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教学

2024-09-13

音乐学科教学(共12篇)

音乐学科教学 篇1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等越来越完善, 也越来越被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所接受和应用。教学评价是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南, 是学生发展的风向标因此, 高中音乐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更好地适应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传统高中音乐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1) 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 (2) 漠视个体差异, 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 (3)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 (4) 评价内容的简单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但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 还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列入评价的基本范围。新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提出:“高中的音乐教学评价应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 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着眼于不断放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 引导和促进所有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提高。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和应用:

一、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明确音乐评价的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也是高中音乐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最大区别。因此, 传统的死记硬背音乐知识的考试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高中新课程教学强调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多一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要提高学生自己的审美素质, 让学生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 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才是音乐评价的最终目的。

二、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一) 课堂纪律的评价模块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 要保证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就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学校教育工作也是这样, 音乐课更不例外。一堂音乐课既要轻松愉快, 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要有序有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在设计评价项目时, 我将课堂上学生的纪律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 在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一定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遵守课堂纪律和保持教室卫生等情况。和以往由教师单独评价不同, 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学生修正错误很有效。

(二) 课堂积极参与评价模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 我设计了课堂积极参与的评价模块。在每一堂课中设计尽可能多的评价内容, 如: (1) 回答问题。只要能举手回答问题, 即使答错也给加分, 因为你参与了教学活动。 (2) 小组活动。主要是小组的讨论和合作。例如, 在教学《爱我中华》时, 需要学生小组讨论, 编配节奏加入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使歌曲的表演更加饱满、生动。只要哪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认真, 合作表演精彩就给哪个小组加分。 (3) 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基本音乐素养。比如,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然后回答听到的音乐是书上哪一句旋律等等。这些问题灵活多样, 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积极参与也给加分, 这样的评价模块很受学生欢迎。

(三) 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

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 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适当的竞争活动, 让学生参与竞争、参与评价,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就是在上课前五分钟或者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 由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艺展示。表演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 唱一首歌曲、弹奏一首乐器、跳一段舞蹈、说一段相声, 也可以为自己喜爱的诗歌或文学名著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等等。表演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后由学生集体进行评价, 分数占学生才艺成绩的30%。才艺大比拼评价模块,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这种才艺展示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四) 期末班级音乐会表演模块

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此我还创设了“期末班级音乐会”。用两节课的时间, 让学生表演自由搭配的小节目。节目内容不局限于课本, 表演形式也由学生自己选择, 如:独唱、小组唱, 器乐、舞蹈, 相声、小品等。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 轻松地展现自己的风采。表演后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 用分数正确反映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这个成绩在学期音乐成绩评定中占20%的比例。

三、课外实践活动与音乐评价相结合

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 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也可以检验音乐教学的效果。课外音乐活动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高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进程,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多组织一些文艺竞赛和演出, 像歌手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等。同时,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课外小组, 比如, 合唱队、舞蹈队等等。通过课外音乐活动, 把音乐教学和音乐评价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 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 避免教师评价的片面性。

总之, 高中音乐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 遵循现代教育的教学原则, 创建运用一套适合学生的音乐评价方式, 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通过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音乐学科教学 篇2

1、通过教学,掌握有关三和弦的基本知识,并能听辨感受大小不同的和声色彩。

2、通过《月光》欣赏初步感受和声色彩变化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

4、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辨大小三和弦,体会其不同的和声色彩。

2、尝试在歌曲的旋律中配置三和弦。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机、自制幻灯片、视唱谱等。

教学模式流程:

导入 感知 理解 运用

《森林深处 的杜鹃》 吹奏讨论探索发现认识新知 《月光》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激发 体验 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

引言: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春天。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春天大森林去聆听杜鹃叫声(出示幻灯)感受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描绘森林的寂静和幽深的。

二、体验:

1、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乐曲介绍:这首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九首,钢琴轻柔优美的音响,描绘了寂静山林,单簧管逼真地模仿着杜鹃叫声,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幽深的莽莽森林。

