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2024-10-14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共10篇)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篇1

人物: 主持人 情侣、老大爷老大娘,时髦女郎,军人,孕妇

场景一

舞台上中间二张长凳并排成一条长椅,旁边竖有一块牌子:候车室。如有条件可以制作一面窗户和墙作舞台表演区域的背景。[灯光启,女主持人身穿风衣,大方、自信地走上场。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接下来的系列片断中,我们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表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折射出我们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 [面光切:主持人退场。(火车鸣笛声,隆隆地驶入站台,由远至近)

旁白:车站播音员的声音(画外)旅客们,由衢州开往北京520次列车进站进1道,请旅客们携带好自己的行李剪票进站……(重复一次)

旁白: [说话间,一对年青的情侣手挽着手,亲昵地有说有笑地上场,他们一边笑,一边旋转着舞步般轻盈地绕着长椅,最后开心地坐在长椅上。然后,从包里取出卤食,鸡爪,花生等,一边吃一边扔下方便面的袋子、剥果皮等,毫不顾忌。十分亲昵你一口我一口喂食,吃完后,将剩下倒地。随后,男士斜倚靠在女士身上,双脚放在椅上,把位挤占得满满的。这时,一对老年夫妇肩背包袱相互搀扶着上场,左右环顾却找不着座。老人走到这对年青人面前几次欲言又止,最后

大爷说:小同志—— 年青人:抬头看看,不屑。大爷:小同志——能让一让嘛?

旁白:抬头看看,抬头看看,然后,双脚高抬起。嘴角哼出: 年青人:哼!旁白: [大爷看看,无奈地——这时大娘发出咳嗽声。大爷于是上前,大爷:小同志,能让一下吗?她、她有…… 年青人:碰我干什么?你有毛病呀?…… 大爷:是、是有毛病,她有毛病——

年青人:有毛病?有毛病到这里来干什么?有毛病到医院去喽,我看你真当有毛病…… 旁白:说罢,俩人继续调笑!无助又无奈——只好佝偻着身子,相互依偎地站在一旁…… 主持人上场:见状十分生气地走到他们面前,大声道:喂,你们的东西丢了,刚才小偷把你们的东西拿跑了……

年青人:(站起)什么?小偷?他们跑哪去了? 主持人:往那去了,快去追呀

旁白: [俩人连忙追去。这时,主持人走到老年人身边,(给音乐)关切地说:大爷大娘,来,你们这里坐!然后扶着大娘坐下,取出水给他们喝,照顾,询问……

年青人上场看到主持人:喂,你骗我干什么?我什么东西都没丢……

主持人走向前:是啊,东西丢了不要紧,做人的良心和品德不能丢呀。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东西我们可千万不能丢,你们也会老,你们也会需要社会的关爱。

旁白:年青人(男士)还想争辩),女士拉了他一把,有些愧疚地对着他一扭头。小伙子看看这里望望那里,有点无措,鞠了一躬道:

年青人:对不起。然后对着女青年的方向:小丽小丽,——追去!

主持人:其实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在道德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必须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场景二 主持人:你看,天下雨了,我们的候车室里又会发生什么呢?

旁白:[切光,一个军人坐在长椅上 [现场传来闪电、下雨声……)[一时髦女郎急匆匆上前,跺脚,抖衣服上的水渍,然后对着军人摔雨伞,看书的军人抬头看到,并没说什么![时髦女郎:看看座位,再看看手中的雨伞,然后走到军人面前,把湿漉漉的雨伞放在椅子上,看看座位不够,道:

时髦女郎:兵哥哥?

旁白:军人抬头看看后,欠欠身子让出了一点座。时髦女郎马上坐下,随后理头发,水花溅到军人的身上,自己毫无歉意!然后打开包拿出零食,又吃香蕉又嗑瓜子。香蕉皮扔在地下,用脚下踢得远远的,瓜子壳乱吐—— [这时,一个孕妇扶着腰慢慢上场,到了椅子前看看有人,便走到放雨伞的位置前,道:

孕妇:大姐,这时有人吗? 时髦女郎:没人

孕妇:那——我可以坐下吗?

