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统战工作总结

2024-06-10

年统战工作总结(通用8篇)

年统战工作总结 篇1

市委统战部2010年督查工作总结

2010年,我市统战督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做好统战督查工作。根据淮办秘[2010]26号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淮统[2010]14号文件《淮南市统一战线督促检查工作实施意见》并下发各县区统战部门,对全市统战督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有力推动了我市统战督查工作新进展。现将我市统战督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领导重视,着力抓好督查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我市统一战线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根据省委统战部《2010年统一战线重点工作督查计划》,部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并成立全市统战督查工作领导小组,部长王仁发任组长,常务副部长顾淑玲、副部长孙多书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任组员;

一是在部署工作后,主要领导都亲自抓督查、抓落实。特别是在安排布置开展“新徽商〃感恩活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点工作时,同时布置督促检查工作,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形成了一手抓决策制定,一手抓督促检查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统战督查工作,充实人员。调整充实人员,配备了1名专职秘书作为督查人员,明确一名副部长抓督查工作,并配有电脑和打印机等软硬件设施,实行岗位责任制。

三是优化统战督查工作环境。为了紧贴领导思路抓督查,督查工作人员经常参加由领导召开的各种会议,跟随领导现场办公抓督办。

四是完善督查工作机制,着力抓好督查工作规范化。部领导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对省市委领导交办的统战督查任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要求督查落实的事项等,领导都亲自进行检查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各级干部抓落实的主动性,增强了督查工作的针对性。

五是建立健全督查市委统战部,县区统战部,乡镇人武部等上传下达的督查网络机制。全市初步形成了7个县(区)直单位、61个乡直单位的督查统战专门负责网络机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 的一系列文件,印制了催办查办、决定事项办理督查通知单以及领导批示件,使全市统战督查工作走向了制度化、网络化的轨道。

二、突出重点工作,着力抓好重点工作部署落实 全市统战督查工作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服务统一战线大局任务,认真做好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年来,我部深入基层,督查统战任务落实完成情况,统战督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带队进行实地督查,全年共进行12次实地督查,县区统战部报送材料达45篇,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全市统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圆满完成了省委统战部和市委交代的任务。

第一,贯彻落实省市委领导同志关于统战工作的督查。针对“4511”经济腾飞计划和“新徽商〃感恩活动”,组织2次专项督查,对市、县区工商联部门进行书面督查。

第二,贯彻落实《关于建立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长效机制的意见》。对无党派人士发展培养工作进行了1次专项督查,实地调研了凤台县和潘集区,分别就无党派人士在县区的任职和培养上进行了个案督查。

第三,贯彻落实“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及组织建设”。对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及组织建设进行了1次专项督查,主要是针对今年致公党淮南市筹委会转正班子成员的督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项督查1次,全年督查了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贯彻落实非公经济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成果。通过对非公经济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成果督查,共收到非公经济人士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61篇。

第五,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关于组织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广大统战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市统战成员的义务,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提高统战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全年共收到各级统战成员关于学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30余篇。

第六,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组织引导统战成员为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积极组织引导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开展专项督查1次,收到建议意见20余份,包括教育、道路建设、资源利用、环保等方面。

第七,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我部积极组织统战督查领导小组就党外代表人士个案进行督查,召集了陈志平、张天舒等5名无党派人士进行座谈。

第八,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部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年共组织3次专项督查,分别对古沟回族乡、谢家集孤堆回族乡、李冲回族乡等进行了实地督查。分别查看了当地的经济带头人和经济帮扶情况,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做好承前启后,着力抓好新年工作的部署落实 一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职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统战成员范围广泛,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二是协调力度不够,与市直机关各部门单位的横向联系较少,未能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督查格局。三是跟踪督查不够,部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2011年,我部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统战督查工作水平,确保我部部署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督查工作的主动性。各县区统战部把统战部长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有效纳入督查工作范围,主动介入,全面扩大督查范围。二是狠抓中心工作督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统战工作督查,确保督查职能充分发挥。三是创新督查方式。做到明督与暗查相结合,全面、准确了解各县区统战部、各民族乡、村和部门单位贯彻落实全市统战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情况。四是实现和谐督查。本着改进工作的目的,积极帮助督查对象改进工作,努力做到督之有据、言之有理,使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督查对象满意。五是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督查工作水平。采取培训教育、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增强专职督查秘书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督查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

年统战工作总结 篇2

一文化统战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 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据专家考证, “文化”及其所指在中国语言文化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意,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 故曰文。“化”, 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与“化”并联使用, 最早见诸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

2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文化有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体认, 并由此产生深层心理沉淀。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 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的基础, 而在社会各阶层最广泛地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文化统战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观的提出始于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文章有“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言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同时期, 文化统战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统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基于文化和统一战线的含义和所指, 文化统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 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其二, 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 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统一战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人的思想的深层次内核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因此, 文化统战工作是一个能触及到思想深处的统战工作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策略和工具, 统一战线应该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统战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 统战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以往实际的统战工作中, 许多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实践这一点, 片面强调统战工作的工具性。统战工作的社会化,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成员的利益需求、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由注重声势向讲求实效拓展, 由片面灌输向整体渗透拓展, 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协商拓展, 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效力。[1]文化统战符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并有着深刻的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统战工作需要从社会化中寻找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作为文化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 具有人文荟萃的优势。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并通过他们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力量, 对于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统战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工作的特点而成为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特点

