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法律服务

2024-08-26

收养法律服务(共12篇)

收养法律服务 篇1

法律硕士辅导之收养成立的法律适用

收养的成立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也就是必须符合收养的实质要件和收养的形式要件。收养的实质要件包括收养关系中的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份和意思表示等内容。收养的形式要件即收养的法律程序。各国一般都要求经过申请及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备案,进行公证或登记,收养才能生效。但在具体法律手续上,互有差异。

(1)收养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

对于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各国一般以当事人的`属人法作为准据法。但各国的具体作法又有不同:

1.适用收养人的本国法。

2.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各自的本国法。

3.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4.适用收养发生地法。

(2)收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

关于收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适用与解决收养实质要件相同的准据法;一是适用收养发生地法。

收养法律服务 篇2

一、我国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更确切地来说, 收养是一种身份法律行为, 它将人为改变和创设行为主体之间的身份法律关系。收养行为当事人包括被收养人、收养人和送养人三方, 此三者皆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收养始得进行, 我国现行收养法对此都一一予以明确的规定。然而, 我国现行收养法实质要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 与社会现实越来越不契合。

(一) 被收养人

1998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以下简称《收养法》) 第4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那么, 是否意味着被收养人只限于以上所列举的三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除此之外呢, 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可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收养法》同时亦规定,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可以不受被收养人须为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及未满14周岁的限制, 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亦同。但是,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可不受限制外, 被收养人是否一定满足《收养法》第4条的条件, 成年人就定无考虑的余地吗?这样是否与社会需求的满足相悖逆?

(二) 收养人

《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第八条同时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此规定貌似苛刻,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行将成为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利益, 与我国现行《收养法》之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基本原则是相符合的。

(三) 送养人

针对我国《收养法》所规定的三类可成为被收养人的情况, 送养人亦可分成三类, 他们分别是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和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收养法》第十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 须双方共同送养。”这充分考虑到收养乃以发生亲子关系为目的身份行为, 亲子关系的转移对生父母的感情承受乃至整个生活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故此规定至关重要。该条同时规定:“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这一例外规定确有必要, 以防特殊情况出现时收养无法进行, 但是, 如果生父母一方乃无行为能力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时该如何处理, 是否也要生搬硬套法条之规定而勉强其作出其根本无法明白意义所在的所谓意思表示?再者, 如果生父母一方故意不表示同意且子女确实需要他人之收养, 岂不陷入一方愿意收养而另一方却拒绝同意的尴尬境地?此外, 如若日后引入不完全收养, 成年人亦可成为被收养人, 则被收养的成年人的配偶与子女的同意权是否该予以法定, 有待明确。

二、对收养的实质要件的评析

(一) 被收养人

1. 成年人能否成为被收养人

对成年人的收养, 笔者认为, 这是与老龄社会之到来分不开的。西方的法、德、日、英、美等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为了解决数目如此巨大的老人尤其是能力欠缺者的物质与精神需要, 社会福利与监护制度似乎都显得力不从心, 故成年收养制度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已拥有13亿之最的巨额人口, 而占据10%以上的老龄人口有很多是诸如患精神病或痴呆症的行为能力欠缺者, 他们基本上可以通过宣告监护来予以帮助, 但目前我国受监护救护的仅包括精神病和痴呆症者, 而逐渐丧失判断能力的高龄人及其他障碍者如盲、聋、哑者都不属于监护救济范围之内, 这些人虽不如精神病患者一样丧失或欠缺行为能力, 但在生活上亦需要照料, 我国的监护制度对于他们是缺位的。此须注意的是, 一般的未成年人是无法担此重任的, 他们不具有赡养扶助老人的经济实力, 因此成年人作为被收养人在此种情况下则显得十分必要。

2. 被收养人最低年龄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345条规定, 只有在收养人家庭中接纳至少已有6个月的儿童, 始允许被收养。究其原因, 因收养乃一身份行为, 牵涉到身份关系的变化及子女利益的有效保护。“为了避免儿童的生母仓促作出同意收养的决定, 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 应给儿童的生母充分考虑的机会”, 以示慎重。我国《收养法》中, 虽对被收养人多出了规定, 但《收养法》对其生父母同意权作出的时间却未作规定, 这就意味着若一对夫妇因为生活困难无力抚养子女则可在子女刚出生时将其送养, 子女的命运就在一刹那间被匆匆决定, 过于草率。

(二) 收养人

1. 关于无子女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收养法》第6条及第8条对收养人的条件进行了相关限制, 其中收养人须无子女及只能收养一名的规定欠妥。综观世界各收养法, 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养制度中存在此项限制。显而易见, 收养人无子女及收养一名的限制是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 这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分不开的。当然, 《收养法》第七条、第八条与第十四条亦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做了相应例外的规定。但除了以上三种特殊情况外, 收养人是否一定得受此限制呢?笔者认为仍有以下两种情形值得考虑。首先, 如果是非社会福利机构愿意成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收养人, 但已有子女, 也只能被收养制度拒之于门外了。唯一的办法是, 将这些弃婴和儿童先送进福利院抚养, 再办理收养手续。这样加重我国福利机构的负担。其次,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若他们非华侨之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而愿意收养者存在与上一条同样的情况, 则按《收养法》的规定他们是无法被收养的, 他们只能继续与其生父母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这与目前世界保障人权的国际潮流相违背。

收养只是更换被收养人的生活环境, 使被收养人得以更好地成长, 就算被收养人数是两名抑或两名以上, 这样并不会增加社会人口的总量, 与计划生育的宗旨并不违背。

2. 关于继父母收养继子女

(1) 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条件十分宽松, 可完全不受《收养法》第6条的限制, 这一放宽条件鼓励这种收养行为, 诚然可以变继父母继子女关系为养父母子女关系, 消除继子女与继父或继母间、与生父或生母间的双重权利义务, 使亲子法律关系单一化, 对稳定家庭关系十分有利。关于这一放宽之妥当性有待斟酌。我国《收养法》第14条却对继父母的条件完全放开, 不做丝毫限制, 势必影响到被收养人利益的保护, 甚至引发家庭悲剧的发生。

