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2024-09-22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共8篇)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1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2

一项成果能带动产品年销售千万元, 不断科技创新促使企业连续七年产品销售额、销售量、产量位居行业第一。坐落在天津市东丽开发区的天津春发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海明说, 春发之所以能够为别人所不能为, 其中的奥秘只有两个字———科技。

食品香精香料会有多高的科技含量?春发一包包看似普通的食用香精已取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权授权。2008年以来, 该公司启动知识产权战略, 正在报批的各项专利多达近百项。在科研投入上, 每年花费近千万元, 大胆进行原始创新, 坚持集成创新, 他们采用农产品作为原料, 将百姓厨房化的工艺过程升级为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自动化生产线, 使国内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升级为全程电脑操控。该公司建立了行业内首家国家级咸味香精检测实验室, 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的审核和认可, 对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检测, 其结果得到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互认。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3

西路军途径古浪,兵分三路:三十军攻大靖,接着又迫使土门敌工兵营投降,并在此地滞留三日,筹集给养,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五军在其右侧跟进;九军经干柴洼、横梁山至古浪城,血战三场,再壮悲歌。红军从11月11日人古浪,20日离开,前后十天。期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献身革命的可贵精神和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与马匪军肆虐残暴、为所欲为的卑劣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红军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深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爱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群众冒死救红军、精心保护革命遗物的动人事迹。留存于古浪的这份革命宣传手册,就是最好的佐证。它是红军遗留在土门的宣传实物,也是遗留在河西乃至全国少见或并不多见的较为完整的一份宣传资料。由土门村的王希贤家精心保存几十年,后被县博物馆征集收藏入馆。2000年8月11日,省文物局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本宣传册非常珍贵,并将其鉴定为革命一级文物。

为了大力弘扬西路军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古浪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抢救、搜集、整理有关西路军征战古浪的历史资料,彰显红西路军的业绩,最大限度地留存西路军历史,提炼西路军的精神内涵,编撰反映西路军精神的资料。珍藏于古浪县博物馆的这部宣传册,印制的内容跟后来搜集整理的三十军战士演唱的“劝白军”歌词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它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遗留在古浪的珍贵文献。也是今天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文明新风等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更是研究工农红军战事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一、红四方面军革命宣传手册的价值定位

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了解、认识这一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红四方面军革命宣传手册是一份能真实、可靠记录红西路军血战古浪悲壮征程的革命历史文物,内容完整、保存状态稳定。内容分“甲、乙、丙、丁、戊”五大部分:甲标题已缺失,内容有八项。主要揭露胡宗南是“蒋介石的第一走狗,专给帝国主义做卖国交易”的罪行,宣传红军是“大帝国主义的革命军,是穷人的救星”,发动士兵“齐动手打倒胡宗南”。乙“告胡宗南部白色士兵(标语)大纲”十条。宣传红军优待投诚士兵的政策,劝说敌部士兵“不要当亡国奴,只有趁早觉悟,立下心肠做一个永不投降帝国主义的硬汉”。丙“告松潘一带群众(传单)”五项内容。重点罗列了红军到松潘一带,穷人有十大好处,通过列举实例,号召当地劳苦群众“齐心拥护红军,拿起刀枪,打国民狗党,来坐西北的天下”。丁“告少数民族(传单)”五项内容。主要分析了“红军到松潘有番回民弟兄的十大好处”,进而发动他们“推翻汉族军阀的压迫干涉,建立自己的人民革命政权”。戊“告群众(标语)”十八条。目的在于发动群众“拿起刀枪矛子,齐心响应红军”,告知群众“现中央大军已于四方面军会在一起,穷人翻身的时候到了”。

这部宣传手册,长14厘米,宽9.3厘米,厚0.3厘米,土毛边缘纸质,线装、腊刻、油印,为64开、22页、41面。每面竖排12列,每列满行15字,全册6000余字。整册字迹清晰,有提纲挈领式宣传单,有标语口号式的宣传标语,有檄文号角式的宣传语,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极具宣传性。通过多层次、多侧面分析国家现状,揭露了国民党、胡宗南的丑恶本质,真实地反映了红四方面军“不当亡国奴……做一个永不投降帝国主义的硬汉”的一腔正气,并以口语形式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性质、优良传统,争取各方面“唯有劳苦大众团结一心,才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好日月”,团结力量一致抗日的目的。

二、红四方面军革命宣传手册的历史成就

1.红西路军的主要历史功绩

西路军是一支经历过长征,并参加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英雄部队。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不但有充分的体现,而且有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西路军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牵制了敌人,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是沉重打击了胡宗南势力和河西马家军;三是播撒了革命火种,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河西乃至全国的影响;四是结局虽说失败,但其余部撤至新疆后为我党我军保存和培训了军事骨干,特别是各技术兵种的骨干,为人民军队技术兵种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西路军的悲壮失败,不但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还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进的智慧。

西路军精神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体现了忍辱负重,不怕牺牲,永不动摇对革命无限忠诚的精神。

