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共8篇)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篇1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化妆品研制、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化妆品定义)本条例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牙齿和口腔黏膜,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第四条(职责分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化妆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化妆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基本原则之一:企业主体责任原则)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管理,诚信自律,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对因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条(基本原则之二:行业自律原则)化妆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督促引导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化妆品质量安全知识。
第七条(基本原则之三: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化妆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对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 原料与产品管理
第八条(原料目录管理)国家对化妆品原料实行目录管理。化妆品禁用原料、限用原料、已使用原料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九条(新原料管理)根据原料的理化特性、功效特点等情况,对化妆品新原料实行分类管理。
新的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美白剂以及其他较高风险的新原料,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其他新原料应当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新原料经批准或者备案后,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使用新原料产品的安全状况。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使用新原料产品安全状况、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将未发现存在安全风险的新原料纳入已使用原料目录;属于限用原料的,根据原料用途,同时分别纳入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等限用原料目录。
第十条(化妆品分类)化妆品根据产品用途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染发、烫发、美白、防晒以及其他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化妆品。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再评价结果等,组织专家对化妆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范围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管理方式)特殊用途化妆品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后方可生产和进口。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
生产、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当通过化妆品备案信息管理系统备案。
第十二条(产品注册)申请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人基本信息;
(二)生产企业基本信息;
(三)产品基本信息;
(四)产品配方;
(五)产品安全评价资料;
(六)产品标准和检验报告;
(七)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样稿;
(八)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进口产品还需提交生产国(地区)或者原产国(地区)已经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专为我国市场生产、不在生产国(地区)或者原产国(地区)上市销售的、无法提交已经上市销售证明文件的,应当提交针对我国消费者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数据资料。
第十三条(审查批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技术审评,自收到审评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要求的,准予注册并发给化妆品注册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开展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开展现场核查。
第十四条(技术审评)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充资料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提供完整的补充资料,逾期不按照要求提供补充资料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予注册。
第十五条(注册证有效期)化妆品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注册部门提出延续注册的申请。除本条第二款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化妆品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化妆品强制性标准、规范已经修订,申请延续注册的化妆品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原料、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法等涉及产品安全性内容发生改变的。
第十六条(产品再评价)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已注册的化妆品组织开展再评价,再评价结果表明不能保证安全的,由原发证部门注销化妆品注册证,并向社会公布。被注销注册证的化妆品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
第十七条(产品备案)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应当在产品上市前向化妆品备案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以下信息:
(一)备案人基本信息;
(二)生产企业基本信息;
(三)产品基本信息;
(四)产品原料成分信息;
(五)产品标准;
(六)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样稿。
进口产品还需提交产品安全评价资料、产品检验报告以及产品在生产国(地区)或者原产国(地区)已经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专为我国市场生产、不在生产国(地区)或者原产国(地区)上市销售、无法提交已经上市销售证明文件的,应当提交针对我国消费者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数据资料。
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人应当将产品安全评价资料和检验报告留存企业备查。
第十八条(备案检查)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自备案之日起3个月内,备案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产品备案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申请人、备案人)国产化妆品的注册申请人以及备案人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或者其他法人单位。
向我国境内出口化妆品的境外企业应当指定我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代理产品注册申报或者备案,配合境外企业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缺陷产品召回等工作,与境外企业共同承担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法律责任。
化妆品注册申请人以及备案人应当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合规性负责。
第二十条(安全评价人员)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指定专门人员或者委托社会第三方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安全评价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化学、毒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期限的从业经历,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标准管理)化妆品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应当符合强制性行业标准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化妆品国家标准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拟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发布;化妆品行业标准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发布。化妆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询。