(2) 《收养法》规定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双方共同收养, 则当再婚夫妇收养其中一方的子女时势必面临变生父母子女关系为养父母子女关系的尴尬。国外在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时皆规定为继父或继母一方单独进行, 因为配偶的另一方与被收养者之间业已存在血亲关系, 若再硬性规定收养须夫妻双方共同进行, 这就意味着人为生生地切断生父母子女关系再建立养父母子女关系, 不合情理, 亦无必要。

3. 年龄差距问题

《法国民法典》第344条规定收养人的年龄应当比其拟收养的子女的年龄大15岁以上。为了维系正常的亲情伦理, 行将成为养父母者年龄自然须大于被收养者, 是故我国《收养法》于此又暴露出问题。《收养法》第9条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这与我国宪法保护妇女、母亲、儿童、老人的原则相呼应。鉴于女性生理上的弱势, 女性受侵犯的事实时有发生, 尤其是作为孤立无援的被收养者更是如此。但是, 该法条只重视对被收养女性权益的保护, 却忽视了对未成年男性的保护, 若是无配偶的女性收养一个男孩, 却无年龄差距之规定, 实为法制的一个盲区。事实上, 男性被女性性侵犯的案例亦不绝于耳, 但是, 男性尤其是未成年男性之权益保护问题却几乎无人问津, 实际上我国宪法之平等权于男女两性是完全平等的, 女性只因为她们受侵犯、歧视的现象更易发生而受到重视。因此, 《收养法》第9条如是规定, 实际上是有违男女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的。

(三) 送养人以及同意权

1. 生父母的同意权

随着“为子之收养”的兴起, 当今世界各国收养法中未成年人成了被收养者的主体。又因收养乃一能改变身份关系的行为, 故被收养者未成年人的生父母的同意权的设立极为重要。就儿童的亲生父母行使收养的同意权而言, 被收养儿童的亲生父母应明确收养的所有后果, 自愿作出同意收养的意思表示。因同意权的行使关系到收养能否顺利进行, 是故当同意权人长期外出、无能力作出同意的表示或恶意阻挠时可以免除其同意。我国《收养法》第10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 须双方共同送养。”该条同时规定: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但是, 当生父母之一方因精神失常等原因无能力作出同意收养的表示或者对收养恶意拒绝时, 是否可以免除其同意, 《收养法》并未将其考虑进去, 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应该是存在的。

2. 配偶及子女的同意权

成年人纳入被收养人的范围乃大势所趋, 因为收养行为的特殊性, 故作为被收养人的成年人的配偶及其子女的同意权同样不容忽视。因被收养的成年人大都业已结婚生子, 若其家人被收养势必影响他们未来的物质精神生活, 造成经济上的压力和思想上的重负, 故事先的同意权之具备是完全必要的。

三、收养制度之完善

(一) 关于被收养人的规定

1. 应将成年人纳入被收养人的范围;

2. 被收养人若为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 最低被收养年龄须为6周以上。

(二) 关于收养人的规定

1. 被收养人若出现以下情形时, 不受无子女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2. 继父母收养继子女须满足两项条件。

一是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二是未患有医学上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3.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但配偶一方收养他方子女时可单独进行。

4. 收养人应比被收养人大18周岁以上。

无配偶者收养异性为子女时, 收养人应比被收养人大40周岁以上。

(三) 关于送养人及同意权

1. 对未成年人的收养生父母双方必须作出同意收养的意思表示, 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则可免除其同意。

一是生父母一方已经去世;二是生父母一方长期外出联系不上;三是生父母一方处于不能表示自己意思的状态;四是生父母一方已完全放弃照管该子女从而使儿童面临身体与精神伤害的危险情况;五是生父母一方拒绝将子女交他人收养且法院认为这种拒绝完全是一种过分行为, 不利于儿童利益的保护。

2. 当被收养人为成年人时, 该被收养人的配偶及子女须作出同意收养的意思表示。

当然, 若出现上述第一项列举的特殊情况时亦可排除其同意权。

摘要:收养制度为解除父母子女关系后建立一拟制血亲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以《收养法》为最高单项立法的收养制度尚存许多不尽完善之处, 如被收养人是否仅限于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收养人是否一定得受无子女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是否要明确规定等, 与社会现实存在明显脱节。我国的收养制度应对被收养人、送养人及同意权等方面的规定加以完善, 使之与社会现实更为契合。

关键词:收养制度,实质要件,完善

参考文献

[1]蒋新苗.国际收养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347

[2]蒋新苗.收养法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03:99

[3]杨大文.亲属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12:290

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涉外收养;理论与学说;中国涉外收养

一、涉外收养发展历程与现状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有关经济、宗教等很多方面的联系在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基础上日益密切。同时人员流动移民交流的现象在各国人民之间增多,这样跨国或跨地区的收养关系便产生了。

涉外收养现象在收养制度产生之时就已出现,但并不常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许多家庭收养了很多欧洲国家无家可归的儿童,使得涉外收养关系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欧洲等各战争国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重振国家和复兴经济。收养制度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行,但恰恰在此时本国可供收养的儿童却越来越少。按照制度学派的理论,某些国家出现大量可以为国外收养的儿童时,即存在“制度上的供应”,而另外一些国家有要求收养外国儿童的需要时,即存在“制度上的需求”。两者结合不难看出涉外收养势必会迅速发展。依制度学派的经济观来分析涉外收养问题,在实践中和在理论中同样可行。

