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通用8篇)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 篇1
高校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 亟待改革创新
加强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比较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1999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指导。
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突出问题。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教育理念功利性较强。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之中。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承担,讲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实际指导性不强。另外,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讲座或培训,旨在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但其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缺乏实践经验,讲授过程难免纸上谈兵,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采取有效举措创新高校创业教育。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教育背景、高校教育改革情况和学生就业创业现实需要,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应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五业”。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基于“五业”的.创业教育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二是设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创业现状、创业政策等基本常识;专业教育则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课程。三是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教师的构成应该是多样的,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更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等通过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为学生讲授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
★ 协议离婚要符合哪些条件
★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课程结构改革下的高校艺术论文
★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发言稿高校经典
★ 申请留学法国读硕士要符合的条件
★ 符合的反义词
★ 立足实际 改革创新 促进淄博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论文
★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刍议论文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 篇2
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实际相结合。什么叫与实际相结合呢?各地各校应该在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家的改革也会有不同的困难, 所以改革的方案必定不会完全一样。改革是为了培养人才。“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人才是多样化的, 各校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那我们的改革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并非朝夕可待, 所以我们的改革目光应是长远的。基于各校师生的差异性, 我们的改革应该多样化, 具有长远意义, 必须与本校实际相结合, 为国家培养各式人才。
据市教育局统计, 我校学困生面极广, 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想应先思考一下改革方法应与实际结合。清代诗人龚自珍诗句讲到“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才是多样性的。新华词典对“人才”的解释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 更要有专业知识和做事的本领技能。学困生面广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培养出人才, 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信心, 可怕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际不相符, 更可怕的是我们教了一辈子的书, 想了一辈子的方法, 却不能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我认为,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搞课堂教学改革要像名校那样的方法。各校的课改是值得借鉴的, 但不能完全照搬。一堂尽乎完美的课改观摩课, 在有些学校非常适用, 但在我们的学校是否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呢?我认为我们的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前提是必须遵守教育局的大方向, 其细则应略加思考。在我们的学校, 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我认为应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必须提高教师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做好一件事的必备条件。人的自主性分为三类:第一类, 天生的。也就是具有崇高师德的人, 全心为社会培养人才而默默奉献的老师, 最值得我们敬佩的老师, 他们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第二类, 养出来的。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 为了“名利”而奔波的人随处可见。能为“名利”而奔波的人, 他们也有充分的自主性, 他们也会不断奋斗而不知疲乏, 但这需要领导有公正的作风、学校有合理的制度、社会有中肯的评价, 更应让他们有充分的幸福感。而幸福感的前提是肯定教师的地位、肯定教师的价值、肯定知识的力量。第三类, 自主性是逼出来的。我们不能否定一些只想不劳而获, 天上掉馅饼的人存在, 要让他们去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那就要不断地鞭策他们、激励他们。作为教师, 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既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的责任, 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教师只有具有充分的自主, 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去提升学生的素质, 去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二、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性, 才能迎合我们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更能让我们的改革事半功倍。而学生的自主性在不同的学校存在明显的差别, 所以搞课堂教学改革, 必须因地制宜, 与实际相结合。鉴于我校学困生面比较广的情况, 学生的自主性该如何培养呢?首先, 我认为应从根源找起。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 沉溺于网络游戏、家庭单亲、父母不和、家长关心不够、社会问题等。只有找出根源, 对症下药,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 学校应建立起良好的制度, 创造“幸福校园”, 让学生在校有充分的幸福感, 这样学生才会爱校、尊
师、好学, 才能自主地去面对各种问题。
三、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必须跨越师生之间的“交流槛”
初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青春期, 其表现之一就是叛逆。因这一特点, 让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一道屏障。如果不能跨越师生之间这道“交流槛”, 那还能谈什么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我们特殊的方法, 一味照搬, 你就是再怎么改, 理念再怎样的新, 他们不喜欢学, 不喜欢你教, 那课改还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去搞改革, 那我们的改革必不能完全照搬, 必须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定位。总之, 必须要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四、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必须注重“第二课堂”的改革
第二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师生间的接触多了, 理解也多了, 信任也多了, 学生对教师的肯定也就多了。面对我们这些高厌学率的学生, 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在校内有充分的幸福感, 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有充分的幸福感, 我们只是一股脑地引用新课改方案, 那能真正实现有效性吗?所以我们必须丰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 不能单搞体育运动, 学生的兴趣不一样, 我们的第二课堂必须多样化,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 搞多样的兴趣小组, 搞他们喜欢的、健康的、有益的活动, 让他们在学校里有充分的幸福感, 让他们爱上学校, 爱上老师, 爱上学习。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 那才是适用的, 才是有意义的, 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
综上所述, 由于各校的师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在统一大方向的前提下, 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 我们应有我们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方案、自己的改革, 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所以改革必须要有“有效性”。因为各地各校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要实现改革的有效性, 改革的策略就必须与各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实际,结合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实际相结合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实际;结合