首先, 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在这三个基本社会职能中都包含了文化传播的内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学校传播知识而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更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工作,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 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的功能,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基于高校的这些文化功能, 高校的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文化统战的特点就极为鲜明。

其次, 高校是社会人文名望所聚, 各个学科领域的领袖人物中相当部分是党外人士, 他们各领风骚, 成为所处时代的榜样。从中国近现代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 享有盛誉的一代代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等治学大家, 开创了一代代的治学风尚, 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近现代史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这些各领风骚的时代领军人物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成为了其所处时代的领军人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在当今不断焕发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中历代的治学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在他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延伸至他们所能影响的领域, 成为高校文化统战内容的延伸。

第三, 高校的文化辐射力覆盖社会各领域。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文理科各科诸如文、史、哲、法、数、理、化、农、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 都与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相衔接, 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播辐射力覆盖了社会各领域。因此, 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文化辐射力也同样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影响力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2高校统战工作应承担起文化统战的使命

高校的高等教育和人文荟萃的特点, 客观上使高校统战

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2

工作拥有文化统战的优势。通过高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 使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统战在无形中深入人心。通过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 这是高校统战工作在文化统战层面上的内容。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战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开展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切实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人心, 在文化的层面上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 不辱使命,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工作

当前, 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明显, 党外人士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1发挥高校人文荟萃优势,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

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 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 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 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 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 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把握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文化生产的主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占领社会文化市场, 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高校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广泛地汇聚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 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 外来强势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更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也不例外。表现在高校中就是多元文化的倾向较为普遍,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的“搞怪文化”产品, 如《大话西游》、《Q版三国》等, 既歪曲了中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常识, 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 并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此外, 还存在境外宗教势力的恶意渗透、文化虚无主义———否定和虚化国家主流文化的倾向, 以及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某些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行径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主战场和青年成长的摇篮, 直面这一情形和采取应对措施责无旁贷, 这也是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做好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工作, 从文化统战的角度看, 就是要正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抵御文化歪曲和恶意渗透的防火墙, 以对社会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好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3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拓展港澳台侨文化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文化统战就是要使统战对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当前, 由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性和复杂性, 要实现港澳的人心回归和台湾的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依靠我们长期、细致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 使港澳台侨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 从而实现“中国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 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此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就有了坚实基础, 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就有了根本保障。[2]从香港和澳门两地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 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已不能全面适应它们内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维护“一国两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文化统战中寻找智慧和方法, 培育港澳台侨新生代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来自港澳台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高校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些都是开展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唤起港澳台侨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虽然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根, 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禀赋。来大陆读书的港澳台侨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内涵, 也更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为进一步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4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文化统战是政治学的范畴, 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 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份,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 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 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 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或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锤炼和融汇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宿, 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国而忘家、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 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 升华为爱国意识,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5利用区域文化的同根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的国际空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经世代而传承至今的, 是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各区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分布各地的各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同根的关系, 是同根同源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是主力军, 我们可以通过各地的区域文化同根优势, 拓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统战国际空间。如, 广东的岭南文化就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 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 都反映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粤语 (又称为广东话) 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岭南文化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等地是处于文化同根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 充分调动岭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发展岭南文化的优秀成分, 形成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岭南文化统战在国外的影响空间, 拓展文化统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及北美等地的影响力, 在岭南文化所能影响的区域和人群中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 为港澳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文化统战应有的贡献。

总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历代文化经典, 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而具有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 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75.

2014智能家电“统战”年 篇3

2014,突破口在哪?

在2013年里,可穿戴设备、微智能、智能单品、智能硬件等涌现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创新思潮和新的发展态势;电商企业、互联网巨头等跨界融入掀起智能家居发展浪潮。2014年开年之初,智能家居行业更是迎来各种利好消息。

在资金关注、各大品牌纷纷发力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开发者卖力推广形势下,智能家居后续发展备受关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使得产业间边界变得非常模糊,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常态,同时这也为产业间融合提供新机遇,智能家居行业也不例外。面对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事物冲击人们生活、工作,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服务客户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和变革机会点。而创造极致用户体验是打造品牌基础。

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与开放精神是智能家居发展关键。从最初智能家居概念出现、产品研发与更替、市场开拓应用等智能家居发展已经有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积累里,智能家居的技术、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用户与市场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用在智能家居生活领域智能硬软件结合的产品层出不穷,加速人们对智能家居接受度,但是有专业人人士分析智能家居也存在圈内热圈外不叫座现象。因此,如何学习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新贵的互联网思维推广智能家居应用极其重要。

此外,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插座、智能开关、智能窗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产品纷纷投入市场,这预示着生活全面智能化时代将要开启。但众多家电智能化并没有采用统一标准,以及层出不穷的智能硬件应用协议各不相同,这意味着要实现真正智能化仍需要在产品研发上、应用上具有开放精神。

