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2024-08-07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共8篇)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篇1

二龙山镇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2012学年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把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开展教学、教科研工作。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增强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在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1、工作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工作思路: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三抓”即抓分校常规教研活动、抓年级组教研活动、抓课题研究工作;“一注重”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和完善分校常规教研活动

1、各分校要立足于本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于开学初制定出分校教研活动学期计划,目标要明确、活动要有安排表、责任教师要明确,做到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活动资料及时归档。

2、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要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效果良好,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均有收获。

3、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讨论中去学习他人的教学之长,树立在减负的背景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目标的意识。

(二)、稳步推进年级组教研活动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各年级组本学年继续执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年级组教研活动,年级组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

(三)、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1、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2、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专 业培训。如“国培计划”项目中置换培训、远程培训等,通过这些专业培训有效的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评选活动。如我校的“青蓝杯”教学竞赛,市里的“探索杯”教学竞赛。教学能手评选、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评选、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

4、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每一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都要与一名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帮助,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师德师风中尽快成长起来。

(五)、积极开展校内师生教学竞赛活动

(活动具体通知和方案待定)

二龙山镇中学2012—2013第一学期教科研

工 作 计 划

2012.9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篇2

关键词:教学研究意识,课题意识,从实际出发,教科研服务教学

近几年来, 很多中学贯彻“以科研为先导,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 以科研促教学, 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 在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研究的现状

1. 教学观念陈旧, 视教学研究为畏途。

一些教师认为, 现行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 从事教学研究可能要冒风险, 况且也不容易出成绩;还不如按部就班、加班加点, 成绩能立竿见影, 还容易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他们认为,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 高考制度不改革, 没人敢以牺牲“升学率”为代价来进行教学改革。这些人的陈旧教学观念严重地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他们宁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收获微薄的希望, 也不进行任何探索和改革。

2. 教学理论薄弱, 研究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大多以学科为单位设置, 存在着重视学科专业课程, 轻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课程的弊端, 造成师范生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现状。受过这种教育的教师自然把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作为己任, 专心致志地进行学科教学工作;教科研则被作为理论工作者的专职研究领域而不去涉猎。“教学”和“科研”被人为地分成两个领域。这就造成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直接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的教师, 不开展必要的教学研究, 使得许多教学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而自生自灭;教学中多种多样的问题得不到科学的解决, 使得教学质量提高缓慢。

3. 缺乏科研方法, 研究素质低下。

多数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教科研活动被简单地归结为经验总结和论文写作, 似乎只要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 就表明开展了教科研活动。其实教科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 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 以探索教学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即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 探索未知规律。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者的科研水平。中学教师的课题研究, 选题大多来自学科教学, 能够直接指导教学实践, 这是教师科研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由于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缺乏, 学科课题低层次重复现象严重, 经验性、描述性的成果占大多数。

4. 缺少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中学教师开展教科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他们的优势是,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直接面对教育主体, 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研究的针对性比较强。他们的劣势是, 作为非专业研究者, 存在着教学常规工作与教科研之间的矛盾问题。由于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占用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 除去专业方面的学习外, 教师每天用于业余学习的时间很少, 投入到教科研工作的时间更少。造成教师知识面狭窄、科研信息不灵通, 科研水平低下。除此之外, 还有效率问题。教科研所研究的问题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长远的规律性的问题;既是简单的教学问题, 也往往涉及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许多问题。进行这样的课题研究, 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工作量大且不能立竿见影。这就与常规教学的效果在短期内就能看得见、摸得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在新形势下, 对教师来说,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自身的教育观念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更新原有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主体教育观念和发展教育观念。只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 教师才能学到先进的教育理论, 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才能形成强烈的研究意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促成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然而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的形成, 不是记住一些新观念词句就能达到的, 它需要教师自己去研究、去体会、去探索。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 科研意识才会增强;科研意识的增强, 反过来又会加速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更先进更科学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 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2. 完善制度, 营造氛围。

在广大教师对教科研有了明确认识以后, 为使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够持之以恒, 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套科研工作制度。如 (1) 理论学习制度。确定理论学习时间, 系统学习有关教科研的理论书籍。 (2) 课题落实制度。指导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选定研究课题, 帮助他们制定实验方案, 搜集、整理、积累实验材料, 写出实验报告。 (3) 教科研成果交流制度。定期召开教科研成果汇报会议, 交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和成果。 (4) 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些制度的建立, 将会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 形成人人参加教科研的浓厚氛围。

