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自评报告

2024-05-26

两基自评报告(通用10篇)

两基自评报告 篇1

张义镇澄新小学

“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为切实做好我校“两基”工作,确保我校“两基”工作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甘肃省扫除文盲工作办法》、“两基”督导检查验收标准和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校办学条件现状

1、我校建于1952年,经过几经增修,现占地4224.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59.5平方米,现有学生106人,生均建筑面积6.22平方米,学校图书藏书量1026册,生均图书9.7册。学校教学班级四个,现有教师8人,其中小学高级2人,小学一级2人,小学二级4人,专科7人。

2、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开校初,学校成立了校领导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警钟常鸣,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狠抓了责任的落实工作,根据学区有关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开校初组织教师对我校各类设施及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真正形成了学校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有人管的格局,学校制定了《突发事故应急工作预案》等一系列安全制度措施,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建设成效明显。

二、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师德建设,树立教师队伍崭新风貌,自觉践胡锦涛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四点希望”。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师以实际行动自觉做到自爱、自尊、自重、自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经常以“八荣八耻”检查自己的行为,重点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教师行为,提升师德水平,坚决纠正扰乱教学秩序、干扰教育工作的各种不良现象,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奉献教育、甘为人师的理想信念,培养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形成率先垂范、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树立执着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认真执行乡镇岗位津贴发放办法,严格学校考勤制度。做好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记载,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继续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人事制度改革,依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逐步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深化学校内部工资分配改革,严格津贴、年终奖励工资发放办法。

4、创建和谐校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三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要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把学校“法制、人文、和谐、健康、向上”的教师“乐教、会教”和学生“乐学、会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5、认真学习并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能严格按照《规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能做到为人师表,结合学区有关教师的考核制度,我校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核办法。

三、教育管理 认真贯彻《依法治校意见》精神,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议事与监督程序,发挥了教师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功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把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措施落到实处,并在开校初成立了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教学用书管理工作,严禁非审定用书流入学校和学生中,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建立并认真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过重负担的督促检查,严格按“一费制”标准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认真加强学校设施管理和配套工作,抓好了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图书、体育器材和管理工作,各种设施专人管理,合理使用,做好为教学服务,不断完善其使用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成效不突出,计划制度措施不健全。

2、学校各类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内容单一不健全不完善,3、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且效率不高,少数教师不会课件制作。

4、学校领导教师对新课改学习不够,不重视认识不清,缺乏时代进取精神。

5、教师相互听课,座谈取长补短不主动,不积极次数较少。

6、法制、国防、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7、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更新不明显,教师的角色转变不突出,教学质量成效不大,五、整改措施要求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学区的关于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把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各项工作分工要明确,责任要明确,任务要明确,制订长年的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

2、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

3、认真落实学区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方案,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完整、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严格管理,使教师接受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并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之中,4、认真学习教育局、学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鼓励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工作,立足实践,积极稳定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实验、探索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课后进行反馈交流,做好公开课的组织评议工作。

5、加强了学校法制、国防、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责任。

张义镇澄新小学

2011年3月25日

两基自评报告 篇2

关键词:美人美己,学生自评,臻美课堂

一、研究背景

研究之前, 我们全体教师对“课堂”和“学生”作了独立、深入的思考:

1. 臻美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我们以为:臻美课堂是有弹力、有吸引力、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课堂。课堂如一条河流, 学生如活泼的河水, 河水在受限的两岸里, 不息地向前奔流。

2. 明确研究方向和主题。

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和办学特色, 我们把研究点集中在“学生”, 确定以“美己”为核心, “学生自评”为主题的实践研究, 依据如下———

(1) “美己”的根基是“以生为本”。臻美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特色。“美人美己”的思想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美己, 是通过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 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教育愿景。因此, 确定“美己”为核心的研究, 既符合吴江区“必须聚焦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要求, 也契合我校科研的内容。

(2) 自评, 才能自知、自明, 达成“美己”。教育评价专家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小学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 小红马嘲笑小骆驼长得难看, 小骆驼很难受。在和妈妈沙漠旅行后, 小骆驼明白了难看的睫毛、脚掌、肉疙瘩, 都是骆驼与众不同、适应沙漠生活的宝贝, 此时, 小骆驼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价值, 客观地评价自我, 由衷感受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们的学生, 也如小骆驼, 由于对自己认识不够, 往往仰赖周围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所以, 需要像“骆驼妈妈”一样的老师,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评”犹如一面镜子, 让学生真实、正确、诚实地认识自我。只有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才能扬长避短, 逐步纠正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真正达成“美己”。