极致用户体验是开拓智能家居市场良药。谈到用户体验,恐怕最具代表性要数苹果公司。苹果基本宗旨在于以人性化为本,致力于通过创新硬件、软件、外部设备、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带给客户极佳的体验感。而智能家居作为用户繁琐生活化繁为简的“奢侈品”,那更是需要在产品界面设计、功能设置、系统性能等方面深入研发,再辅以线上全方位产品营销,线下体验厅产品体验,开拓市场方能事半功倍。有句话说得好,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同样,任何不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的概念都是炒作,没有用户体验上巨大进步,再智能的家庭设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平台之战升级

互联网企业涌入传统电视行业,其目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软件上和只有硬件优势且大多依附国外技术的国内电视机厂商进行一场OTT。而传统家电企业最合适的迎战之道则是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其他想要进入该领域但实力尚不充足的互联网企业,形成硬件+内容互补的格局,将自己变成平台,以平台之力来破解攻势。

面对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智能电视产业的挑战,家电行业的“老人们”也按捺不住了,要么联手合作,要么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新商业模式。如,康佳推出线上子品牌KKTV,销售模式与乐视相同:TCL携手爱奇艺,聚合爱奇艺和PPS视频资源推出智能电视产品“TCL爱奇艺电视一一TV+”:创维则选择了阿里,与之合作推出搭载阿里云系统、天赐系统的酷开电视。

智能家居也好、智能家电也罢,其实就是不同的名字,而它们在国内的启蒙之路,必然也只能是智能电视,因此从智能电视业可以一窥未来之路。

互联网企业涌入传统电视行业,其目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软件上和只有硬件优势且大多依附国外技术的国内电视机厂商进行一场OTT。而传统家电企业最合适的迎战之道则是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其他想要进入该领域但实力尚不充足的互联网企业,形成硬件+内容互补的格局,将自己变成平台,以平台之力来破解攻势。

这个平台,其实就可以用我们非常通俗易懂的统一战线来概括。但最终,各具优势的智能电视搅局者们,谁也捞不到更多的便宜,毕竟,要么内容丰富(大多靠花钱卖别人的),要么硬件还不错(国内电视制造业的核心硬件也大多靠卖国外的),双方都各有长短,如果不进行合体,形成传统电视厂商代工,互联网企业拓展内容的统战路线,且尽可能多地联合各种小伙伴,我们2014年看到的智能电视,可能将是有点智障的电视,毕竟,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哪一家的资源都不能完全形成独一的智能电视产业链和闭环。

三大模式引领智能家居

在国内,尽管智能家居存在多年,但由于创新氛围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一鲜见创新性产品推向市场。谷歌收购Next Labs的案件非常引人注目,谷歌吹响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号角,促使智能家居市场顿时活跃、沸腾起来。在这个万亿市场空间中,已经汇聚成庞大的金砖市场。中外品牌齐聚同一个战场中,形成了2014年智能家居市场的三国演义,三个模式由此浮出水面。

蓝海战略:收购

谷歌通过收购Nest布局智能家居市场,实际上,资本游戏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企业驶向高速路一一哪个企业有核心技术我就收购谁,没有比这更快的路径了。通过收购各种技术、产品,以此可以完成智能家居的快速整合与布局,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智能家居系列。最终,通过技术整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蓝海战略。但是,资本游戏也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玩得起的一一谷歌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红海竞争:客厅

其实在2013年,互联网企业就纷纷抢占智能家居市场。智慧家庭市场目前可称之为红海竞争,大量不同类型的企业聚集在同一个狭隘的客厅进行火拼。首先,乐视网与富士康、高通等企业合作,打响了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电视行业的第一枪。随后,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等无数互联网巨头以各种方式闯入用户的客厅。

在互联网企业的四面夹攻下,传统制造业也开始加快步伐。比如电视制造企业三星、LG、东芝等日韩家电企业,以及长虹、康佳等中国家电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或者技术,这些标志着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全面来袭。

实际上,企业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客厅,局限于电视、冰箱等电器。这些也只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如果更长远去看,以智慧家庭的范畴看,不仅限于家庭娱乐和家居控制(比如开关、灯光、温湿度控制等),在不远的未来,能源、医疗、安防、教育等传统产业都将与家庭应用密切结合。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冰山一角而已。

领海模式:平台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在红海中寻找蓝海,不仅很难,也容易被对手攻破。即使一开始就是蓝海战略,也难以保证是永远的蓝海。因此,企业必须找到一片高枕无忧的领海,才能超越一般性竞争。其模式也很简单一一找到行业的命脉问题,且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打造长板。专家表示:“我们身处互联网所包围的平世界,企业必须放弃小我竞争,并跳出基本层面的竞争,做成一个基于生态圈的平台,形成战略层而的差异化。”有关人士预计,今年智能家居行业规模将超过万亿。目前,中国有3.5亿家庭,其市场空间是可以想象的。面对这样-一个火热的大市场,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2年经济统战工作总结 篇4

