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

2024-09-29

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精选9篇)

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政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要求,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加快创新规范、加大资金投入、加速资源整合、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安全的新浏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为重点,以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民主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断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民政事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网络化、工作手段的信息化,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牢固的军民团结、规范的管理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全面巩固城镇低保,继续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使城市低保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加快敬老院建设,年内扩改建所以上百人敬老院。建立慈善会,完善日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做好救灾抗灾工作。

(二)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

依法依规指导抓好全市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指导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干部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深化巩固社区建设成果,完善社区功能,指导抓好社区居委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以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为核心,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进安置制度改革,确保市政府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各项优抚经费,贯彻执行新《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烈士褒扬条例》。按照省市要求,抓好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落实。着重解决优抚安置工作的难点问题,做好涉军维稳工作,把双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四)以为老为残服务为宗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继续实施德政园工程,启动主体楼——德民苑装修工程,完善德民苑附属工程,继续进行园区房产开发。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完善老龄工作网络和为老服务设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落实福利生产方针、政策,规范福利企业管理,抓好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比例、上岗率和劳动保险工作,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扎实抓好福利彩票发行,确保完成销售万元,力争完成万元。

(五)以依法行政为中心,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一是强化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按照监管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分类指导,积极扶持、引导和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二是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强制火化区范围,做好强制火化区及火化对象中死亡人员的火化工作,力争全市平均火化率达到。三是做好婚姻登记集中办理工作和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四是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做好城乡门牌编码、装订及城区路牌安装工作,完成全市新建道路命名和农村集镇居委会更名工作,做好与长沙县的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工作。五是切实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一是推行领导负责制。做到党政一把手对全局负责,分管局长对党政一把手负责,科室长对分管局长负责,科室干部对科室长负责的层层负责制。二是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再由科室细化到个人,并进行定期督查考核。三是健全机关管理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实行科室工作月报制和干部职工季考核制度,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做到用制度管人、办事,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拓宽渠道,开源节流,集聚资金发展事业。一是市场运作多渠道融资,把社会服务业推进向市场,融合社会资金来办民政事业。二是盘活已有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加强与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四是加强对日常开支的控制与管理,扩大社会福利彩票发行规模,广开源头,挖掘潜力,壮大实力发展民政事业。

(三)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适时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感。三是培养锻炼青年干部,重视和加强青年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提供青年干部锻炼的机会与舞台。四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全力倡导上为市委政府排忧、下为人民群众

解难的勤政敬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与时俱进、能担重任的民政干部队伍。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摸索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子。民政工作的社会性决定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在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的前提下,立足我市实际,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融入“大民政”的思想理念,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主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机制,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新模式。

2006年信息产业工作思路 篇2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发布,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肖华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肖华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信息化推进司今年的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发展基础、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上。

2021年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市民政局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我市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务实,创优争先,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双拥优抚对象保障和___军人安置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民政部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取得了民政工作的发展进步,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今年预算城低保补助资金___万元。同时,为保障一季度城市低保资金和春节期间一次性春节慰问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在底就预拨城市低保资金___万元,保障了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__月底,我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___户___人,占非农人口的___%。人均补差___元,城市低保救助范围逐步扩大,基本实现了动态(范本)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标。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在严格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切实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___户___人,比去年同期增加___人,月人均补差___元。市级财政共预算安排农村低保资金万元,比去年增加___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体制进一步完善,供养水平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条例》,逐步理顺供养体制,多渠道筹集供养资金,稳步提高供养水平。我市规定了全市农村五保供养最低供养标准和市县区五保供养经费分级承担比例。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了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出台了相关政策。市级财政拨付五保供养专项补助经费___万元。目前,我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___户___人,累计支出五保供养经费___万元。其中,集中供养人数为___人,月人均供养水平达___元,分散供养人数达___人,月人均供养水平达___元。我市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已经达到___%。敬老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市级中心敬老院已动工在建,其他各县中心敬老院也正在建设中。

3、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医疗救助工作初现成效。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各县区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完善和各项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截至__月底,市共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___万元。其中城市医疗直接救助___人次,支出___万元。农村医疗直接救助___人次,支出资金___万元。