第三章 生产经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生产许可制度)国家实行化妆品生产许可制度。从事化妆品生产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生产许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生产条件)企业从事化妆品生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与化妆品品种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施设备;
(二)有与化妆品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三)有对生产的化妆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
(四)有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许可审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组织现场检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准予许可;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化妆品生产许可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建立并执行供应商遴选、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及留样、不合格产品召回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企业自查)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每年对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健康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
第二十八条(原料使用)用于生产化妆品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不得使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禁用原料,不得超量或者超范围使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限用原料。
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妆品生产企业不得利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等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化妆品。
第二十九条(委托生产)委托生产化妆品,由委托方对所委托生产的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生产行为和质量安全等进行管理,保证其按照法定要求进行生产。
委托方应当是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受托方应当是符合本条例规定、具备相应生产条件的化妆品生产企业。
第三十条(进货查验和出厂检验)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制度和产品检验制度。化妆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保存期限时间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满后1年;保质期小于1年的,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一条(查验记录)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查验供货者的资质证明、化妆品注册证或备案证明、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并保存相关凭据,建立产品进货台账。
进货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二条(可追溯要求)化妆品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可追溯。鼓励化妆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产品追溯管理。
第三十三条(贮存运输)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化妆品标签标示的要求贮存、运输和配送化妆品,定期检查并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化妆品。
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分装化妆品。
第三十四条(集中交易市场)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审查入场化妆品经营者的资质,承担入场化妆品经营者的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化妆品经营者进行检查;发现化妆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互联网交易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实名登记,并对入网的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管理责任。
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注册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
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注册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主动召回)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发现化妆品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已经销售的化妆品,通知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对召回的化妆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化妆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化妆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化妆品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认为应当召回的,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协助召回。
第三十七条(强制召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化妆品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生产经营的,可以责令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召回或者停止生产经营。
第三十八条(进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的化妆品实施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口。
第四章 标签与广告管理
第三十九条(标签管理)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应当按规定附有标签。
化妆品标签的内容应当真实、完整、规范,并使用规范汉字进行标注。标签同时采用其他文字的,其标注的内容应当与规范汉字标注的内容保持一致。
第四十条(标注内容)化妆品标签应当标注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
(二)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名称和地址;
(三)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四)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进口化妆品除外);
(五)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六)全成分表;
(七)保质期;
(八)净含量;
(九)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一条(禁止标注内容)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宣称以下内容:
(一)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
(二)夸大功能、虚假宣传或者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
(三)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
(四)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标注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二条(宣称管理)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支持;需要验证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验证指导原则。
企业的功效验证材料应当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三条(广告管理)化妆品广告必须真实、合法,不得以商标、图案或者其他形式虚假宣传产品效用或者性能,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使得消费者误解其效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生产企业不再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行政许可。
