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体验报告

2024-08-10

手机体验报告(共8篇)

手机体验报告 篇1

个人消费体验和分析报告

就最近去购买手机,作一个消费体验和分析报告。

购买手机的地方是在万达广场数码产品专卖层,去这个地方购买原因是,数码门店多,手机种类繁多,选择多样性,可以货比三家。而且有专业人员提供购买建议,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品,这样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比较放心。

当然,去购买之前会在网上大致了解,想要购买的类型,有哪一些功能,进行一个初步了解,等到去实体门店可以体验真机。

购买手机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当属价格了,我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是2000到3500元之间,而这一区间正是各大手机生产商竞争激烈的地方。生产商为了吸引客户想出了很多措施,列如,使用超低价或大降价的方法吸引消费者,或者购买手机赠送小礼品等等。

我们从课本得到的知识,消费理念大概可以分为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两种。对于感性消费者来说,消费就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正如很多年轻人面对手机,尽管知道数码产品降价频率很高,但面对昂贵的新技术、新机型依旧愿意“一掷千金”。不管降不降价,享受了最新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化、多样比、个性化。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现象被专家称为“感性消费”。以满足人们心理感受作为重要衡里标准的商品称作感性商品。因而感性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市场的热门话题从而导致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这对营销人员来说是向年轻人推荐新产品的好时机,利用消费者的感性消费扩大销售提高成绩。

购买手机过程中,营销人员询问我的需求,对手机功能,外型等等,让我在购买过程中感到很满意,营销人员也很耐心回答我的疑问,推荐的产品也很符合我的需求。

在这次购买手机过程中我明白了作为营销人员要时刻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了解顾客的需求以顾客的需求培养消费者的积极感情。

手机体验报告 篇2

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 UE) 是纯主观的概念, 它是用户在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 就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用户可能有不同的体验, 很难有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准, 也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者再现。但针对特定用户群的特点及使用环境的特点, 用户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

用户体验设计 (user experience design, UED) 的核心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 基于人机工程学和可用性原理, 综合视觉、布局、交互和动作设计等方法, 设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增加产品销量。关于用户体验的研究非常多, 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的要素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一书中提出的用户体验要素实现图, Garrett把一个重视用户体验的网站如何从概念产生到网页产生的过程用一张矩阵图做了完美诠释, 提出网站建立过程分为5个层次进行思考, 由上而下分别是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事实上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一个网站的设计, 也适用于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设计思路。不同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例如谷歌提出的用户体验设计十大原则。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如何提高智能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 便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 并以Viber为例提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用户体验设计要考虑智能手机的特点及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提高易用性, 同时提出用户体验设计要贯穿整个项目开发周期。

2 智能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

在信息技术IT应用中, 用户体验主要来自于用户和人机界面的交互过程。在早期的软件开发中, 人机界面被简单的认为是用户界面UI, 是功能核心的包装, 重要性非常小。人机界面的开发也独立于功能核心的开发, 一般在功能核心开发完成后才开始, 也就是在整个项目周期的后期才开始。人机界面也侧重于功能上可用, 不考虑用户的体验, 项目完成后培训用户使用, 或者让用户渐渐习惯使用, 上手难, 用户易用性非常差。

现在的软件开发, 倡导以用户为中心, 侧重于用户体验的设计。用户体验的设计往往贯穿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中。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设计过程往往和项目的开发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 用户体验设计是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设计, 首先要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 要确定哪个一个细分的用户群是该应用的重点, 即该应用所定位的用户群。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搜集等方法了解该用户群想从应用中得到什么, 也就是应用的功能。其次, 在所有的功能中, 要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确定哪些功能点是用户最需要的, 在用户界面上处于醒目位置, 要让用户最容易访问, 哪些功能属于附加功能, 优先级较低。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智能手机的特征及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设计用户界面及交互流程 (详见下一章节) 。应用的开发过程可以使用原型开发、迭代开发或者敏捷开发方法, 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迭代和用户的反馈, 不断明确用户的真实期望和真实需求, 在功能不断改善的同时, 不断完善用户的体验。

3 智能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

智能手机和桌面电脑相比, 其设备特性、使用场景、用户习惯等差异非常大。为了提高智能手机用户的体验,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那些长期以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桌面电脑设计。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复杂性源于移动设备的特性, 主要包括:屏幕小, 输入不如桌面电脑方便, 电量限制、网络带宽限制、随身携带、位置变化等等。另外, 手机作为个人通信的代表, 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每一个入网的手机都有一个“身份号码”, 即MSISDN (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 , 通俗讲就是手机号。

智能手机的每一个特征, 对提高用户体验都至关重要。智能手机应用的开发, 不能照搬桌面电脑的模式, 只有充分考虑智能手机的特点及用户的使用习惯, 才能提高移动用户的体验。以Viber为例, 目前VOIP (网络电话,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的应用非常多, Skype可以说是网络电话的巨头。在移动VOIP应用中, Viber出现得比较晚, 看上去也非常“简单”。它既不是第一个语音通话软件, 也不是功能最全面的。但是, Viber却成为了那个脱颖而出的颠覆者。2011年2月, 在Viber登录苹果App Store之后两个月, 它就跻身世界各地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下载前五名, 并且到2月底为止, 下载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截止2012年底, Vibe实现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现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4亿, 而且每天还在以40万新用户的速度增长。Viber能有如此强劲的优势, 能后来者居上, 在于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智能手机的特点及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可以说Viber让自己比其他任何一款VOIP应用都更像智能手机的电话。

