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听谁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应该听谁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问题,知道遇事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
2、乐于参与口语交际和表演。
【教学重点】
动脑筋想办法,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己的主张表演出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再以小组为单位辩论交流,商量办法,然后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集体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由动画课件引出话题
播放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驴的四种做法的课件,让学生配上四种人的不同说法。
第一种:老爷爷和孙子骑一头小驴。
一个中年人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老爷爷走,孙子骑驴。
一个老人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孙子走,老爷爷骑驴。
一个孩子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老爷爷和孙子一同走。
几个种菜的看见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交流
1、如果你是那位老爷爷或是那位小孙子,你应该听谁的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⑴ 同桌交流。
⑵ 全班交流。
2、要是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做?
3、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组合小组。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依据,其他组的代表反驳,并说明理由。做后得出应该怎样做的结论。
三、演一演
1、观点一样的同学自由组合,推举一人当导演,改编、表演《骑驴》的故事。
2、创设一个“小小舞台”,轮流上台展示。
四、评价鼓励
学生自评、互评,对所有表演的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板书设计】
应该听谁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后记】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可以把故事根据自己的想法改编出来、表演出来,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应该听谁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案例】
片段1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过《骑驴》的故事了,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演一演啊?(学生小手如林,教师请学生上台表演)
当爷爷走下驴时。(生:哈哈!真笨、真有意思……)
当孙子走下驴时。(生:对!做得好,既尊敬老人、又可以锻炼身体……)
老爷爷的扮演者最后摸着头皱着眉说:“该听谁的呢?”(生抓耳挠腮:怎么办呢?)
师:小朋友,如果你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么做呢?(生争先恐后的举起手)
片段2
师:到底该听谁呢?
生:该听中年人的话,让孙子骑驴,因为孙子年龄小,容易累。
生:不,该让爷爷骑驴,孙子走着去,作为晚辈,应该尊敬老人。
生:我认为该听中年人的话,因为孙子年龄小,要爱护他,不能让他累病了。
生:爷爷老了,做孙子的哪能只顾自己享乐,不理爷爷的死活!
生:爷爷更不能舒舒服服坐着,眼睁睁看着孙子流汗呀,太自私了。
生: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我们要好好发扬。
师:唉,争来争去,我觉得又要尊老,又要爱幼,干脆爷爷孙子都骑吧!同意吗?(生摇头)
师:摇头表示什么?用动作表示不同意是吗?那你要给我个说法,为什么不同意?
生:因为那头驴是小驴,如果坐两个人,它会死的,它很可怜。
师:你很有爱心,考虑得很有道理。
生:我们不是读过《小马过河》吗?里面说:“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只要毛驴没事,它本来就是给人骑的,两个人一起骑也行,既节省了时间,也照顾到了老爷爷和孙子。
生:要是毛驴是一头小毛驴呢,它会累坏的!
生:我想,那样爷爷一出门就不会骑它了。
生:老师,我听了大家的争论,觉得应该看实际情况来决定,而不是随意听谁的。
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对!(纷纷点头附和)
师:嘿,说得头头是道。
生:我们都说要保护动物,驴也是动物。如果我们把它压坏了,怎么办?
师:哦,你很有爱心,知道要保护动物。这下可真让我为难了,你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呀!
生:你们爱护动物,我们是要向你们学习;但是你们要看它是什么动物呀,驴本来就是干活的。
生:我觉得爷爷和孙子一会儿一起骑驴,一会儿一起走也没什么。挺好的!骑驴时一路还可以欣赏风景,走路时可以捉蝴蝶。驴又不会累坏。一举两得。
生3:我还有一个办法。我觉得最好是做一辆驴车,爷爷坐在前面赶车,孙子坐在后面啊!驴和人都可以不累!还可以去旅游呢!
