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2024-10-07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精选13篇)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和爸爸,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跟着”多萝西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历险”。一会儿惊喜,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悲伤,一会儿欢乐,现在终于结束了这神奇而美妙的“旅程”。

爸爸说,《绿野仙踪》是美国版的《西游记》。它讲述了女孩多萝西被一场龙卷风吹到了遥远的芒奇金国。为了重返家乡,好心的北方女巫指点她,去神奇的翡翠城,求得伟大的魔法师奥兹的帮助。在途中,多萝西先后救助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达成各自的心愿,结伴同去翡翠城。历经千难万险,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读了这篇小说,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只要经过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战胜它,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学习多萝西的善良和勇敢;学习铁皮人的淳朴,憨厚;稻草人的聪明机智;还有狮子的义气。我想到自己,有时一个人晚上不敢上楼,真为自己的胆小脸红。这一点我要向勇敢的多萝西学习。我还想到有时做作业遇到难题,就急躁退缩。这一点我要向稻草人学习,他每次碰到险境,都不慌不忙地开动脑筋,想出一个个好办法。读了这篇小说,我得到了快乐,更得到了许多启迪。我还要去读更多的书,明白更多的道理。

读《绿野仙踪》真有趣极了!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2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 写读后感并不是“零起点”, 是有一定基础的。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而且也有过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要求。于是, 我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写读后感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联系原文的基础上以感为主, 能够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谈深入、谈透彻, 谈感受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实际;二是就阅读方面, 通过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进一步地提高阅读理解、阅读感悟、阅读积累的能力。总之写读后感要把读与感有效地结合起来, 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算成功。

在我这次指导的基础上, 再加上学生原有的基础, 因此, 学生习作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原文出发来谈感受, 且切入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李一诺等几个学生从16课的题目《一诺千金》入手;有的学生从文中的重点词切入, 如刘伯祥等几个学生抓住1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纹丝不动”一词切入;有的学生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入, 如范玉、张欣然等几个学生, 就是从17课《唯一的听众》主要内容进入谈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的写作目的为切入点的, 如刘欢等几个人就是从18课《九色鹿》的写作目的切入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章中的重点句切入, 如李正阳等几个人就是这样为切入点的。

2.学生写读后感的构篇完整。都能开篇点明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或文章的题目, 以及当时读书的总体感受, 接着从自己选的切入点入手引发自己的感想, 最后又回归到自己所感文章的切入点上。

3.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原文章中的切入点与自己的感想部分连接处, 利用上过渡句或过渡段进行了有机地连接, 使上下文部分自然衔接, 读起来文章各部分连贯性极强。

4.学生的感想部分, 能结合自己的实例来谈感受, 且读与感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并且谈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举出的实例从切入点的正反两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说服性极强, 感得深, 感得透。

5.学生所选的原文章各有千秋。有的学生是从本册书上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有的学生是从课外阅读书上选的, 有的学生是从平时的练习卷子中选的。

虽然本次习作有许多优点, 但是也不缺乏失误之处。例如:

1.个别学生从原文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时, 做不到概括原文内容要“简洁”二字, 故原文内容远比自己感的内容多, 那就不能突出读后感的重点在“感”上了。

2.个别学生的读与感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读归读, 感归感, 这样文章的读与感两张皮, 文章给人的感觉上下不连贯, 而且没有感的基础, 没有因由。

3.个别学生的感受部分, 没有从所选原文入手, 而是凭空而感, 感得没基础, 没依据。

4.个别学生举出的实例部分写成了仿写原文了, 不是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 把感与仿写混淆了。

绿野仙踪五年级优秀读后感 篇3

多萝茜很勇敢,他在挫折面前不言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一次我遇到问题想问妈妈,但我想到了多萝西面对挫折时精神,就自己解决了。

最后多萝西杀死了西方恶女巫,请奥兹帮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实现了它们愿望,却没能实现自己愿望,后来她去找甘林达帮忙,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家。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来自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和小狗托托被一阵莫名其妙的龙卷风卷到了芒奇金人的国度,她的房子碰巧压死了统治这里的东方恶女巫,多萝茜穿上东方恶女巫的那双具有非凡魔力的银鞋子,去翡翠城求见伟大的魔法师奥芝。

在旅途中,多萝茜与“没有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没有胆子的狮子”,从不相识到成为朋友。他们一同共度难关,互相帮助,_敌人,实现了愿望。多萝茜最后在南方好女巫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堪萨斯州,结束了漫长的旅程。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5