3. 全员参与, 点面结合。

中学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 每天都经历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和行为都可能蕴涵着一个研究课题。要做好教科研这篇大文章, 必须改变以往“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做法, 而采用“全员参与, 点面结合”的策略, 形成群体优势。然后再确定若干项重点课题, 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并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课题的选择坚持从“小处着眼, 有能力去做、有潜力可挖”的原则。确定课题最重要的标准是:所选课题是不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是否正确等等。

4. 掌握方法, 注重过程。

教育科学是一个由多种研究模式构成的学科, 教育科学的研究并不是可以不遵守任何规矩、放开手脚、随心所欲地搞研究。中学教师要想通过自己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就必须明确自己要选择哪种研究方式或方法。

教学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四类, 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行动研究。实际上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科学的“实验室”或“研究室”, 教师整日操劳其间, 一方面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两者互补, 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在研究方法方面, 应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为辅”为方向, 并结合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历史文献法等进行研究。

在教科研形成群体规模后, 应注重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调控。任何一项研究课题我们都想把它做好, 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不应惧怕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项研究成功了, 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选题方向、研究方法、操作过程是正确的;反之, 至少告诉自己和他人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促使我们找出失败的原因, 避免以后再走弯路。所以, 对立项课题的要求应该是“注重过程, 争取成功, 不怕失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在对立项课题进行阶段评估或验收结题时, 更注重考察其研究过程。有些选题新颖, 操作过程严密, 原始材料翔实, 只是在最终成果的表述上有欠缺的课题, 应同样予以肯定。

三、教科研实践的警示与启迪

中学教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 要想真正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落在实处, 而不只是一面旗帜、一张招牌, 使教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首先必须完成以下四个转变。

1. 变“被动教科研”为“主动教科研”。

在自我意识中, 不少教师没有把教科研作为自己必要的工作内容, 有的人认为教科研是份外的追求, 是一项软任务, 不能立竿见影, 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只是因为职称评定对教科研做了要求, 有了硬性规定, 无奈之下, 才临时抱佛脚, 突击赶写几篇论文, 但等职称评定已过, 又把教科研工作置于脑后。也有人认为中学教师充其量只是个教书匠, 即使鼓励他们搞教科研, 又能搞出什么名堂?凡此种种, 都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使教师认识到教科研是时代的召唤, 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变“被动科研”为“主动科研”, 使自己成为教科研的主人。

2. 变“教科研脱离教学”为“教科研服务教学”。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但是以教学为中心并不排斥教科研。因为研究课题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活动, 和教学实践紧密相连。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科研的对象和内容。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 必然会遇到矛盾, 发现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研究, 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摸索出规律, 之后, 去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 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优化教学工作。而把教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 不是教科研搞不好, 就是教学被耽误。

3. 变“闭门造车”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些教师认为, 搞教科研就是苦思冥想、闭门造车, 只要在书堆里学习一些理论、找一些问题, 写出论文就可以了。其实, 中学教师进行教科研的优势在于亲自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离开了生动的教学实践, 即使有丰富的教学理论, 也将会一事无成。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伦·柯特金认为, 美国教育研究没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未能直接参与教育研究。他认为, 只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完全参与者, 学校教育改革才能前进。由此看来, 中学教师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变“个人行为”为“全员参与”。

在中学, 有不少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孜孜以求, 取

教学实践札记

得了不小的成绩。即使在教科研荒芜的年代, 也不曾停止。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教科研不能只是个人行为, 它应是全员参与的群体行为。一个人单兵作战, 何时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出路在于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开展课题攻坚, 搞规模教科研, 以群体促进个人, 以个人带动群体。改变个体“作坊”式的研究状态, 既发挥群体优势, 又利用个人特长。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篇3

中学高级教师是具备较高学识水平与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中学教师高级资格称号,是具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程序,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定、县级人事部门聘任而产生的。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中的瑰宝,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中学高级教师的教育科研一直处在弱化状态,现状令人担忧。针对此问题,笔者对苏北地区一所完全中学的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情况。

2.调查对象

该校所有中学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与有针对性的交谈。

4.调查时间

2010年5月

5.调查对象

6名年级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校长办公室主任。

三、调查结果

1.教育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校长办公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数、中级(指中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下同)教师数。通过教科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中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统计分析。

说明: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结题等三项成果兼有两项或兼有三项者,其人数只计入一项。