二、有关涉外收养关系法律适用的传统理论与学说

在涉外收养过程中,有关收养产生的各方面问题例如收养关系实质或形式要件等各国都有相应法律进行规范,但各国之间的法律并不尽然相同,这就导致跨国收养的法律冲突将是不可避免地。有关解决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以及涉外收养问题的冲突解决刻不容缓。归纳起来,有关涉外收养法律适用的传统理论与学说可归纳如下:

(一)法院地法主义

法院地法主义强调对于涉外收养的问题应当适用收养关系所在地的法律,此种观点的主张大体概括为:不论收养人或被收养人是否在法院地有住所,只要是关系涉外收养关系的问题,对收养关系的创设承认的法院,都应当适用法院地的法律决定收养关系是否成立。例如,英国自1926年承认收养制度后颁行的第一步《收养法》就规定法院有权颁布“收养令”。著名法学家马丁沃尔夫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关于收养应使用英国法。

(二)收养人的属人法主义

由于收养涉及人的身份问题,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养父母就享有因身份关系而产生的亲权,对养子女负有抚养的责任与义务,养子女则成为养家的一份子,因此,涉外收养应适用收养人的属人法。不少学者赞同此观点,但由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属人法上的倾向不同,因此要对二者进行区分来适法律。

(三)被收养人的属人法主义

此主张的精神在于对被收养人提供更加完善的保护。一些学者以及立法者认为,收养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孤儿、弃儿或者其他有类似遭遇的少年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因此法律应当特别注意被收养人在被收养后是否真正的得到妥善的保障。很多国际法律都充分体现了此种主义,即如果收养人住所地法律规定的条件较宽,则应适用被收养人住所地法。

(四)被收养人或者收养人的属人法与法院地法同时适用主义

被广泛引用的1964年的《海牙收养公约》和1968年的英国《收养法》均采取了这种立法主义。涉外收养关系的成立地有关收养的法律,原则上应适用以决定收养的成立条件。此种理论充分考虑诸如有关禁止收养事项或同意、磋商等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被收养人或收养人属人法。

三、冲突法的处理方式

尽管各国在面对收养关系适用的问题上,其冲突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对于被收养儿童其他亲属行使同意权问题或在对被收养儿童同意收养的意思表示上,不论收养的其他要件适用何种法律,都或适用儿童所在地法排除其他法律处理方式,或适用其他要件所依据的法律的同时并行适用被收养儿童的属人法。

许多国家在解决涉外收养问题上都是依照“冲突法的处理方式”来解决,这就导致国际立法趋势呈现单一化的倾向,立法者认为收养的效力与收养的条件所适用的法律应当相一致。然而涉外收养中涉及的准据法确定问题不仅多而且相当复杂。1993年通过的《跨国收养公约》实际上是加强儿童原住国与收养国的合作机制来缓解准据法适用的冲突问题,其并不是致力于彻底解决涉外收养的准据法问题,而是企图回避此类问题。这种理想能否实现,实践会给出应有的答案。

四、中国涉外收养立法的实践与发展

(一)中国涉外收养立法的源与流

在中国有关收养子女的习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自古有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婚姻法等很多的相关法律中都对收养关系的调整有一些规定。例如1980年《婚姻法》第20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于1991年正式颁布《收养法》,随后又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为中国涉外收养关系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当然,有关涉外收养准据法的确定,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尚无统一模式,我国也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符合公平与正义以及合理的适用法律模式,尚无定论。

(二)中国涉外收养关系成立的准据法选择取向

中国目前阶段的涉外收养大都为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针对这种现象,并且为了保护被收养的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学教材中《国际私法》书中清楚的表述:“凡是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涉外收养关系,应按照我国法律处理。”同时理论界也长期坚持:“凡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涉外收养关系,一律适用中国法律。”随着我国199年民政部修订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3条规定,我国关于涉外收养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即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子女,适用中国法,但同时必须兼顾收养人所在国法律。这在很多方面是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与原则相一致的。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有关涉外收养关系的程序方面立法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我国《收养法》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有关涉外收养的追踪调查程序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任何资料可查,此举并不利于保护被收养人的合法人身权等权利,应尽快的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涉外的跟踪调查机制。

(三)中国涉外收养的准据法选择取向

我国有关涉外收养效力的准据法选择适用方面,是依被收养人法还是收养人法抑或法院地法决定,在理论学说发展与实践过程中纷争不休。我国《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即“抚养适用与被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算是我国最早关于涉外收养法律适用的立法。对于我国涉外收养的效力,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坚持依中国法处理的原则。这种做法是否适应国际化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还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总而言之,中国的涉外收养制度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完善成熟,需要在涉外收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修正,更需要更多的法学家予以关注提供更深的理论依据和知道,同时也需要立法行政等部门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保证和促进中国的涉外收养制度健康有序发展,符合国际社会涉外收养大趋势。(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守博,《国际司法中亲属关系的准据法之比较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版。

[2]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等译,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3]卢峻,《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唐表明,《比较国际私法》,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5]余先予,《简明国际私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收养法律服务 篇4

单身的人能否收养小孩,哪些小孩可以被收养

收养是将他人子女收为自己子女,合法的收养关系是收到法律的保护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去收养小孩,那么单身的人能否收养小孩呢?收养不仅仅是夫妻才能进行的,单身的人满足收养人的条件的,同样可以收养小孩。下面由律伴网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单身的人能否收养小孩?

单身的人也可以领养小孩,只是单身的人要满足条件才可以领养: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三十周岁。

另外,如果是单身男性收养女性的,两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一般情况下,单身的人只能领养一名小孩,但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1名的限制。

二、哪些小孩可以被收养?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1、丧失父母的孤儿;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三、收养小孩要办理哪些手续?

