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2024-06-10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共9篇)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1

搭建服务平台 做好法律服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卧龙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群体日趋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群体的迅速扩展,各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摩擦日益增多,随之出现的经济矛盾和各类纠纷也多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卧龙区工商联与全区知名律师事务所、2家法律服务所及公证处和5个乡镇分会、3个行业商会结对成立了卧龙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法律服务中心。以独特的功能,便利的形式,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有力地推动卧龙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一、完善自身制度,保障法律服务

为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转,卧龙区工商联结合实际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经常与事务所律师共同研究探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有关法律需求,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法律支持;二是经常联络沟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收集整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对服务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具体的法律需求,及时向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通报;三是工商联主席和事务所律师能及时协调和解决会员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法律事务问题;四是积极为法律服务中心出谋献策,协调法律服务中心与其他法治单位的关系,改善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环境,使得法律服务中心更好的服务于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二、立足本职岗位,认真解答咨询,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自卧龙区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能经常积极主动地为非公企业解难答疑。就国家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法律服务中心深刻意识到这三部法律颁布必将对民营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于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宣传的力度。一是举办了法律知识讲座培训会。由卧龙区各行业商会负责人、工商联会员单位约有100多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会,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重点就劳动法规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风险规避进行了详细阐明的讲解。在培训会现场还一一回答了民营企业家们的法律疑问,会上还向参会人员发放《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宣传单页共200多套。二是及时走访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上门宣传法律知识,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自2008年底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我区的民营企业也受到深刻影响。针对这个新情况,工商联和法律服务中心积极行动起来,在配合机关深入企业进行专题调研的同时,走访了20多家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如我们走访了丰园禽业、宛蒲建材、南方木业和温州商会等单位,上门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并向他们发放了法律宣传资料100多份,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发生的违法裁员的现象。三是法律服务中心先后协调会员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与非会员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与其他单位、个人之间处理涉及合作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类问题73起,帮助会员企业协调外部关系、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部分困难和问题。

三、提高学习,不断探索工商联法律服务的新途径

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很突出,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来充实。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着力抓好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的服务机构,把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来抓,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同会员单位的紧密联系。针对会员的逐年增多,纠纷的不断出现,求助于工商联法律服务的会员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法律服务中心应进行提前介入,引导企业和会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同时做好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工作,对带有普遍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和存在问题,用法律手段给予呼吁和力争,并有重点性的突破。并积极通过法律服务中心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尽可能采取调解等多种方式解决法律纠纷问题,不要只考虑怎样打官司,而是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卧龙区法律服务中心坚持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依靠法律和社会的力量,及时有效地为非公企业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服务,及时有效地保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引导、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正确处理由经济行为产生的各种关系,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降低进行经济行为的法律风险,积极促进卧龙经济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卧龙区工商联 2010-3-12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2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广东省城镇集体企业联社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实现形式, 与时俱进打造“五个平台”, 提升为基层联社和成员企业的服务能力, 取得较好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 搭建政策交流平台, 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 助推各地联社和成员企业的改革

一是办好《联社动态》, 以此为窗口传达、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 解读国家的相关法规, 解答成员企业的咨询, 开辟专栏介绍各地改革的动态和经验教训, 为成员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二是抓好全国总社有关决议、意见的贯彻实施, 2013年重点是传达贯彻全国总社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 指导3个地级市和17个县、区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 深入解读通知精神, 结合实际探讨深化改革的实现形式, 维护集体企业及其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 高州市以贯彻全国总社通知精神为契机, 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 制定集体企业改革与破产、清盘解散职工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 统筹解决职工权益的历史遗留问题, 广受基层好评。三是建立与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交流机制。2013年, 省联社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先后与阳江、惠州、深圳等6个市、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商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的措施, 协调处理各地在深化改革中涉及的集体资产权益问题, 有效维护了联社组织的相对稳定和资产权益不受侵犯。四是开设网络政策信箱, 为成员企业及职工开辟一站式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2013年省联社开通网络信箱以来, 先后受理基层联社各类政策咨询42件, 成员企业职工各类政策咨询27件 (次) , 回复率达到100%, 办结率达到56%。例如, 2013年省联社接受惠阳县集体企业员工关于企业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问题的咨询, 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企业员工提供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指导企业依法依规运作, 规避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 搭建对标管理平台, 通过引领各地联社对标管理充分发挥属地指导改革和发展的主导作用