(1)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级教师数在增加,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到2009年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29.5%。高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极少,将近五年有成果的高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才有近6.64%的高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已少得可怜。另外,2005年有论文发表的这位高级教师到2009年一直有论文发表,2007年有论文发表增为三位且一直到2009年都有论文发表,且其中两位还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2)中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调查显示,中级教师数增加不大,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在逐年递减。可以断言,若一所学校教师数固定,那么中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减少,高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增加。中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较多,将近五年有成果的中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有35.46%的中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占其总数的比例是中学高级教师的5.49倍。

2.有针对性的交谈列举

(1)有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工作之余看看书,会有些自己的想法,就把它写下来。

科研确实能丰富自己。

写论文,一旦入了门,就不愁发表,有时还约稿呢。

我每年有4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经济收入还不少呢。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科研的最好素材。

不提升自己会落伍的、被淘汰的。

(2)无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不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做教师成名成家太难了,全县一万多教师,才一个正高级。

进了高级到顶了。

评价老师看的是分数,又不是论文。

写一篇论文,花五十元参加省级评选,即使获奖,学校才奖10块钱,多数情况是白忙活。

不如整点儿家教。

老师辛苦,尤其是班主任,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照顾。

不评职称了,费那个脑子干啥。

社会浮躁,向钱看,静不下心。

四、原因分析

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军人物,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历了中学二级教师到中学一级教师再到中学高级教师的评聘过程,这个过程十余年,他们没有间断过教育科研工作,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本应继续坚持下去,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调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学高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仅为6.64%,而中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为35.46%,原因何在?

1.评价偏向,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生命。这个“质量”不是专家学者文献里的质量,而是重点学校招生时看重的“质量”,是家长、社会认同的“质量”,是政府部门衡量学校的“质量”,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分数。哪位校长敢轻视它?哪位家长敢轻视它?哪位学生敢轻视它?国家教委1997年10月29日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已十多年,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五严”禁令一年有余,这种观念转变不大。教师教育科研、专业成长,校长支持,家长也支持,但教师必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教育科研了,专业成长了,学生的分数却下降了,家长能说你好吗?校长能评你优秀发你奖金吗?笔者认识一位中学正高级教师(本县唯一的一位),他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工作,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实践中实施新课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他的学科成绩总略低于平行班,因此,他总在高一、高二循环,上不了高三。2009年暑期,他离开了这所学校到南方的一所学校谋职了。至此,这个县没有了中学正高级教师。

2.“职称到顶”,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要素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中,把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条件或优先条件明确提出来,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职称评定确实激发了中级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提高了科研意识,培养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不晋升职称,这个目标就不存在了,绝大部分高级教师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他们教育科研工作戛然而止也就不足为奇了。晋升为高级教师,依然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也有,但很少,调查结果显示仅占6.64%,比中级教师低29个百分点。

3.“向钱看”,弱化了教育科研工作

调查中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高级教师只是学历和资历的认定,思想觉悟不一定就高。高级教师也生活在实实在在以钱为尊的社会中,在高昂的学费和房价面前,往往低头反思披星戴月的付出与微薄收入的不对等。搞个家教、整点别的来钱还快还多。教育科研,费那个心思?得不偿失啊!”他深有感触,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教育科研是要摒弃功利的,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真能如此的,恐怕就是调查结果显示的6.64%吧,而坚持下来,最终能成名成家的,更是渺茫了。

4.繁重的其他工作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应试教育使然。2007年教师节,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说:“全县的公务员如果都像教师那样工作,我们县的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听了这句话不知道该喜该忧。笔者做过6年的高中年级主任,六年中最大的希望不是名不是利,而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晚上查完学生宿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坐在椅上不想动,躺在床上不想翻身。读读书,写写反思,没有强大的毅力确实很难做到。教育科研,力不从心,顾及不了啊!

五、建议

1.评价教师应以专业成长为依据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活动,教师是一个严谨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发展文化等一系列重任。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1]评价教师“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1]。虽然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五严”禁令的推进,评价教师也在改变之中,但仍没有从以“分数”为重要依据转变为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重要依据。许多学校评价教师简单化、表象化、功利化。比如有的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中的“勤”时,仅以教师代课多少、是否出满勤为依据,代课多、出满勤,“勤”这一项就得满分,而反映教师勤本质的勤读书、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未涉及,把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抛到一边。这种教师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短期行为和教育功利思想的蔓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弊无利。

