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2024-05-09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精选8篇)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篇1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为切实做好我校 “两基”迎国检工作,巩固和提高我校 “两基”工作水平。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两基迎国检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和加强第二阶段自查整改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 “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于2011年5月15日一天时间内到各组,进一步核实相关数据及迎国检工作准备情况。重点查看了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校园安全工作、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两基”工作档案建设等情况,通过查资料,核数据,与相关人员座谈交流等方法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合9.3亩),校舍建筑面积2828平方米。现有学生831名,设置三个年级,13个教学班。全校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本科30人,专科19人,中师(含中专)2人,职工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4.2%。

学校图书室藏书5400多册,有实验室2个(分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理化生仪器室2个,实验仪器总价值2万多元,分别达到国家三类和二类标准。为满足师生阅读的要求,图书的阅读采取了班主任统一借统一还的方式,各理、化、生课基本能够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了直观教学。

二、基”国检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毛入学率达

2、中辍学率达

(二)教育经费

自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来。公用经费补助逐年增长,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策规定,管理和使用好每一笔钱,确保经费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本着从学校发展出发,义教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教学常规,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改善校容校貌,添置简单的新设施设备,维护破旧受损的设施设备。对有限的义教经费实行公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坚持不乱花一分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办实事,保证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的正常开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队伍

全校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本科30人,专科19人,中师(含中专)2人,职工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4.2%。

(四)校园安全

自2007年至今全校中小学未有安全事故发生。

(五)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部分按月足额发放,奖励性绩效部分学年末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六)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合9.3亩),校舍建筑面积2828平方米。全校所有危房全部拆除,现无危房。其余各项指标均达标。

三、巩固提高“两基”工作主要措施及取得成绩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科教兴校,教育强校 ”的发展战略,狠抓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每年都成立了以校 长为组长的巩固、提高“两基”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巩固、提高“两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两基”工作抓好、抓实,主要做法有:

一抓组织保障,自2011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两基”攻坚工作动员会以来,校 党委、校 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各种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此项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两基”工作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列于重中之重的议事日程,重新组建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具体抓工作落实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

二抓机制建设,建立“班子成员包级,教师包班”的“两包”工作责任制,制定“两基”迎“国检”工作月推进表,认真做好抓入学、堵辍学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校 先后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学生流失报告制度》等。把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入学按片划分,并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目标考核,对学校、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制定责任目标,实行“保包帮扶”责任制,把学生巩固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三抓宣传发动,为了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我校 每年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小会议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今年全校 为了切实做好“两基”迎检工作,营造良好的迎检氛围,狠抓了“两基”迎检宣传工作。到目前为止,全校 共召开“两基”工作会议10余场次,举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10余场次,散发宣传单800余份;共印制布标横幅5幅,刷写永久性教育标语68条,刊出板报16期。

四抓协调配合,要求各村、乡属小学要摸清底数,弄清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针对目前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风气,校长和教师一是采取“请”的办法,即每届开学报到一个星期内,学校先及时了解学生到校基本情况,然后分多组下校 摸底并动员入学,要求做到挂钩干部带队,村干部全力协助,班主任全部到家,教师全员出动,做学生及其家长深入细致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主动,本来想辍学、想转学的学生被感动了,他们愉快地来到学校就读。二是针对部分“差”生,采取一帮一的帮教对子,即每个班干部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做通即将辍学或已辍学同学的工作,让其完成学业;每位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即将辍学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不歧视差生,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三是做好“特困生”工作,采取献爱心活动,重点帮扶,用好政府扶贫资金,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救助,完成学业。

五抓督促落实,政府在加大教育奖惩力度的同时,层层落实责任制,人人分解任务,实行责任追究,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工作不力行为。六抓校园文化建设,稳住学生。为保证学生愿意学、学得好、留得住,我校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着手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其次大力开展兴趣活动课,挖掘和弘扬本地民族文化,组建了具有特色的景颇族和傣族歌舞团队。

七强抓“三生”教育,让学生领悟生存的意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各种配套硬件没有按时安装使用,部分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尚不能完全达到100%。

2、教师素质和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计划、活动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也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4、还要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年轻教师成长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重点

五、工作的设想和整改措施

1、以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两基”工作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才能发展,学生才能发展。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先进,确定好每个学期具体目标;从微型课题研究入手,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确定个人研究专题,有计划、有落实、有措施、有检查的开展课题与教研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活动。

2、制定目标,促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界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如何让学生“先做人再做事”是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学校将围绕德育培养目标“品德好,身心棒,行为正,求发展”,修改实施方案,确定年级子目标,分阶段具体检查落实,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3、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条件,继续巩固仪器配齐率100%、使用率100%目标。

4、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和校本全方位的推进。

5、积极创建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为办好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创造优势条件,使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各部门效能作用,凸现管理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绿化、美化、人文景观、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精神文化、校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8、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结合学校管理特点,进一步规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我们将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巩固“两基”成果,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正凝心聚力,只争朝夕,朝着创建农村示范校的目标奋进。建成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备的教学设施、上乘的管理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农村名校。