2.红军宣传册的历史启示和作用

红军宣传手册及宣传标语的语言风格和大众化效果,是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和大众化的最大启示,是值得需要传承的方面:构建了一个特定的公共信息传播语境,是红色信息传播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形式,成为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产生了极大的鼓动性、号召力,极富地域特色、历史特色,给当今公共信息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凸显古浪革命历史地位的有力实证,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教育价值;二是勾勒的宏伟蓝图,鼓舞了西北地区群众的革命斗志和信心;三是体现出只有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争取劳苦大众的支持,才能抵御强敌人侵,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四是起到了瓦解敌人斗志,离间和软化白军官兵抵抗意志,达到策反和劝说的目的;五是宣传了抗日反蒋主张,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的意愿。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4

一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加强推进新型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为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我镇的区位优势,提升我镇工业科技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摆正位置,提高认识

我镇把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组织上强化领导,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年初我镇调整了工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并明确纪委书记分管工业工作,党政办、财政所、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建设领导小组。

二、主要工作

(一)工业发展。工业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环境。今年来,我镇致力于在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帮扶解困上下功夫。通过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入手,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发展第一、效率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政府各职能部门从提高对来我镇投资企业的服务质量,实行服务承诺制,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主动帮助企业的解困,对重点企业我镇成立了以班子成员任组长,驻村干部为队员的“支、帮、促”工作组,形成了“一联一”、“二帮一”、“支、帮、促”队伍。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企业有困难需要支持帮助,工作组都能及时帮助解决,半年来我镇共为企业解决困难x起,化解农企矛盾x起。

(二)电网建设。今年我镇新安装变压器x台(xxxKVA、xxKVA),铺设高压线路x.x公里,低压线路x公里。严格落实电力安全、线路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电力科学知识、法律法规宣传,以及电力安装的青苗、占地等工作的有力推进。

(三)信息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xx余万元,同红坝等x个村签订农贷通使用合作协议,建立涉及镇村两级的三中心、三站点,现已经在x个村级安装到位农贷通终端设备。村村通网络工程,已完成x个村级网络通达全覆盖,新增宽带xxx余户。

(四)节能降耗扎实推进。细化节能降耗目标,将全镇节能目标分农业、工业、建筑业、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机关部门耗能、民用耗能等方面按总能耗量进行细化,并将日常工作细化到镇级各个部门,要求将能耗目标逐级细化到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5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产业为本、基础先行、金融为器、规划引领、项目为王”的总体思路,以“自主学、抢着干、一起办”为抓手,聚焦“一堡五高地”发展战略,紧扣“六稳、六保”主线任务,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创新招商机制,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组织建设工作

我们始终把管党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第一时间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全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第一时间召开全局动员会议,部署全局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全年全局2个在职党支部开展参观学习各4次,上党课4次,观看红色电影4场次,开展研讨座谈会4次,参与党员干部累计160人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效结合,全年全局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3件次。全年走访老党员、机关困难党员、退伍军人42人,发放慰问金1.81万元。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预备党员2名。

(二)工业经济运行指标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克服了市场需求整体低迷、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保障制约因素加剧,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的四大困难,使我县工业经济呈现较好态势。

1.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1-12月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较为平稳,并趋向利好方向发展,企业开工率大幅提升,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8.6亿元(预计数),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9.23亿元(预计数),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12.6%(预计数);

2.工业用电:全县工业用电41679.62万千瓦时(预计数),同比增长78.59%(预计数);

3.工业税收:1-10月完成工业增加值税收1960万元,同比上升19.7%(税收因条件因素暂无预计数);

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新进规模企业7家。AA立晟新材料有限公司、某县富瑞纺织有限公司、大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A极之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某湘客发展食品有限公司、某县清发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某三鑫钡业有限责任公司。

(三)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县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强化工作举措,抓好任务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商务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2.6亿元,累计增速16.7%(社会消费品零售因市场波动较大无法合理预计)。

2.新增规上企业: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2家限上批发企业,某县鑫冠建材有限公司、某侗族自治县瑞泰贸易有限公司。

3.外贸进出口:2022年全县外贸出口3272万元,同比增长193%,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序时进度。今年,我县外贸产品出口主要地区为美国、东南亚,出口商品种类为户外家具、硝酸钡,2022年全县有出口实绩企业2家,怀化良怀贸易有限公司出口总值3264万元,鲁湘钡业出口8万元,其他企业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企业不作自营出口,而是采取化

整为零,分散销售,做供货出口业务或依托外地外贸出口企业进行出口。

(四)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态势。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某侗族自治县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等7项目大招商工作制度,成立了全县大招商工作指挥部,建立了全县大招商联席会议制度,全县大招商格局日趋成熟。1-12月我县完成上报省外境内到位资金27.97亿元(预计数),完成全年任务108%,共签约项目12个,合同金额170.9亿元。已落地项目3个,投资2亿元项目3个,投资10亿的某县维也纳国际酒店及商业服务项目,城西新区综合开发、智慧停车、龙脑开发、黄牛产业链、钾长石等项目正在紧密跟踪过程中。