第四十五条(监督检查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妆品以及有关证据材料,违法使用的化妆品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等相关物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四十六条(检查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明文件,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被检查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四十七条(监督抽检)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进行监督抽检。监督抽检应当支付抽取样品的费用,不得收取检验费用和其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对举报反映或者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化妆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进行专项监督抽检。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定期发布化妆品质量安全公告。
第四十八条(被抽检方要求)化妆品被抽检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抽检。
第四十九条(检验机构要求)化妆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相关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化妆品检验活动。
化妆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以及化妆品检验相关标准品、参考品管理规定,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十条(补充检验)对涉嫌掺杂掺假、非法使用禁用限用物质,或者需要对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时,国家化妆品标准或者规范规定的检验方法不能检验的,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化妆品检验机构可以补充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使用补充检验方法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以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化妆品质量安全的依据。
第五十一条(异议复检)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实施的抽检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抽检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中选择进行复检,并告知组织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机构不予复检:
(一)抽检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二)留样超过保质期的;
(三)已进行过复检的;
(四)复检申请逾期的;
(五)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二条(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国家实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应当主动监测其上市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化妆品经营者和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告知化妆品注册人或者备案人,或者报告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化妆品不良反应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十三条(紧急控制措施)对已发生严重或者群发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经营、进口的紧急控制措施。
第五十四条(应急处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分级、事故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
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按程序报告,并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检验程序组织开展应急检验。应急检验所需样品由生产经营者无偿提供。
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化妆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处置方案。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停止该化妆品生产经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十五条(境外检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进口化妆品的境外生产企业是否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实施现场检查。
第五十六条(信用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公开化妆品许可、备案、抽查检验、违法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者建立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频次。
第五十七条(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并及时答复或者处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五十八条(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聘请医学、化学、毒理学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化妆品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为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严重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用于违法生产、配制、分装的原料、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或者停止进口该企业的所有产品,5年内不受理相关责任人、企业或者单位提出的化妆品许可申请;企业负责人和安全评价人员等相关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一)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的;
(二)生产未取得产品注册证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
(三)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生产化妆品或者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四)伪造、冒用他人生产许可证或者产品注册证生产化妆品的。
第六十条(较严重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原料、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3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一)使用应当经批准但未经批准的新原料生产化妆品或者违规使用限用原料生产化妆品的;
(二)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规范或者不符合经注册、备案的产品标准要求的化妆品的;
(三)未按照经注册或者备案要求组织生产,或者未依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的;
(四)经营无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的化妆品或者未取得产品注册证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
(五)经营伪造、冒用生产许可证或者产品注册证的化妆品、未经备案的化妆品或者使用禁用原料生产的化妆品的;
(六)擅自更改化妆品使用期限或者经营的化妆品超过使用期限的;
(七)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原料、包装材料生产化妆品的;
(八)利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等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化妆品的;
(九)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化妆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或者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主动召回义务的;
(十)化妆品注册人或备案人委托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企业生产化妆品,或者未对受托方的生产行为进行管理的。
第六十一条(一般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一)使用应当备案但未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生产化妆品的;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化妆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整改、停止生产、报告的;
(三)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的;
(四)化妆品生产企业未按照要求提交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自查报告的;
(五)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销售记录等制度或者相关记录不真实、不可追溯的;
(六)化妆品生产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
(七)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报告不良反应,或者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的不良反应调查不予配合的。
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违法所得。