课堂教学改革之风正在全国盛行,改革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天我也想说一下我的想法。
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实际相结合。什么叫与实际相结合呢?各地各校应该在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家的改革也会有不同的困难,所以改革的方案必定不会完全一样。改革是为了培养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是多样化的,各校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我们的改革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并非朝夕可待,所以我们的改革目光应是长远的。基于各校师生的差异性,我们的改革应该多样化,具有长远意义,必须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各式人才。
据市教育局统计,我校学困生面极广,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想应先思考一下改革方法应与实际结合。清代诗人龚自珍诗句讲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是多样性的。新华词典对“人才”的解释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更要有专业知识和做事的本领技能。学困生面广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培养出人才,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信心,可怕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际不相符,更可怕的是我们教了一辈子的书,想了一辈子的方法,却不能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我认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搞课堂教学改革要像名校那样的方法。各校的课改是值得借鉴的,但不能完全照搬。一堂尽乎完美的课改观摩课,在有些学校非常适用,但在我们的学校是否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呢?我认为我们的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前提是必须遵守教育局的大方向,其细则应略加思考。在我们的学校,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应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做好一件事的必备条件。人的自主性分为三类:第一类,天生的。也就是具有崇高师德的人,全心为社会培养人才而默默奉献的老师,最值得我们敬佩的老师,他们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第二类,养出来的。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为了“名利”而奔波的人随处可见。能为“名利”而奔波的人,他们也有充分的自主性,他们也会不断奋斗而不知疲乏,但这需要领导有公正的作风、学校有合理的制度、社会有中肯的评价,更应让他们有充分的幸福感。而幸福感的前提是肯定教师的地位、肯定教师的价值、肯定知识的力量。第三类,自主性是逼出来的。我们不能否定一些只想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人存在,要让他们去搞好课堂教学改革,那就要不断地鞭策他们、激励他们。作为教师,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既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教师只有具有充分的自主,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去提升学生的素质,去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二、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性,才能迎合我们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更能让我们的改革事半功倍。而学生的自主性在不同的学校存在明显的差别,所以搞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因地制宜,与实际相结合。鉴于我校学困生面比较广的情况,学生的自主性该如何培养呢?首先,我认为应从根源找起。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沉溺于网络游戏、家庭单亲、父母不和、家长关心不够、社会问题等。只有找出根源,对症下药,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学校应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创造“幸福校园”,让学生在校有充分的幸福感,这样学生才会爱校、尊师、好学,才能自主地去面对各种问题。
三、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跨越师生之间的“交流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表现之一就是叛逆。因这一特点,让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一道屏障。如果不能跨越师生之间这道“交流槛”,那还能谈什么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我们特殊的方法,一味照搬,你就是再怎么改,理念再怎样的新,他们不喜欢学,不喜欢你教,那课改还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去搞改革,那我们的改革必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定位。总之,必须要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四、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注重“第二课堂”的改革
第二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师生间的接触多了,理解也多了,信任也多了,学生对教师的肯定也就多了。面对我们这些高厌学率的学生,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在校内有充分的幸福感,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有充分的幸福感,我们只是一股脑地引用新课改方案,那能真正实现有效性吗?所以我们必须丰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能单搞体育运动,学生的兴趣不一样,我们的第二课堂必须多样化,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搞多样的兴趣小组,搞他们喜欢的、健康的、有益的活动,让他们在学校里有充分的幸福感,让他们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那才是适用的,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
综上所述,由于各校的师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在统一大方向的前提下,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我们应有我们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方案、自己的改革,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 篇4
答: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如何进一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创设情境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情境,即情景、境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以下几种教学情景:
1、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热衷,从一年级学“10以内数的计算”开始,就创设了“走进花果山”这一系列情境。在教学中,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美猴王吗?它住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花果山游玩一番。”一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童话故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这一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加法的意义,探索出和是2—6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吸引力非常大,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探究,在拓展中提高。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搭积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搭建出漂亮的建筑,在搭建的过程中说一说你用到的积木的形状,使学生对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进行巩固,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形状,并在纸上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描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们展示自己成果的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创设生活情境感悟体验,探究理解新知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内容,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面积的存在,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先让学生触摸比较身边物体(如桌面、课本表面、笔盒面)表面的大小,再让学生给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涂颜色、感知大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算出课桌和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路程应用题”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题,可以这样设计:给学生准备本地几个景点或商场的地图,注明它们之间的路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如何计算“打的”费用等。像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实际应用味。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练习,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又运用在生活中,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延伸,体验身边的数学