2013年, 省联社通过组织对标管理搭建指导平台, 花大力气指导各市抓好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 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省联社先后组织参与第二批改革试点的九个地级市, 与第一批改革试点先行的七个地级市对接, 指导和协调市与市、县与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标管理, 鼓励企业树立标杆、学习先进,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 积极探索和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实现形式。2013年, 全省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局, 列入计划的300家集体企业如期启动改革方案, 其中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和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企业25家, 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放开搞活的企业79家, 通过处置剩余资产有效安置职工实现退市企业的196家。广州市联社巩固和发展第一批改革试点的成果, 以打造广州市二轻集体经济总部为新目标组织实施了市属二轻集体资产的重组整合, 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达到20%以上。汕头市潮安区以广州、阳江、江门市联社为标杆, 结合实际制订第二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其中纳入地方政府改革方案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3家, 由联社主导转换经营机制的企业4家, 由企业结合实际实施内部改制的企业8家, 从而基本完成全区正常营运的集体企业的深化改革, 为以混合经济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

(三) 搭建联合发展平台, 通过引导跨地区、跨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促进企业共同发展

根据全国总社的倡导, 2013年省联社将搭建联合发展平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积极发挥上传下达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引导和协助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鼓励集体产权流动和多种经济形式的融合, 引入战略合作者, 助推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广东实施“三旧”改造的政策为契机, 省联社先后组织了广州、江门、阳江、肇庆、珠海、茂名等七个市联社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对接, 探索共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联合招商引资的可行性, 取得初步成效。珠海市斗门区联社通过联合开发, 推进了海珠实业公司、斗门家具厂、机电排灌管理总站三块旧工业区的“三旧”改造。项目完成后, 联社资产总额、年度经营收入和利润可望实现翻番。高州市联社通过跨地区的经济联合, 为三家关停企业引入新的战略合作者, 有效盘活了企业残存资产, 在妥善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 每年为联社增收30万元。

(四) 搭建权益保障平台, 通过上下联动维护集体企业的合法资产权益和员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重点是向全省推广普及广州市联社设立管区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剩余资产、统筹解决员工安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以管区为平台维护集体企业资产权益和员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全省目前已经有60%的市县全面或部分实施了管区模式, 绝大部分管区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员工权益基本上得到保障, 其中广州市、江门市、肇庆、高州等市管区通过有效营运, 已经将不良资产“变废为宝”, 成为二轻集体经济的再生基地。江门市联社2013年通过资产营运, 全年实现资产收益1876万元, 下属电镀厂、纸箱厂、不锈钢器皿厂、自行车零件厂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实施升级改造, 展观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五) 搭建行业协会平台, 借助行业协会提升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对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关注、支持力度

省联社坚持“联社搭台、协会唱戏”, 在省的层面重点支持各专业协会开展活动, 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地方则通过行业协会这一平台, 扶持和支持优势行业、特色产品和企业集群的发展, 活跃地方经济、打造城市名片, 在造福地方、服务行业的同时, 带动联社直属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经过悉心培育,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服装服饰协会、家具协会、家电商会等协会、商会, 基本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龙头位置, 所主办的工艺品博览会、广东时装周、大学生时装周、广东国际家具博览会等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省家电商会与慧聪网联合打造中国慧聪家电城和中国家电知名品牌馆, 努力构建中国家电国际采购中心。广州、佛山、江门、肇庆、汕头、潮州等市联社则通过行业协会的辐射、彰显了联社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和作用, 反过来也赢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推进了联社的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江门市联社以工艺美术协会为平台, 创新联社为地方、为企业服务的形式, 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 (江门) 工艺美术精品文化博览会、台山玉雕创作大赛、江门市学生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大赛、侨乡工艺美术大讲堂、世宝杯珠宝首饰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 进一步夯实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江门的支柱行业、工艺美术品作为江门城市名片的重要位置, 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 带动了联社直属经济的快速发展。

过去的一年, 广东省联社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省联社职能转换后, 指导成员企业改革和发展以属地为主, 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方式有待调整和创新;二是各地目前正常营运的联社只占六成左右, 经费不足、人手紧缺且日趋老化, 制约了联社作用的发挥, 一些地区管理已出现断层;三是成员企业困难较大,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解决员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的压力巨大。

二、2014年的工作部署

新的一年, 省城镇集体企业联社根据全国总社的工作部署, 将继续在筑牢“五个平台”上狠下功夫, 提升为基层联社和成员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开创联社工作的新局面。主要采取以下五个措施。

(一) 以推进各级联社新一轮机构改革为重点, 加强联社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增添联社组织的发展活力

