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2024-07-07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精选7篇)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1

市财政局

关于****年工作小结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一、****年工作小结

(一)超额完成了财政增收目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超年初目标任务*.*亿元。同时,由于投资拉动、项目落地等,全市基金收入增长幅度大,达到**.*亿元。全市财政收入在以往年度的高基数基础上保持了高速增长。

(二)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收入质量。全市实现税收总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地方税收收入**.*亿元,增长**.8*%,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在持续高速增收,产业税收贡献不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质量。

(三)保障了重点、重大支出需要。争取到上级各项补助资金**.*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亿元,较上年增加*.8亿元,增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同比增长*8.8*%。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启动了百威啤酒、浙粤工业园、1四川现代、玉柴发动机、九曲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

(四)深入推进了财政各项改革。启动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大平台”运行,将所有资金、所有账户、所有单位全部纳入大平台管理。选择**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支出绩效评价,选择**个市级预算单位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在全市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积极探索加快农业项目实施进度的有效途径。

(五)不断强化了财政基础管理。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和工作督导,严格依法执收,依法结算,及时入库。二是完善预算编制。积极推进实施“零基”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三是严格资金安排,尽量压缩和降低行政成本性支出。四是加强债务监管,对全市政府性债务实施了台账管理。五是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抓好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逐步完善了市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台账。

(六)认真谋划了财政十二五规划。根据市委实施“财政可持续发展年”的决定精神及财政“十二五”规划编制等相关要求,一是拟制了《关于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案》;二是根据《**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融入成渝加快发展规划》及相关要求,结合经济形势分析和国家政策研判,通过大量基础工作,完成了全市财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年工作安排

(一)完善财政规划编制。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对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天府新区”规划,围绕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提高保障能力等,完善财政“十二五”规划。

(二)推进税源财源培植。坚持开放合作,加大工作保障投入。坚持两化互动,支持优势骨干产业发展,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项目推进,促进规范提升投融资能力;实行投资强度和亩产税收约束,增强企业税收贡献能力。

(三)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确保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税收占比达到**%以上。在税收方面,坚持依法治税,优化征管手段,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工作督导,加强税收计划考核。在非税方面,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依法执收、依法结算、及时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争取上级更大支持。突出农业、民生及社会事业支出三个重点,围绕增加项目资金、转移支付基数两个方面,开展市、区联动,加大赴省进京汇报衔接工作力度,争取上级的更大支持。

(五)确保财政稳健运行。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乡财政稳健运行;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

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公司债务监管体系,促进公司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和“幸福**”建设目标,积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搞好地方配套和资金统筹平衡,对上级有要求的、领导有指示的、群众有呼声的更应重点关注,通过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七)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坚持依法理财、绩效理财、责任理财,加强预算约束,推进实现彻底的零基预算;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和基层工作;加强财政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加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第一责任人,主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结合各地实际,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落实推进责任。对重要政策、重点工作要开展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机制。

(二)加强督促检查。将目标工作任务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定期检查通报工作推进情况,严格问责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分值,实行规范化考评并严格奖惩。

(三)加强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市级要加强

全局性工作的统筹协调;县(市、区)要承上启下,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指导、协调各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内管理、协调,使相关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四)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深入开展财政系统“创先争优”、“我为**发展献计献策”及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确保工作开展有实绩,领导心中有位置,部门之中有形象,社会各方有口碑。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2

1 发病特点

1.1 发病日龄提前

从原来16~17日龄易发到现在8~9日龄即有呼吸道症状, 个别5~6日龄就有发病。

1.2 多出现于免疫后

临床上常在6~7 d或12~14 d免疫后出现, 免疫后2~3 d, 大群出现呼噜, 部分病例会出现新城疫症状, 此时常伴随一定的死亡率, 病程可持续10~15 d, 甚至更长。

1.3 混合感染严重

支原体与传支或禽流行感冒、新城疫混合感染为本年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组合, 其中支原体与传支、支原体与禽流行性感冒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最大。同时还需注意, 传染性喉气管炎在呼吸道疾病中扮演的角色有增强趋势, 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发病中后期由于喉头严重堵塞, 常需要滴口进行治疗。

1.4 病程较长, 治疗效果不佳

一般1个疗程难以彻底治愈, 需要2个甚至2个以上的疗程用药才可治愈。由于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病毒西药或抗生素, 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反而影响疫病治疗和恢复。

1.5 临床表现趋于温和, 死亡率较低

临床上表现为呼噜, 个别有咳嗽, 拉黄白色、黄绿色、白色稀便, 采食量稍下降或不降, 零星死亡。

1.6 温和型流感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率较高

2010年冬季主要是温和型流感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混合感染, 这两者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可达80%以上。

1.7 常以点式感染为主, 传播速度较慢

与目前养殖户预防、消毒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

2 流行趋势

2.1 感染品种和日龄范围扩大

无论是蛋鸡、肉鸡、蛋鸭还是肉鸭, 都有呼吸道病的发生, 且日龄从5~6 d到300~400 d都有。

2.2 主要以温和型为主

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态势会更加明显。

2.3 主要影响生产性能

蛋鸡或蛋鸭产蛋率降幅不大, 在1%~2%左右, 但如果为产蛋高峰期之前发病则影响较大, 甚至造成蛋鸡或蛋鸭无产蛋高峰, 对蛋的品质影响较大, 蛋壳发白、变脆、破蛋率升高、蛋清稀薄等;青年鸡或鸭发病主要影响增重, 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 尤其肉鸡, 体重差异显著。发病中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

2.4 禽流行性感冒阳性率较高, 影响会进一步加大

具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养殖场禽流行感冒的阳性率可达85%以上。

3 防控措施

3.1 日常管理方面

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在降温、大风前做好保温措施, 必要时可提前使用度获灭、速咳停等进行预防。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降低舍内粉尘和有害气体含量。在目前疫病高发季节, 做好消毒工作。

3.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尤其是病毒病的免疫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 当鸡群不稳定时免疫接种要慎重。同时免疫前使用混感护畅或度获灭与速咳停, 减少免疫后疫病的发生。

3.3 发病后治疗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3

xx年,市人大机关工会在机关党组、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工会工作,围绕机关中心任务,以创建“职工之家”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娱活动,突出维护职工权益职能,积极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工会工作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成功创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

按照市人大机关“树人大干部形象,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总体要求,工会积极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机关党组、党委高度重视,把“建家”作为机关“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机关“三位一体”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创建”领导小组积极的工作,市人大机关工会于xx年12月顺利通过检查验收,由市总工会授予市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二、贯彻落实,切实维护机关职工合法权益