(五)电子商务工作

1.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情况:自我县2017年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对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农产品供应链和营销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规划与宣传,电商扶贫等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有效改善了我县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我县目前已拨付中央项目资金1878.6万元,总拨付率93.93%。目前该项目的收尾工作正在按省商务厅相关要求推进,2022年4月,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承办企业已牵头组建“心侗某”某区域公共品牌推广运营团队,并已出台相关运营方案并开始进实施。

2.“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根据AA省商务厅关于下达的《2022

年全省“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湘商电〔2022〕12号)要求,认真梳理我县“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责任清单,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确保上报高质量的考评资料,争取如期完成省商务厅下达的工作任务。

(六)科学技术工作

一是科技指标预测:1-12月全社会研发经费预计2.3亿元(预计数),1-12月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3亿元(预计数)。

截至目前新认定高新企业3家;二是科技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向上争取科技奖补资金70万元;今年21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系统评价。由95人组成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实现了成建制、集群化、多学科、广覆盖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开发,实现了全县137个行政村全覆盖。科学布局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重点培育了一批科技

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以点带面的网格式立体式布局。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密切联系群众、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员对口乡镇相关制度,提升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七)其他工作

1.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成立了某县成品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商科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涛同志任副组长,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某分局、县公安局、县税务局、县住建局、中石化和中石油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共同组成我县成品油市场打非治违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立后,整治了晃州镇柏树林停车场非法出售成品油违规情况,并由县市场监管局以非法销售成品油和销售不合格产品为依据,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并于2022年9月8日结案,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对当事人处以没收不合格成品油1.9吨,没收非法所得1314元,罚款36686元。

2.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是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商科工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督

促检查、工作指导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切实落实防控责任,全力保障市场流通安全、稳定、有序。二是于2022年7月26日制定了《某县公共卫生应急医疗防护物资轮换计划》,对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应急医疗防护物资进行轮换。轮换计划中除一次性外科手套暂为合同储备外,其余公共卫生应急医疗防护物资已转为实物储备。三是加强疫苗接种,严防新冠肆虐。为有效阻断新冠疫情的传播,扎实构建人群免发屏障,我局加大宣传力度,让各行业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确保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人员全部接种到位。

3.打造“龙溪晚市”工作。为加快推进某夜经济发展,提升城市魅力,汇聚人气,在龙溪古镇打造我县首个夜经济文化街区,让古镇“烟火气十足”进而带动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我局根据部门工作职责,负责规范、管理、审批所有进入龙溪古镇的小商贩经营行为,目前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到实地进行了考察,拟出台小商贩入驻龙溪古镇相关流程。

4.抓实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全年开展安全专项行动4次,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进行了执法安全检查,安全领导小组是否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是否配备齐全、设备设施能否正常使用、逃生标识是否清晰

明确、逃生通道是否畅通、保安人员是否守时在岗、监控设备是否正常使用等。检查行业企业67家及大型商场、超市,发现安全隐患52条,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3份,全年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漏洞和安全生产隐患,首先进行现场指正,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注重日常巡查。

5.全力支持“两代表一委员”对商科工信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全年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6件,实现见面率、回复率、满意率3个百分百,办理县委、县政府督办事项30余件,红网网络舆情2件,群众来信来访10件,办理率、办结率、反馈率均为100%。

6.全面从严治党、平安某建设等中心工作稳步推进。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创建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保留权力清单42项,责任清单21项。

二、主要措施

(一)工业发展有新担当

1.培育规模企业。进一步挖潜增效,积极挖掘企业潜力,争取提高规模企业占比,增加经济增长点。

2.加强平台建设。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做好做实企业相关工作。二是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企业

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政府和企业服务中的“搭桥作用”。

3.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服务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二)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一是加强了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实施和监管工作。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了科技服务及宣传力度。以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创业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服务三农、服务企业的力度。三是积极引导重点企业、社会资源组织及个人创新创业,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招商引资有新亮点

1.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联系国内知名外资企业,在深圳、东莞、上海等外商集聚地区举办各类推介和拜访活动,拓宽和理清项目信息渠道,凭借通道的资源优势,在招商上有了大的突破。

2.进一步深化软环境建设,为企业创优发展空间。强化国家政策导向,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

(四)电子商务有新作为

1.拓宽电商发展思路。利用农村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实现电商全覆盖,有力夯实了电商发展基础。

2.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发挥了电子商务协会在搭建沟通桥梁、畅通信息渠道、共享优势资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一有效平台,为实现某电商逐步进入良性和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党建工作需加强。

我局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和党建标准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在党建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党建基础工作仍不够扎实,部分党建工作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二是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多,解放思想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三是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的力度不够,在企业帮扶上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措施不够实,服务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二)招商引资压力倍增。