主要思路是因势利导, 加强对联社改革的分类指导。需要联社继续发挥辅助管理作用的地区, 以江门、茂名、肇庆三市为示范, 明确市、县、区联社的法人定位, 落实联社机构的职责、编制和人员经费, 在机构改革中强化联社的管理性和服务性。属地集体企业改革、调整基本完成的地区, 则以广州市、阳江市为示范, 以强化经济性为重点推进联社自身的转型, 发展社有经济, 壮大经济实力, 通过经济辐射服务于新形式的合作经济事业。

(二) 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政策交流平台, 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服务

2014年省联社将筹措信息化专项资金, 用于网络系统和自动化办公体系的升级改造, 在政策交流平台应用OA软件, 加快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构建远程办公平台, 加强与各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协商和合作。逐步建立联社系统的信息交流和处理体系、数据统计体系、网上公文处理体系、维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等, 进一步提高联社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三) 以推进对标管理为重点, 继续指导各地级市抓好全省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 充分发挥地方在促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

2014年省联社将继续牵头组织做好第二批改革试点地区与第一批改革先行地区的对接工作, 协调在对标管理中的合作关系, 协助各地做好改革试点的分类指导工作, 总结交流各地在改革中经验教训, 确保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取得预期效果。下半年, 参照全省第一批改革试点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省联社将会同相关市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改革试点中期成果剖析, 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向地方提出改革建议, 协助试点企业解决改革中出观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点带面, 力争在2015年全面完成全省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

(四) 以推进管区资源优化整合为重点, 巩固和完善集体企业员工权益保障平台, 逐步将现有管区建设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再生基地

重点是向全省推介广州、江门两市管区模式改革的经验, 在统一营运退出企业剩余资产的情况下, 进一步实施资源整合, 通过资本营运将被抵押的资产盘活, 捆绑债权债务, 统筹解决员工的安置和补充社保问题。借助城市改造、“三旧”改造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逐步完成现有管区由“守业人”向“创业人”转变的角色置换。

(五) 以充分发挥联社上承政府、下联企业的传统优势为重点, 强化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以协会为平台为活跃地方经济服务, 进一步彰显新时期联社组织的价值和作用

为民办事:搭建平台延伸服务 篇3

结合“双联”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年初,庆阳市镇原县交通局在太平镇辖区内修筑一条惠农公路,方便群众出行。施工承包商在修筑过程中,与公路附近行政村村民发生摩擦纠纷,致使该条惠农公路工程停止。

同时,有部分村民向乡镇检察室反映,道路修筑施工中占用土地不予赔偿,并且尘土飞扬对农作物造成破坏。获悉此事件后,检察干警主动联系县交通局、施工方承包商和行政村干部及相关村民,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最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达成协议,对利益受损的村民给予一定的补偿,保证村路的顺利修筑。既顺利落实了惠农项目,又保障了村民的正当权益。

正宁县汇丰纸箱厂在基建过程中,有一名女工触电身亡,死者家属及附近村民多次到厂区闹事,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检察室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多次给企业、施工方及死者家属做工作,促使三方达成赔偿协议,妥善处理了事件。平日参与调解的检察官深有感触地说:“虽然都是一个个很小的纠纷案件,但是从调解中能够看到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依赖。纠纷处理结束后群众拍手称赞,认为检察机关是真正为民办事的机关,检察官是真正为民做主的检察官。”

庆阳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优势,积极融入基层调解组织体系,形成调解合力,努力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在初访、个访阶段,防止小矛盾演变为大矛盾、民事纠纷演变为刑事案件、单纯个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促进惠农政策落实,依法规范有序。

结合“双联”为群众办实事

庆阳市检察机关把“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和甘肃省委组织开展的“双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相结合,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受到“双联”帮扶村村民的称赞。

庆阳市检察院促成“庆阳市驾驶人标准化考试场及机动车检测中心”项目落户西峰区肖金镇杨咀村,并协助建立了德旺专业养殖合作社及群众文化体育广场,完成了村内农电网络改造更新。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市院田金检察长针对杨咀村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在基层走访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因贫上不起大学的情况后,向中国交通银行庆阳市分行协调争取“助学济困金”3万元,发放给该村新考入大学的15名贫困户新生,并与接受“助学济困金”的群众和大学生进行了座谈,勉励他们要刻苦学习,练就能力,学成后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西峰区院在专项行动中发现,庆阳市北地红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品是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主要生产火锅底料、辣椒豆瓣酱、泡菜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年产值1580万元。但该公司制作火锅底料和豆瓣酱所需的红辣椒,主要从甘肃河西、陕北等地购进,运输成本高且货源较为短缺,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而西峰区院在“双联”中帮扶的什社乡永丰村,有耕地面积7130亩,农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基础性农作物,结构单一,收入低,很多群众生活困难。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西峰区院积极在北地红调味食品公司和什社乡永丰村之间牵线协调,提出在什社乡永丰村建立红辣椒种植基地,所产辣椒由北地红调味食品公司作为原料进行收购的建议,并组织企地双方考察论证。