2.扩大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定份额

1986年始,对中小学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资格,此举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对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评上后就能歇歇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专业成长就没了劲头。按现行的职称评审政策,笔者算了一下,一位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第六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第十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毕业生一般为23岁,加上完成职称评聘这十二年是34岁。换言之,一位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经过正常的努力,到34岁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十二年中若工作特别努力,即能破格提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34岁左右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职业倦怠,工作疲沓,充当起了撞钟的和尚。这种“34岁歇歇”的现象在本地区不算少数。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一位同事看到了,惊讶地问:“你评上了高级,还写论文干啥?”我当时憋得脸通红,接不上他的话。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可望不可及。笔者所在的县一万多教师才一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不到万分之一。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提出的期望公式M=∑V×E(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效价,E是期望值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来计算,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对一般中学高级教师的激发力量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个比例应提高,如果根据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应占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第五十五条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也许是中学高级教师持续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力”。

3.制定并实施针对中学高级教师的目标激励方案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已经完成了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过程及由适应到成熟的过程。他们教育科研成果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应该是全体教师队伍中排在前列的。他们本应该是贯彻新课改精神,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当制定针对这一群体的目标激励方案,激励他们不停下教育科研的脚步、不停下专业成长的脚步,给他们铺就一条由成熟到成名成家的道路,铺就一条由“经师”、“人师”到“大教师”的道路,激励中学高级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向前。

这条路不应该是一站式的,应该是多站式的。走完一段,就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再走完一段,又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让坚持走的中学高级教师持续地感受到成功感和幸福感,以此激发他们一段一段地走下去,一直走向教育家。

参考文献

教科研工作总结2[小编推荐] 篇4

(2009-2010学)

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我们抓住发展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不懈努力,全园上下积极地投身于教学研究实践,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幼儿园通过教师们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教育科研确实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一、园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

我园的园领导十分重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头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园长认为:“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有助于幼儿园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园本课程;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做课题,既能活跃她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教学经验,又能提高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幼儿园将教育科研工作摆在了主要位置,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和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中。

本学期,我园紧紧围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将

幼儿的礼仪教育注入一日常规中去,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优良品质的行成,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创编有关幼儿文明礼仪“三字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着重将幼儿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积累生活经验,从而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实践“和谐社会”的精神,培育和丰富校园文化特色,从小培养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

我园领导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中,着重培养大批的优秀教师,逐步提高全园教育科研水平。以“请进来,走出去”为科研方向,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请进幼儿园的专家来园送教,指点迷津,到县局领导来园视察,为我园教科研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本学期我园领导主张教师走出去学习参观,创造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轮流参加市局教研观摩活动,真是收益匪浅!另外,园领导非常重视并参加我们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走进课堂认真听课,参加科研小组成员的集体评课,及时指出活动中的不足,并提出宝贵的建议,使老师们豁然开朗,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以课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着重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新教材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如加强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程前审议和后审议活动,加强

对整合教材的分析,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调整,在课程实施中,全体教师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有机结合。

本学期我园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户外体育活动,写好阶段性的小结与改进方案;年级组进行讨论,进行二次备课、二次上课,用环境中各种具有潜在教育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适于幼儿感知的内容,强调的是探索活动的过程;设法将幼儿的新旧知识发生联系,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生活诸方面的情感体验。

我园从小范围的班级活动到年级组健康活动的比赛再到组织教师进行了健康教研课的评比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她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及时反思,超越自我。每位听课教师都能认真填写听课意见并打分。在活动过程中,教学方面有了飞跃的提高。

在县局“自制教玩具”比赛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起围绕“如何制作有教育意义的教玩具” 这个话题进行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大家达成共识“制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是否能玩起来”。围绕“玩”,教师们在制作过程中关注课程与区域游戏活动的整合,小班年级组集体制作独特的玩教具《迷宫乐园》,不断优化游戏指

导策略,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孩子在迷宫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赢得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中班年级组集体制作的《秸秆农庄》与《民族大团结》做工精致、寓意深远,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既可做教具又可做吊饰,体现了一物多用的原则。

三、积极搞活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

虽然我们地处农村的幼儿园,但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校园文化底蕴的差距。如何缩小这些差距,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为此,我园在认真分析本园现状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原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调整“教学共同体”,让师徒合作研究。组织全园中青年教师参加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心得,鼓励教师撰写论文。组织好期初、期中、期末的“六认真”检查工作。期末组织教师学习写评语、互阅修改评语,互相学习,从而提高教师写作水平。

四、幼儿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园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既有取得可喜的成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幼儿园整体科研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不快,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

