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互联网教学设计

2024-08-06

音乐学科互联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音乐学科互联网教学设计 篇1

《牧童》教学设计 春柳小学 时岩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牧童》,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并能够以活泼欢快以及优美的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2、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节拍、速度的演唱,以及卡农形式的演唱,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多声部合作能力。

3、在互联网搜索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资料,并在线视频欣赏相关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唱会歌曲,变化演唱形式及节拍、情绪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力度及情绪的把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听《牧童短笛》音乐入室。

二、基础训练导入

1、播放课件,给出节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的模仿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拍手

点头

敲击

跺脚

要求:跟老师的动作相差一个小节,教师先做动作四拍,然后学生进行模仿。

(教学意图:进行卡农的节奏训练,让学生了解卡农的两个声部合作特点为学习演唱卡农打基础)

2、课件播放节奏,教师和学生用lu进行两个声部的配合

3--|5--|(师)3--|5--|

(生)

(教学意图:使学生了解卡农的演唱形式要以倾听、合作为主)

三、学唱歌曲《牧童》

1、初听歌曲。问: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欢快的、活泼的)

2、观看flv格式的视频歌曲动漫。

复听歌曲。问: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三段歌词,有反复,有结束句)(教学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

3、多媒体电脑在互联网百度视频里搜索《牧童》,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乐器表演、舞蹈表演、歌曲表演)

再听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歌词的内容,感受悠闲、快乐的情感。

4、带领学生划出歌曲的旋律线

5、听琴慢速演唱第一段。要求:声音力度要控制弱。

6、教师指导切分节奏,指导学生划出歌曲的切分节奏。用投掷粉笔的办法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的重音 3 5 4(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方法掌握切分音的重音,生动有趣,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7、演唱完整的歌曲。要求:听琴演唱,准确唱好切分节奏。

8、问:第一段中表现了在朝霞里的情景,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慢速、弱力度)

按照要求进行演唱。

9、问:第二段表西欧按快乐、清新的感觉,应该用什么力度与情绪?(稍快、中强)

按照要求进行演唱。

10、师将第三段的旋律进行改变:

3/4 1 2 | 3 5 4|3-| 问:进行了怎样的改变?情绪有什么变化?

由2/4 变为3/4 情绪变得优美抒情了。

11、将三段用不同的情绪、力度、速度、节拍完整演唱。

12、卡农形式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师指导学生看指挥边听边唱表现和谐的声音效果。

四、欣赏

1、师:同学们,这首《牧童》选自捷克,在这个国家有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让我们一起上网查找一下。

2、带领学生找到德沃夏克的资料,共同学习。通过网页搜索他的相关作品及介绍。

通过视频搜索欣赏音乐作品,如《念故乡》《白鸽》等等。

五、小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欢快的情绪表现这首《牧童》。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

播放《牧童短笛》学生走出教室。

音乐学科互联网教学设计 篇2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谈一些音乐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音乐教学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渗透,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能课,它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授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因此,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课是技能技巧课,教学的目标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改变这种情况。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注重对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主要内容作必要介绍。在欣赏时,让学生从其储备的知识体系中调动相关学科知识对作品试作分析。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零散、片面、无序的特点,综合运用到作品鉴赏中还有困难,所以教师进行指导时,要根据不同作品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把学生的兴趣、思绪引向作品内涵。有些作品和历史知识相关,比如,人教版第二十七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教学,教师可首先结合“楚汉相争”的历史知识来使学生全面地熟悉了解乐曲背景,然后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在相关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这一叙事性结构的乐曲。有些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学性,比如,人教版第一课歌剧《白毛女》的教学,如果在课前引导学生回顾原课文(初中语文教材),或由教师讲述原课文,将有助于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把握音乐材料铺展的主要线索,激发联想,从情感体验的渠道,去感受音乐美的内涵。有些作品牵涉到日常生活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回味自己的生活,使之与作品中意象情感结合,形成共鸣,“乐”在其中。比如,歌曲《红蜻蜓》,教师先带着学生回忆各自的童年,让他们讲述童年趣事,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油然而生,而后歌唱时,体会就比较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已知的知识与音乐作品相结合,促进学生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会增加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运用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通过音乐,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二、音乐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几十年来,音乐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把学生作为一种灌输知识的容器,即使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由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情绪中,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因此,音乐课要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学主体性作用。为此,我专门开展一项活动,并称为“每课一唱”,即在上课前提出一般性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在课堂中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教学时适当地运用现代媒体,如电脑、VCD、录音机等,通过播放先增加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和研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看法。教师不要过早地作哪怕是简单分析,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检验、思索、表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满足其自我构建与表现的需要,以积累知识,形成能力。