经论证认为可行后,西峰区院组织干警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打消农民在辣椒种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顾虑。在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后,由村委会代表村民与庆阳市北地红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签订协议,约定庆阳市北地红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西峰区什社乡永丰村建立600亩红辣椒种植基地,无偿向农户提供种苗,红辣椒成熟后全部收购。今年,永丰村所种红辣椒大获丰收,庆阳市北地红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以保护价全部收购,总计产值35万余元,农户亩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

永丰村支部书记李某眼看着村民增收的实效,又谋划起了来年的事:“在西峰区检察院给我们永丰村搭建的这个平台上,下年我们要扩大种植规模,根据北地红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对红辣椒的需求量和村民的意见,将红辣椒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实现农户增产增收。感谢检察院为我们农民想得如此周到,并用实际行动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

搭建西城职介流动党员服务平台 篇4

一、搭建流动党员网络、电话联系管理平台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多、流动性大平时联系困难这一特点,2003年党工委就建立一个流动党员信息管理数据库。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以后,对每一名转入和转出的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登记,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管理力度,改善流动党员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在党员信息库中存储了1200余名党员信息。有了这些详实的信息,使得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全面、关怀更加入微。

二是开通一部党员专线电话。为了方便流动党员及时和党组织取得联系,西城职介中心党工委专门开通了一部党员联系公开专线电 1

话。使在外省、市、区工作的流动党员通过电话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

作。例如:一位在河北工作的流动党员在电话中说:“自己虽然组织

关系在西城职介党工委,但是在河北工作多年,一直没有机会过组织

生活,现在有了电话专线可以随时向组织汇报思想,感觉就像漂流在外的风筝,找到了和组织连接的线。”

三是构筑一个流动党员网络群发平台,开辟一处网上交流园地。

党工委充分考虑广大流动党员驻地分散的特点,利用西城区政府办公

网和职业介绍网络建立流动党员先进性教育网络平台,设立“党建知

识”、“专题学习”、“最新动态”、“党员交流”等栏目,另外通过网络

群发系统给广大党员发送会议通知、慰问信和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使流动党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听道最新的党的精神和劳动保障政策,即

节省了召集开会的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广大党员,受

到了广大流动党员的热烈欢迎。

二、搭建流动党员就业服务平台,全方位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就业信息库,对有求职愿望的流动党员进行分

类登记,填写《求职就业登记表》,根据他们的年龄、技能、工作经

历、特长和求职倾向,工作人员将他们的信息录入信息库。同时利用

职介中心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对流动党员的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政

策咨询、专场招聘洽谈会和招聘用工信息等一系列的服务。

二是组织专场流动党员招聘洽谈会。几年来,西城职介党工委以

“会员式助理服务”为龙头,为下岗失业流动党员举办6场招聘会;

先后组织了56家企业提供168个岗位,共帮助52名大龄特困党员走

上就业岗位。例如:流动党员张淑萍,44岁,中专学历,有会计证、统计证,根据她的情况,决定对她“量体裁衣”,推荐她到希威尔商

贸公司工作。张淑萍激动地说:“以前自己找工作每次都抱着很大希

望,却总是空手而回,这次党工委的同志陪我去面试心里觉得特别踏

实。让我感受到党的温暖,感谢党、感谢党工委,我一定好好工作不

辜负你们的希望。”

三、搭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党员受教育机制

一是党工委从加强制度化建设入手,工委每年初对全年的活动作

出计划。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委会学习制度;坚持党支部书记学习教育

制度;坚持主题教育和党史教育活动。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采取

“一自学”、“二结合”、“三培训”、“四参观”的四种措施和途

径进行长期性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流动党员自觉地学、使理论知识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把学习融入到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党组织活动中。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举行新党员入党宣

誓;党的知识竞赛会;开展“重走红军路、沐浴党恩情”走访延安、狼牙山、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利

用节假日慰问特困党员,确保了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探索了一条新

时期、新形势下党的管理教育实现队伍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

型”转变,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的一条新路。

二是制作流动党员服务手册,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本

着以民为本、贴近党员、贴近实际的精神,党工委编制了一本《流动

党员服务手册》。该手册不仅汇集了党员的入党誓词、八荣八耻、党

员的转借党组织关系须知,同时还包括了流动党员最关心、最需要的一系列劳动保险政策,如:下岗后如何求职找工作、如何办理失业保

险、如何办理自谋职业手续、如何办理退休手续以及如何参加医疗保

险等相关政策等政策,《手册》问世后深受广大流动党员的欢迎,一

方面使流动党员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另一方面又使流动党员得到了

相关劳动保险政策知识,流动党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

组织的关怀。

三是创建“流动党员讲坛”,搭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平台,使流动党员下岗不离“家”。利用“流动党员讲坛”,采取面对

