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2024-09-19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精选8篇)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篇1

金西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金西采油管理区将“互联网+”管理模式,运用到生产组织运行之中,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党课、QQ群,班组长飞信、以及生产协调视频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传递生产信息,科学组织统筹协调,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原油生产提质增效。

金西采油管理区横跨金湖二桥,北有高集金北,南有崔庄范庄,点多面广线长,自从撤销采油队成立管理区以来,为了便于更好的沟通,该区充分利用“互联网+” 的管理模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7月19日,抗洪突击队员冯泽龙在汛期巡井时发现高6平5井毛辫子断股,现场用手机拍照取证,第一时间将情况上传到QQ群,管理区迅速组织应急突击队赶赴现场解决问题,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如今,一线班组的第一手资料数据,都可以通过班组长飞信、QQ群沟通,随时传送到管理区技术人员手中。而形势任务教育、局厂文件精神时,也能通过微信,微党课、班组长飞信与岗位员工直接连线。“互联网+”的管理运行模式,能够实时掌握班组生产中发生的难题、职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员工在QQ群里提出的疑难杂症,有利于管理区及时给予回复、解决。每天中午,管理区生产协调视频会上,对于南、北片班组长反应的问题,区领导及“三室一中心”人员,能够通过视频零距离的进行协调,当场给予答复。生产协调视频会使得汇报工作简单化,安排工作直接化,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在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中,“互联网+”的管理运行模式,既节约了管理区的运行成本,也提高了基层班组的管理水平。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凝聚了人心,更高效更快捷的“互联网+” 管理模式,已成为金西采油管理区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篇2

一、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概况

在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如“学生实习意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调”、“信息时效性差”、“顶岗实习全过程监督和管理难”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难”等问题, 而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这些问题的关键都最终汇集到一个核心上, 那就是——“信息”。高职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便是校、企、生共同对“信息”管理不善所导致。换而言之, 高职院校和企业未能共同开发、使用一个适宜的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 致使学生的企业顶岗实习教学不能有序展开。

近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研发的教学辅助软件、网络资源库等教辅资源逐渐被运用到课堂仿真教学、模拟实验实训等, 然而, 由于教学性质的差异, 高职院校通常较为重视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 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一直难以得到重视, 顶岗实习阶段的监控与管理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新模式探索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在安排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没有很好地管理和利用好信息。因此, 设计并研发一套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将会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且可以显著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效率。

1、开发或引进现代化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当前, 各级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发展步伐较快, 多数高职院校均已建成比较完善的数字校园网络系统, 其网络构架基本能够实现内部办公、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功能, 但多数院校对顶岗实习仍然是停留在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电话、QQ或当面指导的传统形式, 实习指导效果较差。因此, 学院自行设计或引进一套较为可靠、实用的顶岗实习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效率的迫切需求。当前, 众多高职院校都处于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期, 因此理应大力提倡“混合式教学”、“网络顶岗实习项目”等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并借助信息化手段, 通过发挥网络功能和优势, 打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 将实习管理与网络手段进行全方位整合, 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效率。

2、建立协同配合机制, 实现资源优化组合

现代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实现, 因此如果无法得到学院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此外, 还需得到学院各处室部门的理解与配合, 只有这样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将校园现代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主管牵头部门的归属与建立, 是事关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笔者调查到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确定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时都是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 由校内具体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 (如:信息中心等) 等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多数高职院校之所以会选择由校内具体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来牵头负责, 大多是处于技术层面的考虑, 因为作为负责校园网络运营支持的技术部门, 信息中心等行政部门成为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牵头部门似乎顺理成章。然而, 众多高职院校似乎都忽视了一点, 那就是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更是一件需要涉及到校内众多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重组以及部门具体职责分工和人事变动等诸多事宜在内的综合性工程, 显然, 如此众多、复杂的工作绝非哪一个行政部门能够独立完成或执行的, 这些关系协调不好,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很难顺利推进。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组建一个以分管院长为主要领导, 以技术服务部门骨干人员和各相关职能科室相关人员组成的综合协调指导机构, 统一调配学校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顺利进行。

3、校企共建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除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外, 还承担着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这一重大使命和任务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方案都必须要符合驻地经济发展目标, 为当地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融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一座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 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顶岗实习数据库和配套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将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传输到资源库中, 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也传输到资源库中, 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使顶岗实习的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三、总结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就决定了传统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结合了社会最新发展技术和高校发展对信息的需求而建立的, 可以说这种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新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顶岗实习的监控与管理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 尝试着构建一套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是当前高职实习生教学管理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航.建设高职院校信息化工作人才体系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

[2]董菲, 谢树晓.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方向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9) .

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 篇3

7月28日,张瑞敏在海尔总部接受《IT经理世界》专访,向我们阐述了对如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的理解。

互联网对海尔意味着什么

记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海尔这样的中国制造企业意味着什么?

张瑞敏:互联网加快了洗牌的速度,让企业的淘汰和更替更加快速而残酷。例如让人非常震惊的柯达的案例,柯达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有130多年的历史,说倒就倒了。我们过去始终在讲战战兢兢,但是可能未必有多么强烈的危机意识,现在真的感觉到危机就在自己的面前。不管企业平时是多么完善,多么强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可能都是不堪一击的。

海尔所处的家电行业尽管看似与互联网关系不大,但是在互联网影响下,技术和商业环境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家电肯定也会发生变化。即使产品本身没有出现破坏性创新,物联网也会使它发生很大的改变。一个洗衣机,一个冰箱,功能上与过去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应用物联网连接之后,在使用上可能就很不一样了。这种新环境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正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所以更有探索的空间。

不过,机会和挑战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对海尔来说,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让我们有可能变成平台型的企业。所谓平台,简单地说就是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变成平台,就可以不再受原来的那种资源约束。所谓配置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了,企业的发展就可能会发生重组效应。

当然,像海尔这样一个8万多人规模的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有很大的挑战。其中,人的置换是最难的。一个员工进到海尔,他会觉得这个企业是自己的依靠,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或者被置换;按照我们的话说,从原来的“在册员工”变成了“在线员工”。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这个转型只能慢慢地来推进。虽然看准了方向,但是我们不可以像美国企业那么简单地去操作和处理,这个度的把握很关键,太慢会影响整个战略的实施,太快则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

变革的主线

记者:海尔的互联网化变革是从2005年开始的,为什么从这个时间开始呢?当时有哪些因素推动您发起这个变革?