第六十二条(虚假申报、骗取许可)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化妆品许可证件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5年内不受理相关责任人、企业或者单位提出的化妆品许可申请;相关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相关化妆品许可证件的,由原发证部门予以收缴或者吊销,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十三条(未依规定备案、虚假备案)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备案或者备案时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未经备案上市销售的化妆品(包括已包装待销售的成品)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六十四条(集中交易市场)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资质审查义务或者管理责任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互联网交易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或者履行报告、停止提供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等管理义务的,由其注册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免责情形)化妆品经营者未违反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经营的化妆品是违法生产、进口或者不合格的,没收其经营的化妆品和违法所得,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第六十七条(广告处罚)违反本条例有关化妆品广告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对化妆品作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化妆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该化妆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化妆品,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检验机构责任)化妆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撤销检验资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检验工作。
第六十九条(审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责任)化妆品技术审评机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致使审评、监测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条(资质处罚)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或者不得从事化妆品检验工作的人员从事生产经营、检验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吊销相关许可证件。
第七十一条(拒绝监督检查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拒绝、阻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的;
(二)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三)拒不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停止销售等决定,或者拒不召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责令实施召回的化妆品的。
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违法所得。
拒绝、阻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境外现场检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停止相关进口化妆品的注册或者暂停已进口产品的销售。
第七十二条(监管人员责任追究)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化妆品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三条(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相关定义)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化妆品新原料,是指未列入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的天然或人工原料。
注册人(备案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化妆品注册(备案)后,将产品投放市场并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企业或者其他法人单位。
生产企业,是指实际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的企业。国内生产企业应当持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经营者,是指从事化妆品销售的个人或者企业。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服务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视为经营者。
化妆品标签,是指粘贴、连接或者印刷在化妆品销售包装上的文字、数字、符号、图案。置于销售包装内的说明书视为化妆品标签的延伸。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因生产、职业性接触化妆品及其原料或者使用假冒、不合格产品所引起的病变或者损害不属于本条例所称的不良反应。
货值金额,是指违法生产、经营化妆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的标价总额;没有标价或者声称非卖品、试用品的,按照同类化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两种以上化妆品或者化妆品与其他产品组成套装产品一起生产、销售,化妆品分别标价的,按标价计算;化妆品未单独标价或者为赠品形式的,以套装产品的标价计算。
第七十五条(许可收费)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审评审批、许可检验及境外现场检查,可以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依照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六条(实施日期)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0年1月1日施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同时废止。1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篇2
1.1对象
2011、2012年对区内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化妆品进行监督抽检。其中2011年的检测对象有:全区49家化妆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124种共605份化妆品进行了监督抽验。此次抽验的重点是宣称美白、祛痘、祛皱、祛斑、育发、抗衰老等功能的化妆品, 以及染发用品, 共抽检化妆品经营单位15家, 抽检化妆品77种, 370份。其中包括普通用途防脱洗发水, 抗衰老, 美白, 祛痘、除螨产品;特殊用途育发洗发水、染发剂, 祛斑霜。
2010年的检测对象是:化妆品经营和使用单位18家。抽检化妆品109批次。化妆品经营单位17家, 抽检化妆品105批次。其中包括儿童用化妆品、彩妆类化妆品、美白类化妆品、祛痘除螨类化妆品;特殊用途育发洗发水、染发剂。抽检化妆品使用单位1家 (美发店) , 抽检4批次育发洗发水。
1.2方法
委托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根据《化妆品卫生标准》及《化妆品卫生规范》对样品中重金属、微生物指标、激素、抗生素、活性物、对苯二胺等项目进行检验。同时对化妆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检查。
1.3内容
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经营使用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票证执行情况。专项整治的产品范围为宣称美白、祛斑等易违法使用禁限用物质的化妆品, 包装、标签、说明书中宣称具有功能主治、适应症或者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药用疗效的化妆品。重点检查相关企业经营使用的产品三标是否齐全, 是否有假冒品牌, 是否有批准文号;检查其是否建立购销台账制度, 台账是否完整记录了所购进产品的名称、数量、功效、生产企业和供货商等内容。
2检测结果
2.1化妆品总体检测监督结果
2011、2012年对大连金州新区总共67家化妆品经营与使用单位进行抽查, 其中普通用途防脱洗发水共抽查29种, 特殊用途育发洗发水共抽查17种, 抗衰老类产品共18种, 美白类56种, 祛斑霜15种, 祛痘、除螨类18种, 染发剂23种, 彩妆类10种, 儿童用化妆品40种。其中大多数产品为100%的合格率, 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美白、祛斑类产累, 经检查美白类产品有2种, 不合格项为细菌总数超标、祛斑类霜有4种不合格, 不合格项为汞和细菌总数超标。不合格率分别为3.6%、26.7%。另外儿童类化妆品共有1种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2.5%。
2.2大连金州新区化妆品经营与使用单位检查监督情况
从2011以及2012的情况来看, 发现化妆品经营及使用单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美容美发单位使用的化妆品。其中化妆品的索证索票不全, 台账记录不全有14家, 经营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及进口化妆品有16家;化妆品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有12家;使用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有7家;使用的产品名称、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有6家;没有建立购销台账制度的有11家, 台账没有完整记录所购进产品的名称、数量、功效、生产企业和供货商的单位有9家;难以追溯进货渠道的有5家。