(2)同桌交流,作曲家用了上节课什么知识来表现森林寂静和幽深的。

学生:和声

(3)吹奏一组三度的和声音程:并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4)一半同学吹,一半同学选择适宜色彩来标记和声色彩。

要求:两组交换,并请一个同学标到黑板上。

2、引出课题:三和弦

(1)要求:学生按上行、下行再吹奏一遍,老师加进第三声部。

(2)设问:这次吹的听上去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多了一个音;和声音响更丰富了,立体感更强了等等。

(3)教师弹奏,并请同学把老师加的音写出来。

(4)介绍各 音的名称:

五音

三音

根音(5)出示表格并讨论:(幻灯二)

结 构 色 彩

要求:a、教师为七组音按上级数标记。

b、学生按小组讨论寻找七组音的组合规律及和声色彩

(6)学生回答:

(7)教师出示表格(幻灯三)并归纳。

结构色彩名称

大三度十小三度明亮大三和弦

小三度十大三度暗淡小三和弦(8)学生说说三和弦的特点。

(9)揭示课题《三和弦》

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所构成的和声音响效果就叫三和弦。

3、听辨大小三和弦:

要求:大三和弦用手心表示,小三和弦用手背表示。

4、再次体验,欣赏《月光》

导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它就是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和声色彩变化来描绘一种特定的意境,请同学闭起眼睛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音乐意境呢?

(1)学生欣赏音乐《月光》中教师拉上窗帘(出示幻灯四)设置夜景。

(2)暂停音乐,让学生突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3)简介乐曲。

这就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写的《月光》,乐曲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注重和声的各种轻淡,浓重的变幻,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月光色彩变化。

(4)继续欣赏:

要求:用绘画,文字或肢体语言等表现音乐中月光的变化。

(5)同学把感受到的月光讲给大家听。

(6)教师小结:

和声音响效果的明暗浓淡之分,具有渲染音乐色彩的作用。

流 程 说 明

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关键是教师恰当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自主活动探索并发现新知三和弦。最后通过《月光》欣赏,进一步体验和声色采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优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创造:

1、出示乐谱

2、分高低声部吹奏。

3、为歌曲再配置一个声部。

4、借助口琴学习吹奏第三声部。

5、吹奏创编的第三声部。

6、同学分三个声部吹奏。

7、请同学说说加了一个声部后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音乐学科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 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西藏》《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 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2]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4(5):158.

音乐学科教学 篇4

一、我国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音乐教育, 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加忽略了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部分学校开设的民族音乐课程较少, 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师不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 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所有的音乐教师都采用“灌输法”教学;教师具备的民族音乐素质不高, 更甚至部分落后地区严重缺乏音乐教师。

当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文化随之流入国内, 同时各种内容不健康的音乐也充斥着各级各类校园, 这些庸俗的音乐严重影响着当代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1]。大部分青年人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了解甚少, 陶醉于低俗的音乐歌曲之中, 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当代学生对国民音乐缺乏全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解决方法

1. 激发中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 这一代学生基本上对民族音乐没有学习的欲望, 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必须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具体方式以民族音乐《走西口》为例[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 需要将民族音乐与学生熟悉的通俗音乐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走西口》时, 可通过曾经演唱过此曲目的著名女歌手龚玥作为沟通的桥梁, 中职学生普遍对龚玥比较熟悉, 让学生通过对龚玥的了解, 再欣赏龚玥演唱的《走西口》。因此, 通过这种方式, 大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极其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相应地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能力[3]。分别通过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和探讨法来进行实际探讨。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如教师讲授《南泥湾》时, 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 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南泥湾》是1943 年由马可的团队为三五九旅的英雄们创作的。然后学生通过教师对全曲前后两部分对比的讲述, 能够得知此曲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 后半部分欢快跳跃, 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教师利用讲授法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掌握。 (2) 示范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较强的直观性能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活得真实感受, 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梁祝》时, 教师可以利用乐器实物、乐器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来让学生观察二胡乐器的特点,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现场聆听二胡演奏的效果, 在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从中体会到《梁祝》曲子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学习。 (3) 提问法。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授《茉莉花》时,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茉莉花》是的曲调是属于什么类型?旋律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可知, 《茉莉花》是一种民歌, 是“鲜花调”, 音乐界称之为“近似音调”, 其旋律委婉, 波动流畅, 感情细腻。所以在提问方式下, 学生通过思考去了解音乐作品,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欲望和兴趣。 (4) 探讨法。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课下收集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二胡曲《梁祝》是写景、写人、写情, 还是表现一种悲痛、回忆、抗争的思想状态等等, 学生可通过课下对《梁祝》作品背景的了解,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教师可以对不同答案进行不同的解释, 允许多种答案共存, 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模糊性和宽泛性。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带动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激情。