张瑞敏: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让每一个员工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自己的价值。当年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就搞过自主管理班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了新的契机。之前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遇到阻力,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信息化,想要一个数据都拿不到,拿到了也是假的。想要量化到人,没法实现。你想多给员工收入,最后他收入多了,但是他报上来的数据是假的,等你查清楚了,就乱套了。后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才加快了我们变革的速度。我们提出的一些新概念,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我们真的是在探索如何去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

记者:海尔这些年在管理上提出了很多概念,从人单合一,到自主经营体,到利共体,从倒三角到结点闭环的网状组织、平台型企业。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是什么?

张瑞敏:有一条主线万变不离其宗,把这些概念连到一起,就是怎么样让每一个员工有自己的用户。

这个提法一开始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不符合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科斯定律。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用户,明确自己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这点即使做到了,交易成本也会大得不得了,不合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IT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便利。

原来我们说,“没有用户就创造用户”;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把提法改成了“交互用户”。原来对用户就像是征求意见,根据用户的意见来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交互不是以你为主来咨询别人,来组织别人讨论,你仅仅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而已。打一个比方,我们想要糖,一定要先在地里种甘蔗,然后才可以把甘蔗加工提炼成糖。但是如果你觉得甘蔗炼糖麻烦,于是想直接从地里提取。你能提取出来吗?提取不出来。土地就相当于用户,我们只有让用户成为一个群体来交互,他们才能成为甘蔗,也就是用户大数据,然后我们再从大数据里去提取。直接从地里去提取糖,就好比问用户:“你看什么样的产品合适?”

例如在苹果的iPhone出来之前,没有一个用户想到这么一款产品,这是苹果创造出来的。所以德鲁克说的对,需求在创造出来之前是不存在的。用户交互的时候不会告诉你下一个破坏性创新的产品是什么,他可能会抱怨现在的产品有什么问题——这就是甘蔗,我们就从这里面提取糖。

记者:在“交互用户”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张瑞敏:从创造用户到交互用户实际上是一个范式的转换。我们在交互的时候不可能还是询问式的。再说,用户都有自己的事情,凭什么和你一起去研究这个事?你只能找到他的兴趣点,吸引他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从他的牢骚和抱怨当中去挖掘,从甘蔗中榨糖才有可能。

交互用户其实很难,我觉得应该是三步:第一步,自愿交互。找出一个兴趣点来,让用户自愿参与。

第二步,自动交互。不是你在组织讨论,人们凭兴趣自动交互,在交互的过程中出现群体性的意见领袖。

第三步,自我增值。人家进来之后受到你的肯定,得到自我增值。小米手机销量翻倍,实际上就是自我增值的概念。我提出一个意见,你马上给我实现了,我觉得我的价值得到了肯定,这其实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于是我就很愿意再进来。还有一些人看到了相关报道,他觉得这个网站会关注我的需求,满足我的需求,我也会进来。我想我们还没有把这样一个平台建起来,但是我们在沿着这个方向慢慢地推进。

nlc202309020153

自主经营体的关键挑战

记者:互联网时代,让员工永远跟消费者连在一起,这个理念不错。但从正三角变成倒三角,把8万多员工变成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CEO,这样会不会带来一些管理上的新难题?例如,是不是每个员工都有能力去做正确科学的决策?

张瑞敏: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担心过,这样会不会带来混乱。所以在推进的时候,我们死死咬住了“创造用户需求”这个关键。

例如,我们现在限定一个县的销售人员不超过7个。要再招人也可以,但你必须把钱赚出来。原先的机制是县、市、省逐级汇报,和国家的行政区差不多。现在上面的层级都没有了,不再需要向上请示了,而是自己来做决策。我们先根据这个县的规模,对创造出的用户、盈利等基本目标设定好,超出的部分可以“超值分成”。

目标和路径明确了,这个团队就会主动努力去做,他们会对产品提出要求。这就会倒逼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就要和他们来共同研究。全国3000多个县(市),如果都来找研发人员,怎么办呢?他们就会把所有这些需求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来合并,最后根据这些信息生成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模块,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个机制运转起来,就会防止发生混乱。

这样,原来一级级的指令变成以用户为中心,围着用户的需求转。如果有人能力不行,我们就通过“官兵互选”的机制重新组织资源。曾经有一个团队的领导能力有问题,过去大家可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不行也跟着你干。现在大家一看你不行,联合起来就把他选掉了,就像兵变一样,然后又选出了新领导。也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内部没人竞聘,外部也一时找不到人,这时候就宁肯暂时把这个点关了。

关于自主经营体,我们一直在探索,现在每天都在变,并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最大的困难在于怎么破除传统观念。最早是终身制,后来我们打破了铁饭碗,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员工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还要被辞退,很多人会怀疑是不是合适。

从“串联”到“并联”

记者:从信息的角度会不会也有挑战,海尔现在打造并联网状组织,信息并发流动,不像以前串联的时候信息非常容易控制,这时会不会出现一些信息失真,进而造成某个环节死结?