3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记过可以得知绝大多数化妆品企业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化妆品的销售与使用。但是, 美白与祛斑产品的问题较多,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汞和细菌超标的现象。另外, 对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情况来看, 索证索票制度执行情况在2011和2012年都不尽人意, 许多美容院产品不具有合法的批准文号备案号以及有进行虚假广告和过度宣传的现象。在今后的化妆品监管过程中, 要加强美容美发单位的管理, 要加强化妆品索证索票的管理, 加大化妆品抽检力度, 重点对宣称特殊功效的化妆品进行监督管理。从而规范我区的化妆品市场,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美白、祛斑类产品的的监督管理策略
4.1修订相关的“条例”与实施细则
根据检测的结果发现, 我国现行的“条例”和“细则”已经滞后于现代化妆品市场的发展, 导致美白祛斑类产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不法行为。所以,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化妆品行业的现状进一步修订和细化法规的内容, 明确惩罚细则、加大惩罚力度, 以增强实施细则的操作性及对市场的威慑性。将美白祛斑类产品列入特殊化妆品的范畴中, 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汞等有害元素。
4.2加深消费者美白祛斑等化妆品的认识
化妆品的消费者多为女性, 对相关产品的安全知识十分匮乏。多数消费者, 对化妆品的标识、成分以及安全性完全不了解。因此, 需要加大化妆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促使消费者理性消费。另外, 应当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3建立化妆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
强化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以及所要承担的风险, 建立长效的化妆品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使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过程都是安全的。
4.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不仅是消费者, 相关从业人员同样缺乏化妆品安全知识。因此相关的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化妆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教育, 引导他们在经营中正确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化妆品, 以及合理正确的向消费者推荐美白、祛斑类产品。
参考文献
通报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 篇3
1.纤回堂 强力特效祛斑套装和妙回春 排毒增白祛斑祛痘,哈尔滨葛黛嘉宝化妆品有公司生产,汞超标,涉嫌无证生产。
2.采妮雅 速效增白祛斑王,中国(深圳)柔盈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汞超标,涉嫌无证生产。
3.海藻素美白祛斑霜,杰胜化妆品厂生产,汞超标,涉嫌无证生产。
4.龙角塔牌狐立清香露,南阳市二医厂生产,甲醛(不得检出)。
5.卡美乐中草药特效祛斑益肤霜,广州卡美乐化妆品有限公司监制广州卡美乐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汞超标。
6.立时美药物祛斑美颜套装,广州市雅美堂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汞超标。
7.美白祛斑回春素套装,北京市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汞超标,且涉嫌假冒。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生产经营监管,督促行政区域内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含网售)立即对通报的不合格产品一律下架并停止销售。各地要加强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检查,督促其查找原因,认真整改,消除风险,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恢复生产,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各地要深查深究,追查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黑窝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部门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化妆品使用安全。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 篇4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要热情,对顾客不能有冷漠的表现。客户来到卖场,因为陌生,他们很敏感,也很拘谨,对销售人员的态度、情绪反应灵敏。此时正是树立公司形象的良好时机,所以应热情、周到,给客户留下好印象。有些客户经常是穿着朴素,对产品知识了解也不多,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很多促销员就对他们摆出一副瞧不起的面孔,如果这时你的态度热情,他们的感受会如何?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促销员的热情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很多客户不善交流,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充分的热情和善意的表示可以消除交流的障碍。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对周围客户的友善可以让客户感受到你的热情,使更多的客户成为你的支持者。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对客户的热情,将成为产品优秀最好的旁证。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要持之以恒,贵在持久。什么是销售专家?就是能持之以恒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销售人员。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对所有的顾客都保持热情
化妆品批发管理指南员工做到持久是很困难的。也许刚做完培训时热情很高,开始做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可能就懈怠了。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篇5
记者从广东省食药监局获悉,为规范广东省网络化妆品经营行为,加强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省食药监局制定《广东省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经营者应记录保存交易信息
征求意见稿规定,从事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化妆品经营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
意见稿称,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
据介绍,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记录、保存化妆品交易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服务单据可作为消费投诉依据
意见稿规定,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因生产企业原因造成化妆品不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配合生产企业召回;因自身原因造成化妆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主动召回,并通知供应商,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征求意见稿表示,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电子化的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可以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
网络化妆品要纳入年度抽检
作为第三方平台,意见稿则明确,平台方应当建立入网化妆品经营者审查登记、化妆品安全自查、化妆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化妆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
同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将网络化妆品纳入年度抽检计划中,并按规定实施抽检和信息发布。
如何提意见?
市民对意见稿有建议、意见,可于11月1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反馈至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联系电话:020-37886082
电子邮箱:FDAHZP@163.COM
传真:020-37886082