一是招商项目欠优。项目储备不足,项目策划包装质量有待提高。引进的工业项目、大项目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少。我县地处AA湘西边远地区,建设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等不利因素造成很多大企业和好的项目不愿意落户某;二是因疫情原因导致客商投资比较谨慎,项目落地难;三是签约项目落地难。

(三)外贸进出口任务艰巨。

由于外贸进出口海关统计归属权归上级海关、电子口岸管理和商务部门,导致地方无法统计外贸进出口数据。如我县顺发铁合金、秦箭炉料、华东硅锰有限公司等企业铬矿石每年消费量的80%依靠进口,进口额达5000多万美元,而怀化外贸公司承接能力不够,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市外贸易公司代理进口,由于统计口径不在本省海关,不计入某的进口数据,导致地方不能直接对外贸数据进行统计,难以体现地方外贸实绩。

(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创新力不足。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动力不强。大部分企业没有成立研发机构,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很少开展科研活动,企业也不愿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搞发明创造。因此,全县科研(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值偏低。推进以重晶石为龙头钡化工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二是四上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小。因规模工业企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产值2000万元,税收60万元),新进企业难以达到。“个转企”工作实施难度较大。我县商贸行业大多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个体工商户因“嫌麻烦”、“怕缴税费”、“惧风险”不愿“转型升级”。同时,行政部门对入限上企业政策宣传解释不到,部门配合不力,个体工商户不懂转型升级,顾虑太多。

四、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考察AA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产业为本、基础先行、金融为器、规划引领、项目为王”的总体思路,以“自主学、抢着干、一起办”为抓手,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有提升,工业运行有突破,科技创新有发展,社零销售有成效,外经外贸有作为,招商引资有亮点,全力打造商科工信事业“升级版”,为某建设“一堡五高地”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围绕党建抓统筹。

全面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系统提升商务系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适应新时代机关党建的内涵变化,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业务。

(二)围绕企业抓帮扶。

摸清企业家底。进一步做好全县中小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技改投资、困难问题等情况,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如大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A极之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AA蔡尚菜食品有限公司、某湘客发展食品有限公司、某县鑫冠建材有限公司、某侗族自治县瑞泰贸易有限公司等。积极培育入规。继续深挖全县企业潜力,加大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对接,系统摸底可供培育的潜力型中小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清单,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重点关注,着重培养。对于到期复审的高新企业,提前介入,明确帮扶指导企业名单,明确到人,帮助企业通过复审。对于拟申报企业,协调市场监管专利服务,财务税务辅导,现已摸底重点帮扶企业5家,争取明年新进3家高企。“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来某服务科技工作,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着力破解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瓶颈。推进、引用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三)围绕项目抓推进。

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强化高位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既“招大引强”,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又“抓大不放小”,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加大资金、土地、能源、物流等要素保障,多渠道整合资源支持项目建设。

(四)围绕市场抓提升。

一是统筹全县特农产品集中销售,做大某农产品销售平台;二是组织评选“十大侗乡特色菜品”活动,通过餐饮业的发展带动消费升级,打造出一批富有影响力具有侗乡特色品牌向县内县外推介,打通县内县外市场消费渠道,从而有效拉动市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6

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联原〔2015〕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执行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的《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引导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撑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带动材料产业升级换代,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住机遇培育壮大石墨烯产业

石墨烯是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极具应用潜力、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产品上已呈现良好应用前景。发展石墨烯产业,对带动相关下游产业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激活潜在消费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经过自主系统研发,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储能器件、改性材料、智能穿戴等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产业化势头可喜,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露雏形,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石墨烯材料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但受石墨烯材料生产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等因素制约,我国石墨烯材料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尚未完全实现,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因此,在我国新材料、高端装备快速发展,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亟待以石墨烯市场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终端产品需求为牵引,采取“一条龙”模式构建完善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制创新链、集聚创新要素,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综合性能,推进石墨烯首批次产业化应用,加快培育和壮大石墨烯产业。

二、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着力石墨烯材料高质量稳定生产,着力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着力构建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产业链,着力引导提高石墨烯材料生产集中度,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

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发挥国家有关专项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石墨烯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

坚持创新驱动,典型示范。创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打造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为龙头,突破制约产业化应用的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上的障碍,加快推进示范应用。

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石墨烯产业链纵向延伸,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立足提质降本增效,协同开展生产和应用技术攻关,完善石墨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体系。

三、推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创新

(一)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围绕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类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引导骨干企业携手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发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促进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同步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对石墨烯层数、尺寸以及表面官能团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提高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工艺稳定性、性能一致性、产品合格率,有效降低成本。

(二)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机构等,协同开展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体系建设,提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发布石墨烯产业专利态势,建立石墨烯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效利用。

(三)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完善石墨烯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检测与信息交流等平台,建立开放的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性能参数数据库。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联合下游用户、相关科研院所,围绕石墨烯产品生产和性能评价,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四、推进首批次产业化应用示范

(一)创新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利用石墨烯材料提升传统产品综合性能和性价比。推进石墨烯材料在新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大型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石墨烯材料专用检测仪器。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用于环境治理及医疗领域功能材料的生产应用技术,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制备技术。