3. 开展民族音乐社团活动

中职学生在校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展音乐社团, 把喜爱民间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民族音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还可以适当的对音乐社团进行定期的民族音乐史讲座, 举办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活动, 将民族音乐教育充分融入到学生之中, 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力提供了途径。

总结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是重中之重,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以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 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覃肖.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音乐时空, 2015 (11) :167.

[2]李福全.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音乐大观, 2014 (04) :129.

音乐学科教学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了本年级一、四、五、六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基础薄弱,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课,每一课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其中聆听的歌(乐)曲共十八首,要求表演的歌曲共十六首,编创与活动共八次。本册教材的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并且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兼顾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上的八个主题十六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重音记号、3/8拍号、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与二重唱)、波音与上滑音、降记号。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辨、视唱、填写、创作旋律的`能力,并学习为歌曲创编多种形式的伴奏。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几种西洋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手挽手——3课时

第二课快乐的舞蹈——3课时

第三课家乡美——3课时

第四课水上的歌——3课时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3课时

第六课——3课时

第七课——2课时

第八课——2课时

音乐学科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艺术 时代特色

客观来说,音乐课本中的很多内容和时代的联系不算太为紧密,尤其是一些学生真正会感兴趣的内容,课本中涉及的并不多。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弥补及完善,可以引入更加新颖多样的教学元素,融入更多轻松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会给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时代课堂,并且可以很好的提升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一、在作品教学中充分融入情感

想要打造富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特色,提升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教师首先应当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融入更多情感元素,要突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并且丰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学曲目,结合曲目特征创设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对于教学进行合理預设,尤其是学生会如何理解这首作品,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共鸣等。教师如果课前的教学准备十分充分,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把握整体的教学节奏,也更能够实现课堂上作品教学的情感融入,会收获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校园多美好》这一课时,笔者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作者、吹奏练习、创编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渗透情感教育。首先,是欣赏合唱曲《校园多美好》,在欢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中,师生一起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呼吸着春天美好的气息。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伟大的馈赠,当今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教育同学们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也能够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感受作品后所传达出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更符合时代音乐的教学特色,并且留给学生对于作品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营造艺术化的整体教学氛围

音乐课程的学习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烘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进行教学整体氛围的营造,最好是融入一些艺术化的元素,这会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很不一样。营造教学氛围有很多辅助手段,教师既可以借助各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从学生出发,比如和学生进行随意交流,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引导,以这样的方式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并且在交流中将一些知识要点传递给学生。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进行整体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的放松与投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感染力,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龙的传人》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开始学唱活动,而是运用电教设备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首先是一个电子版的中国地图,随之而来的是以气势恢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为背景的壶口瀑布画面,一泻千里、奔腾呼啸的场景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学生内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进入高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尝试,教师透过精心的教学准备带给了学生很不一样的课堂学习体验。在这种良好的整体氛围下学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学习印象,也会真正体会到音乐课程的参与乐趣。

三、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时代音乐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透过各种教学设计来丰富课堂的形式,学生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与理解作品,音乐教学的渗透力度才可能得到保障。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将那些传统的、低效的教学行为进行改善。课堂上可以设计更多学生参与进来的游戏或活动,教师也可以多进行和学生间的交流。这既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理念以及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中能够更好的实现师生间平等关系的构建,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愉悦,学生往往也会吸收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讲授“奥林匹克风”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教师领唱、学生学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将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引入到课堂,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结合初中生风华正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开班级竞赛。并邀请了几位音乐教师担当评委,试图在点评环节将课堂知识渗透其中。这一随意之举竟然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反响,他们或合唱,或独唱,或重唱,在融入一定的表演成分的基础上,将单元内的很多曲目以极好的效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对于这一活动毫无疑问非常投入,大家不仅经过了精心准备,在台上的表演也丝毫不马虎。整堂课的教学小姑非常理想,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一单元的所有歌曲,这个单元的主题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接收到,整堂课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参考文献】

[1] 游倩云.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神州,2013(02).