机关工会一直把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作为工会的日常工作来抓。

工会把关心爱护职工,解决职工困难和后顾之忧作为维权的落脚点,我们坚持了“五必访”制度,今年工会委员会成员看望生病住院会员、家庭成员去世的会员共计10余人次。特别是余亚东同志的女儿生病去世后,欠下医疗费20余万元,机关工会组织会员捐款6万余元,在会员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送去了组织的关怀和工会的慰问。机关工会按月对当月过生日的职工进行慰问,并提高了慰问费标准。

为了使职工子女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工会组织了40余名职工子女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欢乐重野夏令营”活动。

为了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专门组织了女职工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参加女职工踢毽、跳绳比赛。还在健康体检中为女职工增加妇检项目。

推进劳务工入会工作是机关工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市直机关工会联合会将劳务工入会工作作为“建家”工作的硬指标,未完成劳务工入会的单位一律不能申报“建家”验收。机关工会在去年吸纳2名劳务工入会的基础上,又向机关党组、党委汇报,经党组研究同意后,机关现有的33名符合条件的劳务工加入了工会。

三、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工会干部素质

今年以来,机关工会积极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动员会员积极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9月,机关工会专门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工会干部培训班,有4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刘成义秘书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鼓励和鞭策机关工会为建设和谐机关作出应有的贡献。培训会上还进行了工会普法知识竞赛。

四、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活跃机关文化生活

机关工会紧紧围绕市人大的中心工作,结合机关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会活动。我们坚持在重大节假日前安排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市直机关工会和片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今年以来我们按年初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

春节前,机关工会组织参加了“四厅春节联欢会”,我们编排的舞蹈作为联欢会的开场节目,给联欢会增添了亮点。同时我们又在机关内组织了“春节联欢会”,干部职工们以党、工、青、妇或工会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黄镇东、金烈等常委会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机关干部职工、广场宾馆、公民报刊社共200多人参加了联欢会。

xx年初,按照“四大家”秘书长联系会的安排,由市人大机关主办了“四厅”春节联欢会,机关工会积极筹备,多次召开协调会,组织十二家单位编排了一台精彩的节目,突出了“团结、奋进、欢乐、和谐”的主题,得到了市委领导和各单位的好评。

为了使职工参加经常性的运动,发挥个人特长,我们于4月组建了职工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等运动队,这些运动队开展经常性训练和比赛活动,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机关男子篮球队开展活动较多,与近10个单位进行了友谊赛。机关乒乓球队坚持训练,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在“公仆杯”乒乓球比赛中荣获女子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工会组织部分职工参加“典雅杯”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一等奖。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女会员参加了工会片区女子跳绳及踢毽比赛,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机关工会还着重加强了与区县人大的联谊活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我们与XX区区级机关共同开展“公民报刊杯”射击比赛及篮球友谊赛,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职工、广场宾馆、公民报刊社和XX区区级机关干部职工近200人参加了活动。我们还组织了首届全市人大系统“公民报刊杯”书法比赛,市人大机关及各区县人大的50余名同志的近80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参赛作品得到书法专家的高度评价,评出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并在“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颁奖和展示。

工会开展的文娱活动,丰富了机关干部职工生活,也增强机关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

四、xx年工作安排

进一步发挥机关工会在机关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机关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工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机关工会在在接受创建职工之家检查验收时,验收组在对我们工会工作充分肯定后,提出机关工会应该在机关民主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机关工会今年将积极为机关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献计献策,参与民主评议和评先推优,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表彰和奖励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关于创建“职工之家”工作

xx年,机关工会成功创建了市级“模范职工之家”,xx年底机关将搬迁到新办公搂,我们将巩固“建家”成果,争取在新办公楼建一个工会活动室,在办公网和外网上建一个工会栏目,为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做好基础工作。

关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

今年机关工会维权工作的重点是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去年,机关符合条件的劳务工已全部入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机关劳务工还未签订劳动合同,机关工会将主动向机关党组、党委汇报,协助机关与劳务工签订合同的工作,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机关工会要积极配合党委开展职工思想教育活动,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同时鼓励职工参加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工会委员会在今年开展一次工会干部培训班,着重学习工会方面的 法律法规,指导工会干部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继续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

机关工会将在今年继续围绕机关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拟安排如下活动

1、承办“四厅”春节联欢会和机关春节联欢会

2、参加“公务员杯”乒乓球比赛

3、参加XX市第七届职工文艺汇演

4、参加XX市第七届“公仆杯”职工运动会

5、组织庆祝“国际劳动节”户外活动

6、组织单项体育比赛

7、举办职工家庭运动会或少儿才艺表演比赛

8、举办全市人大系统摄影比赛

9、组织庆祝“国庆”文体活动

10、筹备参加“四厅”春节联欢会和机关春节联欢会

11、开展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评选表彰活动

工会围绕机关的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文娱活动,每次活动都事先经工会委员会研究并报经机关党委同意,由工会委员牵头写出活动方案,分工落实责任,各工会小组长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使每次活动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2010年全区安全生产情况及2011年区安委会工作重点通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完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力压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控制目标任务。2010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起,共造成*人死亡,同比分别下降34%和33.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死亡*人,同比分别下降18.1%和14%;火灾事故发生*起,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同比分别下降43.4%和持平;工矿商贸企业及其它非生产性事故发生1起,造成1人死亡,同比持平。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回顾2010年,主要做了六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构建“责任网”,在落实安全责任上下功夫 2010年,全区各镇、部门主要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

署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把安全生产纳入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各分管领导严格落实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直接责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范围,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加大安全检查和执法力度,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二)突出隐患治理,在重点行业监管上严要求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督查)活动。2010年全区共开展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6次,参加人员1448人,其中区长带队检查4次,组成督查组4个,参加检查牵头单位8个,全区43位科级干部带队检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1544个,排查一般隐患3748项,排查重大隐患25项,已全部落实整改。

二是狠抓专项整治。着力加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冶金、非煤矿山、已关闭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行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零售等审批和行政许可制度,督促企业落实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明确农村建筑施工领域监管职责。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管监控,从排查登记、隐患报告、挂牌督办、跟踪督查、整改销案等方面,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

三是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力度。根据安委[2010]5号文件要求,区安委会启动联合执法机制,8-11月份,共查处非法违法行为75起,其中: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33起,其他非法违法行为42起。责令停产整顿 24起,取缔非法生产经营 51起,关闭后未出现死灰复燃现象,落实治理资金 12.93万元。

(三)强化宣教培训,在提高职工素质上求实效

大力开展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区政府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全区各单位积极参加,全区宣传活动力度大于往年;联合工会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开展安全生产“六进”活动,全年开办生产经营单位法人、安全管理干部及电焊、电工各类安全培训班24期,培训总人数达2200余人,对已接受培训的安全管理干部和特殊工种全部建立档案。