附意见稿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广东省网络化妆品经营行为,加强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保障化妆品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广东省内网络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自建的网站进行交易的化妆品经营者(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下简称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的化妆品经营或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责分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本省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负责监督、指导本省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事权划分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从业原则)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应当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化妆品安全主体责任,对网络化妆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和公序良俗。
第五条(社会共治)鼓励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和利益相关方依法成立行业组织,建立行业公约,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鼓励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和行业组织开展化妆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化妆品安全标准和化妆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
第六条(投诉举报)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网络化妆品安全违法行为,对网络化妆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 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的义务
第七条(经营者主体登记)从事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从事网络化妆品经营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
第八条(经营者信息公示)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
第九条(产品注册备案)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经营的化妆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批准文号或备案电子凭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当取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批准文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当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电子凭证。
第十条(注册备案标识)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的化妆品产品介绍的主页面醒目位置标明产品批准文号或产品备案电子凭证登载的信息或者建立其电子链接标识。
第十一条(交易信息保存) 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记录、保存化妆品交易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十二条(禁止销售)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禁止销售以下化妆品:
(一)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明文件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三)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
(四)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国产、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及未经备案登记的国产、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五)进口化妆品没有检验检疫证明的产品;
(六)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第十三条(贮存及配送)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按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上载明的销售、贮存条件进行贮存;并采取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运输、配送措施,或委托具备相应贮存、运输能力的企业运输、配送。
第十四条(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产品召回及不良反应报告)因生产企业原因造成化妆品不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配合生产企业召回;因自身原因造成化妆品不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主动召回,并通知供应商,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消费者使用网络化妆品经营者所销售化妆品产生不良反应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报告。
第十六条(销售凭证)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纸质或电子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电子化的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可以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
第三章 第三方平台的义务
第十七条(基本义务)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入网化妆品经营者审查登记、化妆品安全自查、化妆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化妆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
第十八条(日常管理)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化妆品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发现其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当采取措施制止,并向网络化妆品经营者所在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停止对其提供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
第十九条(交易信息)第三方平台应当审查、记录、保存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化妆品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平台内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或者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记录保存时间从经营者在平台的`登记注销之日起不少于两年,交易记录等其他信息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从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两年。
第二十条(协助监管)第三方平台应当积极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网络化妆品违法经营行为,提供在其平台内涉嫌违法经营的经营者的登记信息、交易数据等资料,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第二十一条(平台经营自身义务)第三方平台直接从事化妆品网络经营的,应当按本条例第二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第三方平台责任)第三方平台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和了解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组织重点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定期进行学习培训,督促引导网络化妆品经营者了解掌握化妆品网络经营相关规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地域管辖)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对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由其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对从事网络化妆品经营的自然人,由其开展经营活动的第三方平台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有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十四条(日常监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对辖区内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及第三方平台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销售化妆品的合法性和来源可追溯性及经营者执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情况,并依法将监督检查结果进行公开。
第二十五条(监督职权)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网络化妆品经营行为的经营活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网络交易的化妆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询问当事人,调查了解网络化妆品经营活动的相关情况;
(四)查阅、复制当事人的交易数据、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