1、收养人应该准备材料,提交收养申请书和相关的证件、证明材料,如下:

(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2)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3)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2、收养人到收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中国孤儿收养流程 篇5

【导语】2013年1月11日消息,中国孤儿收养流程。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现有孤儿61.5万,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为10.9万。《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称,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儿童被遗弃。

约82%的孤儿由其他为其他监护人、个人以及民间机构抚养。发现弃婴不能私自收养

发现弃婴——报警110——立案查找弃婴父母or监护人——查不到——公安部门开捡拾弃婴证明——交给民政部门or社会福利机构

收养人资格,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且只能收养一名儿童。(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提交以下收养资料:

1、收养申请书;

2、户口本、身份证;

3、收养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4、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5、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

6、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7、若被收养人残疾,需提供残疾证明 收养潜规则:

按照惯例,涉外收养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可以收取低于3.5万元的捐赠费。而国内收养在该方面并无明文规定。第1种,同一国家内私人收养——准养父母和妇女通过中介机构获得联系,或者直接联系,律师起草合同。第2种.通过先寄养再收养——美国约40%收养是通过寄养制度。第3种.国际收养——瑞典大多数是国际收养。

第4种.妇女在其子宫内植入与自己无遗传关系的胚胎,分娩后收养婴儿。第5种.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朋,并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收养关系即成立.约20多个国家同性伴侣是可以收养孩子的,中国不接受同性恋收养孩子。收养弃婴需要办理的手续

【导语】2013年6月19日消息,收养弃婴需要办理的手续。近年来各种孤儿各种出现,然后同样也出现了好心收养孤儿却意外是他们受到伤害的事件,为了避免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严格管理了收养弃婴的手续。

一、收养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三十周岁。

二、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三、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四、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领认的,被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

五、弃婴收养应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薄和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籍证明(复印件);

2、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扶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包括年经济收入),并加盖村、镇、街道公章;

3、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4、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证明;

5、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婚姻、收养、继承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这里,法定继承权的取得是依据()。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扶养关系

D.拟制血缘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继承权取得的依据问题。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及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取得继承权,不是依据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拟制血缘关系,而是依据扶养关系。

2.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作出放弃或接受继承表示的,即视为()。

A.放弃继承

B.接受继承

C.丧失继承权

D.转继承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继承权的放弃和接受问题。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未表示接受和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因为放弃继承必须采用明示的方式。

3.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作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依法某甲的行为应()。

A.推定为放弃遗赠

B.推定为接受遗赠

C.推定为部分接受遗赠

D.由人民法院决定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放弃遗赠的问题。依继承法规定,接受遣赠必须采用明示的方式,甲未表示接受遣赠的,视为放弃遗赠。

4.下列人员中,是基于扶养关系而享有继承权的是()。

A.养子女对养父母享有继承权

B.继子女对生父母享有继承权

C.继子女对继父母享有继承权

D.生子女对生父母享有继承权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继承权取得的依据问题。养子女对养父母享有继承权是依据收养关系或拟制血缘关系;继子女对生父母享有继承权是依据血缘关系;生子女对生父母享有继承权也是依据血缘关系;继子女对继父母享有继承权是依据扶养关系。未形成扶养关系继父母子女之间不享有继承权。

5.甲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乙,甲死后乙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乙死亡,应如何处理该古玩?()

A.该古玩由甲子女继承

B.该古玩由乙子女继承

C.将古玩出售,由甲、乙子女共同继承价款

D.如甲子女同意,可让乙子女继承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转继承问题。转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死亡的,由继承人的子女或受遗赠人的子女继承的问题。故本题选项为C。

6.甲的儿子乙先于甲死亡,下列哪些人有代位继承的权利()。

A.乙的儿子

B.乙的配偶

C.乙的兄弟

D.乙的外甥女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代位继承问题。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7.王某生前有多份遗嘱,按时间先后顺序为自书、公证、代书、录音遗嘱,则王某死后,应按何种遗嘱执行?()

A.自书遗嘱

B.代书遗嘱

C.公证遗嘱

D.录音遗嘱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遗嘱的效力问题。依继承法,在存在多份遗嘱且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有公证遗嘱的应依公证遗嘱为准。

8.确定遗嘱人有无遗嘱能力,应当以什么时间为准?()

A.遗嘱生效时

B.遗产分割时

C.遗嘱执行时

D.遗嘱设立时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遗嘱人的行为能力问题。遗嘱人有无遗嘱能力,应以设立遗嘱时的时间为准。

9.王军夫妇共有存款10000元,家里有王军刚领的工资600元和其妻的工资400元。王军死亡后,其遗产是()。

A.5400元

B.5500元

C.5600元

D.10600元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遗产的确定问题。王军夫妇未约定分别财产制,其在婚姻关系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应为夫妻共有财产。其共有财产为11000元,则王军的遗产为5500元。

10.为胎儿保留的被继承人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该份额应如何处理?()

A.由胎儿的继承人继承

B.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C.由胎儿的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共同继承

D.由胎儿的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胎儿出生后死亡的遗产继承问题。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胎儿出生后死亡的,为胎儿保留的必要遗产份额由胎儿的继承人继承。

11.公民甲生前与公民乙依法签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后又立有遗嘱,二者内容相抵触,继承开始后,对甲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

D.转继承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的冲突问题。在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于遗嘱的效力。

12.1999年5月4日甲病逝,5月7日安葬完毕,5月8日继承人一起确定甲的遗产,5月9日继承人之间确定继承的比例,5月10日遗产分割完毕。请问继承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A.5月4日

B.5月7日

C.5月8日

D.5月10日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继承开始的时间的确定问题。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死亡时间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13.在我国男女结婚的婚龄是()。