(四)强化应急管理,在提高事故救援能力求保障。全区所有危化品企业均实现建档立案,区安委会成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制订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结合实际开展应急演练。全年共组织演练13次,其中以徐州永鹏科技有限公司危化品泄露为场景,组织区级应急救援演练1次,安全生产事故自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在依法行政水平上促提升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培

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大力推进安全监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以来所有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审批事项均登录上网。

2010年,在全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和区各有关单位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我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第四季度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但是,我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对安全生产保护设施投入不足,在生产过程中,赶工期,盲目动工、违规操作现象依然突出;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不够重视,整改治理不彻底,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二是职工安全素质较低。企业职工未经培训上岗、职工自身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生产中不重视生命安全。

三是安全监管工作依然存在盲区。部分行业由于部门间职责不清,在具体监管工作中出现困难。一些非法违法小企业、小作坊因规模小、人员少、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在监管执法时难度较大。

四是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压力大。危险化学品、冶金及地下燃气管网等高危行业,对企业员工素质、设备安全标准、应急处置能力要求较高,出现事故极易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是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问题,请相关单位认真对待。

二、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为主线,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严控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确保“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开局,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目标任务: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不突破市政府下达的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具体考核指标待市安委会下达我区后,由区安委会另行下达)。

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以“一岗双责”为前提,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建设。一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区政府与各镇、各相关部门继续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分解下达安全生产预控指标。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与各行政村、相关单位分别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二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落实各区镇、部门主要领导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分管领导安全生产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三要严格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全面落实各镇、部门考核和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真正把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以宣贯《通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一是落实各种宣传贯彻活动。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组织开展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结合《通知》内容,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宣传,推动《通知》及省、市各项政策规定的全面贯彻实行。

二是制定配套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落实《通知》的具体工作方案,形成相互配套、有机衔接、推动安全生产有效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监管责任。对照《通知》规定,对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领导人员现场带班、班组安全建设等进行全面检查,指导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是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落实督办责任,提高督办效率。对瞒报、谎报、迟报事故以及事故后逃逸等行为,要依法从重从快查处。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六是加大宣教培训工作力度。对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资格培训,严格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的监管工作。加强对企业班组长、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及农民工培训的监督指导,加大对职业危害企业接毒人员的培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能。全年完成安全生产法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人以上。

(二)“打非治违”为有效手段,深化依法监管。继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继续细化、量化各职能部门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检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作坊,依法

依纪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

(三)以治理隐患为着力点,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深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农业机械、消防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

集中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重大隐患,;烟花爆竹要严查“四私”行为;冶金企业要继续加强煤气安全管理,开展高温液体安全隐患治理。道路交通要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尤其要认真整顿交通运输企业,健全和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同时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深化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整治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建筑施工、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消防等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二是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跟踪督办、逐项整改销号。要继续实行省、市(州)两级重大安全隐患公示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告重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情况。

三是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加大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机械等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设施设备,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四是要继续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研究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相关文件,继续加强与区卫生、人社、总工会的联合监管,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健康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治理。

(四)以事前预防为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加大救援装备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规范和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工作,加强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继续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强对安监执法队伍的培训,大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在区委、区政府周围,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全力促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为全区加快转变经济发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5

2010年度,工程咨询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创新”的主线,坚持“1336”工作思路,以市场开发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分解了全年工作目标,细化管理,强化职能,提升服务意识,拓展市场,重点抓好市场开发、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

工作, 班子团结全体员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奋力开拓,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近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拓创新,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市场份额多少是公司生存和壮大的根本,公司班子把市场开发作为全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坚持“巩固省内、扩展省外;坚持电建主业、扩展多元发展”的市场开发战略,积极搜集信息,及时跟踪,加强同业主的前期沟通和合作,克服各种困难,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市场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发了电网750kv工程造价咨询及决算、大唐宝鸡热电厂(2330mw)、宁夏(2350mw)造价咨询、热电厂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陕西电厂扩建工程、电建第三工程公司宁东电厂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等多项合同,合同金额近500万元。、努力抓好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工程项目管理成果直接影响着公司在市场的生存,咨询公司班子上半年来狠抓在建工程的管理,一方面在员工中倡导和践行“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服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同业主沟通,急业主之所急,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及时调配相关专业人员,满足业主和工程的需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另一方面,坚持精益求精和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优良的成果赢得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信任,从而通过精心服务,彰显态度与能力,赢得客户的信赖,最终赢得市场。、加大工程款的催缴力度

资金是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咨询公司在做好市场开发的同时加大了工程款的催收力度,除班子成员积极和各个业主及时沟通,对工程款的催收实行项目负责制,落实到人,从而保证了各个项目工程款都能基本及时回款到位,以保证咨询公司的现金流和各项经营指标的顺利实现,规避和减小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保证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4、内部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年初,咨询公司推进了项目目标责任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努力保证项目管理整体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想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使各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回款等综合指标得以落实。

公司本部管理费用总体控制较好。工资性费用、车辆费用、招待费、办公费等费用支出情况均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5、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团结、求实、进取”的领导班子。

加强班子自身的学习,坚持支部学习制度,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努力推进领导班子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的提升,强化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集思广益、团结和谐、互相合作、高效履职的良好局面。善于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其对公司发展出谋划策的参谋作用和各项工作的管理及模范作用。并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支部的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6、积极开展依法治企活动、小金库治理活动,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咨询公司干部职工坚持活动与工作 “两不误、两促进”,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进行学习,加深了对依法治企工作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依法治企对规范管理和公司运作的促进作用,使领导干部更新了观念,统一了认识,以加强工程项目和经营领域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为主线,重点排查管理制度漏洞和程序缺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手段,杜绝经营管理中的“习惯性违章”,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为目标,实现严格决策程序,健全规章制度,严肃制度执行,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6

一、2010 年工作总结 2010 年以来,我局工会委员会按照年初县总工会的工作 安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服务大局 为原则,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为目标,不断探索机关工 会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选准角度,发挥特色,切实加强 工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广大税务干部职工的聪 明才智和活力,在组织职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构建和 谐国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好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 工作,活跃职工文体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工会组织的积极作 用。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工会组织 我局始终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方针 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会组织形式 和组建方式,完善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今年,我局为健全工会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先后完善了 工会工作制度、工会议事规程等多项工作制度,规范了各项 工作操作运行规程,并对新一届工会委员进行专题业务培 训,进一步熟悉了工会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工 会工作计划,为活跃工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 了工会组织对促进税收工作发展、保障干部职工合法权益、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工会组织建 设得到了全面加强。