三、音乐教学要从重视结果教学转化为重视学生表现,创设意境,加深学生理解,多锻炼学生过程的能力教学。

传统教学中,衡量一节课的标准,常常是听歌曲会不会唱,知识掌握了没有,自觉不自觉地把音乐课变成了教学成果课或成绩展览课。这样,教师便自觉不自觉地入其彀中,以追求教学最终结果为最大目标。长此以往,忽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动态过程,教师虽天花乱坠,学生却不须用脑,只待最后结论即可,思维停止不动,能力怎样提高?所以我认为,由于音乐教学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我尝试情境式教学。每次适时适度地进行情境式教学,效果都极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后,挑选几位有表演天赋的学生作化妆表演:十二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在胸前套着纤绳,吃力地拖着一条有高高桅杆的船,负重前行,沙滩上留下了他们串串足印与沉重的歌声……学生边演边唱,非常投入,对歌曲理解更深。再如,欣赏《扎红头绳》后,我同样选出学生进行表演,学生边唱边表演,然后让表演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表演的内涵,十分动情。又如,欣赏西方器乐作品时,我选与之相关的碟片播放,音乐画面结合,使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相交融,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加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展学习时空,进行知识迁移,使相对“死”的基本知识尽快转变成“活”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运用好课堂,这是每门学科都不能忽视的原则。音乐的教学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但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又不仅仅在课堂。因为课堂总是狭隘的,受限制的,不丰富的。而且,教学的最后目的并不停留于课堂,而是指向课后,指向将来的社会生活的实践。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善于走出课堂,让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使知识活起来,使学生有用起来。课内课外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农村职业中学的音乐教学尤能得益于此。学生基本上来自乡村,在乡村的学校,音乐教育多流于形式,甚至形式都不全,或简直就没有。我曾经作过调查,学生当中三分之一以上没上过音乐课,其他人也停留在非音乐教师偶尔教唱一首歌曲的状态,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在乡镇中心初中上学的人有专职音乐教师上音乐课,但也上不全,往往被其他统考升学的所谓“主科”挤占了,他们除了认得DO、RE、MI之外,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几乎什么也不知道。近两年来,由于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这种不良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很不够。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缺憾。在这种基础上进行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明显是有很不利的因素,而且课堂的确也是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抓紧抓实抓活课堂教学之外,我积极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部分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每周进行三到四次的活动,对他们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再提醒他们把所学知识传给其他同学,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除了平时的兴趣小组训练外,我还利用节假日多搞一些文娱活动,如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艺术节晚会等,这样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多彩多姿,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又切合了职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为职校培养合格毕业生增添一份力量,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利用学科特色 促进音乐教学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品质意志;塑造性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1-02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工程。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中都开设了每周两节的音乐课,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界人士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它道出了音乐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音乐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的性格塑造非常有帮助。在教学中,我们要对音乐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不仅是授艺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肩负培养学生品质意志及性格塑造的双重重任。音乐教学是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美学意识来培养性情,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的。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巅的铺路石。人们对音乐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兴趣是大部人共有的,而能把这种兴趣做为爱好并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还需教师的培养。所以,一线教师应当学会利用音乐学科本身的特色去吸引学生,从而使音乐教学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众所周知的钢琴大师郎朗的成才,得益于父母和老师精心的培养;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是母亲毕生心血培养出来的。只有教师用心去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并着手去培养,才会培养出音乐奇才。当然,我们更要注重对绝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哪怕他们不以此为职业,而只是以音乐为爱好,也要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终生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繁琐的运算与精密的思维间隙,是以小提琴演奏愉悦身心的。世界著名的大师们多是和音乐结友的。由此可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章,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行音乐教学呢,我认为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塑造艺术形象,成为学生偶像