(二)开展终端应用产品示范推广。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要,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显示器件、智能休闲健身等领域,构建石墨烯制品示范应用推广链,促进石墨烯材料的研制生产、应用开发及性能评测等环节互动,提升性价比,示范推广利用石墨烯生产的储能材料、导电材料、导热材料、功能涂料、复合材料、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以及环境治理与医疗诊疗用新材料。

(三)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大石墨烯材料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围绕石墨烯材料应用开发建立军民口科研机构协作机制,推动技术成果、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的互动。发挥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两用技术交流对接,借助建设以军民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提升石墨烯产业军民融合水平。

五、推进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一)壮大石墨烯材料制造业规模。加快石墨烯材料生产迈向规模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建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原则上要进入化工园区,符合化工园区环保准入条件和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粉体生产线装置规模不低于10吨/年,薄膜生产线能够连续自动转片。鼓励石墨烯粉体制备与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等为纽带,在材料制备领域提高生产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专精特新”优势,利用石墨烯材料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创新、创业活动,集群发展石墨烯材料应用产业,形成聚集效益,打造产业示范基地。

(三)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优化石墨烯材料生产工艺,完善生产装备,鼓励选用符合能效1级或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中的产品和设备。发展石墨烯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现石墨烯材料生产过程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推进智能化生产,加强石墨烯材料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物耗管理,开展石墨烯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六、推进拓展应用领域

(一)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立足石墨烯材料独特性能,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重大基础设施所需产品的性能要求,协同研制并演示验证功能齐备、可靠性好、性价比优的各类新型石墨烯应用产品。加快防腐涂料在海工装备、港口岛礁等设施中的推广应用。

(二)不断开拓工业领域新应用。重点围绕涂料、树脂、橡胶、电池材料等现有大宗产品性能提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所需新产品,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跨行业联合,利用石墨烯材料协同开发性能适用、成本合理的石墨烯应用产品,并根据终端应用需要持续提高石墨烯材料性价比,培育和扩大石墨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市场。

(三)努力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开发基于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功能纤维的穿戴产品,满足人们对智能休闲健身产品的多功能需求。加快开发石墨烯发热器件,推进基于石墨烯的高效供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创新石墨烯产品在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各类资源,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支持企业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加大石墨烯材料制备关键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鼓励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交流培养专业人才,发展高端品种、提高质量性能,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二)加强投融资引导。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石墨烯企业股权并购和高端项目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融携手创新基于构建完整产业链、着眼终端产品推广应用的互惠合作融资模式。研究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三)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适合我国产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石墨烯标准体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尽快完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产品、方法以及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等标准规范,统筹前沿领域标准预先研究,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研究石墨烯材料认证技术要求。

(四)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指导建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完善石墨烯行业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发布产业发展动态信息,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组织推广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共性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开展相关产品认证,防止不当竞争与虚假宣传,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石墨烯产业发展实际,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积极引导、协助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指导开展知识产权建设、保护和运用工作,促进石墨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科技成就和工业革命 篇7

一、长春中俄科技园建设背景

2004年7月, 中国科学院在时任院长的路甬祥院士的倡导下, 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达成建立中俄科技园的合作意向, 并签订了协议。此后, 双方正式开始筹建中俄科技园。其中, 就长春中俄科技园而言, 园区建设是以省院合作为基础, 即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与吉林省政府及有关单位进行广泛磋商, 并就合作路径先在国内达成共识。省院领导一致认为, 应该结合长春区位地缘特征, 把对俄科技合作的重心放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而这一地区的学术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亚, 当地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驻地, 并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 因此应该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新西伯利亚州政府展开合作。当年12月, 在省院代表团造访新西伯利亚后, 中俄双方签订《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代表团访问新西伯利亚联合声明》, 以省院合作为基础的中俄双方科技合作由此正式拉开帷幕。吉林省和长春市对此高度重视, 省院市区强强联合, 由吉林省政府牵头, 于次年成立以副省长陈晓光为组长的中俄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吉林省科技厅和商务厅、长春市科技局、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单位共同参与, 统筹推进中俄科技园建设工作。当年5月27日, 中俄双方签定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代表团访问长春备忘录。中俄双方本着互利互谅的原则, 根据备忘录, 中方的省院市 (吉林省、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市) 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长春市进一步开展科学技术合作和建设中俄科技园。中方为中俄科技园 (长春园) 准备了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 其中厂房面积为2400平方米。同时, 中俄双方同意先从新材料和激光技术等领域着手展开合作, 在新材料方面选定“稀土塑料制品的着色剂的研发”, 在激光技术方面选定“ZKW—CO2轴流激光器产品化合作”和“光纤激光器”等作为第一批合作项目, 并签订项目合作的补充协议。长春科技园建设由此正式走上正轨。2006年, 中国俄罗斯国家年还将长春中俄科技园列入活动计划, 从而提供发展支持。