___至__月,共资助___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资金___万元,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人数为___人,共支出资金___万元。

4、临时性救助工作开展及时有效。根据《___省民政厅转发___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文件___》精神,我市积极开展了城市贫困居民临时救助工作,对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的特殊性、暂时性、突发___困难给予救助,救助工作开展及时有效。__-__月,对城市贫困居民实施临时救助___人次,累计支出资金___万元。农村临时救助___人次,共支出___万元。

5、做好灾民救助工作

自去年__月起至今年__月下旬,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造成全市___万人受灾(其中饮水困难人口___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___万头,农作物受灾___万公顷(其中绝收___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___亿元。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强化责任意识,及时调查了解灾情,摸底排查灾区群众生活状况,___和动员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争取并及时安排拨付各项救灾物资,努力做好民政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

__月底,中央、省级划拨给我市的民政抗旱救灾救助资金包括抗旱救灾捐赠资金___万元已如数拨付各县区;市级地方财政安排的和市级民政部门接收的抗旱救灾捐赠资金合计___万元除市教育局__月份转交的___万元和__月后到账的___万元未拨付外,其余的___万元已于__月前划拨各县区;县区地方财政安排的抗旱救灾资金和县区本级直接接收的捐赠资金除红塔区等部分县区略有结余外,已基本安排使用完毕。累计发放救灾口粮___吨,救助受灾生活困难群众___万户___万人;发放衣服___万套,救助人口___万人;发放被子___万床,救助受灾群众___万户;发放其它救灾物资___万件,救助受灾群众___万人;发放党员特别关爱金___万元,救助特别困难群众___万户;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___万元,救助___万人。其间,全市民政系统还接收抗旱救灾

范文仅供参考

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 篇4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sO100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6”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 篇5

一、总体目标

全面、深入开展市民政系统爱国卫生运动,健全组织机构机制,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促使干部职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与卫生习惯,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保证饮水、饮食安全,控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为全市的“创卫”迎检验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主要任务

1、健全组织机构。创建市民政系统“爱卫”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与工作人员,建立清晰、具体的分工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各科室、单位的沟通联系机制,确保“爱卫”运动在全系统全面、深入开展。

2、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成立市民政系统卫生健康教育机构,落实教育场所与教育经费,购置教育设备与相关材料,实行定期学习、定期考核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健康卫生意识与卫生知识水平。

3、维护系统内环境卫生。进一步完善《市民政局卫生管理制度》,充实环卫力量,实行区域卫生包干负责制度,加强系统内卫生检查督办,定期举行系统内的卫生大扫除,集中力量整治各种卫生顽疾,尝试建立相关奖惩机制,对维护系统内卫生有突出贡献的给予一定物质与精神奖励,对卫生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4、做好环境绿化工作。认真做好系统内的环境绿化工作,坚决杜绝各种破坏植被、破坏绿化、破坏环境的行为,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培养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全系统内形成共同关心环保、热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5、加强系统内卫生饮食安全。在全系统开展饮水饮食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查看各个饮食、饮水场所的卫生达标情况,查看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资格,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确保系统内饮食饮水的安全。

6、改进系统内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系统内大力开展灭“四害”运动,集中采购一批灭鼠、灭蚊设备,在系统内广泛、妥善投放,及时处理各种病媒生物的尸体,加强系统内的疫情监测,加强与市有关卫生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完善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预防各种疫情的传播。

7、强化社区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县市区、街办(乡镇)为责任主体,民政部门(社区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明确工作重点,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社区创建达标工程”,显著提高各个社区卫生状况水平。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各科室、局属单位都要明确具体负责领导,带领本科室、单位认真做好卫生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与内容,通过层层动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投入到本单位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来。

2、强化责任、明确任务。爱国卫生运动要落实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各科室、局属单位都要负责维护好自己的责任区的卫生,要细化各项卫生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责任人,对卫生状况差,工作不负责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追责、问责。

3、综合治理、提高效果。要把单位环境卫生的清扫与四害的防治,传染病的防控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性的行动与手段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完善四害防制机制,提高疫情防控水平。

4、加强督查,严格问责。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确保各项卫生制度,环卫措施在系统内的有效实施,不定期对各科室、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卫生状况不好,制度措施贯彻不得力的科室、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