面的交流形式,使流动党员与各种专家进行在场互动,提建议、反映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劳动就业、咨询有关政策法规、求助组织解决实

际困难等。通过讲坛平台,创新了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克服了单调的读报学习模式,使广大流动党员对党组织活动产生兴趣。现在“流

动党员讲坛”已举办了5期,已有近千人参加,对广大流动党员的吸

引力越来越大,广大党员在这里有一种“家”的感觉,实现了流动党

员离岗不离“家”。

四、取得成效

几年来,西城职介党工委通过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平台,主要取得

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使广大流动党员有了“家”,感到了党的温暖,广大流动党

员下岗失业后,向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泊。流动党员刘建军说:

“下岗失业后,像‘孩’没了‘娘’认为没人管了。来到西城职介党

工委后,不仅接上了组织关系,还能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真真切

切地感到了党的关怀,“家”的温暖。”王某常年在上海工作,一直没

有机会过组织生活,但有了电话专线后可以随时向组织汇报思想,感

觉就像漂流在外的风筝,找到了和组织连接的线。

二是夯实基础,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从2003年底开始,我们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全面建立党员信息库。对流动党员信息建库

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共有1200个流动党员的信息。

三是发挥效应,建立网上“流动党员之家”加强了与流动党员的沟通协调,从而增进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互信。流动党员就像一盘

散沙,通过“流动党员讲坛”这个平台,使得他们一方面有了交流的阵地,能够经常性的开展组织活动,同时更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有

了依靠。通县支部书记王庆国深有感受:“‘流动党员讲坛’既方便我们开展组织生活,还能面对面地交流;倾诉心中的郁闷,同时更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党性在无形中得到了

加强。”

四是切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了党内和谐。

每一位从西城职介党工委走出去的流动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

络和县委组织部取得联系,有什么疑难困惑、有什么需要帮助,并尽

力帮助他们想方设法进行处理或解决。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入、有

“家”可依,为“家”奉献。

写作分析: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5

博赛畜牧公司共有正式党员11人、预备党员1人。在2010年5月份以来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严格按照创先争优活动支部“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以设岗定责、兑现承诺为重点,以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干部参与职工劳动”的“两参与”活动、帮思想、帮技术的“一帮双带”活动、“每月一星”劳动竞赛活动等支部实践活动为平台,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助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员岗位责任性切实提高,职工群众普遍得到实惠,促进了公司的和谐发展。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营造氛围

健全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初,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活动宣传小组、活动监督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层次分别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和党员公开承诺大会;利用横幅、板报、学习班、会议、座谈会、职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和宣传,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厚氛围。

(二)、扎实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提高服务群众的理论素质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党员干部上党课8次,重点学习了党的有关政策、《党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兵团党委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师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中央、兵、师等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及先进典型事迹学习等,对党员普遍进行党性教育,并在党课中增加一些先进的管理和人生哲理性文章,丰富了党课内容。在“七一”党的89岁华诞到来之前,还组织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座谈会、文艺表演等“迎七一”活动;组织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准则》知识测试2次。

(三)、完善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

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制定了《博赛畜牧公司开展创造争优活动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方案》,12名党员共设定岗位16个,并对党员设岗定责情况在机关、饲料场、养殖场分别进行了公示,每名党员都与支部签订了责任书,领取了设岗定责记录本。在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活动中,严格按照职工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支部带头进行公开承诺及“党员承诺、支部审诺、公开承诺、认真履诺、严格考诺”的程序,全体党员根据党员责任区情况,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履行岗位责任情况等方面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了公开承诺,其中支部书记伍芹波同志除了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

降低了4.7个百分点,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7号养殖员孙文成、龚厚润夫妇连续三次荣获“养殖明星”称号,获得奖金600元,老党员陈理同志连续三次获 “优秀管理员”称号,获奖金240元。

4、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促进和谐发展新局面。8—10月开展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再创辉煌”活动中,支部以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推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为宗旨,通过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理顺了发展思路,统一了思想认识,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五)、创先争优活动助推经济发展

公司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提高生产能力”这个中心,广泛征求意见,开展技术革新,助推经济发展。