2012以来,XX县统战部、工商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统战部、工商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民营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XX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XX县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构建“信息网络、信用担保、人才培训、创业辅导、市场管理、政策法律、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八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我县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框架。为了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政府成立了民营企业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联,由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就任务和职责进行了分解,成立了以县经济商务局、县人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司法局为四个牵头单位的四个工作小组。目前,四个工作小组已分别制定了三年的工作方案,并建立了“XX民营经济信息服务”网站;组织银企对接活动3次;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训100余人次;成立了“XX县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

二、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提升。

引导非公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做合格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统战部和工商联的职责。我们通过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引领,选准载体,组织非公人士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促进非公人士健康成长,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为统战系统增添了活力。

一是开展“信义兄弟”学习活动。今年4月,县工商联组

织召开非公经济人士代表学习湖北“信义兄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座谈会,学习讨论 “信义兄弟”先进事迹,他们一致表示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二是“创先争优”活动。今年7月,结合举国上下的创先

争优活动,统战部和工商联在全县非公有制党组织和党员中,提出了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争当“五个先锋”共产党员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为企业增效、为党旗增辉,为业主分忧;争当岗位能手、争当员工标兵、争当守纪模范”的主题,切实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竟争力,实现XX非公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开展感恩行动。开展感恩行动,是统一战线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融洽阶层关系、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式的重要举措。结合我县是革命老区、需要帮扶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较多的实际,我们精心谋划,全面推进感恩行动。引在广泛动员、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举行1-2次集中活动。

三、“村企共建”如火如荼。

四、光彩事业活动层出不穷。XX县工商联的主席、副主席都是XX一中慈善助学基金会的会长或理事,每年我们都会自发向基金会捐款。今年的重阳节,我们的省工商联执委、县工商联副会长xx会员们向XX县福利院捐款3万多元;9月份,XX特教学校竣工典礼,部分会员参加并捐款5万余元。

五、“回归工程” 引凤筑巢。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回归经济,是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县统战部和工商联在团结本土广大民营企业家共谋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优势,通过乡情、友情、亲情来感召,以及必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动员、招引在外地的XX籍的各界人士回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以求实现XX在外人士的人心、智力、信息、企业、资金、项目的回归。

我们在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回归工程”总体部署的同时,主要是充分利用好商会这个“回归工程”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近年来,我县先后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武汉、泉州建立了2异地商会,在本县建立了个8行业商会、10个乡镇商会,这些商会组织的建立,为在外创业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感情的平台,目前在我们的努力下,有30余人回XX创业,近10个回归项目落户XX。

下年打算

1、继续推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2、继续推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工作,增加民企联村项目,达到培训、安置农民工就业人数翻一番。

3、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实施“内联外引”,做好招商引资、“回归工程”、“千人进湖北”工作。

5、注重非公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政治坚定,特色鲜明的非公经济人士形象。

2011年统战工作半年总结 篇5

上半年以来,XX镇统战工作在县委统战部的正确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市、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第十二届四次年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 “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以“团结、发展、稳定”为目标,认真履行工作职能,不断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深入扎实开展我镇统一战线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统战工作任务。

一、深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在经济统战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一是当好纽带促发展。深入探索各级领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密切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当好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正确引导促发展。坚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固树立“爱国、敬业、守法、明礼、诚信”的正确信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发展我镇经济的优秀建设者。

二、做好统战信息宣传工作

进一步加强统战新闻信息工作,调动统战新闻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协调与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和统战工作动态,着力

提高统战干部的理论和工作能力。

三、围绕社会团结稳定,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做好加强民族工作的新途径。一是抓好《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组织开展好“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活动,在信教群众中开展“提一个好建议、做一件好事、掌握一门致富本领”(即“三个一”)活动。二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强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联系,积极发挥他们在化解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三是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聚居村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向上申报民族经济发展项目,争取发展扶持资金,促进我办民族经济发展。

四、创新工作平台,切实加强党外人士培养和选拔工作

建立健全党外干部人才档案制度,积极沟通联系,选送优秀党外干部一名赴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锻炼,推荐党外干部参加县举办的党外干部培训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选拔、举荐工作。同时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的优势,加强学习和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感,积极为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

XX镇委员会

震东乡2011年统战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统战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乡统战工作在县委书记统战部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全面贯彻落实统战各领域方针政策为目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1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按照统战部制定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

2011年,我乡统战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创建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社会和谐的新震东。由于有了正确的思路,所有工作才有成效。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统战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统战工作。

乡党委、政府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组织学习了上级统战工作文件精神,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统战委员,切实做到了指导统战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乡宣传工作计划,纳入培训和学习内容。组织了乡本两级干部集中学习统战理论知识,贯彻了全县换届工作会议精神。

三、积极探索,深入调查,争取理论调研和信息工作作出新的成果,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开展了深入调查工作,对时期统战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同时注重对统战工作的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分三期组织机关干部到外地学习调研,借鉴别人先进工作经验,创新和拓宽发展思路,不断尝试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了我乡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

今年我乡的统战工作紧紧围绕我乡的经济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利用统战的正当优势、人才优势,加大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力度,专门成立了场镇开发办,负责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工作,同时注重项目工程建设,加大了工程的监督力度,为加快震东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掌握情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维护好社会稳定。为维护我乡的社会稳定大局,我们团结一切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商会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打击和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六合彩”赌博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为我乡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