[2] 庞小英. 对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J]. 新课程(上),2014(02).

[3] 高小亮. 试论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J]. 高考(综合版),2013(11).

音乐学科教学 篇7

一、渗透情感, 让学生心灵与作品旋律 共振

新课标指出, 初中的音乐教育, 是以传递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为宗旨, 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学工作以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为出发点。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 从教学情感与作品情感出发, 教化启迪, 感染激励,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渗透情感教育, 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凸显音乐课堂的人格教育魅力。

在讲授《校园多美好》这一课时, 笔者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作者、吹奏练习、创编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渗透情感教育。首先, 是欣赏合唱曲《校园多美好》, 在欢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中, 师生一起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 呼吸着春天美好的气息。其次, 笔者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伟大的馈赠, 当今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教育同学们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 好好学习,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这首曲子的作者———施光南, 更是不可多得的情感教育的有效素材, 笔者从他的《瑞丽江边》《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作品谈起, 感受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动活泼、热情瑰丽的生命活力, 深切缅怀这位从人民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人民艺术家”在传播民族音乐方面的丰功伟绩。最后, 笔者组织学生以刚才教学环节中所体验到的课堂情感为基础, 注意歌曲节奏, 进行竖笛吹奏练习, 跟琴学唱, 进行动作创编。由于有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投入, 驾轻就熟, 让自己的心灵体验与音乐作品产生了美妙的情感共振, 达到了“知识教人, 情感育人”的课堂效果。

二、运用电教设备, 营造唯美的课堂气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 可以有效地结合明丽的画面、逼真的形象, 兼以美妙的音响效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营造唯美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 能够燃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增强学习体验, 激发学生的共鸣,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龙的传人》时, 笔者并没有直接开始学唱活动, 而是运用电教设备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首先是一个电子版的中国地图, 随之而来的是以气势恢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为背景的壶口瀑布画面, 一泻千里、奔腾呼啸的场景带给了学生强烈的震撼,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紧接着, 展示了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 地形险峻、风光绮丽的长江三峡, 还有三山五岳、巍巍昆仑, 江南稻米、江北小麦, 高炉耸立、石油滚滚, 珠穆朗玛, 北京奥运等画面, 使得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首歌的历史背景, 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为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情感基础。音乐学科的知识特点非常适于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 除了烘托课堂气氛之外, 它还有助于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 有效突破课堂重点与难点, 协助教师优化课堂教法, 组织实践活动, 提升教学效率, 是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三、师生互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中, 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反应漠然, 这与初中生爱唱爱演的天性差之千里。究其原因, 第一, 教材安排的歌曲过于死板, 学术性强, 学生味弱。第二, 教师的教法过于陈旧, 以教参为“纲”, 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 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味索然。新课程背景下, 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教师要在构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方面做出努力,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辅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奠定基础。

讲授“奥林匹克风”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笔者一改往日教师领唱、学生学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 将小组竞赛活动方式引入到课堂, 以“奥林匹克”为主题, 结合初中生风华正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班级竞赛。并邀请了几位音乐教师担当评委, 试图在点评环节将课堂知识渗透其中。这一随意之举竟然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反响, 他们或合唱, 或独唱, 或重唱, 在融入一定的表演成分的基础上, 学生们将脍炙人口的《奥林匹克风》《拥抱明天》《北京欢迎你》《超越梦想》《我和你》等奥运主题曲演绎得灵动活泼、别致个性, 极具初中生的解读风格与表演特点。在学生们炽热的情感熏陶中, 教师评委都不禁跟着他们的旋律哼唱、扭动, 将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点评中, 教师给学生们所讲授的切分节奏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较好地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

总之,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情感艺术, 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需要遵循课程标准理念,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 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在极具时代课堂特色的氛围中,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 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走出课堂, 接受美的熏陶, 培养美的人格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J].新课程, 2012 (2) .