时髦女郎:(有些不快)让你坐?那我的雨伞放哪? 孕妇:这……可我的身子不方便呀。

时髦女郎:不方便?不方便还出来干什么? 孕妇:你——。

时髦女郎:干嘛?看看军人,然后哼唱道: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旁白:一边唱一边看着军人,声调怪怪的,表情异样![军人有所悟,便拄起拐杖,站起对孕妇道:

军人:同志,来,你坐—— [时髦女郎和孕妇(看到这一幕表情不同): 孕妇:这!不行,还是你坐吧。时髦女郎:嗯—— 旁白:有些将信将疑。道:

时髦女郎:现在假的东西多着呢,没事,你就坐吧!

军人:你——(生气)

孕妇:你,这怎么可以这样说?

时髦女郎:我怎么啦?我是帮你要座位,你却说我,真是好心没好报——有本事,你不坐,哼!

旁白:(正在这时,传来火车进站的播音,女郎站起: 时髦女郎: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旁白:欲走,正好踩在香蕉皮上,摔倒在地,军人没有扶她而是扶孕妇坐下。(主持人上,扶起时髦女郎)主持人:摔伤了吗? 时髦女郎:啊哟啊哟地哼,还好还好,要是摔成残废那才惨呢。

主持人:那到未必,其实生活中,有些人身体虽然残废了,但他的心灵却很健全;可有些人,身体虽然健全但心灵却不那么健康,你说那个更好一些呢?……

时髦女郎:……啊哟,啊哟地下场。

主持人: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身体是健全的,但却残疾了;有些人身体虽然残疾,但他却是健康的。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拥有一副健康的躯体,又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文明礼仪看是一件小事,却是折射人文、社会、思想、素质、道德的大事,我们撷取的这小小候车室的几个片断,目的是想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小小候车室,社会大舞台;谁的素质高,就能演得好.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篇2

一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主旨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看来, 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的一种精神, 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 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涵着特殊的意义, 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1. 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 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 是为政者“经国家, 定社稷, 序民人”的依据, 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 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

2. 礼仪的道德意蕴

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 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 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 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3. 礼仪的社会意蕴

在中国历史上, 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 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 约束人的行为。

二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

1. 相对于传统礼仪, 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 是一种交流的“语言”, 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 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 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 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而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 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刑和政来治国优越得多。

的BP译码算法 (RBP) 和一般的BP译码算法相比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同一信噪比的情况下, VC-RBP译码算法比起RBP译码算法和BP译码算法误码性能有一定提高。VC-RBP这种译码算法使得LDPC译码算法收敛得更快, 比起RBP算法, 它仅用较少的迭代次数就能显示出更好的性能。算法2与算法1相比, 由于其不用计算生成的包含残余信息的序列

2. 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 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 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 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含了法, 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 是法的具体体现, 法与礼互为表里, 互为补充, 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现代的法制社会, 礼与法是有严格区别的, 违法则以刑律处之, 违礼则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 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 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 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 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的, 对对方的尊重, 也是一种自尊, 也要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则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 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

三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融合、矛盾

礼与俗的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前者渐行渐远, 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人诟病的对象, 而一些淳朴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时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日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礼仪, 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 另一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比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制度的限制,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 应当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 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在“十年动乱”期间, 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 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 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 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这种意在与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 最终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极为丰富,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如“礼主和”的精神、包容之礼、待客之道等。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时,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抛弃其封建糟粕, 以便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精华, 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 体现现代礼仪精神,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责任编辑:庞远燕]

和对每次更新时残余信息的序列进行重新排序, 其算法复杂度也要小一些。

中国传统公务礼仪 篇3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子教导他的儿子孔鲤时说的话。古代帝王用礼乐来教导民众,以求天下归心、四方安宁。中国传统礼仪,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凝合力。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礼”的力量依然博大而厚重。对于今天的公务员来说,可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中国的传统礼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讲究“敬”,并以敬为指导,贯穿于所有的礼仪中。敬即尊敬、敬重,它首先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虚伪的谦恭正如通常所说的“礼节性”的微笑,虽有其形,却缺乏应有的诚意。同时,敬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自然规律、事业……前者可以称之为敬人,后者称之为敬业。脱离了敬,都不过是空头文件,表面文章,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礼者,自卑而尊人。”无论是敬人还是敬业,在抒发敬意的同时都必然包含对自我的克制,谦恭地降低身段,这就是“自卑而尊人”的含义。公务员礼仪也一样。所谓敬人,就是秉承“自卑而尊人”的思想,不计较身份上的差异,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面对的任何人,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种真诚的诉求都有值得倾听的理由。敬人是基础,敬业则是更明确的应用。面对工作或者事业,首先需要有诚敬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工作之中,是专注和责任感,体现在工作之外,则是言谈举止。