5月,对不合生产要求的料槽进行改造和更换,不仅改变了浪费饲料的现象,也有利于生猪的吸食和成长;6月,新的仔猪保健项目实施,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7月,对猪场9号圈舍进行改造,全部废物利用,由维修班自己完成,节约材料、人工费3万余元;8月,为改善公猪不发情的现状,邀请专家会诊,开出调整公猪饲料喂养的配方,有效提高公猪发情率;9—10月,针对一线员工反映的饲料问题和母猪流产率偏高的问题,着手开展“母猪流产问题大检讨大分析活动”,加强了饲料采购、加工、监测、技术服务和饲

检、妇检、饲养员住宅区自来水管道改造、2009职工补助发放等职工反映突出的问题。劳保福利也按规定进行了发放,增添了职工对公司及领导班子的信心。组织了向兵团贫困党员专项基金捐款活动,共捐款500元。组织了贫困党员中秋、“十一”双节慰问走访活动。

(八)、抓宣传,提高对外宣传报水平

通过横幅、板报、宣传栏、座谈会、学习班等宣传平台,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党中活动,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同时加强对外报道工作,5月以来,在天山网、五师门户网上共发表稿件10篇。

二、存在的问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部分党员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公司支部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及实践活动,但少数党员还存在着消极、被动参与的现象;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条件受多种因素制约,难以提高生产效益,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定位不能明确,干部员工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资金周转上的困难,为未来的管理和发展也造成了影响;对外宣传单一,缺少力度。

三、下一步打算和明年的思路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6

关键词 区域文献 文献资源建设 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

地方文献是指以任何载体形式记录某一特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及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知识信息的文献。借助于图书、情报、文献学、管理科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建立据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可以保存和发展地区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区域文献的采集与分类

1.1 确立文献收集范围

(1)地方性文献的收集范围并不局限于现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而应根据本地区地理区域的历史沿革及变迁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文献的收藏范围。如我馆以有关唐山市建设发展文献信息为收藏中心,外延到河北、北京、环渤海、大东北、珠三角、长三角、西部,以及国外的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伯明翰工业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等等相关区域。(2)以经济、科技类文献信息为主,兼顾政治、文化、教育等其它学科门类文献信息。(3)所有本地出版的报纸杂志、地方政府公报、专报、文件、档案统计数据以及直接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等数据。(4)地方籍名士的作品及事迹也是地方性文献的组成部分。(5)收藏时以近期文献信息为主要收藏范围,逐步回溯。

1.2 文献信息采集途径

信息资源分散、类杂,除了信息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还需要社会各方及相应制度的支持。(1)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直接的联系,如出版社、各政府机构与组织、考古单位、文联以及著作人等等,创造广泛、及时地获得文献资源的途径。(2)挖掘地区各馆内现有资源,对馆藏相关文献信息资源重新配置,如与当地有关的地方志、地方年鉴、地方统计资料、地方大事记等。(3)按照藏书结构与采集范围,抓好现期文献的采集工作,适时制订文献补配工作,同时制订文献补配计划,逐步补配缺藏文献。制定本馆书刊采购计划时,对特藏部分实行特殊政策,从采购数量到质量给予保障。(4)建构规模化的网上虚拟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形式弥补馆藏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5)加大宣传,向社会广泛征集。如我馆在现有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加重了区域文献类馆藏的投入力度,新订期刊有《环渤海经济了望》(国内区域类)、《东南亚论坛》(国际区域类)、《区域经济参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专题学术类)等等。并拟择其精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于远程网络查询、共享,并从互联网上下载及自行数字化扫描处理。

1.3 地方文献的分类

个性化服务平台模式搭建研究 篇7

对于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目标的选择, 即待评价的图书馆网站所属高校的选取, 本文最终依据了武书连的《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数目确定为前10所学校。依据这个排行榜, 一方面说明了这10个学校有着较强的综合实力, 另一方面, 这10所学校也基本代表了目前我国大学各方面办学的最高水平。但需要说明的是, 此大学排名榜的先后顺序, 与本文的得分没有任何联系。调查指标如表1显示: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学校表现比较突出, 其汇总成绩达到了优秀标准, 是设计个性参考服务标准主要的参考模式。而其他院校, 虽然建立了个性化的信息平台, 但在使用效果上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使用状况尚不满意。

通过该模型的建立, 指明了高校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方向包括:建立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通过“学科馆员”对网上相应学科专题的资源进行识别、筛选、过滤、控制、描述、评价,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有序化的相关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提供权威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 并组织成目录信息或提供源站点地址供专业用户选择;可以针对用户的检索课题及用户使用网络的特点提供信息检索帮助服务, 告诉用户如何使用网上资源, 如何查找网上信息, 在检索过程中如何运用检索策略, 修改检索提问等, 使用户了解数据库结构及各种数据库的特点, 让用户容易进入并搜索数据库中自己需要的资料, 为用户提供一个容易查找的起始点;开展信息推送技术由系统自动搜索或人工在网上有针对性搜索, 最后经过筛选、过滤、重新组合, 定期将有关信息推送给读者, 避免其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查找, 等多项栏目。

