三、设施与设备:
门店经营场地50平方米。该企业有货柜、货台、鼠夹、药袋、药匙、研钵、干湿度计。所有药品实行分类陈列,药品陈列摆放有
序。药房内警示语、处方药、非处方药、非药品标志醒目。其中有拆零专柜及易串味专柜。干湿温度计1个。
四、陈存与存贮管理
药品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陈列和存贮。
五、销售与服务:
该企业所有员工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对人和蔼谦虚,销售与服务一条龙服务。门店严格遵守药品销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热情、正确的向顾客介绍药品性能、用途、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处方药严格凭医生处方销售。处方经调配或销售人员签字后保存归档。对处方中有禁忌或超剂量的药品,必须由处方医生再次核对签字后方可调配销售,否则拒绝销售。对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予及时答复。门店自开业以来,由于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从未销售过假、劣药品,加之有较好的购药环境和优良的销售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依赖和支持。
六、资料管理:
已完成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目标工作。
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篇4
一、××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地处××省东北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有660多万人口,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境内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余处。近年来,××市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发展效果非常明显。2004年××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50万人次,增幅达38.9%;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452万美元,增长15.9%,旅游业发展的总量与增幅均大大超过我市。三清山去年仅门票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元,综合收入达到近2亿元。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该市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工作与成效,给考察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启迪了思路。
1、政府主导力度大。××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真抓实干,如成立××集中营景区管委会,理顺了信州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对××集中营的管理体制;整合弋阳、横峰两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组成方志敏纪念馆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委会,由市人民政府直管。同时,在宣传促销上舍得加大投入,注重宣传推介。
2、规划策划起点高。该市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来喜教授领衔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如今,他们又把规划修编和策划的眼光转向浙江,舍得花重金请高手来帮助策划旅游项目。
3、品牌打造功夫深。××市已经拥有三清山、龟峰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且都是4a景区;婺源县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3a景区;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集中营纪念馆,历史资料与声光电现代手段相结合,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打造方面也获得成功。
4、融资建设路子宽。弋阳县龟峰景区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动手,以门票资源作质押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景区建设启动资金问题。为更好地筹融资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龟峰、三清山景区都设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市场化运作的主体雏形。我们学习考察期间,××市正在举办外商招商洽谈活动,有50多位海外客商到××考察。
5、宣传推介思路活。××市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区和泛珠三角旅游区组织,积极组织参加其他全国性旅游推介活动,如成功加入以杭州为代表的旅游发达城市的“15+1”(即杭州、苏州等15个旅游发达城市+××)的旅游经济合作组织,以“15+1”为平台,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源市场,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与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对接。在拓展市场方面,他们采用政府搭台(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安排,召开推介会),行业唱戏(由旅游部门具体操作,组织景区和旅行社参与);领导带队(对重要市场加大力度,领导亲自带队),兵团作战(旅游局、景区、旅行社、宾招服务单位对应联系跟进,立体作战);步步为营(对客源市场循序渐进,一块一块逐步攻占推进),机动灵活(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和市场实情,该进则进,该缓则缓,进退自如)的办法,大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外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今年花15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请您欣赏”播出广告宣传3个月。
二、××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市旅游业近年快速发展,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培育旅游产业、加速旅游发展,需要有新理念、新的思路。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1、要用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抓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仅靠几个部门和景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内共为。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发展实效。
2、要用浓厚的市场意识开拓客源市场。发展旅游业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市注重旅游客源市场培养,从周边城市做起,提出并实现了与杭州等发达城市进行市场对接,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拓展时期,便积极进军新加坡等境外市场的超前作为。我们要尽快找准××旅游宣传的切入点,强化推介,通过一系列的“外宣”、“外联”,开拓较为稳固的客源市场。
3、要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谋求更快发展。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是景区加快开发建设的不竭动力。他们在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已经着手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在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也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
立起旅游景区负责的市场运作机制。
4、要用更高的品牌目标培育产业链条。品牌建设是旅游特色的标志。三清山面对同行业群雄并起的局面,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精心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的精品意识。我们应在中心城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除参与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也要做好创建旅游品牌的工作,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链条。