音乐学科教学 篇8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我们需要进一步端正对音乐课已形成的固有认识。首先它不能像从前的课堂, 以老师灌输、学生接收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采用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 敷衍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使一门艺术课、美育课不像艺术课, 倒像是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是思想道德教育课。我想它应该是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 既要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 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随时注意和考虑怎样才能够使学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加愉悦些。

鉴于上述情况, 我对音乐课的授课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欣赏课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引领者, 还是参与者, 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敢于参与和体验, 这样, 就为欣赏教学的展开搭建了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师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进而理解作品, 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

我在讲民乐合奏《赛龙夺锦》时, 除了介绍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之外, 还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面的特点。通过交流, 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 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特征把握不准, 但对作品的整体表现内容体会很深。所以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说, 发现式教学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收到更明显的效果。

小组讨论形式也适应这一教学内容, 如《船工号子》。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劳动号子的特点, 再播放音乐, 欣赏后将学生分组, 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例如提问:全曲根据劳动内容的节奏的变化可分为几部分?各乐段速度、节奏、力度、情绪、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 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游戏式教学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如《船工号子》一课, 教师让同学们学习了劳动号子的特点以及演唱形式, 让同学们进行拔河比赛并喊上拔河号子, 在游戏构成中体会号子协调动作, 统一节奏, 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体会劳动的趣味性, 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欣赏课也可以运用表演形式。例如在欣赏电影插曲《地道战》时, 教师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 跟随音乐, 表演日本鬼子对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突然袭击, 深夜偷偷进村扫荡, 被老忠叔发现。为掩护群众撤退, 老忠叔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敲钟报警的紧张气氛和急切心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忠厚老实、认真仔细的神情来表演老忠叔查岗, 发现敌情临危不惧, 急速奔向村口报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艺术的效果和音乐的感染力, 积极地参与也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唱歌课

唱歌课上音程演唱是必须的, 利用默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效果很好。唱好音程的基础是唱准音阶。当学生牢固地掌握音阶的音准后, 唱级进音程是较容易的, 但要唱好跳进音程, 特别是要唱准四度以上的音程就会出现许多困难了。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 用唱级进音的方法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 遇到用虚线写的音就在心里默唱, 实线的就唱出声来, 进行反复训练后可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 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

在唱歌课中, 乐理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而传统的讲授法是音乐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我选择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讲解, 来传授新知识。这样做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趣味练声法在唱歌课上也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练声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 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烘托课堂欢快的气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音乐课上, 我有意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 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向学生出示一条练声曲, 学生很快学会了, 便再问, “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优美、连贯、圆润、富有诉说性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同学说把它变成4/4拍, 每个音符的时值扩大一倍, 有的同学会想到在音符上方添加“连音线”。有的同学说还要有附点, 这样才会有诉说的语气重音。还有同学说:“老师, 我想换一些乐器演奏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古筝, 或者小提琴, 也会很优美的。”接下来把同学们说的都加进来, 这样一唱, 声音果然优美了, 连贯圆润了, 还有了诉说的语气。我再问, 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 马上有同学想到把开始的曲子用上跳音记号, 再换上笛子演奏, 听完之后有同学又发现了新问题, “老师, 我们把速度加快也许会更好吧?”

就这样通过这一次次小的创造性尝试, 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 因为他们自己创造出了不同情绪, 不同感觉的新乐曲, 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 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 不但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想象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使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受局限, 得以发挥!