同时, 我们还应该加强与读者的联系, 建立和优化与读者的交流、沟通渠道, 及时收集读者的服务反馈, 总结和分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特色数据库个性化服务, 建立起个性明显、特色突出的数据库网络, 方便专业人员随时掌握、利用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注重馆与馆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研究知识产权中的合理使用条款,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在法律上, 要依照相关法律条文, 建立和健全图书馆保护个人隐私的法规;在技术上, 积极采用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新技术。

但是该模型存在一定的问题:

1、此模式设计是一个理想状态,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可以遇到过多的技术障碍, 所以在实际网站开发过程中, 需要把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与自己现有技术的相结合, 开发出适合自己应用的服务平台。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8

[关键词] 公路施工 企业 共青团

一、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提高青年的精神境界,增强青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组织青年为企业、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是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民族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各级团组织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任务。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的契机,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团组织要组织青年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带头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企业发展同行,与企业文明同行,积极参与“道德规范到岗位”活动,做新一代文明筑路人,努力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当前,随着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高起点、快节奏的企业改革对青年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青年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格局。因此,各级团组织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青年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青年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塑造“敬业爱岗,学习进步,求实创新,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青年团队精神,不断提高青年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激发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青年紧密聚合在企业周围,与企业同甘苦、共进退,全心全意投入到“心系企业、立足本职、建功成才”的事业之中。

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事业促团

首先,要找准建功立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生产施工、经营管理、改革稳定中再展作为,再做贡献。要始终围绕企业党委和行政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好团的工作。要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把团的工作融入到企业施工生产。的过程之中。要深入研究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志愿者”等工作载体的优势,凝聚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市场开拓、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今年将迎来自治区50周年大庆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要大力开展“迎大庆、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骨干和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建设者高质量完成50大庆公路工程建设任务。

其次,要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作为。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市场需求,帮助青年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先行、服务至上的观念,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去实施,深入开展争创“优质工程、优秀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各级团组织要继续高扬青年突击队的光辉旗帜,围绕企业“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各种突击奉献活动,从多方面发挥团的组织作用,展示团员青年的活力。要深入开展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改善形式单一、浮于表面的状况,要将企业优秀青年突击队与企业劳动竞赛结合起来,围绕“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等企业关心的管理难点,开展创优创效劳动竞赛,通过打造“节约型青年突击队”,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做到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推广。

第三,要在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勇挑重担。各级团组织要广泛深入开展好“路桥青年与跨越式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总体要求,帮助广大团员青年认清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团员青年做到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满怀信心的投入到保安全、保任务、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中,做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要针对青年在企业改革中利益观的变化,把准青年的思想脉搏,深入细致的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对青年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呼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维护青年队伍的稳定,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适应青年需要,帮助青年成才,拓展共青团工作的新视角和新领域

青年是企业的希望,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青年成为企业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企业团委坚持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入手,围绕企业经营生产需要,以组织“五小”科技攻关为目标,开展了青年科技创新创效、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积极动员、组织青年投身创新创效实践,在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推荐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要求们要及时了解青年的需求,关注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状,努力做到为广大青年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努力探索服务青年的规律和手段,树立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要继续开展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评选工作,做到以事业留住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推进企业人才兴企战略的实施。要大力加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培育人才制度,完善充实青年人才库,探索团组织围绕企业经营生产培育青年成长成才的青年工作职能化道路。特别要针对青年知识分子文化层次较高、思想相对活跃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专业和特长,鼓励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推优荐才工作,推荐优秀青年走上重要管理岗位。

为更好地拓展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企业团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积极服务青年健康成长,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发现、培养、储备、推荐为工作主线,以构建青年人才高地为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为了帮助新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本岗工作职责,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努力促进新员工将课本知识尽快应用于工作实践。二是积极开展推优荐才工作。各级团组织,经常向党政领导、人力资源部提供青年人才信息,通过定岗推荐、重点推荐、自推荐等方式推荐人才。经各级团组织推荐,一大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大力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团结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企业经济建设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直接表现为学习能力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市场开拓、科技攻关、管理创新等工作,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创建学习型企业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为此,们要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方面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切实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为此,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第一,建立“创争”活动的工作氛围。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以青年突击队、团小组等团队学习为载体,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团组织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活动。