3.1 使用手机的“身份号码”

Skype等手机应用都传承了桌面电脑的模式, 让用户先建立自己的账号, 然后添加好友。作为即时通讯软件, 使用互联网帐号无可厚非, 但如果定位于VOIP应用, 注册互联网帐号等于抛弃了手机“身份号码”的固有特征。使用互联网帐号, 添加好友时, 还得查找好友的互联网帐号, 等待好友确认才能正式添加。Viber无注册和查找/添加好友的过程, 首次使用Viber时, 输入你的手机号, Viber服务器会往这个号码发送一条短信, 如果短信没有收到, 可以打一个电话, 以此验证此号码的合法性, 这个过程类似于移动业务中的短信码验证, 非常简单, 而且智能手机用户非常熟悉。Viber直接使用手机号作为帐号, 可以说是很好的使用了手机的“身份号码”的特征, 每个手机都有手机号, 并且是唯一的, 每个好友的手机号都存在通讯录中, Viber自动搜索通讯录中装了Viber的联系人, 标注成Viber好友, 这也省去了查找好友, 等待用户确认的繁琐过程。可以说常规VOIP应用中的注册和加好友, 是VOIP应用的两座大山, 将大多数用户却之门外。而Viber很轻松地越过了这两座大山, 让用户入门极度方便。

3.2 考虑手机的电量限制

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在做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智能手机的电量限制。Skype等手机应用都照搬了桌面电脑的模式, 如果要拨打好友的电话, 或者给好友发消息, 好友必须在线, 这就意味着Skype的应用要一直开启或者在后台运行着, 这对桌面电脑来说很好接受, 但对智能手机应用来说不太现实,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本来就短, 一般手机用户都不会一直开着这个应用。Viber使用了推送Push的功能, 只要装过Viber的应用, 用户不需要开启该应用, 就能接收好友的电话和短信。推送Push功能也是Viber的一个助推器。

3.3 尊重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Viber的UI看去很简单, 也很熟悉, 要不是整个基调是紫色的, 乍一看还以为手机上自带的电话, 正因为它的简单以及和手机电话的风格、用法接近, 用户上手非常容易。Viber的设计者正是将Viber的功能植入到手机电话中。以iphone版本2.3为例, 最近通话的列出Viber中呼出和呼入的所有电话。联系人中默认列出所有Viber的好友, 这就省去了用户搜索好友的繁琐过程, 也可以选择“全部”列出所有的联系人, 在Viber好友后面加上Viber的紫色标记。用户拨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和普通电话一样, 如果加入Viber的话, 将使用Viber的免费电话和短信, 如果没有加入, Viber自动使用移动网络。

3.4 考虑手机移动的特征及无线网络的特征

手机的普及就在于移动性给用户带来的方便、快捷。智能手机应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手机移动的特征。例如在设计江苏移动家庭客户端时, 不能照搬PC门户的功能及设计模式。PC门户需要有家庭终端的管理, 例如家庭网关、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状态、家庭安防的状态等等, 但手机客户端主要是用户在外的使用场景较多, 家庭终端管理的优先级较低。相反, 家庭圈的功能,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短信互通、拨打电话、家庭任务分配 (例如交水电费等) , 优先级要更高。无线网络的特征也需要充分考虑, 无线网络的数据带宽不及固定宽带网络, 稳定性也不及固定宽带Viber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无线网络的特征。使用Viber呼叫的时候, 通话界面会提示当前网络信号质量, 用户如果觉得通话质量不好, 可以选择切换到移动通信网络, 非常方便、快捷。Viber的用户可以直接用Viber来替代原有的手机电话应用了。

3.5 考虑智能手机的输入限制

智能手机没有桌面电脑的鼠标, 输入键盘也非常小, 不管是硬件键盘还是触摸式的虚拟键盘。小的输入键盘, 对于粗的手指来说还非常容易输错。所以智能手机应用应该尽可能的让用户少输入或者使用其他输入方法, 例如语音输入等。需要用户输入的地方, 最好都有默认设置。在Viber中, 对于全部联系人中的非Viber好友, 用户可以邀请加入Viber, 点击“邀请加入Viber”, 应用程序会出现短信页面“嗨, 你应该试一下Viber, 这是一款免费的应用程序, 让你可以免费打电话和免费发短信。-www.viber.com/dl”, 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默认的短信, 也可以定制邀请短信。利用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比记住好友的帐号再进行邀请要方便得多。另外, 相比于社交网络应用里的邀请邮件, 来自朋友的煞有其事的短信推荐要有效得多。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邀请邮件, 一般人都直接丢到垃圾箱, 朋友推荐的短信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试一试这个应用, 这也使得Viber的用户呈爆炸式的增长。