六、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直接为我乡的经济建设服务,今年的统战工作从全乡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指导统战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两者相辅相成,为我乡的经济建设作出

了一定的贡献。

七、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第一位的任务,一个人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是注重加强学习统战理论和统战工作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实干型的高素质干部;二是进一步加强了思想作风建设,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努力树立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

总的来说,我乡2011年的统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它得力于县统战部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力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力于我们的自身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有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乡2011年的统战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中共震东乡委员会办公室

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研究 篇7

一、社会新阶层的特征

1. 社会新阶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推动了经济发展, 增加了国家税收。据有关方面统计, 这个阶层及其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 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 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 直接或间接地贡献全国近1/3的税收。二是扩大了就业门路, 缓解了就业压力。新的社会阶层或者自主择业, 或者以自己创办企业招工的方式, 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待业人员和公有制部门的富余人员,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不少人, 自己富了不忘国家, 不忘社会, 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 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2. 社会新阶层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日趋强烈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新阶层人士的政治意识和参政热情不断提高。他们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自身利益所带来的影响, 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和参政热情, 尤其是一些素质较高、实力较强的代表性人士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日益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使得新阶层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计民生, 希望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这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参与。”[2]。

3. 社会新阶层思想文化多元化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思想独立性强, 由于不依附于某个集体或组织, 以我为主的意识十分强烈。其二功利性强。在一些问题上常常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其三思想较为活跃, 思想观点多元, 且多变, 主流思想导向的作用不那么强。既有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内在冲动, 又有潜在的功利、标榜的向往, 并呈多元发展形态。

二、做好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新社会阶层无论从经济实力看还是从人数看, 分量都不轻。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必然要求我们重视做好新阶层的统战工作。

2. 充分挖掘人才的有效途径

新社会阶层人士中聚集了很多新型人才, 特别是具有新技术特长的人才, 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了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我们就拥有了人才, 就能更充分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3. 有利于把握这一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思想问题

新阶层的内部构成比较复杂, 具体的利益要求和思想价值观念多样。同时, 他们又具有一些普遍性的思想热点。一是普遍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他们普遍希望党和政府加大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力度, 为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普遍有一种需要各级组织关心并希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三是有些人思想观念存在一些需要予以指导的非主流倾向。因此, 开展新阶层的统战工作有利于把握这一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思想问题。

三、做好社会新阶层统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1. 提高社会认可度——抓住大前提, 给予充分的社会尊重

由于这个社会新阶层原来是处于分散、游离和卑微状态, 在产业浪潮下经过分化、重组而形成的新群体, “自己是否还游离于体制之外”是他们最大的忧虑,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前途尤为关注。所以, 给这个新阶层科学的社会身份定位是搞好统治工作的大前提。欲安之心必先定其位, 产生于新旧体制转轨中的新的社会阶层, 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是他们关心的第一件大事, 因为他们是对政治诉求极为关注和敏感的新群体。他们既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 又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所以,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3]因此, 无论是各级政府, 还是社会各阶层乃至全社会, 对新阶层都要做到:充分尊重, 广泛联系, 加强团结, 热情帮助。广泛宣传。

2. 提升综合素质是基础——建好“龙头”大队伍, 开展人员大培训

社会新阶层内的群体受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业差别、专业各异、个人经历等等因素影响, 其素质参差不齐。对此, 提高整体素质将之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教育势在必行。

这里的所谓“龙头”大队伍, 是指在提升社会新阶层综合素质中发挥“龙头”示范效益的团队。它是由个体员工、不同行业的群体组成的相互密切联系的动态网络系统。一是各级政府有专门负责新阶层培训的领导机构, 并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各类成人培训学校要将新阶层培训升为重要部分并加大师资配置力度和各类成人学校的教学资源整合以适应培训对象需要;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网络资源提升其素质。四是引导实体建立健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 鼓励各类实体重视员工素质提升。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递进式传导作用和拉动作用。新阶层中有了这样一支“龙头”大队伍的拉动作用, 整个新阶层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有了助推力量。

开展大培训就是要大力度、大面积、大成效地对新阶层进行培训, 并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全面展开和有效推进。尤其培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正如补充维生素那样, 他们身上缺少什么就补什么。要着重加强对信仰意识、自律意识 (着重是法律和道德) 、责任意识 (管理和纳税) 、诚信意识 (信誉和形象) 、协作意识 (团队和合作) 、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2004年,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社会新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都会定期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 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之后, 各地也都开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合力。”但其力度还有待加强, 覆盖面还有待拓宽, 成效还有待提高。

3. 提高政治地位是关键——做好各种政治安排, 释放社会进步正能量

新社会阶层发展到一定阶段, 不少新阶层人士已突破了对经济的单纯依附, 表现出对政治的热情度和从属性, 希望能进入人大、政协或以其他组织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参政议政, 实现自身价值。“调查者发现了这种转变的原因:这缘于他们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基础后, 开始积极谋求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参与, 以进一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4]

