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2024-07-05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共6篇)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1

东兴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我们按照省市县及乡教管中心的安排,对我村两基工作进行了认真扎实具体详实的部署安排,现将我们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情况作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东兴村为国家扶贫移民搬迁村,所辖村中心小学一所,现有学生361人,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学历合格率100%,二、达标情况

多年来,我们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不断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办学理念,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标要求。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9.8%,辍学率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校长培训100%,小学生均校舍达3.5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10册,15至50周岁中的非文盲率99.8%,脱盲人员的巩固率100%,农村留守儿童全部上学。

三、主要成绩和经验

我们以本次迎国检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1、优化育人环境,抓实“三化”建设。对校园主要地带进行了硬化,主要地带硬化率达50%以上。同时狠下功夫做好学校的绿化工作,今年开春投资购买了各种树苗,在学校周边进行了栽种,美化了校园环境。

2、完善档案资料建设。在档案资料建设中,我们对三年来的“两基”资料及学校各种管理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回头看,从对迎“国检”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及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等进行了全面培训。做到了资料表册齐全,数字正确,逻辑关系清楚,使人一看就懂,一查就实,一要就有,并且装订规范,全部档案入盒进柜。

3、各室建设。我们学校由于是移民搬迁学校,建校时间短,学校的建设没有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学校没有单独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社等,但我们正在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

4、扫盲、农技培训有效开展。我们对15-50周岁的文盲建立文盲登记卡,采用包教的形式,有教师,有家庭辅导员,每年进行测试,达到脱盲,对脱盲人员再进行巩固提高三年。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科类和农民致富的项目及时的进行培训。

5、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在近两年来对学校校园进行了硬化处理,并修建了水房,整修了学校花园和林带。

7、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来,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年轻教师的补充,加之教师培训等因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全乡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今年我校六年级学生王定兰在全县统考中名列全县第12.8、安全教育不放松。近几年来,我们严格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经常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竞赛,多次开展有关防震、消防等安全演练,开展传染病的防治,经常督查学校设施安全,安全有制度,有责任书,有应急预案等,因此近三年来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教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还得益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员工。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1、学校六配套还不达标,学校没有其他功能教室。我们打算以后在争取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动员社会贤达人士捐款捐物修建。

2、校园的美化绿化硬化还做得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跟进建设。

3、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两基”迎国检

汇报材料

靖远县东升乡东兴小学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篇2

中共泉吉乡委 泉吉乡人民政府

2011年9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泉吉乡党委、政府向莅临我乡检查指导“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狠抓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管理力度,巩固提高扫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现将我乡“两基”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泉吉乡位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西端,东临伊克乌兰乡,西连吉尔孟乡,南临青海湖,北至默勒河与祁连相望。

全乡辖6个行政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农牧户1501户、5758人,是一个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乡,可利用草场185.9万亩,经营各类牲畜18.9 万头(只、匹),农牧民人均收入达 元。

全乡现有学校2所,乡中心寄宿制小学,年乃索麻村寄宿制 小学,全乡适龄儿童512名,其中女生251名;现有教职工40名,专任教师33名,女教师18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有10名,小教一级职称的有14名,未评9名。

二、“两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

2010年全乡适龄儿童512人,其中已入学511人,入学率达 99.8 %,其中女童251人,已入学250人,入学率达99.6 %。

(2)初中阶段入学率

2010年全乡适龄少年300人,初中阶段在校生是289人,适龄少年是256人(含适龄少年中已毕业或升入高一年级是25人)、超龄生是3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33%。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2010年残疾儿童、少年为1人,已入学1人、入学率100%。(4)辍学率

2010年初小学在校生 495人、辍学生 0人、辍学率 0%。(5)毕业率

2010年小学毕业班学生79人、实际毕业79人、毕业率100%。(6)完成率 2010年,16周岁人104 人、完成初等义务教育学业人数104人、完成率100%。

2010年,18周岁人口90人、完成初等义务教育学业人数88人、完成率97.78%。

2.师资水平

(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2010年专任教师33人,学历合格33 人,学历合格率为100%。(2)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2010年,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 21人,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书的21人,合格率为100%。

(3)校长培训合格率

2010年,全乡共有校长人数3人,参加校长培训合格3人,培训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1)人均图书册数

2010年学生图书8255册,生均16.68册(2)校舍生均占有量

2010年校舍建筑面积6747平方米。生均 13.63平方米(3)教学仪器、器材配齐率

学校总数2所,达到配备标准2所,配齐率100%。(4)危房率

校舍无D级危房,危房率0%。4.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保持逐年增长。

教职工工资无拖欠,并逐年增长。5.教育质量

(2)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 小学:100%。

(3)毕业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 小学:100%。

(二)扫除青壮年非文盲率 1.15-24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

2010年15-24周岁青壮年人口992人,非文盲率为100%。2.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

2010年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3812人,女1854人,15-50周岁非文盲3749人,女1818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8.35%,女性非文盲率98.06% 2.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

2010年,近三年共脱盲49人。其中女41人。脱盲巩固49人。近三年脱盲巩固率100%。3.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情况

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办学面积100%;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6所,办学面100%。兼职扫盲教师4人。