4 小结

Viber能够得到用户的青睐, 不是因为它的功能多么强大, 也不是因为它的用户界面设计多么新颖、多么美观, 恰恰是因为它的用户体验设计非常好, 充分考虑了智能手机的特点及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让自己比其他任何VOIP应用更像手机电话, 简单易用。简单易用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的, 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 用户就会觉得简单易用, 但技术实现未必简单, 所以“最好的技术是消失在生活当中的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用户体验的基本概念, 提出用户体验设计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中的时间点以及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要以自身产品的使用环境为基础。接着以Viber的成功为例, 提出智能手机平台上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设计, 要紧扣智能手机平台的特点, 并兼顾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提高易用性, 从而使产品获得很好的推广。

关键词:智能手机,VOIP

参考文献

[1]吴瑞宁, 潘祖平, 梁晓明.移动VoIP通信软件用户界面设计探讨.数字通信, 2012.39 (4) , 44-4710.3969/j.issn.1001—3824.2012.04.008.[1]吴瑞宁, 潘祖平, 梁晓明.移动VoIP通信软件用户界面设计探讨.数字通信, 2012.39 (4) , 44-4710.3969/j.issn.1001—3824.2012.04.008.

[2]张明真.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 2011.[2]张明真.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 2011.

[3]Lyndon Cerejo.The Elements Of The Mobile User Experience, http://mobile.smashingmagazine.com/2012/07/12/elements-mobile-user-experience/.[3]Lyndon Cerejo.The Elements Of The Mobile User Experience, http://mobile.smashingmagazine.com/2012/07/12/elements-mobile-user-experience/.

[4]Jesse James Garrett, 著, 范晓艳, 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2008.[4]Jesse James Garrett, 著, 范晓艳, 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2008.

[5]罗仕鉴, 龚蓉蓉, 朱上上.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 (6) .[5]罗仕鉴, 龚蓉蓉, 朱上上.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 (6) .

手机体验报告 篇3

窄边框设计屏幕视觉更震撼 仿皮革纹理后盖手感更好

三星GALAXY Note 3外观基本延续了GALAXY S4的设计,整体机身的尺寸为151.2×79.2×8.3mm,重量达168g。机身变得更大的同时边框却变得更窄,实现了比Note 2更大的屏幕显示效果。屏幕采用的是5.7英寸1080P分辨率,大屏幕给人带来了很震撼的视觉效果。

GALAXY Note 3后盖设计采用了塑料仿皮革纹理的设计,并且后盖四周还带有缝合线样式,用手摸起来能够明显感觉到接近皮革的质感。手机后盖很容易拆卸,标配的电池容量为3200mAh,能自由更换电池和扩展存储卡。

1920x1080像素5.7英寸 Super AMOLED屏幕 显示效果出色

比起上一代,Note3的屏幕采用了更大的5.7英寸的Super AMOLED屏幕,分辨率高达1920x1080,高像素带来了细腻的显示效果,在色块的纯净度、文字的精细程度上显示效果也非常好。Super AMOLED屏幕的对比度极高,饱和度强烈,色彩非常鲜艳。

Android 4.3系统高流畅度 S Pen、体感操控体验更实在

GALAXY Note3采用了TouchWiz UI定制Android 4.3系统,在高配置的硬件配合下,Android 4.3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流畅度。操作控制方面,Note 3依然集成了GALAXY系列的一些特有体感、手势等的功能,并加入了单手操作的优化,如屏幕调整、键盘和通话按钮靠边、键盘优化、计算器和解锁等。

S Pen依旧是Note3的重点特色功能,除却以往的浮窗预览等一系列的功能外,也新添加了浮窗指令功能。新功能整合在浮窗指令里,只需将S Pen悬浮于屏幕并点按机身按钮便可以启动这个扇形的界面。它可以开启5项功能,进一步增强了体验的效果。扇形包含的功能为活动备忘录(Action Memo)、剪贴薄(Scarpbook)、屏幕编写(Screen Write)、智能搜索(S Finder)与随笔窗口(Pen Window)。

市面上唯一一台采用3GB的内存手机

GALAXY Note 3的硬件配置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级,搭配高通骁龙800四核处理器,主频高达2.3GHz。此外,它还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台采用3G内存的手机。如图所示,Note 3在安兔兔评测里面拿到了35000以上的高分,已经达到了目前安卓手机的顶级水平,与Galaxy S4相比各项成绩都有较大提升,其游戏性能更是旗舰级别。

摄像方面,GALAXY Note 3采用了一颗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规格和三星GALAXY S4一致,拍照程序上也保持了三星GALAXY系列的风格。如图所示,拍摄的画质相当不错。

三星GALAXY Gear

三星GALAXY Gear外观简单 电池容量只能撑一天

对于三星GALAXY Note 3发布的另一大卖点就是搭配了GALAXY Gear智能手表。Gear看上去也如同我们常见的电子手表一般,表盘面是金属材质,表带则是带有纹理的塑料材质,在表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190万像素BSI的摄像头,其带有自动对焦的功能,画幅比例是1:1,取景的时候左上角是切换拍照和录像,右上角是设置菜单,点击屏幕是对焦和拍照。