礼仪的“三紧七不”

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貌,礼也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十分郑重的场合,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内在修养的表露,也是对他人尊敬的表现。

古人对仪容体态的礼仪很有讲究。一是“三紧”。这是宋代学者朱熹对古人服饰方面的要求所作的总结。所谓“三紧”,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郑重。现代服饰虽然不同于古代,但穿衣得体、整洁、庄重、大方的要求,却无二致。

二是“七不”。所谓“七不”,是指《礼记》里边说的“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等七条规定。这些规定既适用于与父母、尊长共用的场所,也适用于工作场所。在严肃、正规的场合,打饱嗝、打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擤鼻涕、歪坐、斜视、跷二郎腿,或者只穿睡衣、内衣,甚至赤膊,都显得随便、懒散,缺乏敬意。

此外,还应当“立必正方,常视毋诳”。在正式场合,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端正;视线要有一定的方向。歪坐、斜站,眼睛到处乱看,都是怠惰不敬的表现。目光是心态最直接的流露,能反映出内心对人是否敬重。因此,在礼仪场合要注意自己视线的高度。视线过高,是傲慢之相。视线过低,则似有忧虑在心,不免令对方猜测。如果左右旁视,更会给人留下心术不正、狡诈善变的印象。平时或在私下场合,态度可以比较放松,但一旦进入正规场合或工作单位,就必须显得严肃、庄重。这种心态,在走路的姿势、步伐,甚至面部的表情上,都要有所体现。

临事而敬,好謀而成

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依据其所在单位的性质、自身的职务、级别、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但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论面对贵者还是贫贱者,都保持“敬”的态度是最基础的礼仪。公务员既是政府的雇员,也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福利、给百姓办实事,可以说是公务员的“天职”。但人民有穷富之分,事情有大小之别,这就要求公务员在处理事务时能够不分穷富,一视同仁,尽管面对的是干体力活、做小生意的“负贩者”,也不应该加以歧视。竖立起这样的态度,不仅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弊病可以消除,也有助于提升转型期社会最为需要的社会和谐。

见人下菜碟不可取,而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就更不可取。据说在先秦时期,马车前面一般都有一根横杆,称作“轼”,供乘车人手扶,以保持身体平衡。儒家依据轼的这种功能,相应地制定了“式”礼。当乘车者驾车返乡,或途中遇到尊者、贤者,都要凭轼垂首,点头示意,表示因车行迅疾,不便行礼,以此表达尊敬之意。当车子进入繁华的国都中,不敢疾驰,因为怕那样会惊扰百姓。回到自己的里巷家乡,则要向父老乡亲致意。《史记》中记载,魏文侯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每次经过贤士段干木的居所时,都要行式礼,以示尊贤之心。在当时传为美谈,结果魏国招揽了大批贤才俊士,成为强国。反观今日,很多人把车当作身份、财富、权势的象征,有炫耀之意,无敬人之心,横冲直撞,甚至凭借某些特殊的车牌无视交通法规,任意胡为。除了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之外,只会使人厌恶。长此以往,离“礼”之大义日远矣。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

公务活动应遵循的社交礼仪(部分)

如果是在所尊敬的人或者自己的上级旁边陪坐,一定要坐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彼此之间不要留空坐,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示与尊者的亲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准备回答他的提问,同时含有为后来者留下空位的意思。谈话中间如果有与自己辈分、级别相同的人来到,则不必为之起身,只有长辈或者上级来到才需要起身行礼。

与客人对坐,如果不是吃饭,就应该尽量靠后坐(即不要靠近前面的桌子);如果是吃饭,就应该靠近桌子坐。坐姿要稳,容颜要端庄。

在陪伴尊长饮酒时,如果尊长斟酒并亲自送过来,晚辈就要赶紧站起来,走到陈放酒具的地方,对尊长行礼后,双手接杯。如果尊长说不必如此,晚辈才可以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喝。尊长举杯但是还没有饮尽,晚辈就不应先喝。