张瑞敏:并联也会有缺陷存在,但是比串联要好得多。串联其实并不好控制,因为它的目标一致性不行。研发给制造,制造给营销和销售,这时用户的目标已经模糊了,而且时间上有一个延迟,出现问题没法及时反馈。

串联最大的问题是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是过去了就不管了。而能否过去的标准是部门领导决定,部门领导首先想的是维护自己的部门。

而并联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种内部割裂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海尔有一款滚筒洗衣机,销量不错,这款洗衣机门上有12个固定橡胶垫的螺丝。上市一段时间后有用户反映,螺丝开始生锈了。怎么解决呢?如果在原来那种串联的组织时代,找设计,设计人员会说,没有螺丝搞不定;找供应,供应会说,不生锈的就得用不锈钢的,但不锈钢的强度未必能够达到要求,而且价格很贵,……。所以最后你找不到人来负责解决问题。现在在并联组织里,在开发阶段,就让研发、分供方、销售人员、制造部门的人员等等都加入进来,共同研究问题。最后德国的一个分供方表示,它可以不用螺丝解决固定橡胶垫的问题。而且这个德国厂商又提出来说,这款产品其他方面的设计也有问题,于是紧接着把很多问题都优化了。

并联的特点是,从设计到制造、销售,资源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环节承受目标的角度不同罢了,例如到了销售环节,刚才说的德国公司还参与,但这时它主要是关注市场的反馈,看下一步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它为什么有积极性?因为根据我们的约定,它可以从创造的价值中分到更多的利益,这个叫做自我增值,所以并联的前提一定是共赢。

平台的海尔

记者:海尔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建成您心目中的平台型企业?

张瑞敏:我们定的网络化战略周期是7年,但是具体的战略执行过程从来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来进行的。从外部竞争环境的因素来看,我们必须要加快。

记者:根据您对平台的定义,具备了什么特质,就可以说建成了平台型企业?

张瑞敏:我们在上海和香港各有一个上市公司,上海的青岛海尔(600690.SH),主营业务是白色家电,这个平台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白电的引领者。现在它在全球白电领域的市场份额是8%以上,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还算不上是引领。所谓引领,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别人都会模仿,但是又不能超越。——690平台正在根据这个目标整合全球的资源,希望这些资源在这个平台上交互,能够产生刚才所说的破坏性创新。

香港的海尔电器(01169.HK)是另外一种平台,它不是整合资源,而是把资源吸引过来让它们自动交互、自我增值。就像克莱·舍基《认知盈余》里讲的一样,就是无组织的时间力量。另外,与中国很多电商不同,1169的特色是虚实网融合,我们在全国有3万多家店,这些店会改造成一些体验店和配送站,顾客可以在线上交互和交易,在线下体验和接受服务。

记者:海尔这几年净利润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而且资金周转率只有负10天。这个是怎么做到的?主要得益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推行吗?

张瑞敏:这既得益于新模式的推行,也说明推行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利润增长很快,现金流很好,原因就是人单合一。员工的收入和他创造的利润挂钩,所以他们一定会为此努力。过去负责销售的,天天打报告,说这个产品不好卖要降价。现在你要降,可以,记到你个人损益表里的“亏损”。于是情况马上就改变了。现金流也是一样,过去只管卖出去,应收账款让负责收钱的去收。现在都记在你头上,所以应收账款的问题就没有了。所以这些变化的的确确是人单合一带来的。我们2005年9月提出人单合一,海尔集团从2007年到2012年,利润最低20%,最高70%,复合年增长率35%,时间上正好是契合的。

nlc202309020153

但是销售收入没有大幅度地增长,是因为这个行业里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破坏性创新的产品,没有像苹果的iPhone那样大家排着队来买。这不是人单合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人单合一显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你平台上整合的真正的超一流资源还不到位,这个是关键的问题。

记者:下一步您觉得要采取什么方法就能聚合到这些高端资源?

张瑞敏:还是要聚精会神把平台建好。你不是去拉郎配,你是搭建平台,平台先搭建好了,各种资源就蜂拥而来。但是这个平台搭建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个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记者:过去,中国一直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大家都在期待下一步包括海尔在内的一批优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管理者带来启发。

张瑞敏:从大的脉络来看,管理的发展有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本管理”,从当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到流水线。物本管理到了极致,人就抗拒了,开始出现效率边际递减。这时日本企业的“人本管理”开始崛起,主张团体精神,关心人,日本企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业绩快速增长,于是全世界都开始学习日本管理。后来日本企业不行了,又到了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能本管理”阶段,主张以人的能力为根本。

但现在能本管理也不行了,主要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中国企业在前面三个阶段都没赶上,现在对中国企业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在探索互联网化的管理方面大家都站在差不多的起点上。倒不是说中国企业这次要引领世界潮流,先不要这么去想,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关键是看你怎么做,特别是对我们这种传统制造业来讲,全球的企业都还没有去做。我们在做,但是尽管说了这么多,我们也没有完全做成,就算是到了99°,也没到100°。很有可能,别人借鉴你,一下子就会超越过去。具体来说,我们的挑战在于,怎么在保持利润增长的情况下让销售也上去。销售怎么上去?有一些公司销售增长很快,但是靠的是同质化生产,靠推销,我们不想这么做,我们要实现差异化竞争。

记者:您在这个企业上面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您一直都是这个企业的思想家,那么您之后呢?您退休之后谁来接班?接班人有能力不断推进这个公司的创新和进步吗?