未来十年上海市民关注哪些风险 篇6

2011年9月27日14时10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车辆追尾事故,造成近300人受伤,10号线停运数小时,市民出行受到影响。

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漂浮大量死猪,引起市民惊忧。

这是近几年发生在上海的3起严重安全事件,一座拥有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应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风险意识,随时从容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进行了一项针对1500名受访者的专题性调研,对上海市民的风险意识进行评估。调查问卷涉及9种风险清单,被访问者根据未来十年里9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对其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位列前三的风险分别是:大规模失业、恶性通货膨胀、长时间地铁瘫痪。

三大社会类别风险交互存在

该调查问卷涉及的9种风险清单,除上述3项外,还有犯罪猖獗、退休生活无保障、社会动乱、恐怖袭击、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不明传染病(如非典)等6项。

未来十年里,上述活动或事件哪个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被调查者中,有31.4%的人认为大规模失业发生率最高,位居第一;30.3%的人认为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大;长时间地铁瘫痪居第三,占24.9%。

为什么这三个事件会成为上海市民最担忧的风险?

负责此次“风险心态”调研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薛亚利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的风险与发展的特殊伴生关系。

他认为,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中国社会具有压缩性特征,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里,走完了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历程,社会是一种高度的混合压缩状态,因此,就风险而言,也会相应呈现出“压缩性”特征,它的典型表现就是“风险共生”。他还说,在一个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形态混合存在的社会里,风险类型也会是一种混合压缩的存在。

当前中国的风险包括:传统社会类型的风险,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种风险很难根除),还有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风险,如失业、贫富分化、生产事故、刑事犯罪等(这些风险将长期存在);第三是在现代化晚期也就是所谓的后现代社会才有的新兴风险——科技的双刃剑作用及网络空间扩展等不断地衍生新风险,比如,我国前些年出现的SARS(新型疾病)、近些年遇到的雾霾、金融产品风险乃至恐怖主义等,都属此类,是具有挑战性的风险。

“总之,中国当前是三大社会类别风险交互存在,而这些风险又渗透进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中国必须树立防范更加复杂多变社会风险情境的意识和能力。”薛亚利说。

“9种风险清单是根据国外通用的总体风险清单,并根据中国社会特点筛选出来的,涵盖了三大社会类别的多种风险可能。被上海市民列为前三的风险,从众多风险中‘脱颖而出’,说明这些风险更加关涉社会民生的根本。”薛亚利告诉本刊记者。

而从上海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上海市民的风险意识并不狭隘,他们不但能突破日常风险的感知,而且更关心城市的长远风险,尤其对经济类风险尤其敏感。

最关注经济类风险

位列前三的风险中,前两位均为经济类风险。

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市民风险的调研来看,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人们关注的首要风险。这说明,生活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对于个人而言,如何保证不失业、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是市民最为关注的事情。

据介绍,此次调查共1501个样本,其中1178个上海户籍样本,另有323个非上海户籍样本。两个群体对于失业和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排序并没有明显区别;但排在第三位的,大多数户籍人口认为应该是“长时间地铁瘫痪”,而非户籍人口则仍然把经济类的风险——退休生活无保障——排在第三位,户籍人口则把该项列为第五位。

这一差别说明,非户籍人口更关注在上海的长远生存问题。

但无论怎样,失业、通胀和退休保障都与未来发展紧密相关,出了大问题就可能诱发大风险。因此,城市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该领域风险,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控制物价等。

交通出行风险防范意识较高

“长时间地铁瘫痪”的风险位居第三,将近1/4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这个结果令调研人员颇感意外。

薛亚利分析,这是一个很具体的风险,之所以会令市民担忧,一方面说明上海近些年地铁发展速度很快,地铁长度目前居世界首位,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市民出行已对地铁形成了很大的依赖,市民很难想象没有地铁的日子;另一方面,地铁建设中的意外事故,以及普通市民地铁出行中偶遇的运行故障,无疑令他们对地铁安全产生警惕心理。

“这种风险在内地中小城市恐怕不会位居前列,而在超大城市,如北京和广州则会被重视。”薛亚利说。

除了地铁,问卷还提及“在赶时间的情况下,有两轮摩的、黑车和出租车,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