2、老师们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今后将借助幼儿园

考核奖励制度,积极鼓励老师们投入到撰写活动。

以上是我园这一学期在教科研方面所做的大致工作。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的新世纪,我园将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更好的为幼教事业做贡献。

2010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篇5

见例如有一节文科公开课体现“十六字模式”不够。我就认真宣讲先学后教”——要有导学案,内容包括要学懂的知识、要讨论的问题、要学会的题型(或典型的习题)。(不要太长)

“交流互动”——要有问题的设计,讨论是针对核心问题。

“精讲拓展”——预设讲解的要点,注重再生资源的利用。

“及时反馈”——要有当堂检测,关键是留有时间检测

2、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升质量内涵

为落实校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升质量内涵”战略思想科研处抓了如下3项工作:

① 第五届教育教学研讨会上4个区级课题6个校级课题进行了验

究成果汇报。校级课题新立项4个。

②教学论文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质量腾飞的两个翅膀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我校三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6篇其中2012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华侨城黄冈中学参评论共5篇获奖总数为18人次,其中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9人次,以鼓励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③开发校本教材实现“科研兴校”。湖北省黄冈中学以数理化三科竞赛在全国小有名气,根据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的学生特点数理化三科自2011年9月7号开始进行了数理化三科竞赛训练,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讲授并编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这项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在2012北京市中学生数理化奥赛初赛中我们数理化三科均有学生获奖。其中:2012年5月6日北京四中杯中学生力学竞

赛预赛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二等奖2人(武玥璎,武玥璇)

三等奖4人(罗康恒,蒋唐宇,郤禹,王传升)

9月16日朝阳区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物理学科),全区共有519人参赛,我校学生取得如下优异成绩:

蒋唐宇97分全区最高分罗康恒81分全区第22名 武玥璇78分全区第28名丁继越72分全区第57名 郤禹68分全区第78名 武玥璎61分全区第124名

二.落实党总支培养青年教师的举措努力提升质量内涵

1、落实师徒结对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内涵

2012年5月15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学校为

32对师徒颁发了证书和相关证件。本学教科研处工作重点是检查推进师徒结对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互教互学能力,9月21日进行第一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了全校三部32对师徒都积极展开了教研活动和业务交流,听课最多的老师一月有12次。高中部听课较多相互交流作的好的有:吕艳香、章淑淑

2.落实师徒结对活动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本学我们和高中党支部联合举行了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的公开课2012年11月21号廖琪琛在高一(4)上午第4节推出《钠的化合物》汇报课2012.12.6.高一(1)下午第1节张雄老师作为师傅推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示范课这两节课最大的靓点是:“专家领导引领、同头相互交流、自我反思改进”。使全校青年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中学学期科研工作总结 篇6

我校科研工作以《xxxx中学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为指导思想,落实好校本研修中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为科研目标,结合我校总课题研究的过程为抓手,开展了我校的科研工作,现对本学期的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实现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

科研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快捷、高效、信息量大的特点,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有着其它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科研室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努力搞好科研工作。

⑴ 加强“科研室频道”的建设。截止到本学期为止,科研室管理的“科研室频道”已经运行两年多了,共撰写、收集和整理了各类文章300多篇,主要有我校科研信息、科研文章、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方面的文章。本学期能一如既往的重视“科研室频道”的建设,每月能有5~10篇各类文章挂在“科研室频道”上,能注意发挥广大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注意发现和挖掘出教师中好的科研案例,并及时的给予报道。如:发现许琳和吴炯的论文有一定的质量以后,科研室能及时的通过《科研简报》给予报道,并能挂在校园网上。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努力把校园网中的“科研室频道网站”建设成为科研工作的信息服务平台、理论学习的平台、讨论交流平台和科研管理平台等。最近我校的校园网又在重新完善和规划,其中科研频道也是在不断的调整之中,科研频道通过调整之后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几个新的拦目,这样

有利于教师们的学习和交流,也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⑵加强对“科研课题”频道的建设。该频道是科研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筹建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研究、服务和管理,上学期将我校所有的课题”开题报告”都挂在了网上,其中也包括课题研究计划等。并对课题组成员参与“科研课题”频道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教研组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只少要有案例挂在该频道上,而且要保证质量。本学期仍贯彻和落实了这一原则,引导教师共同来参与该频道的建设,使之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目前挂在该频道上的案例是比较少的,今后要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的关注和参与这个板块的建设。