张瑞敏:一个企业形成一种可以求变的基因就可以了。

记者:您希望,就像《基业长青》里说的,不是报时而是造钟,这个钟能够不断让组织产生颠覆性创新的能力?

张瑞敏: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不在于一时一事的取胜,就像打仗一样,我这个城池守住不动,你最后就败了。所以从全局来讲,我希望哪怕市场份额、名次受到一些影响,也一定要做出创新的产品。这就是熊彼特说的创造性破坏,这才是企业家精神。

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在基础建设和经济增长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巨大的城市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难题,给社会治安、城市建设、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新的突出问题。流动人口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非常大的社会群体,流动人口与社会的和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发展,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日前提出,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同志指出,要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机关户籍部门承担着对流动人口的直接管理服务职能,然而,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由于受我国传统体制和具体国情的影响,存在着较多与和谐社会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加以改革完善。我国现有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目前实行的户籍制度陈旧滞后,弊端日

益显现,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从建立健全法规着手,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模式,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

一、流动人口户籍管理的现状

户籍制度,实际上是政府对公民迁徙、居住的管理制度,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但是,公民都有迁徙的自由,我国宪法同样赋予了公民这项权利。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处于加强管理的考虑,我国的户籍制度从登记制改为许可制,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户籍管理实际上趋向松动,人口流动大量增加,但由于户籍管理形式上的严格,导致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类似于呼和浩特等大中型城市还能用“暂住证”制度这种实际上的登记户籍制来补充,但小城镇和农村的户籍管理往往处于真空。

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是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与户口性质相挂钩,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

二、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严格的户籍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政府的管理,也极大的限制了公民的自由,造成了城乡之间实际差别的加剧。以至于现在很多人担心一旦承认事实上的人口迁徙,放开户籍登记,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压力大大增加,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目前无法可依造成的。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管理法律中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居多,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的许可户籍制,往往仅限制住了某些需要正规手续的高素质人口的某些需求,而对于大量城市外来人口却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来管理;同样,大量存在的城市贫困人口因为户籍取得的困难,宁愿在城市接受政府救济,也不迁徙到生活成本低的地方去,造成人口向大城市的单向流动。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对于流动人口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公民待遇不公平,影响民工心理认同和社会稳定,甚至引发犯罪率上升,加大了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也影响了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三、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难点

户籍差异是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城乡一元化管理,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并随之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就医、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显然,这个转化过程不可能单纯靠一个取消户籍限制就能实现的,推进城乡一体化重在打破机制障碍。目前,各地都在就这一课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实际。

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根深蒂固,不同户籍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权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不仅存

在如何让农民进城的问题,也存在着如何吸引农民进城的问题。有的地方尝试取消了户口本,实行身份证管理,表面上看差别没了,但事实上差别依然存在。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然要求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考虑和把握,找到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路径。

四、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能力

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的大量、无序流动使得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能力呈不断弱化趋势。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当给社会安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因此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的传统观念,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

依法治国是指导流动人口管理基本方针,是从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的有效途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法制化管理。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文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传统体制造成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法律地位的差异,只有抓住机遇,重新构造相关法律,才能以缩小与宪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差距,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

(二)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一元化户籍管

理,推动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才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顺势之举。只有逐步取消目前的许可户籍制,实行新的登记户籍制,才能打开人口双向流动的大门,才能依法管理流动人口。

(三)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人口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是,人口流动给公安机关以户籍人口管理为主的传统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是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强化全国一盘棋意识和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的责任感。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树立一体化思想,互相配合,协同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流入地与流出地要多加强联系,达成工作上的默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的有效管理机制。

(四)加快推动配套制度改革

推动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逐步让流动人口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就医、就

业、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充分激发调动流动人口投身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五)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同志在题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的文章中提出,要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户籍管理主要还是“以证管人”,通俗的说就是“公安局管户口”,身份证属地在哪儿,户口就在哪儿。“以房管人”是把户籍和房产挂钩,房子买在哪个区域,业主就划归这个区域管理。“以业管人”则是以工作属地管理为主,以工作单位来管人。至于改革的方向,指导思想就是从目前单一的“以证管人”向“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相结合转变,还需要考虑各地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

(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篇5

受交投、佣金“双杀”影响,以单一通道业务为主要收入的证券公司对业务转型的要求已十分迫切,突破传统通道服务模式,探索向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转型日益成为证券行业的共识。

从业者研讨认为,在创新发展阶段,经纪业务必须摆脱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方式,各证券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优势及特征寻找特色化经营的转型发展之路,同时提出了创新理财产品、完善客户分类体系、丰富投顾收费模式等一系列建议,为经纪业务向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转型提供思路。

长城证券

明晰法规界定 分类管理投顾业务

面对传统经纪业务的困境,投资顾问业务发展成为券商寻求突破的主要方向。长城证券总裁何伟指出,目前有关投顾业务的部分法律有待明确,在此基础上,券商有必要针对投资顾问的不同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何伟指出,目前关于投顾业务的部分法律法规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解释,包括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投资顾问的资产配置服务与全权委托的关系,以及投资顾问的咨询收费与约定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顾问的重点是提供建议,而资产管理和基金是募集资金全权操作,投资顾问更类似于限定条件的资产管理,目前业内已就此提出投顾小额专项资产管理的设想。”长城证券建议,对于此类创新思路,需要法规解释予以明晰。

目前《证券法》明文规定不得接受客户全权委托,但长城证券认为,投资顾问在客户授权范围之内的交易指令,是否应受全权委托规定的约束值得探讨。

“投资顾问作为金融服务从业人员,实践中,已有客户提出在基金定投、认购新股、止盈止损、盯盘等日常操作方面需要专业人员服务,而QFII交易模式中,交易员也可以接受客户电话指令下单,这些基础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投顾业务给予客户的感知与价值认同,亟须新的法规解释予以支持。”何伟说。