有73.7%的人会选择安全性最高的出租车,这说明上海市民总体上交通安全意识比较高。但也有超过1/10的人会选择安全性较低的两轮摩的和黑车(14.9%),其中9.2%的人会选择两轮摩的,5.6%的人选择坐黑车。

“总体来看,对城市的交通出行风险,市民们有较高的防范做法。大多数被访问者会主动选择安全性高的出租车,但依然会有个别人去乘坐安全性较低的摩的和黑车,说明还是有少数市民的交通风险意识薄弱。”薛亚利分析。

转基因食用油备受关注

位居风险第四位的是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认为会发生此类事件的人占到了21.2%。

调查显示,22.5%的市民会“总是担心”食品安全问题,57.7%的市民表示会“经常担心”,28.6%的市民会“有时担心”,这三项占比达九成,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上海市民未来的“心头忧”。

从过去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不难判断这一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如2011年发生在上海的“毒馒头”事件,小小的馒头竟引发了全体市民的担忧,为了平息事件,市政府不得不向老字号“杏花楼”下达“军令状”,要求后者短时间内生产出质量过硬的“放心馒头”,以稳定市民情绪。

除了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上海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等新型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尤为关注。

由于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一直备受争议,难有定论,普通市民更加难以判断,因此在购买食用油时,有80%的被访者是“非常在意”和“比较在意”产品包装上是否有“转基因”的标识,其中“非常在意”的人为24.3%,只有约4.5%的人标识“完全不在意”。

这说明,上海公众对新型食品可能衍生的风险问题高度关注。

自掏腰包防风险

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上海市民是怎样应对的?

根据调查发现,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出行时,上海市民自费购买意外保险的比例比较高,34.9%的被访者表示“一直购买”,45%的人表示“有时会买”,“从来不买”的人数不足7%。

此外,根据被调查者2013年全年购买各类商业保险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为14.9%;收入在2000元至4999元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最高,为24.1%;收入5000元至7999元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最低,只有9.9%;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购买比例也超过了12.5%。总体来看,有超过六成市民愿意自掏腰包购买金额不等的商业保险,但仍有高达38.6%的人表示“不购买”商业保险。

这组数据表明,上海市民的风险应对方式较为理性,面对风险,除了依靠政府的公共管理之外,个人也能够通过市场手段来加以预防。

市民政局××年工作思路 篇7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上半年市民政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和市综合治理责任领导小组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各级的肯定,现将上半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和综治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考核。

我局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非常重视。年初,局党组会、局务会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将维护社会稳定和综治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就一年的综治工作做了详细安排,成立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国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单位一把手为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局办公室负责综治工作的日常事务,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局与下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将综治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终考评挂钩。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

结合“四五”普法,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政治学习,并要求全市民政系统要开展学习法律法规的活动,每季度组织干部职工上一堂法制课,重点学习《刑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在全局形成良好的学法、懂法、用法,团结邻里,和睦共处的氛围。对少数有纠纷苗头的干部,各单位工会和人事部门能够及时出面协调解决,防止激化矛盾。上半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民事纠纷和黄、赌、毒现象,未发生任何上访事件和影响社会政治的事件。

三、积极为民解困,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是妥善做好军休工作。

我局努力做好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反映军休人员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调研,稳定军休人员的情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落实低保制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严格执行《珠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全市困难群众能享受低保待遇,保障基本生活。事实证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落实,能体现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地维护社会性稳定,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烈士陵园、仙峰山墓园和合罗山墓园安全。根据《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我局下属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防火责任制,采取有效林业防火措施,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巡查监督,专人把岗监控,严防发生山火。上半年,我局下属相关责任单位没出现火警,林业维稳工作落实到位。四是执行管理制度,维护民政综合楼安全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维稳定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我局根据局办公楼地处市中心和十字路口实情,严格执行《珠海市民政综合楼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巡查保卫,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和治安秩序。实践证明,严格贯彻执行管理制度,一方面,提高了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综治和维稳意识,内部管理基本做到“四无”目标;另一方面保卫工作得到加强,环境整治明显有效,综治工作实现“三有”,综治环境迅速改观。五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根据市消防部门的要求,局综合楼每层拆除玻璃栏杆,改建防火墙,保持消防系统运作正常有效,确保无消防隐患,无火警误区,有力地维护综合楼的安全和稳定。