(3) 微研究, 是切合我校实情的研究方式。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学校老, 师资结构也偏老, 科研力量薄弱。“微研究”其内容微、理论微、形式微、成本微, 很切合我校科研的实际。因此, 我们选择微研究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

二、实践“微研究”

明确了研究方向和主题后, 我校以“美己”为核心, “学生自评”为主题, 分层、分组开展课堂实践研究, 在自下而上的研究中总结、提炼。

1. 分组学习理论文章。

教科室印发关于“学生自评”的理论文章, 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通过学习, 使教师了解“学生自评”的现状、意义及引导学生自评的一些策略, 为之后的课堂观察、论文反思做好认知准备。

2. 开展沙龙活动。

我校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学生自评”为话题的沙龙活动。沙龙以自由、轻松的谈话形式, 把教师对“学生自评”的思考引向宽处。

3. 组织论文评比。

教科室组织以“学生自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教师通过写论文, 梳理了“学生自评”的现状、问题、意义、方法、策略等,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观点。通过论文评比, 把教师对“学生自评”的思考引向深处。

三、研究总结

有了以上的系列研究, 我们对“学生自评”形成了以下粗浅的总结:

1. 深入了解了“学生自评”的现状。

(1) 教师缺乏“学生自评”的意识。意识指导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评”价值的认识, 就没有主动预设“学生自评”的意识。

(2) “自评”形式单一, 力量羸弱。课堂上, “学生自评”还是以语言评价为主, 如“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 写得怎样, 画得怎样?……”有的科目, 如英语、美术、综合实践, “学生自评”主要通过课后的等级 (星级) 进行自评;数学等科目, 作业自批是“学生自评”的主要方式。总体而言, 学生自评的数量少, 形式单一。羸弱的“学生自评”没有发挥强劲而持续的内动力。

(3) 学生不善“自评”。能力在训练中提高。由于课堂上教师忽略“学生自评”, 学生的“自评”能力得不到引导和强化, 总体上, 学生不善“自评”。

(1) 自评不习惯。由于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评价为重, 学生互评为主, 学生已习惯“被评价”, 一旦让他们自评, 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2) 自评不正确。学生主观上有迎合教师、同学的意向, 自评就缺乏客观性。低、中年段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过高;高年段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 往往自我评价过低。

2. 提高了对“学生自评”的认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观察及论文反思, 我校的大多数教师提高了对学生自我评价意义的认识。

(1) 自我诊断, 扬长避短。学生通过自评, 对照具体的标准, 发现哪些方面有长进, 需要加以巩固和发展, 哪些地方不足, 有待于改进。

(2) 自我反馈, 自知自明。学生依据评价结果, 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促使自己校正目标。

(3) 自我激励, 自我完善。学生通过及时的自评反馈的信息, 当觉得学习有成效时, 学习者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 增强信心, 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

四、丰富了“学生自评”的策略

1. 激发启蒙:

形成自评意识。教师首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有了良好的评价意识, 学生才可能有审视自己、评判自己的行动, 从而促使自己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增长点。

2. 引导示范:授之于自评方法。

(1) 标准要清晰。有了自评的意识, 没有自评的标准, 就如少了操作的工具。试想, 一个人想种花, 手头没有锄头、铁铲等工具, 往往因为无从下手而放弃。学生自评也如此, 评价标准是标尺, 是工具, 标准越具体、清晰, 评价结果越精准。

(2) 评价要客观。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起步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很大程度上是从依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时, 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导向, 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 这既是自我评价的要求, 也是学生素养的要求, 力在当下, 功在长远。

五、加深对“臻美课堂”的再认识

所谓“课堂空间”, 并非是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 一道砖墙围出一方空间, 而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建构而成的立体网络状的系统, 它是有生命张力的。

1. 远视, 才能延伸课堂的长度。

课堂的长度, 也就是学生的发展道路。毫无疑问, 教师都知晓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终点, 很多都落在学生期末的分数。教育者的近视, 往往让课堂急功近利, 为考而教, 这种忽视学生未来的教学, 本质上已经不是教育。“浇树浇根”,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做的是浇根的工作, 虽然默默无闻, 无花无果, 但力在当下, 功在未来。学生能否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责任、有梦想的人, 取决于我们的课堂, 也就是一块块培养基地, 从中, 他能得到多少滋养和锻炼呢?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 首先应该是关注人, 关注人的发展, 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 尊重, 才能提升课堂的高度。