秦安县王铺初级中学

二0一一年五月

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篇2

为了高标准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高标准迎接国家检查验收。我乡积极开展了“两基”自查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自查小组,工作中明确职责,具体分工,任务落实,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进行自查。第一阶段。学习摸底,准备阶段。

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迎国检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书记张武宁担任组长,亲手抓“两基”工作,镇政府和学校、学区相关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两基”工作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两基”自查工作方案。学习市 “两基”实施安排,分层次学习“两基”工作的各种细则、要求,通过学习、宣传、动员和培训,大家吃透了“标准”,落实了责任,提高了对实施“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自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目的、任务和工作方法。

第三阶段。对照“标准”自查整改、查漏补缺阶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自查整改结果,撰写自查报告汇报材料。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白马乡地处华池西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一个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的贫困乡镇。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5005人。辖区内有学校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小学5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48人,其中初中生274名,小学生 274名。共设36个教学班,九年制10个,小学25个,幼儿园1个。中小学共有教职工54名,初中教师25名,小学教师29名。中学服务半径10公里,小学服务半径约为5公里,学校占地总面积25648平方米,建筑面积714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11.5平方米,中学生均13.8平方米。近年来,由项目投资,中学建起了远教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各小学建起了远教模式二接收系统。中小学现有图书9300册,中学生均25册,小学生均16.4册。

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情况

(一)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四法一纲”,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两基”工作为重点,全乡上下,总体动员,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各项指标已达到规定指标。具体达标情况为:4—6周岁幼儿入班率为72.2%,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率为100%,17周岁人口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率为98.5%,初中小学毕业率均为100%,毕业升学率中小学为100%。2008年至2010年,全乡累计脱盲32人,非文盲率达到100%。近几年,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受训人数达543人次,村级培训面达100%。

(三)教育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新生入学采取随机分班,并接受社会监督,使学生能平等接受教育。3、2008至2010学小学毕业班人数

240 人,毕业 240

人,毕业率为100%;全科合格人数226人,全科合格率为94.16%。初中毕业班人数195人,毕业193人,毕业率为98.97%,全科合格人数

人,全科合格率为35.38%。

四、教育经费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008141万元,2009180 万元,比前一年增加27.65 %,到2010达到187万元,比前一年增加 3.9 %,确保了我镇中小学学校的有序运转,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兑现和学校校容校貌的彻底改善,现在在教师再不用担心工资问题,人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六)学校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3、积极开展学生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疾病、师生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

(七)扫盲工作 1、2010年全乡青壮年总数为2790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 2788,农村非文盲率达100%。近三年脱盲人数为32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2、2010年全乡6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培训人数543人。成人教育培训人数35人,扫盲班点6个。扫盲经费地方财政补贴1.3万元。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狠抓“保学控辍”工作

1、依法控辍、制度控辍。乡政府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固定标语等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乡、村干部和群众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入学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成立了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实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承包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流失学生复学动员工作。乡督导检查工作组认真抓好全乡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工作,把“控辍”问题作为“两基”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列为“两基 ”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督促各村支委及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辍学,要求各村(居)将家长送子女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纳

入村规民约。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新学期开学前向家长送达由乡政府签章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每学期开学后,乡政府根据学校提供的未到校学生名单,将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村的干部职工,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办法,将控辍保学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各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特殊情况及时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镇、村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2、实行扶贫助学降辍。多年来我镇坚持实施“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政府干部职工带头帮扶贫困学生,对家庭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视其情况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让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3、抓好辅差培优减辍工作。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快进步提高,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不以考试成绩排学生名次。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后进生具体情况进行帮教,让其进得来,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

(二)坚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镇要求各学校,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走以研兴教、以研强校之路。使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强化实验室、图书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教学仪器的作用

乡上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督促检查力度,要求学校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及时填平补齐,配齐学校图书室,图书、教学仪器管理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书籍效益,学校图书向学生开放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学生实验有实验登记和学生实验报告等。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并用于农村党员和农科技培训,要求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备一支与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认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因地制宜抓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产业调整

今后的扫盲工作重点将由扫盲培训转移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上来。乡上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果蔬栽培、养殖及沼气使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请市、县科技、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为学员讲课,把扫盲培训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从加强教育入

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处违规活动场所,清理校园周边小吃店、道路交通等隐患,给学校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三年来,组织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5次。

(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是中央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免课本费、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该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个别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个别薄弱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总之,“两基”工作是常抓不懈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乡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全乡团结协作,我乡的教育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目标。

2011年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篇3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建一流的学校,带一流的教师队伍,育一流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开创了高升实小教育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辛店小学是辛店镇中心小学,属布局调整保留学校,学校位于城北30公里处,212国道东侧,教学辐射半径为4公里。学校始建于1957年,2010年经教育局批准成立辛店小学附设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7992平方米,建筑面积1434.6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其中一至六年级7个班,幼儿园3个班,分别是小班、中班、大班),在校学生 281名,教师15名。