学习完“克和千克”后,我让学生到市场去进行商品(物品)的质量调查,把调查结果填写在商品(物品)质量调查表中,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了解。通过这样调查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从自主探究入手,激发智慧火花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每节教学中,都应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就在身边,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会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在讲数学的时候,一般不会照本宣科。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再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易于学生接受。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正巧有几位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我说老师这里有一些糖,请大家把他平均分给客人们,应怎样分?(我给学生的糖果是怎样分都有剩余的。)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写出了各种算式,但都有剩余,通过写出的算式还发现一些规律。本节课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完成了自主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本节课如果我照本宣科学生也能学会,但那是在灌输知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由于我创设了相应的情景,学生是在主动的吸收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动地、自主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教师要掌握好双主原则,特别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我把例题出示后,先让学生自主解答,解答不上的翻开书看看,然后教学生来讲这道题应如何解答,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最后我再加以点拨。效果非常好。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不等不靠,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知识掌握牢,理解渗透。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善于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内,课外是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选一些开发智力、灵活多变的题目供那些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探讨,或者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或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力争使问题与生活相联系,或者富有趣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志和品质。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不要挖苦讽刺,而要以积极的态度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创造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
三、从动手体验入手,享受学习乐趣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颁布之初,曾一度出现数学课堂热热闹闹动手操作的景象,甚至认为课堂操作就是动手实践,这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来安排是否需要操作,而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动手实践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
1.课前体验。这种方式特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的陌生,而数学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是一句空话。
2.课中操作。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公式的推导、形体特征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
3.课后实践。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为了在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难免有时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很多意外的情况因为有老师的存在而被很好的处理或者避免;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所谓“独立”最大的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也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课后实践应该说是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最佳体现,实践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先扶后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课前体验,还是课中操作,再或是课后实践,教师应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作适时引导与点拨。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课中操作后的交流环节和课后实践的反馈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的结论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有小部分学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结论,那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准确答案。
2.小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每个学生都得动脑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宣布自己实践结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而且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四、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动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端性评价,而忽略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和激励性功能。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成为了教师的重点,选择合理的评价手段就是重中之重,而激励性评价正是评价手段非常有效的一部分。我主要采用
1、语言激励—激发兴趣
2、分层激励—产生兴趣
3、多次激励—唤起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思考问题片面或受周边学生的影响,造成学习活动或是作业过程中的一些重复性的错误或是问题。造成一部分孩子回答问题胆怯,学习过程不扎实,因此,对于这样的学习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能帮助学生剖析问题,反思成因,促进发展,进而掌握教学知识。
4、亮点激励—提高兴趣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第78页
二、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列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
3、通过不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类推和迁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教学准备:课件
地球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表面积是由什么组成的么?出示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积由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组成。2.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学生提出问题,回答列式.1.海洋面积约为多少亿平方千米? 1.5×2.4=3.6(亿平方千米)2.海洋面积约比陆地面积多多少? 1.5×2.4-1.5=2.1(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5×2.4+1.5=5.1(亿平方千米)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3)师:请同学们根据讲解的例题,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想这道题可以怎么做?做完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师巡视指导)(4)下面哪个小组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做法呢?
预设1: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2.4x+x=5.1
(2.4+1)x=5.1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亿平方千米)或2.4x=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预设2: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5.1-x=2.4x
5.1-x+x=2.4x+x
5.1=(2.4+1)x
5.1=3.4x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预设3: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
5.1-2.4x=x
5.1-2.4x+2.4x=x+2.4x
5.1=(1+2.4)x
5.1=3.4x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师:同学们都积极的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筋,也都做的很棒,下面请大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 预设:第一种方法最好,解方程的过程最简单。
师:同学们你们简直太聪明了,想出来这么多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不过我们要在这么多的方法之中选择最优的做法,一般遇到这类求两个未知量的题目,我们要设一倍量为x,再利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3)总结方法
1、设(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验(将解出的结果代入方程检验)
6、答(完整地写好答话)
师:是的,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常用的就是你这六个步骤,请同学们要牢记哦。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呢?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红和小军一共存了235元,小红存的钱数是小军的1.5倍,小红和小军分别存了多少元?