课堂教学, 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 而应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其感受到自身独特的价值。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鲜花都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 何况人的思想呢!所以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当予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尊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尽一切可能去和谐地实现他们自己, 发展自己。缺乏宽容、尊重的课堂是没有高度的, 给人压制和压抑;有了宽容、尊重, 这样的课堂就是高大的, 为学生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勃勃生命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

3. 退让, 才能强化课堂的自由度。

乌申斯基提出:“教学不是教, 而只是帮助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而非教师。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过多的讲解, 无意中让学生成了听众, 占去了学生思考、体验、训练的时间。教师的“懒惰”, 是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习得方法, 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但这个“懒惰”的教师必须是高明的, 他不是袖手旁观, 而是全面了解、观察, 灵活调控、反馈、点拨。

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9.43%;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

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四)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巩固“两基”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电视、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由唐学荣校长负总责,唐成光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学校两基自查报告 篇4

XX小学位于XX西北的河谷地带,距县城23公里,紧靠国

道213线。全校开设了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2人。其中寄

宿制学生343人,全校教职工35人。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

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灾后重建,硬件设施实现了新的跨

越,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环境美,育人氛围浓,办

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

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对我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

壮年文盲”工作巩固提高的复查验收,现就永和乡“两基”迎国

检的准备工作作一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和学校建校已有50多年,原有中心校一所,下辖村小7

所。学校现有占地面积696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其

中教学用房1326平方米,生活用房2212平方米,5.12灾后重建

新建教学楼、学生住宿楼、教师住宿楼各一栋。目前全乡仅有中

心校一所。灾后新增设备设施:实验仪器及实验柜、桌凳,远程

视频会议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实验室,厨房

设备,图书资料达7800册,并有整洁的学生阅览室。按标准配

齐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灾后的永和学校积极更新办学理念: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施素质教育,管好用好教学设备、教学

仪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基础数据:

通过反复的核实确定了准确的基础数据。2010年全乡0——17周岁正常儿童少年人数989人,其中7——12周岁正常儿童人数386人,13——15周岁正常少年人数200人。正常适龄人口中7——12周岁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在校生330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65%,上学年初毕业班人数52人,实际毕业52人,小学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69人,完成初等教育67人,完成率97.10%。17周岁人口57人,完成初级中等75人,完成率87.70%。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要求。

三、佐证材料的准备:

截至今天学校对“两基”的 七个A 级指标,三十六个B级指标的佐证材料进行紧张有序的充实补充。目前已完成了B1.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B2.正常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B3.在校学生年辍学率。B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B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B12.教师学业合格率。B13.补充教师学业合格率。B14.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B15.师生比。B16.教师职称比。B18.生均校舍建筑面积。B19.全寄宿制生均校舍建筑面积。B21.生均图书。B22.班额。B23.教学附属设施。B30.规范办学行为。B31.学生德育工作。B32.学生体育工作。学生艺术、劳动、国防、安全、法制教育工作。B33.毕业班学生毕业率。B34.常规管理。B35.校园文化建设。B36.安全管理。完成了学校准备资料的85%.四、存在的困难

1、软件资料方面如A5.教育经费下的5个B级指标需要计财等股室的支持。其他资料还需要项目办、人事等各股室的支持配合。

2、学生异地就读的佐证材料(异地就读证明)正在联系各就读学校,部分在州外学校就读。学生的异地就读证明需要依靠政府想办法解决。

2011年6月30日

两基自查报告 篇5

康县王坝乡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根据《国家“双基”检查验收各项指标要求》,我们组织自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全镇中小学的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及程度

2010至2011学年度基本情况是:全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小1所,教学点3个。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总数467人,已入学467人,入学率100%(其中小学适龄女童217人,已入学人数217人,入学率100%);

2、初中适龄人口入学情况:13-15周岁人口总数338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447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33.2%;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数5人,已入学4人,入学率80%;

4、小学毕业及升学情况:学年初毕业班人数89人,实际毕业人数89人,升入初中人数89人,升学率100%;

5、初中毕业及升学情况:学年初毕业班人数121人,实际毕业人数121人,毕业率100%,升入高中人数104人,升学率86%;