⑶加强探究型课程的频道的建设。上学期对各班级学生组长进行了有关技术方面的培训,在同学和指导教师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利用率和参与率不是很高的,上期末挂在网上的探究性学习成果(体会、心得、建议、课件等)仅有30余篇,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加强了宣传,使“探究频道”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二、抓好“科研简报”的出版工作,成为老师们的良师益友

科研室坚持“科研简报”每月出版一期,本学期出版了4 期,目前共出版了46期,对教师的科研理论的学习、相互交流、增加科研信息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科研简报”的前身是“探究型课程简报”,也是二期课改的产物,根据简报的特点,每一期都送到区《xxxx教育报》社中,成为了我校向外展示科研工作的一个窗口。下学期在继续出版的基础上,多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争取在内容、版面设计和新颖方面都有所加强,使之真正成为大家喜欢的朋友。

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

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是促进二期课改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我校在实际中认识到,要开展好学校的科研工作,没有一支科研骨干队伍是不行的。因为科研骨干教师在学校的科研活动中能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要使学校科研工作能得到普及,不断的深化,必须要以科研骨干教师为基础,以课题为平台,不断的扩大科研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实现科研的实施目标。所以,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通过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和参加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多种途径,都是培养科研骨干教师的好方法。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科研室把各教研组内承担子课题研究的教师组织起来,把这些教师作为科研骨干教师来进行培养,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科研室对课题组的建设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每月能坚持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学习科研理论、科研方法、进行科研活动方面的研讨交流,注意引导和提高

这些教师的研究能力。本学期已经召开了3次课题组老师会议,学期初组织他们与专家对话,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了调整,通过思想碰撞和相互学习,逐渐的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在校内有一定影响的,有一定能力的科研骨干队伍,在深入开展的科研工作和校本研修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另外,我们也把教研组长也作为科研骨干队伍来培养的,通过教研组长例会,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培养他们科研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引导他们重视教研组层面的科研工作管理,通过校本研修把科研工作真正的贯穿到教学工作之中去。

四、抓教学反思提高了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科研的基础工作,科研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我校重视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但主要是通过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来实现的。校本研修是二期课改的产物,也是我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主要方法,因为校本研

修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教学反思的过程。我校每学期都要求各教研组,开展以“三阶段两反思”为主要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的3个主要因素的反思和互动过程,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改善教学质量。我校教导处和科研室认真落实各个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计划,并作为考核和管理教研组科研工作的指标之一,科研室注意收集教师在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性案例,通过在“科研简报”和网站平台上的交流,来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反思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一种研究活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校本研修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一种基本信念:教师也是研究者。自我反

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我校非常强调和关注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导处在检查教案时,有意识的检查教案中的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提升。教学后的反思,在同伴合作反思和专家引领下,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的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主体,我校要求教师在课例研究结束以后,在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写出反思性的案例,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在课例中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我校已将近几年各个教研组在课例中的案例收集成册,有些制成光盘,已经成为了我校宝贵的科研方面的学习资源。实践证明,注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另外,把课题的

研究纳入到教研组的校本研修的计划之中去。各教研组每月利用校本研修的活动时间,经常通报本组内子课题的研究动态,引导本组教师关注和参与对本组子课题的研究。使之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充满合作,在组内经常性开展研究和讨论,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逐渐形成良好的组内工作、学习、研究与一体的科研学习氛围。

五、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师观念看起来是一个老的话题,但也是推进二期课改的显著标志。通过几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校本培训等途径,提高了广大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课程改革的科研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观念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往往支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动,制约着研究者的态度,情感、毅力和成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增强对二

期课改的认识,才能在行动中及时的跟进,才能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会不断涌现出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论等,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厥而就,也不可能通过几次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必须经常的讲,常抓不懈,因此,我校注意通过科研和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把转变观念作为学校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来达到教师观念转变的目的,以适应二期课改发展的需要。学校也经常利用教师大会或教研组校本研修等活动,对教师进行科研理论方面的学习指导,通过校本培训和科研工作,我校广大教师以科研兴校,科研先行,向科研要质量的理念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六、认真落实区科研室对我校科研工作全面调研

本学期区科研室主任一行6人,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他们

既看资料,也听汇报。何佩副校长代表我校对近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汇报。检查的结果总体评价是好的,但对我校在区级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今后改进的地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我校对这次检查是非常重视的,感到通过检查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增加科研工作管理方面的信息量,能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科研管理机制,也能促进我校的科研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在调研之前,我校科研室就本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首先参照了区科研室下发的“科研管理工作评估指标”进行了自查,对照44条评价指标进行了自我反思,不足的地方也进行了及时的认真的调整。如:对科研方面的档案进行了分类、充实和整理,努力做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其次召开了课题组负责老师的会议,贯彻了科研工作检查的各项要求,布置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阶段性案例和准备中期报告的有关事宜;另外科研室在思考对科研课题