A.男女均不得早于20周岁

B.男女均不得早于22周岁

C.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D.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男女结婚的婚龄问题。依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14.协议离婚的主管机关是()。

A.婚姻登记机关

B.人民法院

C.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

D.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协议离婚的主管机关问题。依婚姻法规定,协议离婚应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15.依照我国收养法,收养除必须其法定条件外,收养人应年满()

A.30周岁

B.35周岁

C.40周岁

D.45周岁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收养人的年龄要求问题。依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

16.依照我国收养法,收养关系的成立时间是()

A.收养协议签订之日

B.收养登记之日

C.被收养人送养之日

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收养关系成立的时间问题。依收养法规定,收养登记之日为收养关系成立之日。

17.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A.夫妻一方的生活用品

B.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

C.经过若干年以后的夫妻一方婚前财产

D.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答案]D

收养法律服务 篇7

网络收养最早以网站的形式存在, 比较著名的有圆梦之家、人人要我、收养吧、中国孤儿网等4网站。2014年2月, 圆梦之家、人人要我、收养吧、中国孤儿网等4网站被摧毁, 这些网站作为民间收养的中介, 涉嫌贩卖婴儿。圆梦之家等网站关闭后, QQ群便成了网络领养的最主要平台。

根据现行收养法的规定, 网络收养属于非法收养, 不受到法律保护, 因此通过网络收养后即使花了“收养费”、“补偿费”, 孩子的亲生父母也可以要回孩子, 导致收养人收养的目的落空。虽然网络收养存在很大风险, 但还是有很多人甘愿冒险。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 中国的收养需求大。据调查, 中国想要收养儿童的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如部分有经济能力的独生子女家庭、丁克家庭、不孕不育家庭和失独家庭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不孕不育率发生率平均在10%左右, 我国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 仅不孕不育家庭这一项就有过百万的收养需求。

其次, 日益增多的送养者。由于未婚先孕、无力抚养等原因, 导致送养者较以前增多。日益开放的性观念、中学生、大学生早恋、进城务工青年的数量增加等原因, 导致未婚先孕的情况增多。而一些未成年人由于性知识的缺乏, 不懂得避孕, 甚至不懂得怀孕等方面的知识或者女性出于母性生下宝宝, 出现了未婚生子但无法抚养孩子的情形, 于是不得已只有将孩子送养。

二、我国收养法的缺陷———以网络收养为视角

(一) 收养人的条件过于严格

《收养法》第6条到第10条都是关于收养人条件的规定。《收养法》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 无子女; (2)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 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 年满三十周岁。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这一条中关于收养人必须无子女的规定将很多人排除在收养人的范围之外。

(二) 收养类型单一

在我国, 合法收养必须经过民政部门的登记。也就是说, 在我国合法的收养只有官方收养, 而民间收养因未经登记属于非法收养, 不受到法律保护。

(三) 收养登记程序繁琐

在我国, 收养登记办理流程如下:1、收养人符合法定条件;2、收养人需提交有关的材料: (1) 收养人的书面申请 (2) 收养人的有关证明:户口本、身份证及复印件;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所在村 (居) 或单位出具的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收养人婚姻状况等情况的证明、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检查证明;在县级以上报纸的登报公告60天。3、调查核实:受理登记申请报告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 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证件等进行审查, 必要时进行询问和调查, 制作询问笔录或调查记录, 填写审批表, 并由执法人员将审查认可的收养登记有关材料报局审批领导小组。4、受理并审核:由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在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核。

收养登记要提交一系列证明文件, 而且要经过一定期间的公告、审核, 实践中收养人因为无法开出相关证明而导致无法建立合法的收养关系。

三、我国收养法的完善———以网络收养为视角

(一) 放宽收养人的条件

取消收养法中要求收养人必须无子女的限制;对在医学上确认为不孕不育者的年龄放宽至25周岁;对收养孤儿者, 不受年龄限制。以便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得到收养人的救助, 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 也要加强收养关系的相关监督, 防止有人以收养的名义违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 有条件的承认网络收养的合法性

1. 收养网站、QQ群等必须经过登记、批准方可设立, 收养网站、QQ群作为具有“人身性质的”中介, 在设立时必须到当地县级以上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并得到批准, 以便民政部门对此进行监管。

2. 网络收养可以支付给送养人必要的费用, 送养人必要的费用主要指生育费, 包括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 生育费可参照当地的生育保险进行支付。

3. 经收养网站、QQ群成立的收养关系应进行备案, 经收养网站、QQ群成立的收养关系应到当地县级以上的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时, 民政部门应审核相关材料, 并在30天内作出处理:收养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及复印件;所在村 (居) 或单位出具的收养人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婚姻状况等情况的证明;被收养人的基本情况证明 (年龄、出生地) ;送养人的基本情况证明。符合条件的, 予以登记备案;涉嫌拐卖儿童的, 不予登记备案, 并报相关部门处理。

4. 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对收养成立后, 收养人对被收养人承担抚养教育义务责任与否, 是否存在虐待、遗弃被收养人的行为等情形, 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实际生活当中, 被收养的儿童, 受到虐待、被剥夺受教育权的事件时常发生, 因此, 笔者建议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如果发生收养人做出不利于被收养子女成长教育的行为, 能够及时纠正, 可以有效的保护被收养子女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乌仁斯琴.我国收养关系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D].内蒙古大学, 2014.

动物的收养行为 篇8

并非只有人类才会收养孤儿,动物不仅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且有些“非凡之举”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动物去收养并抚育别人的孩子,

是巧合?

是无私的奉献?

还是背后隐藏着其他的动机?

狮子——错位的爱心体现

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羚羊是狮子最主要的食物之一。但是,一只名叫卡慕尼雅克的年轻雌狮却收养了一头小长角羚,而且对它是关爱备至(图1)。

狮子什么会收养羚羊呢?