四、以检查验收确保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

范文仅供参考

民政局2011年科室工作思路 篇8

一、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加强城乡低保管理。加强以入户核实为重点的动态管理,畅通进出口渠道,达到对象保准保足补差标准,与全社会平均收入增幅同步。根据省市精神,定时对全区低保户进行提标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平台的作用,上半年全面完成低保对象的信息输入和核对工作,实现网上审批和纸质审批同时进行,真正实现低保管理的信息化和即报即批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每月发放低保金。

2、推行医疗救助政策。努力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相互衔接,政策配套,着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扩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标准,加大筹资力度,积极争取区配套资金。在今年二次救助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医中救助,真正实现困难群众就医的即医即报。

3、健全临时救助制度。依法依规做好特困户、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社会性救助工作,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会同慈善总会,加大各镇(开发区)慈善分会救助力度,简化程序,体现救助的即时性。积极争取区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大区级临时救助的范围和力度。

4、完善集中供养机制。在整合资源、提高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集中供养比例。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其安全、及时、足额地发放。参考兄弟县区的做法,对全区所有的五保户均按城镇低保标准发放。

5、加快危房改造进度。健全完善危房改选评议小组评议公示等各项制度,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明年全区拟改造110户困难群众。加大改造投入力度,探索解决困难群众中赤贫

户改造的难题。

6、健全救助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救助信息平台,在上半年全部完成各类信息的输入和核对工作,让平台正常运作。同时积极协调救助的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作用。因乡镇原有的电脑老化,难于胜现有的平台工作,所以拟于明年为全区的乡镇配置新电脑,为平台的正常运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完善机制,上下联动,进一步提高减灾救灾能力。

1、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尽管我区已经完成了各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制订工作,但预案对不同的灾害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完善。要组织一次信息联络员培训,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另外,每个镇(开发区)要抓好2个村示范避灾站建设。

2、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乡镇要严格救灾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扩大使用范围或挪作它用。严格救灾资金评发程序,完善发放手续,并搞好监督、检查、审计工作。

3、建立区级避灾中心。根据我区实际,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在全区建立一个区级避灾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区的避灾能力。

三、加强指导,统筹推进,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1、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品质。以和谐社区创建为抓手,按照“完善一批、提高一批、打造一批”的工作目标,将全区城市社区培育成完善型、提升型、特色型等三类社区,实施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品质。通过外派、工作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2、继续加快农村社区的进度。根据市星级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要求,排出创建计划表和任务分解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力争在全区20%的农村社区创建市星级标准,打造一批特色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年新建镇社区服务中心2个,村社区服务中心45个,提前完成全区70%的

行政村建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目标。

3、全力做好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在石淙镇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通过海推直选、自荐直选二种形式,全力做好全区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充分体现省市的相关精神,依法依规、平稳过渡,选优选强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为全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继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时指导,加强督查,制定全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任务,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指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推广“财务事前理财法”,试行“财务流水帐公开法”。全年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2个,村7个。

5、有效解决社区工作者待遇问题。我区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社会保险不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已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一大难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省市对我们的要求,更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南浔区的实际,应尽快制定方案,形成各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落实政策。

三、普惠民众,深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1、加强社会福利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好南浔镇社会福利中心争创全国敬老院示范单位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立足高起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安全运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全年创建规范化福利中心2个,全面完成福利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

2、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工作。建立建全民办养老机构准入机制,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和管理,探索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有效办法和管理经验,同时引导和鼓励新建或改扩建民办养老机构扩大规模,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的功能,进而推动和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4个镇居家养