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去熏陶学生,以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去激发学生,以自己对音乐的执著去引领学生。优秀的音乐教师是学生爱上音乐的前提,是学生喜欢音乐的原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榜样。一位有着良好的音乐修养的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充滿艺术家的风范,处处展现出艺术家的魅力,这自然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表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的艺术气息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艺术之美,感受到音乐的魔力——音乐使人精神振奋,音乐使人气质高雅。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自然会满怀兴趣地接受音乐教学。

二、激发学生热情,接受音乐教学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而学生们在学习语数外之余,是非常乐于接受音乐学科的。而音乐本身的特点,如,悦耳动听的歌曲旋律、神奇变幻的鼓点节奏,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因好奇心产生的兴趣是短暂的,如何将其持久地巩固下来并发展为终生受益的一种爱好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练声,喜欢听歌不喜欢视唱。这是因为音乐的乐理知识较抽象,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如果给学生一小段试唱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但是我们可以模仿一些电视节目中的情景给课堂氛围来个音乐配音,几个小小的音符就会起到烘托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种即兴的音乐表现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起到情境激趣的作用,让学生们焕发出学习的热情,学生带着热情与期盼开始了音乐创作之旅。音乐课上教师要在讲解之余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花落谁家谁视唱;玩“我是跳跃的音符”等小游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音乐教学。

三、体验音乐作品,进行美育教育

音乐课不同于数学课的用逻辑思维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也不同于语文课的用诗词美文来熏陶学生的心灵。音乐是用艺术美的甘露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学除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在音乐课中,利用作品的播放对学生进行美育,让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捕捉音乐的意象,感悟作品的情感,是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例如,欣赏民乐中的唢呐独奏《喜洋洋》,让学生们感受到民乐的欢快与高亢的情绪;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先在多媒体上出示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及图片后,充分酝酿好气氛再播放他的曲子,那种雄浑激荡的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荡漾,而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形象会也深深地镂刻在学生的心中。这是有形的美育,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四、调动学生参与,塑造个性品质

苏联教育家一向注重美学教育。他们曾指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学生学音乐不单要靠老师的灌输,更应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学习。教师要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体验认知过程,在经历了好奇—疑问—困惑—喜悦—激动等情绪变化后,就会获得音乐知识、表现技巧和心灵体会,这非常有益于学生品质意志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音乐才能,在开发潜能和展现才能的过程中,又磨砺了性情,增长了见识。例如,通过参与“六一”汇演,有的学生发现了自己在鼓乐方面的天赋,有的学生展现了自己在吹奏方面的才华,参加合唱团的同学更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而之前有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更因为有了特长展示平台会更加自信,更加热爱音乐。

关于音乐学科的教学反思 篇4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篇5

三、注意教学中上下环节知识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

以休止符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的练声曲中就埋下休止符的引子,选用DOREMIFASOFAMIREDO四分音符的连音练声曲与同样唱名的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组成的短促跳跃的练声曲进行练声,练毕,教师引出问题:这二条同样唱名的练声曲唱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吗?不一样,为何不一样?原因在哪?学生便会在书中找出不一样的原因:一个练声曲带有休止符,一个练声曲没有休止符。师:请同学们谈谈上述二条有无休止符练声曲的音乐特点。接下来就自然地进入系统地学习和认识休止符的名称、书写法。休止符的练习:练习(一):以拍手的形式进行无休止符的节奏练习;练习(二):将练习(一)改为带有全休止符的节奏练习;练习(三):再将练习(二)改为带有二分休止符的节奏……、由易到难,直到最后将其改成带有八分休止符的练习。最后师再次提出问题:休止符在音乐作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分别听赏带有休止符的儿童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得出结论:休止符能使音乐产生短促有力、欢快活泼、仇恨、泣不成声……等效果。从练声到听赏一直围绕着一个主题——休止符。这其间自然渡过,一气呵成。

