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

2024-09-21

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共3篇)

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 篇1

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

----所 宋----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演讲。我叫宋----,是----食药所所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

在人海如潮、红尘滚滚的社会中,请问你最需要的什么?是金钱、是美女、还是功名利禄?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就说:是健康!而食药安全就是,生命健康的有力保证。

“孩子,瞧清前面的路,别绊倒了。”这是母亲在我蹒跚学步时的一再叮咛。“孩子,当心路上的车,别被撞了。”这是父亲在我外出时的反复嘱托。看,连这些没啥文化的老百姓都知道安全,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安全的现代意义在于,它一直与人类的“稳定、繁荣、发展和进步”相生相伴。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的“实现中国梦”,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安全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不讲食药安全,几粒假药就会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药安全,一瓶“白酒”就会让你命丧黄泉;不要食药安全,你 生机勃勃的生命,随时随地会面临危险。几十年来,正是国家对“食药安全”的有力监管,才使我们的生命健康有了保障,才使我们国家,食品、药品、医疗等行业高速发展。

食药安全知识的缺乏和法制意识的淡薄,总能让我们看到一幕幕悲剧上演: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全国累计患儿达29.6万人,中国奶粉信誉全失,坠入深渊,至今也未能完全走出。

2011年,央视《“健美猪”真相》一播出,双汇 “瘦肉精”就掀起轩然大波,双汇股票上演了 “股市滑铁卢”,连续跌停,市值5天蒸发170亿。

2014年,“地沟油事件”,摧毁了台湾“美食王国”形象,下架、修法后,台“卫福部长”邱文达等多名高官落马。

药品方面,2006年发生的“齐二药”、“欣弗”事件,还历历在目。“齐二药”事件至少5人死亡,“欣弗”事件3人死亡。

等等,这些触目惊心事件的发生,无一不是由于缺乏食药知识,违反食药法规造成的!

从事食药监管工作的我们,如果没有“食药安全”大局观、责任感,不深入一线细致排查,整治隐患,不教育培训发动群众,参与监管,一旦发生食药事故,特别是群体性食药事故,就是失职、渎职,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很幸运,我走上了捍卫人民群众食药安全这条道路,20多年来,无论是从事监管执法,检测检验,宣传培训,还是从事行政许可,综合协调,事故处置,我始终信奉和实践着,“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监管理念。回顾这些年我的工作,食药监管不仅给了我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让我可以养家糊口,更给了我充实的人生和从业的快乐,让我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自己的职业,能和人民、和国家的利益紧紧相连,这种充实和快乐,是多么的自豪和光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到位,最严《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作为在监管最前线工作的我们,只需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2015年12月

食药监管带给我充实的人生 篇2

1、要有敢于求异的精神

中学生时期的我们,拥有十分活跃的思维,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总是乐于接受, 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无疑为我们学习新鲜的知识,包括摄影技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摄影学习当中, 我们总是积极探索,乐于思考。而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探索与思考的热情更加高涨。并从中找到摄影之外的乐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获得进步的喜悦与成就感。同时,我们也能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当中,保持对摄影的探索与创造。 而学校开展的一次又一次的主题摄影活动,让我的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也让我懂得,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爱好摄影的年轻人,一定要有敢于求异的精神。在进行主题摄影时,要敢于开动脑筋,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拍摄,避免让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其他人的摄影作品相似或雷同。同时,还要具备不拍失败的精神,一次不成就两次,十次不成就拍百次。多尝试不同的拍摄素材,以锻炼自己的拍摄技巧,提高拍摄水平。例如,在学校举行的“父亲” 这一主题摄影活动中,我发挥想象,运用特写以及对比的拍摄手法,将自己的手与父亲的手进行对比拍摄,通过摄影展现出父亲的双手粗糙而宽大,我的手细腻、小巧,通过对比表达出父亲的勤劳,展现出父亲对我的关爱,以及父亲的责任。通过这一拍摄,让我成功的避免了与其他学生相似的情况,并在众多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而这次摄影作品的成功,让我的创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让我明白的拍摄敢于求异的重要性,我想人生也应如此。