(二)强化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增强职业技能 为了促使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胜任税收工作,提高 工作技能,推动国税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我局工会今年加 大了对干部职工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组织开展各种专题知识培训班达6 期,人均参与培 训 12 天,培训人次达到 630 多人次。在抓好各种业务知识 培训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干部职工的党纪国法、政治理论、党风廉政等思想素质的教育,坚持了全局每月组织两次全员 集中政治学习、部门每周一次岗位学习、个人规定内容开展 自学,并针对各个时间段,在县委、县政府及各兄弟单位聘 请各方面的老师给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全年共 开展如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员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风廉政系列教育活动、政 务礼仪等内容专题讲座达7 次。在自身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 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选派了 40 多人次外出参加上级组织举 办的各种培训班。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全局干部职工政 治理论、业务素质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XX 国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 为创建优秀“职工之家”,我局工会始终坚持有为有位,围绕税务机关工作性质和特点,切实维护税务干部权益,组 织职工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今年以来,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虎跃税悦”趣味文体 活动、税收业务及理论知识竞赛、三八妇女节女干部“学习长征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参观学习活动、“迎五四”趣味 文体活动、“虎跃金秋迎国庆”税企联谊文体活动、党风廉 政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活动。同时,积 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委、县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种 知识竞赛、体育竞技等活动,多次获得良好成绩。为了干部 职工开展学习、组织活动有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我们完善 了阅览室、活动室、卡拉 OK 娱乐室等设施建设,并对职工 食堂进行装修。为了保障干部职工的健康权益,我们组织全 局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为了激发干部职工 工作热情,发扬竞争向上的进取精神,我们实施了竞争“青 年文明号”、文明服务岗、四能手称号等评选奖励机制,促 进了干部职工奋发努力学习、积极有为工作,通过开展形式 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机关文化生活,陶冶职 工思想情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各项工 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2011 年工作安排 2011 年,我局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上级精神,加强工会 组织阵地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工会工作,全面提高工 会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结合国税工作特点,围绕党政中心工作 不断完善工会工作机制,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 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抓好维权、稳定工作 把《职工权益保障条例》、《工会法》与《公务员法》 结合起来,加强宣传学习,既要维护机关职工合法权益,更 要维护机关的团结稳定。

(三)立足国税特色,培育国税文化 从国税事业的建设发展中挖掘文化特色和内涵,大力宣 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国税精神,造就一个文化底蕴厚、特色浓、水平高的学习型机关。

2010小结2011安排及措施范文 篇7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扩大开放、促进消费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外经合作、口岸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商务工作实现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及2010年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商贸流通快速发展。2010年1-9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19.1%。预计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19.3%,比2005年的42.2亿元增长一倍半,年均增长18.7%。“十一五”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多。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在连续突破20亿美元、30亿美元大关后,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全市外贸总额依然列全省第二位。2010年1-9月,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8亿美元,同比增长59.4%。对外贸易总额居全省第二位。预计2010年全年,可完成对外贸易总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1%,比2005年的13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2%。“十一五”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

利用外资成果丰硕。2010年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10年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可突破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比2005年的0.6亿美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38%。“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倍多。

外经合作步伐加快。2010年1-9月,我市完成境外投资6.4亿美元,名列全省今年对外投资各地市之首,外经营业额完成1211万美元;在外劳务人员430人。外经营业额“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累计完成近1亿美元。

口岸运量高速增长。2010年1-9月,铜陵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44.3万吨,同比增长34.9%,进出口货物总值2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8.1%。铜陵口岸集装箱运量为12813标箱,同比增长41%。预计2010年全年口岸运量突破180万吨,比2005年的51万吨增长两倍半,年均增长28.7%,在全省一类水运口岸中排名居前。

二、“十一五”重点工作

(一)宣传引导,商务惠民成效显著

1、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成果丰硕。为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我局周密部署,广泛宣传,严格网点准入,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截至2010年9月,我市共销售冰箱、彩电、手机、洗衣机、电脑、热水器八类家电下乡产品近5万台,销售金额约1.2亿元;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万台,销售金额4000多万元,商务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2、万村千乡工程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我局按照完善基础、强化服务、巩固老店、发展新店的工作思路,严把质量关,狠抓诚信关,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帮助解决农家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至2010年9月底,我市累计已建成160家农家连锁店,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

3、菜市场改造稳步实施。按照全市民生工程要求,我局为菜市场改造牵头单位,几年来,我局深入调研,积极协调,菜市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家菜市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4、市场监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五年来,我局不断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健全监测系统网络,及时发布生活必需品监测分析,截止目前,全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样本数已达52家,2009正式开通的铜陵商务预报网站,已发布各类商务动态信息 1200余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我局还制订了《铜陵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完善了生猪活畜储备和冻肉储备制度,有效保障了特大雪灾时的市场供应,我市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二)扩大内需,城乡市场繁荣有序

1、商业网点快速增长,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区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3万个,商业营业面积近120万平方米,现有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店3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9家。建设面积5000㎡及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有25家,全市商贸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成为带动全市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雨润、乐购等的开工建设,城市社区便民双进工程的广泛开展,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铜官山主城区商圈,社区便民商业,以及农村市场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商贸业消费体系。

2、扶优扶强,打造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一是重点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市重点扶持的铜陵合百商厦、铜陵大市场、铜冠商业广场、绿源农产品大市场、顺达实业公司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近几年来销售额和销售量逐年攀升,成为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的主力军。二是加快市级商业核心和区级商业中心的发展。结合城区改造,鼓励大型百货业、超级市场、大卖场、专卖店等现代商业主流业态集聚,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增强城市现代气息。三是实施以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消费进社区为主题的“双进工程”,重点是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2009年,铜官山区沙河社区获批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

3、强化宣传,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幸福铜陵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业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分类考核,确保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落到实处。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服务业知识普及和新闻宣传,组织开展了铜陵服务业发展大家谈活动,引导全市上下切实提高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发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业、商务服务业、职教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社区和农村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八大产业,2010年1-9月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

(三)优化结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克服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种种不利影响,打基础、练内功、抓订单、保增长,全市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

1、外贸主体不断壮大。随着我市进出口孵化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十一五”末,我市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370家,是“十五”末的3倍;发生外贸实绩企业有171家,是“十五”末的1.9倍,外经贸队伍不断壮大。

2、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机电产品累计出口1.9亿美元,是“十五”的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2.6万美元,是“十五”的2倍。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出口商品品牌3个,主要出口产品有16大类产品近300多个品种。

3、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产品销往全球各地114个国家和地区。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经贸便捷化措施,深度开放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企业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累计完成7290万美元,是“十五”的3.6倍。

(四)跟踪落实,引进外资成绩斐然

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领域明显拓宽。截至2009年末全市累计外商投资企业281家。投资领域涉及基础设施、铜、电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精细化工、服务业等主导行业。