参加宴会时,如果全桌的主食盛在同一个食器中,那么自己就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别人吃不饱。如果菜烧得不合自己口味,也应该尝一些,这是对主人劳动的尊重,而不应该当主人的面说出来,那样会使主人难堪。

陪同长辈去赴宴,虽然主人同时加以招待,但因为有长辈在场,自己就不需要辞谢。如果主人宴请贵客,自己被召为陪客,遇到主人敬酒的时候,自己也不需要辞谢,因为这个宴会本来就不是专为自己设的。

不能在饭桌上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气氛。

与尊长握手,晚辈一定要用双手,以表示亲热和尊敬;单手相握是平辈之间的礼节,单手与尊长相握,是不懂礼貌的表现。长者的精力往往比较差,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因此,在尊长旁边陪坐时,要随时注意他的表情变化,如果尊长开始打哈欠,说明尊长已经感到疲倦;如果尊长已经拿起手杖、在找自己的鞋,或者在向左右的人问时间的早晚,说明他已经打算退席。这时,陪坐者应该主动告退,以便尽早让尊长休息。

听尊长说话,凡是尊长还没有提到的话题,不要抢先去谈,那样有炫耀自己比尊长博学之嫌。陪坐时,容貌要端正;听尊长说话时,神色一定要恭敬;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也不应总是说与他人雷同、毫无个性的话。

在长者面前,不能以“老”自称。如果自称“老”,就显得在场的长者更老,使他们伤感,而且有骄傲之嫌。

跟随师长或尊长出门,看到远处的熟人,不要隔着马路与人说话,那样是怠慢身边长者的表现。如果在路上遇见尊长,应该快步上前,正立行礼。尊长与你说话就回答,否则就可以快步退下。

向别人赠送礼物,或者从尊长手中接受礼物、证书等,都必须用双手捧持,决不可单手授受,捧持的高度要大致与心相平,这是郑重其事的表现。赠送礼物或递交物件给对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应该亲手授受,而不能将礼物或物件扔给对方,更不可以让在场的第三者转送。如果接受的礼物体积比较大,无法捧持,只能提拎,那么,提拎的礼物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要大致与腰带平齐,绝不能放在地上拖着走。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篇4

1.飨燕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祭祀时使用的祭品)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有一定之规,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礼在寝宫举行,亦有一定之规,燕,通「宴」,为吃喝之宴。

2.饮食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里说的“饮食”也是宴饮,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席,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宗族兄弟合族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逢祭而宴,一种以时而宴。

飨燕礼

二、冠礼、笄(jī)礼

冠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礼记·冠义》说,冠礼是“成人之道也”,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顺”完美品德的人。故古人重冠礼,行之于宗庙,告于先祖,民族之新生命,已由幼苗而长成,负担继往开来之责任。

冠礼

笄礼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女子到了20岁,虽然还未许嫁,这时也要举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

笄礼

三、射 礼

射礼有四种。一是大射,即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二是宾射,即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即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大射前燕饮依燕礼,纳宾、献宾、酬酢及奏乐歌唱娱宾,宴毕而后射。

投壶之礼

与射礼相仿的还有投壶之礼。有人推测投壶乃是射礼的变异,或者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官比耦,因而以投壶代替弯弓,投壶,以箭矢投入壶中为胜。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四、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周礼·地官·乡大夫》说:“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郑玄归纳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仪礼·乡饮酒礼》孔疏)乡饮酒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养老、优老之礼

我国有养老、优老的传统,古礼中对此有详细规定。《礼记·王制》云:“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九十使人受。”这虽是儒家的理想制度,但对历代都有很大影响。

优老是指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往往由国家颁布律令加以施行。如在田役方面,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可免除一名男丁的田役;90岁以上的老人,全家免除田役。在道路交通方面,规定车辆、行人见到老人要主动让路躲避。在刑律方面,规定70以上不得为奴,80、90虽然有罪,亦不加刑。北魏时,还有为高年老人授名誉官职的办法,也表示了一种恭敬之意。礼经的这些主张,对后世的优老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代天德三年,沂州一名男子犯罪应处以死刑,但家中老母有病而别无侍奉之人,海陵王特准免于一死,命在家奉养老母。这是“独子留养”制度之始,后来定为法令,历代多沿用其例。

历代养老、优老的法令和规定,体现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方面。

六、帝王庆贺之礼

1.帝王即位改元

《尚书》之《顾命》、《康诰》篇写到周成王死后,康王告殡宫而即位的典仪,这是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帝王即位礼的记载。与即位相关的是“纪元”。