师:你真有办法!(竖起大拇指)
【教学反思】
通过这场小小的辩论赛,让我发现原来孩子们很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积极热烈。这节课成功改变口语交际课无话可说的教学现状。是什么在驱使学生这样主动地面对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这节口语交际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五点。
一、表演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交际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在本案例中,一开始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比较强,角色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富有角色的特点。教师在课文开场有意创设课本剧“骑驴”,学生自行表演孙子、老爷爷、孩子、农民,孩子们表演得逼真富有童趣,最后“老爷爷”抛出“我该听谁的”这一问题,一问激起千层浪,形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空间,从而引发接下来的辩论。
二、辩题有话可说
“是爷爷骑?还是孙子骑?”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辩题,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的话题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次小小辩论赛的辩题就使学生很快打开话匣子。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思想,碰到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口语交际课为他们喷发思想的火花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孩子们有太多的意见要发表。而且辩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如尊老爱幼,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内容,交际起来更显得得心应手。
三、形式喜闻乐见
小学生喜欢争论,好胜心强。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这节口语交际课采用辩论的形式开展,由枯燥的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变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创设了“主体参与”的情境,唤起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言讨论。在辩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十分踊跃,小脑袋里想出各种各样充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去说服对方,时常得意于自己的发言受到认同。教师只是引导话题的展开,而不刻意创造课堂的高潮。到了最后,学生不再纠缠于谁骑的问题,而折衷想出做一辆驴车,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得到了拓展。
四、课堂氛围轻松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键在于教师有个开放的心态,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交际网,在本案例中,教师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力,可以无拘无束地相互交流,合作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次辩论赛不在于结果到底谁赢,主要通过辩论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以理服人;既达到了畅所欲言的目的,又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而同伴的肯定更使学生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加强,更为下一次口语交际乃至语文课做了良好的心理铺垫。
五、听说能力加强
这种口语交际课其实很锻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听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促进。论辩双方直接交流,相互不断互换听说的角色,凭着对对方话语的理解,迅速作出反应,克服把“听”和“说”机械分割的毛病,强调交流传递。辩论促使学生说前要想个明白,围绕主题,滔滔不绝的想出各种理由使自己的观点站得稳脚。如案例中的学生提出由于孙子年龄小容易受累这一理由,另一个同学就搬出尊敬老人这一传家宝进行反驳,想办法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说服对方。在不经意之中,孩子们的思维、语言的潜质有效地发挥出来,时常会有“火花”喷发。这场小小的辩论赛,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课,确实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应该听谁的》教学设计 篇3
张霜老帅执教的《应该听谁的》以其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独树一帜,其课堂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动画激趣,准备交流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并组织学生读《骑驴》的故事。)
师:那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呢?我们大家快动脑筋给爷爷出主意吧! (板书:应该听谁的。)
[用动画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后,组织学生读书,深入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但落实了“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的要求,为后面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作了充分准备,又把学生带进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二、搭建平台,指导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后,让学生自愿汇报想法,发现有的同学不赞同故事中的四种意见。)
师:有人没举手,那你们是什么意见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没举手的意见是一人骑一会儿。(全场笑)
师:哦,你说你的想法是一人骑一会儿。
生:(指着后排一同学)不是,是XXX的想法。(全场大笑)
师:噢,那你是代表他说出想法,是吗?
生:是。
师:(对全班)同学们,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奇特。(对发言的学生)我非常佩服你的胆量,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棒!那我就画一个代表你的形象!(板画女生头像)
[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时,从未举手的同学中,巧妙地鼓励她说出独特的想法,并给予赞赏,树立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组织意见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加入其中一组。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中一组的代表用表演的形式汇报。)
师:(对全班)表演看完了,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他们组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是一人骑一会儿。
师:你看得非常认真。你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但可以用语言表达,还可以用动作呀、眼神呀、表情呀表示自己的意思。你看,张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说什么呢?(做眼神)我喜欢你们呀!你们也用眼睛告诉我,你喜欢我吗?
生:(做眼神)喜欢!
师:哎,眼神和语言都用上了。真好!