现行法规禁止从业人员为客户承诺收益、保本或共担亏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顾问为客户推送服务,与客户约定在达到预定理财目标后,超额累进计提业务报酬,有助于投资顾问真正站在客户立场上推行财富管理,因此何伟建议,投资顾问的咨询收费与约定收益之间的关系有待相关法规予以明确区分。

此外,由于目前业界对投顾的服务方向仍有不同侧重,长城证券建议,业界有必要结合经纪业务转型要求,对投资顾问进行分类管理。

何伟建议,资产配置型投顾应当依托证券公司评估筛选之后的产品库,为客户提供适当性配置;荐股型投顾则应当依托证券公司研究力量,为偏好证券交易、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高频率咨询服务;机构业务型投顾主要为单宗大型项目提供顾问式服务,因此此类投顾不适合于活动量管理等常见绩效考核方式,证券公司可搭建平台支持其“单兵战术”。

国信证券

结合资产管理业务 丰富投顾收费模式

针对目前投顾业务收费模式单一的问题,国信证券副总裁陈革建议,业界可探索投顾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结合的路径,实现投顾业务收费方式多元化。

陈革指出,目前我国投资顾问业务的本质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但“投资建议”服务效果较难界定,除受顾问专业水准影响外,还受到客户选择性听取投资建议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

因此,国信证券建议,对于存在资产委托管理需求的客户,券商可通过“小额定向资产管理”方式,由投资顾问在客户授权范围内,为其直接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和“账户管理”服务,券商满足此类客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得到政策的支持。

关于实现收费模式多元化的建议,还包括建议监管层考虑支持与投资收益挂钩的收费模式。国信证券指出,差别佣金的收费方式存在同客户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按资产规模固定比例的收费模式则不能正确衡量投资顾问服务的专业价值,而将投资顾问收费同客户盈利挂钩模式,更能够体现投资顾问的专业水平和价值,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关注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对于业内普遍采用的投资顾问增量佣金率模式,陈革指出,采用差别佣金的收费方式,收费便捷,退签方便,易于被投资者接受,是目前我公司投资顾问业务的主要收费模式,但由于投资顾问费的收取渠道和计算方式与佣金类似,使投资顾问费和交易佣金之和能否突破3%。上限存在争议,建议监管层对此予以明确。

在实现收费模式多元化的同时,国信证券建议,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呼吁全行业推行证券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银河证券

建立与投顾业务相适应的客户分类体系

作为行业内客户量最大的券商,银河证券认为,发展投顾业务需要重新审视目标客户定位,建立与投顾业务相适应的客户分类体系。

“投顾业务要真正实现发展,需要将客户需求明确分开,对客户分类的首要考虑是客户需求,使投资顾问工作有所侧重。”银河证券介绍,公司目前建立了相关客户分类体系,根据客户的专业水平和服务依赖度,将客户区分为资产管理型、咨询依托型和自主决策型三大类。

为有效识别客户类型,银河证券建立了基于客户账户收益率、客户资产周转率、和客户资产规模的客户分类体系,将客户主要分为资产管理型、自主决策性和咨询依托型三类,并为不同特征的客户匹配相应类型的投资顾问服务。

银河证券介绍,资产管理型客户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双低”,即客户账户收益率低、资产周转率低,对此种类型的客户,券商应以提供产品配置型业务、专户投顾型业务为主。

自主决策型客户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双高”,即客户账户收益率高、资产周转率高,对这种类型的客户以提供产品销售型业务、研究销售型业务和综合服务为主。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客户为咨询依托型客户,对此类客户,券商应以提供产品销售型业务、产品配置型业务以及投资建议型业务为主。

此外,为将适当性管理贯穿于业务开展的全过程,银河证券还建立了基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客户账户实际产品配置风险特征、以及客户服务频率的客户评估体系。

银河证券建议,券商在向客户推介金融产品时,应当依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持有产品风险程度等情况,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特征,分析客户与产品、服务的匹配度,有效识别客户适当性管理及客户服务需求,实现适当性服务和适当性销售,进而开展更为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和适当性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公司经纪业务营销服务的品牌化和差异化。

中信建投 提供针对性产品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对于证券公司构建财富管理体系的路径,中信建投证券总裁齐亮指出,在丰富投顾业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券商应当提供针对性的资产管理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理财需求。

齐亮指出,发展和丰富投顾业务是基石,通过不断扩大投顾的服务范围来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咨询;丰富财富管理体系的产品线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投资需求是实现手段。

发展和丰富投顾业务是基石,齐亮指出,投顾服务不应仅局限于向客户提供咨询、资产配置以及资产管理等专业理财服务,还需要实现服务的产品化。

“要善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行为,获得客户的真实风险承受能力、操作风格、产品偏好等有效信息,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打好基础。”齐亮说。

在投顾业务为产品销售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齐亮指出,在产品设计方面,以股权质押型、股权投资类产品为代表的创新产品是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结构化或者分级集合理财产品也是证券公司努力的方向。除此以外,以投研实力为基础的策略化投资产品,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创新产品作为载体,将证券公司的不同部门业务联系起来,建立全方位的财富管理、资本中介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齐亮指出。

在形成较完整的产品线后,齐亮认为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不仅要在考虑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产品,更应该在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引导客户需求。

“事实上,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仍是以个体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专业化的投资知识。”齐亮指出,在这种情形下,证券公司应该通过适当性管理,甄别并选取不同类别的客户、对其进行教育、发掘其潜在需求,并通过设计与对冲、套保和套利相关的创新产品来引导客户投资。