手表底部的触点是用来连接充电底座,这个底座采用MicroUSB接口,使得Gear能与外界进行连接与充电。Gear手表内置了315mAh的电池,官方称能够实现一天正常操作的续航,有点吃紧的感觉。手表全身只有一个按钮,是解锁键也是返回Home的按钮。此外,手表还带有麦克风,可以直接通过手表打电话。

界面简单 没有自主应用 必须连接Note 3才能发挥功能

对于一款智能手表来说,Gear的操作和界面与Android手机有点像,正常状态下可以显示多种指针或者数字。Gear还具备自动感应动作,当抬起手想要看时间的时候,就会亮屏显示,有点智能手表的感觉。此外,三星Gear是通过蓝牙传输与手机进行连接,等于说两者的距离不能超过10米。在Note 3上面,可以看到一个Gear manager的软件,里面的设置与Gear上的是同步、互通的。大家在手机上看到的这一系列功能,其实在Gear上都是一样,包括自动锁屏、双击电源键、安全助理、智能传送、唤醒与手势等等。

由于手机和Gear是互通的,当有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或者警报时,Gear会自动以信息预览的形式提醒用户,需要浏览详细信息,用户可以拿起配套的三星GALAXY系列产品,点击“智能传递”(Smart Relay)功能,即可在屏幕上浏览全部信息。Gear还配有内置扬声器,拥有免提通话功能,通话时只需对着GALAXY Gear讲话即可,而无需触摸屏幕。此外,用户还可以利用GALAXY Gear的S Voice功能编写短信、新建日历备忘、设定闹钟、查看天气等。

三星Gear目前只能实现与GALAXY Note 3、GALAXY Note 10.1的连接,其实前提是Android 4.3系统的硬件,S4和Note 2等手机升级到Android 4.3也可以和Gear实现连接使用。虽然Gear号称是智能手表,不过以目前的这个界面和智能程度来看,打开微博、微信暂时还是不可能的,扩展的APP应用要通过三星自己研发升级,局限性还是相当大。

体验总结:其实只是配件!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搭配Note3将智能最大化

三星 GALAXY Note3相比上一代Note 2,感觉只是硬件和外形上升级而已,不过通过Gear搭配使用后,Note3却给人一种科技创新的体验。遗憾的是,三星公司并没有赋予Gear更多的创新功能和特色,它目前还纯粹只是一个配合Note3使用的配件而已,与我们想象中的Android智能手表相差甚远。

尽管如此,三星GALAXY Gear还是给我们看到了未来可穿戴式智能装备的希望,相信这也只是三星的刚刚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智能更完善的Gear手表。

手机电子书体验高质量阅读 篇4

现在大部分手机电子书都是要收费了才能阅读,但书友们则更习惯于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免费资源下载电子书。而移动书友会打破了这个局面,200多万本图书都是免费阅读的。

记者报道在多家电子书网站看到,电子书的价格大部分在几元到十几元之间,既有一元的平价电子书,也有价格上千元的专业书籍。在当当网电子书刊首页,一本《藏地密码》电子书的价格是5元,而在京东电子书网站,《明朝那些事》全套7册的标价为19.9元,同时还有会员价等优惠。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使用电子书的消费者对于目前的电子书的定价不太认可也不愿意购买付费电子书。

经常阅读电子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她对免费电子书持怀疑态度,现在她发现网上找到的很多免费的电子书资源,支持文档的格式很多,从封面到排版很精致,就像正版实体书一样能勾起人阅读的欲望。她给我们介绍了“搜遍互联网上的免费图书”----新一代手机阅读应用!移动书友会是移动设备上的阅读专用浏览器,致力于将互联网上的免费图书整合起来,她将PC机上的网页,转换为适合于手机和Pad阅读的形式,是一款搜索功能强大全免费的手机阅读应用。

移动书友会的两个标志性特点是:速度快,稳定性好。移动书友会将一直免费提供手机电子书,此外超强免费图书搜索,瞬间解决搜书难题。采用网页转换方式,保留完整目录结构和图书版式,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手机体验报告 篇5

1、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

在网站HTML文件的开头,增加viewport meta标签告诉浏览器视口宽度等于设备屏幕宽度,且不进行初始缩放。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支持Chrome、Firefox、IE9以上的浏览器,但不支持IE8以及低于IE8的浏览器。

2、在CSS文件尾部增加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规则。

例如使用如下的代码,可以让屏幕宽度低于480像素的设备(如iPhone等),网页侧栏隐藏中部内容栏宽度自动调节。以下代码针对Z-Blog,WordPress相关标签名称只需修改一下即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

#divMain{

float: none;

width:auto;

}

#divSidebar {

display:none;