近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2008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先进单位”,2009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10年被辛店镇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我校的校训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二、指标达到度

1、普及程度

(1)入学率:

2011——2012年度本校范围内正常适龄儿童(6——11)人口数为186 人,全部入学,入学率为100%;12——14岁入学率100%。小学毕业人数 32 人,毕业率100%。

(2)辍学率

近3年内本校范围内无一人辍学,辍学率为0。

(3)完成率

2010——2011年度本校范围内17周岁全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

2、师资水平

本学年我校教师人数共15人,其中党员2人;50岁以上2人;40—50岁4人;30—40岁3人;20—30岁6人;大专学历14人,占教师的78%;本科学历4人,占教师的26.6%;本科在读2人,占13.3%;小学高级职称6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具体学科人员分布为:语文7位(兼班主任),数学教师7人,英语教师1人;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体反映为敬业、尽责、爱生、勤奋、和谐,要求进步,不甘落后。

3、办学条件

我校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地处辛店村内,与辛店村一起成长、发展。近三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我校原有教室、教师宿舍、生活用房等部分房屋建设年代较早,屋顶腐烂,屋檐漏水,门窗松动。经过5.12地震后地基下沉,建筑物出现墙体裂缝、等安全隐患,均为D级危房,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人身安全。经团县委和教育局牵线,学校在2010年争取到可口可了希望小学援建项目,2011年始,教师宿舍、学生综合楼已全面投入使用。重新设置安装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音响、电脑齐全)、电子白板教室,实验仪器室等,学校还添置了一体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具。不仅满足学生与家长对一所学校的需求,而且满足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4、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100%,身体素质大都在良好以上,学生升入对口中学后,发展势头良好,学习成绩优秀,行为规范良好,心理身体素质健康,其综合素质在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和学校的高度评价。

5、教育管理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办学,办学思想端正,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三、主要措施

1、“两基”工作重中重,“四率”指标记心中

(1)普法宣传进社区,义务教育家喻户晓,我们组织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居民明白依法送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作为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证了本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在校学生不流失,巩固率达100%,一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学籍档案,做到每学期普查核对一次,确保开学 初与学期结束人数相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入班接收制度,任何人、任何班都不得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学生,保证学生顺利入学;三是建立严格的学生转进转出制度,公开流程,依法办理手续;四是实行校长包学校、校领导和年级组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老师包学生的“两基”责任分工制度,学校开学交给多少人,学期结束向学校回交多少人,确保一个都不少.。

(3)坚持“两基”连查制、即班级查,年级查、学校查,并实行三查连带责任,一个班出现辍学现象,所负责的校级干部、所承包的中层干部将被追究责任。

(4)建立“两基”工作档案,要求资料齐全、整理规范;设立“两基”资料室,明确“两基”资料员;实行定岗定员制度。

(5)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出色完成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实现工作目标任务。

(6)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让师生和学生家长依法享有参政议政权。

(7)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依法执行“一费制”标准收费。一是建立治理乱收费领导小组,鉴定责任书,明确责任与义务;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教师十不准”具体要求,彻底杜绝乱收费现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坚持“双学”,开展“双升”。一是坚持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政治,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并提出了学习具体内容和每位教师记学习笔记的要求,每学期进行检查评定等级,与年终考核挂钩;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并提出了“六个一”的具体要求,即:订一份专业杂志、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做一本心得笔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设计一篇教案佳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实践检验。

(2)坚持“双抓”,开展“双比”。一是抓好党团员的政治思想建设,学习新党章,组织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等纪念活动,举行比思想,看工作,比学习;看提高,比教学;看课改成果的“三比”、“三看”劳动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团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带头作用;二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骨干教师结对互助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对话活动,并通过比业务学习,技能基本功训练,促使他们冒尖,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坚持“双建”开展“双查”。一是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先进教研组创建活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和教书育 人、服务承诺制活动,对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帮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主题教育、行风评议、提出“八不准”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

(4)坚持“双培”,实现“双提”。一是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培训,通过学校组织的知识性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转变教师思想,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二是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科研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省市科研课题实验、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校本学期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共四个,实现了以科研课题为龙头,带动其它各学科实验研究的全面展开,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3、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两基”工作中,我们坚持走质量兴校之路,六年级毕业学生一直以来受到对口中学的高度评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正常秩序

一是严肃劳动纪律,我们提出了班主任老师提前进班,科任老师提前到校,上课前2分钟侯课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学校请假制 7 度和考核制度,对病事假请假,销假,履行手续等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加强教师的组织纪律性。

二是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学校每天有一名校级干部和行政人员负责巡查各教学班的教学情况,做到一日“三查”,即查教师的教态、查课堂学习状态、查学生常规。“三问”即一问实行课堂常规评分制;二问情感学到的知识;三问满意度,学生与老师对话交流制,不断加强学校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