华泰证券 优化运营机制 打造财富管理专业团队

鉴于券商经纪业务转型整体处于通道模式与理模式的转换阶段,华泰证券建议,证券公司应从整体上设计有效的运营模式和财富管理咨询服务流程,同时设立专门的财富管理部门,以打造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

财富管理离不开有效业务流程管理的支撑,华泰证券指出,设计有效的运营模式和财富管理咨询服务流程,应当建立一套集“客户资料收集、需求分析、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配置产品、跟踪调整、评价反馈”等为主要流程的客户服务模式。应针对“自主型”、“参与型”和“委托型”客户的不同属性,建立一套具协调性的运营模式以满足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

在建立配套运作制度和机制方面,华泰证券建议,要以市场化原则制定财富管理业务管理制度、服务细则、考核机制以及客户服务适当性管理制度;同时,在券商内部应建立业务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交叉销售机制、业务联动和协作机制以及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等。

专业的组织设置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华泰证券认为,设置专门的财富管理部门,有利于统一制定调整财富管理业务的运作制度、考核制度,对业务进行常态化管控。证券公司可在此基础上考虑设置财富管理委员会,并就财富管理业务规划、资源整合、业务协作等做更高层次的协调。同时,还可以根据业务模式的需要,建立前台、中台和后台一体化的业务运行架构。

在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组织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的核心。华泰证券建议,应通过持续的财富管理培训机制,提升投资顾问的业务能力,在夯实投资顾问队伍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高端金融顾问或财富顾问人才。

华泰证券强调,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做好投资顾问及财富顾问的职业规划,明晰职业发展通道;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设计财富顾问的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以解决制度瓶颈。

招商证券 财富管理业务应明确范畴和实施路径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如何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实现从传统的通道服务向新型财富管理业务模式转型是业内普遍探讨的课题。对此,招商证券从明确财富管理业务范畴和收入模式、构建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实施路径两方面提出建议。

招商证券分析,国际成熟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具有明确的客户细分和市场定位策略、有丰富的产品体系、有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团队、有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

招商证券副总裁熊剑涛认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须发挥券商自身优势,从监管政策、业务定位、服务模式、产品体系、人员组织、IT系统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构建有效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

具体而言,招商证券建议,首先,应明确财富管理业务范畴和收入模式,财富管理业务范畴和收入应包含三类:

一是具有明确定价标准的高端资讯服务,根据不同层级客户服务需求的差异性,量身订制的深度资讯服务具有较高的价值度,可以通过提高交易佣金费率的形式来定价;二是协助管理业务,内容涵盖组合评估、资产配置、证券买卖建议和内外部产品推介,该业务收入为投资顾问业务收入,及代销金融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及尾随收入;三是受托管理业务,收入包括管理费、业绩提成以及交易佣金收入。

其次,在构建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实施路径上,招商证券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同时整合内外部资源,对外扩大合作渠道,增加产品来源,对内放松对券商资管业务的管制,给予券商理财产品更大的创新空间。二是打造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平台,为投资顾问开展业务提供系统平台支持。

华宝证券:完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针对证券公司如何实现特色化经营、实现创新发展这一问题,华宝证券总经理陈林提出五方面建议,包括拓宽业务范围、完善券商分类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金融工具研发上市、适当放松杠杆限制、完善基础制度建设等。

一是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放松营业网点设立条件,丰富代销综合金融产品类型实现真正的财富管理服务,打开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方向和平台功能,为证券公司特色化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

二是完善证券公司分类和评价体系。建议将有关特色和创新的业务指标纳入证券公司的分类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现有的资本和传统业务规模决定分类级别的权重,及分类级别又反过来决定券商业务准入的情况。

三是加快推进金融工具研发和上市工作。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是券商特色经营的基础,促进各类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上市交易。

四是适当放松杠杆限制,提高证券公司资本利用效率。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杠杆率,为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经营营造更大的空间。

五是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证券市场发展规划、修订《证券法》、《公司法》、《基金法》等基础法律制度。从制度层面,引导市场理性预期,整合市场各方力量,形成有序良性的创新机制,齐心协力地推动创新和发展。

大同证券

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

作为一家经纪类券商,大同证券认为,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固然重要,但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更重要、更关键;只有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定位,才能使创新有的放矢。同时,在业务、产品创新的同时,建议对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创新给予更多关注。

大同证券董事长董祥表示,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必须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与资源相匹配”的经营理念;必须与自身驾驭资本的能力、风险控制的能力相匹配;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并与各个领域的专业化程度相匹配。

大同证券提出,未来三到五年,不论是做全产业链综合经营的券商,还是只做产业链中某一段的专业化经营的券商,都需要秉承以下几个理念:

首先,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定位。券商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监管取向和市场状况,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服务能力等各种优势去细分市场区域和客户群体,明确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战略定位,清晰自身的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券商之间战略定位的差异化。

其次,要注重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随着证券行业创新步伐加快,业务领域深度、广度的不断挖掘,专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这将大大拓宽券商间的合作空间,同时也会加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只要有创新的理念和合作的态度,战略定位不同的券商将会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行业内的合作空间将非常巨大。

再者,创新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照搬和盲从。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旧的成规戒律,但在创新时,仍然要基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可匹配的资源来进行,切忌脱离企业自身的实际,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目前行业内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的居多,而关注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的偏少。建议行业内同时注重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东吴证券

构建新模式 实现新融合

作为地方性中小券商的代表,东吴证券认为在创新发展阶段,原有的特色经营方式面临压力,为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当构建创新转型的新模式,实现新定位、新合作、新对接、新融合。