6、小学辍学率:年初辍学人数0人,辍学率0%;

7、初中辍学率:年初辍学人数0人,辍学率0%;

8、15周岁受教育情况:15周岁人口147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147人,完成率为100%;

9、17周岁受教育情况:17周岁人口人数为128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的人数为123人,完成率为96.1%。

二、师资水平

全乡共有教职工7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3人(含代课教师3人),全部获得合格学率和教师资格,高学历人数56人。初中专任教师总数为20人,全部获得合格学率和教师资格,其中高学率人数为20人;校长都已参加岗位培训,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100%。参加提高培训为8人, 合格率为100%,校长通过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使他们专业素质更强,教育教学理念更加超前,创新意识更浓。

三、办学条件

我乡全学区校舍建筑面积6902.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14平方米,全学区实现校校无危房;图书共9856册,总值18.31万元,生均10.2册,生均189.36元;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为50%,总价值38.2万元;学校布局调整前学校数13所,调整后5所;信息技术教育、建网学校数1所,微机室3个,电教室1个,生机比100:11。

四、教育经费

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三个增长”方面,2008年、2009年、2010年全乡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449元、3175元、3506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265元、4233元、4674元;教职工医保2008年、2009年、2010年征收额分别为1.75万元、2.1万元、4.5万元。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了我乡学校的有序运转,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兑现和学校校容校貌的彻底改善,现在在教师再不用担心工资问题,人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教育质量

近几年,我乡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全面开课,按国家规定的课时数开课,切实制止频繁考试,频繁竞赛和滥用复习资料等现象。既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县的先进行列。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8%以上;小学和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都达到100%,均达国检标准。

六、扫盲情况

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总数5103人,其中非文盲5095人,非文盲率达99.84%;近三年先后投入扫盲经费20.25万元,举办扫盲班52个,脱盲巩固279人,巩固率达98%,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在扫除青壮年文盲迎接国家验收后,我乡一方面加大力度防止脱盲后的再复盲,同时,防止产生新的文盲,我们以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龙头,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为脱盲人员大搞巩固提高技术培训,使他们不仅能学文化,还能学到实用技术。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乡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情况六个方面,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检查验收标准。在巩固双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强调一个中心,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高目标;突出了两个重点,即千方百计提高普及程度和基础教育质量;狠抓三项建设,即:学校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环境建设;加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学生德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工作,继续深化以教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创建文明和谐的学校。

佛坪完善镇级财政所“两基”建设 篇6

佛坪县自2011年启动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 县财政局从“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管理、监管机制、基础设施、管理改革”等六个方面入手, 狠抓镇财政所基础建设和基层管理。积极筹资近280余万元, 加大对全县8个镇财政所办公场所、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建设、便民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 使各镇财政所办公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健全制度、梳理流程、强化政风行风建设等方式, 加强对镇财政所财政业务、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的检查指导, 全面提升财政所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使各镇财政所均达到了硬件过硬、软件规范的建设要求, 全县财政所达到A级财政所标准。

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篇7

我校各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大“两基”工作力度,狠抓适龄儿童入学动员工作和控辍工作,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因此,我校各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校地处清镇市北部,与卫城镇关口村、暗流乡政府隔河相望,并与王庄乡的打磨村、本乡的太阳村、街上村四村毗邻。

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552户村民,共有人口xx年人。学校现有教师11人,(其中代课1人),高级教师5人,大专文凭的有6人。教学班7个,(其中:

学前班一个),共有学生212人。因诸多因素,同全乡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为下坝的教育工作不懈努力。

二、“两基”工作情况为巩固“两基”成果,推进素质教育,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了普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体制改革中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经济落后是教育落后的一种反映,我们学习了有关教学改革文件和有关领导的讲话,认识到经济发展的迟缓与教育事业兴衰的这一辨证关系,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狠抓“两基”的各项指标的落实。

(一)、普及程度小学入学率:

xx年—xx年xx,全村6—11周岁151人,入学151人,入学率为100%,女儿童入学率:

有女儿童71人,入学71人,入学率为100%;15、17周岁少年儿童完成率:

xx年—xx年年十五周岁总人口18人,小学毕业以18上人,完成率为100%;十七周岁完成率:

xx年年总人口43人,初中毕业以上40人,完成率为93.02%。年辍学率:

xx年—xx年上xx初实有在校生174人,xx内辍学0人,辍学率为0%。初中毛入学率:

xx年—xx年xx,全村12—14周岁适龄少年82人,初中正常在校84人,入学率为1044%。

(二)、扫盲程度xx年—xx年xx年满15周岁以上人口1339人,人,非文盲人口数1309人,非文盲率98.27%,近三年来脱盲人员9人,脱盲巩固9人,巩固率100%,抽考9人,合格人数9人,合格率100%。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教室1间,课桌凳20套,专兼职教师3人,领导班子3人xx年年培训153人次。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认真拟写了培训计划,安排切合本村实际的培训内容,使下坝大部分青少年都能懂得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养殖技术等,认真总结,找出缺点,设想补救措施。

(三)、教育经费为了贯彻落实好“两免一补”工作,学校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免一补”经费管理办法及措施,学校“两免一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相关收费政策,学校没有乱收费现象。

其次,在生均公用经费使用方面,学校严格执行乡教育办公室下发的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经费开支计划,严格按照计划使用生均公用经费。

两基年检自查报告(侯村) 篇8

一、基本情况

我校服务半径内共有2个行政村,2009年服务半径内总人口0.25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0元,年人均粮食450公斤。开办完全小学一所,现有6个教学班,现在校学生292人(其中女166人)。

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情况

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总数333人(其中女1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均为93.06%,;15周岁人口总数36人(其中女17人),15周岁人口中完成小学学业的人数58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女童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总数30人,全部完成初中学业;小学在校辍学率0.57%。

2007年小学适龄儿童总数346人(其中女1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均为100%,;15周岁人口总数28人,15周岁人口中完成小学学业的人数28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女童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学年初小学毕业班学生数41人,学年末实际小学毕业生人数41人,毕业率100%;17周岁人口总数56人,完成初中学业52人;17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2.86%;小学在校辍学率0.88%。

2008年小学适龄儿童总数260人(其中女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均为100%,;15周岁人口总数38人,15周岁人口中完成小学学业的人数38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女童初等教育完成率100%),由于学制过渡无小学毕业班;17周岁人口总数58人,全部完成初中学业;小学在校辍学率1.37%。

三、师资水平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中专学历5,大专2人,取得专业合格证书1人。专任教师中学历符合规定要求的比例为100%。

四、办学条件情况

我校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平方米,生均占有量为1.73平方米;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用设备和两箱三仪各一套;有课桌凳143双人套,配齐率98.6%;校存图书1520册,生均图书5.2册。

四、教育经费情况

2006年,财政下拨我校公用经费5.03万元,公用经费实际总支出5.03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180.28元;2007财政下拨我校公用经费5.02万元,公用经费实际总支出5.02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180元;2008年,财政下拨我校公用经费8.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05%,公用经费实际总支出8.16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279.45元。

五、教育质量情况

2006—2008年,国家规定课程的开课率均为100%,小学毕业年级全科合格率分别为44.53%、56.2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均为98.2%,学生体育合格率均为61.7%。

六、扫盲情况 2006年,青壮年人口总数625人(其中女302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率为2.08%,巩固率为100%;2007年,青壮年人口总数632人(其中女315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率为1.27%,巩固率为100%;2008年,青壮年人口总数642人(其中女328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率为0.31%,巩固率为100%。

西和县十里乡侯村小学

两基自评报告 篇9

一、打基础, 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

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人才服务工作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一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人才服务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确定调研课题, 由班子成员分别带队, 组织员工分期分批赴河北、山西、贵州、重庆、陕西、青岛、大连等省、市学习考察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和人才市场建设, 了解各地业务开展情况, 学习各地先进的内部管理、窗口建设经验等。通过开展调研和学习考察活动, 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素质, 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印发了《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关于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单位的意见》。鼓励员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新闻宣传媒体、学术交流平台, 宣传中心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功经验, 积极撰写科研、调研、信息和宣传材料。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员工自学并考取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经理人、社会工作者等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考试, 并取得相关证书。把2010年定为该中心“读书学习年”, 开展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打造学习型单位”为主题的全员读书活动, 在中心上下形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学习氛围。读书学习年活动采取以个人自学、领导辅导、集中交流、读书讲座、读书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每人每周精读一篇优秀文章、每人每月精读一本书、组织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中心班子成员每人开展一次学习辅导报告、举办一次演讲比赛等。