1、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为推介铜陵、宣传铜陵,建立完善了我市招商引资资源库,编制了《铜陵投资指南》,制定和出台了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全市招商引荐项目归口主谈办法等7项制度,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年终考核验收工作,全民大招商成效明显。

2、组织参加重大招商活动。积极筹备,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招商平台。先后筹备和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第四届中博会、厦洽会、高交会、赴港招商会等各类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展驻地招商工作。抓住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驻点招商,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

(五)对外合作,“走出去”卓有成效

外经综合劳务企业取得零突破,对外投资取得一定成效,铜陵有色公司在境外开采铜矿成为我市乃至我省“走出去”战略的一个亮点。“走出去”主体不断增加,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由2005年的4家增加到现在的14家。

(六)政策促进,商务工作稳步前行

为充分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内外贸企业竞争力。五年来,我局深入学习、充分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帮扶内外贸企业发展的促进政策,有效保证了商务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流通业结构和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是制定了《铜陵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立起与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化都市型商业网点体系,增强铜陵作为皖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吸引辐射能力,逐步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的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三是出台了《关于支持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做强外贸、国际市场开拓、“走出去”和“大通关”等8个方面对企业予以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企业共争取国家省市外经贸各项促进发展资金1.79亿元,惠及外贸企业160多家,为我市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

四是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支持鼓励我市服务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七)规范程序,商务执法步伐坚实

1、抓好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12312监管平台硬件建设,开通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接受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诉。

2、肉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认真履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坚持日常巡察和市场集中整治相结合,狠抓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安装屠宰厂电子监控设备2套,先后开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动4次,日常巡察(含夜间突查)31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车辆300余台次,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查处没收及焚毁注水等违法肉品3000余公斤,罚款1万余元,有效地遏制了私屠滥宰、牛肉注水等违法经营行为,肉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推行酒类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深入酒类经营企业调研宣传,逐步推行酒类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共办理酒类备案登记企业42家,实现了网上查询和溯源管理。

4、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加大管理力度,按期对全市各加油站进行年审,不断规范成品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

(八)廉洁高效,口岸建设稳步发展

围绕“安全、高效、廉洁、和谐”口岸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在铜陵口岸查验单位支持、配合下,口岸外贸运输、服务代理运行平稳,口岸管理机制行为规范、运转顺畅,口岸运量在全省一类水运口岸中排名居前。2009年,华德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获准设立,同年,铜陵港对台湾实现直航,2010年,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九)注重学习,商务队伍水平稳步提升

为打造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作风实的商务干部队伍,我们重视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教育,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着力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推进铜陵科学发展,促进铜陵商务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开展了学习、调研和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等各类活动,群众满意度达98.2%,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达到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丰收的效果。

2、着力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发展关键在领导,思想是否解放了”主题,以召开座谈会、撰写调研文章等形式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出台了《全民大招商专题活动实施方案》,逐步落实“专题活动”各项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大招商活动的开展。

3、着力抓好“四百工程”及“双创”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在做好单位自身文明及卫生创建工作的同时,指导帮助大型商场、超市及屠宰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2010年主要工作

(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稳步发展国内贸易

1、实施五项工程,促进商贸流通。一是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家电汽车下乡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推行家电下乡“网点代垫直补”工作。为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我局还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网点进行了不定期检查,严把销售网点备案,确保网点准入条件,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截止9月底,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8964台,销售额达1.17亿元,每万户农民购买下乡家电5119台,稳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工程。通过印发宣传单、大蓬车下乡、以及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自7月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家电12304台,实现总销售额4289万元,累计回收旧家电13210台,兑现补贴88.5万元。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截至5月31日,共回收报废机动车辆558辆,发放补贴资金299.3万元,提前报废老旧车以旧换新86辆,发放补贴资金88万元。三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160家农家连锁店,其中日用品店96家,农资店64家,分布在我市12个乡(镇)和90个行政村。四是实施农超对接工程。在安徽万花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和铜陵绿源农产品大市场进行试点,扩大农超对接的示范功能,提高各方面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实施菜市场改造民生工程。积极主动与县区及相关部门协调,针对民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截止10月底已有4家菜市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1家正加快实施进程,1家正在进行开工前拆迁工作。

2、加大扶持力度,保持消费快速增长。兑现了2009年促进流通业专项资金299.8万元,加强对国家和省支持资金的争取力度,6家企业获国家及省级财政补助共计251.5万元,2家为中小商贸企业担保企业获得国家及省级财政补助共计143.2万元。铜陵合百商厦等大中型商贸企业销售额稳步攀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3、广泛宣传,大力发展服务业。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市政府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业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将服务业主要指标量化分解,实行分类考核,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落到实处。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服务业知识普及和新闻宣传,组织开展了铜陵服务业发展大家谈活动,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邀请发达地区有关人员来铜介绍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全市上下切实提高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政策扶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等。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步调一致,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发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业、商务服务业、职教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社区和农村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八大产业,2010年1-9月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

4、加强监管,特种行业有序发展。一是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坚持日常检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狠抓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10月份,共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4次,日常巡查42次,专项检查1次,共出动执法车辆4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没收查处焚毁病害肉600余公斤,较好地保证了我市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二是进一步健全酒类备案登记制度。1-10月,共办理酒类备案登记企业3家,累计达42家。目前这些企业已全部录入商务部“酒类备案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查询和溯源管理。三是加强特种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大典当、拍卖、成品油、二手汽车流通、旧机动车辆拆解等特种行业管理力度,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和行业健康发展。

5、做好市场监测,完善应急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样本结构,不断扩大监测范围。新增监测样本企业7家,到目前为止,我市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和重点生产资料监测样本企业分别达17家、29家和3家,样本总数同比增加11.6%,数据报送及时正常,运转良好。做好“商务预报”网站维护工作。1-10月,发布各类商务动态信息 700余篇,进一步扩大了铜陵商务工作的影响。二是加强调研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撰写市场分析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进一步完善生猪活畜储备和冻肉储备制度。通过招投标,分别与生猪养殖企业和冻肉储备企业签订了年储备生猪5000头和冻肉50吨的储备协议,能满足城市居民近半个月的正常消费,使特殊时期我市肉品市场供应有了充分保障。

6、认真抓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运行及建设工作。根据省商务厅要求,我市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于2010年初开始挂牌运作,在抓好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局还将12312热线电话拓展为商务领域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的公益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许经营、家电下乡、报废汽车回收、技术进出口、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举报投诉,提供咨询服务。