2、要懂得赏析美

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能力,直接影响着他对美的创造力。 为了提高摄影创造能力,我观看了许多优秀摄影大师的著名摄影作品,并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讨论,了解到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可贵之处。同时,我也被这些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吸引, 并不断激励自己要想他们学习,通过模仿他们的拍摄手法, 来促进自身拍摄水平的提高,努力向优秀的摄影大师靠近。 优秀摄影作品的造型、布光及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加深我对摄影作品的认识,而在借鉴中提高了我对美的感受力。走出课堂,走到大自然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我懂得了如何欣赏美,并积极寻找拍摄的素材,记录美丽动人的瞬间。通过摄影,我懂得了欣赏美。而对美的欣赏,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拍摄水平。

3、观察要敏锐

优秀的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通过精湛的摄影创作,呈现出他们的美。 同时,观察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摄影学习课程当中,有一节课的主题是光影的拍摄,为了准确掌握曝光的相关影响因素,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多次拍摄,并在课余时间进行了多次的拍摄练习。例如,在晴朗的上午九点钟,顺光拍摄人物近景;下午一点钟左右的强光下,顶光拍摄学校的泳池全景;而在多云的下午四点钟左右, 进行侧光远景拍摄练习。在以上多种情境下,我进行了反复的拍摄练习,终于掌握自然光摄影曝光的知识,并逐渐在实践中学会了灵活使用。现在,我可以对这些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灵活的拍摄运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境进行创作。摄影教会了我对比对比不同拍摄情景下的作品,并观察同一事物在不同光位下的拍摄效果,并从中发现细微的差别。通过对比,我发现了顺光与逆光的情境下,景色的不同特点。从而掌握光位的重要性,对广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迫不及待地对不同的拍摄角度与拍摄方式进行实践,并走出校园,进行广泛的拍摄练习。通过以上练习,我发现了以前生活中从未发现的美,看到了之前从未看到过或从未注意过的美。学习的知识越多,我就越渴望进行摄影创作,渴望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拍摄当中。摄影锻炼了我敏锐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摄影体验。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我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摄影, 正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小结:

综上所述,摄影是一门独特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摄影带给我的,不只是技术书评的特高,更是心灵的洗涤与境界的提升。

摘要: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摄影作品的好坏与拍摄者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摄影师进行优秀的摄影创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根据自身的摄影经历与摄影经验,对摄影带给我的人生的感悟进行阐述。

王石:游学带给我全新的人生思考 篇3

越行越远的游学

我当时事业成功,没想到59岁时有机会来哈佛做访问学者。通常作为访问学者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最长一年。我2010年初做出了安排,选择2011年的1月份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当时我给自己做了个计划:在哈佛待一年,在英国一年,在耶鲁撒冷和伊斯坦布尔各半年,一共三年的游学计划。到哈佛之后,第二学期我发现一年时间不够,就延长了一年,第二年觉得还不够,又延长了一年。在哈佛待到第三年的时候,觉得三年也是不够的,应该待四年。

而英国游学来到剑桥是因为剑桥的教授到万科访问,万科的人告诉他们“我们老板也要到英国学习”,剑桥就对我发出了邀请,就这样来到了剑桥。计划一直在改,原计划游学到2014年的,现在预计要到2017年。

为什么游学

大家都很好奇,我留学到底学什么?第一,先过语言关,现在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过了,学习、讨论基本没问题,甚至也给这里的学生上课。但英语还是磕磕巴巴,毕竟60岁才开始过语言关,不过英语只是个工具,需要通过这个工具了解西方社会。