按照进化论的说法,每种动物生存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尽量繁殖最优秀的后代。可是,狮子和羚羊在基因图谱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因此对卡慕尼雅克来说,照顾这头小羚羊是无利可图的。它不仅因此而可能没法再去狩猎、甚至等于放弃了繁殖后代的机会……无疑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作为现代生物学基石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无法解释自然界中的这种普遍存在的收养现象,因为它完全脱离了生存法则。这只能有待于科学家们去继续探索研究了。

狼群——亲情洋溢的大家庭

狼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它们不只在狩猎时才会协同作战,在其他方面,比如保卫家园以及照顾幼仔等方面,它们也会共同承担起责任。通常情况下,狼到两岁的时候不仅已学会了很多生存技巧,并且能够跟着狼群一起出去狩猎了,在生理上也开始进入成熟期。按照传统的进化理论,这些成熟的狼应该另起炉灶、成家立业了,可是,它们仍留在家里,在帮着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妊娠的母狼通常会离开群体找个隐蔽安全的地方产下幼崽,随后亲自照看它们到5~10周大。待幼崽断奶后,母狼便会带着孩子回归群体,将幼崽送到大家族的“公共幼儿园”中由一些半大狼来照看,而自己则要履行作为家庭中一员应尽的其他义务。在“公共幼儿园”中,狼崽们很快就会弄清楚谁是负责喂养它们的,谁是给它们做清洁的。虽然在关系错综复杂、彼此猜疑的狼群中,任何一只狼不管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地位,都可以从伙伴那里偷取食物,而狼群里的每名成员都会奋力守护自己的那点口粮。但在“幼儿园”中却例外,狼崽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地享用食物。如果没有现成的食物而它们饿了,就会去舔养父母的鼻子。这时,只要养父母肚里有食,就会反刍一些喂给幼崽。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这些年轻的狼很难成功养育自己的后代,最好的选择是留在狼群里,等到有能力自立门户了再离开。不仅如此,在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狼也间接从中获得了益处——学习有关传宗接代的技巧。当它们以后一旦成为父母,就会做得更加熟练了(图2)。

从大里讲,这关系到族群的传承;就这些半大狼自身而言,暂时的牺牲其实并不会降低它们繁衍后代的几率,反而会事半功倍。

芦苇莺——善行得不到善报的冤大头

与这些年轻的狼在照顾其他家庭成员时的温柔善良、充满亲情相比,布谷鸟一家从大到小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一对体形娇小的芦苇莺夫妇正在悉心照料着一只比自己还要大的布谷鸟幼鸟,给它喂食,帮它清洁羽毛……但它们哪知,这个在血缘上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冒牌货”刚刚谋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小布谷鸟在孵出来之后不久,就会把芦苇莺的鸟蛋推出巢穴。从布谷鸟的角度来讲,它们这种繁育后代的模式极为成功,利用弱小的芦苇莺无法区分这些蛋的弱点来帮它孵蛋。可芦苇莺呢(图3)?不仅如此,自然界中像芦苇莺被骗这样的悲剧是经常发生的。

那么,动物又将如何辨认自己的后代呢?曾荣获诺贝尔奖的自然学家劳伦兹通过对鹅的研究,揭开了一些动物行为的奥秘,从而在生物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幼鹅生来就有一种奇特的“后随反应”。它们从蛋壳中孵化出来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跟着它们见到的第一个移动体,将它认作自己的母亲,即便是一个人;而对于母鹅而言,它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标志来记住自己的后代。

八哥——“天经地义”的残忍与自私

一只刚刚失去了丈夫的雌八哥很快就有了新的追求者。虽然这位追求者对雌鸟大献殷勤、不遗余力,但它并不愿扮演养父的角色、承担养父的义务。当雌鸟芳心所许,引其登堂入室后,它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毁掉新欢前夫留下的血脉——蛋。因为只有把尚未孵化的鸟蛋毁掉,雌鸟才会再次发情,而追求者也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孩子。

很快,一拨嗷嗷待哺、真正属于自己的黄口孺子诞生了(图4)。雄八哥通过自私、残忍的方式使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下去。

狒狒“霸王硬上弓”式的收养——绑架与裹胁

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萨拉瓦特山地的埃及狒狒群落中,由于有着大批的单身汉,对异性的渴望使它们无时不刻都在试图勾引其他雄性的妻妾,于是战争不断。但是,年轻的单身汉们不是体重有25公斤、比自己大一倍的成熟公狒狒的对手。因此,要想建立家庭,追求者必须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目标是等级相对较低的带崽母狒狒(母狒狒的地位由它们加入群体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这样它们受到报复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图5)。此后,绑架者和这只雌狒狒便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长期的亲密关系。不仅如此,如果那只幼崽是雌性的,绑架者还会将它抚养大,并成为它的第一任老公。

成家的欲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种形式的绑架却令人瞠目。由于这群狒狒的领地中有一个大垃圾场,是它们的觅食地,与它们共享这一资源的还有野狗群。公狒狒除了会抢夺小狒狒之外,有时还会绑架一些小狗。狒狒们对小狗百般宠爱,使小狗认定自己也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这种亲密的关系令双方都从中受益:小狗长大后反过来会保卫狒狒家族不受其它野狗的欺凌,并在夜里负责为狒狒群站岗放哨(图6)。

小海鸥——自己的“坏家”与别人的“好家”

进入繁殖期后,传统的繁殖场地内会聚集成百上千的海鸥。雌海鸥一次通常会产下1—3枚蛋,大约经过25天的孵化期,小海鸥便陆续破壳而出。刚孵化出来的幼鸟会在鸟巢里呆上一个星期,父母会始终轮流守候左右,直到它们的羽毛长齐。在这段时间里,幼鸟只能待在家里,吃父母反刍出来的食物。父母喂食依长幼之序,因此最后孵出的那只小海鸥每次都排在最后一个进食,只能吃一些剩下来的残渣碎屑,它越来越弱,总是受欺负。如果年景不好,加之它的父母年轻没有经验,它的处境就会变得更为糟糕。