新君改元,自有肇兴代终之义,第一年称为元年。我国历史有可靠元记载的是西周共和元年,相当于公元前841年。后代帝王在位期间改元,往往因为有某种祥瑞或灾异,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一事件。

2.朝礼

朝礼是帝王与大臣上朝办理政务之礼,主要涉及听朝之场所,听朝之时间,以及与听朝相关的仪式。朝之所以称为朝,因为通常都是在清晨入宫廷理事。《孟子·公孙丑》云:“朝将视朝。”《诗经·齐风·鸡鸣》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古之君臣鸡鸣天明之时入朝,而未明之时即已起身上路。群臣俟君王临朝,拜揖行礼,王答礼,就位,然后听事理政。事毕,退朝入路寝。群臣各自回到各自的治事之所。

3.朝贺之礼

常朝为治理国政而设,除此之外又有大朝,又有节日庆贺,礼仪规格皆高于常朝,故朝贺之礼另有一套礼规。

唐代元旦、冬至两大朝会,合称“正至”。元旦朝会,由皇太子献寿,中书令奏诸州上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国贡献,百官上殿高呼万岁。乐舞有“三大舞”,即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朝贺毕,皇帝宴飨群臣。

朝贺

4.千秋万寿节

帝王诞辰称为“千秋节”或“万寿节”,庆贺典礼始于唐玄宗。上古有祝寿之词,但无庆贺生日之活动唐玄宗时,宰相率群臣上表称贺,要求将玄宗生日定为“千秋节”,置酒张乐,大宴百僚。玄宗登花萼楼受贺,全国放假三天。晚唐诸帝过生日多邀集沙门、道士讲论祈福,也没有举行朝贺之礼仪。

唐、宋时,每一皇帝诞辰往往各立节日名称,如唐玄宗生日称“千秋节”;肃宗生日称“天成地平节”;五代后唐庄宗生日称“万寿节”;宋真宗生日称“承天节”;仁宗生日称“乾元节”……元代则一般统称“天寿节”或“圣诞节”;明、清称“万寿节”。

可列入“嘉礼”的典礼制度还有许多,如“尊亲礼”,皇帝追尊已故的先祖父考,给他们加上种.种尊号,或者给禅位的太上皇,给皇太后、太皇太后加上种.种尊号、徽号;又如“巡狩礼”,帝王巡行天下,察吏治,观民风等等。

礼者,履也、体也。实践谓之履,即人生行为之法则,立本谓之体,即民族、国家、社会、家族等人群之秩序。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仪礼就是其中之一。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着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故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无疑将增添我中华民族屹立风雨的底气,给浮躁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注入一股雅正的新风。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篇5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传统礼仪,争议,传承

在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增强的今天, 我国和各国人民的交往比其他任何时间都多。人们说“入乡随俗”, “俗”指的就是风俗、礼仪。了解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规则, 理解与尊重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礼仪交往的知识, 是避免文化冲突, 实现平等友好的交往的前提, 对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有很大的益处。作为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 传统礼仪应该被赋予当代的积极的内涵。

一、从两个争议说起

第一个争议是给客人泡茶的杯子是否可以使用一次性纸杯, 这个争论近几年来一直存在于网络上。部分网友认为一次性纸杯省去了清洗、消毒的步骤, 简单、方便、卫生 (主要指防止传染病) , 与现代快捷的生活方式相符合, 应该提倡使用。笔者今年春节期间走亲戚时, 几乎所有的主人家给我们泡茶都是用的一次性纸杯。而有些人认为用茶壶泡茶, 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不应被舍弃。《中国日报》上曾针对这个问题刊发过一篇文章, 旨在反对用一次性纸杯, 提倡使用专门的茶具。文中提到, 一次性纸杯的潜台词是“人情如纸”, 使用一次性纸杯给客人泡茶代表了“礼节上的不周, 是主对客的不敬, 让客人感到主人的轻慢”。

第二个是巩俐与郎朗曾因见面行贴脸礼而惹争议。具体情形是这样的:2011年6月27日, 巩俐在北京出席某国际品牌的颁奖典礼活动时, 身着一袭深V露背裙, 还与郎朗以及一些外籍男士行亲密吻面礼。这件事一经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巩俐与郎朗的吻面礼照片在网上疯传, 引来许多争论。部分网友对此颇有看法, 指责道:“又不是在外国, 贴什么脸啊?”也有人认为他们故作姿态:“都是中国人, 搞什么外国人的吻面礼, 握个手不行么?”