第二,建立合理的目标机制。制定学习型团组织的共同计划,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由团支部委员组成的学习督促小组。实施基层团组织负责制,按学习项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最终把个人的学习目标融入组织的共同学习计划。

第三,建立典型引路的工作机制。要在团组织中树立组织创建的典范,在团员青年中树立认真求学的典范,并将青年的学习情况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为个人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法律服务平台搭建方案 篇9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总体安排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臵,以推动就业见习工作为切入点,以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为手段,以促进其就业为目的,大力发展就业见习基地,千方百计开发见习岗位,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汇报三个问题。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我市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首批28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2007年,我局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制定了《关于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07‟119号),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2月,市政府出台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津政发„2009‟12号),加大就业见习扶持力度,延长见习期限,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同年4月,我局制定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津劳社局发„2009‟67号)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政策,强化见习工作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截至目前,我市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到1600家,累计见习3.8万人,见习就业率达95.6%。

二、主要做法

我市就业见习工作可以用 “搭建两个平台、实施三个前移、建立四个机制”来概括。

(一)搭建“两个平台”,实施无缝链接。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供需信息网络有机对接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全市联网。各高校及时将毕业学年在校生求职信息传递给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将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网络,并及时上传;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整合全市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见习岗位信息,并向全市发布,促进就业见习供需信息有机对接、合理匹配。

二是搭建对接平台。市、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委、高校、见习基地、工青妇和工商联等部门,在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大会,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含量的见习岗位,供高校毕业生选择。今年以来,已举办20场对接大会,提供1.8万余个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60%以上。

(二)实施“三个前移”,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服务载体前移。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各高校定点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派出专门工作人员,与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联合办公,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共同做好学生就业促进工作。

二是见习岗位前移。积极开展“心系学子情,送岗进校园”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在的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组织见习基地走进校门,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与毕业生相适应的就业见习岗位。

三是扶持政策前移。将就业见习政策由高校毕业生前移至毕业学年的在校生,提前给予政策扶持,对参加见习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给予3—12个月每人每月最低工资60%的见习补贴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贴。

(三)建立“四个机制”,促进齐抓共管。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机构,由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教委、高校、见习基地组成。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工作的整体推动,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政策;教委、高校负责组织在校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基地负责提供见习岗位,具体实施就业见习。

二是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区县、街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街道社区负责区域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摸底,了解需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联系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信息;市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组

织开展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活动。

三是留用承诺机制。为保证见习留用人员达到规定标准,提高见习留用率,专门规定,凡申报见习基地的必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留用见习学员承诺书》,确保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留用率不低于30%。

四是跟踪服务机制。对未被留用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逐人进行跟踪,继续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保证其尽快实现就业。

开展就业见习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增长了工作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其尽快就业。但是,从我市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期望值过高,部分见习岗位技术含量偏低,导致参加见习不够踊跃、见习就业率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实践证明,政府主导、企业搭台、毕业生唱戏、多方受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年三万”的工作目标,按照我市三年见习计划的总体要求,本着为高校毕业生负责,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原则,逐步探索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更快、更好、更全面对接的“三赢”模式,在三者间搭建一个交流、洽谈、实践的平台,提高人才资源配臵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形成人才培养、配臵、就业“三位一体”的全新机制,做到完成见习任务保质保量,落实见习政策不打折扣,确保我市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顺利落实。具体讲就是“做到六个加强,实现六个确保”: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确保任务完成。目前我市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任务分解后,市人力社保局将跟踪了解有关部门的进展情况。区县这一级是见习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要指导见习基地开展好见习工作。重点是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人。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将高校毕业生见习纳入整体就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区县人力社保部门的工作指导,并对见习目标任务及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考核。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确保见习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作用,区县、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日常管理、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全力确保见习基地提供适合见习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提高见习就业率。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协助见习基地制定见习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章制度,确保见习质量。

三是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安全。就业见习补贴已明确资金列支渠道。见习基地要及时准确申报见习补贴,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要做好初审工作,市人力社保部门要明确见习经费的支出标准、范围和拨付程序等,确保见习经费专款专

用,见习经费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职业指导,确保观念转变。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联合,将职业指导列入毕业学年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聘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导高校学生认清市场形势,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同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能力测评,策划职业生涯。

五是加强岗位对接,确保见习规模。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发布见习公告,公布就业见习单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开发整合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促进供需对接。结合天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型产业、节约型产业和低碳产业的要求,积极开发高知识含量、高科技含量、高技能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就业见习岗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经济发展备技能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上一篇:五语文教材的学习心得上下一篇:拉脱维亚工程承包行业员工薪酬福利水平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