(2)植物园里种着松树和柏树,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2.5倍,柏树比松树少84棵,松树和柏树分别有多少棵? 2列方程解问题
.养殖场有白兔和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
(1)白兔和黑兔一共230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2)白兔比黑兔多138只,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第一问,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第二问请大家认真思考,观察与第一问的区别,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收获是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遇到的困惑是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理论与实际 篇6
理论与实际
地理组:蔡丽新
上了一个月的课了,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在逐步的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老师的角色转换。这一个月来,走的很“艰难”。因为一直在思考大学里学过的理论只是到底有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体现和应用呢!貌似学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还是基础知识,好像在到了课堂上之后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在这周上了汇报课之后,领导和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引导我想了很多,更明确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编写过程。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思考上,是不够严密、不够明确的,而且页疏忽了在大学里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本节课的内容,每节课的目标都是对本节课的一个中心指导,是这节课的教学主旨。从前觉得这个跟教学的关系部大,都没有好好的思考钻研琢磨。现在想来,觉得当初的自己是不够负责人的。有了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并且写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需要很多的知识基础的,需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中哥哥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病给上课内容以正确的定位,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经过浓缩的知识点,而且要条理清晰。所以,在今后的每个教案中,教学目标绝对不能再作为一个可有可无、可思考可不思考的板块,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只是,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虽然这不是一次两次能做好的,但要一直以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其次,是在课堂重难点的把握和强调上。要把握好一节课的重难点,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把握好了重难点之后,更重要的是课堂上采用比较好的方式来呈现、突出,达到让学生也能明确重难点在哪里。我想我们应该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把重难点的强调突出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后页最好能运用板书,板书的作用不可菇凉,所以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板书,让有限大小的黑板发挥无限大的作用。
最后,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那就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得到强化,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将抽象的地理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思想上的碰撞,让课堂不乏“意外”的收获;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多运用与学生生活接近的案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自然会逐步提高。总之,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使教学目标的各个维度都得到实现。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 篇7
目前,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对《电子线路CAD》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根据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项目式教学法”,国内进行了“《电子线路CAD》项目式教学法”探索和改革[1,2]。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进行关于“任务驱动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的改革[3],针对Protel软件的使用,进行了“电子线路CAD—PROTEL课堂教学方法探析”[4]。同时,从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及质量意识为目的,进行了“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探讨”[5,6,7]。这些改革对促进学生掌握CAD工具(如Protel、Multisim、Orcad等)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起到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电子线路CAD》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即不同于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只需要熟悉某个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和基本操应用,又不同于电路基础知识类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只需要掌握某个领域内知识。它需要用户以电子线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支撑,去操作对应的工具软件,完成一个电子系统的原理图绘制、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和结果仿真。除了有工具软件本身操作需要学习的内容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有相关PCB电路设计的知识做支撑,比如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阻抗匹配、时延匹配等。同样的原理图,工作低频段和工作在高频段的PCB图设计是有所不同的。现有改革方法侧重于工具软件的教学,忽略了教会学生与PCB设计有关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以后虽然会设计出原理图,但不能设计出能到达实际工作要求的PCB图。本文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大学生课余时间灵活性强的特点,以课内和课外结合、兴趣和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全面考虑,对《电子线路CAD》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法,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实践验证平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原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内容
开设《电子线路CAD》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硬件电路设计和制作的能力,硬件设计能力包括设计原理图的能力和设计PCB电路的能力。具备设计原理图的能力需要熟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操作并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高频电路等电路理论知识;具备设计PCB电路的能力需要熟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操作并掌握高速电路板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和PCB制作工艺等工程知识。这是因为电路可分为低速电路和高速电路。低频信号和部分中频信号(一般在30MHz以下)是用“路”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即信号间的传递需要通路是导线。高频信号和部分中频信号,需要用“场”的理论进行设计,即信号可以无线传输,必须考虑连线间的串扰和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反射等因素,如收音机和手机电路等。电路原理图的作用是表述其工作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并不涉及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硬件制作问题,因此,在用CAD工具设计原理图的时候,无论高频系统还是低频电路,都可以不加区别地选用标准器件符号进行绘制。但PCB电路是实际电子元件的连接载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信号频率、阻抗匹配、时延匹配等参数的影响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应用CAD工具进行PCB设计的过程中,除了熟悉工具软件的操作外,还需要应用高速电路板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PCB设计工艺等知识为理论指导进行正确的设计。