礼仪是文明的结晶, 是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是接人待物表示尊重的行为规范,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一个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豊亦声。”这里的“示”指神, “豊”指祭祀中使用的器皿。由此可以看出, “礼”与古代的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而这种仪式不是随意妄为的, 是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礼”在中国古代有着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身份甚至律法的含义, 比如“不学礼, 无以立” (孔子) 、“辞让之心” (孟子) 、“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 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董仲舒) 、 “五刑之属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孝经》) , 而其本质是封建等级制度。到了近现代,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它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改变而变化, 不再束缚人们的思想, 脱离了封建统治阶级工具的行列。现代文明社会 (包括西方社会) 提倡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礼仪, 遵守真诚尊重、平等宽容的原则, 礼仪之中处处体现着自由、方便、实用的观念。这与我国传统礼仪中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感及洗练凝重的风貌很不同。如今, 正如上文的两个争议, 一些传统礼仪日渐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或不再传承, 或形式上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派与现代派的争论——前者指责后者数典忘祖, 后者则认为前者固执守旧, 繁文缛节也不利于社会进步。

二、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礼仪

中西方社会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其产生与发展都与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条件息息相关, 没有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跨文化交际不仅现象增多, 并且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中国的礼仪文化必然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进行对话与交流。而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有助于指导人们在中西交流与合作中有着得体的表现, 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加强沟通效果, 建立友好关系。

当然, 在此过程中,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地区、国家礼仪文化的影响。例如, 中国传统社交礼仪中的见面礼主要有作揖、拱手、跪拜等几种,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而在现代的礼仪习俗中, 跪拜礼受到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平等价值观念的影响, 已经渐渐消失。又如, 在餐饮礼仪方面, 从前中国人请客好排场和热闹, 而现在对于亲朋好友的宴请, 则往往将环境、服务因素纳入首选, 优雅的餐桌礼仪也日渐盛行。由此, 摒弃现代礼仪而全部回归传统的做法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但可以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 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 跨越有碍文化发展的屏障, 为现代文明社会增添民族的色彩。

三、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就传统礼仪的话题进行了一项有3622人参与的调查 (其中“80后”占55.0%, “70后”占32.2%) 。结果显示, 仅16.1%的人在生活中还遵循传统礼仪, 70.8%的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 12.0%的人直言“保留得很少”, 还有1.0%的人表示“几乎没有保留下来”。但与此同时, 85.9%的人认为传统生活礼仪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 其中25.3%的人认为“很重要”。

现代文明社会使人们不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 平等宽容比严刑酷吏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传统礼仪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 其中蕴含了较稳定的社会共同信仰、共同意识, 这种共同的心理积淀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言行都有着重大影响, 能够对整个国家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它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有利于促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 提升国民素质与国家“软实力”。

对传统礼仪的认同, 就是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表现。比如日本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之一, 在日本,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沿用古时候流传下来的鞠躬礼, 在比较隆重的传统节日或场合会身着和服。他们虽然有着非常现代的生活方式, 但仍然将自己的传统礼仪传承得很好, 对其有着很高的认同感。相比之下, 对于拱手礼和汉服, 我们早已不知其所以。

国家一直很重视传统礼仪中的丰富意蕴。2013年2月9日《新闻联播》结束, 两位主持竟然拱手给观众拜年, 这是自1978年《新闻联播》播出35年来的第一次。 而男主持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 女主持与之相反的拱手动作也引发了一些议论与疑问。随后有网友解惑道, 标准的作揖正是右手成拳, 左手包住,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 包住以示善意;而女子相反。清代学者段玉裁在 《说文解字注》中说, 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 即“左手在内, 右手在外, 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 女之吉拜如是, 丧拜反是”。也就是说, 《新闻联播》中两位主持的做法没有错, 一些网友纷纷表示“长知识”、认为 “《新闻联播》很严谨”, 赞其为“业界良心”。这说明, 人们对一些传统礼仪的了解并不详尽准确, 传承传统礼仪需要我们长时间的践行。