与其在家中饿死,不如离开这个家,去群体里寻找愿意收养它的家庭,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在离家出走的小海鸥中,多数历经千辛万险终能如愿以偿(图7)。如果不出意外,它们应该能够存活下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尽管海鸥的这种收养行为较为常见,但幼子主动给自己寻找养父母的事例在自然界中却不多见,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乐于收养的海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戚关系。而这个事例中能够肯定的一点,就是动物也同样渴望拥有自己和睦的家庭。

……

收养子女协议精选 篇9

(1)收养协议由收养人和送养人双方签订。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

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未成年人的

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

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

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

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见《收养法》第14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但如果收养人收养三代以内同

辈旁系血亲的子女除外。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

人无子女的限制。

(2)登记与公证。这不是收养的必须程序。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

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应当由收养人、送

养人依照《收养法》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立书面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

收养人或者送养人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3)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配

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收养

收养协议书 篇10

我要求领养张×娃为养子。

我一定将他抚养教育成人,决不遗弃。

送养人:吴×华,现住××市长治路×号;

送养人:张×军,现住××市×路×号。

被送养人:张×娃,男,3岁。

送养理由:张×娃出生半年以后,我夫妇感情破裂,经法院调解无效,已于x年×月×日判决离婚。张×娃由吴×华抚养,现因吴×华体弱多病,无力抚育张×娃,因此将其送与王×丽抚养、教育。

送养人:吴×华(盖章)

张×军(盖章)

收养人:王×丽(盖章)

解除收养,养了白养? 篇11

伍春光(四川达州)

律师意见:如果您和妻子向法院提起解除收养关系的诉讼,法院会受理,若确实双方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法院会依法判决予以解除收养关系。关于补偿生活费和教育费,我国《收养法》第30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由此可见,如果您和妻子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养女对你们没有虐待行为,您和妻子要求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不会得到法院支持。

收养法律服务 篇12

一、我国收养法的现状

收养, 是将他人的子女作为作为自己的子女, 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1]收养法对于调整收养关系、发展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尤其在婴童、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收养法》是于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并于1998年进行修正的法律规范。与收养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规章还包括《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等。

现行的《收养法》分六个章节, 主要从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收养关系成立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收养的效力、无效与解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收养行为加以规范。明确了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 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立法的基本原则为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 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从收养法的内容编排、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来看, 不仅落实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更在对收养的规范中体现了法律资源对本土的和人性需要的深入与结合, 如对收养实质条件、收养秘密的保守等的规定。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收养法》在某些方面已表现出滞后性, 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亟须再修改。

二、袁厉害事件折射出现实收养中的几点问题

(一) 公权力在收养、监督过程中的缺失

对于收养关系的确立, 《收养法》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而对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规范, 除收养法规定的应当在登机前予以公告, 一般参见民政部1999年发布的《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该办法对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登记地、登记所需文件、登记公告期间作出了规定。这就造成了在实践操作中, 民政局部门对收养的审查往往只限于当事人证件是否齐备, 提供的书面材料是否符合条件, 至于收养目的是否合法、收养合意是否真实、收养家庭是否有利于儿童成长, 都不得而知, 使收养审查流于形式。[2]因而对收养关系的确立往往缺乏实质审查。然而有些地区甚至连形式审查都不能进行。

除了对收养关系的确立无实质性的审查, 对于收养过程的监督, 不仅《收养法》中无明确规定, 实践中也无具体表现。收养关系成立之后, 收养人是否履行其职责, 被收养人能否适应收养环境等, 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3]袁厉害事件中, 相关部门在明知袁厉害的家境后仍默许袁厉害继续收养弃婴, 虽时有慰问并给予低保保障, 但在婴童日益增多、经济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对比下仍微不足道。

(二) 福利制度的缺失造成福利机构在收养中的责任缺失

据我国民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 我国目前的孤儿有61.5万, 福利院收养仅10.9万名, 而对于弃婴, 80%以上的弃婴为重残儿童, 生命健康无保障。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社会福利机构在对孤儿、弃婴的收养上需要承担的责任仍艰巨。

然而根据袁厉害事件中福利机构所暴露出的不足来看, 我国目前多数福利机构的不足在于:1.县级层面的福利机构基本缺失, 一般一个市级地区才拥有一个福利机构;2.福利机构自身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条件也有限制, 县级行政单位往往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3.福利机构对于行动不便的孤、弃婴也不愿意接收, 反通过要求出示来源证明推诿给民间人士;4.福利机构不能主动履行职责。这就加重了民间收养的负担和违法收养的比例。

可以看出, 由于收养法中缺失对福利制度的规范与强调, 使之无法与收养制度相承接, 造成了本应由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弃婴流落至民间增加民间收养的负担, 不仅造成收养行为的不合法, 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孤儿、弃婴的健康成长。

(三) 收养法对弃婴的收养缺乏完整性应对

《收养法》第四条对被收养人的条件限制在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且是丧失父母的孤儿, 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在收养人数上, 第八条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即, 只要收养人满足相关条件, 对于收养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数量不受一名的限制, 而对社会福利机构以外的弃婴的收养在合法的前提下仍要受收养一名的原则性限制。不仅在收养数量上有法律限制, 结合国务院1992年8月11日颁布的《关于在办理收养登记中严格区分孤儿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通知》, 如果收养非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 收养行为本身的合法性前提因无收养法支持而受质疑。因此, 有些地区在执法时, 对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甚至做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处理, 对当事人科以行政处罚。 (1)