(五)依法对网络化妆品经营活动场所、设施等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六条(监督抽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将网络化妆品纳入年度抽检计划中,并按规定实施抽检和信息发布。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网络购买化妆品进行检验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抽样单,记录抽检样品的名称、类别以及数量,购买样品的人员以及付款账户、注册账号、收货地址、联系方式,并留存相关票据。买样人员应当对网络购买样品包装等进行查验,对样品和备份样品分别封样,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等手段记录拆封过程。
第二十七条(抽检结果应用)检验结果不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检验结果通知被抽样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当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化妆品安全风险。
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样品的,应当同时将检验结果通知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应当依法制止不合格化妆品的销售。
网络化妆品经营者联系方式不详的,第三方平台应当协助通知。网络化妆品经营者无法联系的,第三方平台应当停止向其提供网络化妆品交易平台服务。
第二十八条(监督取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合法程序对网络化妆品销售的技术监测记录资料,可以作为对违法的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措施的电子数据证据。
第二十九条(查处依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化妆品经营者、第三方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三十条(责任约谈)在网络化妆品经营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有关网络化妆品经营者或网络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责任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一条(部门合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通信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合作,加强行刑衔接,保障网络化妆品安全。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自愿备案)鼓励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进行交易的化妆品经营者自愿到所在地地级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信息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备案号、联系人等。
第三十三条(解释权)本办法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化妆品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发挥积极作用
2013年呈贡区化妆品监督工作严格按照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开展,为克服化妆品监管力量不足,结合2013年我局成立街道食品药品协管站,充分发挥基层监管力量,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确保了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为让街道协管员们尽快掌握化妆品监督管理技能,我局于4月15日召集6个街道18余名协管员,举办化妆品知识培训班。培训班专题就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通过培训,向协管员普及化妆品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监管格局打下基础。并以工作代培训的方式,带着他们在实际监督检查工作中当面培训、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工作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协管员们基本掌握了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日常技能,能对一些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的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基本的监督检查。
今年我局实施的化妆品“分级分类”管理,即按照“抓大不放小,以点带面”的原则,对重点单位重点对象实施重点监督,将商品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大
中型商场、超市、美容美发院、药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化妆品专卖店作为一类(重点)监管对象,小型商场、超市、美容美发店、宾馆、等单位作为二类(较重点)监管对象,将日常居民街道中设置的小卖部、小理发店等作为三类(非重点)监管,有等级、有层次、有侧重地开展监管工作。上述工作,离不街道协管员的努力,正是在他们的配合下,对辖区范围内的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取得了详实的化妆品经营户本底资料,才实现了我区化妆品经营企业的分布、经营品种、规模的分类和汇总,在掌握经营户分布的基础上,实行网格化管理,针对街道协管员是从工作区域内招聘、对工作区域情况熟悉的特点,将监管对象分配到人,明确监管内容、频率,通过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2013年实现了对全区六个街道296家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两次巡查的目标。在日常监管中,还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把违规产品的信息通过QQ群发给他们,要求其在日常巡查中加以关注,一旦发现问题产品,立即报告。
在今年的医圣天下无霜及海娜花等化妆品的查处中,得力于基层协管队伍的配合,实现了查处工作反应迅速、行动有效,短时间内对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了巡查和宣传,要求不得销售稽查通报中提到的化妆品。
通过化妆品基层监管网络,将化妆品投诉点延伸到街
道,畅通化妆品举报投诉渠道。2013年接到一起经营过期化妆品举报,就是通过街道协管站接到的,虽然在后来检查中未发现经营超过保质期的化妆品,但着个举报标志着基层监管力量在化妆品的投诉、举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篇7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增强和国外化妆品企业主导地位的继续保持, 我国化妆品企业的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 导致本土的化妆品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现在, 虽然我国化妆品企业拥有高新科技含量的产品, 但由于企业不重视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维护, 导致渠道中问题层出不穷。
二、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现状
现就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现状作一分析。
(一) 百货商场专柜渠道
其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化妆品生产企业经过与其合作的经销商或代理商, 到达消费者。也有的化妆品直接由厂商进入化妆品专柜, 到达消费者。化妆品专柜由化妆品企业直接管理, 主要集中在大型百货商场。如我国的玉兰油营销渠道就多采用在中高收入人群集中的百货商场专柜销售的方式。
(二) 连锁超市渠道
其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化妆品通过经销商或代理商进入大型超市货架, 或者在超市设立专柜, 如露华浓。有的化妆品企业为了实现渠道扁平化, 节约成本, 直接给大型超市货架或大型超市专柜供货。
迅速崛起的连锁超市为我国化妆品企业带来了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了挑战。一般而言, 连锁超市要掌握最终的价格决定权, 这对化妆品企业要求在同一地区保持同一营销政策的战术极为不利。但如果连锁超市渠道取得了卓著成绩, 可以大大带动化妆品的销售业绩。
(三) 连锁加盟店和专卖店渠道
其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3。
化妆品的加盟店和专卖店被认为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成功率很高的营销渠道模式。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 独立开办企业的成功率不到20%, 而加盟连锁店成功率高于90%。这种渠道之所以取得成功, 与化妆品生产商的统一宣传、统一配货、统一提供经营指导以及提供员工培训服务是分不开的。
(四) 药房渠道
其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化妆品企业将具有药物性质或保健性质的产品提供给医药公司, 通过医药公司进入药房, 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这种渠道方式对化妆品质量的要求很高。
(五) 美容院渠道
其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这种渠道下, 化妆品企业将产品交给代理商, 由代理商到达销售终端美容院销售给消费者。也有化妆品直接对美容院供货。美容院直接与消费者接触, 将产品转化为服务和消费理念, 深受都市女性的青睐。近几年, 通过美容院渠道使化妆品渗透到各个中小城市中的企业不胜枚举。
(六) 互联网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化妆品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开展零售方式。该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领域。利用网络, 消费者能很方便地通过线上查询系统找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 以及对应的价格、功能、厂家、品种、生产日期和使用说明等相关信息, 使化妆品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 大大节约了渠道成本。
