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朗读节奏

2024-07-12

醉翁亭记朗读节奏(共4篇)

醉翁亭记朗读节奏 篇1

醉翁亭记朗读节奏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朗读中节奏的运用 篇2

大家都知道音乐讲究节奏。音符的交错,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形成和谐的乐曲。朗读也一样。随着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声音的长短、强弱、高低发生变化,它们相互交替、反复,形成朗读的节奏。张颂先生在解释“节奏”的定义时是这样说的:“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在朗读全篇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的核心就是朗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有规律的变化。

一、节奏类型的掌握

朗读一篇作品,首先要把握好节奏的类型。节奏一般分为轻快型、凝重型、紧张型、舒缓型、高亢型、低沉型六种。轻快型语速较快,轻巧明丽,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节少而词的密度大,有跳跃感,多表现为欢乐愉快、轻松诙谐的状态,如《春》。凝重型语势较平稳,音强而有力,语速较慢,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基本语气显得较凝重,如《最后一课》。低沉型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多长,语速缓慢,声音偏暗,基本语气带有沉缓的感觉,如《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亢型语势多为起潮类,语速较快,多扬少抑,音强而有力,声音明亮高亢,多表现紧张急迫的形势,基本语气昂扬积极,像《白杨礼赞》《海燕》。舒缓型声音轻松明亮,语速较缓,音柔不着力,语势多扬少坠,语节内较疏但不多顿,气流长而声清,多描绘幽静场面和优美景色及舒展情怀,基本语气较为舒展,如《秋色赋》《十渡游趣》《第一场雪》等。紧张型则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语词密度大,气较促,音较短,语气较急促、紧张。

屠格涅夫的《麻雀》就属于紧张型节奏的作品。这是一篇经典名篇,多次被收录在语文和汉语(普通话)教材中,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篇目等都选了它。本文以此篇作品为例,谈谈朗读节奏的运用问题。

二、节奏方法的运用

(一)确定作品的节奏类型,分清主导节奏和辅助节奏

在运用节奏时,要首先着眼于整篇作品的节奏类型,不要局限于某句话、某段话的节奏变化。朗读时要以作品的思想感情变化为依托,从主题、内容、层次入手,明确整篇作品的节奏类型。再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合理转换。如果脱离思想感情这个依据,任节奏在形式上自由转换,势必会造成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像《麻雀》这篇文章,主导节奏是紧张型的,但紧张中又包含着变化。整篇节奏是“舒缓—危险将至的紧张一片刻的舒缓一危险到来时的极度紧张—舒缓”。朗读者通过对声音高低、快慢、轻重、虚实的控制,表现出节奏的交替变化,构成整篇作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循环往复的特点,增强作品吸引人、感染人的效果。

(二)把握好节奏转换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驾驭节奏,要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轻先重、欲重先轻等。朗读时处理好这几种关系的转换,使它们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就能形成各具特色的节奏。

1,处理好快慢的关系

朗读有快慢之分,快慢是节奏变化的重要体现。“快”是指字音短促、停顿少而且时间短、连接多;“慢”是指字音稍长、停顿多而且时间长。只有在快慢处理上产生变化,才能显出节奏的不同。

朗读语速首先取决于作品的体裁。体裁不同,语速就会不同。诗歌语言精练,每个字都有深刻内涵,所以读时要慢一些,给人回味的空间。记叙、说明、议论、小说、散文,因语言通俗易懂,读时就可快些,一般用中速朗读。其次,作品内容、人物思想感情不同,也要用不同的朗读速度。内容表现热烈、紧张、欢快、惊恐、急躁时要快读,内容表现悲痛、沉闷、缅怀、犹豫、思考时要慢读。例如《麻雀》中描写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所震撼的场景:“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语速处理上要读慢一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语速的快慢还与作品反映的景象有关。像《麻雀》中开始的部分,描写“我”和猎狗打猎归来时的温馨景象,语速可稍微放慢,体现出回家路上轻松惬意的心情。而描写老麻雀救护幼雀的危急场景,语速则要加快,烘托出紧张、危险的气氛。