4.扫盲及成人教育经费

2010年,全乡共投入扫盲和成人教育经费0.7万元,其中:上级拨款0.5万元;乡级自筹0.2万元。

三、主要做法

(一)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多年来,乡党委、政府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主管副乡长、乡寄小校长任副组长,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泉吉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行联点领导包村制度,确保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各村成立了村级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招生、辍学生的复学以及住校生伙食的收缴工作。二是层层签定《“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招生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民,明确了职责和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肩上有任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认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讨论部署教育工作,分析现状,查摆存在的问题。对教育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完善各项措施,狠抓落实。三年内共召开教育专题会议24次,共组织大规模下乡活动36次,参加人员达588人次。四是确保行政行为到位。乡政府多次抽调工作人员成立招生、辍学生复学工作组分赴各村开展招收新生、流失生复学等工作。以召开群众大会、走家串户等措施动员教育群众积极主动并按时送子女入学。对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群众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让群众懂得送子女入学不仅是他的义务,而且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权力等,进一步确保了教育招生、流失生及时复学等工作的全面完成。

(二)营造全民参与办教育的气氛,确保教育宣传工作到位

按照政府动员、全民参与教育的要求,乡党委、乡政府以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以及走家串户、发放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宣传动员工作,向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感,促使牧民群众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并对适龄儿童和流失生及时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单》、《辍学生复学通知单》,督促学生家长主动送子女按时入学,从而确保了我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的逐年提高。三年内共张贴标语280条,发放宣传材料2945份,悬挂横幅22条,召开5次“两基”动员大 会,群众大会20余次,座谈会20次,参加人数达7850余人次,走访牧户376户。

(三)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师素质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校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学校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到规定学校进行培训。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下,有计划地派教师到外地进行考察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吸取外地教学新经验,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增加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2008年-2010年,学校校长共培训6人(次);教师共培训126人(次)。

(四)加强学校管理,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及学校积极到上级部门争取教育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争取到投资310万元国家“寄宿制”建设项目,新建1661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1420平方米的宿舍楼和300平方米的餐厅,补建原未完工的教学楼,目前已投入使用。争取到国家“二期义教”项目,配置了30台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设备一套;乡政府为乡中心寄校投资16000元购置校园广播系统一套;投资2400元购置会议桌一套。投资1800元购置6套办公桌。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乡党委、政府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检查、督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学校食堂、环境卫生等后勤各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教学技能,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同时,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来,乡政府为学校解决面粉等物资,有效解决了困难问题。2007年争取了总投资19.2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方便了通行,整洁美化了校园。

(五)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确保扶困助学氛围的形成 我乡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教育资金,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捐资助学,为本乡学校多办实事、好事,给贫困生以多方救助。积极联系社会热心人士,使鸟岛寄小的18名贫困学生纳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助学者保证每年给每位学生450元的学杂费和冬夏服装直至供完大学为止。2008年5月州教研室给泉吉中心寄小捐赠54套学生校服。

(六)狠抓落实,确保扫盲工作富有成效

我乡按照《刚察县2009至2011年扫盲工作实施方案》和《刚察县今冬明春扫盲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切实把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科教兴乡”的基 础工程,狠抓扫盲、脱盲巩固工作,努力降低文盲率。针对我乡农牧民居住地分散,且大龄文盲多,妇女文盲多的特点,采取分片定点,责任到人的措施,按五定(定村、定户、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三包(包教、包脱盲、包巩固提高)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扫盲学习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闲时多教、忙时少教的方式开展扫盲教学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并邀请乡寄校觉悟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扫盲教师。扫盲教学结束后,由乡政府安排对各村扫盲人员进行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发放脱盲证。同时,对农牧民进行了实用技术的培训,把学文化与学技术,脱盲与脱贫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在积极开办扫盲教学班的同时,认真抓好扫盲成果的巩固工作,乡政府积极组织人员举办脱盲巩固班,并对已脱盲的人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避免复盲人员的出现,切实提高脱盲巩固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乡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乡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群众居住分散,学生离家较远,在校生巩固难度较大;二是学校教师紧缺,尤其严重缺乏藏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三是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两基”成果,继续将“两基”工作列入“科教兴乡”的战略地位,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全乡上下重教育,农牧民群众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

(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探索教学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郎学区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3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学区“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有序,现从基本情况、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等五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郎乡位于成县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分别与陈院镇、抛沙镇、纸坊镇、沙坝镇、王磨镇和西和县接壤,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平均海拔1600米。全乡总面积15.9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55个合作社,866户人,总人口4100人,其中从业人员3998人。农民人均年纯 收人1250元。

全乡共有5所学校,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基层教学点4所,共有教学班18个;全学区现有教师38人,其中初中教师14名,小学教师24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在校学生437名,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62名,小学在校学生222名;学前在读幼儿53名。

中心学校现有香港中华总商会援建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081平方米),8.12重建项目宿舍楼正在修建中。

基层各校均已消除了危房。

二、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08年、2009年、2011年均为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2008年小学专任教师共40名,初中专任教师共12名,学历合格率为100%。2011年小学专任教师24名,初中专任教师共14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小学生师比为13:1,初中生师比为14:1。

全学区各校均已按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了所有课程,配齐了科任教师。

(三)办学条件

小学校舍建筑面积88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平方米,无危房;初中校舍建筑面积72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5平方米,无危房。

学校生均图书:二郎初中共有图书4162册,生均25.69册;二郎小学共有图书2584册,生均17册,武坝小学共有图书73册,生均10.4册;严河小学共有图书676册,生均16.9册;谭河小学共有图书185册,生均11.6册;曹阴小学共有图书78册,生均11册。

(四)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两基”目标责任书中承诺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4-2010年从18.5%到20.5%得到落实。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

学毕业学生全部升入初中就读,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86.21%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七)扫盲情况

全乡10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中心学校和5所教学点承担了扫盲学习教学任务,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1所,做到了“五齐全”,即:组织机构齐全、各类制度齐全、教学计划齐全、教学设计齐全,办学覆盖面达100%。