我从事一线教学十几年了,也做过一些尝试,开始不好做,学生虽然对自己进行修改习作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没掌握方法,得慢慢来,教些简单又容易做得到的方法,他们就会很自觉、很主动、很乐意去修改习作,并与同学老师交换意见。这一来是不是就意味着老师可以“偷懒”,并不是。其实老师需要思考得更多、更细: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水平)逐步教给一些方法;然后,在学生自改、同学互改、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到共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难度更大了;最后,学生经历了上述过程后,老师还要再次去肯定学生的习作,提出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这一来二去,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学生习作的思路就会更明朗,条理也会更清晰。一学期下来效果会有的。我们可以分成两步进行:一是从单元习作入手训练;二是加强随堂片段或句子的修改能力,双管齐下,功夫在平时。

二、修改习作的有效策略

几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一些简单又可行的方法,主要从“培养兴趣”“互相评论,互相修改”两个方面指导五年级的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效果较明显,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并成为一种习惯。

1.培养兴趣

(1)以故事的方式铺垫

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但由于长期依赖老师给他们批改习作上的错误或没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造成对修改习作毫无概念,更有甚者不当一回事。于是我常常结合学生的习作和平时的小练笔,找准机会,营造一下氛围,慢慢进入正题,讲述一些我国古今作家名人修改文章的趣闻轶事,让他们容易接受一点。

(2)成立习作对子

当学生明白了修改的意义后,就应该让他们开始尝试自己第一次修改的“成果”了。这个“第一次”很重要,要先配好对,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互改”的心理保障,另外,教师要将“优、中、差”生合理搭配做适当调整以实现优势互补。所以要列出一些要求,让学生学会寻找对方的优点。

2.互相评论,互相修改

文章是学生写的,思路在学生心里。思路清晰不清晰,什么地方要调整,应该怎样调整,学生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但自改初期,尚需要老师扶一把,文中空缺的地方要与学生研究补偿什么,词不达意的地方研究如何改,思路偏颇的地方研究如何纠正,要引上路,引导他们沿着思路检查,顺其心意修改。

(1)初步掌握修改的技巧

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学生的“下水文”,从题目、内容(是否扣题、是否具体完整、字词句用得恰当与否、标点符号用得正确与否等)、中心(作者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抒发自己的情感)等来示范修改的技巧,并找准机会让学生也来试着修改,同时努力捕捉学生修改的闪光点,用学生修改的事例引发学生的修改情趣。一个学生在自改文中“我多么愿望饲养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呀!”时,学生发现“愿望”这一词用在这里不恰当,有的学生觉得应该改为“希望”,有的学生觉得应该改为“渴望”,于是我随机请文章的小作者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说应该用“渴望”。我满意地笑了:“大家真棒,结果当时的情景用渴望更能表现出小作者因不能饲养动物又很想饲养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开始之初每次让学生评修改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尤其是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更贴近他们,难度也不大,这样他们做起来就不觉得吃力了。

(2)熟练地掌握修改方法

有人曾说过:“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像给自己照镜子,洗去了脸上的灰尘,达到了自我完善的目的。”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让他们在自改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修改。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在反复的修改中强化这些方面及符号。

(3)教师做最后的评论修改

学生的习作经过学生自己先修改,同学互改这些过程,最后老师遵循原作者的意愿,根据习作的情况再把习作浏览一篇,给予更多肯定的评价,适当指出仍需改进的地方。这样既省了老师一些功夫,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将新课标细化为教学与评价中的可操作性目标,可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参考,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监控的有效教学建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级学生的习作经过多次的自改、互改,既养成了良好的修改习惯,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只要教师肯放手让学生尝试,慢慢来,总会有成效的!

摘要: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通字顺;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足见作文修改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修改习作,思考,策略

参考文献

《绿野仙踪》三年级读后感 篇6

《绿野仙踪》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姑娘多萝茜和小狗,亨利叔叔,艾姆嫂嫂住在堪萨斯草原上。因为一次龙卷风,把她和小狗刮到了一个神奇古怪的世界,她们要去找仙人帮住她回家。在路上,她们遇见了“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不仅如此她们还成了要好的朋友,同道去找仙人。她们团结一致,战胜了很多困难。最后稻草人成了翡翠城的国王,铁皮人成了温基人的首领,狮子成了森林之王,多萝茜和小狗回到了她们做梦都想到的家里。