四、充分合理地运用同一作品的其它表现形式

教科书中所呈现出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歌唱的内容还是欣赏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只有一种版本,为了让课堂更加的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听觉上的需求,教师要做大量的收集资料工作,在课堂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同一作品的其它表现形式。如:学习第十五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我除了给学生播放了教学光盘里的录音(成人的百人合唱)外,还播放了用童声演唱的合唱曲及张靓颖等人演唱的旋律稍加变化的独唱曲,以多种音色、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演唱形式及旋律有变化的同一首乐曲的不同版本给学生听觉上最大的冲击,学生反应极好。有些作品不仅有声乐曲(或曲乐曲)还有曲乐曲(或声乐曲)以及由此改编的舞曲。如《嘎达梅林》,它有民歌的声乐曲形式,同时它也有交响诗的器乐曲形式,我们尽可能地收集并引进课堂,一来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二来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多层面去感受同一个主题音乐,使学生觉得一首歌可以进行多次创作,并能有这么多形式的表达方式,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视听资料的丰富,学生们对教学感兴趣,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歌曲不同的表现方式也畅谈了自已的喜好与见解。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计划篇三

在初中教育中,不仅仅是语数英史地生政的教学,还有音乐体育教学。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学沿海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学沿海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周次初一级初二级

1《岭南春早》《编钟》

2广东音乐古琴

3广东民歌印安人的音乐

4《故乡的亲人》欧、非黑、白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5《噢!苏珊娜》北美洲的音乐

6亚洲的歌中国民歌的题材

7圆舞曲中国民歌形式的分类

8小步舞曲民管乐简介

9玛祖卡、波兰舞曲古曲欣赏

10中考中考

11进行曲简介民族调式

12《军队进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别》《黄河大合唱》

14《问》抗战时期的音乐

15《快乐的铁匠》贝多芬简介

16至17终考终考

音乐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6

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中南小学罗艺宋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二、三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七课,1、同一首歌“我的祖国”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话”

6、“劳动的歌”

7、“乡情乡音”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1(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2.基本知识部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重音符号,真的怎么去唱,注重感情。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2

五、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2013年9月

3篇二:2013年秋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附进度表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第一课 好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2.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3.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4.初步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2.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导入

师:请你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2.放《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进教室。

师在前引导,与学生一起做着动作进教室。

3.师:能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刚才你是做着什么动作进教室的吗?或者你是模仿什么动物的动作进教室。4.学生互相交流。

5.师: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你身边小朋友是做什么动作进教室的。

6.请学生来做动作。做好动作以后教师紧接着问:你知道身边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吗? 7.让学生一边交流一边互相介绍。

二、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1.学生纷纷介绍。

2.教师引导学生用固定的节奏来相互介绍自己。

如:师问:xx|xx|x.x|x-| 你的 名字 叫 什 么?

生答:xx|xxx|xx|xxx| 我叫 张 三 我叫 张 三

3.教师请个别小朋友来示范问答。

4.分小组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巡视各组问答情况)。

师:相互介绍的方法有很多,听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6.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7.教师用唱的形式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边回答边拍手)8.学生用唱的形式相互问答。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三、创编与活动

1.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十分开心,我想唱首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教师表演。

2.师:你们也和老师一样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或者也在课堂上送什么礼物给你的好朋友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用语言讲述的,有用舞蹈.歌曲.讲故事等形式来表现的)3.请学生来表演。(表演后用掌声表示感谢,或是用xx|xxx的掌声给予鼓励)4.师:走出课堂,你还想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做什么?(做游戏.打球等等)

师:那就请拉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好吗?

5.在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边听《玩具兵进行曲》边做动作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拉勾勾》,师生进一步相互熟悉与了解。2.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重点:

1.能自编动作表演,较好地感受与表现三拍子的韵律。2.在欣赏中,能用动作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会整齐地演唱歌曲,能随歌曲愉快地进行表演唱。

教学准备:

1.《玩具兵进行曲》欣赏带 2.《拉勾勾》范唱与伴奏 3.《口哨与小狗》欣赏带

教学过程:

一、学唱《拉勾勾》,师生进一步相互熟悉与了解。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入教室,要合着音乐走或跳。2.小朋友玩过拉勾勾的游戏吗?怎么做的?(学生说说)一边拉还一边说什么话呀?(学生说说)

3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先请小朋友听一听,想一想。(聆听范唱1)4.请个别小朋友跟音乐玩拉勾勾(表演)。5.集体跟音乐表演拉勾勾。(两排队伍面对面:1组对2组,3组对4组,5组分成两组人对)

6.小朋友玩得真好!老师要给你们鼓掌!听听老师的掌声。(老师随歌曲用强弱弱的节拍拍手)