当然, 中华文化与传统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 源远流长。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 首先不能独断专行、凭空臆造, 特别是媒体与影视作品需要严谨地考究, 应当谨慎做事, 做负责任的、有公信力的大众传播媒介, 否则造成误导就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了。其次, 礼仪也应该是人们自身内在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外在体现, 它应该是发自人们自身积累与积淀的, 不能过于强调传统形式。比如虽然历史上拱手礼男女各不相同, 但现代男女平等, 女性的人际交往更多了, 因此为了更容易操作、更好地适用, 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采用传统中最常见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的拱手礼。这是可以接受的, 不必过分苛求。再次, 传承传统礼仪不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依靠国家的提倡、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学校教育的支持, 更需要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克己复礼、以礼律己。

参考文献

[1]胡静, 礼仪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朝霞, 人际关系与公共礼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篇7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礼仪;高校礼仪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高校礼仪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渠道。高校礼仪教育中充分重视、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品质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华,其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个性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思想特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仪礼》《周礼》《札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传统礼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我们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就非要了解“礼”不可,而学习礼仪,也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丰厚的基石,只有融入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把握礼仪之精神内核。

二、在高校礼仪教育中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1.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缺位。近现代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传统的礼仪文明当然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后,原来的思想意识已得到了很大纠正。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一些人仍缺乏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这种欠缺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国家的未来发展。

2.“礼”的教育的缺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理应在大学之前就已经养成的礼仪素养教育被延迟到大学教育中。进入大学,高校礼仪教育仍呈现出薄弱状态,尤其理工类学生更是少有接触礼仪知识的渠道。有的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尚未形成相关的礼仪教育体系。由于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的原因,高校礼仪教学中较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知识传授停留在实用的表层,很少将礼仪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从教与学的过程看,大部分学生是为了美化个人外在形象,获得更好的工作,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在礼仪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礼仪教学缺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的根基。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融合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礼仪教育内涵。在高校礼仪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因袭传统,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的特点和“重义轻利、内省慎独、宽厚谦虚”等主张对培养当下大学生的礼仪美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诗文,格言、故事、音乐等都是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礼仪养成的作用,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礼仪教育手段。在礼仪课中传授传统文化,一方面,要避免说教式,应深入浅出,要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核心理念等基本元素渗透到礼仪教学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应理论结合实际,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礼仪实践场景,还可充分利用校园各种社团资源,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内容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礼仪的效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3.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礼仪修养对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并从感情上认同、重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我国有着丰厚礼仪文化底蕴和丰富礼仪教育经验,在高校礼仪课中有效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改进和发展大学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传统礼仪文化、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锐航.传统文化在高校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8(5).

中国传统饮茶礼仪文化常识 篇8

中国传统饮茶礼仪文化常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本网: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中国传统喝茶的基本礼仪

一、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客随主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上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其中师长、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坐尊位。

座位方面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坐主人的右手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坐对头的情况,小孩来坐这个位子。

第一道礼节:客人最重要的礼节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

有关中国人传统的礼仪习俗 篇9

贴福字的讲究是老祖先们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该贴到什么位置都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出来,绝对不是哪个人随便一说。“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根据“福字”的大小,该贴在什么地方一定要记住。“

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但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

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座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

门福必须是正福,门外贴“倒福”会让一家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所以门福必须要正福。另外还有抬头福,旺财福等都要各归其类。

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篇10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社交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塑造个人形象的重要内容,也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越来越得以凸显,礼仪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社交礼仪”及礼仪相关课程。

但是,经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虽说开设了“社交礼仪”及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在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事礼仪教学工作十来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在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运用教学设备等,创设或者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形象生动的故事情景或者商务活动场景之中,并且注入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融入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对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

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情景教学法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它铺设了一条教与学、学与练、学与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路径,更符合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是一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方法

1.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让学生感觉更直观、具体,特别是社交礼仪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更需要充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服饰礼仪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图片的方法。由于女装的颜色、种类、款式繁多,在现场没办法拿服装实物一一给学生展示,用不同的图片来展示就很方便。从网上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女装及搭配,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看,老师并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服饰礼仪产生更直观、具体、形象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提升礼仪修养。