三、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分别成立了 “二郎乡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和“二郎学区两基工作领导小组”,乡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副乡长和学区校长任副组长,财政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和各村支书任组员;校领导小组由学区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和两基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学区其他中层领导和各基层小学校长任组员。明确了分工,靠实了责任。

2、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将两基工作纳入重中之重,乡上和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两基工作,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并实行了责任承包制。

3、采取多种措施,劝返辍学学生

发动乡村干部和全体教师,通过多项措施和多条途径,对适龄未入学和中途辍学学生进行劝返工作,期间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如副校长王波,经常用自己的私家车将教师拉上往返于各家各户劝返学生,一跑就是上百公里,但他从不抱怨,为其他教师

语6幅,校内外张贴大幅“两基”迎国检知识问答2幅,印发“两基”迎国检应知应会册38册。团委书记李倚,为了开好各类宣传会,拟好宣传标语,经常在电脑上查阅资料到深夜,熬红了眼圈;武坝小学校长岳小林,为了选择醒目的标语地块,和群众不知谈了多少次……

四、存在的问题

1.校园正在搞建设,校舍紧张,功能室无法正常运转; 2.群众意识淡薄,常年累积问题较多,劝返难度较大。

五、今后打算

1、继承和发扬已有做法,不断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

2、克服一切困难,埋头苦干,努力工作,保证国检顺利过关。

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篇4

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实现“两基”达标验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基础性惠民工程。自1998年全乡普初后,我们始终把“两基”作为全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班子不撤、人员不散、措施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强领导,多方筹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水平,降低青壮年文盲率,尤其是2007年以来,学区紧紧围绕教育局工作要点,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立足实际,以干克难,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进入“两基”达标自查自评阶段,现将我乡“两基”工作,重点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江口乡地处县城西南部,碧玉河、红崖河汇聚西汉水,素有“三江之口”的称谓,总面积66.3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人,非农业人口166人。

全乡有九年制1所,完小5所,教学点3所。有教学班47个。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代课教师5人。

全乡在校学生数1118人,其中女619人;小学801人,女401人;初中317人,女218人。

二、“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小学校内外学龄儿童890人,其中女429人;校内学龄儿童890人,其中女429人;入学率100%。初中校内外学龄少年601人,其中女297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690人,其中女341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4.8%。残疾儿童8人,残疾儿童入学

率87.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9.25%,15-50周岁人口非文盲率99.1%。小学学年内辍学2人,辍学率为0.2。初中辍学学生2人,辍学率0.55。

三、所做的工作

我乡由于历史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两基”底子薄、基础差、任务重,攻坚形势严峻。自2011年3月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会以来,江口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各种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此项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两基”迎“国检”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列于重中之重的议事日程,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的良好局面和新的工作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

一是于2011年3月10日迅速召开了全乡“两基”攻坚工作动员会,相继出台了《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工作机构、“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规划等相关的文件,使此项工作迅速拉开了帷幕。二是迅速调整了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的工作考核内容,按照“两基”迎“国检”工作双线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将此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纳入考核之中,严格奖惩。三是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干部迅速行动,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会,宣传安排“两基”迎“国检”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基本做到了人人皆知,户户知晓。四是江口乡党委政府、学校汇同江口乡村干部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入学动员工作,严控辍学率,使普及程度得以提高。形成了条块结合,辖区负责,责任明确的工作任务分解。江口乡政府对此工作总负责,具体是宣传发动,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实现攻坚;学

校对软件资料负责,并就规划,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提出建议,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指标;村社对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入学率,组织投工投劳,解决建设矛盾负责。

二是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主任、文书、社长、学区校长、派出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宣传工作抽调了专门人员作了专门安排,专题召开了各校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对永久标语刷写、板报、校班会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目前全乡共印制大型横幅14幅,刷写永久性标语21条,出板报8期8板,出工作简报14期。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办统一印制宣传标语下发各校,并就标语的制作书写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在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机关形成我为“两基”迎“国检”添砖瓦的风尚,在社会各界形成了“穷不办教育、穷根难断,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的理念,在农村形成了“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送子女上学”的意识,抓“两基”迎“国检”的工作氛围愈演愈浓,实现了政府与学校共建,政府与村社共建,机关干部与老师共建,基层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建的工作态势。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通过扎实工作,积极争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抓住建设项目机遇,中心小学教学楼现已列入建设完工,目前正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了塄上小学、茨坝小学、彭崖小学部分校舍列项重建。筹措资金对九年制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自08

年以来,先后研究讨论实施了几项大的建设项目:

1、师生饮水工程,解决了师生多年来吃水难,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用水;

2、硬化校园门口路面,解决了师生雨天行走困难;

3、对教学楼进行维修,重新为楼顶铺油。

4、粉刷教室,教师宿办室,再现校园新貌。

5、购置大型办公用品,一体机,速印机等,全面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两基”巩固提高 由于我乡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贫困儿童数量较多,为保证适龄儿童不辍学,我们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控辍机制。一是“双线承包”制。江口乡、村、校分别一条线,江口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长包人;教育一条线,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各校还实行一票否决,即辍学1人意味着不能评先、晋级、晋职。九年制学校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结合“留守儿童之家”省级示范学校,将留守儿童工作做到实处,一手抓教育,一手抓育人,专设了亲情热线,给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以亲情,母爱,让爱无处不在,确实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五是有序推进扫盲工作:全乡扫盲教育已得了长足发展,我们采取多种办法扫盲和堵盲(如 “送教到户”、“一帮一”、学生教父母等),把文盲人数降到了最少,使非文盲率达99.1%。同时,还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把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每年技术培训250人次以上的目标,使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建成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建立健全了相关档案资料,而且达到了科学规范。