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建菱湖镇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完成1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为老年群众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服务。以“就近便利、双向选择;培训指导、贴心服务;定期回访、督查考核”为总体思路,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在政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扎实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4、依托社区开展养老服务。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镇试点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并积极探索建立服务热线。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调整社区功能布局,开展社区日托服务,为老年人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5、论证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方案。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宗旨,拟在南浔镇新建一个高规格、高标准的区级老年活动中心。主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综合楼、配套服务楼、室外门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设施及户外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项目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总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项目总投资控制在5000万元左右,资金来源通过向省、市民政部门申请支持和区自筹安排解决。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高社会事务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提高依法登记和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并配合有关部门抓好计划生育综治工作。加强婚姻登记处编制建设,提高编制内婚姻登记员百分比。

2、严格收养登记手续,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规范登记事实收养子女,提高事实收养子女登记率。严格收养登记手续,提升收养登记规范化程度。对收养登记档案进行专档专人管理,确保档案完整安全。

3、完善边界巡查机制,做好边界纠纷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边界巡查机制,明确镇级巡查责任,由相关负责人对所属界线、界桩和警示碑进行实地勘察,确保界线明晰、界桩

完整。坚持巡查登记制度,确保每次巡查都有文字和照片记录,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制度。做好边界纠纷调解工作,确保2011年无边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保障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4、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建立健全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争取出台《南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骨灰遗骸管理办法》,加强对乱葬乱埋现象的集中整治。二是大力宣传推广文明殡葬新观念。通过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接受生态葬法,树立正确的丧葬观念。三是积极探索生态墓地建设新方向。从“一镇一墓地”的模式向“数村一墓地”的模式过渡,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生态墓地建设新方向。另外,做好清明、冬至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

南浔区残联2011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目标

——对1272名低保、低保边缘户重度残疾人(含低保、低保边缘户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全额发放低保金或低保补助金;

——对1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或居家安养(累计达到250名,其中集中托养55名,居家安养195名;

——对74名贫困残疾人(残疾儿童)免费实施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抢救性康复训练)服务;

——推荐安置残疾人就业110名,各类扶贫800人(其中创业就业帮扶123名);

——培训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560名; ——推进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工作;

——全面完成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扎实做好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召开全区创建工作会议,分解落实各镇(开发区)、各单位的创建目标任务,启动扶残助残爱心镇(开发区)、爱心村(社区)、爱心单位的创建工作,层层宣传发动,在全区掀起浓厚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继续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升广大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继续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完善深化,提标扩面,按时保质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创造条件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加大对自谋职业残疾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丰富对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内容和种类,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

技能和社会竞争力。

(四)继续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稳步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举办社区康复知识培训班,认真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落实相关单位责任,定期召开会议,对照创建要求查漏补缺,资料归类建档,迎接省、市残联的考核验收。

(五)抓紧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实施建设,建立组织,落实专人负责,规划建设改扩建项目,确保综合服务设施尽早投入使用。寻找合作伙伴,规范运作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六)夯实残疾人组织网络与工作基础。深化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残疾人专(兼)职委员的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他们自身素质。

(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各种助残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各类助残措施,为残疾人谋取福利。二是开展残疾人素质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知识、技能,增强法制意识,引导残疾人“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使其真正和谐地融入社会。三是开展好“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 “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

地名办2011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在完善中心城区地名设标工作同时,推动设标工作由乡镇设标向建制村和居民门户牌设置转变。加强对地名标志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措施,保证已设立的地名标志长期发挥导向作用。

(二)加强地名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按照市地名数据库统一版本要求,完成全区地名属性数据入库。

(三)启动地名规划编制。开展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乱命名、乱更名。

(四)做好日常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地名命名更名,清理整顿低级庸俗和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做好地名文化宣传、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为建设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五)启动全区第二次普查工作。通过这次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全区内地名的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和地名用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立规范标准的地名标志,建立符合标准化要求、处理系统先进的地名信息系统。

优抚安置和民间管理科及移民办2011年工作思路

(一)“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和“百家民企进军营”活动不断深化。

(二)发动和安排好节日的双拥慰问工作。

(三)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

(四)抚恤优待对象“一站式”医疗实时结报系统实现全面覆盖。

(五)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认定和审批工作有序推进。

(六)正常开展好“关爱功臣,永葆光荣”系列活动。

(七)宣传并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八)继续开展新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