二、长春中俄科技园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 发展现状

长春科技园走的是从事业法人转向企业化运营的渐进稳健发展路径。科技园先是作为事业法人, 于2006年4月注册, 并于当年9月集合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各方代表, 举行开工仪式, 以宣传造势。2007年1月, 科技园与长春市科技局共同注册企业法人长春中俄科技园有限公司, 为园区机制转轨奠定基础。长春中俄科技园一期规划面积达2万平方米, 于2008年7月在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年) 》获得两国元首批准, 明确提出要构建长春中俄科技合作园, 并在长春推动实施中俄产业和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10年12月, 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1年6月, 长春中俄科技园在增资扩股的基础上, 实行股份制改造, 由参与科技园筹建省院市区4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市科技局和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国资委) 共同参股, 注册成立“长春中俄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科技园还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经过股份制改造, 园区将工作重心转向科技合作的协调和咨询等方面, 转变工作观念, 改变东北地区以往常见的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切实以企业为服务对象, 并划分为孵化企业和建成企业两个层次, 在服务内容上区分对待。对孵化企业, 园区提供基础性的行业研究和行情分析, 以及专业测试等服务;而对建成企业, 园区则提供法规政策的咨询和市场推广, 以及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至于其他方面则由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至此, 长春中俄科技园初步形成了官助民办的合作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 中俄科技园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合作同步推进, 以项目和企业化运作为载体”为原则, 推进合作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实施工作, 边建设、边研究、边引进企业、边完善管理, 从而形成“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 政府依托中俄科技合作机制和平台, 合理引导, 科学管理。中俄双方形成良性分工机制和协调发展模式, 中方园区提供科技合作平台, 组织协调双方合作, 俄方提供技术, 与中方企业资金相结合, 实现科技交流和成果产业化。此外, 中俄双方还共同做项目 (例如俄方投入科研成果, 中方科研机构将其转化为技术成果) , 并跟踪企业需求, 为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源, 滚动实施, 推动产业化。在这一模式下已经成功培育和孵化出科英激光、圣博玛生物、希达电子等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企业, 值得东北其他地区借鉴。

作为国际技术转移的平台, 长春科技园不满足于新西伯利亚, 而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基于国内技术需求格局, 与外方合作设立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代表处、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代表处, 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代表处。这一方面增加了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和沟通的效率;另一方面成为长春乃至整个吉林省对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科技合作的窗口, 并产生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 长春中俄科技园进一步加强了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例如与白俄罗斯合作设立了白俄罗斯国家在华常设技术市场, 促进相关领域技术与工艺等方面的交易;并在园区第一个合作伙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支持下, 专门为西伯利亚分院设立科技成果常设展室, 通过展版说明、实物展示、项目说明会等形式全面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最近在光电信息和新材料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成为双方交流、合作的平台;此外, 中俄双方还在园区先后组建涉及菌类资源保育和开发、稀土功能材料、清洁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和特种粘接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专业联合实验室, 并在超硬材料和生物技术两大前沿领域建立工程中心, 合作的对象也有所扩大, 园区还和白俄罗斯方面合作建立马铃薯育种工程中心;双方还组织科研学术团队互访交流。这样, 长春中俄科技园构建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 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引进、转移服务的体系, 以引进智力和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整合资源 (技术、人才、资金、政策、信息)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为主要任务, 以光电信息和光学技术装备、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作为重点领域, 打造集人才、技术、信息、社会资源优势于一体的国际化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以及具备现代化企业制度和文化氛围的国际化科技合作园区, 服务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2011年以来, 长春中俄科技园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实行, 逐渐由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型, 以新材料、光电子和光学技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到2013年, 长春中俄科技园A、B、C三区占地10万平方米, 引进、孵化40余家企业, 园区总产值约15亿元。中俄双方以园区为平台签订了五十多项科技合作协议, 科技园还把合作范畴从俄罗斯扩展到其他原苏联国家, 组织科学家和企业家互访, 累计已经超过三百人次。截至2012年底, 科技园引进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有120余人[2]。根据规划, 到2015年, 科技园将形成三十到五十个研究开发项目, 二十到二十五项成果将实现产业化, 十项面向市场研究的成果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俄技术联合研究院将在一个工程中心、五个研发机构及中试基地的基础上组建起来[3]。科技园的工业总产值、进出口额、利税和提供就业岗位数量都会大幅度增加, 对长春乃至整个吉林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都将起到重大引领作用。