管理的问题上,也感到原来的‘课题管理细则’有必要进行充实和完善,许多新的理念、新的科研方法,应该及时的注入到我们的管理制度中来,以提高我校的科研管理水平,所以制定了‘课题立项和管理方法细则’,明确了对课题要进行目标管理,关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实施过程,鼓励教师按照评价目标,积极的开展课题的研究活动。再有,我们也参照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我校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发展性评价方面的尝试,制定了‘课题自我评价表’,把课题组教师看成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引导他们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通过自我评价不断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能及时的发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改进和调整。

今后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①有些子课题组负责人积累的能反映过程性的资料比较少,特别是有关案例的撰写和有关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的不多。因为,课题的研究一定要与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改进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课题研究的情况不平衡,有些课题组负责人的案例较少、方法不多、研究的深度不够。②个别子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团队意识。不能与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不重视同伴互助,没有把课题研究,放在备课组的活动日程之中去,目前仍有一部分子课题在研究过程是在单兵作战的,这样不利于课题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课题对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③有些教研组长对该组子课题的关注程度不够,很少过问课题的研究情况。子课题研究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记录在教研组手册和落实在教研活动之中。

七、落实好“课堂教学评价”的课题研究

学校管理方面的‘软肋’是课堂教学,‘好课标准’的探索是学校的一项实质性的工作,开展‘好课标准’的研究,是二期课改发展的需要。本学期“课堂教

学评价”课题被评为区级课题,我校科研室也制定了研究计划,按照研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①在上学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教研组长会议布置了全校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制定出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好课标准’来,9月份各个教研组完成了初搞,教导处和科研室对好的案例进行宣传和评价活动。

②10月份各个教研组参照了‘好课标准’的初搞,在第一轮的课例活动中进行了实验观察,收集了案例和数据。每次课例结束以后,各个教研组都注意积累有关案例,并收藏在档案袋中,学校也对各个教研组的档案袋进行了评价。

③11月份各教研组开展对‘好课标准’进行了研讨活动,用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好课标准’的实验情况,并对本组的‘好课标准’初稿进行修改。

④12月份各个教研组参照修改后 的‘好课标准’,开展第二轮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要提供‘好课标准’程序上的研究内容和有关案例。

⑥ 学校将对各个教研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的方案。‘好课标准’不可能有单一的共性的标准,也不是追求固定的模式,而是寻找共性的要素,追求的是研究的过程,‘好课标准’是有标准的,但也可以说是没有标准的,要辨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无标准是指教无定法,而有标准是指尽管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但也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可寻找的。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许多教师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是学,从评价的维度上来看,从关注知识的本位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许多老师也学会了对一节好课的评价。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推荐 篇7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在1986年卡尔·维格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 作为一个活动最初起源于企业领域, 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收集、整理、共享交流并最终达到知识创新, 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约吉斯·马尔霍特拉认为, 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 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从定义中我们得知,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运用信息科技将资料加以汇编整理而形成方便人们使用的操作系统, 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也是一种技术导向的管理形态, 强调知识的转化、分享、运用与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引入

我国许多学校都确定了“科研兴校”的观念和策略, 并在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教师个人层面的, 也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因此, 要通过有效的科研管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各种科研资源, 提高研究效率与研究质量。在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科研管理”, 而且要积极倡导和实施“教育科研的知识管理”。只有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提供适当的专业服务和资源平台, 才能使教师的研究能力获得改善, 提升研究品质, 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以知识管理为基础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 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教育科研意识, 为教师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富有活力和诗意, 还可以借助于中学教育科研的导向, 开辟校本培训新思路,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三、教育科研体系的知识管理框架

1. 课题申报管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广泛发动学校教师进行课题选择和申报, 鼓励教师选择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选定研究课题, 教师不仅应对已掌握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还可以通过研读书籍、教学反思、教学活动展示、与他人交流讨论等形式获得灵感与启发,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激发出潜在的不清晰知识, 使内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2. 立项开题管理:知识的分享

从课题管理工作角度来看, 课题立项开题是管理的第一步, 此项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在这一阶段, 教师主要进行材料的收集等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分享。对此, 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的学校知识平台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材料, 而学校则可以借助于学术沙龙、讨论交流等途径来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 为课题的研究开展作好准备。