三、加快××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目前落后的原因,并就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旅游业加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旅游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1、重点抓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县市区在年内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然后依据《旅游业发展规划》策划项目,筹集资金,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市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2、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切实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着力做好精品线路的编制和客源市场的开拓工作。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从业单位积极推介××,突破地界,整合资源,做旺全市旅游人气。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规范管理。认真研究《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员管理条例》,密切与相关部门合作,整顿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明确旅游发展目标。中心城区旅游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市区为游客聚集地(为游客中转进出服务,还应在食宿接待、旅游购物、娱乐观光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城区也应该有游览项目),以万载县为延伸地(竹山洞、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构成山、泉、城、洞、文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旅游地。
2、把中心城区旅游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做。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重点做好旅游产业培育工作,主要是策划总体形象进行宣传推介;策划项目向上争资、对外引资和市内筹资。
(三)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修编规划,统筹发展。以省里组织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契机,修编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点整合明月山自然风光、温汤温泉和仰山禅宗文化,打造整体品牌,加快景区发展。
2、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大融资引资的力度。学习龟峰通过成立公司(管委会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景区资源和门票质押的方式,一次就向银行贷款2100万元的做法。尽快研究成立“明月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用门票质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精心策划项目,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政策,激活市外、省外甚至海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市的景点开发,做大做强景区,形成品牌效应。
3、打造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景区设施建设,重点建好游客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管理水平;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iso9001景区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用高标准规范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力避走弯路,实现建一处成一处美一处,迅速走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4、加大联谊互动拓展市场的力度。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旅游社管理水平作为基础性工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拓境内外市场。明月山拟于今年7-9月向南昌、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城市,一个一个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加大对客源市场旅行社联谊和对市场拓展的力度。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 篇5
开拓创新
全力推动陕西旅游产业大发展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西部强省,陕西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旅游业发展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建设重点项目为带动,推动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创新促销方式,全省旅游业多年来总体保持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局面。
一、陕西省旅游业基本情况
1、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我省旅游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举办世园会及国内旅游交易会的机遇,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形象品牌,不断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生态休闲产品和红色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诚信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省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5%,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但实现了产业各要素内部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人文历史产品,以法门寺为代表的佛教产品,以华山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产品和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来陕西观光。多年来旅游业年收入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11年旅游产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7%。旅游产业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4、旅游产品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我省始终把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景区提档升级、产品文化内涵挖潜打造、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开发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科技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知名旅游景区。全省旅游景区总数已过400家,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A级景区163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西部前列。
二、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以加速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构建全省大旅游发展格局
1、政府主导助推旅游业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