朋友是多么珍贵,多么重要呀,我会珍惜他。一生中不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朋友,大家一定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团结一致,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争吵,破坏友谊,给朋友的心灵上留下一个伤口。我们应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来吧,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读《绿野仙踪》—寻找西方魔女

我今天读了《绿野仙踪》—寻找西方魔女,多萝茜和她的伙伴们去见奥茨大王,奥茨大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不过他看到多萝茜额头上有北方魔女的唇印,他就说:“你杀死了东方魔女,你也得杀死西方魔女,我才能满足你的愿望。”说完,他让多萝茜走出翡翠宫殿。多萝茜问守门人怎样才能找到西方魔女,守门人对他们说,一定不要见西方魔女,她很厉害,不是杀死人就是让人当她的奴隶。守门人说:“我可以告诉你们,但你们一定要小心。你们一直往太阳下山的地方走,就会到的。”

他们走在路上,多萝茜和胆小狮困了,就开始睡觉,稻草人和铁樵夫给他们放哨。这时,西方魔女有一个很大的眼睛,它可以看到和望远镜能看到一样远的地方,她召来一群野狼,让它们要咬死多萝茜和她的小伙伴们。铁樵夫很勇敢地用斧头把那些狼砍死了。西方魔女又召来一群乌鸦,让它们去啄多萝茜的眼睛,稻草人一把抓住好多乌鸦,把它们脖子扭断了。第三次西方魔女咬牙切齿地说:“我这次要施更大的魔力,把他们摔得皮焦骨烂。”她戴了一个小金冠,念着咒语,召来了一群飞猴,让它们去把多萝茜和她的小伙伴杀死。飞猴看到多萝茜额头上的唇印,就没有把她杀死,而是把她带到西方魔女那里,说:“主人,这个小姑娘额头上有唇印,我们不敢伤害她。”西方魔女让多萝茜当她的奴隶,每天在厨房干活。她看到多萝茜的银鞋子吓了一跳,就想要她的银鞋子。西方魔女变了一根看不见的棍子,放在厨房门口,多萝茜进厨房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她的银鞋子摔掉了一只,西方魔女赶紧拿到鞋子。多萝茜大叫着说:“你把我的鞋子还给我。”西方魔女说:“这是不可能的。”多萝茜就拿起旁边的一桶水向西方魔女泼去,西方魔女一点一点融化了。

六年级《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7

《绿野仙踪》这本书是由美国的莱曼弗兰克,鲍姆写作的,主人公是多萝茜。

书中 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历险故事。主人公多萝茜是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小姑娘,一天,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卷到了奥芝国,为了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多萝茜遇到种种惊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漫长的旅程中,多萝茜陆续结识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脑子,铁皮人――他需要一颗心,胆小的狮子――他需要足够的胆量。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他们历尽艰险。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遇,最后,在一位善良的女巫的帮助下,多萝茜终于回到了她的故乡――堪萨斯州。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8

一、教学前测

本次前测共3题, 被测班级为我校503, 504班学生共9人. 前测的有关信息及分析如下.

第 1 题:

结果:本题是对教材例2进行改编而成的. 在91名学生中, 89名学生正确, 占97.8%.

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并且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观察物体, 因此, 要求学生思考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时的形状是什么, 他们会结合图片中的“实物”, 通过虚拟移位观察、想象出观察到的形状. 可见, 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形状对学生而言不是难点, 关键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

第 2 题:

结果:本题是教材中练习八的第3题. 完全正确的有85人占93.4%.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出错的6名学生, 错的都是第二空

分析: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从正面、上面看的物体形状, 对学生而言相对简单, 而从左面 (侧面) 观察物体、想象形状对空间观念较差的几名学生稍有难度. 因此, 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左面 (侧面) 看到的形状为主.

第3题:一个物体, 从正面看如图1. 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想到几种写几种, 越多越好. )

结果 (见下表) :

分析:本题主要检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检测结果呈常态分布. 同时, 从结果看存在两个明显的 现象 (问题 ) :一是“面”、“体”概念不清 , 即“平面”与“立体 ”混淆. 题目要求想象物体, 属于“体”, 不少学生画“形”.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从观察的“体”到想象看到的“面”的引导, 以此来发展空间观念. 二是说出2种的学生最多, 占54.9%. 但是这两种几乎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说明学生对具体物体的想象受数学课堂教学的限制, 拘泥于课本中的物体, 而不会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 因此对学生空间想象的广度可做适当的引导与加强.