7.我们一起给自己鼓掌。(感受三拍子强弱)8.现在,我们为朋友鼓掌。(两人相对,第一拍自己击掌,第二.三两拍互相击掌)9.唱一唱,边唱边表演。10.个别汇报,评价。

二、聆听《口哨与小狗》

1.聆听第一遍,你的心情怎样?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口哨与小狗叫声)2.口哨是谁吹的呢?小狗的叫声出现了几次(不是几声)?它为什么要一次次地汪汪叫呢?我们在来听一听。(第二遍)

3.学生自由说说,然后随乐曲表演(男孩或女孩在林间散步.小狗在林间欢跳)。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出不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能够整齐的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通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再现过程,体验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聆听音乐

1.听音乐《快乐的一天》

师生共同聆听音乐《快乐的一天》,学生活泼.快乐的进教室。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一天,那么小朋友你能给大家说说你以前的快乐的一天。

(学生说去游泳.去捉昆虫.去郊外.去踢球.一起学习)

二、节奏游戏:

1.以“快乐的一天”为主题,每个学生想好一件好玩的.快乐的事情,说一句话

注:学生随意编创一句话,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即可。2.按二拍子说:如ⅹ ⅹ |ⅹ ⅹ | ⅹ ─ | 我 去 做 游戏 3.老师问

学生答

4.每人大声说一件事情,拍子要一样,内容不能错,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词。

(1)按座位轮流进行,中途不能中断,也不能抢说,(其他同学要监督,看谁犯规)

(2)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手拍二牌子,可用《快乐的节奏》的伴奏带伴奏。篇三:2014年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吕金丽 任教科目:音乐 任教年级:1—5年级

一、学生现状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六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情况分析,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中、高段年级学生则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上课的管理。执教的十六个班级学生音乐由于年级课程跨越比较大,我会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音乐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各种器乐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弱起小节、长调、短调等。

三、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方法和措施: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

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浅议小学音乐、美术学科综合教学 篇7

一、实施小学音乐和美术综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音乐和美术之间的综合离不开二者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音乐和美术与其他学科间也同样如此。这种综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式方面的综合, 而是内在的动机价值和教学效果价值一致的综合。其价值在两个方面, 一是二者审美教育的价值, 二是二者人文学科的价值。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就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 那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天性, 结合教学实际因材施教, 以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此理解的基础上, 我认为过早给小学生划分学科, 并以贯穿知识和技术为主线索的教学模式, 是不科学的, 因为无论从小学生的身心方面还是从生理角度来看, 这样做都忽略了综合性特点。相反, 如果我们采取综合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课堂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这样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 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内在学习动机, 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 增强学生审美感受,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目的都不尽相同, 音乐和美术是艺术类学科,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情感, 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这些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不是外界可以直接附加的, 而是一个自身不断内化与感受的过程, 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综合教学, 打破学科界限,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 这样带给学生的是多方面的感受, 更加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审美感受, 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三)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学科的专业技能, 而新课改后的教学是以综合教学为主, 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二者的有机渗透与完美结合, 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 这样自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更加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开阔、见闻的增长, 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让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

在小学的音乐和美术教学课堂上, 教学内容大都是基础性的, 综合的教学的改革, 就会让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下, 更能实现二者之间的审美价值的交汇和人文内涵的交融。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以综合的眼光来审视音乐与美术学科, 自然也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式, 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小学音乐和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关注学生心理, 体现趣味性

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其技能, 注定是枯燥无味的, 而且还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以音乐课上歌唱教学为例, 想学会唱歌要先学会识谱, 之后就是要记忆歌词、练习, 不断重复练习。如何能够让我们的课堂训练取得更高的实效, 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合适的情景,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者设计的活动中来。这个活动的关键因素是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趣味性特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这种枯燥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教育为主。在现实的教学中, 音乐和美术的课堂中可以互相借鉴穿插各自的有利于教学的因素, 这样会让音乐和美术的授课效率大大提高。以《飞来的花瓣》的欣赏教学为例, 让学生感受美妙音乐中的情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提耳聆听的同时手也动起来, 用手中的画笔把音乐的画面呈现出来, 边学习音乐, 边制作花瓣一样的信件或明信片, 表达对教师的无比热爱、真挚谢意。反之, 在美术的绘画课教学课程上, 我们播放相应的音乐作为环境音乐, 也可以把五线谱充分利用到五彩缤纷的绘画中。