(2)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督导

一是学校根据临洮县教育局的具体要求开足开齐了所有课程;二是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工作的督导作用,每学期初,学校要求所有学科、教研组和班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按时上交教导处,并做好档案记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形成了备、教、批、辅、改的系列制度,做到教案每月一查,学期作业不定期查,辅导学生进行班组实地查,课堂教学随时听查,并建立了教查、反馈体系,成绩及时总结,问题及时指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期末,学校对教学工作再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教师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评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3)坚持开展校本教研,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8(4)认真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课例”、“优质课”四优竞赛活动,认真选用教师参加省、市、区优秀论文、课例、课件比赛,个别教师在参加省、市、区级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

(5)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同时加强卫生安全教育,学校成立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教学班鉴定了卫生安全责任书,制定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坚持开展卫生安全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卫生安全工作水平。

(6)积极开展文艺、绘画等艺术活动,一是落实课程计划,按课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组建合唱、舞蹈、绘画兴趣活动小组,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有专人负责、有活动记载;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比赛,学校参加临洮县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合唱比赛获三等奖。

3、坚持德育为首,加强改进德育工作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德育教育“三贴进”原则,即从贴进学生、贴进学生生活、贴进学生实际,小事入手,从我做起,收到良好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及其职责。

9(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配备年级德育辅导员,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

(3)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级德育立体网络,创办了学生家长学校,举行家校教育协商会、学生家长会、对外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争取到了社区家庭的全面支持与配合。

(4)建立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作用,我们与卫星接收站、人武学院、关工委等多个单位建立了德育教育协作关系,鉴定了共建协议,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5)坚持每周升国旗、降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教师讲话、学生讲话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

(6)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学校生活德育、家庭生活德育和社区生活德育三大系列,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7)加强少先队组织和领导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一是公开选举少先队干部,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担任大队部干部;二是配备思想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少先队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规章制度,完善机制,让大队部干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四是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坚持每周有活动主题、每周有小结、有反馈;五是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每年“六·一”、建队日,学 10 校表彰了一批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并推荐更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呈报学区教育局表彰。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备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使我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师生学习生活营造了优美舒适的良好环境。

1、电教设施情况:我校现有微机教学专用室2间,微机

室,多媒体教室1间,可容纳多人听课,配备投影设备1套,学校开通了宽带网。另外,还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室。

2、学生课桌椅及教师办公设施。我校现有学生课桌椅300

余套,教师办公室、办公及饮水等设备齐全,校园除操场全部硬化。

3、办学条件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1)校门、围墙、道路、厕所、植物园建设配套。

(2)校舍建筑质量好,无危房,生均校舍面积达5.1平方米。

(3)运动场地基本能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要,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1、问题:

(1)人员、经费紧张,大量的检查、评比、活动、统计、上报等工作耗费了职工大量的心血,学校的中心工作被冲淡。(2)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我校中青年教师,多为80后,责任心、事业心强,为学校的发展献力献策,但都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4)教学仪器及图书资料。根据有关标准我校还未配齐各学科教学仪器,图书室1间,图书藏量仅3370 册、还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2、今后的打算: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购置教学实验仪器,充实图书,扩充学生活动运动场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加强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及思想水平,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篇4

自检自查报告

自从“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负重自强,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迎国检工作。现将我校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大同镇镇泉水沟村委会,2011年全村共计2348人。我校包括:1个完小(泉水沟小学),1个教学点(马家坪教学点)。共有教学班7个,25人以下3个班,26-35人3个班,36-45人1个班。

二、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1、人口普及程度

7-12岁适龄儿童138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38人,小学阶段入学率100%。上学年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99人,招生人数28人,毕业38人,休学0人,辍学0人,本学年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74人,其中女70人,辍学率为0%。2,师资水平

我校有教职工17人,男5人,女12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男5人,女12人;专任教师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中师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高级

1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党员1人。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

3、校舍、设备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924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4平方米,生均7、99平方米;绿化面积690平方米,生均3、6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12间,面积574平方米,图书阅览室56平方米,图书4000册,生均200册,计算机室1间,面积56平方米,行政用房278平方米,学生住宿面积693平方米,寄宿生生均4.36平方米,食堂5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500平方米。篮球场1块。

4、扫盲工作

全村现有青壮年文盲9人,近年共脱盲46人,复盲0人。2010年办夜校扫盲班脱盲46人(其中长川15人);办巩固提高班有学员46人(其中长川15人),全村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加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近年共办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班30期,共培训28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全村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三、加强学校管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年来,我校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工作,我校层层建立了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

确,政令畅通。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的规划建设,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学生的劳动实践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对美化、绿化、净化校园极为重视,有计划地种植花、草、树木,学校校园建设已具规模。

四、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把学生养成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全体教职工努力,学校有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会了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团结同学。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学校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狠抓学校安全工作,近来学校没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平安校园”。

五、加强“几室”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学校有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德育室。

电脑室共有25台电脑,图书阅览室有各类图书4000册,阅览桌10套,兼职管理员1人,学校星期一到星期五定时向学生开放。

少先队活动室、德育室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管理,为各中队和小队提供了活动的场所。