在音乐教学中, 我始终能感受到音乐带给我和学生们的美好和快乐。音乐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促进了德育、智育的发展, 而我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 实现了我的教学梦想。我热爱音乐教育事业, 更追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玩”音乐——我的音乐教学主张 篇9

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1.探寻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最深刻的价值就是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热爱音乐是人类的本性, 与生俱来, 原始人类或民族对音乐的热爱更为热烈、真切、本能, 音乐教育的任务, 就是要发扬这种本性的作用, 将点点星光发展为熊熊烈火, 而不是将这火花扼杀在摇篮之中。

2.回归音乐温暖的人性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固然一个蹩脚的指挥会令人失望, 但一个糟糕的音乐教师会整整30年将30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因此, 音乐教师应该让音乐教学回归音乐是感性艺术的本质特征, 通过艺术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丰富学生的感觉与感情,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引导、诱发、激活学生自主感情体验, 而不是趋于理性化的对音乐的分析和说教。

二、怎样“玩”音乐

“玩”音乐不是所谓的疯玩、瞎玩, 而是有秩序、有方法、有层次的通过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本质, 也就是用音乐来“玩”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联觉”, 进而让学生真正爱音乐、懂音乐、享受音乐。

1.让学生“歌唱”音乐——声觉内化

人声是天然的、最珍贵的乐器, 歌唱也正是人类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从事音乐的活动形式和方式, 歌唱更是音乐最强有力的生命。因此, 我非常重视让孩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的歌唱, 让学生用最自然的声音表达情感, 同时也会用很生活化的方法给他们指导。比如:我会利用学狗叫、放鞭炮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跳音的运用, 和学生一起闻花香、吹纱巾等等, 在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经验的基础上用最简单、最自然、最愉悦的方式学习声音的控制和运用, 在“玩”的过程中生动歌唱。

2.让学生“体验”音乐——动觉内化

体验方法之一音乐律动。律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舞蹈动作, 律动的概念有节奏的跳动, 有旋律线条规律的运动, 是听到音乐后, 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例如在聆听音乐《狩猎波尔卡》时, 要求学生找出音乐中出现的不同声响, 他们在音乐中寻找到了枪声, 当再次聆听音乐并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做出想做的动作时, 孩子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和枪有关的动作, 并能跟着节奏和旋律线条用身体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准确表达音乐的情绪。

体验方法之二音乐图谱。音乐旋律的轻快、舒缓、跳跃……都可以用简单而直观的线条来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 经常会采用这种方法, 带领孩子们跟着音乐画出旋律线条, 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 通过旋律线条的表现, 学生更能准确把握情感, 表达心情, 而绝不需要说教的成分。

3.让学生“表现”音乐——音乐内化

简单是一种美, 简单是一种能力, 儿童本身就是简单的, 不加修饰的, 所以, 能通过简单的方式达成的音乐学习目标我绝对不把它复杂话, 只有儿童内心深处高度认同的感受才能真正属于儿童自己, 才能内化为儿童的情感, 内化为儿童自己的音乐。

表现方法之一音乐游戏。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 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 如果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 在游戏中以最自然、最真切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 那音乐就会植根于儿童的内心。音乐游戏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 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 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联觉”及音乐能力, 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如:在教学《小星星》这节课时, 和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我让孩子们组成圆圈, 其中一个同学蒙上眼睛, 音乐响起后, 我指到哪里, 那部分学生就用拍手、拍肩或拍腿等方式表现音乐的强弱和旋律的起伏, 而被蒙上眼睛的孩子根据同学打节奏发出的声音方向去寻找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孩子们除了音乐本身及他们拍打出的节奏声以外, 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声音出现, 所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弥漫着音乐及非常美妙的学生自己表现的极富情感的和声节奏。

表现方法之二创作表演。创作表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活动, 当学生充满兴趣、充满自信的将音乐主题进行发展、进行丰富的时候, 那音乐就真正的属于他们了。如:《小青蛙找家》这节课, 通过音乐游戏、音乐图谱、打击乐伴奏等环环相扣的学习, 学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当进行音乐创作表演时, 他们大胆的将音乐的旋律进行了加花、音乐的节奏进行了扩展,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篇10

一、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学导入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投入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学导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美术方面显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音乐理论教学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也就出现了学生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方面远不如小学生。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得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