三、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首先, 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网络构建混乱。有的化妆品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不顾自己企业资源的实际情况, 随意组建营销渠道, 在同一地区同时使用直销、直复营销、选用中间商供货等多种渠道, 导致渠道网络混乱, 损害了化妆品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其次, 企业所选择的中间商素质偏低。最后, 化妆品企业制定营销渠道管理策略不当。有的化妆品企业在制定营销渠道策略的时候, 没有很好地界定自己的中间商渠道范围, 在同一地区进行多渠道销售, 某中间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了其他同一品牌的中间商区域, 导致串货的发生, 使得化妆品企业的渠道策略不能长期稳定发挥作用。
(二) 原因分析
首先, 化妆品企业渠道管理理念落后。企业没有树立很好的渠道理念, 没有认识到渠道已经成为企业传递顾客价值的基本手段。事实上, 分销渠道管理具有重要的竞争策略意义, 也具有发挥企业跨企业团队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就目前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的管理水平来看, 许多企业不具备先进的专业管理知识, 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 最终导致各种渠道冲突。其次, 化妆品企业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功能中的界定不明确。由于我国消费者市场正处于转型期, 企业对渠道整合经验不足, 企业对渠道策略的研发和投入少。最后, 化妆品企业与中间商的沟通中存在障碍。渠道系统中的各成员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 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 即使都是化妆品企业的分支机构, 也有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化妆品企业追求的是长远利益, 中间商注重的是眼前收益, 加上渠道中各中间商的文化、知识背景、经营实力不用等、使得企业和中间商之间在沟通方面难以做好。
四、我国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管理对策
化妆品企业的产品只有选择适合自身的营销渠道, 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一) 设计合适的营销渠道
一方面, 化妆品企业要选择合适的渠道长度。当企业在设计分销渠道时, 要先制定渠道设计的目标, 考虑采取什么类型的渠道, 是直销还是有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就决定了企业的渠道究竟是长还是短。如果产品走高端路线, 价格昂贵, 应该选择减少流通环节, 采用直接销售渠道或者短渠道, 而定价较低的化妆品可选择较多的经销商渠道;化妆品产品寿命周期较短, 对于一些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就要压缩或者取消其分销渠道;还要研究消费者分布情况, 在城市高端消费者集中的地方, 选择短渠道或直接渠道, 而在农村市场消费者相对分散, 要多采用中间商帮助铺开营业网点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 化妆品企业要选择合适的渠道宽度。渠道的宽度是指渠道的每一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的数目。分销渠道的宽度是和化妆品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中分销战略是相关联的。生产高级化妆品的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低, 可以采用独家分销战略, 在某一地区仅选择一家中间商销售其产品。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价格较低的化妆品则可以选择密集型分销战略即化妆品企业尽可能地通过许多适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其产品, 这意味着渠道成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较高的产品市场覆盖率。更广泛的化妆品企业经营价格中档的化妆品, 可以选择选择分销, 在市场中仅通过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最合适的中间商销售其化妆品。
(二) 化妆品企业中间商的选择
对中间商进行选择时, 要考虑所选中间商的数量和中间商的类型, 要考察中间商的经营能力和接受企业管理的能力要同时对企业和中间商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契约的形式作出界定。
选择化妆品企业中间商需考虑的因素:一方面, 选择中间商的类型, 如选择代理商, 其优点是企业可以自主确定价格的上下限, 并很好地控制代理商中对商品价格的管理。如果选择经销商, 则能够帮化妆品企业分担一部分存货积压的风险, 资金周转一般也较快。为了平衡中间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化妆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代理商和经销商, 而这些都是现在我国化妆品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 要选择合适的中间商的数目。中间商越多, 就越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 但是运营费用也越高, 化妆品企业对渠道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弱。
(三) 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的冲突管理与合作
化妆品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对渠道冲突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不断做强品牌, 包括在质量、包装尤其是技术革新等方面不断创新, 同时加大广告宣传, 使得品牌留在消费中脑海中, 这样在与渠道成员的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其次, 渠道行为的规范, 不仅依靠的是渠道成员的配合, 还需要渠道中的合同的约定。化妆品企业在寻找自己中间商的时候应该以书面的形式签订合同, 避免纠纷的发生。再次, 当渠道中冲突发生后, 善于借用渠道冲突, 发现和解决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化妆品企业要加强同中间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比如可以选择好的中间商入股化妆品企业。企业与中间商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买卖关系了, 而是密切配合关系, 形成一个紧密有序双赢的营销渠道。
五、结论
经过30多年的积累沉淀, 我国化妆品企业逐渐成熟起来面对各种渠道变化趋势, 我国化妆品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渠道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认识到“没有最好的渠道, 只有最适合的渠道”。我国化妆品企业应该结合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特点,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营销渠道策略的制定和资源的整合, 与中间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化妆品品牌林立的市场上抢占商机, 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卜妙金.分销渠道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杨立钒.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网络营销渠道选择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3] .王朝辉.营销渠道理论前沿与渠道管理新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4] .苏亚民, 傅慧芬.现代营销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5] .吕一林.营销网络战略[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
[6] .盛斌子.渠道激励:中国企业营销制胜的核心利器[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0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篇8
抽检结果
1.标签、标识、说明书
对8个省、自治区123家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美容院、美发店、生产企业销售和/或使用的550种进口和国产芳香类普通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进行了监督抽查。其中,国产化妆品369种,合格率为92.7%;进口化妆品181种,合格率为73.9%。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许可证或批准文号标识不合格,如无卫生许可证或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标注不规范、进口化妆品未能提供相关批准文件、不同产品共用同一批号等,占不合格产品的77.3%。此外,16.0%的芳香类化妆品名称不符合有关规定。
2.产品卫生质量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推荐阅读:
化妆品工厂管理制度10-17
化妆品店店面管理制度08-01
化妆品批生产管理制度08-16
管理化妆品加盟店难么09-21
化妆品经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DOC)11-11
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_百度08-23
化妆品市场06-17
化妆品生产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