2. 存在问题

长春科技园自建成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 然而, 随着中俄科技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长春科技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发展载体方面, 长春科技园的一期项目都是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落地开花的。然而, 随着培育和孵化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以及园区内建成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 园区内现有孵化场地不足。针对这种情况, 有关部门已经计划将园区从南区向北区方向发展, 超越原有空间局限, 使园区扩大承载条件, 从而为提升承载功能创造条件, 以尽可能地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在发展模式方面, 园区在整体上仍未突破传统外向型经济模式背景下的项目导向为主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经营模式仍显单一。当然, 这主要是由于当地金融生态比较滞后, 并且缺乏金融体制方面的机制创新, 难以大规模引进风险投资等新的投资管理形式, 导致在投资管理模式上政府和领导干部仍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3) 在发展环境方面, 园区脱胎于省院合作, 虽然已经被纳入中俄两国相关合作规划, 但国家在政策机制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而中俄科技园当前的发展水平决定其已经具备在对俄科技合作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的条件, 因此政策环境的制约或者制度供给的不足, 已经成为科技园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外, 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园区收入来源有限和不稳定。这些因素已阻碍了园区发展。当然, 瑕不掩瑜, 整体来看, 长春中俄科技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升对俄科技合作水平还是具有较大借鉴意义的。

三、长春中俄科技园的经验和启示

1. 长春中俄科技园的经验

(1) 发挥省院合作优势

长春中俄科技园从筹建规划到建设发展, 离不开中国科学院 (长春分院) 和吉林省地方政府双方的通力合作。事实上, 在同一时期, 中科院还在东北地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省院合作意向, 但最后只有长春科技园得以发展壮大, 这不能不加以深刻研究和反思。通过对长春科技园发展路径可以看出, 科技园作为中外合作的载体, 首先先要在国内实现通力合作, 整合资源, 然后才能有条件开展对外科技合作。这不仅需要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积极献计献策, 提供相应的科技资源和智力支持, 更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在东北三省当中, 吉林省对中科院关于中俄科技园的倡议响应最为积极, 省政府高度重视, 由副省长出面牵头, 联合省 (吉林省) 、市 (长春市) 、区 (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 三方相关职能机构, 发挥各级政府对相应辖区内资源要素的动员能力上的优势, 与中科院 (长春分院) 强强联合, 推动中俄科技园的规划和建设, 使其得以从纸面上的倡议迅速转化为现实。

(2) 适时调整园区机制和政府职能定位

长春中俄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 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要素是要尽可能地流向收益回报率高的地方, 而仅靠市场力量, 中俄科技合作是不太可能在长春达到今天中俄科技园规模的。所以, 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调整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 使其集聚到园区, 以形成优化发展的平台。因此, 在科技园建设初期, 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但吉林省不是简单地将其看成一个政府主导的地方政绩工程, 而是懂得适当放手, 即当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完成其引领集聚的作用后, 就逐渐让市场力量参与进来, 最终实现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当然, 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中俄科技园先是作为政府项目来与俄方开展对接洽谈等合作业务, 当合作项目初步敲定, 科技园正式迈上正规后, 将其设为事业法人, 随着合作发展水平的提高, 将其转化为企业法人, 并实行股份制改造, 实现企业化运营, 形成技术创新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3) 优化中俄合作发展

在国内先行整合资源, 发挥省院合作优势的基础上, 在明晰园区机制调整方向前提下, 长春科技园得以提高与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科技合作质量。长春科技园在开展对俄科技合作上, 主要着眼于从三个方面敲定项目:首先是省内乃至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 其次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 最后是外方特色优势技术。在技术合作过程中, 重视市场化运营, 切实发挥园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 以需求为导向, 引进技术, 开展合作, 动态调整, 滚动实施, 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水平, 进而提升科技园的发展质量。此外, 通过组织项目对接、联合研究和人员互访, 长春科技园及园区企业得以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科技界和产业界扩大了影响, 积累社会资本,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的集聚效应, 促进园区经济走上优化发展的轨道。

2. 长春中俄科技园的启示

在开放条件下,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然而, 东北很多地区对俄科技合作并未充分开展。以辽宁为例,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年) 》也明确规定要构建辽宁中俄科技园, 并在沈阳、大连、锦州、鞍山、铁岭当地推动实施中俄产业和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但令人遗憾的是, 辽宁并未充分利用与俄罗斯开展科技合作的区位地缘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 至今既没有形成一块类似长春中俄科技园那种对俄科技合作高度集约发展的前沿阵地, 难以满足中俄两国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需求, 在对俄科技合作政策安排方面也不够到位, 造成辽宁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建设大大滞后于吉林。

长春中俄科技园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的科技合作, 主要是以新西伯利亚作为合作出发点, 使其初始条件上形成先行者优势, 导致在一定程度上, 中俄科技合作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偏向长春的路径依赖, 东北其他地区要想跳出路径锁定, 就应该学习借鉴长春中俄科技园区的经验, 反思其教训和问题, 从而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俄科技合作的开展。

(1) 做好官产学协调工作

东北作为共和国老工业基地, 科技积淀雄厚, 科研院所云集, 仅中科院就在东北境内有沈阳分院、长春分院和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多家重量级部门, 这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优势, 然而辽宁等地对这个优势前几年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今后应该用足用好这个优势, 盘活东北地区的科技资源, 使其先与省内企业整合, 然后再与俄罗斯技术人力资源相整合, 优化重组, 产生效率。首先, 应该依托辽宁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 并结合政府相关职能机构, 组建学术团队, 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其次,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移应用管理等服务体系建设, 规范合作发展;最后, 落实好跟踪管理服务, 做到“把关不设卡, 放手不撒手”。