规划、《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提升规划》、《乾陵大景区旅游规划》等一批景区旅游规划先后编制完成。通过编制、实施一批对全省旅游业发展有规范指导作用的旅游规划,逐步形成省、市、县、景区,旅游总体与旅游专项规划相配套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集团引领,大资金运作,大项目支撑,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品管理”的旅游产品建设理念,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中省资金近12亿元,建设红色旅游、抢救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大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及壶口瀑布景区、牛背梁森林公园、长青-华阳景区、南宫山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推动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海地产、曲江、陕文投、陕煤等重量级投资集团进入并加大在我省的旅游投入力度,2011年完成投资额超过75亿元,增长了51%,各类旅游投资协议金额超过400亿元。巨额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法门寺二期工程、照金香山等一批新的具有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我省旅游业发展后劲充沛。
3、**红色旅游。陕西是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有红色旅游资源500余处,为我省发展红色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
设特色突出、门类齐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三是依托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形成以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革命旧址、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为代表的,融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塞外风光和大漠风情于一体的陕北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5、大力发展县域旅游。我省加快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大力推进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旅游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工作。三是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服务。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加强。
6、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我省与四川、甘肃、重庆、山西、浙江、天津、河南、江苏、深圳等省市,以及西部旅游城市建立了旅游协作机制,签订了旅游框架合作协议。本着“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市场共拓、信息互通、互利共嬴”的原则,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协作,彰显出了强大生命力。
(三)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形象品牌为核心,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品牌效应
全省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强化市场促销,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实行部门联动、政企结合、省市县联合,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境内外、省内外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推广与节会活动,取
区发展规划。搞好规划目标、发展思路、重点项目与配套政策措施之间的衔接;搞好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与专项旅游规划的衔接;搞好市区县等行政区划之间的衔接。从落实规划入手,加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2、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突出抓好对树立旅游品牌和形象具有积极影响的“精品项目”,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对建设跨区域旅游线路具有引导作用的“支撑项目”,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作用的“特色项目”,对改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基础项目”。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建设一批重点人文景区,着力打造山水休闲旅游品牌景区,强化国际旅游都市,完善精品旅游线路。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速提高旅游市场营销竞争力。针对我省重点客源地开展好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互动、产业对接等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大型参展促销和重要节会活动,创新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精准定位、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全力开展陕西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活动,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品牌效应,树立陕西旅游的龙头品牌,以龙头景区的品牌号召力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设。
安徽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篇6
一 调查目的与方法:
调查目的: 旅游业目前已是一种新兴产业,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而黄山市作为一个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极其丰富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几年来,黄山市无论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上,还是在人文资源的挖掘里,都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结合黄山市旅游业实际,我们小组在认真研究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山市旅游业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和现存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于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楚的构想。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期刊、各种专业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及相关信息。
二 调查过程与内容
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是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3顶桂冠的景区。它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旅游业由70年代末的单一型观光游发展成集观光、休闲、风情、民俗、美食、文化、寻古、探险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2.1、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
过去5年,黄山市预计累计接待游客9200万人次,其中入境
391.8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3.98亿元,创汇10.2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48倍,2.73倍、2.86倍和3.76倍。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四项指标年均增幅预计分别达到20.08%、18.23%、26.60%、28.35%。黄山市旅游业在全省继续保持龙头地位。预计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将突破2500万人次,入境旅游接待100万人次以上,创汇2.8亿美元。“十一五”旅游规划确定的全市旅游接待总量2000万人次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旅游总收入、入境接待、创汇目标全面完成。另外,2005年黄山市旅游总收入(61.5亿元)仅相当于全市GDP(160亿元)的38.44%,到了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68.1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266.92亿元)的比重达到63%,远高于“十五”末的水平。
(2013年数据)