六是加强工作督查,稳步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一

是形成了工作督查,例行汇报机制。每月定期召开“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了解工作进度;同时主要领导到村检查工作时都将“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为必查内容之一。党委、政府各种会议都必须听取“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安排落实“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督促工作进度。县委、县府、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督查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督查机制,督查结果纳入考核,实施奖惩。二是印制工作进程督查表,对各村、各部门的“两基”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推动此项工作的进展。年底将此项工作直接与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工资直接挂钩,夯实责任,强化措施,风险抵押,严格奖惩。三是今年2月底全面完成对部分村支两委班子进行调整,有力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进展。

四、教育质量

我学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呈稳步上升的局势,以一年级语文为例,由09年春季及格率32.54%上升为10年秋季的90.24%;平均分由42.97%上升为79.94%;优秀率由7.14%上升为60.98%;四年级数学由09年春季及格率28.95%上升为10年秋季的65.57%;平均分由45.05%上升为63.79%;优秀率由6.58%上升为22.95%。在全县统一测试中,菜地教学点和王台教学点语数双科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和第二名;全学区语数外三科位与全县第八名,语数双科合格率为35.03%,语数外三科合格率为15.92%,语文和英语均位于全县第四名;九年制六年级语文和英语成绩超过了城区学校,分别位于全县第四和第三名;初中八年级统考由08年的全县第22名上升为全县第八名,其中英语位于全县第五,物理、政史、数学均位于全县前十名,七科合格率为4.6%。为了推动全乡教育快速稳步提升,打造高效课堂,九年制

在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洋思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扎实工作要质量,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教理念,先后派出了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到外校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由先进带动全体,形成了自已独具特色的“五三”教学模式,先后自行编印了四期校本教材,有力地促进了全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区获得了县级教研教改先进单位的荣誉。

五、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学区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学区组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校检查了各校安全工作,对校园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二是完善了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新学期安全工作台帐。三是学区和各校签订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四是九年制学校针对校外寄宿生安全问题,和当地派出所、店主、家长签订了四方协议。并于第二周星期四召开了奖评会暨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经过对学校的安全情况的排查,目前,各校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迄今为止,我学区由于高度重视,认真排查,措施得力,全学区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六、财务工作

各校能够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合理使用经费,落实了财务公开及各项财务制度,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能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了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各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票据规范,帐簿凭证符合要求。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江口乡的教育在近年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江口乡教育起点低,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部分学校校舍、桌椅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还需逐步更新完善。

二是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家庭贫困面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潜在影响。

三是学校教育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学科不配套,主要学科骨干教师不足。

八、今后工作打算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中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自2007年顺利通过 “两基”验收以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体局和****学区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上级部门“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就我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如下,敬请批评和指正。:

一、领导重视,及时成立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科学指导,扎实落实“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上级部门对我校“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及负责分工:

1、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成员: 工作人员:

2、“两基”分组 建档组: 组长: 组员: 宣传组: 组长: 组员: 校园建设组: 组长: 组员:

二、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制定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分项落实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

(一)准备阶段(4月至5月初)

学校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迎检工作方案。分析全校迎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明确迎检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难点。

组织召开学校各部门迎检工作的动员和培训会议。

(二)实施阶段(5月中下旬)

学校根据迎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作好资料收集整理、登记造册,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三)自查阶段(6月)

学校根据迎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宣传“国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四)完善阶段(7月)

学校做好迎接省、市、县上级教育部门的抽查,并根据检查反馈意见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特别是档案资料的完善以及新学期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校园环境等。

(五)迎检阶段(8月至国检)做好接受国检的全部准备工作。

三、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请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检工作

(一)学校基本情况

****九年制学校地处****县城南面,距县城约1公里,位于迭藏河南岸,拟建的迎宾大道(县城至火车站)从校门经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空间巨大,为我校的持续良好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九年制学校其前身为****小学,始建于1954年,原址在****

清真寺内,1982年搬迁于此。学校于2009年8月成功转换为****九年制学校。学校服务****阳镇****、长虹两个村,辐射秦许乡下阿阳村、小沟山村、白塔梁村。学校占地36332.64平方米,建筑面积3846.58平方米,有两栋教学楼,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现开设17个教学班,现有学生686人,专任教师49人。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无危房和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学校辖区内适龄入学儿童650人,其中13——15岁适龄少年276名(女122),实际在校学生290名(女130),入学率105.7%;7——12岁适龄入学儿童332人(女159),入学率100%;辖区内无残疾儿童。

15周岁人口中初等义务教育完成情况:2011年15周岁人口****村48人,长虹村60人,全部完成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情况:2011年17周岁人口****村21人,长虹村49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辖区内流动人口子女都能按时入学。

2、保学控辍情况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1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9个教学班,初中部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6人(女337人),其中小学328人(女170人)、初中358人(女167人),辍学率0%。

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学校采取了学校领导包班,教师包学生的一系列措施.(1)普法宣传进社区,义务教育家喻户晓。我们组织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居民明白依法送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作为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证了本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在校学生不流失。

一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学籍档案,做到每学期普查核对一次,确保开学初与学期结束人数相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入班接收制度,任何人、任何班都不得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学生,保证学生顺利入学;三是建立严格的学生转进转出制度,公开流程,按规定办理手续;四是实行校长总负责、校领导和年级组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老师包学生的“两基”责任分工制度,学校开学交给多少人,学期结束向学校回交多少人,确保一个都不少;五是建立贫困生、低保学生校助机制,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使弱势群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3)坚持“两基”连查制、即班级查,年级查、学校查,并实行三查连带责任,一个班出现辍学现象,所负责的校级干部、所承包的中层干部将被追究责任。

(4)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齐开足课程,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5)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3、师资水平:

我校现有教职工51人(男教工27人,女教工24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专任教师49人,镇级代课教师2人。其中初中部教师28人,最高学历本科28人,平均年龄29.4岁;小学部教师21人(其中1人病休),最高学历本科4人,专科8人,中师9人,平均年龄42.9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20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4、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36332.64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846.58平方米,生均占5.6平方米。学校办公、教学用房基本齐全,无危房。学校现配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物理实验室及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及准备室、生物实验室及准备室、校园广播室、舞蹈室、少先队活动室、仪器室、会议室。学校各功能室教学设施配备齐全,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到相应标准,均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学校现有电脑101台,各办公室电脑都接通互联网;学校藏书13788余册,生

均图书20.1册,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体育器材较为齐全,音乐、舞蹈器材、服装均齐全,能正常开展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文体卫教学设备基本齐全。

5、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上学年六年级毕业班实际毕业39人,毕业39人,毕业率100%,;其余各年级教学质量亦稳中有升,上学期期末检测考试中,初中部****等8位教师所授课成绩均为城区5所学校第一;小学部薛建明等4位教师所授课成绩均为****阳学区九所学校第一,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直好评。体音美教育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10年学校在全县教育系统“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在全县教育系统“庆五一”文艺汇演中亦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建档工作

“两基”建档工作是重点,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会议,安排专人负责,抽调骨干教师参与此项工作,并从“两基”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档案分类、应注意的问题全面加强指导。要求工作人员针对薄弱环节,突出迎检重点,进一步明确职责,将工作内容与目标责任相对应,全力以赴迎国检。

(四)宣传工作

为了营造“两基”工作氛围,增强全民深入了解国家关于“两基”的政策法规、目标、内容、要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校采用家长会、校园广播、悬挂横幅、黑板报、“两基”工作简报、印发宣传材料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 “两基”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五)校园建设

我校自转换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资金紧缺的压力下,学校发扬不怕艰辛困苦的精神,聚合各方面的条件,积极创造、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彻底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1、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在****县委、县政府、教体局的热心关怀下,通过引进校园灾后重建项目,新建教学大楼一栋,面积2096.58平方米,解决了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紧缺的问题,也填补了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的空白,为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2、多年来****银行为我校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大力的帮助,先后为我校捐款395000元,并捐赠电脑110台,图书2310册,文具

400套,电脑桌、折叠椅等大量的教育教学、办公用品。进出口银行还向我校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助学活动,共计扶助贫困学生207人次。我校一路走来,都少不了****银行的无私奉献。

3、财政贷款、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我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本着质量强校、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加大了校园环境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置。

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狭小的活动场所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争取财政贷款200万,征地31066.64平方米,为我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还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安装了电脑语音系统,接通了光钎,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电脑室等功能室,按标准新建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校给教室和办公室安装窗帘,购置了活动黑板、垃圾桶等设施,改善办公、学习环境;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也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

(六)扫盲工作

为了推进扫盲工作,全面完成扫盲任务,我校成立了扫盲领导小组,把扫盲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相结合,采用集中培训与包教包学相结合,先后举办扫盲与实用技术多次培训。学校抽调骨干教师,认真组织,扎实授课,并采用新的教学设备、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服务****、长虹两村,共有15——50岁青壮年人口2249人(女1135人),其中,15周岁人口****村31人、长虹村49人,全部脱盲,文盲率0%;15——50周岁****、长虹两村共有文盲44人,其中失能人口22人,非文盲率99.02%。2008年至2010年,共脱盲7人,有7人参加巩固提高学习,巩固率100%。我校始终把扫盲工作作为日常教育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并专门设立教学点,安排骨干教师定期进行扫盲工作和农民文化技术的培训工作。

(七)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教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几年来,我们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完全能胜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能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做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第一、在教师的配置上,经过多年努力,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教师的数量上,学校领导的配备上,教师的年龄结构上都能满足学校正常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另外从教师的学科结构和职称分布合理。

第二、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几年来,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定西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九年制学校师德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抓思想政治学习,抓职业道德培训,抓教师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人人做到了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以服务学生为荣、以辛勤工作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无私奉献为荣。

第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几年来,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更新和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我们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函授学习,坚持自学等多渠道提高学历水平。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组织教师立足学校实际,立足教师实际,立足教学实际,认真进行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通过教师之间的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帮教帮学,个人钻研集体

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水平。近年来,我校教师已有3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多人获县级教学能手、县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市、县、学区各级组织的录像课大赛、课件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四、加强管理、科学评价,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施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师管理理念,近年来,我们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地、科学地评价每一个教师,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制定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常规教学的要求,坚持了教师的考勤考核制度。考核每一个教师力求做到全面,科学、公平、公正,使每个人都心悦口服,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八)抓经费管理树形象

学校经费来源于财政下拨的公用经费。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完全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全体学生均享受免费教科书,无任何乱收费现象发生,“两免一补”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按预算案执行,定期公示,公开透明,重大开支都提到校行政会甚至教师会讨论,并报上级部门审批。

近几年来,学校无乱收滥支现象,无专项资金的挪用和滞留现象。确保公用经费用到实处,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需和教师福利等实际问题,为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九)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1、以“教学汇报课”为载体,深化学校的教育科研。

近年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深入开展新的教材教法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活动,关注新的教研信息和教改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际,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我校还健全、坚持“人人上汇报课,人人参与评课”的教学制度,启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并顺利开展,为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平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目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校加强师德学习,弘扬“乐育英才、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使教师端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从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好新教师的辅导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使其逐渐成为我校的学科带头人,然后再带动新教师的成长,实现人才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3、以竞赛活动为动力,加快学校的素质教育步伐。