(二)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加强体验性

体验式的教学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方式, 却很少把它作为一种常规的普遍式教学形态提出来。从音乐和美术课程的教学本质来说, 二者都是一种体验性较强的学科。因为其体验的直觉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运用动画结合音乐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在音乐和美术的艺术教学课上, 应该注重音乐和美术的互相融合, 提高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动画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小企鹅》一课, 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动物世界》中小企鹅的影视片断, 这样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更能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造成的刺激,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小企鹅、冰川、风雪奇景。这样利于学生的记忆, 更能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而直观的表象。如此这般,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收获了体验美和感受美的享受, 还提高了动手创造能力。

第二,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自主地体验。体验是多方面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对音乐的感受以图形、图表、图画、线条、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收获美的享受、表达美、创造美。也可以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展开美术学习与创作, 用音乐形式来辅助美术表达, 用美术形式来增强音乐体验。这样可以带给学生全方位的直观感受, 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更加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路径探析 篇8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急雨”比乐声的繁密,以“私语”比其幽细,以“莺语”“泉流”喻其婉转入微,以“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其声清脆错杂,更以“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其声激越。于是,在这里音响和画面完美结合,音乐激起形象(运动画面)的联想,真是美妙绝伦之作。所以,一首好听的歌,一首优美的曲子,必然能唤起想象。听觉能在人脑中产生画面使人产生感性冲动,这才是音乐艺术的审美真谛。于是,在教学中,我感悟到:乐和画是密不可分的,美妙的音乐可以产生生动的画,反之亦然。所以才有“雕塑是凝固的音乐”之说。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将音乐和美术的审美特性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一条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育的新途径。

在讲解枯燥的乐理知识时,如果能和美术作品相联系,将别有一番情趣。例如:在讲解乐理知识“自然大调”和“和声大调”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分析,学生必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在讲解“自然大调”过程中,请美术老师画出七个同一颜色的橘子,让学生去感受,这七个同一颜色的橘子好像是音乐中的“自然大调”——没有色彩上的区别。而讲到音乐中的“和声大调时”再请美术老师在原有的画上,在第六个橘子下方画上阴影,好比在1、2、3、4、5、6、7的第六音上降低了半个音,形成了新的音阶。这样学生就能快速地理解“自然大调”和“和声大调”的区别,是在“自然大调”的基础上在第六个音上降低半个音,使音乐作品有了新的变化和美的升华。而美术作品也在本来单一的画面上形成了新的色彩和生命力,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不正是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吗?

通过以上的教改实验,我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对学生的艺术陶冶至关重要。过去,机械地将各学科分离独立,以为自成系统,但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事物是相通的,世界是综合的,而表现世界、认识世界必然需要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音体美”“数理化”“文史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这种看似随意自然的说法,正是反映了各学科之间相通的本质。

学科综合本身就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的回归。以审美教育为主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意义在于“综合”的理念有利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的审美表现手法就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各艺术门类本来源于一家,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与此同时,这种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在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

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高度和谐,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高雅的气质、丰富的表情、美的教学环境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等非理性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使师生教学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师生思维同步,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改中,我大胆尝试了音乐和美术的结合,遵循了以美为核心的审美教育原则,虽然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我想教改本身的目的就是让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来繁荣教育,这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来努力完成,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形式、新手段,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