《电子线路CAD》课程通常在本科或高职、高专阶段开设,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基础课程的完整性,只能开设完与原理图设计有关的课程,而不能全面开设与PCB设计相关的课程。部分课程(如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分析等)往往在研究生阶段纳入培养计划,但很多本专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PCB设计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学习后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1 让学生了解现有电子线路CAD工具的发展情况
目前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繁多,在硬件设计方面,有简单易学但功能相对较小的Protel、Orcad、Pispice等,有功能强大,学习相对较难的ADS、Power PCB、CADENCE等,不同的电子公司根据开发产品的实际需求情况,要求员工使用对应的软件。学生应该熟悉其中一到两种,并了解其它软件功能和特点,否则在应聘过程中可能会不满足企业需要而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介绍工具软件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参考资料的方式提供相关教程的电子文档或学习网站网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1.2 补充高速PCB设计的相关知识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路系统体积越来越小,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给硬件设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给学生补充高速电路板PCB设计的相关知识,如高速电路板设计、电磁兼容理论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1.3 增加多层PCB设计的知识
目前,大多本科教学主要让学生进行单面板和双层板的设计。由于集成电路引脚越来越密集,封装体积越来越小,大部分电子系统都要求用多层电路板进行设计,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多层电路板设计的知识非常重要。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信号布线层数由网络密度,平均管脚密度等基本参数。可以参考如表1所示的经验数据。
1.4 增加元件布局的理论
元件的布局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性能,好的布局除了保证电路性能稳定外,还能降低步线难度。电子线路CAD教程中一般只介绍如何操作CAD工具进行布局,如器件旋转、移动等,但缺少介绍布局的理论依据,从而让学生学习后不知道什么样的布局才满足最佳性能要求。为了让学生在布局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应该给学生补充以下知识:
A.遵照“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布置原则,即核心元器件、重要的单元电路应当优先布局.
B.布局应尽量满足高电压与低电压、大电流与小电流信号完全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C.根据原理框图,按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D.相同结构电路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布局;
1.5 让学生掌握PCB布线的规约
电子线路CAD教程一般以某个软件工具为重点,在布线方面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把元件间的连线布通,忽略了保证线路能正常工作的理论介绍。表2给出了常见的布线规约及易犯的错误。其它还有3W法则、走线的谐振规则、走线长度最短规则等。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1.6 增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过程项目中有针对性地设置故障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
2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方法
在规定的学时内,补充与PCB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讲解,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因为讲解东西太多,让学生难以接受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改革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的特点,而且有一定自学能力的特点,充分利用开放的实验资源,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兴趣与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和理论指导提高其硬件设计能力。具体的措施是:
A.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介绍目前企业对电子线路CAD方面人才的需求情况,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B.给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学校资料,如利用超星图书资源,教会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C.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该自学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该讲解的进行讲解,该通过上机和实验进行学习的就让学生通过开放实验进行学习。
D.建立网上预约制度,及时通过网络方式发布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电子线路CAD方面教学改革的论文和前沿知识的读物,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E.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以项目点评、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3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电子线路CAD》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只以一次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即不能真实体验学生的能力,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革考核方式,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动手能力进行全面考评。将考勤、理论设计、安装调试、仿真、思考问题等纳入考核范围,增加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每个项目有对应的项目考核,每个阶段有阶段考核,综合评定期末成绩。
4 改革效果
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法在宜宾学院《电子线路CAD》教学中实施开展,学生在PCB方面的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设计的PCB板性能稳定。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该优异成绩得获得,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电子线路CAD的设计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竞赛题目中要求:在增益为60dB,带宽为直流到10MHz的情况下,静噪声输出小于300mv,学生在PCB设计过程中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采取了缩短信号走线和减小线间串扰等布线策略,最后输出静噪声小于70mv,性能远远高于指标要求。实践证明了该改革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结束语
《电子线路CAD》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易学难通的特点,教学难度比较大,所以任何有效的改革方法都是有意义的。本文从满足目前复杂电子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教会学生掌握CAD工具操作的情况下,该方法能让学生学会应用高速电路板设计的理论知识去设计性能稳定的电路系统,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能为其他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更多教学改革成果的诞生。
摘要:除了有扎实的电路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知识,才能熟练应用《电子线路CAD》技术完成各种硬件电路设计。针对当前学生PCB设计知识不足的现实,从教学内容、教学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改革效果进行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PCB,电子线路CAD,改革,有效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毕秀梅.《电子线路CAD》课程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6):4235-4237.