六、学校迎国检工作情况

1、领导到位

学校接到迎国检任务以来,立即成立领到小组,设立办公室,明确各科室职责,实行板块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开展顺利,并确保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推进,两不吴误,两促进。

2、行动到位。

为了建立健全各种资料,动员广大教职工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各种表、册、卡、图的建档工作。为通过检查落实,教师们经常深入农户,积极调查,同心协力解决大小问题把工作做到位,努力把住“二关”:一是把好学额巩固关,建立健全辍学生报告制度,做到发现一个,动员一个,复学一个:二是把好学生入学关,建全适龄儿童档案卡,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及时入学。

七、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尚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有关方面密切联系,严格控制学生辍学现象。

(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利用网络获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学校位于公路沿线,交通安全是我校还需进一步狠抓的工作。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篇5

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几年来,☆☆☆中学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扎实推进“两基”工作,效果显著。现就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学,始建于1953年,建成初是一所初小,1959年发展成六年制完全小学,1970年又增设两年制初中班,小学部改为五年制而成为“戴帽初中”。1977年办两年制高中班,次年分出小学部,1982年高中部撤消,学校发展成为目前的☆☆☆☆☆中学。学校在五十多年的成长中多次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先后建成了教师宿舍、教学楼、学生宿舍等,配套了相应的生活、教学设备。现在学校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完善,管理制度科学,教学质量一流的农村初级中学。

2002年,学校被列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校,投资87.26万元,修建了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472平方米。2004年,学校又新建了大门、围墙、硬化了地面,修了不同形状的花池、树池.2005年,学校又被列为农村寄宿制改造工程项目校,投资32.1万元,修建了24间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20平方米,还配套了200套学生课桌和85套学生高低床,一套体育器材,一套图书3000多册。学校相应的建成了体育器材室一个,图书室一个。随着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完成, 解决了全校寄宿生的寄宿问题,有力的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学校的整体面貌从根本上有了大的改变,校园环境优美,面貌焕然一新。寄宿制改造工程项目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益。

学校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15平方米,生均8.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2人,本科14人,大专16人,中师2人,学历达标93.8%。全校共设9个教学班,现有学生401人,女生156人,住校生330人,少数民族学生154人,少数民族女生63人.学校藏书5020册,生均12.5册,教学仪器属省级三类标准

学校以“造就学者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示范性学校”为奋斗目标。多年来形成了“勤学、善思、探求、应用”的良好学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良好教风,从而使学校有了“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会考六科合格率为68.7%,名列全县3

109.28 %,巩固率99.33 %,毕业率100 %,完成率99.77%;2009-2010学年度在校学生 3751人,入学率103.02 %,巩固率99.30%,毕业率100 %,完成率99.83 %

(二)、教师队伍

我校现在有教职工197人,专任教师197人,其中本科129人,专科64人,中专4人,学历达标率为97.97%;中学高级教师32人,中学一级教师66人。校长1人,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任职合格率达100%。新增教师合格率100%。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46047平方米,生均12.28平方米。2.校舍建筑面积18116平方米,生均4.83平方米。3.教学用房达标率100%。

4.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合格率100%。5.完成排除危房任务,全面消除D级危房。6.课桌椅配备率100%。

7.图书43783册,生均11.67册。

8..按一类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合格率为100%。9.按一类标准配备了文体器材,合格率为100%。10.劳动课设施配备合格率为100%。11.信息技术课设备配备合格率为100%

(四)、教育质量

1.我校严格按国家及省、市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2.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100%。3.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 %。4.毕业班学生体育合格率100%。5.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75%。

6.学校体育运动会举办率100%。

(五)、学校安全管理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安全5

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的业务工作。

(二)制定方案

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制定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分项落实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

(三)营造氛围

一是印发“两基”迎国检宣传资料,学校全体师生人手一份。二是制作宣传标语6幅,悬挂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三是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两基”迎国检知识考试。四是利用校园广播滚动播出“两基”迎国检知识。

五是利用校会、班会、教职工会、网站等加大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保学控辍

为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我校将“保学控辍”工作作为贯彻“两基”工作的重要举措,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保学控辍”领导小组,严把三关,切实抓好“保学控辍”工作。

一是把好入学关。我校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学生另外每学期补助生活费200元、车旅费100元,及时发放有关补助,确保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

二是搞好巩固关。我校建立健全了流失生报告制度、学生转学报告制度和辍学报告制度,实行“校长--班主任--教师”三位一体的“保学控辍”目标责任制。

三是严把教育教学关。我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五)改善条件

我校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多方筹措40余万元更换了学校教室大门,将学校墙壁粉刷一新,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六)特色强校

1.推行“青蓝结对工程”,促进教师成长。几年来,我校坚持推行“青蓝结队工程”,促使年青教师迅速成长。具体做法是: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必须带1—2名徒弟,并进行“师徒捆绑考核”,使得师傅用心教,徒弟虚心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也使得年轻教师在接受传、帮、带的同时了解、理解、学习、靠近优秀教师,使整个教师队伍呈现后浪推前浪,互帮互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2.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敏特英语在线学习,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我校于2007年正式引进敏特英语在线学习,我校充分发挥296台计算机的作用,英语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3.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①成立墨红中学小记者站,创办校刊《晶晶水》。云南省教育报社在我校成立了墨红中学小记者站,打开了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教师每学期必须交两篇论文,由教科室、小记者站联合评审,优秀论文一部分推荐到报社发表,一部分在校刊《晶晶水》上发表。