例如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成语典故。故事通常都具有一定曲折性,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语典故中包含了许多传说,能够为学生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比教学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同一标准规定之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此教学方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方面表达能力。因为不同音乐形式在演奏方面、技巧方面、创作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教师可以针对同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演绎方式开展对比教学。特别是经典作品,后人通常运用了不同乐器进行了改编、演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前后特点从多方位作深入地分析比较。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比较。主题不同作品在演奏时都有较大区别,而本质都是相同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野蜂飞舞》两部音乐作品有着各自的特征,特别是在主题表达方面、情感演绎方面、演奏方式方面截然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达。站在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演绎效果。

三、强调学生乐理基础的培养

对音乐主题进行深化,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主旋律方面做到充分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熟悉基本音乐词汇,把握好整体音乐脉络。例如在音乐曲目欣赏之前,组织学生对主体旋律进行哼唱,从而形成一种音乐感知。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在乐曲伴奏之下,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及曲调呈现的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之上对音乐的内涵能做到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在对音乐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对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需要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简单、具有一定规律,对人生百态并没有真切地体会。而音乐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了解人生,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同时也具有一定思想准备去面对日后的考验。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灵交流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聆听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主要是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而音乐欣赏属于音乐教学高级阶段,是学习者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容易与创作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而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如可以组织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表现能力、表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音乐活动阶段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起团队协作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从而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学科教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7-01

摘 要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教学;民族音乐;深化

如今,许多中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很多学校也对民族音乐重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逐步被淡忘,媒体和唱片公司也都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青少年的视听世界弥漫着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越来越缺乏听众群体,少数地方戏曲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民族音乐,用民族音乐来感召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诠释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是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赋予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所表现的风格是古战场上纵横驰骋、战鼓轰鸣、军营如林的壮阔场面,教师可以借助联想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2 理解多元文化,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学习民族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意识,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效地吸收曲艺、影视、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共享人类优秀成果。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提高了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创造、表现和鉴赏能力,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例如在讲《音乐鉴赏》的《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时,教师可以根据广东省区域文化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粤曲、粤剧”,因为这些内容被学生所熟悉,这就降低了语言上的沟通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讲《电影音乐》一课时,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感受音乐为电影带来的艺术魅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的优势,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声情并茂,陶冶学生的性情,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形象、快捷、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乐器、传统戏曲、说唱艺术、原生态名歌的赏析,单凭教师的讲授还远远不够,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艰难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上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带给学生生动、形象、丰富的感官信息。例如欣赏民族乐曲《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作品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家的生平简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民族音乐作品,更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在乐曲中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辛酸与悲凉,让学生从优美、凄婉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启迪心智,唤醒心灵。

4 通过学民歌、唱民歌,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去感染每一位高中生,使他们在学习民族音乐中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在民族音乐里领略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感受各民族人民的豪迈与婉约,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把每个省具有特色的民歌都选出来让大家分享,如湖北民歌《龙船调》、福建民歌《采茶灯》、东北民歌《看秧歌》等,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样,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能对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树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自己的祖国。

数字音乐环境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 篇12

关键词:数字技术,音乐,环境,高校,课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音乐因其具有的易修改性、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音效果以及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高校音乐专业花费巨资建立了MIDI制作室、音频工作站、电子钢琴教室等,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设备器材教授学生学习作曲、和声、录音制作和乐谱打印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音乐制作,用于《歌曲创作》、《和声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还可以拓展应用于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视唱练耳》、《器乐》等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中。

一、数字音乐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以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在教学中往往造成了一系列的非良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地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而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

二、数字音乐环境下的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引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优势。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和老师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各项要素。做法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歌唱状态。

数字化技术对学生进行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和音准的纠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可以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

三、数字音乐环境下的器乐课程教学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运用数字化技术后,教材不再是一本书,而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光盘。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集于一体的数字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教师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和指导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的烦恼,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画图的尴尬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数字化的信息也可由学生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满足了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要求。

四、结语

当然,数字音乐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我们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站在传统音乐教学所铺垫的基石上,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优势,充分利用数字音乐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潇.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48-150.

上一篇:双动关节下一篇:形式主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