⑴政治安排, 即进入人大、政协任职。从八届全国政协开始, 委员中有了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身影。翻开今年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录, 可以看到, 不仅有了许多非公经济人士, 律师、会计师、在外企工作的管理人员等也“跻身”全国政协委员行列。“不管是荣誉, 还是角色, 我还是喜欢当人大代表, 企业实业做大了, 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更重了;人大代表角色, 能让我更好更实在地履行社会责任, 在百姓、民生等方面向政府建言。”——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⑵政党安排, 即推荐加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从2001年“七一讲话”以后, 吸收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 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央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着力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 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加大在“两新”组织优秀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工、技术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提高党员占员工比例。2006年, 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自上而下专抓“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体系, 率先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 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⑶社会安排, 即加入政府顾问团、人民团体等.作为重庆新阶层人士的典型代表, 韩德云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 率领十一名律师受托起草完成《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 (草案) 》, 拉开了中国律师参与地方立法的帷幕, 引起国内外轰动, 可谓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律师参政议政的开创之举。成为社会公众的代言人是“智商”实力的体现。社会责任比赚钱更重要, 律师的任务和作用远不只是打官司。从官方层面, 以制度化的方式, 对新阶层进行肯定和支持, 体现了执政党的大气, “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新突破”。

加入政府顾问团、人民团体, 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社会阶层专业人士作为“智商”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未必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也不一定能提供多少就业机会。但是, 他们在建立社会新秩序, 保证社会平稳转型, 丰富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利用自己的智力回馈了社会。

事实上, 近年来, 新阶层人士的政治诉求正不断增强, 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寻求归属感, 追求更广泛的社会价值与认同, 成为经济地位确立后的新社会阶层, 必然要走的路。实践证明, 帮助社会新阶层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政府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并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个新社会群体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如何与时俱进地发挥好新时期的统战优势, 调动这个新阶层的积极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关键词:社会新阶层,统战,统战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支部建设, 2001 (7) .

[3]新阶层知识分子参政透视[J].南方, 2007 (5) .

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研究述评 篇8

关键词: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新媒体;网络统战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2002705

网络意见人士的兴起与壮大同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网络意见人士在社会舆情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统战部门对网络意见人士的重视程度日益递增。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的工作。” [1]这释放了党和国家进一步构建网络统战新格局的信号,也对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在下一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仍将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此,对近年来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与梳理,提炼相关成果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一点积极的启示,显得大有裨益。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数据,发现研究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一、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单纯从“社会人”的角度而言,拥有某种话语权的“意见人士”早已存在,但是在借助网络新媒体发挥作用后,这部分群体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知习惯,欲研究某对象,须对其基本定义及内涵作出科学合理的界定。对于何为网络意见人士,学界在相关研究成果中多有阐释,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学者常进锋在其论文《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研究》中指出:“网络意见人士是以互联网为活动平台,借助于QQ群、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事和社会现象、社会焦点问题进行关注,积极的发表意见和传播信息,对其他网络成员进行舆论引导,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活跃分子。”[2]此种观点主要是从网络意见人士产生作用的媒介出发,结合网络意见人士主要的行为与活动特点, 综合构建了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

有的学者则运用分类与列举的方式,对网络意见人士作了较为生动形象的说明,从而揭示其基本内涵。学者李彤彤将网络意见人士归结为网络意见领袖,并根据其不同的职业与行业特点将网络意见人士具体划分为“公共知识分子型、偶像意见型、媒体型、网友代表型四大类”[3]。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型的网络意见人士进行了举例说明,并在每一类型下面特别列举了较为典型的代表人士。这种观点没有通过传统的方式去提取概念,没有通过抽象的定义来解释网络意见人士,而是通过划分类别和列举典型向大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何为网络意见人士。

还有的学者在全面总结网络意见人士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意见人士进行了更为具体、明确的定义,甚至运用了一定的量化指标,即指出了成为网络意见人士其本身应当具备的网络粉丝数量标准。例如学者端泽明在其文章《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中明确提出,网络意见人士是指“生活工作在特定行政和地理区域内、或关心特定行政和地理区域的,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能对网络舆论施加个人影响的讨论版版主、博客主和经认证加V的、粉丝数在10 000人以上的微博用户以及朋友圈在500人左右的微信用户等”[4]。

综上所述并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当前对网络意见人士的概念进行解读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描述、举例说明、数据支撑等。相比而言,运用数据支撑定义的方法较为明确和具体,也比较贴近我国网民认知的实际情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评判标准的更新,需要对涉及此概念的相关数据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研究

作为一种新生群体,网络意见人士与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相比,拥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是网络意见人士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的基本反映,也是对其自身所蕴涵的内在本质的重要体现。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三特征说”。学者段兴利认为,当前利用网络表达意见的人士居多,但是在这些人士当中并非所有人都能被称为“网络意见人士”,他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成为网络意见人士必须具备以下三类典型特征:“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善于进行印象驾驭。”[5]

二是“四特征说”。学者徐海静从网络意见人士的身份、地位、人员分布状况以及表达意见的性质等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总结得出网络意见人士具备“身份的隐蔽性、人员的广泛性、地位的不稳定性、意见的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四大特征 [6]64。

三是“五特征说”。有的学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网络意见人士与传统媒体意见人士的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去同存异”的归纳、总结,得出网络意见人士所具备的五大特征。具体分别体现在:“网络意见人士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群体并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网络意见人士与受其影响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稳定性;网络意见人士的行为表现非常活跃;网络意见人士都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网络意见人士都具有某种专长。”[7]