据报道, 袁厉害25年间收养过一百多名弃婴, 即使在兰考大火发生的前后, 袁厉害家里还有18名弃婴。数量如此多的弃婴, 对于袁厉害的家庭境况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事实也证明, 许多婴童的户口一直没有着落, 上学成问题, 平时的吃穿住更是不尽人意。不仅袁厉害家的弃婴境况如此, 许多民间弃婴收容点的弃婴境况也如此。袁厉害收养的弃婴多数非来自福利机构, 由弃婴的生父母直接报送在袁厉害家门处, 甚至由警察直接报送到袁厉害家, 按照目前《收养法》的规定, 这就增加了袁厉害的违法程度, 然而如果袁厉害不收养, 弃婴的生命恐怕短时间内都难以保存。对于重残弃婴, 连亲生父母尚且不愿抚养, 何况对于没有任何血缘联系的陌生人?而本应由国家、社会福利机构承担的责任, 分落入民间由极少一部分好心人承担, 虽暂时给了孩童家的温暖, 对收养人却客观上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不利益, 长远而言也不利于被收养弃婴、未成年人利益的保障。

因此, 为使民间对弃婴收养合法化, 解除袁厉害与收养法的尴尬境地, 必须在收养法中增加允许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进行先行收养以及先行收养期间可进行登记的条款, 使之与《中国公民收养登记办法》相承接, 在完成公告期后可进行收养登记, 并且对自愿收养人对弃婴收养的数量进行限制,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袁厉害们”的生活负担、保障更多弃婴的利益。

三、对收养法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公权力对合法收养的介入和收养过程的监督

现代国际社会各国收养立法所表现出来的又一趋同化趋势便是法院或行政机关等公权力介入收养过程, 从自由放任主义走向国家监督主义。[4]然而, 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立法, 设立司法与行政并行的收养监督机制尚不成熟。因为设立司法与行政并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需要耗费司法与行政两方面的资源, 加大国家司法力量的投入, 同时, 司法与行政隶属不同的机构, 相互之间的协调新的资源损耗。而且将社会大量存在的收养行为纳入司法程序, 无疑为本已负担繁重的法院增加了大量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任务, 检查机关的监督任务又需要增加新的内容, 从而司法部门资源又有重新优化配置的必要。[5]

因此, 从实践中所表现的问题出发, 笔者建议加强公权力的介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收养登记进行实质审查, 尤其对收养人的家庭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已收养孤、弃婴的数量进行实地考察, 如果符合要求则允许登记;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将孤、弃婴送于当地福利机构抚养。2.加强对收养过程的监督, 加强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使孤、弃婴的生活环境得到平衡, 监督权的行使是县级以上民政部门, 监督的方式以慰问的方式, 监督的对象是被收养人的生活环境状况以及每个被收养孤、弃婴的生活现状。一旦发现环境不利于孤、弃婴的成长, 应当及时与收养当事人协商解决, 并予以适当的帮助。3.对于收养登记的实质审查和收养过程的监督作详细的书面调查报告。

(二) 完善收养法对福利制度的规定, 使之与收养制度相承接

对于弃婴的收留, 现行收养法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因而缺乏对社会本应当担负的对弃婴抚养责任的追究。目前明确规定社会应当对弃婴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为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 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而在2010年, 国务院办公厅也颁布了《关于主动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完善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 并要求民政部门强化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 同时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然而纵观国际立法, 均在立法中对福利制度进行了强调。

应当认为社会福利机构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减轻民间收养的负担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收养法中增加使社会福利制度化、规范化的规定, 使福利机构能够主动明确地担负起收养孤、弃婴的社会责任, 从而与收养制度相承接。不妨将对福利机构的财政划拨、人员比例安排的权力行使、义务履行以及责任承担交给县级民政部门, 使得县级福利机构在孤、弃婴的收养上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

(三) 增加对弃婴以及孤儿收养的数量和合法性的完整应对

由于现行收养法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收养在数量限定等方面尚无专门性规范, 只是原则性规定了对于一般未成年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而对于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一名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即使收养合法, 在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孤、弃婴时也只能收养一名, 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应当看出, 增加对弃婴收养数量规定的完整性应对迫在眉睫, 并且有其深层次的现实的原理和意义:只有对收养弃婴的数量规定上、下限, 才能使民间对弃婴的收养有其法律支持从而减少不合法收养;才能减少收养人的负担, 同时提高被收养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 从而更好地实现收养法“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权利”的立法目的, 并对“收养应当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实现具体化落实。笔者以为, 根据目前中国家庭的经济情况, 对于弃婴收养数量可以突破一名的限制, 并且在上限方面, 依各收养家庭的经济状况, 将收养数量控制在10名以内, 虽不乏有富裕家庭能承担起抚养10名以上的经济能力, 但大部分家庭毕竟负担不起, 并且每个家庭给予孩子的家庭温暖会随着收养数量的上升而减少, 这样就使每个孩子能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有限。对于多出的弃婴以及孤儿由当地民政局负责, 使其由当地县级福利机构收养。并且在福利制度日趋完善的将来, 可以再考虑建立起试收养制度。

摘要:兰考大火的发生使得袁厉害事件进入人们的视线, 袁厉害事件折射出现行《收养法》的一些不足。只有认真反思这一事件, 从中找出法律规范与制度的缺失, 才能减少事件的再发生, 从而更好地保障收养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袁厉害,收养法,弃婴,公权力,福利制度

参考文献

[1]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42.

[2]许民慧.中法收养立法比较透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4 (6) .

[3]郑小川, 于晶.亲属法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102.

[4]蒋新苗.现代收养法趋同化趋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6) .40

上一篇:中国之最之:广播电视篇下一篇:工商管理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