(九)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

2010年薛城区民政局工作思路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为服务大局的基本任务,把实施民生工程项目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总体工作要求是:抓住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活动、突出三大重点、完善四大体系,努力实现单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的目标要求。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抓住一个中心。即民政工作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教育和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统一思想,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努力提高“六种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成为谋划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健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从而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整体水平。

(二)深化两项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年”活动。加大投入,完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服务功能的提升,抓好培训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支持,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抓好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多部门合力攻坚,坚持“一村一社区”或“多村一社区”模式,力争全区农村社区覆盖率达50%。二是深入开展“敬老院管理服务年”活动。以保障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为目标,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强化安全”为重点,在镇街敬老院开展“敬老院管理服务年”活动,完善敬老院规章制度、档案管理、日常服务、环境卫生等,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突出三大重点。一是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今年是基层换届选举年,按照市、区统一要求,依法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区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提前介入、摸清情况、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的原则,着力提高“一人兼”比率,平稳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加快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运营。将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运营作为提升我区社会福利事业水平的重点,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一期投资500万元,达到规范化要求,确保“五一”前投入运营,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之家”。三是推进九鼎山陵园建设。九鼎山陵园项目设计占地108亩,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工程分两期投资建设,第一期工程占地50亩,投资600万元;第二期工程占地58亩,投资400万元。年内力争完成用地测量、环评、规划、立项、征地等相关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四)完善四大体系。

1、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规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重点抓好城乡低保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两榜公示制”,完善家庭收入核查办法,严把“入口关”,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生活情况的调查,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年内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一次重新认定。同时,抓好低保配套资金的筹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发放。二是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落实《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内容,提高镇街敬老院管理水平。积极争取镇街党委、政府的支持,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内部设施,增强管理服务能力。年内完成陶庄镇敬老院的搬迁、周营镇敬老院的扩建和常庄镇敬老院的投入使用。三是进一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抓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落实,扩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水平,特别是对

五保户、低保对象政策适当放宽,确保患病的五保户和城乡特困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四是切实抓好救灾救济工作。重点抓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落实,及时核查、上报灾情,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抓好减灾、防灾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防灾、抗灾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今冬明春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及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五是进一步增强慈善募捐及救助能力。健全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各镇街要积极筹备成立慈善分会,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广泛筹集慈善资金。继续开展“朝阳助学”、“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专项救助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六是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在发挥好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作用的同时,不断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积极为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抓好福利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切实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着眼于服务国防和部队建设,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一是抓好抚恤优待工作。贯彻落实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时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时按标准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金,尽快建立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进一步抓好“关爱功臣活动”,为部队官兵、优抚对象办好事实事,巩固和发展省“双拥模范城”的成果。二是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行“重点安置,全面推进自谋职业”的安置改革办法,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大自谋职业安置改革力度,年内全面完成2009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三是抓好涉军人员稳控工作。重点是完善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制,随时掌握动态,积极做好上访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严格掌握政策,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抓好双拥共建工作。围绕春节、建军节等节庆以及我区实际工作需要,以走访慰问、组织部队官兵参与社会建设、军地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活动,着力发挥社区双拥工作站的作用,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发展。五是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探索新形势下军休所物业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3、着眼于强化服务管理,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体系。在抓好第十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和城乡社区建设两大重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把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到实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村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权利,村务公开示范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4、着眼于规范文明服务,完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继续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及时有力地查处和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定期开展工作检查,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二是推进殡葬改革。广泛开展“实施绿色殡葬,提倡文明祭扫”活动;加强殡葬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抓好殡葬市场、运尸车辆、非法公墓的清理整顿,倡导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努力提高火化率。三是加强婚姻登记管理。按照婚姻登记规范化要求,重点抓好婚姻登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婚姻登记员的素质提高,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四是做好地名工作。完成镇街道路设标任务,规划实施区级新建道路设标,对村名碑设置保存现状进行一次检查摸底,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年内启动小区门牌号设置工作。完成边界联检任务,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政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召开民政工作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指导力度,创新民政工作新思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制定《2010镇街民政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各股室,将作风建设量化成考核指标,与各镇街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全年工作有计划、日常工作有督查,年终总结有考核,切实做到用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进展,用工作成绩体现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上一篇:产险公司续保业务管理实务下一篇:简历中参考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