二、建平台, 实施项目带动

把创建“青年文明号”“五好党委”“工人先锋号”作为工作抓手, 通过创先争优, 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2009年, 该中心流动人员党委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命名为“五好党委”, 市场经营部被省直工委命名为“工人先锋号”, 2010年7月, 该中心作为18个青年集体之一, 被省直工委命名为“2009年度省直青年文明号”。在今后的工作中, 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将把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五好党委”“工人先锋号”作为“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重要项目和重要抓手继续抓好。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工作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为根本任务, 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业务技能建设、进行“窗口”建设、搭建活动载体、完善硬件建设为主要内容, 把创建工作融入到人才服务当中去, 以创建促人才服务, 以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新形式丰富创建内容, 通过开展服务技能培训和服务形象展示等活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交流活动, 促进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争创“五好党委”工作要按照“注重创新、注重服务、依靠支部、依靠网络、提高流动党员素质、提高流动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建设,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努力构建“流动党员之家”。争创“工人先锋号”工作要把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作为重点, 坚持文明、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 积极开展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努力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热情周到、规范满意的服务, 提升社会满意度和公众认可度。

三、抓窗口, 创一流服务水平

人才交流中心作为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为人事代理单位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及社会保险等人事代理服务工作的综合性服务实体和服务窗口, 必须以强化服务为主题, 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着力解决在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办事程序、办事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人才服务的视野和领域有新拓展, 服务方法和手段有新改进, 服务途径和措施有新突破, 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新提升。一是加强窗口环境建设。人事代理服务大厅安装了触摸屏、电视等电子设备, 人员统一着装, 佩戴胸牌。实施市场大楼一楼改造工程, 抓好公共人才服务窗口的基本建设工作。二是制定窗口服务规范。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文明服务, 微笑服务, 做到热心、诚心、耐心;接待客户实行首问制, 不得推诿责任;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廉洁勤政, 不得以任何形式吃、拿、卡、要, 不得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实行严格保密制度, 严禁非部门人员进入窗口工作区, 确保人事档案安全等。三是创新服务手段。由原来单一的柜台服务, 转变为电话服务、网络服务、大客户VIP服务, 开发建立了远程视频面试信息平台, 建立毕业生就业咨询QQ服务群, 设立客户服务中心, 直接面对客户, 建立一个咨询交流、沟通意见建议的平台。

四、重创新, 争一流工作业绩

按照“抓重点、解难点、举亮点”的要求, 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为工作重点, 提升功能, 挖掘潜力, 统筹安排, 精心运作, 狠抓落实, 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了具体工作措施。一是努力构建公共人才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对全省人才服务业的人事代理和人才市场服务有关情况进行统计、预测, 编制各类人才配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精心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全省产业聚集区人才招聘洽谈会、中小企业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通过中国中原人才网站以及编印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宣传资料等,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管理水平。在河南人才市场招聘现场划分中高级人才招聘区和一般人才招聘区, 实行现场招聘分类管理, 专人负责, 增强供需针对性;设立固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专区, 对毕业生开展面对面就业指导活动;每季度举办全省网络招聘大会, 增设人才网站页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建立中高级人才信息库, 扩大“猎头”业务, 采取柜台服务、网络服务、电话服务以及大客户一对一的VIP服务等, 加强与全国人才网站和各高校网站的链接。三是加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和电子化进程, 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逐步实行人事代理业务与档案管理业务分类管理, 在人事代理业务中实行“专员专管”制度, 对代理客户分类分区实行VIP大客户服务;开发人事代理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为在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远程基本信息咨询服务;建立档案接收、转出工作程序, 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四是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党建工作。修订下发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 对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组织关系接转、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党费收缴管理、考核评比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编印发放《流动党员服务手册》,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规范指导;创新组织方式, 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 对省属高校集中转入的学生党员, 按原所在院、系建立网络党支部;抽出专门力量对所属6000余名流动党员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汇总, 利用网络对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进行联系、教育、管理和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 ■

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报告 篇10

关于2011年“两基”年审自查情况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自2010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后,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乡“两基”工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根据《永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发电(2011)98号‟要求,我乡于2011年12月14日至18日,对“两基”巩固提高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东与永康镇相连,南与德党镇接壤,西与镇康县勐棒毗邻,北与小勐统镇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会昆明827公里。乡内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07米,最低海拔950米。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84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6228户26986人。境内居住着汉、傣、彝、佤等17种少数民族共 6826人。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1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6%;农民人均纯收入3797元。