为了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理化生基础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学科上来看,活动不光有语文、数学的比赛,还有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的较量;从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动我们都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体现活动的群众性和基础性,意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县局组织的作文、数学、英语竞赛等,为特长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体现成功的喜悦。

4、以质量监控为依托,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校不断健全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用机制,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以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为指导,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教务处、教研组的督查和指导作用,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重点组织好教师“教学汇报课”、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切实做好检查前的指导和检查后的反馈落实工作,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狠抓学生管理,努力塑造良好的校风形象

1.实行“两个规范”,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创建优秀班级。一是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二是按《优秀班级创建细则》规范班级内部建设,并制定了“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表彰办法。考核、评选、表彰的过程,成为同学们自觉提高德育修养的过程。

2.加大班风、校风建设力度,实行全员管理,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管理的主人。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准侧》和《值周工作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实行量化积分办法,从值周人员到全体教师,从执勤班级到全体学生,人人是管理的主人,个个成被管对象,学校管理不再是领导和班主任的事,更多的变成了大家随手就来的平常事。

3、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学期学校、各处室都会组织文艺汇演、诗歌朗诵、读书报告会、普通话演讲比赛、拔河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校生活,陶冶学生情趣,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两基”工作会议,积极营造优良的迎检氛围,及时主动整改工作,力争高质量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

学校领导严格按上级要求参加“两基”工作会议,并做到及时传达和认真布置会议精神,在学校营造优良的迎接国检的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年轻教师和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全力以赴投入迎接国家级“两基”检查验收。

五、目前学校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流动人口增多,留守学生增多,在学生入学、转学及教育管理上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2、小学部教师年龄老龄化严重。

3、教师办公条件较差,现有厕所面积小,给师生办公、生活带来不便。

4、学校教师素质和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计划、活动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学校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校领导把“抢抓机遇、再创辉煌”提到学校工作日程当中,以“建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以“扎扎实实抓‘两基’,认认真真创特色”为理念,以“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为目标,以规范教学为中心,继续传承我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继续努力,再创辉煌,为此,学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工作: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平整新征校园,修建围墙,加强基础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2、继续加强教研、教改,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搞好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特长。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参加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人,实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创建“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使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指出我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将继续查缺补漏,以百倍的努力投入新的工作,扬长避短,奋力拼搏,群策群力,为****九年制学校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九年制学校

兰州市城关区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6

汇 报 材 料

中共城关区委

城关区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要求,现将我区“两基”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区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66个社区(含18个行政村)。全区常住人口127.9万人(六普数据),流动人口约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239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2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81元。

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包括省属、市属、区属、民办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共123所,其中有省属小学1所;市属学校16所(中学15所,小学1所);区属学校87所(中学13所,小学7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学校12所(中学6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企事业学校7所(中学2所,小学5所)。辖区内还有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市属1所,区属1所)。在校小学生66295人,初中生32888人,其中区属公办小学有学生58473人,中学有学生11161人。

我区于1994年成为国家首批“两基”达标县区。我们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三个优先的原则:即政策支持优先,财政投入优先,条件改善优先,着力做好巩固、提高、创新、均衡四篇文章。2009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全力抓好校安工程、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七大工程”,形成了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及有关部委和全省的先进荣誉。

二、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甘肃省“两基”迎国检指标体系》,在6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中,我区除班额指标有所欠缺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检标准。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11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标准

2008—2011三个学年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为100%,中学净入学率分别为97.17%、99.47%、99.38%;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为84.52%、90.26%、90.26%;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均为0,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9%、0.33%、0.2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00%、99.9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87%、99.67%、99.72%。同时,建立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机制,为“四证齐全”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区就学创造了条件。

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青壮年非文盲率100%;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100%。目前,扫盲工作重点已转入到全面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上,24个街道都成立了社区学校,在166个社区建立了教学点,建点率达到100%。帮扶辖区内两所监狱的180名服刑人员实现了脱盲。

(二)教师队伍建设6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2011年中小学专任教师560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自2001年起新补充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中小学校长全部参加了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在师生比标准上,小学师生比1︰18.80,中学师生比1︰12.69,达到省标1:19和1:13.5的标准。

(三)办学条件除存在大班额情况外,其余6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标准

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298408平方米,生均4.5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541051平方米,生均16.45平方米;按2008年以前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小学生均图书17册,中学33册;各中小学理、化、生和科学实验仪器按照甘教直装〔2007〕1号标准进行配备,小学配齐率为98.8%,初中配齐率为97.5%;所有中小学均有微机室和电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生机比小学为12︰1,初中为6︰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子女数的增多,使得我区55人以上班级数较多。

(四)教育经费投入方面5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2008—2010年度,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23.29%、10.58%、11.25%;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34%、10.29%、14.53%;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分别高12.95%、0.29%,2010年低3.28%,不足部分的金额为1267万元,目前已足额补齐全部到位。

2008—2010年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小学分别为3501元、3916元、4052元,初中分别为4520元、5372元、561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小学分别为322元、494元、571元,初中分别为576元、677元、862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高于省上规定的比例,分别为26.84%、22.24%、22.82%;教育费附加分别为4603、4829、5679万元,做到了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区教师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599.7元、2769元、28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6.51%、3.03%。2009年下半年,依据国家、省市要求,制定了《兰州市城关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

(五)教育质量方面5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下发的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义务教育学校未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留级制。全区98%以上的学生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水平。2008—2010年,户籍内中小学生毕业率均为100%。

(六)学校安全管理。

制定下发了《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城关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切实加强校舍与设施安全检查,统筹规划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和管理,近年来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三、主要做法