②开通校园网站,使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又迈上一个新台阶。④创作校歌《士子心》,设计、制作了校旗、校徽。

4.校园文化:我校教室有丰富的励志文化,宿舍有温馨的生活文化,文化长廊有搜练古今的知识文化,橱窗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文化。

5.开展“变废为宝”活动。我校各班收集变卖校园垃圾,学校给予相应数额的补助。

四、存在问题

1.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种配套硬件滞后。

2.校本课程的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宣传、落实不够到位,相关的评价也没有跟上。

3.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教师难得走出去,专家难以请进来。

五、努力方向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做好学校长远规划。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资金投入,工作宣传、落实到位,并把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篇6

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坚持德育为首,安全为先,质量为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建一流的学校,带一流的教师队伍,育一流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积极创建平安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基本情况

福和希望小学位于会川镇以南10公里,公路以东300米处。学校现有教师12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其中小学一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人,未定级1人。在校生2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23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共有图书2407册,电脑4台,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设备1套。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80%,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

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二、主要措施

1、以“两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问题:

⑴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电脑配置太低,部分计算机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3)个别学生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较大安

全隐患。

2、努力方向:

⑴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⑵努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让全体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两基迎国检工作总结 篇7

工 作 总 结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为了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扫盲及技术培训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现将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介福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9月,位于遂宁市城区北部,辖区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6563户、6.1万人,辖锦华、京宁、燕山、老盐关、嘉禾桥、北小区、北河街7个社区居委会,101个居民小组。建有党总支7个、党支部29个,共有党员1240名。辖区内有船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广电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华润锦华公司等机关企事业单位93个,是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办事处总人口6.1万人。全处设小学2所,中学2所,在校初中生3122人,在校小学生3455人。

(一)普及程度

我办事处始终坚持落实“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扎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处现有适龄儿童1328人,已入小学为1328人,入学率100%,小学学年初在校学生3445人,学年内无一人辍学,辍学率为0,初中学年初在校学生3122人,学年内辍学9人,辍学率为0.28%;小学在校学生毕业率为100%,中学在校学生毕业率为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0人,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为248人,15周岁中

解“普九”债务。截止2009年底,已经完全化解了“普九”债务。教师工资做到按月足额发放,无拖欠教师工资情况。

(五)教育教学质量

我办事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广泛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船山区中小学学生运动会上,先后荣获小学组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比赛第一名,男子排球比赛第一名,破区纪录15项,2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在船山区春满校园歌咏比赛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在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共获得艺术表演、美术、书法类奖24人,充分彰显了我处师生的艺术才华和素质教育风采。三年来,小学生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学生毕业率分别达100%。

(六)学校管理

我办事处在实施“两基”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强化政府职能,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真正做到管理育人、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一是办事处党委、政府积极出台控辍保学措施,出台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和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系列文件,并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对学校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三是坚持办事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校制度,为学校排忧解难,给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四是学校内部强化管理,做到以制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教。全处中小学管理逐渐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为我处全面搞好“两基”工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使“两基”迎国检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大力提高普及程度

近几年,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切实保障我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防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反弹。区教育主管局和各级政府每年开学初对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上课,保障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权益。同时,积极采取各种帮扶措施,切实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巩固。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区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中优先安排,确保生均公用经费及时拨付到位,确保我办事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按规定比例用于教育。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和从财政挤出专项资金,努力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强力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五)优化队伍,提升质量,夯实办学基础

一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近年来,为缓解教师短缺矛盾,我处积极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工程。鼓励、支持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三是加

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继续加大 “两基”迎国检的宣传力度

多形式广泛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让“两基”迎国检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强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

力争做到档案齐全,数据清楚,真实准确,印证材料详实,能够全面准确反映“两基” 情况。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省颁布的初中、小学师生比标准,积极争取教师编制。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以第二轮十年行动计划和校安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案。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切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两基” 迎国检工作的督导检查

王铺中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整顿情况总结 篇8

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2011年9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两基”督查评估工作组领导一行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必将对我区“两基”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提升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金川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区“两基”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是金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3770平公方里,辖2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7个行政村,16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20.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2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始终坚持走特色、生态、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子,不断深化改革,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9.67亿元;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78517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270万元,财政性经常收入24670万元,增长22.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79元,增长8.35%。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区”、“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爱心献功臣活动先进区”、“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区”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历了由起步到健全发展再到纵深改革的历史阶段。1986年普及了初等小学义务教育,1994年率先成为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554个县之一,1996年通过全省基本普及试验教学县的验收,2003年被省教育厅列为新课程改革省级试验区。实施“两基”以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工作措施更强化,工作劲头不松劲,投入力度不减弱,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提高了教育整体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14所,幼儿园24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5430名,其中:小学生15708名,初中生9722名。中小学在职教职工2205名,其中:小学938名,初中749名,高中518名。专任教师1888名,其中:小学864名,初中595名,高中429名。全区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7所,社区市民文化学校16所。