全乡现有中小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7所,村小3所,教学点3个。共有中小学在校生3787人,完成率98%。15周岁人口中无文盲。

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全乡有17周岁总人口297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72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1.58%。

6.青壮年非文盲率

2011年全乡共有青壮年人口15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4790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2人。青壮年总人口中非文盲人数为15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4727人、非农业人口359人、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4491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6%,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99.6%、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达100%、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非文盲率达99.98%。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

有近三年脱盲人员365人,其中:复盲人数14人,复盲率为3.84%。

(二)教师校长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

2011年全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4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0人,学历合格率达96.6%;有中学专任教师55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4人,学历合格率达98.18%。

9.当年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学3人(新分配),学历为专科,学历合格率达100%。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

53.74%。

17.年校级体育运动会举办率

全乡中小学按要求认真开展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会,举办率达100%。

(四)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

全乡现有小学占地总面积116191平方米,生均48.29平方米;有中学占地总面积22735平方米,生均22.25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

小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0623平方米,生均8.57平方米;中学有校舍建筑总面积8355平方米,生均8.41平方米。中小学均达指标要求。

20.教学用房达标率

中小学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达标率为100%。21.院墙、校门达标率

全乡中小学都有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等设施。小学配套达标率为90%,中学为100%。

22.危房率

小学现有危房1378平方米,危房率达6.68%;中学有危房1082平方米,危房率达12.95%。全乡中小学能按计划排除危房,并做到逐年改善办学条件。

23.课桌椅配备率

全乡中小学都按要求配齐课桌凳,配备率达100%。

导帮助下,勐板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职责,充分发挥各村委会、中小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突出抓好组织入学、安全工作、基础建设和学校管理,教育资源得到整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乡”战略 教育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年来,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切实把教育工作摆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环境优先构建”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了由政府乡长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教育的副乡长为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为全乡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党委会、班子联席会研究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不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对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划拨建设用地、教师表彰奖励、贫困生救助等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坚持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完小责任制,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支持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四是坚持责任目标管理制度,每年与各村委会、乡级各职能站所、中小学校签订“控辍保学”、安全工作、教育工作督

软件从严”的原则,根据《云南省“两基”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认真排查,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三)履行教育法定职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多措并举抓入学,“两基”成果有效巩固

“控辍保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乡人民政府坚持实行“三包三负责制度”(即乡、村包入学率,学校领导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学生不入学由乡村负责,学生留不住由学校领导负责,学生学不好由教师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办公室,充分利用板报、粘贴宣传标语、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在全乡广泛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家长送子女上学,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每学年开学前15天,乡人民政府统一印发《入学通知书》到家长手中,各村“两委”干部督促家长送子女上学,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及时入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建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三是结合我乡产业发展,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好“下沉办学”班,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壮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年内完成农村实用技

杜绝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务农、务工、经商等现象,化解校园内外各种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立由派出所所长兼任中学法制副校长、司法所所长兼任教办室法制辅导员制度,强化法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深入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上法制课、与师生座谈,从饮食安全、防火安全、防爆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等多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演练,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坚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教办室、中学、派出所、司法所和卫生院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成立了10个村校园安全护卫队,由各村委会主任、综治员、村民小组长、民兵等人员组成,负责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巡逻和管理。同时在派出所的指导下,今年分别在中学配备了2名专职保卫人员、中心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户涯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和新边田完小配备了1名专职保卫人员。通过各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多年以来学校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师生安全,校园和谐。

3、加大投入抓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乡财县管”的体制下,乡人民政府多方争取支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是科学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布局,落实学校改扩建、新建所需的土地,保证校舍建设用地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今年,共协调解决建

1总投资348.8万元。目前,教学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勐板中心完小学生宿舍楼项目1900平方米,总投资247万元。目前,学生宿舍楼项目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勐板中学学生食堂项目938平方米,总投资121.8万元。目前,工程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新学期竣工投入使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全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4、优化资源抓管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乡党委、政府切实抓好辖区内中小学校的管理,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突出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发挥好教师在“三结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以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勇于奉献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选聘到领导岗位上来,并按要求参加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师配备、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师资水平。认真调整充实薄弱学校教师,优化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教师,使师资力量得到均衡发展。三是注重对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召开教师和退休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学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

3工作,维护校园安全。

(五)继续抓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附: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上一篇:团干部一览表下一篇:汽车4s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