东吴证券总裁范力表示,作为一家地方性中小券商,只有采取特色化的经营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司实践表明,券商特色化经营应对本土需求充分响应与满足,应承担地方资本市场运作平台的职责,同时对本土资源有深入了解与把握。

东吴证券认为,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当实现“四新”。

一是新定位,在深化中加强公司的根据地战略,总结提炼根据地战略的成功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为各区域地方金融发展服务,同时也助推东吴证券向全国市场发展。

二是新合作,在区域平台中显现综合优势。据介绍,东吴证券已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财务顾问协议,将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在为区域内企业多渠道融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并购重组、资金保值增值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是新对接,在创新中完善特色服务,以“缩短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范围”为行动指南,积极推动传统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变。目前,东吴证券正在积极筹备柜台交易市场,同时提前布局即将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篇6

摘要:“所谓‘E概念’即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各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方法、技能相结合而衍生的新的应用模式。”换言之,“E”概念就是各种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相结合,对该领域产生新的模式起到促进作用的一种信息手段模式。

关键词: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应用;应对模式转变

一、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实现的可能性

(一)各种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产生使EDI设计管理模式成为可能,因特网的出现使得低成本、高覆盖的Internet设计管理模式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的作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显现出来,逐步形成了E概念设计管理的模式,这类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同步工程系统。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为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思想支持

首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慢慢地适应Internet生活:语音聊天或者网络电话已成为很多人节省长途话费的最佳途径;只需轻轻一点,网络上所有好听的歌曲都可以存入MP3。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与思想支持,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开展与普及也就有了可能。其次,现阶段的大学设计教育,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专业性的设计软件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类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可见,大部分年轻的设计师对设计类软件并不排斥,这也为各种信息技术与设计管理模式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二、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各种信息技术之间能否真正实现无缝式链接

E概念设计管理的同步性、虚拟性、整体性、共享性等特点要求各种电子计算机系统与通讯系统以及相关系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虽然这种软件之间很容易就可以建立起标准化的接口,但真正实现无缝式链接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各种技术之间的链接将不仅仅是数据的传输,而是包括数据、结构转换、形式转换等。各种技术直接如何才能达到无缝式链接是新型设计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但是有些信息技术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技工进行操作,这样就容易造成技术衔接之间的断层。同时各种昂贵的信息技术的背后,也预示着在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当中,实现各种信息技术准确链接是有困难的。这里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型的设计管理模式不能只是个别跨国公司、外企、大型国企的专利,它应该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普及各级别设计公司的一种模式。

(二)随着工作节奏加快,是否会增加员工的压力,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漠Internet使地球变小了,但人们之间的心墙却加厚了

E概念设计管理的同步性使得员工的工作节奏加快,虚拟组织的形式容易造成工作机会的激烈竞争,往往出现能者居之的情况。以前得过且过的混世态度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已经不能生存。因此,伴随着快速的工作节奏,员工的工作压力是否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设计公司的管理,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对于设计师的管理一直都讲求弹性时间,如此的工作压力是否能造成设计师的负担?是否会消减设计师的创作灵感?然而,这不仅是E概念设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网络电子时代给社会带来的.问题。

(三)组织是否牢固、安全组织结构模式的虚拟性增加了企业形式的灵活性,但同时也为组织的安全牢固提出了挑战

组织的虚拟灵活性是否会对组织文化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是推动组织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组织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组织精神、团体意识、组织道德组织道德、组织形象、组织文化结构等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与磨合。因此,虚拟组织如何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对传统设计流程与方法带来冲击三维模型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业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环节紧密衔接,设计过程更加立体清晰

但也不免会出现一些为了缩减开支、缩短研发周期等原因,刻意缩减一些设计步骤,例如制作模型、现场模拟等,取而代之的是电脑上各种三维模型技术、动画模拟技术。这种现象究竟是利是弊?笔者认为,每个设计步骤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理由,例如模型制作,虽然电脑三维模型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产品的造型、材质,但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的效果与真实的模型还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各种模型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地促进了设计过程的发展,但一味的依赖电脑模型技术就有些呆板了,设计管理者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设计项目的不同,安排具体的设计过程与细节。

三、如何适应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对于设计师而言,E概念环境下更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综合、全面的设计素养。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设计师要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这是身为一名设计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设计技能,而且还要了解整个设计流程。2.具备较强的整体、协调的团队精神。这是设计管理一直强调的观点之一,同时,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其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E概念设计管理同步性的要求,同时也是虚拟组织灵活性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才不至于在同步合作中产生矛盾,也不至于造成虚拟组织难以管理、无组织文化的混乱局面。

(二)对于设计管理者而言,应当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高度的整体统筹协调能力。这是对一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但E概念设计管理却将这种能力要求到极致。E概念设计管理的同步性对设计管理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例如设计一款手机,外观、键盘可能是不同的人在同时进行着。因此各个环节之间的摩擦将不可避免,设计管理者起到的作用非常大。2.良好的资源调配能力。设计管理模式的虚拟灵活性要求设计管理者具备超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对于一个项目,可能会涉及哪些方面的人才,预期项目周期是多长,人才工作能力评估等方面都是设计管理者应当要考虑的。因为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虚拟灵活性,因此,设计管理者在行使调配、预测能力时应更加谨慎与周密,否则,E概念设计管理模式的虚拟性灵活组织将很难维持。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2-01.