}

}

3、布局宽度使用相对宽度。

网页总体框架可以使用绝对宽度,但往下的内容框架、侧栏等最好使用相对宽度,这样针对不同分辨率进行修改就方便。当然也可以不用相对宽度,那就需要在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里面增加各个div的针对小屏幕的宽度,实际上更麻烦。

4、页面使用相对字体

在HTML页面上不要使用绝对字体(px),而要使用相对字体(em),对于大多数浏览器来说,通常用 em = px/16 换算,例如16px就等于1em。

根据上面讲述的几点内容,我针对我博客的CSS进行了一些修改,发现可以从iPhone手机浏览到体验更佳的页面,但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顶部导航栏navbar显示有问题,换行后被下面的文章盖住了,不知道怎样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更新:经过网友提示,在导航栏divNavbar的样式里,加入 overflow:hidden; 一行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下图是使用iPhone访问的,经过修改CSS为自适应网页后的月光博客首页页面,看起来比原始的未优化页面好多了吧。

总之,根据上面四步进行修改的话,可以很简单地将一个网站修改为适合多种设备浏览的页面,这对于通过手机访问网站的用户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以下是更详细的补充资料:

随着3G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

移动设备正超过桌面设备,成为访问互联网的最常见终端。于是,网页设计师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如何才能在不同大小的设备上呈现同样的网页?

手机的屏幕比较小,宽度通常在600像素以下;PC的屏幕宽度,一般都在1000像素以上(目前主流宽度是1366×768),有的还达到了像素。同样的内容,要在大小迥异的屏幕上,都呈现出满意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网站的解决方法,是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网页,比如专门提供一个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 iPad版本。这样做固然保证了效果,但是比较麻烦,同时要维护好几个版本,而且如果一个网站有多个portal(入口),会大大增加架构设计的复杂度。

于是,很早就有人设想,能不能“一次设计,普遍适用”,让同一张网页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布局(layout)?

一、“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概念

,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适应网页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这个名词,指可以自动识别屏幕宽度、并做出相应调整的网页设计。

他制作了一个范例,里面是《福尔摩斯历险记》六个主人公的头像。如果屏幕宽度大于1300像素,则6张图片并排在一行。

如果屏幕宽度在600像素到1300像素之间,则6张图片分成两行。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则导航栏移到网页头部。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以下,则6张图片分成三行。

mediaqueri.es上面有更多这样的例子。

这里还有一个测试小工具,可以在一张网页上,同时显示不同分辨率屏幕的测试效果,我推荐安装。

二、允许网页宽度自动调整

“自适应网页设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不难。

首先,在网页代码的头部,加入一行viewport元标签。

viewport是网页默认的宽度和高度,上面这行代码的意思是,网页宽度默认等于屏幕宽度(width=device-width),原始缩放比例(initial-scale=1)为1.0,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00%。

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这个设置,包括IE9。对于那些老式浏览器(主要是IE6、7、8),需要使用css3-mediaqueries.js。

三、不使用绝对宽度

由于网页会根据屏幕宽度调整布局,所以不能使用绝对宽度的布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绝对宽度的元素。这一条非常重要。

具体说,CSS代码不能指定像素宽度:

width:xxx px;

只能指定百分比宽度:

width: xx%;

或者

width:auto;

四、相对大小的字体

字体也不能使用绝对大小(px),而只能使用相对大小(em),

电脑资料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上面的代码指定,字体大小是页面默认大小的100%,即16像素。

h1 {

font-size: 1.5em;

}

然后,h1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1.5倍,即24像素(24/16=1.5)。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元素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0.875倍,即14像素(14/16=0.875)。

五、流动布局(fluid grid)

“流动布局”的含义是,各个区块的位置都是浮动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float的好处是,如果宽度太小,放不下两个元素,后面的元素会自动滚动到前面元素的下方,不会在水平方向overflow(溢出),避免了水平滚动条的出现。

另外,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

六、选择加载CSS

“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核心,就是CSS3引入的Media Query模块。

它的意思就是,自动探测屏幕宽度,然后加载相应的CSS文件。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max-device-width: 400px),就加载tinyScreen.css文件。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则加载smallScreen.css文件。

除了用html标签加载CSS文件,还可以在现有CSS文件中加载。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七、CSS的@media规则

同一个CSS文件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选择应用不同的CSS规则。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则column块取消浮动(float:none)、宽度自动调节(width:auto),sidebar块不显示(display:none)。

八、图片的自适应(fluid image)

除了布局和文本,“自适应网页设计”还必须实现图片的自动缩放。

这只要一行CSS代码:

img { max-width: 100%;}

这行代码对于大多数嵌入网页的视频也有效,所以可以写成: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老版本的IE不支持max-width,所以只好写成:

img { width: 100%; }

此外,windows平台缩放图片时,可能出现图像失真现象。这时,可以尝试使用IE的专有命令: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或者,Ethan Marcotte的imgSizer.js。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小米手机营销报告 篇6

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学生姓名: ******** 所属系部: ******** 专业班级:

*****级市场营销*班 指导教师: **** 定稿时间: 2013年4月

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1 1.1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1 1.2 小米手机简介.......................................................1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2 2.1 产品定位...........................................................2 2.2 定价策略...........................................................2 2.3 促销策略...........................................................2 2.4 销售渠道策略.......................................................3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4 3.1 优势归纳...........................................................4 3.2 劣势分析...........................................................5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6 4.1 产品功能发展建议...................................................6 4.2 产品建议...........................................................6 4.3 市场定位建议.......................................................6 结论.......................................................................8 参考文献............................................................................................................................................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国产手机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冷清,绝大部分的人用的都是一些洋品牌的手机。普遍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手机功能不强大,售后不完善,性能不稳定。但是小米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国产手机的看法。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1.1小米科技公司

小米科技公司是国内一家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运营的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是一家专注于制作苹果、安卓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小米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于 2010 年 4月,小米已获Morningside、启明、IDG以及小米团队等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2.5亿美元。2010 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就突破 300 万。此外,小米科技公司还推出了基于CM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 MIUI;最后还有该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Android 系统的双核手机小米手机。米聊、MIUI、小米手机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

1.2 小米手机简介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为发烧友级手机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质智能手机。雷军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手机ID设计全部由小米团队完成,该团队包括来自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手机生产由英华达代工。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操作系统。手机于2011年11月份正式上市。售价1999元,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

2.1 产品定位

小米科技公司对小米手机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定位于普通消费者,那些手机的定位主要是针对初级手机用户(仅仅用于电话、短信、上网、聊天、看电影、小游戏的用户)。对于高端玩家(对手机配置要求极高,喜欢流畅操作体验、刷机、玩3D游戏、观看高清电影的用户),很多手机都未曾涉猎,所以单从手机配置上看。很显然,这样的配置是针对高端玩家。其实,小米科技的想法并非如此简单,普通用户往往会因为该机针对高端用户而对小米手机非常的感兴趣。认为一定是高品质,高性能。也会为之买单。而事实也证明小米手机的玩家并非都是高端用户。

2.2 定价策略

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产品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的价格,这对于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机来说具有很大杀伤力。同时线上销售也很大程度上已经挤干价格水分。而随着硬件的降价,小米手机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有降价的空间。必然会加剧对市场的冲击,大大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小米科技公司将这套渗透定价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3 促销策略

2.3.1 高调发布

小米手机选择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布会:小米科技公司CEO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并且宣称自己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于2011年8月16日在 6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北京开展了一场酷似苹果发布会的小米手机发布会。由于这场彻头彻尾模仿苹果的发布会备受争议,小米手机一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宣传发布会取得了众媒体与手机用户的高度关注,而在网络上到处都充斥了小米手机的身影,在各大数码产品网站上随处可见。可见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发布非常成功。

2.3.2微博营销

除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外,微博营销被美誉为第五大传播媒介。小米团队发挥了微博营销的优势,小米手机发布之前,策划人员通过与微博用户的互动,就使很多人对小米手机表示很感兴趣。产品发布后,又策划了发微博送手机的活动,以及分享图文并茂的小米手机评测等。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前,总裁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发布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而雷军的朋友也纷纷出面在微博里为小米手机造势。那些作为IT界的名人朋友的名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众多的粉丝,微博的营销被小米团队充分的运用。

2.3.3病毒式营销

小米手机的知名度在年轻人中已经非常的有名,不管对IT产品关注与否,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关于小米手机的信息,因为那部分被“病毒”感染的人不断的在为小米手机做宣传,经过介绍,也会了解到小米手机的种种优越性,通过人们之间各种途径的交流中,小米科技实现了品牌的输入与推广。

2.3.4 饥饿营销

在小米手机正式发售后不久,小米科技公司开始限制出售手机,市场供不应求,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利用消费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同时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而这样的做法才会才会出现在发售当天短短3小时内10万台小米机便销售一空的结果。这一 7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步步的产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销策略的非常到位。

2.4 销售渠道策略

2.4.1线上销售

小米手机在分销渠道上同样也是模仿了苹果在美国的渠道政策,主要采取了电子渠道加物流公司合作的分销模式。首先,小米手机目前的销售,全部依靠小米科技旗下B2C网站小米网的网络直销的,规避了与实体店和分销商的利润分割,避免了网络诈骗和多余的成本,杜绝假冒商品,又很有时尚感,很能吸引年轻顾客的兴趣,同时更强化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库存和物流上,小米科技利用其入资公司凡客的物流网进行发货。

2.4.2与电信商合作

小米手机一开始是仅仅通过电商的形式销售的,而在12月20号之后,小米科技与中国联通达成了协议,一起出售合约手机,合约计划推出预存话费送手机和购机入网送话费两种方式,如今已签订30多万台的订单。这样一样又为小米机的分销增加了新的渠道。而电信版小米手机已于2012年4月26日上市。如此,小米手机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且仍然能够保持优惠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

3.1 优势归纳

目前来看,小米手机目前存在了以下几点优势。

3.1.1市场定位明确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手机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设计的。然而还有数目巨大的热衷于玩机,刷机的手机高端用户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他们的手机,小米科技公司正是发现了这一点,设计了一款真正为高端用户打造的手机。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3.1.2优秀的技术与管理团队