教育孩子听谁的 篇4
我们家三口人,但我在家排第四,还没有咪咪地位高。咪咪是我家的猫,女儿对猫的感情比对我深多了。我们家教育孩子的事情由我爱人一个人包了,我根本就插不上手。本来,我对教育孩子挺有热情的,但我爱人老嫌我管不好孩子,说我讲故事的口气不对,强调不对,手势也不合格,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
后来,我们之间就更对立了,她觉得她在教育孩子上比我有发言权,老说我什么都不懂,就懂业务,不懂教育。我一张嘴说孩子,她就插嘴说:“别听你爸爸的,他懂什么?”或者说:“你爸尽瞎说!”现在孩子也好象有了保护神一样,我让她做点什么,都支使不动她。她们娘俩成了一个同盟,我在家里越来越显得多余,所以我现在一般不管孩子了。
(糊涂义士)
在日常的家庭德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因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全家人共同参与到对于孩子教育整个过程逐渐增多。我们会发现众多的家庭中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和默契。家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从根本上就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并存在诸多弊端。
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甚至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
(谭顺康)
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这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祖父母四方合作的整体效应,全家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
(吴柳)
专家点评:
教育子女时家庭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它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学会钻空子、看大人眼色行事,甚至制造矛盾,最后难免形成双重人格。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一致性,应做到:
1.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思想。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并在其指导下采取一致的正确做法。
2.家庭成员间要协调一致,主动配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一致,不能凭感情用事,更不要用自己的教育否定别人的教育。
3.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应在背后协调。家庭成员教育孩子意见不一时,应当背着孩子协调,协调好了再教育孩子。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筹码,去责备对方。这只会于事无补,加剧矛盾。
4.家庭教育要连贯,要前后一致。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保持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前后一致性。因此家长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系统地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加强和扩大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育的要求和管理连续不断、前后一致。
(瞿中贵)
那么多领导,该听谁的呢? 篇5
“手表定律”体现了人们茫然的心理,也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对同一个人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这个人就会无所适从。
目前,很多公司将这种“多头管理”行为看作是办公室政治的一种,而下属通常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以,当“多头”给出几种不同的任务指令时,如果不想牺牲自己,首先要有这样的态度,那就是一定不要擅作主张,否则责任只能由自己一个人硬扛。“多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下属怎样做都会得罪其中一方。所以,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让他们的意见统一。
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应该从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上级以必要的信息和提醒,并分别与两位领导在私下说出该领导和另一位领导意见的合理之处,并综合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让他们都能考虑实际情况和对方的意见。
当然,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正面、积极地思考问题,当面对多个领导的时候,不能逃避,要学会使用成熟、理性的方法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你在公司的“权力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面思考的意义,就在于要相信领导不是傻子,领导也不会故意和员工过不去,只是他必须也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认真分析出合理的建议,再互相沟通,才是正确的做法。
摘编自
微信公众号第一职场
听谁的都不如听事实的 篇6
2004年的唐先生一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他亲手创建的NS卫浴是否需要因为平淡的市场业绩,而对品牌规划作出根本性的调整。作为NS卫浴的董事长,唐先生在这个行业摸趴滚打了7年,一直是美标洁具和法国某顶级家具品牌最出色的区域代理商。作为行业资历颇深、营销手段老道的企业家,唐先生对来自各营销顾问公司的咨询意见实在难以取舍。
与此同时,远在西安的另一家以生产功能性食品原料的TG企业也在为未来的营销方向伤透了脑筋。要知道,为一个有10多种功能100多种食用方法的产品确定一条前进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都肯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TG董事会自从他们生产基地投产以来就争论得不可开交。
那么,究竟该听谁的?NS卫浴和TG产品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听谁的都不如听事实的!
此前,NS卫浴的唐先生对“NS”这个品牌的规划是十分满意的。名称来源于一座在法国享有极高声誉的濒海小城。唐先生认为“NS”作为卫浴产品的品牌名称,完全能够传达法国浪漫风情和高贵的品质。
在唐先生接受了“听谁的都不如听事实的”的思想之后,咨询小组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品牌形象深度调研。为了保证调研符合事实,咨询小组还邀请NS卫浴工作人员对每次调查进行现场监督。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近60%的人认为NS来自意大利而不是法国;至少有50%的人认为NS卫浴的标准颜色是白色,而不是唐先生设定的橘黄色;而且更多的人认为金色和咖啡色代表高贵,而不是橘黄色;大部分人认为NS卫浴应该是中等价位的产品,而不是NS卫浴已有的高出两倍的价格等。在事实面前,唐先生对NS卫浴是否需要调整品牌规划以及怎么调整,终于有了十分清晰的答案。
吃药:医生和药品说明书听谁的 篇7
医生和药品说明书“打架”,患者犯了难
前两天,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带着患有感冒的孩子去看病,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嗓子红肿,便在处方上开了口服青霉素。回家后,这位家长像往常一样在给孩子服药之前认真阅读了一下药品说明书,这一读,让她犯了难: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而孩子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她并不知道。在她的印象中,要想知道青霉素是否过敏就得做皮试,可医生对此并没有要求!是口服青霉素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那为什么又要在说明书上作提醒?这药是吃还是不吃?
采访中,记者还碰到另一位“较真”的女士:前些日子,她嗓子红肿疼痛,去医院看病希望医生给她开点消炎药。大夫听她描述完症状后给她开了抗生素“诺氟沙星”。这位女士回家服药前阅读了说明书,只见上面写着“主治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生殖器官感染等”,她糊涂了:说明书上可没说它能治呼吸系统感染啊!犹豫再三,深知药物利害关系的她还是没敢吃医生开给她的药。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姓周的患者到某医院内科看高血压、糖尿病。医生说给他换一种新药,叫“博苏”,同时还给他开了降血糖药“达美康”,到家后,患者先阅读“博苏”的说明书,看了“注意事项”后不由得愣住了,上面写着:“......糖尿病病人或低血糖病人慎用”。一位上了岁数的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带回一大包药,其中有一种是降压药“开博通”。他阅读了该药长长的说明书,发现此药应在饭前一小时服,他很奇怪:住院期间服这种药,护士可都是饭后与其他药一起拿给他吃的。莫不是饭前饭后无关紧要?可说明书白纸黑字写得明白:饭前一小时服用。碰上这类事情的患者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医生看不看说明书?医生会不会开错药?