采油管理区: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篇7

学生在实习期间缺少便捷使用计算机或有线互联网的条件, 使各高校原有的学生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弊端突出。近年来,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设计、构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习管理系统平台客户端, 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实习管理平台势在必行。目前, 大多智能手机等设备终端都通过Wi-Fi、4G等通信手段连接和访问移动互联网。

2 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需要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2.1.1 移动互联网宽带问题

目前, 移动互联网宽带相对来说还较窄, 即使是Wi-Fi、4G网络宽带, 也依然无法与有线宽带相比, 网络带宽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加上无线网络流量资费较高, 因而需要在控制平台客户端运行的时候, 考虑对带宽的需求, 尽量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网络的数据传输。

2.1.2 终端设备与系统应用间的适配问题

移动终端设备虽然便于携带, 也可以在几英寸的屏幕上显示出与电脑屏幕差不多的内容, 但这种小屏幕手机的高分辨率使得手机屏幕显示的对象很小, 用手指点击或者触摸操作都很困难, 造成错误操作率倍增。因此, 需要开发的系统客户端在移动终端设备屏幕上只显示必要内容, 操作对象的触摸和点击区域要足够大;需要与用户交互的对象要尽量方便选择或点击, 能用选择解决的, 就不设置输入, 同时考虑界面缩放和在苹果等IOS系统设备上的显示效果。

2.2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有: (1) 在Web页面中加入对相关电子产品移动终端设备的控制代码, 提高系统与设备的匹配性。可以先设计Viewport显示特征, 控制其外面页面的显示。而苹果i OS系统, 则启用对Web App程序的支持。 (2) 系统界面布局采用DIV+CSS3 技术, 使系统界面更加友好、美观。当前的CSS3 是CSS的最新版本, 可以使网页效果更佳, 并使界面上的表单等控件更符合触摸操作的要求。目前, 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普遍能够支持CSS3 技术的应用。 (3) 页面所用图片采用CSS Sprites的方式内嵌。这种方式改变了图片的显示方式, 图片以文本方式显示, 减少了数据量, 从而提高了页面背景图片的分辨率。在CSS文件加载完后, 嵌入的图片同步加载完成。 (4) Web数据的应用交互采用了Ajax技术。Ajax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页面提交, 其所接收的内容可能不同, 不是完整页面, 而是Json、Javascript、局部html等, 所以页面提交能实现的增、删、查、改功能, 该技术也同样能够实现, 仅需要交换少量数据即可。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客户端与其服务器的数据交换量, 从而加快了运行速度。 (5) 在Web系统中采用“JS”代码和“CSS”代码压缩处理。压缩即是去掉多余的空格和注释, 同时将变量名改为少量字符组成的名字的处理方式, 从而加快下载速度。

3 案例

采用“Asp.Net+CSS3+Ajax+SQL Server”的技术处理方式, 根据高职应用管理中的多种需求, 研发一个满足互联网运行环境中高职应用管理需求的系统客户端。该系统客户端以SQL Server 2008 为数据源, 在Web端运行Windows 2008、II7和Asp.Net等系统, 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Web应用。目前, 该系统客户端已开发出了新闻浏览、通知公告、内部邮件收发、学生个人信息修改和实习报告的撰写、提交、查阅等功能。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基于移动互联网建立高职管理系统客户端。该客户端可运行于安装了Android、i OS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 能降低本系统的数据传输量, 使访问更加便捷、界面更加美观、更适合触摸操作, 基本满足了管理校外实习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玉, 叶原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 (3) .

积极探索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新模式 篇8

一、深刻认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企业内部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高效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最能直接体现企业和领导对职工的关怀。后勤服务工作做好了,就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会更好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外部形势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后勤工作无论从规模、范围以及员工队伍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勤工作正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后勤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和压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管理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探索一条符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后勤改革之路。

二、正确处理“四大关系”,提高后勤管理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处理好企业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的关系

后勤保障工作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同时作为后勤保障部门又有自己的工作,如日常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中心工作。要在工作安排和人员使用上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集中力量抓好后勤工作,又要适当分工,加强和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做到企业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两不误。

(二)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后勤保障部门是企业的综合性职能部门,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它关系到企业日常工作的运转和相关决策的实施,决不能忽视。但是,它的内涵决不是纯粹的管理,这种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是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为领导、为基层、为业主服务才是后勤管理部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处理好创收和保障的关系

树立服务意识,处理好创收和保障的关系。创收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不能以创收影响干扰服务工作。要根据后勤工作总体定位,分析哪些工作需要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哪些工作需要追求经济效益。

(四)处理好抓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企业后勤服务工作大大小小事务繁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两大类。这两大类工作每类都有大有小,后勤保障部门只有坚持抓住每类中的大事,为领导出谋划策,后勤工作才算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正确把握抓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处理起事务来才不会乱,才会井然有序,才会促进整个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加快“四个转变”,推动企业后勤管理全面升级

(一)加快后勤服务向社会化转变

社会化是一个基本趋势,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地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后勤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发展、萎缩、稳定”的基本战略。同时,这项工作牵涉到每一位职工的利益,必须量力而行,既适应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也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力。

(二)加快后勤管理向企业化转变

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破除长期形成的“铁饭碗”意识,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质量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核算,真正把服务变成商品,从过去的“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发展。要在企业后勤服务领域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适当引入一些社会优势企业参与内部市场竞争,实现交易价格随行就市,结算模式遵循市场交易规律,服务质量与外部市场接轨。

(三)加快后勤保障向规范化转变

服务也好,管理也好,都要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制度保证。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原有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此来保证后勤保障的高效和到位。后勤企业应积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使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与社会相同步,做到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本化,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保障服务。

(四)加快后勤队伍向专业化转变

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保证。要不断优化后勤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后勤人员队伍,为做好企业后勤管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推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档次,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后勤员工应增强服务意识,始终以整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服从全局,在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实现优质高效服务。

上一篇:致亲爱的自己作文下一篇:关于七夕的节日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