结合当前的公共认知和民间共识,笔者认为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具有主体与其受体之间的互动性、阶层分布与个体存在的分散性、信息获取的及时与广泛性、影响力的扩散性、意见表达的理性与非理性、作用价值的多样性等。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学界对网络意见人士特征的研究较为深入,不同的学者采取其擅长或熟悉的方法对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做了详实的解读,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网络意见人士提供了参考。但是研究还略显不足,比如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社会现象以及具体事例来考察网络意见人士特征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三、关于网络意见人士对统战工作价值作用的研究当前,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裂变式的发展,媒体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士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在此种形势下,网络意见人士活跃的空间更为广阔,影响更为泛化。他们在各自的兴趣领域内收集信息、关注焦点、传播意见,积极对特定的受众施加多样化的影响,已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力量。从稳定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舆论和巩固网络群众基础的角度来看,网络意见人士的价值更加凸显。为此,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运用网络意见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独特价值与作用作了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呈现出以下三种主流认识。

一是该群体符合网络统战工作的特点,具有可有效利用的价值。信息化时代,网络俨然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社会整合资源、舆论传播表达的重要平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广泛性,决定了各级统战部门必须重视网络意见人士这一新生群体。同时,网络意见人士在人际交流、舆论引导、网群基础等层面的影响力,也决定了开展统战工作必须把其作为争取和团结的特殊对象。湖南省委统战部长李薇薇认为,网络统战是新时期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网络意见人士是网络统战工作中不可或缺又可以着力运用的重要资源,应当重视他们并使之成为利于统战工作开展的有效力量[8]。也有学者从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出发,认为其数量规模、身份特质、形态分布具备网络统战的特点,也符合统一战线既定“大团结、大联盟”的鲜明主题,存在可有效利用的统战价值[9]。不同学者对网络意见人士可有效利用价值的探讨,使这一论题的学术张力得以扩展,为后续一系列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是可成为网络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共识的新生力量。国内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鉴于一些网络意见人士在支持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姿态,能够表达出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建议,并通过其话语的影响力引导网民的主观价值取向,所以可运用其特定的代表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其身后的“追随者”,通过“群体效应”达到汇集力量、凝聚人心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统战工作的网络群众基础。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意见人士所表达的积极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官方表达的不足,其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民主监督方面的价值不能忽视。可发挥其代表基层诉求、反映民间呼声、敢于献言献策的作用,更好地壮大爱国统一战线队伍,进而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三是可用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首先,有学者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分析,认为网络意见人士借助新媒体传播社会舆论,发挥“线上”交流和“线下”互动功能,无形中起到一定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教育作用。这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平等、团结、互助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疏导心理,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10]。其次,是从发挥统战工作主动性的角度来看,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可以加强对网络统战人士的“因势利导”;可以围绕国家长治久安的主题,教育和引导网络意见人士以增强其过滤网络负面信息、甄别善恶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以“正确的舆论疏导网民、高尚的精神塑造网民”[6]65,进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作用。另有学者从网络监督的视角出发,认为某些网络意见人士发挥着自下而上的非制度性监督作用,增强了官员腐败监督的时效性和腐败问责的压力传导,从而推动了廉政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 四、关于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对策研究 传播学理论大师拉扎斯和默顿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如果不加适当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11]这从本质层面指出了大众媒介可能带有的“侵益性”,网络意见人士是借助大众新媒体发挥作用的社会舆论力量,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其发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声音,已成为学术界和统战实务部门高度重视研究的内容。梳理学者们提出的对策,把握核心要点,大致有以下三种主流趋向。

一是科学认识和看待网络意见人士。有学者从统一战线平等待人、广交朋友的传统视角出发,认为除了少量受自身利益驱使而怀有不良动机的恶性意见人士之外,其他网络意见人士则是充满爱国之心并拥护党的领导的,他们发出“声音”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社会活力、辅助政府决策,是为社会更好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但学者贾菁认为,网络意见人士的影响带有局限性,其影响力的发挥受其自身“知识程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专业水平、兴趣偏好的制约”[10]。由于人们兴趣、交往的趋同性,网络意见人士的影响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存在,并且优劣并存,应当辩证看待。除此之外,学者吉强并没有在认识层面急于下结论,而是从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认为网络意见人士能否成为统战工作应该运用的对象,应观察他们的网络表现,“即在评价他们的网络舆论影响力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频次、质量以后”[12],再做出科学的定论。相比而言,依据网络表现和统战工作需要理性选择网络意见人士的认知更加科学,这有利于提高网络统战工作开展的实效。