(二)扩大主体,优化结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1、做好进出口孵化工作,不断扩大外贸主体。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及时调整我市进出口孵化工作对口帮扶联系企业,拟定对口帮扶孵化工作方案、措施及实施计划。进行分类指导,对口帮扶。通过对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业务培训讲座,深入新孵化企业现场业务咨询与指导等方式,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扶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寻商机、找客户、抓订单,促使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1—9月份孵化企业新增进出口实绩3260万美元,主要是华纳电子、启盛金属、伟洋贸易、普乐化工和东美进出口企业等。

2、加大外贸扶持力度,落实外经贸促进政策。一是举办全市进出口业务培训班,组织商务、海关、外管以及省对口帮扶公司等部门人员宣讲国家省市外贸政策法规以及进出口业务知识和实战技巧,全市各进出口企业共13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认真做好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出口存量增量奖、进出口孵化资金等省级促进资金的兑现工作,涉及117家外贸企业,共兑付各项资金259.2万元。三是积极争取省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切实解决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新增精隆电工、美帮制衣公司2家企业获得省中小企业外贸担保贷款300万元。

3、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帮助企业寻找商机,开拓市场。引导进出口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为进出口企业开阔视野、拓展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积极做好安徽省科技兴贸铜基电子材料出口创新基地和纺织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基地孵化发展资金,着力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低能耗、成长性好的外贸骨干企业,以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1、注重实效,办好各类招商活动。一是成功举办承接产业转移铜陵(香港)专题招商活动。为进一步宣传铜陵新形象、结识新客商、推介承接新项目,更好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我局认真筹备香港专题招商活动,做好项目准备、客商邀请、宣传推介等工作,约100多名香港企业高管出席了承接产业转移铜陵(香港)专题推介会,共签约7个外资项目,协议利用外资约4.2亿美元。二是精心承办第十四届“西洽会”。推介8家企业和12个项目,签订了总投资10亿元的“高档电子铜箔生产基地”项目合同。三是组团参加了安徽省赴香港经贸交流活动,成功签约5个外资项目,总投资约8.5亿美元。四是积极利用第十四届厦门投洽会、第六届徽商大会和第五届中博会平台,推介招商项目100余个,签约项目13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五是承办世博会我市参会工作,落实了展览展示及展品,积极安排世博会安徽周活动,参与世博知识竞赛和安徽省形象大使选拔赛,我市一名选手获选30名安徽馆形象大使之一。

2、做好外企服务,促进项目履约。加强在建、在谈、在手项目跟踪,做好外资企业审批服务工作,对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使按合同履约和资金到位。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联合年检,实行集中办公、送检上门,为全市外企免费开展网上年检业务咨询,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1-10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协议投资总额1143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808万美元。

3、迅速行动,积极申报境外合作共建园区。按照省领导要求,全省各市园区要提出3-5个突出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牵动性和示范作用的大项目,与境外共建产业园区。我局反应迅速,主动与县区和经济园区联系,申报江北产业园与德国共建化工园区。此外,我局还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多方协调,抢抓时间节点,向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办公厅积极申报我市开发区升级材料。

(四)扩大宣传,落实政策,进一步发展外经合作

一是落实外经企业促进政策,积极申报省级外经企业支持资金。按照商务厅的要求,推荐我市安徽金拓矿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皖陵珍稀动物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为安徽省推动“走出去”的重点企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外派劳务输出市场工作领导,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宣传,及时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跟踪服务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今年我市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变更合同额较大,我局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项目工程进展,与企业保持联络,及时提供服务。四是跟踪了解我市服务外包情况。为鼓励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主动上门宣讲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服务外包市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据了解,今年我市服务外包企业营业额已达400万美元。

(五)积极协调,提高效率,不断加强口岸建设

一是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自去年以来,对金园码头开放验收工作坚持做到“履行职责、服务先行”,全程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3月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对外籍轮开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至此我市正式对外籍轮开放的码头已达5个。二是积极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明确了我市(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主体,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各项工作。三是协调支持华德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尽快运作。由于多方面原因,铜陵开发区华德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一直未能实际开展业务,面临被注销的风险,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深入企业积极宣传有关保税仓库的知识,鼓励进出口企业开展保税仓储业务,全力支持该保税仓库开展业务,目前该保税仓库入库货物率达90%以上。四是进一步加强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工作。组织召开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单位座谈会,制定了铜陵口岸廉政共建办法,编发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专刊,不断提高口岸各查验单位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联络,服务企业,贸促会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举办培训班,推广网上签证业务。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出口企业,今年4月,举办了“原产地证网上签证业务培训班”,全市共4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培训。二是严格审核,做好出证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共审核签发一般原产地证498份,涉及金额2282万美元,认证对外贸易单证32份,代办领事认证12份。全年共新增原产地证注册企业11家,累计共有原产地证注册企业84家。三是积极参加第十一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参会工作。按市领导要求,积极主动与国家贸促会、省贸促分会联系,争取其对我市此项活动的支持,经多次联系后,国家贸促会、省贸促分会分别成为我市青铜博览会的支持和承办单位,国家贸促会及省贸促分会领导参加了博览会,有力地扩大了第十一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对外影响。

(七)创先争优,提高效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围绕“为实现商务经济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建设幸福铜陵争先锋”这个主题,建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创先争优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按照要求,稳步实施“四百工程”,在与联建村充分对接、沟通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党委,制定了相关制度,引进了发展项目,开展了相关帮扶指导工作。

三是积极响应“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制定大型商场、超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除要求机关干部开展“两创”工作外,还不定期实地督促检查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隆门屠宰场做好“两创”相关工作。

四是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调研,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组织机关党委换届,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加大党风廉政文化宣传力度。做好安全生产、信息调研、保密、计生、财务管理、建议提案办理、信访等工作,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在本机关积极开展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并通过了检查验收。

四、“十二五”时期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商务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在优化结构中扩大总量,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城市开放水平为主题,加速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内贸工作要在体系建设上求突破,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外贸工作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求突破,培育自主出口产品品牌,扶持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利用外资要在提升外资质量上求突破,着力引进符合我市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知名和世界500强企业;外经工作要在体现特色上求突破,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走出去规模;口岸工作要在优质服务上求突破,不断扩大就地报关直运规模和水平。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商务率先发展,为服务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做出应有贡献。

(二)“十二五”商务发展总体目标

商业流通。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省12%以上)左右。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取得实效,商贸流通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商贸工作围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生的目标,加快调整升级,“民生商贸”深入人心。商贸业实现六大特色:一是商贸业多样化,满足各层次需求;二是经营模式特色化,实施错位竞争;三是商业网点布局人性化,城乡居民同享便利;四是消费模式多元化,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五是城乡市场一体化,要素流通规范合理;六是商贸监管标准化,消费环境诚信放心。

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2015年达50亿美元。出口增速明显提高,拉动经济增长能力加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明显提高,品牌产品出口增加,对外贸易效益进一步提高;中小出口企业量增力强,对外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加。