编校:郑明扬

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 篇9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直播教学,音乐学科已经进行了两个单元的内容了,在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下,我们组对学生分别进行了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的指导,以及实践课的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围绕“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根据学科特点,初一、初二分别由任课音乐教师指导,初一主要研究了多媒体直观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二主要研究了学生网络直播授课后的学生学习成果及实践活动的.研究。通过这段时间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来看,我对网络教学有深刻的感悟。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情怀、艺术教育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辅助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刚开始看到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从早到晚在家校班级群中不耐其烦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我开始有种紧迫感,在心里不断问自己线上音乐教学能做些什么?从开始担心音乐学科线上学习不被学生接受到音乐学科怎样辅导到认识它的作用及最后学生的参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自信。又在网上观看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周海宏教授的一段“走进音乐世界”的演讲后一切释然。一个完善的人一是具备生活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有理性素质,他是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获得的。二是体验人生幸福的感受是要有感性素质,这是要靠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我更坚信自己职责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如何协调好和各班主任的关系,这对线上音乐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作为初二十二个班的音乐代课老师我积极主动和班主任沟通,先取得各班主任老师的理解,音乐老师也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加入到各班级群后,因每个班管理员只能设为十名,按先后顺序加入。有好几个班没被班主任设置成管理员。因而没有权限布置作业,学生没有作业栏没办法提交作业,不利于指导,就得靠班主任转发作业,班主任的号召性特别强大。第一次布置作业的时候,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并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很多同学把自己的演唱视频直接发到群里,大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相互鼓励,一展歌喉。还有很多同学把自己的作业发到作业栏中,经过对每一位同学的耐心点评后,我发现,平时在课堂上羞于表现得同学却能大胆的参与,还主动和我沟通探讨演唱技巧,我深受感动。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自己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激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很可能有些同学从此改变对音乐的认识,那么走进音乐世界便不再那么难。

三、布置作业要有方法。

一提起音乐作业,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反映音乐还有作业,那么我们首先要淡化这种观点,它不是单纯的作业,是学习后的实践、拓展、延伸。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我会说:同学们大家周末唱起来或周末动起来,可以录音或拍一段视频与我们一起分享。加油!这样我会发现不会出现没有人交作业的尴尬。更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作业交到作业栏里的同学外,有一部分同学,主动给我发送了自己的视频,要求我指导。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越发激励了我教学的自信,不再有任何顾虑。我积极点评、耐心指导不断鼓励。经过努力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接受了音乐学科线上学习。

四、学后展示,以点带面力推广学习。

通过“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反馈来看,我发现有生喜欢动、有些学生喜欢静;有些喜欢唱、有些欢跳,在学法指导中我把同学们上交的作业以作的形式用美篇进行展示并进行了分析指导和示范以点带面推广学习,解决他们的困惑以此感染更的学生促使和激发他们的自信并能主动的参与到乐实践活动中来。

五、努力提升、积极参与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是学校备课组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为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差异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可能,是教师研修方式的一场革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弥补教师之间差异短板,我们音乐组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积极研讨实施课程教学,在“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中进行指导、评价和总结。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在线交流工具,在我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下我积极参加学习了停课不停研,网络促成长公益直播课,了解了未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趋势与教师网络教研的组织创新。未来教育是网络技术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协作学习,交流研讨有效教学。

音乐教师学科教学课题研究 篇10

教师:贾海峰

课题名称: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生活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凡是生活世界中的一切生活资源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开设“音乐擂台”以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通过改编歌词、节奏创编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空易拉罐,几只空瓶或者空塑料袋,甚至学生的文具,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还可把学生身边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类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学生明确音乐来自生活。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我们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大纲强调: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红蜻蜓》、《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研

录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

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

曹理教授提出:“音乐学习成绩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阶

结、反

思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总之,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做到心中有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在设计具体教学时,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利用生活资源,让音乐课“生活化”,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音乐。让音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就在你身边。

一、了解学生实际,把准教学要求准确、明了的教学要求是制约学生学习情趣和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想上好音乐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方面必须要反复地潜心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和意图;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情实际,在此基础上,视全班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教材的难易程度、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设置出使学生 “ 跳一跳可够到 ” 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法,要想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确立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弊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真正着力抓好 “ 四个切实 ” 以求 “ 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切实确立以生为本的 “ 人本观念 ”,变 “ 师本教育 ” 为 “ 生本教育 ”。教学中教师要站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坚持做到教为学服务,处理好 “ 教 ” 与 “ 学 ”、“ 主 ” 和 “ 导 ” 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切实确立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观念,冲破 “ 讲知识、教歌谱、唱歌词 ” 的 “ 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 ” 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方面又要真正做到四个善于: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情,进行有效的启发、点拨、引导,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学;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学法和可行性,因势利导,积极倡导、弘扬;善于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主次和难易,该教的教好,该讲的讲好,不该教的不教,不该讲的不讲;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充分调动运用学生的已有实际和经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切实结合教学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脸、动口、动眼,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泼起来。四是切实有机地运用现代

教学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活泼、鲜明的直观形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把好知能关系,优化知能统一

上一篇:留学生欢迎仪式书记致辞稿件(中文+英文)下一篇:正规出租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