[2]黄淑一.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4):179-181.
[3]吕殿基.任务驱动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2):66-68.
[4]王海熔.电子线路CAD—PROTEL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4):3697-3698.
[5]徐作华,赵丽,谭丽娜.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6]奚洋,汪涛.电子线路CAD课程教改初探[J].科教导刊,2009(11):56-61.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 篇8
【关键词】学生实践水平 英语教学 改革
引言
目前英语教学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英语在现代学习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目前有许多学生现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能够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成绩不理想,英语成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就造成了喜欢英语的学生英语水平就很高,而不喜欢英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最终形成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目前学生学习英语以及教师教学的现状
因为英语学习要求更多的是对于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掌握和理解,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没有好好把握教学方法,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削弱。这就是现在学生大多数英语比较薄弱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虽然书面考试能力很强,但是一旦面对交流就出现了不知所措的现象。还有的学生虽然比较喜欢英语但是因为很难找到学习方法,所以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提高。
1.过分追求成绩。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价都采用成绩的高低的方式判断学生的水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重点内容放在语法、单词、句子方面,从而忽视了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从表面上看来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其实学生是被动学习的,遵规循矩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的学习方法都是比较被动,不能够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2.缺少英语学习氛围。英语学习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语言环境,我们之所以能将中文说得这么顺口,其实都是因为从小我们周围的人都在说,为我们学习中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大多教师考虑到全英文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上习惯性用中文进行教学。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英语。(实际上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是全英文教学,只有少部分用中文解释)
3.教学方式缺乏先进性。目前,教学改革在诸多学校已经得以实施,使得教学方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优化,且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ppt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虽然该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导致部分老师过度依赖,缺乏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知识教学方式先进性不强。
4.学生对于单词的积累较少。英语学习的入门知识就是要对单词的掌握,没有了这一基本掌握英语的基础,对于以后的英语学习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学生想要提高英语的学习就比较困难,在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中存在极大的困难,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认为英语单词的积累是枯燥的,不愿意背记单词。
5.学生不能够长期坚持。英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恒心,坚持不懈的积累知识的过程,但是部分孩子害怕吃苦,不能长期坚持下来,所以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停留到一个基础上面,没有进步和提升。
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实际水平的策略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教学。目前国内英语的学习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教学方式不能在依照以前的教学模式了,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将成绩整体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组进行学习评估和制定学习目标,并且要制定组内的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就是督促教师安排下来的任务的完成,这样学生相互之间可以促进学习的进步和交流。这样分组不仅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指导,提升教学能力。现代英语教师首先要能够掌握双语教学的技巧,为学生创设一个全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尽量通过肢体语言使学生明白所讲的内容和语言使用环境,改变传统依赖中文教学的模式,教师英语初期可以尝试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指令,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指令做出正确的反映,达到更加成熟的阶段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英语场景进行结合教学,在学生记单词的时候不用再根据单词的中文意思进行记忆,而是更加直观地通过图片加深学生的记忆。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教学方式。要注重现在英语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语言情景,充分利用听说法和视听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要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学习完每一个单元的时候都能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4.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英语知识的活动,例如英语知识竞答、口语演讲比赛、角色扮演、配音等活动,要注意把握好现在学生都热衷于过外国的传统节日,例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让学生在地道的外国文化中学习到知识,让学生参与到这些节日的氛围中,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5.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造就了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针对学习水平和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要分别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疏导,并且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敛的,可以鼓励他大声朗读和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对于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可以鼓励学生帮助成绩比较弱一点的学生,这样就能创建健康的学习氛围,从而也就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捍卫学生的主导地位。现在英语教学方式都是服务于学生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不光是要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英语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才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到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客观有利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菊华.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考试周刊,2012,(31):94-95.
[2]陈新燕,余雪琴.能力生成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行动——基于东风东路小学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3):14-18.
[3]白慧敏.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5):16-16,17.
[4]陈平.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9):130-130.
[5]崔袆蕾.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英语游戏教学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际.兼谈教材的使用doc07-11
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09-12
教学方法意义与改革06-0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09-25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09-08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0-06
教学方法教学改革07-25
教学考试方法改革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