“灵活”不等于“随意”
面对一些患者对医生处方的质疑,采访中,一些医生表示,尽管时下有些医生的处方的确存在问题,但在医生和药品说明书之间,原则上,患者还是应该听医生的。临床用药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仅仅依照药品说明书来开药是当不了医生的。事实上,除了药品说明书,他们还会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药理学、药物学等知识来灵活选择用药。例如,老年人由于肝脏代谢能力和肾脏清除能力减退,用药时如果使用普通成年人的剂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老年人除用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等药物可与一般人剂量相同外,其他药物用量应低于普通成年人,不应盲目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使开处方莫忘合理规范用药
用的确,药品说明书或许不是医生开药的惟一“依据”,但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呼声下,医生是否也应该给予药品说明书应有的重视呢?因为,药品说明书不仅仅能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药品,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保障安全用药的职责。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医学博士赵戬对记者说,药品说明书的撰写都要经过严格的讨论,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表述都要有科学验证做依据,并且“说明书”还要随着药学科研的进展随时进行修改,因此,可以说药品说明书是一个最全面也是最基本、最安全的用药指导性“文件”。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医生并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在开具处方(尤其是门诊处方)时存在着某种“随意”的成分。
就拿口服青霉素药物来说,据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晓华介绍,1988年,卫生部曾作出过一个规定,口服青霉素药物只要做过一万例过敏试验,证明没有问题的就可以免做皮试。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1999年6月28日发布文件明确指出:1999年10月1日后,各类已进口的口服青霉素V钾制剂和阿莫西林制剂的包装、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材料,不得再出现服用前免皮试字样。也就是说,临床医师在给病人处方和药师发药给病人时,都必须向病人说明,口服各种青霉素制剂都应和注射青霉素制剂一样,必须先做皮试。
文件发出后,不少口服青霉素药物的说明书很快作了“调整”,明确标上“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等字样。但一些医生依然“我行我素”,生活中,没有做过皮试,不知道自己是否对青霉素过敏而口服青霉素药物的患者大有人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胡彦宏主治医师对记者说,医生在给患者开药(尤其是青霉素类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之前,通常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经综合判断后才能开具处方。如果患者自己对用药过敏情况不清楚的,医生或要求患者去作皮试等过敏试验或尽量选择那些引起过敏反应较小的药物。那种不问药物过敏史就给患者开药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甄健存主任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药房只有看到药物处方上标有青霉素过敏反应“-”(阴性)时,药师才可以给患者发药。据王晓华主任介绍,虽然口服青霉素药物比青霉素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轻得多,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复杂原因也出现过因口服青霉素后发生过敏而致死亡的例子。
开处方莫忘合理规范用药
近年来,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药疗事故或药疗纠纷。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的林律师对记者说,一旦发生纠纷,如果你不能对你开具的处方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找不到切实的临床依据,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作为药厂法定文件的药品说明书都会成为判断你用药是否合理的法律的标准。因此医生“灵活”用药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规范用药、合理用药。
采访中,一些药学专家提醒临床医师,对《药典》以及《药品说明书》上没有规定治疗的适应症不要轻易乱用。目前,一些杂志、卫生科普报刊、专业药学参考书都大量介绍“老药新用”,这些“新用”均属“药典”规定以外的适应症。它或是从国外期刊上翻译而来,或是临床工作者的偶然发现。国外报道的“新用”对国人未必适用;国内临床偶然发现的“新用”多缺少大数量的对比观察,如果疗效不确切,可能会延误治疗。据王晓华主任透露,新的药品管理法出台后,要求医生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的适应症给患者开药,以往那种仅仅按照药理作用开药即便有效也不被允许。此外,《药典》和药品说明书规定只作肌肉注射的药品,也不可擅自改为静脉注射,规定注射用的针剂,也不宜改为口服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孕妇、小儿等,用药都有一定的禁忌,对上述病种患者禁用的药物一定要熟记。
【《应该听谁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08-21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做到07-16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论文05-10
地理教学应该怎样创新07-06
化学应该重视实验教学11-13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07-06
小学英语是否应该“全英”化教学?08-10
当时应该这样做的教学方案11-18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几点10-08
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