适时地播放视频能给学生具体的示范,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知识掌握得更细致牢固。以仪态礼仪为例,仪态也就是我们的举止动作,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手势以及上下车姿势。光靠老师动作要领的讲解,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老师进行动作的示范,班级人数稍多的话,有的同学看不到,所以可以先播放仪态礼仪的视频,让学生对仪态礼仪有个直观具体的感受,还可以记住动作要领,再进行后面的仪态训练的时候动作就能准确多了。

音乐不仅仅能调节课堂的气氛,缓解学生上课的压力,更可以营造礼仪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的内容。比如在进行走姿练习的时候,可以播放比较有动感有节奏感的音乐,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练习的时候更有动力,可以营造出人人关注、人人皆练的良好氛围。

2.运用教学道具创设情景

将教学道具带入课堂,也是很好的创设情景的方法,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西餐礼仪的时候,就将西餐要用的餐具带到了课堂。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真正的西餐,所以对西餐中的礼仪感觉比较陌生新奇。所在在上西餐礼仪的时候,笔者就将西餐礼仪中要用的几种不同的高脚杯、刀、叉、餐盘、餐勺、餐巾布、红酒瓶、香槟酒瓶等餐具带入课堂,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上课的时候将这些餐具给学生们一一地展示,讲解它们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学生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都急着要上下一节的西餐练习课。

3.学生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角色扮演是常见的课堂创设情景的方法。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一定得角色,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造情景,通过具体演练来体会其中的感觉,从而在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一定的礼仪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了一定的礼仪规范和禁忌后,组织学生分组演练,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从而掌握好礼仪知识运用的正确性和技巧性。[2]比如在上交际礼仪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先了解交际礼仪的基本知识,学生们自由组合分组,每3个人一组,到课堂上表演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然后教师指出每组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通过这种亲身实践学生对礼仪知识有了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和体会。再比如讲解接待礼仪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一个办公室迎送客人的情景,教师可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迎送、接待的礼仪知识,在课堂上,由每组学生分角色扮演客人和办公室接待人员,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进行接站、引上车、迎客、引座、引领、上茶、送客等,完成一个完整的迎送客人的礼仪过程。在学生分角色扮演之后,可以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指出问题和错误,最后教师再做回顾和总结。可以把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成绩记成平时表现和平时成绩,计入到最后的总成绩中,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像交谈礼仪、名片礼仪、见面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餐饮礼仪、求职应聘礼仪等,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

4.用案例创设情景

通过典型案例将课堂内容导入到需要的情景中,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课程内容。与代表性的案例能反应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讲到仪表礼仪的时候,就可以杨澜注重仪表注重形象的案例来导入情景。教师可以先播放一张杨澜现在形象的照片(仪表端庄,颇有气质),然后讲杨澜的故事——杨澜之前不注重仪表形象,遭到英国房东老太太的训斥,后让她明白个人形象的重要,说出了在微信朋友圈里颇为流行的金句——“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讲微信圈里流行的的人物和故事,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形象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三.社交礼仪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思想,明确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思想认识和观念,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下多做准备,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在课前要给学生安排布置课堂模拟或练习的内容,告知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礼仪知识,学生分组准备,课下给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要承担情景创设、组织准备、课堂引导、总结提炼、评估反思的责任,扮演着“专家、顾问、导演、教练、伙伴、备用信息库”的角色,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3]

2.礼仪教师平时要内外兼修,注重形象,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榜样来学习和模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作为礼仪课程的教师来讲,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礼仪素养和形象,穿衣搭配要合乎礼仪规范和要求,礼貌待人,举止大方、优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给学生上礼仪课的时候才更有说服力,才会让学生信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运用新媒体将礼仪的教与学延伸到课外

这几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特别是微信以其携带方便、随时移动、互动性强、媒体方式多样化等优势迅速赢得了大学生们的青睐。礼仪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将礼仪课的教与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可以将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微信群,老师通过微信群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上课前,可以通过微信群告知学生下次上课的内容,需要预习的礼仪知识;下课之后,可以将课堂中没讲完的需要补充的知识和内容发到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同时,还可以随时给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随时和学生进行单个的沟通和指导。运用新媒体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关系都很有帮助。

注 释

[1]杨阳.情景教学在社交礼仪课堂的运用.教学研究,2013(12):308.

[2]李艳红.李艳红情景教学法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11(6):96-97.

[3]李艳红.情景教学法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11(6):97.

上一篇:公安执法心得下一篇:KTV服务生岗位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