小米科技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管理、技术人员组建,小米手机设计全部由小米内部来自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完成。众多来自于知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得小米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厂商去的合作以及得到更加完备和优秀的技术支持,为小米手机的面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3快捷有效的销售方式

小米手机采用线上销售方式,小米手机官方销售网站小米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米手机的最重要销售渠道。同时,物流则主要由合作公司凡客诚品负责。

3.1.4强劲的配置和 MIUI系统

最快的双核智能手机。在硬件配置方面:双核、大屏幕、大电池、信号好等四个特点。令小米手机拥有不弱于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续航能力。

3.1.5价格优势

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将仅在小米网进行网上销售,凡客诚品支持小米手机的仓储与配送。因为其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小米手机省掉了后面的市场和渠道成本。与传统手机行业相比,这无形中节省了大量门店和雇员等费用。正是因为采用这种新型渠道,小米省去了昂贵的推广费用和渠道费用,将高配置的小米手机价格控制在1999元。

3.2劣势分析

虽然小米科技公司的这套营销策略非常成功,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3.2.1品牌价值低

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比如,OPPO手机现阶段还未能把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未能形成品牌价值链上的重要链条。

3.2.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无自主核心技术

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去年的泰国洪灾,小米手机遭遇电池链断裂,直接导致产品停产。小米手机功能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手机,其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PU,内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对外采购,自主性很低。

3.2.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

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3.2.4用户群体单一

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高端用户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3.2.5小米手机的营销未能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小米手机营销缺乏对目标消费者年龄职业特点、生活形态、购买习惯、消费心理、购买决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的价值追求而做出的对品牌概念定位的营销方式。

3.2.6售后服务不完善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米手机屏幕质量、手机散热和电池问题产生质疑,物流方式的不完善。小米科技现状及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分析与调整建议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低价低门槛进入,使得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高端用户,而一些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也逐渐频繁,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售后压力的增大和口碑的降低,并且售后服务恰恰是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也有不少用户在论坛和其他平台中反映出售后较差无法解决问题、维修费用昂贵等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消费者为此感到抱怨。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4.1 发展建议

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就像苹果一样,他们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占领市场,而不是像诺基亚一样一味的以满足用户为主。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了解的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而小米最大的优势是那些关联公司(金山软件、优视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诚品、乐淘等)。只要小米和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就有了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双向推动作用。可以形成一个以手机为纽带的移动互联网帝国。但是对接整合的速度一定要迅速,契合度一定要高,服务质量也一定要有一定高度,再在整合上面有所创新。如顾客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购物流程等等。

4.2 产品建议

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是个不错的系统,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商务机,娱乐机,学生机,白领机,高配机,老年机等)同时各种模式能自由切换和智能切换(如视工作性质、时间、日期、亮度、电池等情况自动转换)。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加入到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小米互动开发模式里。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最后,不要过度宣传硬件配置,转而更多宣传性价比优势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为上策。至于目前硬件和价格,都是非常好,产生了极高的性价比。对用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品牌推广作用。价格上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小米没有优势,在渠道销售成本会有一定优势,但是和前两项的劣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4.3市场定位建议

明确自己的定位。小米的用户可分为四类: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追求价比关注的用户、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小米的粉丝用户。小米可以转化前三类的用户成为小米的粉丝,这个需要小米在每一步都做的完美。光从字面和价格匹配上来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不太准确的。目前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的手机。前两类用户是很难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的鸡肋用户,他们既没有发烧友的阔绰,也没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低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性价比和价格而不是品牌本身。第三类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他们追求的顶级性能,谁的性能最好他们就买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第四类客户看似是小米的中间力量,其实他们中大部分的是前三类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是才是真正的粉丝。

结论

小米手机的上市计划应该非常成功,公司利用了强劲的配置和 MIUI/Android双系统,精干的营销团队和正确营销方案指引,使小米手机达到公司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目的。本文文分析了小米手机在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但通过对其造成的影响力及自身产品所具有的资源,能够看到小米科技公司智能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手机产品的竞争力所在;通过建设性的再定位想法,希望在适当的环境下,使小米手机在成长期能够有更大的销量发挥空间,帮助公司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够令国产手机厂商得到启发。总之,通过小米手机的成功上市,能够为公司接下来的系列手机产品的上市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积累操作经验,并通过对现有目标市场的有效营销,大大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 华夏出版社 2003年6月 [2]孟韬 市场营销策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3]孙海燕 如何进行产品定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4]蒋侃 B2C多渠道消费行为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5]胡卫夕,宋逸 微博营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7月 [6]雷军 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会演讲PPT 2011年8月

智能手机正步入体验趋同的临界点 篇7

可以看出, 智能手机在2010年将成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应用开发者的竞争焦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智能手机将成为承载移动运营商业务的最佳载体, 应用商店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业务来源, 而操作系统是智能手机的中枢神经, 芯片则是智能手机的心脏, 由此形成了一套以用户服务为基准的完美组合。