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五年累计22亿美元,年均增长17%。“十二五”期间来我市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达到12家。现代产业领域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市级以上开发区在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上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和地方外向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外资与城市经济加速融合,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招商取得成果,吸引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入驻。

国际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对外投资加快发展,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全方位开拓,国际经济合作管理体系更趋完善。

口岸工作。外贸货运量按年均15%速度递增,“十二五”期间外贸运量累计达到1000万吨以上。口岸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安全、快捷、文明、高效的一流对外通道。

五、“十二五”商务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推进流通业发展,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发展时期,商务工作必须坚持以扩大消费为核心,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引导和培育消费热点,推进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建设,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1、加强主城区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加速提升主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长江路为中心,加快西湖新区建设,以品牌为核心,加快发展直营店和加盟店,培育跨区域、广辐射、上档次的品牌专业市场,进一步提升主商圈承载能力和商业档次,增强吸纳与辐射能力。推动一批重点商贸项目早日启动和建成。加大培育和发展服装、餐饮、文化、小吃等特色商业街区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聚集品牌,凝聚人气,带动夜市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形成若干个大型、区域性龙头骨干流通企业和商业品牌。引导、鼓励骨干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改革创新传统销售模式,鼓励信用消费,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

2、加强城乡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城市社区“双进工程”为契机,重点建设家政服务、生鲜超市、便民修理等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全面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争创国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以建设放心早餐标准店为重点,以扩大标准店覆盖面为关键,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连锁经营网点建设。加快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大家政服务培训,着力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不断规范家政服务管理,加快建设家政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便利高效的家政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具有铜陵特色的“双进”品牌。

3、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载体,营造安全、便利、实惠的农村消费网络。着力实施商贸综合体建设,抓住建设五个中心镇的机遇,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1个市级物流配送中心、3个区域物流配送分中心及所属商贸综合体、12个乡镇商贸综合体。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档次、扩大辐射力。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农超对接,鼓励农家店购销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十二五”期间培育1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的大型农产品市场、1家市级大型农产品市场、1家市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4、加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支持重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动农资经营骨干企业在全市加快市域配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实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与农技服务一体化。加强农资品牌建设,建立经营者诚信体系,严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创建让农民信得过的农资品牌,服务农业生产。

5、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试点企业加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回收网络和社区回收亭建设。继续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帮助有条件企业列入国家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旧家电回收拆解业务。

6、加强市场运行调控与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优化样本结构,扩大监测范围,加强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大力推进商务综合执法,完善12312举报投诉系统建设。启动“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肉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消费安全。加强酒类、旧车交易、拍卖、典当、成品油等特殊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以打击流通领域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进一步净化流通消费环境。强化调控手段,加强政策性储备制度、储备设施和应急商品数据库建设。研究建立商业代储制度,健全应急工作预案,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7、扩大流通业对内对外开放。引导国内外流通企业向我市投资,着力优化外来流通企业的投资业态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我市流通业水平。重点引进和发展专营店、精品店、仓储式商场等相对缺乏的业态,完善我市现代流通业态。引导外来企业参与我市商业、运输、仓储等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大型物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鼓励我市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流通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国内外连锁商业企业采购我市产品,推动我市流通企业在融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的同时,积极到境外、省外投资兴业,设立分销网点,参与企业重组并购和商品招标采购,加强与长三角流通企业合作。

(二)扩大对外贸易,转变增长方式 把握经济结构调整机遇,将扩大外贸规模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有机结合,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1、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在铜、纺织服装、化工等产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装备制造、电子模具、纺织服装等出口基地建设,形成集群效应。“十二五”末,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以上。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十二五”培育3-5家国家级科技兴贸重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

2、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发挥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在有条件的开发区新增1-2家出口加工区。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承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业务,限制“两高一资”类型。促进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良性互动,以加工贸易方式吸引外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深加工、精加工,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

3、推动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鼓励我市工程、技术、旅游、货物贸易等传统服务业拓展空间,信息服务外包、知识产权和专利服务、文化产品、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实现出口。鼓励引进境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方式,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等。

4、加强创建自主品牌和国际认证。开展品牌建设培训,指导海外商标注册,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十二五”培育5个中国出口名牌、15个省级出口名牌,30个市级出口名牌,出口名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20%。支持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十二五”末全市70%进出口企业通过体系认证,85%出口产品通过质量认证。

5、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发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东欧、中亚等新兴市场。充分利用国家在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多渠道开拓非洲、拉美等市场。推动跨国集团在我市举办国际采购对接会,支持更多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网络。组织企业参加著名的国际专业博览会,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6、发挥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坚持进出口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进口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缓解资源及环境约束、提高经济运行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有色、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优化发展,加大铜精砂等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

7、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积极“孵化”培育外贸出口企业,不断壮大外贸队伍,“十二五”末全市孵化500家外贸进出口获权企业,培育20家年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外贸骨干企业。

(三)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继续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全市利用外资总量实现大跨越,质量明显提升。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活动、项目、开发区、新兴产业、服务外包、政策体系为主要抓手,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1、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结构,加大我市主导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利用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促进我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投资环境改善。重点培育一批利用外资龙头企业,形成铜、电子、纺织服装、新能源等若干个产业集群。

2、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探索境外上市、证券市场融资、无形资产融资、股权臵换、债转股等新的吸收外资方式。鼓励外资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企业改组改造。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我市投资。用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

3、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继续把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放在突出位臵,提升利用外资规模效应。发挥国有大企业和省级开发区的招商载体优势,挖掘市场前景好、经济技术起点高的招商项目,增强对500强企业的项目吸引力。加强与500强企业的密集接触和高层接触,搜集掌握其战略投资意向,推进项目对接和跟踪服务,促成投资。鼓励和引导已在我市投资的500强企业扩大投资或上新项目,鼓励500强企业在铜设立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发挥对我市产业的技术提升效应。

4、创新招商方式。以产业集聚作为引资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和产业链长的产业集群骨干项目。鼓励铜陵有色公司在其他方面引进相关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拓展。组织好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重点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推进更多外商和东部地区企业到我市投资。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搭建公共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立重点行业目标外商数据库。针对企业和外商需求整合优质项目,提高招商实效。鼓励已来我市投资的企业增资扩股和新设企业。

5、优化利用外资环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利用外资工作发展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利用外资目标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完善利用外资考核机制,激发全市利用外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坚持执行外资并联审批制度,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制,为投资者创造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完善外商投诉办理机制,切实维护外商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无地不招商、无人不招商、无时不招商”的良好投资氛围。