需要注意的是,读任何作品都不要从头到尾一个语速。要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有快有慢”的朗读,既不能一慢到底,又不能一快到底。要从整体比较快的成分里找到不快的地方,从整体比较慢的成分里把握那些不慢的地方,形成快慢对比,达到烘托气氛、突出作品发展变化、表达不同生活现象和人们各自思想感情的功效。在节奏运用上,要作到“慢中有快、快中有慢”的互补结合。朗读者要遵循“欲快先慢、欲慢先快”的原则。当重点句子需要快读时,前面的句子就要适当减慢i当重点句子需要慢读时,前面的句子就要适当加快。如《麻雀》中这一段:“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段话重点句在后,感叹老麻雀为了孩子不畏强者,要快读。那么前一句作为铺垫,就要读得慢一些,进一步衬托老麻雀在强悍猎狗面前的奋不顾身。

2,处理好抑扬的关系

朗读时运用好抑扬关系,是驾驭朗读节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扬”一般指声音向高向上发展的趋势,“抑”一般指声音向低向下发展的趋势。朗读时,如果想推进感情,在重点处“扬“起来,就要先控制一下感情和声音,把声音“抑”下去,造成一种压下去的感觉,这样才能“扬”上来。反之,要想“抑”下去就先要“扬”起来,在对比之下表现出“抑”,作到“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同时“扬”“抑”的程度也存在不同。“扬”有稍扬、更扬、最扬之分,“抑”有稍抑、再抑、更抑之别。由于“扬抑”程度的差异,才呈现出声音的起伏,使听众感受到作品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像《麻雀》中的这一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第一句危险刚至,稍紧张,声音稍扬。第二句紧张气氛加剧,语速加快。声音上扬。第三句,气氛最为紧张,声音也更扬。随后,融入了舒缓的句子,语气变缓,声音抑下来。这里的“抑”是为后面推向高潮作铺垫。最后,当情节达到了高潮,声音也到了最扬。整段文字是以扬为主,但却”欲扬先抑”,回环往复,对比深刻。朗读者在“扬抑”的变化中,把老麻雀救护幼子,不顾个人安危,以弱斗强的生动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听者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时往上扬起,声音加快、加重,较容易做到。但从扬起到下抑,声音该如何变慢、下降、变弱,就比较难把握了。所以,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上扬的度,作到张弛有度,松紧自如。

3,处理好轻重的关系

轻重对比也是控制节奏的重要方法。在朗读时,要做到“欲重先轻、欲轻先重”。语流推进过程中,在轻化声音之前,要先强化声音,在加重声音之前,要先弱化声音,形成轻和重的对比。同时,声音的轻重也同声音的虚实有关。虚则轻,实则重。如《麻雀》中的这一段:“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这一段重点在后,“呆呆地、无可奈何地、嘴角嫩黄、长着绒毛”都表明这是一只弱小的、没有反抗能力的小麻雀。读的时候要轻。而第一句“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则要读重。在一重一轻中,衬出麻雀的弱小,让听众产生怜悯之情。这种轻重对比,就形成了朗读的节奏感。

以上几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加强对比,控纵有节,让节奏在对比中得以展现。这样才能使节奏灵活多样,让朗读更具魅力。

朗读中节奏的把握虽然比较复杂,但如果能够综合考虑,领悟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受,在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想,就能作到节奏、结构和意义的完美统一,从而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

蒲松龄《狼》朗读节奏的划分 篇3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醉翁亭记朗读节奏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三、教学冷热点 热点:

文言文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重点语句。冷点:

四、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2、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方法,第二课时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 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五)、技巧突破

一•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

(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D)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2004 年盐城卷)

(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04 年苏州卷)

(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7)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8)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9)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10)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11)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五•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1)的答案选 D ;例(2)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六)、达标检测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8 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10 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 > 六则》)1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13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七)、拓展演练

一、选择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行拂∕乱其∕所为

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B、永之人∕争奔∕走焉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前人之述备矣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因坐∕法华西亭

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B、醉则∕更相枕以卧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永州之∕野产∕异蛇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彼竭∕我盈,故∕克之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D、贤者∕能勿丧耳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生,亦我∕所欲也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俄而∕百千人大呼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4、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乃重修岳阳楼

7、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9、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0、会挽雕弓如满月

11、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羲之之书晚乃善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六、教学反思 拓展演练 附:答案

一、1、B2、C3、D4、A5、C6、B7、A8、D9C10、D11、A12、B13、D14、B15、A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

18、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19、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乃∕重修∕岳阳楼

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24、亲朋∕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26、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8、羲之之书∕晚乃善

2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随堂检测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捕蛇者说》)9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核舟记》)10 学而不思 / 则罔

(《 < 论语 > 六则》)11 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楼记》)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13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上一篇:知识点(填空题)下一篇:初三英语学习方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