二、观察物体“看”什么

根据教学前测可以发现,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有较高的学习起点, 如果仅以教材中安排的那样, 只要会说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情形就行了的话, 显然起点太低, 学前与学后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那么, 经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想要“看”到什么结果呢? 我以为,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看:是否关注观察的“体”与想象的“面”的联系与沟通在学习中, 学生观察的是具体的物体, 是“体”, 而要求从不同方向观察, 说出观察的结果, 却是“面”. 在“体”与“面”之间的转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体”与“面”的关系.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的物体, 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二看:是否关注观察物体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相对的大小、位置关系. 由于五年级学生所观察的物体是以“组”的形式出现的 (至少有两个物体) , 那么在正确表达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前提下, 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物体之间相对的大小、位置关系, 对于他们空间观念的有效构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看:是否关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 需尽可能地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以更好地构建空间观念.

三、教学实践片断

1. 观 察圆柱 , 分别画出从正面 、左面 、上面看到的形状.

(1) 出示圆柱 , 引导学生观察 , 并按要求画出图形.

(2) 检查反馈: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3) 不少学生认为 , 从正面与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 :

(4) 思考:从正面和左面看, 看到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呢?

(5) 操作 : 用摄像头对着圆柱 , 不断移动 , 当与被观察的圆柱保持水平方向时, 观察到的形状为长方形 (或正方形, 观察底面直径与高相等的圆柱, 操作相同, 方法相同) .

2. 教 学例 2.

(1) 同桌2人为一组 , 前面摆放形如例2的实物图. (如图3, 左边是乒乓球, 右边是薯片筒加工后的圆柱. )

(2) 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形状. 要求先仔细观察, 再画一画 (画草图) .

(3) 反馈.

1反馈正确的结果.

2重点辨析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讨论得到:所画的形状是正确的, 但所呈现的相对位置、大小不正确.

(4) 进一步感悟物体的相对位置、大小关系的变化.

1操作:把两个物体左右再分开些,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结果会怎样?

2操作:把两个物体前后错开些,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结果会怎样?

(5) 根据看到的图 , 感悟实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出示:如果看到的图形如图7, 那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先想一想, 再动手摆一摆.

3. 练 习 , 根据提供的观察结果 , 想象是什么物体.

依次出示 (如图8) :

(1) 根据从正面看的形状 , 可能是两个什么物体 ?

(2) 再出示从左面看的形状, 追问:可能是两个什么物体?

(3) 最后出示从上面看的形状 , 追问 : 是两个什么物体 ? (左面是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 , 右面是一个正方体. )

[感悟根据所观察的图形 , 物体的不确定性到唯一性的变化. ]

四、反思

1. “观察物体”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 ? 诚如前测所反映的情况. 提供被观察的物体和观察的结果, 让学生连一连、说一说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的正确率非常高.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 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也就是说, 从显性的知识技能检测方面看, 学生在学习之前已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个要求, 他们已有相当高的学习起点. 如果本课的设计仍以此为教学重、难点的话, 就会对本课的把握失之偏颇. 虽然课堂上热闹非凡, 但极易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最终导致学生在学前与学后没有质的区别. 因此根据前测信息, 我们可以对教材的编排进行拓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起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画一画、想一想、辨一辨等环节中, 促使他们的眼、手、脑积极地动起来, “插上想象的翅膀”, 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构建空间观念.

2. “观察物体”内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 怎么落实 ? 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内容 , “观察物体”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 “责无旁贷”. 同时 , 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解释与本课有关的描述为:根据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因此本课内隐的教学目标, 可以设定为:立足学生已有基础, 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巧妙的设计,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首先, 观察物体画出形状. 作为本课的切入点, “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无疑是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 在此之前, 尽管他们画过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但要根据所观察的“体”画出所看到的“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往往会把“体”与“面”混淆起来 . 因此在让他们观察一组物体之前 , 我创设了“观察圆柱 ,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 , 画出看到的形状”的情境. 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正确画出前面与左面所看到的形状, 他们会无意中与美术中的“透视”结合起来, 画出的不是长方形. 当借助摄像头代替我们的眼睛去“看”圆柱, 通过观察方向的移动, 当正对着圆柱时, 在屏幕上同步 出现“物像”确实是一个长方形. 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了“体”到“面”的延伸, 使他们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形状, 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其次, 通过辨析感悟物体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五年级的“观察物体”, 学生所观察的物体由一个拓展到多个, 是一组物体. 因此在画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时, 除了形状正确与否外, 还需要关注物像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 通过辨析学生所画的物体形状、操作实物想象图形的变化情况, 根据三个方向 (正面、左面、上面) 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位置等环节, 精心设计, 层层深入, 不断修正与丰富学生的经验, 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物体相对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再次, 根据形状想象具体的物体. 在练习环节, 我设计了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具体的物体. 当学生只看到正面的形状时, 通过想象发现可能的物体有多种情况, 接着依次出示从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的思维在飞速地转动着, 通过丰富的想象, 不断把范围缩小, 最后得出唯一的结果. 在这一练习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对于他们空间观念的有效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当学生置身于上述学习情境中, 没有因学习难度的增加而畏缩不前, 他们都在积极地发挥着想象, 他们在看、想、画、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认识, 发展着空间观念.