6、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把握国际服务外包机遇,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十二五”我市利用外资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旅游、商业、电信、文化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四)积极“走出去”,更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十二五”时期是走出去的大发展时期,要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优势,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展多种形式国际经济合作,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1、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支持企业积极承揽附加值高的总承包、交钥匙工程。“十二五”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企业达到20家。坚持有组织、有管理的劳务输出方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扩大技术人员在外派劳务中的比重,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整体效益。鼓励外包工程带动本市出口,推动外贸外经协调发展。

2、推进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以优势制造业为重点,鼓励企业按照“从产品输出到设备输出,从资本输出到技术和服务输出”的发展方向,稳步对外投资。推进优势行业和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积极开拓东盟、南亚、中东、东欧、南非、南美等投资市场,在境外形成产、供、销、物流、服务、品牌打造等配套发展体系。“十二五”在境外建立1—2个较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商业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积极承办我国将建设的境外中国投资合作区项目。

3、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大力推动铜陵有色公司等大型企业积极开拓智利等南美资源市场,加强与国际开发企业的资源合作,提高权益资源占我市进口资源的比重,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基地。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境外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十二五”在境外建立1-2个资源开发企业。

4、推动科研院所拓展国际市场。发挥我市科研机构产学研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获得对外设计咨询和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十二五”科研院所对外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占全市累计营业额的10%以上。

5、加强外派劳务管理。按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原则,定期深入开展“外派劳务合作隐患项目排查”和“外派劳务人员调查”等活动,加强外派劳务中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及各种扰乱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断规范外派劳务经营行为。建立完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和对外劳务合作应急援助机制,及时处臵涉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健康发展。

6、建立“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支持“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以政府服务为基础、中介机构和企业充分参与的信息网络,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十二五”末1家年营业额过1000万美元、2-3家年营业额过500万美元。

(五)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高口岸综合效益

进一步理顺口岸管理体制,深化口岸开放,完善口岸设施,以提高口岸外贸运输量和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大力促进外贸经济增长,打造长江流域一流对外通道。

1、实现长江段铜陵全流域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家和省口岸办的跟踪衔接,使我市“十二五”口岸规划意见列入国家规划,增加开放岸线,建设两个开放泊位,促进长江段铜陵水域全开放。

2、发挥“两库”服务作用。加强与海关沟通协调力度,尽快充分发挥“两库”仓储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功能。加大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申办力度,力争早日落户我市。

3、增加集装箱外贸内支线定期班轮的航班密度,引导货运代理公司提高揽货能力,鼓励本地外贸企业就地报关、直运,不断扩大直运规模。

4、发展铁海联运。做好与合肥、九华山机场的空港衔接,申报开放陆路口岸,开通公铁水联运,形成水、陆、空一体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口岸,成为皖中南地区乃至我省率先发展的物流集结中心。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已对外开放码头联合办公条件,加快新申报开放码头港口货场、仓储、监管和查验设施设备等配套基础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口岸体系。

六、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工作目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对外贸易33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 增长16.7%。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切实抓好商贸流通工作

1、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大型、新型流通企业,发挥优势企业龙头作用,在保持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10家以上农家店,扩大其经营领域。加大“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宣传力度,落实鼓励消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老城区中心商务区及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稳步推进“商业双进”工程。

2、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快形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营造更加协调、齐抓共管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氛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健全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搞好服务业运行监测。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重点用于服务业重大项目配套、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等。加快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工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军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3、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力度。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在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监测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分析调研工作,加快监测成果转化,及时反馈信息,强化预测预警,充分体现监测信息对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调研,做好全市服务业运行监测等基础工作。

4、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商业特许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成品油、典当、拍卖、酒类经营等特种行业管理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其中市区内为100%,指导协调隆门屠宰厂新建机械化屠宰生产线工作,保障出厂肉品质量安全,完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完善

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做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工作。

5、抓好民生工程。完善应急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市场调控的能力。继续实施城区菜市场改造工程。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支持指导铜陵市家政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铜陵市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家政服务平台与家政服务企业、平台与市民、家政服务企业与市民的沟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二)强化政策落实,切实抓好对外贸易工作

1、加大进出口孵化器工作力度,积极会同省轻工国际贸易公司做好我市进出口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开展孵化企业调研,组织外贸人员培训。利用进出口孵化促进中心优惠政策,分行业确立重点外贸企业,开展孵化服务,鼓励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不断扩大外贸主体。

2、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对新兴市场的开拓步伐,多渠道扩大技术引进,优化出口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大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改造,优化外贸发展结构,重点培育和支持我市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

3、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海峡两岸电子展等重点商品交易会,帮助企业交朋友、找客户,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

4、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人才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做好外贸促进政策落实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海关、外管、口岸、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建立开放型经济联系会议制度,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三)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1、努力提高外资履约率。依据法律政策,加强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以外商投资企业年检为契机,重点抓好企业外资履约率工作,对外资长期不能到位的企业,加大催缴力度,督促其尽快履约。

2、办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以做好前期接洽工作为重点,突出办好厦洽会、徽商大会、高交会等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开展重点产业有针对性招商,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开展上门找商,积极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和引资项目。

3、跟踪落实重点外资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对已签约项目包括有明确合作意向的项目,坚持专人负责,跟踪推进,抓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已签约项目在我市尽快落户,尽早开工,早日见效。

4、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沟通和对接,发挥我市驻商务部(上海)产业转移中心的作用,主动承接境外和东部地区铜加工、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轻纺等技术含量高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四)跟踪服务,切实抓好外经合作工作

整合劳务输出培训资源,积极申报创建铜陵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以中成外贸劳务输出公司为基础,搭建我市劳务输出基地,建立外派劳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劳务输出规范化。加大推介我市“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工作力度,结合铜陵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走出去”推介活动,加强对“走出去”的规划和指导,重点跟踪服务有色公司在智利、秘鲁等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工作。

(五)加强协调服务,切实抓好口岸工作

不断优化口岸布局,重点跟踪协调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外贸码头改扩建等建设,逐步改善口岸联检单位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做好口岸服务代理市场有序管理工作,抓好口岸系统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口岸大通关再上新台阶。坚持口岸查验单位例会制度,加强经常性协调,提高服务质量。会同铜陵海关等联检单位积极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继续深化口岸文明共建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口岸建设的主线,开展铜陵口岸党风廉政评比表彰活动,打造廉政、高效、和谐铜陵口岸。

(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商务队伍

继续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做好商务人才培训工作,加大跨国经营管理及国际投资、谈判、营销管理人才引进工作,加大人才强商工作力度,吸引商务人才为外向型企业服务,努力引导外企走向世界。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以提高效能为重点,改进作风,简化程序,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商务队伍建设,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法律意识,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的拼搏意识,为实现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提升我市商务工作的水平,树立商务工作新形象。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欣赏(上学期)下一篇:2015母亲节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