二、“两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经过认真对照自查,全区“两基”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检验收标准。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

2、辍学率: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0.04%。

3、完成率: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54%。

4、文盲率: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为99.37%,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为100%。

5、积极协调,帮助城市流动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按时入学,全区现有5496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就读,享受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政策和待遇。

(二)师资水平

按照《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42号)要求,将教师编制逐一核定到校,配齐配足了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1、小学专任教师864名,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生师比16.7:1。专科以上学历教师793名,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91.78%。

2、初中专任教师595名,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生师比13:1。本科以上学历教师479名,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80.5%。3、2001年以来,共补充小学教师163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教师148名,学历合格率为100%。4、2004年在全省率先取消了代课教师,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

5、全区中、小学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的比例达100%。(三)办学条件

我区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010年以来,按照“四个集中”要求,进一步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小学由原来的42所调整为14所,初中(含高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原来的14所调整为10所,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同时,积极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消除D级危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套建设了学生宿舍、餐厅等基础设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全面完成“一无两有六配套”的基础上,积极为各中小学配备了标准较高的音体美教室、小学科学活动室和中学实验室,做到了各类功能教室齐全、器材配备完善。

1、生均校舍面积:小学5.59平方米,初中7.26平方米。

2、教学仪器达标率: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达100%,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795.79万元,生均值506.6元;初中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909.65万元,生-4-

均值935.66元。

3、生均图书册数:小学23册,生均值262.27元;初中26册,生均值322.01元。

4、信息技术:建网学校22所,计算机教室25个,生机比:小学12: 1,中学9: 1,管理使用良好。

5、大班额数:全区中小学不存在超大班额,大班额数量明显下降。

(四)教育经费

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努力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做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制度健全,各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拨付及时到位、使用规范。

1、切实做到“三个增长”。财政经常性收入2008-2010年分别为20246万元、21491万元、246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64%、6.15%、14.79%。预算内教育拨款2008-2010年分别为15389万元、16734万元、200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78%、8.74%、19.94%;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8-2010年小学分别为3383元、3492元、3889元,中学分别为4235元、4389元、5293元,做到了逐年增长;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2008-2010年小学分别为506元、652元、852元,初中分别为904元、949元、1647元,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0.96%、21.13%、21.76%,做到了逐年增长。

2、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2004年-2007年均

高于省定标准,2008年-2010年分别达到38.22%、35.26%、32.59%。3、2008-2010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共计540万元,用于教育309万元,拨付比例为57.22%,做到了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4、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规范合理。2008-2010年,应征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281万元、326万元、392万元,全部实征到位并全部拨付教育使用。2009年、2010年应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为3万元、37万元,全部实征到位并全部拨付教育使用。

5、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区67191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资金达289.38万元;免除中小学学杂费69149人次,补助公用经费1323.3万元;8254人(次)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金额达271.83万元。6、2009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教职工工资及津补贴按月足额发放,平均工资水平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水平,且没有拖欠现象。

(五)教育质量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育督导机制,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无留级现象,无乱收费和节假日集体补课现象。全区小学生毕业率为100%,且全部升-6-

入初中就读。初中生毕业率为99.8%,升学率达89.6%。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六)学校安全管理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措施,狠抓环境治理,着力整治安全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多年来均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完全达到了各项控制指标。

(七)扫盲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杜绝新生文盲、扫除现有文盲、巩固扫盲成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建成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市民文化学校43所,办学面达100%,2010年圆满完成了扫盲工作责任书目标任务,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为99.37%,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

三、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

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制定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基本任务,扎实推进

了各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确定了区、镇、职能部门和学校“一把手工程”制度,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总责的“两基”工作机构,签定了双线目标责任书,实行“两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了“两基”工作的组织保障。二是定期研究教育。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定期听取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积极督促落实改进。三是广泛帮扶支教。区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主动深入镇、社区、学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两基”迎检工作合力。近年来各部门、单位累计帮扶财、物等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四是规范两基建档。多次举办“两基”业务培训班,对学校、幼儿园、镇、社区“两基”工作进行了分类指导,特别对迎国检的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及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培训,印发了工作手册、培训要点、“两基”指标卡等材料。按标准建立健全了区、镇、学校三级档案资料,所有“两基”资料都做到完整准确、真实可靠、规范有序。五是加强宣传报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两基”工作,共发布工作信息100多条,编印简报25期,制作了1本教育地图册、1本“两基”迎国检文集,拍摄了1部教育专题片,制作了1套教育成果展板、7块大型户外宣传牌和9处电子屏,悬挂宣传标语260余条(幅),营造了全社会关心“两基”、支持“两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三项工作重点,全面提升“两基”水平一是以经费保障为重点,落实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重心由乡镇上移到区,将全区教师工资上划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彻底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2006年深化教育改革以来,撤销了乡镇中心学校,实现了人、财、物的区级全面统筹。坚持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确保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了农村转移支付资金50%以上用于教育,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各级经费分担比例,努力调整财政结构,积极压缩其他开支,多方面筹措配套资金,采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区级支付”的形式管理教育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统一划拨、财政监督”的运行机制,所有教育经费由区财政局、教育局共同预算报批,通过区教育局核算中心集中支付,及时拨付到校。严禁向学校收取或摊派任何费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经费和资产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校,对教育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铺张浪费和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发生,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以教育资源整合为重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2年开始,结合农村税费改革,针对全区农村学校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制定了《金川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率先大力兴建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数量由整合前的56所调整为24所,减幅达57.1%,调整后的各中小学校功