二是加强对网络意见人士的引导与监管。当前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对意见人士的团结和引导。应当通过宽松的舆论环境、新颖的方式方法、平等的交流风格引导他们,进而达到“统战引导—意见反馈—利导网民”的良性互动效果。其次是加强科学管理。应积极联合宣传、网管、监测等部门进行实际调研,掌握网络意见人士尤其是那些“非实名”注册个体的真实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分布区域、文化程度、政治认同、社会影响来划分层次、重点归类、区别对待。在建立网络意见人士群体信息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对那些善于表达积极意见的专家学者、商界精英、文艺明星进行鼓励与协助;对那些持中性立场、观点偏激的传媒人士、时评阶层、草根领袖进行规范引导;对那些破坏团结、搬弄是非的反面意见人士,进行重点教育,对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最后是进行必要的法律宣传,保护网络舆论安全。应完善相关网络立法,强化法律监管举措,打击非法的网络传播服务,倡导绿色网络表达行为,在保障网络意见人士发言权的同时,也明确其互联网行为的法律连带责任。

三是创新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开展机制与平台。在构建网络意见人士工作平台层面,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创新统战工作理念,将网络虚拟平台与统战现实工作载体相结合,注重深层发掘和联系不同领域的网络意见人士。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现有的网络媒体技术,建立即时联系工具(如QQ、MSN),利用线上交流的机会,围绕经济建设、民生改进、公益事业的主题,收集汇聚网络意见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统战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运用开通网络博客和主流优势论坛的方法,打造一批共同维护、共同建设的时政专栏,用权威、可靠、优质的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在改进和创新机制层面,论者康菲等认为可以通过转变统战活动开展的方式,以定期的活动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的交友联谊机制。如“通过统战工作联席会、意见人士专题座谈、节日茶话会、民生沙龙、协同调研等形式,将统战宣传与联谊交友有机结合起来”[13],以增添网络统战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另外,也有论者认为建立网络意见人士信息库也很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把分散的网络意见人士聚集起来进行管理,以增强网络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并通过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的素养,增强其为统战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能力。除以上举措之外,学者们普遍认为统战部门不仅要引导好非官方网络意见人士,而且培养统战部门自己的网络意见人士也很有必要。可酌情通过适当的政治参与和安排,结合实际情况,举荐一批品德高尚、素质较强、能力突出的网络意见领袖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功能。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悄然来临,我国统战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理论工作者和统战实务部门也正在深化对网络意见人士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总体而言,研究取向凸显了广泛性,研究视角呈现了开放性,研究成果也颇具价值性。通过上文概念的界定、特征的汇总、价值的梳理、对策的分析,并展望现有成果存在的不足,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应当注重拓展以下层面。

(一)定量与实证研究层面有待加强

定量分析是在把握现有社会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数量变化来得出实证结论的有效方法。当前,针对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这一问题的宏观分析和定性研究成果较多,缺少以详细的案例、数据、样本为支撑,运用前沿方法进行定量和实证研究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这无形中束缚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因此,可适当借鉴国外研究网络意见人士的方法,改变传统的以单一媒介和公共事件为基点的研究惯性,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实验控制、模型构建的实证方法把这一研究推向深入。可以结合社会经济、人口统计、人格化特质等指标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并增强数据测量和数据挖掘的技术性,进而彰显研究方法的微观性和针对性。可能运用这些方法会增加研究的难度和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不失为丰富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研究的科学手段,应考虑拓展这一层面。

(二)可多运用比较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通过综合分析数据库收录成果,目前多数学者的文章具有“概念—现状—对策”型的特点,研究的直线思维和刚性色彩较为浓厚。只有少量的研究人员运用比较方法来得出结论,并且研究对象涉及的领域多局限于某一平台(如微博、论坛),横向区分与纵向比较的方法运用较少。因此,接下来的全面研究过程中,应注重突出横向比较方法的使用,突出不同地区网络意见人士的特征差异,比较开展官方与非官方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难度系数,把握学者型与非学者型意见人士的本质区别等,以突出网络统战工作的问题导向。同时也应注重纵向比较方法的应用,对具有不同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的网络意见人士,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应分别采用何种针对性的举措,这是以后研究工作应该深切关注的维度,有利于我们得出更具价值的结论。

(三)研究的咨政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术研究本身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知识体系,是对人类社会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化论证。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也属于这一基本范畴的微观层面,其研究的本质与归宿是不断探索发现这一论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科学的对策,从而为现实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关于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所提出的对策应该具有反作用于统战工作的可操作性,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可是分析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发现一些学者只是论及了相关的概念、特征、价值及现实意义,只是分析了国内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现状,却没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也有一部分论者提出了问题和对策,但是措施与网络统战工作之间的针对性不强,或者是提出的对策宏观性较强、可操作性不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澄清认识、直面问题,努力把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指向,进一步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研究的科研咨政功能,从而为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作出学术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2]常进锋.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38.

[3]李彤彤.网络意见领袖类型、特征与培育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1(4):59.

[4]端泽明.关于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17.

[5]段兴利.网络意见领袖的产生、特征及培养[J].科学·经济·社会,2010(3):78.

[6]徐海静.新媒体视阈下网络意见人士引导机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陈然,莫茜.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2):7.

[8]李薇薇.重视和团结网络社会中的代表性人士[J].中国统一战线,2012(2):22.

[9]熊劲舟.网络意见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39.

[10]贾菁.Web 2.0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发展探析[J].编辑学刊,2012(4):49.

[11]默顿 R K.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8.

[12]吉强.网络“意见领袖”统战工作探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8.

上一篇:客货车驾驶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