按照建设“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最优化城区目标,我们按照党委重教、政府兴教、群众支教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均衡、创新各项工作,抓实“三个保障”,确保“五个到位”,突出 “七个重点”,大幅提升了城关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切实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实“三个保障”

着重从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校园安全三个方面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保障。1.坚持总体谋划与分类推进相结合,抓实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的意见》、《兰州市城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了《城关区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城关区名校长评选条件及办法(修订)》、《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名师评选办法(修订)》、《城关区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城关区中小学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和《城关区名校长名师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等一系列保障性配套规定和办法。

2.坚持政府主渠道与社会多渠道筹措相结合,抓实经费保障。按照“依法保障、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把教育经费作为全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三个增长”的实现和教育经费支出两个比例、一个附加的稳步提高,近三年下拨教育经费总额达12.12亿元。二是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对外、向上积极争取,先后争取到位资金8354万元,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和贫困学校资助。三是采取多方联动的办法,先后募集各类社会资金220万元。2011年,在省内率先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撬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发展。3.坚持完善制度与创新举措相结合,抓实安全保障。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的意见》、《城关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城关区教育局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城关区教育局校园人员出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建立了校园安全联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联席会议和信息互通平台,强化了教育、综治、公安、文化、交通、城管、城建、安监、药监等部门职责;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大排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2008年财政列支专项安保经费,成立学校安保公司,为87所校园配备了174名安保人员和相应的安全器械,对安保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全部消除了2008年之前D级危房。

(二)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措施,确保“五个到位” 按照教育工作政府决策、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确保“五个到位”。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工作下沉,注意解决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省市“两基”迎检工作启动后,我区立即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强化整体推进意识,确保协作配合到位。建立了“教育局牵头抓总,各部门协作配合”的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教育工作情况通报会,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制约问题。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启动后,各责任单位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抓落实,各单位“一把手”做到“五个亲自”,即:亲自组织迎检动员、亲自过问工作、亲自协调解决问题、亲自参与督查、亲自陪同检查。

3.强化全社会参与意识,确保舆论宣传到位。为营造浓厚的教育发展和迎国检氛围,制定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方案》。采用户外宣传、网络宣传、专题宣传等方式,利用专题片、简报、展板、永久性户外广告、编印“两基”《知识手册》和宣传彩页等形式,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两基”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两基”工作的社会参与率、支持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

4.强化工作规范意识,确保培训指导到位。为了完成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对辖区123所学校,24个街道,166个社区(行政村),28个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了共计5000余人次的培训。同时还采用分片、分块指导的方式,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和部门指导档案建设和表册填写等工作,现场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强化工作责任意识,确保督查整改到位。制定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百日会战工作方案》等专项方案,签订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分片督查责任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督查、分片包干等方式,对学校、街道、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先后开展6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反馈,限时整改,切实保证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点。

(三)坚持“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均衡、创新思路,突出“七个重点”

紧紧围绕“两基”巩固提高这一主线,突出抓了教育投入、普及程度、布局调整、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社区教育七个方面的工作,彰显了我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1.坚持经费投入与项目建设并重,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政府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改建翻建、薄弱学校改造、教育资源整合等方式,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相对优质、均衡发展。

2008—2010年,共计投入2.11亿元全面推进校安工程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先后完成改扩建和新建学校项目13个,总建筑面积108537平方米;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为13所新建和翻建学校配备了音体美教学设施、实验仪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40余所学校添置和更换了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

今年投入2.7443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教育,是前三年投入总和的1.31倍。其中1.8亿元用于10所中小学7.46万平方米教学楼的改扩建;近3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建设;1267万元为足额补齐2010年增长不足部分(购置音体美教学设施、学校保健室设备、图书及寄宿制学校设备);800万元为7所中小学铺设塑胶操场;359万元用于校舍维修;415万元用于粉刷26所中小学;政府注资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关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已经吸纳社会捐助近1000万元;119万元用于班主任津贴和边远地区教师津贴;专门安排50万元“两基”工作经费;市政府奖励的433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新翻建学校设备投入和私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2.坚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与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就学并重,着力提高普及程度。一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年来,我区共有37万多人次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用于“两免一补”的经费累计达3798万元。二是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扶持政策的落实。认真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按照相对就近,划片入学原则,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近年流动人口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始终保持40%左右的压力下,坚持做到了“四个一视同仁”,即在升学录取条件上一视同仁,在入队、入团、评优、奖励上一视同仁,在参加各种活动上一视同仁,在接受困难救助上一视同仁。

3.坚持扩大优质资源与结构布局调整并重,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培植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了68所标准化中小学,新建了3所中小学,提高了我区整体办学水平;实施了一体化办学和品牌特色学校建设,形成了“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一体化”等办学模式;通过学校间的自主联合,形成跨片区、跨地域的教育联盟,完成理念、师资和管理的深度整合,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进而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制定了《城关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先后对城市、乡村进行了布局调整,完成了9所城市学校、8所农村学校的资源整合,建成了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12年,将启动第二轮城市学校布局调整。三是实施校际均衡发展工程。通过对口协作、师资定向配置、送教支教等方式积极促进校际间的均衡发展。自2003年起,先后实施了两轮“学校对口协作”计划,有63所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实行了农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定向招聘制度,几年来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补充了118名优秀毕业生;每年组织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到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支教和教科研活动。

4.坚持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并重,着力提高管理效能。从人文管理、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三个维度着手构建教育管理机制,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出台了《城关区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城关区班级管理办法》和《城关区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的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二是制定和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创建了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三是出台了《城关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城关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建立了较为系统、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和奖励机制。四是制定了《城关区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督学分片负责制》和《兼职督学管理办法》,建立了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督导的效能。