2013年,黄山市旅游总接待373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入境游客160.5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同比增3.82%,创汇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国内客源地分布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入境主要客源地分布
(黄山市在国外的宣传:在韩国首尔地铁站投放宣传广告)2014年4月23日 黄山市旅委
4月18日开始,黄山市联合韩国MODETOUR旅行社,分别在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乙支路入口驿和乙支路3街驿2个地铁站投放黄山市旅游宣传广告。每个地铁站安排5幅,其中4个横幅一个全景,为期3个月。
首尔地铁是世界前五大载客量的铁路系统,一天载客量超过8百万人次,年运送乘客数为22亿名,位居全球第3位。首尔地铁站点广告将通过精美直观的旅游产品广告画面展示,激发韩国市民前来黄山旅游的热情。产品广告由韩国MODETOUR旅行社针对黄山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方便韩国市民报名参加。2.2接待能力
目前,黄山市共有旅行社120 家,其中有4 家旅行社跻身全国
百强社;星级以上宾馆74 家(挂牌五星级1 家,通过终审即将挂牌五星级2 家),四星级宾馆20 家(表3-3),三星级宾馆34 家,二星级宾馆17 家,若再包括一些非星级饭店、青年旅社、社会招待所、小旅馆,全市可供出租的床位突破12 万张,住宿设施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同时,4 家国际社进入全省国际社10 强,14 家国内社进入全省国内社50 强;创建省级优秀星级饭店16 家,诚信旅行 社20 家,绿色旅游饭店35 家。
据介绍,2013年,黄山市首创了“旅游+文化+地产”整体营销模式,围绕“大美黄山,宜游宜居宜业”主题,整合旅游、文化、地产资源力量,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省内和长三角8个城市,开展旅游暨旅游地产巡回推介活动,实现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双赢;加大“城市+产品+线路”整体宣传力度,围绕“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城市整体形象,在主要客源城市自驾游俱乐部、骨干组团社门店、知名电商持续开展城市整体宣传,分时段、分季节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据了解,近年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逐年提升。自从开展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以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持稳定,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0黄山市位列第十名,2011为第八名,2012为第三名,2013为第二名。其中,2013年四个季度排名,黄山市名次分别是第二、第三、第一、第一。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今天的黄山,风景优美建筑和谐、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不仅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旅游胜地。通过调查搜集相关信息,我们对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进行以下优劣势分析: 有五大比较优势 : 3.1景区品位优势
3.2品牌影响优势
3.3区位条件优势
3.4资源保护优势 3.5发展潜力优势
当前黄山正在推进“大黄山旅游圈”建设,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景区,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资源型向集约效益型升级、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升级、旅游客源市场由国内主导型向境内外并重型升级,旅游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相对优势而言,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品牌影响与潜力挖掘之间存在差距。
二、龙头作用与辐射带动之间存在差距。
三、发展要求与队伍现状之间存在差距。
中共黄山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真正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实现这一目标,压力不小、困难不少,但主要来自景区自身,在改革的意识、开放的观念以及发展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打造“最强”的要求。
四 调查总结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劣势问题,我们小组对改善旅游市场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4.1、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动态保护 4.1.1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旅游开发
(1)树立精品意识,明确黄山市旅游文化形象特色定位
徽州文化是徽州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由徽州文化衍生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存量丰富,是高品位的旅游资 源。因此,开发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筹集资金更好地保护徽州文化遗存,使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和其外围的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形成“群星拱月”式的旅游景点群的需要,更是增加安徽省新的 旅游吸引物、增强安徽省旅游业后劲的需要,打造黄山市旅游文化的新品牌,是解决黄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站在“旅游国际化”的起点上,注重旅游文化品牌的包装,塑造黄山市旅 游文化新品牌。做一次对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整体包装,提过采风、考察、调 研等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旅游文化产品如民间文艺、杂技、戏曲等进行整 理挖掘,整个过程邀请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参与。打造一台有黄山特 色的文艺节目,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创意推出一台彰显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娱演 出,寻求徽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使之成为黄山市的新“名片”。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黄山歌曲征集活动,遴选出一首朗朗上口、能脍炙人口的宣传黄山市的 歌曲并通过一线歌手在全国唱红;征集一条口号:继续推进面向全国征集黄山 旅游形象和标识,挑选出最切合黄山旅游形象的“符号”。(2)实施项目牵动,倾力打造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载体
第一,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以项目为载 体,整合资源,聚集资本,推进文博事业向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且 通过产业辐射和产业链延伸,全面带动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第二,各区县要根 据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编排合理的旅游文化项目。如屯溪区可以定 位为“提升新安江夜游项目”;黄山区可以定位为“建设黄帝文化博览园,打 造中国中部黄帝文化的载体”;徽州区可以定位为“建设徽州文化旅游网”;歙 县可以定位为“筹建徽州名人馆项目”;休宁县可以定位为“建设状元文化城”; 黟县可以定位为“策划一台大型实景剧——印象徽州”;祁门县的“实施茶文 化、目连戏、古戏台等文化项目”。
(3)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 导组,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开展工作;二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出台鼓 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 定》、《关于推进旅游文化深度结合的若干意见》等。明确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各部门围绕这些措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制定并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 方面必要的扶持,待市场发育成熟后,鼓励和放开各投资主体介入旅游文化产 业的发展。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全民营销”,将酒店、旅行社、景区(点)各方利益捆绑,共同投资旅游文化项目,形成利益共生关系,实现旅游文化产 业投资多元化。