(2) 基于现有合作资源进行深入拓展合作领域

以辽宁为例,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 辽宁与俄罗斯之间通过会展和论坛等方式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活动相对频繁, 如2002年俄罗斯高新技术展览会、2004年和2005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2005年沈阳 (圣彼得堡) 科技项目推介洽谈会、2006年中俄仪器仪表领域技术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等, 双方还通过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专门设立中俄科技合作论坛。此外, 2004年, 有关方面在沈阳理工大学还挂牌成立了辽宁省内第一个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今后应该把这些科技交流合作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 并提升合作层次, 从而使其在辽宁与俄罗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发挥平台与纽带的作用, 在积累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经验与信息的同时, 进一步建立合作与交流渠道, 从而帮助破除前文所提到的长春中俄科技园在对俄科技合作的路径锁定倾向。

(3) 摸清合作领域,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东北各地在开展对俄科技合作过程中,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高新技术合作, 还要着眼于一般意义上的民用技术合作, 并从地区实际出发确立相应的重点合作领域, 从而有助于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推动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为此, 东北各地应摸清企业、科研单位等服务对象的需求, 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从而利用会展和论坛等平台, 以及在俄罗斯国内的官方或民间人士渠道, 了解俄罗斯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应的技术供给能力。要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良好、带动力强的项目, 并注意围绕项目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以切实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等效能, 从而增强园区产业质量, 进一步提升对俄科技合作动力, 进而依托当地, 立足东北, 服务全国。

(4) 东北地区对俄科技合作不妨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尤其是沈阳经济区,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可以借机在对俄科技合作机制建设上积极探索, 先行先试, 注意规避长春中俄科技园在金融体制建设和金融生态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尤其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体制创新, 从而培育对外开放战略新高地。此外,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边境线最长的省 (区) , 应该抓住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利好和区位优势, 在边贸物流和出口加工区等方面选择适当合作着力点, 从而由点到面, 层层推进, 充分做好边境科技合作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长春中俄科技园网站:http://www.crtpark.com.

[2]吉林日报 (第一版) , 2013.4.20.

科技成就非凡 篇8

“542战略”首款车型

如果把2014年看作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普及的消费元年,那在这一年,比亚迪绝对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秦全年销售14747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度销量冠军,而其公交电动化也在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比亚迪提出了“542战略”,为后续新能源汽车划定了全新的性能、安全和油耗标准。

所谓“542”战略,其中“5”代表0-100km/h加速时间在5秒以内,“4”代表全面极速电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而已经上市的秦作为前驱车型,百公里加速5.9秒,都不算是542战略车型。因此,唐是比亚迪“542”战略的首款车型,而车厂还表示,今后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将达到这一标准。

30万-60万预售价的信心

在首届迪粉大会上,比亚迪正式公布了唐的产品力和预售价,其中比亚迪唐预售价30万,唐极速版预售价60万。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价格有点高不可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唐是一款新能源车,会享受国家的补贴,而且按照惯例,预售价会比实际售价高些;其次,即使把预售价当作实际售价,我告诉你唐的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而唐极速版百公里加速只需4.5秒,数据堪比超级跑车,这样的价格还贵么?再加上它近乎“逆天”的配置,我想,这或许便是比亚迪唐预售30万-60万的信心来源吧。这里,我不想细数它的配置究竟丰富到何种程度,你可以在官方网站或4S店的宣传册上详细了解,我只想说一句,这些配置即便放在很多豪华轿车上也是绰绰有余。

超跑般的加速快感

中国有句古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在大多数汽车上,性能与油耗这对矛盾也基本“不可兼得”。但在比亚迪唐上,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次预售的比亚迪唐,搭载了领先行业的三擎四驱双模技术。超级三擎包括2.0TI发动机和前后双电机,在混动模式下,能爆发出371kW的总功率和820Nm的总扭矩,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4.9秒,如此强大的加速性能其油耗仅2L/100km,绝对算是SUV车型的节能“明星”了。而其超级全时电四驱,颠覆传统机械四驱,充分融合电机自身优势,实现了更高传动效率、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高的安全性;超级双模技术,短途使用纯电模式,长途混动轻松无忧。

当然,本次预售车型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唐极速版。与比亚迪唐相比,唐极速版后轮电机的最大功率增加了40kW达到150kW,最大扭矩增加了50Nm达到300Nm,使其总功率达到411kW,总扭矩提升至870Nm,从而使该车型的0-100km/h加速时间缩短0.4秒达到4.5秒,秒杀一众SUV界的顶级大咖,甚至让不少超跑都感到压力巨大。同时,唐极速版采用赛车级刹车,三片式锻造轮圈等多项手工定制套件,动感奢华之余,通过源自赛事经验的调校,实现了出色的操控感。

上一篇:元月升旗仪式讲话:,为自己加油!下一篇:煤矿安全薄弱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