5.坚持优化结构与素质提升并重,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管理队伍,一手抓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支由名校长引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打造了一支由名师引领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坚持将选拔任用、岗位培训和激励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校长队伍优化发展。一是坚持高标准选拔任用。近五年来交流选拔正副校长230名。二是开展多层次岗位培训。根据学校类别不同分类开展校长上岗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每五年按不同层次对所有区属学校正副校长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轮训,确保校长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坚持开展“校长学习日”、校长“六个一”、“校长论坛”等活动。先后组织116名正副校长赴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校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校长流动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名校长政府津贴制度(每人每月500元标准)。今年,区委、区政府命名了10名城关区名校长,评选出25名优秀校长,并按照名校长6000元、优秀校长3000元的标准给予了一次性奖励。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制订实施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以“铸师魂、树师德、提师能,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内容的“三师一建”主题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实施选聘制度。从2003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实行了教师公开选聘制度,累计选聘大中专师范类毕业生1000多名,近两年又从教育部部属和省属师范类高校选聘了120名优秀毕业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三是确立梯队建设目标。形成了“年轻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金字塔式的梯队,通过定期搭建不同梯次教师队伍优质课评选等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区现有省级骨干教师49名,省级教学能手49名,市级骨干教师156名,区级骨干教师377名。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和突出人才的奖励力度,制定出台并实施了名师、班主任、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等四个津贴制度。今年,区委、区政府又命名了17名城关区名师,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按照每人每月400月标准享受区政府津贴。同时,评选出25名优秀校长、3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班主任和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政府一次拿出100多万元进行表彰奖励。五是搭建培训平台。将岗位培训和延伸提高培训有机结合,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全员通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培训合格率100%;放眼更高水准,精心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协作关系,和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建立了教育培训合作体,累计选派2300余名教师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挂职学习。邀请全国教育专家和名师到城关区开展教学活动40余次。今年共选派省骨干教师、省青年教学能手、区名师52人赴华东师大,进行高级研修培训。

6.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打造特色亮点并重,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城关教育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创设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突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德育实践两个重点,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通知》、《城关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估方案》等文件,强化了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辟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政府将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列入实事,创建了依托学校的“一校一特色”、“校校有品质”的“社区少年宫”,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丰富素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打造城关教育特色亮点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突出成绩。200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大课间活动示范校和先进校创建活动;2007年下发了《城关区关于提倡全区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艺术活动的指导意见》,每年坚持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合唱比赛、器乐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2006年、2009年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开齐了心理健康课程,强化了对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培训,建齐了心理咨询室,有效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整体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注重科研带动,全面增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四个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在队伍建设方面,加强 “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队伍建设,聘请8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长队伍和兼职教研员队伍,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研员为骨干,兼职教研队伍为补充的教研力量。在机制建设方面,出台了《创建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意见》、《城关区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等文件,对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学校教科研工作作了标准化要求。目前,我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之

一、“全国校本教研基地”,被评为全省课改实验先进集体,获得“全国新世纪小学教学教材特别贡献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加强“三级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开发了《生命 生活 社会》区域性校本课程资源包,并申请了国家立项。“十一五”期间,共有194项课题被确立为省市级立项课题,42项省市级课题获得“十一五”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在项目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爱生学校”等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建成了21所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校。

7.坚持巩固扫盲成果与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并重,着力深化社区教育。我区在1994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2007年被教育部确立为第四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我们围绕“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和满足居民教育需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要求,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着力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整合利用辖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路径和办法,强化网络、师资等基础建设,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构建和谐社区、创建“首善之区”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区已制定《城关区关于实施社区教育方案》,先后在24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2009年,我们加入了中国西部社区教育协会,并与大连市甘井子区结对互助,资源共享。2010年,广武门和草场街街道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有力带动了全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的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近10年分别增长了35万和近40万人,迁入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在我区就学人数大幅度增长。虽然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但由于这些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已经超过了城关区能力范围,我区教育资源并未实现随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同步增长,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盐场堡地区、雁滩地区、东岗地区,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就学难与择校问题突出并存,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二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按城区街道自然形成的学校,设点布局不尽合理,占地面积和规模普遍较小,再加上旧城改造后新建楼盘基本都没有配套的学校等基础公共设施,今后新增人口子女面临着无学可上的严峻形势。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公众教育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学”,优质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四是教师编制和人员与教育发展需求不相协调。还存在着教师编制数少、教师满编缺员的情况。五是受学校场地狭小、生均活动面积不足的制约。有些学校无法开足体育课程。六是教育经费缺口大。

针对这些实际状况和问题,我们将坚持“超前谋划、主动服务、打破常规、积极对接、通盘考虑、整体解决”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城关区未来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做到重大决策、政策扶持、经费投入、资源配备“四个优先”。另一方面立足城关实际,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主动服务,多层次、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对接、协调省市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争取建校用地,合理规划学校建设布局,及时新建和扩建人口密集区域学校,使学校数量和规模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实际需求;打破常规,主动联系人事、编办等部门,协调落实教师缺编人数,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通盘考虑,调配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步伐,在提升中巩固“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优势地位,努力打造经济繁荣、文化活跃、教育优质、民生幸福、社会文明的“首善之区”。

这次“两基”国检工作,我们是作为全面促进我区“两基”工作的重大机遇来对待的,在迎检的这段时间里,通过自查、反复督查、接受上级督导检查,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并就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改。我们将抱着学习、促进、整改、提高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检查组提出的所有问题,坚决按照“两基”国检要求,不折不扣地进行整改和完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通过“两基”国检。

上一篇:学习采油三队纪实文章心得体会下一篇:“聪明”的狐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