(4)明确开发重点,将古徽州乡村旅游开发作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一是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和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正确处理严格保护与适度开发、产品结构升级与差异化发展的关系,努力把黄山市打造成为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二是大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店和农家饭馆,改变单一的消费和观光的模式,先让游客住下来,然后产生消费需求;三是选择部分重点村落作为示范点,充分挖掘、整理、编排、演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吸引游客参与的民俗节目,从徽州当地民俗文化中提炼具有趣味性和游客参与性的内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 4.1.2特色民俗与皖南古村落的组合开发
2000 年11 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因为是“古老文明的见证、特 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黄山市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3 处,分别是黟县西递镇西递村,黟县宏村 镇宏村村,歙县徽城镇渔梁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 处,分别是休宁县万安古 镇,徽州区潜口镇,徽州区西溪南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 处,分别是徽州 区呈坎村,徽州区唐模村,歙县许村,歙县唐樾村,歙县雄村,歙县昌溪村,歙县瞻淇村,黟县屏山村,黟县南屏村,黟县关麓村,休宁县右龙村,休宁县 黄村。在旅游模式的升级过程中,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旅游已经 成为安徽第二张王牌旅游产品。其中,对于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古村落 来说,实现古村落和特色民族的组织开发,是提升皖南古村落综合竞争力的有 效手段。如歙县叶村的叠罗汉、堨田村的麒麟舞,屯溪区黎阳村的仗鼓,祁门 县清幽村、栗木村、马山村的傩舞(戏)和目连戏,黟县黄村的“黟山派”篆 刻、卢村的凤舞,休宁县齐云山道教音乐,屯溪区隆阜村的抬阁、高枧村的板 龙舞等。组合开发方式:通过旅游演艺,让旅游需求实现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 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黟县西递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游客在西 递旅行过程中,可以亲自感受古徽州婚嫁风俗,在参与过程中也进一步增强了 对徽文化的认可。
4.1.3创新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山市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地区、行业、要素等,整合相 关要素和区域,组建各类、各级的旅游企业(集团),实现黄山市旅游的集团 化、规模化发展。
(1)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
进一步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积极拓展旅游业务范围和业务空间,依托 其品牌优势、管理经验,实行资本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进一步发挥其 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黄山市旅游业做出更大贡献。积极推进 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因地制宜组建区县旅游集团公司
积极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以骨干景区为龙头,整合区(县)域范围内的相关旅游资源,成立区县旅游集团(公司)。(3)组建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
根据发展的需要,依托核心旅游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收购等形式,形 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譬如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公司、旅游餐饮公司、旅游演艺公司、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乡村旅游发展公司等。(4)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投资集团、旅游管理公司、旅游企业等来黄山 市投资、经营、管理旅游业,实现黄山市旅游业的集团化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集团将其总部迁入黄山。如安徽旅游集团参股管理徽州区唐模景区,北京中坤集团租赁管理黟县宏村、南屏等景区。
4.2 做好旅游规划,实施黄山市旅游发展战略 4.2.1“两山一湖”旅游胜地打造
“两山一湖”是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域的旅游经济区。此地区接待游客占安徽省的25%,旅游收入占安徽省的40%。“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自1996 年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以来,“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一批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开始发挥支柱作用。下一步,为提高“两山一湖”旅游业的竞争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
(1)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高“两山一湖”旅游胜地的旅游品位。
“做好徽文章”是安徽省旅游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徽文章”即徽州 文化。徽文化对提升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灵气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如 果没有徽文化的现存,黄山就只能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不能同时戴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两项桂冠。徽文化旅游景点群是今后“两山一湖”旅游业发 展的最大空间,从“两山一湖”旅游区已有的旅游景点来看,共有164 个景点,其中属于文化类景点的有114 个,占总景点的70%,“两山一湖”旅游开发应 将徽文化充分融人进去,深入发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使徽文化在“两山一湖”甚至更广的范围内显示其 重要的价值,使徽文化所蕴藏的古代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经济与政治生活等 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产品,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个人认为,“两山 一湖”的旅游形象总体定位为:徽文化——“两山一湖”的瑰宝;“两山一湖” — —世界旅游之仙境。
(2)打好“两山一湖”发展的生态牌。
“两山一湖”的旅游发展思路要强调黄山的生态性质,发展生态山岳观光 休闲旅游。一方面,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符合现代旅游的主流,具有较大的客 源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有利于黄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 周期的延续。将黄山作为山岳观光游览的中心,除此之外还包括九华山、齐 云山、牯牛降等。各个山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以及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易于相互补充。同时加强对池州几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迎合世界 潮流,发展生态观光教育旅游。
(3)“两山一湖”旅游发展市场的拓展。
“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可以将江浙沪、广东等周边省市作为一级市场;福建、北京、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作为二级市场;港澳台、日韩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作为三级市场。市场定位于迎合生态旅游时尚,推出黄山生态游览;抓住“追求健康”的心理,开展康体登山旅游;体验异域民俗风情,欣赏徽州民居艺术;追逐佛教禅宗踪迹,延伸九华朝圣旅游;保护珍稀生物资源,推出生态教育旅游;感受天人合一,寻求道家的精神哲学。