第二个,中国从改革开放甚至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一直在学习西方,但更多是在学习西方的技术。现在提的四个现代化,也都是技术层面现代化,没有观念现代化,都是希望了解西方是如何做的,我们如何做到西方那样。而我是希望了解为什么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是在西方发生。我在哈佛学习选的是资本主义思想史,因为资本主义是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还有宗教改革派生出来的。西方的文明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学:一个是希腊的文明,哲学、逻辑学角度;另一个方面是宗教等。而我的游学国家为什么还有伊斯坦布尔,因为它是伊斯兰文化国家。现代东西方冲突,严格来讲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我是想从这个角度来了解世界文明。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来到哈佛不到一年的时候,有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即问自己:“我是谁?”本来是要去了解别人、探索别人、学习别人,但是再怎么去学习了解,突然发现还有个文化差异,即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我是谁?”都没弄清楚,如何去了解别人。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明还了解不够,于是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明,除了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史类课程,也开始选择中国传统哲学课,就这样在西方学术研究的环境下,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条路一直走到现在。

游学的收获

越学习越感到无知,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是在剑桥,每天都感到时间不够用。收获是觉得自己无知,每天都在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

作为个人的人生修为方面来讲,游学坚持下来到现在,有了如沐春风、如鱼得水的状态,这是过去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状态,人很放松、轻松,这种状态很好。

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收获是什么呢?我1999年辞去总经理职位,不再打理具体的事务,到现在没有改变,当时已经48岁,并没想到去留学,当时是圆另一个梦——探险梦,从1999年开始到2010年,整个是在圆自己的探险梦。很多人不理解,王石是功成名就去登山?是企业做不下去了要增加曝光率?要不就是太爱出风头了?其实都不是,是个人英雄主义,做企业是团队的事,要推动团队去做;而要表现个人与众不同,就去探险。我2000年创造的中国滑翔伞的攀高记录14年来还没人打破。我用10年时间实现自己作为探险家的梦想。我1999年辞去总经理职位,当时万科已经是中国上市的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后10年虽然只管董事会,不管具体事务,但是2008年万科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我自己也登山、探险、飞滑翔伞、越野滑雪,作为一个业余探险家,也满足了个人的英雄主义。同时,我也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参加公益活动,比如2004年成立的阿拉善,我是创始人之一和第二任会长。2010年开始去哈佛做访问学者。我对自己的安排是60-70岁逐步减少探险活动,更多地作为老师去大学教书。2009年我开始在香港大学商学院教书,讲企业文明;到了2012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聘请我做教授,讲同样的内容。如果只是为了圆自己的留学梦,三年也就够了,为什么坚持到现在,说到底,是人要较劲,到了60岁也要较劲,和自己较劲。

作为普通人的游学体会

如果是两年前、三年前,我没有资格说这个话,现在我觉得我60岁才出来游学,才过语言关,来了解西方社会,熟悉西方社会,和他们沟通,根据我的体会,中国人只要想做,没有做不成的。中国人刻苦,耐久力也非常好,如果真的想去做,就能做到。

但还是会有问题,中国人从“想做”到“做到”,是不是就是没有限制?对于游学,我觉得有“一大限制”和“一小限制”,“一大限制”是能不能取信于别人,凭什么你想做到就能做到,一旦别人成为你的敌人,你还能不能做到?肯定不行。你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实际引出的一个问题是: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追求是什么?我到了哈佛之后很受欢迎,不受欢迎哪有半年之后就发第二年的邀请?一般访问学者没有这样的,没有访问学者在这待着不走的,而且我想待三年、四年都能待,为什么呢?因为别人喜欢你,我觉得在于价值观是一致的。我为什么要了解西方的文明,深度了解基督教,虽然我也不是基督教信徒,但至少对于西方创造的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我是接受的,比如规则、透明等。为什么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地产商在这里我就敢说我不行贿,而且是在大学当案例来讲,你要有底气,因为你是企业家,做了快30年了,揭穿你很容易的,任何一个离开公司的财务人员和高管要揭发你太容易了。万科不行贿已经成了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案例了,万科一共有5个案例在哈佛的案例库,这是其中之一。当然,不行贿是个底线,还有透明度,讲诚信,讲规则。你会发现你很容易和他们沟通,他们接受你。