能室配套完善,设施齐备,特别是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购置了学生专用校车7辆,由政府出资聘用合格专业驾驶员,统一安排校车运行经费,定时分路对17个村超服务半径的342名低年级学生进行免费接送。2011年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区二小建设,安排200万元用于东四沟学校学生宿舍、餐厅的建设和配置,并拨付“两基”迎国检专项经费292万元用于学校图书、理科实验仪器、音体美教学器材的补充配备。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近10年的努力,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配套建设处在全省领先位置。三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探索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多渠道落实培训经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依托“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优质课竞赛、论文评选、知名专家学者讲座等培训平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了城乡师资水平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公开课等形式引领课堂教学。持续抓好以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主的继续教育,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科学合理的进行岗位设置,保障教师权益,优化教师工作生-10-

活环境,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忠于教育、乐于教育的积极性。

(三)大力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一是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充分利用电子屏、横幅、墙报、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义务教育法,建立小学毕业生免试入学制度。利用“春雨行动”、“春蕾计划”、西部助学工程等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率先对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实行政府埋单,率先全额免除寄宿学生寄宿费,对农村特困学生给予教育救助,确保让每一位学生不因学校布局调整而辍学,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机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关注残疾儿童,积极动员做好适龄少儿的及时就学工作,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关爱弱势学生,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学困儿童活动,使弱势学生在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金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细则》,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科学、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学成绩,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对巩固提高“两基”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巩固提高扫盲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将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抓脱盲学员的巩固提高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农村脱盲学员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充分利用镇、村农技学校、农村远程

教育站点、农家书屋等平台,多方位、多渠道、不间断地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4期,培训人数达1万多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

(四)加大学校管理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多年来,我区坚持贯彻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订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育行政部门严禁学校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全方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对乱办班、乱补课、乱订资料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德育水平。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广泛开展“以德治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活动,将法制教育、国情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主两翼”的教育网络。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突出“创新、实践”的育人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了学校德育教育水平。三是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坚持“厚书教薄、课堂搞活、课外丰富”,利用大课间活动、感恩教育、书香校园等一批特色学校活动载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制定出台了-12-

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和规定,采取平时抽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奖励长效机制,使全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是加强体育工作,强健学生体魄。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关于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意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区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二课、二操、二活动”正常开展。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爱好,丰富了体育内容,培育发展了八冶一小少年军校、公司五中学生体育活动社团、双湾中学篮球等一批特色体育项目。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加大中小学体育设施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运动环境,实行学校活动场地节假日对外开放制度。五是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处置突发危机的处置能力建设,制定了《金川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和《金川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建立了金川区教育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全面落实了师生安全教育和“三防”演练。定期开展中小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寄宿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不定期对各校寄宿生管理进行突击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加强传染疾病预防工作,建立教育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工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完善人防、技防、物防,健全防雷、防火、防盗、交通安全设施,各学校配备专职保安

2-13-

名、兼职保安2名,全部安装了校园监控设备,实现了学校自控、教育局和公安局共同监控。各学校门口均加设了减速带,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接送车辆进行集中专项治理整顿,取缔了各种无牌无照车辆。组织教育、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整治。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重大安全责任、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了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整体上看,我区教育事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帮助,但同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全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城乡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受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控辍保学工作尚需继续加强。三是由于城乡人口流动加快,有关部门开展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等培训需进一步整合。四是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校舍安全工程任务艰巨,资金缺口严重。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完善长效的教育投入机制,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基础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14-

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统筹力度,更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四个集中”的原则,统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和初中建设,同时,围绕校安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中小学的校舍改造力度,配备现代教学设施,完善功能,提高档次。

(三)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清理教师学科专业结构,按需求配置教师。把好进口关,逐步配齐中小学专任教师。加强教师特别是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继续实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制度。

(四)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探索、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落实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区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在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基础上,把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现代化装配水平上来,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科学管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六)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积淀,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营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健康成长需要的人文环境,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廊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七)进一步加大农教扫盲工作力度。增强农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培训经费投入,统筹各部门农技师资,充分发挥镇农民培训中心和村农家书屋以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上一篇:儿童故事爱挑食小故事下一篇:小柳树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