绿野仙踪四年级优秀读后感 篇9

大家好!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应该都很纳闷吧?这明明不是老师推荐的呀,是的,它并不是老师推荐,但它让我终生难忘,那是最纯美的童话故事,最奇妙的`科幻世界,最激昂的奋斗历程,最博大的文化内蕴……所以爱上这本书我并没有错呀!

它讲述了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在了一个陌生而奇异的国度――奥芝国。在那里,她认识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和十分胆小的狮子。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他们开始了一次神奇的冒险之旅……在旅途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都能一一克服,他们所依靠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爱。没有心的铁皮人其实拥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纯洁的心;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总是能在大家遭遇困难的时候想出解决的办法;胆小的狮子为了保护朋友,敢于向能把自己撕成碎片的野兽怒吼。在他们的身上,从来不缺乏他们想要追寻的东西,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这是多么美好而纯洁的童话呀,它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罢了――一定要相信你和你的朋友。这一本书就犹如一把钥匙,慢慢的打开了每个阅读它的孩子的智慧之门。听了心动了没?要是动了,就赶快去买你的《绿野仙踪》吧,也许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道理。

绿野仙踪读后感三年级作文 篇10

很多同学早已读过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所写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绿野仙踪》。一直以来我总盼望着自己有时间也能看一看。

这个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了。《绿野仙踪》中的狮子、稻草人和铁皮人也闯进了我的生活,我和他们共呼吸,一起经历了一场艰难而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描述了小女孩多萝茜被龙卷风刮到了奥芝国,于是多萝茜便和她的三个朋友:狮子、稻草人和铁皮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战胜险恶,为了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开始不屈不饶地同恶魔斗争,最终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一本小小的书籍,却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因此而成为了好朋友,在险恶面前,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在一次次的磨难面前,谁也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到达了幸福的彼岸。

看着熟悉的面孔,品读着散发墨香的文字,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同一个人的面庞——俞泽鑫。

说起这个俞泽鑫可真是咱班的头号人物,上课时插话有他,下课追逐打闹有他,同学间磕磕碰碰有他,真不知他到学校是来干嘛的,说句心里话,我有时还真挺讨厌他的,就像是《绿野仙踪》中的那些恶魔。我想在老师眼里也一定会有些碍眼吧!我一直就这么认为。事实上,我全想错了!

班里依然有人关心着他,对于他,并没有抛弃,也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如一地指导着他,帮助着他,她就是咱们的孙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调皮大王俞泽鑫,孙老师并没有放弃的念头,而是一心一意地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爱鼓励着他,感染着他。

识字注音对于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懒惰出名的俞泽鑫来说,似乎比登山还难。可他自己却怎么也急不起来。

马上就要举行注音比赛了,怎么办呀?这样的成绩可会影响总分的?作为学习委员的我也不知从何下手。

中午时候,孙老师把我们几个班干部叫到了办公室,交给我们几个一项特殊而有意义的作业——为俞泽鑫当小老师。

很快,我们便分好了工,我负责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生字。张辰怡负责第三、第四单元,邓天琦则负责第五、第六单元,孟展兆指导最后两个单元的生字。

课外辅导马上进行!