第二个是“一小限制”,是中国人的胃。我给自己的规定是我出国不吃中餐,但是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在万科有个笑话,如果要惩罚谁,就让他和董事长一起出差。我坚持吃西餐的目的是向国外学习,不是我喜欢西餐不喜欢中餐。不但是西餐,只要是到一个国家就吃当地的菜,比如我非常不喜欢印度菜,但是到了印度照样吃印度菜,这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nlc202309012255

吃当地的餐饮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种优势是我在剑桥才感受到的。我来剑桥大概3个月的时候,圣诞节前,教职员工和访问学者一起开Party,其中有个中国院士,他在英国20多年,事业有成,他非常惊讶地发现我认识的人比他还多,他很奇怪“为什么我十几年认识的人都没你多?”因为我每天中午、晚上都在这里吃饭,这是个和人交流的好机会。一个在英国生活20多年非常成功的中国人,其实他的生活并没有介入进来,他的生活圈子只有非常小的华人圈子,而我才来3个月,已经认识很多人。这就是这一大一小的限制。

游学解决了什么问题

搞房地产什么最重要,第一个就是地点,这是房地产业的金科玉律,那如果地点不好怎么办呢?只好去研究客户研究消费者,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忽略掉地点。万科2012到英国投资地产,我当时吓了一跳,这么好的地点!在西方,在工业发达国家,在成熟的市场,不需要暗箱操作,不需要行贿也能得到很好的土地,真正价值观一致了,各方面做的一致就会觉得如鱼得水。所以价值观很重要,包括如何国际化。我并不是说谁好谁不好,如果和国际化对接,路会越走越宽。

第二,从工具论上来说也很重要,但不是具体问题该如何解决,而是方法论。我的朋友说我这三年改变很大,更多是方法论上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有条理,逻辑性更强。

对于没留过学的人,可以适当的时候下决心,抽出一段时间沉下来。当然,第一个是语言关,第二个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放下,要相信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不要说放不下,不要说有机会才开始。

企业发展和领导人自身提高哪个更重要,当然都很重要,这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自身的提高也是和企业的提高有很大关联的。不要太功利,想着只有我的提高对企业有好处才去提高,也要从人的自身发展去考虑。剑桥有2个中国名人,一个是徐志摩,另一个是金庸,金庸是82岁到剑桥,在这里读了硕士、博士,因为他觉得他的人生缺少学术训练的过程。

关于人生设计

我的人生设计不是到70岁为止,我计划70岁之后就到戈壁上种庄稼去。2004年我加入阿拉善,阿拉善在沙漠边缘建绿洲保护生物多样性,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中国的国土面积27%是戈壁和沙漠,国土面积非常大,人口众多,可用土地却不多。而以色列就在不毛之地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农场,成为欧洲的后花园。简单来说,就是用现代农业。第一是解决缺水问题,第二是品种改良。以色列在戈壁滩上种庄稼,他们是什么人在种?是教授、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是掌握了高级知识的有文化的人。我们中国怎么学习以色列?我们现在搞农业的是什么水平的人?我不敢说我是高级知识分子,至少像我这样在西方大学浸泡过的,也算泡成有知识的人了吧,再凭我的号召力,号召一批这样的海归,以及一些有经验、有理想,能解决自己温饱,一定要给社会做点什么的人一起在这个问题上做点什么。

理想和信仰

钱还是很重要的,没钱不行,但是钱到了一定程度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束缚,对钱的追求没有尽头。

我在2014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也谈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问题,谈到如何对待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死亡,实际上从东西文化差别来讲,你会发现信教不信教有很大差别。信教的讲有天堂有上帝,在天堂人是永生的,但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罪人,都是会犯错的;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讲,人是制定规则的,是管理一切的。这个差异带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这对于企业也有指导意义,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要建立强大的监察体系,首先不要有绝对权威。作为企业创始人和领导者,不要做一个特殊的人,制度对所有人都一样。

人在年轻的时候想活得自在,首先要考虑金钱、精神、信仰之间的关系,当你真正意识到钱从本质上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精神信仰才是人存在于世界的真谛,才会明白各个生命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才会精彩。

上一篇:述职评议工作发言下一篇:部门周例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