3. 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知识的积累与创新

在这一阶段, 科研人员结合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课题的相关调查或研究论证, 并以论文等形式呈现出科研的最后成果, 侧重于知识积累、加工和知识创新。学校应多组织相关的培训进修和讲座学习, 通过专家指导、师徒带教、学术沙龙等方式促进教师课题研究, 帮助知识积累和创新。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进行中应加强对课题的监督检查、反馈调节。包括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了解课题进行中的困难, 提供方法、理论、材料收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和服务, 促进知识的分享交流, 将平时所积累的科研工作的经验技巧等以开放的形式呈现在所有教师面前, 供学校成员快速地学习与积累知识。

4. 课题结题评价管理:知识的评测

认真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成果鉴定和评价, 是加强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管理, 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后, 学校应组织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展开课题鉴定活动, 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做好课题成果鉴定与评价工作不仅可以有力地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促使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 而且可以提高研究者的教科研水平, 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评价过程, 也就是知识评测的过程, 应当鼓励学校教育科研成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5. 成果推广管理:知识的传播

任何一项教科研成果都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但只有该项成果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接受, 并应用于教育实践, 才能使成果活化, 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 将成果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 使教育科研效益直接体现出来。

因此, 结题后, 学校的科研机构应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奖励, 将成果科学合理地归类整理, 予以书面化、数字化、档案化。注重知识传播, 不断补充和完善学校知识库和知识共享平台, 努力营造畅通的交流学习通道, 建立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 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四、科研管理体系的支持模块

1. 管理文化支持

管理文化主要指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理念上的培训, 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对知识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的认同感。使学校领导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 扩大教育科研的影响, 在校内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和先进的知识管理文化, 同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科研管理实践中, 做好科研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方面的工作。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互相学习交流, 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去。

2. 管理机制支持

科研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的设置和科研队伍的建设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设立稳定的科研管理机构, 形成科研网络, 各守其职, 各尽其职, 保证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提高科研管理的有效性。同时, 制定相应的学习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学习、分享。二是要根据学校教师的成长规律、自身职业规划和需求、学校教师总体发展现状等组建科研队伍, 并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培训等方式来加强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 提升专业素养, 更新学习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参与率, 引导教师的知识分享和交流, 真正使教育科研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

3. 管理制度支持

管理制度主要分申报立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评价推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四个方面, 以规范学校的科研管理, 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以色列中学生的科研活动 篇8

在以色列的中学,负责科学课程的教师利用博客、计算机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

近期,以色列教育部在著名的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中学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大会,此举足见其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大会展示了65所小学300余名学生的研究成果。此前各学校举办了类似的科学展示会,由教师选拔出代表本校的学生参加大会。学生们为此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档、图板、挂图等,展示、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实验。不少研究课题相当专业,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也令专业人士刮目相看。

例如,“混合燃料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是两个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他们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展示了研究结果。学生在报告时说:“我们一直关注与我们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博客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听说,别的学校的同学也在跟踪我们研究的进展。”“亲自进行研究,比阅读老师发给的材料有趣多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在不断发展,我们总喜欢在计算机实验室做研究,可供我们选择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他们的科学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始终关注着自己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

“以自然方法净化河流”是3名7年级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走出学校来到河流现场,以视觉和石蕊试纸检测水质,做净化实验。他们说,“现场实验比阅读资料、观看照片更有意思,成果也更丰富。”这些学生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他们生活的社区,改善当地水质。

学生的研究课题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青少年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即是两名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为此,他们一方面协助学校和市政管理部门,在校内放置循环利用回收箱,组织班级竞赛,看谁回收的资源多;另一方面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这一活动得到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十分热衷,并从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技能。

学生在大会上展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激情,对研究信息清晰而准确的表述,都令负责培训中学科学课教师的科学家印象深刻。负责地区科技教育的教学督导官员,在评价此次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时说,“学生们对用新方法进行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制作的演示资料非常出色,演示的内容更为精彩。”“他们表现了充分的自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不仅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甚至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支持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以色列社会和政府部门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设备条件。据教育部官员称,装备2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室),需要1.5万谢克尔(约合4万美元)。此经费投入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彩票公司分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相信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选择。

第三,学校提供或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第四,学生在所喜爱的科技活动中,会主动发掘自己的科技潜能。

第五,科技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活动应涵盖全体学生。

第六,破除考试桎梏,形成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社会氛围。

第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为此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

上一篇:202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大会下一篇:销售员的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