4.2.2 旅游产品的新组合和系列化开发
为实现加快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产品的转变,黄山市应该努力培育新型旅游业态,建立复合型、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客源结构的转型升级。(1)继续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提升黄山风景区山岳观光、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观光等旅游产品品质,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造主题城市、主题城镇、主题村落、主题街区,发展主题观光型旅游产品,丰富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类型。
(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黄山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应依托黄山市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城市型、乡村型、滨水型、山地型、温泉型(新徽天地醉温泉、黄山风景区温泉、蜀源温泉)、运动型、夜间型、生活文化型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3)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旅游产品
——养生型旅游产品(生态养生、温泉养生、乡村养生、美食养生、医学养生、道教养生);
——运动型旅游产品(山地车、自行车、水上运动、山地运动、高尔夫、体育赛事);
——演艺型旅游产品(地方文化演艺、现代高科技演艺、地方民俗表演、异地文化演艺、山水大型实景演出、4D 影院、影视基地);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酒吧街、购物街、餐饮街、娱乐街、艺术主题街区等);
——活动型旅游产品(黄山国际旅游节、国际登山节、国际健走节、国际摄影节、国际自行车节、国际山地车赛事、国内外体育赛事)。
针对黄山市旅游资源的情况,还存在一个错位发展旅游线路和错位定位的问题。错位发展即利用产品差异性与互补性,以反差组合资源,联动发展。4.2.3 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
(1)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尤其是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投入,重点开拓日 本市场和欧洲市场;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旅游展会,创新旅游促销方式;积极争 取举办、承办相关国
际旅游会议;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开发远程国际旅游市场;提升黄山机场 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开辟更多的客源国城市航线。(2)加快引进国外知名旅游企业
以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引进5 家左右的境外知名旅行社,进一步加快与国 际旅游市场的对接;鼓励有实力的境外知名旅行社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以 吸引更多海外客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 达屋等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中的5-10 家进入黄山酒店业,吸引5-10 个国外品牌 酒店、高端度假酒店进驻黄山。(3)营造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一是要建立国际化旅游的语言环境。主要涉及交通导引系统和城市、旅游 区、接待设施的解说系统等。整体规划、规范设置交通引导设施,形成与国际通行的查询模式衔接,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指示引导体系。通往3A 级以上旅游区、大型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车辆停放场所的主要道路,均要设置规范醒目的多语种交通指示牌。二是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娱乐业、体育运动产业,举办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事活动和体育赛事。三是城市和景区的整体国际化环境营造,包括基础设施、道路、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极采用中外语对照的解说等。四是提高市民的国际化意识,积极引导市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外语。(4)积极争取建立免税商店
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大型免税品经营集团入驻黄山;加快城市免税商店的建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免税商店的经营管理。(5)建立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交通管 理体制;建立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6)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内驻外机构的合作
一是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世界旅游组织的支持; 二是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的合作,充分国家旅游
4.3、强化旅游购物的开发
4.3.1 充分发掘本地特色和徽文化内涵,开发系列化旅游商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3.2 加强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购物网点建设 4.3.3 建立高效率的旅游营销体系
4.4、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对于黄山市这样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来说,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 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人力 资源被称为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人力 资本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将是发挥黄山市旅游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提 升黄山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制度、待遇、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黄山市应尽快出台《关于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编制《黄山市旅游人力资源专项规划》,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为重点,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
关键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竞争机制,营造“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大环境。根据黄山市存在的人才问题,着重引进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综合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旅游教育工作者。
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要推行高素质旅游人才收入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允许他们获褥较高的报酬。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推行一次性现金或实物奖励、税后利润提成、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期权奖励等多元纯分配方式,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机制。
【镇远县旅游业发展情况】推荐阅读:
镇远古城景点介绍01-13
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05-26
镇远古城招商和商务工作信息01-11
隐峰镇远程教育自查整改报告07-20
镇远程教育和便民利民综合服务自查报告01-14
温宿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整改提高和晋位升级工作实施方案01-21
靖远县乡镇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2-19
安远县工商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发展提升06-25
甘肃省靖远县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