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不会只是终端厂商, 而是运营商、平台厂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以及应用开发者等为一体的综合实力的角逐, 而最终各集团之间的角力点无疑会落在用户体验上。

笔者认为, 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设计正逐渐走向一个交点, 即外观、UI界面、操控模式等设计会趋向于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经典模式。同样, 在操作系统层面, 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底层技术, 但用户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技术差异, 因为不同技术的最终目标都是让用户使用各种应用更方便, 让开发者开发新的应用更容易。

手机界面的用户体验设计 篇8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用户体验 拟物化风格 扁平化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1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个体差异也决定了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

现在流行的设计过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的概念从开发的最早期就开始进入整个流程,并贯穿始终。其目的就是保证:(1)对用户体验有正确的预估。(2)认识用户的真实期望和目的。(3)在功能核心还能够以低廉成本加以修改的时候对设计进行修正。(4)保证功能核心同人机界面之间的协调工作,减少BUG。

2苹果等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09年,苹果公司跟中国联通达成协议,中国联通拥有iPhone在中国的销售权,2011年我国迎来了智能手机年,年销售量达1.18亿部,是以前各年度智能手机销量的总和。那么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将对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改变呢?

有一种趋势是硬件趋于免费或者说应用为王,各种应用app的载体与终端,才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因素。概括起来说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信息获取到购物、娱乐、生活、衣食住行游无一不包含。這些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成功的把人们从PC端带到了移动端。

3苹果IOS系统的拟物化风格

拟物化设计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初衷是帮助用户从真实世界向计算机界面平滑过渡。以前拟物化设计大多只会出现在视频游戏中。为了保持游戏的带入感,游戏设计师会使用木质、金属和石头等材质构建的用户界面。iOS的问世后,苹果开始采用更多拟物化的设计,苹果之所以选择拟物化设计首先是想让应用程序的外观看起来与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物越接近,使用起来就越简单,同时改善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此外,在人机交互方面也拟物化,模拟现实中的交互方式。

一些拟物化设计,他们所模仿的东西十分简单,随处可见,并不会让人产生怀旧的情感,同时在品质方面的追求也不那么强烈。但是由于其在视觉元素或者是交互上的一些独特设计十分新奇,从而获取到了用户的好感。

缺陷:首先应用程序与现实中的实体物品有着显著的不同,会导致用户的误解,从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比如,当一个程序的界面几乎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对应物的界面时,用户会开始期望二者之间能有类似甚至对应的行为方式,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期待并不能得到满足。同时拟物化设计会不可避免的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4苹果IOS7系统的扁平化风格

4.1扁平化设计的起源

如果设计师认为他的设计很完美,那并不是因为没有什么可添加的,而是没有什么可减少了。——Antoine de Saint-Exupery扁平化设计是相对于它的前辈——拟物化设计(Skeuomorphic Design)而提出的。相比于iOS6及以前的版本,iOS7的设计语言具有与生俱来的简洁性。

4.2扁平化设计的目的

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扁平化设计摒弃了所有美学上的修饰,仅留下(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扁平化设计”为另一种“现代派(modernism)”的称谓,这种称谓是那些随着计算机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UI设计师定义的,他们认为拟物化是不必要的。

没有更多的渐变、投影和纹理,仅用漂亮的排版、简单的图标和形状、充满力的颜色来帮助构建视觉层次,并且,最重要的是,更深入地关注于易用性上。扁平化设计是由那些要求更高效、界面更友好的理念所推动的。

4.3扁平化缺陷

扁平化不是完美的设计,扁平化设计喜忧参半,出色案例很多,失败案例也不少。随着乔纳森·伊夫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iOS7终将摒弃掉拟物化设计而走向扁平化。没有更多高仿真的图标和木质装饰。但是整体风格前后很矛盾啊。这些图标看起来明显格格不入,像是由两个不同团队设计出来的。

5扁平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平设计

(1)解决方案:近平设计(Almost-Flat Design)

如何补救由扁平设计造成的问题?近平设计(Almost-flat design)。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近平设计仅仅当扁平化风格能提升可用性时才采用它。它并不会武断地认定或暗示渐变和投影是有害的。近平设计允许利用细微的投影和渐变来营造空间感、距离感、视觉层次感、视觉线索和边缘效果。Gmail的近平设计:干净且一致,Gmail近期的UI改版从视觉上看起来简洁了。这些微妙的“美学效果”给用户一种视觉上的暗示,告诉他该对象很重要,且可操作。用户马上意识到Gmail的按钮可点击或可轻敲,无需过多的拟物化装饰。方便地获取关键界面元素。不需要一次性展示给用户20个按钮,因为Gmail的UI聪明地引进了“渐进展开”(progressive disclosure)功能。

(2)扁平化设计的未来:Gmail的界面正是扁平化设计应该有的:对用户友好一致性。从而让操作系统的APP图标更有凝聚力。

好的设计,无论其是否扁平,都应该注重通过整洁的视觉交互、有效的设计和易用的体验为用户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厚石.设计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唐林涛.工业设计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四讲四有主题发言稿下一篇: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查原则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