可能是因为俞泽鑫被我们的认真模样所感动了吧,我发现他学得特别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和写,每天重复相同的练习,每天大声朗读学过的生字,我也时不时地在一旁不停地鼓励他:“加油啊,俞泽鑫!我们相信你一定行!”经过两天的突击训练,他居然把一、二单元的生字,一字不差地全部写了出来,太神了!这鼓励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

其他的小老师也是如此得尽心尽力,根本没有因为他的调皮和懒惰而放弃,也没有因为他的霸道而抛弃了他,相反,一个个都像孙老师那般负责而有爱心。

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俞泽鑫进步很快,在校识字注音比赛中,还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呢!真是不简单!大家为俞泽鑫的成功而欢呼。

是呀,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也必定会经历不少的挫折和磨难,如果是这样,那我建议你好好看看这本《绿野仙踪》吧,它会告诉你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怎样摘取幸福之果!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11

检测过后,带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个问题,笔者查阅分析了全镇679位学生的试卷,在这679张试卷中,得满分的仅有32人,多数学生都没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求X的过程表示出来,有的学生直接写出了X的值,有的学生把X的值直接写在了X处,还有的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写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求出了X的值。

二、错因分析

1.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小学生在初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材通过给纸片涂色表示分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照下图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填空时,多数教师都会通过激趣的方法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得出1/2=2/4=4/8,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观察后,师生一起共同总结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缺乏灵活性

为什么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填空题觉得容易,而做其他的题目有些难呢?应该说是学生受教材中例2的影响,教材通过例2向学生展示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运用。在学习例2之前,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吗?

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对于完成上述两题感觉非常简单,顺手可以写出答案,当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学生往往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像记流水账一样的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回顾的过程只有利于语言表达,而不利于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学生在解答试卷中16/30=(16+32)/(30+X)这道题时,多数学生很容易发现,等式右边的分子是16与32的和,正好是左边分子16的3倍,那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式左边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3,变成48/90,可以得出48/90=48/(30+X),于是就联想到了48/90=48/[30+( )],也就是说等号左右两边的分数的分母是90,然后就能得到答案。

仅一步之遥,多数学生为什么没想到“30+()=90”的中括号要变成X,究其原因,学生在理解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是从分数的大小理解的,而分数的大小相对整个分数而言的,这类练习只是对分数基本性质字面叙述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读题分析,学生会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可是,面对试卷时,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就是要把“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拓展到能够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等式左右两边分子或分母的相等关系,也就是说,先把给出的等式左右两边的分数化成分子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把相等的分子或分母表示出来,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例如解答试卷中(X+7)/20=2/5这道题时,解题过程如下:

3.学生受解方程模式的影响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解方程,并且多数学生都掌握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数量之间的关系解方程,遇到求X,学生就很快想到了解方程,当看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一要求时,又显得有些茫然。

绿野仙踪三年级读后感300字 篇12

多萝茜到了奥兹国后,经过好心的北方巫女的帮助下,开始去找奥兹。在途中遇到: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

跟他们一起经历了重重险阻和魔难。经过了考验见到了奥兹。奥兹让他们打败西方巫女,获得了飞猴。最后才知道奥兹原来是一个小老头。这个小老头最终同意完成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的愿望,就是让稻草人有脑子,让铁皮人有心,让胆小狮胆子变大。可是,没有让多萝茜满足回家的愿望。但在小老头的提示下找到了南方巫女,最后才最终达成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五年级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13

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发现:当前人们对社会时尚的研究已经在青年、大学生等群体展开, 而社会时尚对小学生行为影响的关注甚少。小学生处于各个方面的转型期, 思想、行为、意识的分辨能力处于混沌状态, 对新鲜的时尚因素还未能够正确的汲取。如何正确认识社会时尚对小学生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这也是笔者选此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选取南通市某小学五年级 (8) 班为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从思想观念 (书籍, 流行歌曲, 网络传媒) 、生活 (着装, 休闲) 、语言等领域来探讨社会时尚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 并对该班若干名学生进行访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社会时尚因素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的利与弊, 为学校和家长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社会时尚的认识提供参考,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提出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对策。

二、社会时尚对小学生行为影响的现状分析

(一) 网络传媒——“引人入胜”

网络传媒是把双刃剑, 给儿童学习生活带来便捷化的同时,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对儿童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图1主要反映传媒工具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思想以学习为主, 但从认知水平来看, 潜意识中已受到网络传媒的影响, 其原因在于网络游戏色彩纷呈, 充满情趣的场景和人物, 刺激小学生的视觉, 使小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 从而使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越来越少。

在对于“说出你最喜欢的一两句口头禅或流行语”问题, 回答结果显示:“神马都是浮云 (给力) ”、“别崇拜哥 (姐) , 哥 (姐) 只是个传说”、“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这三句在问卷调查中所占比例达到75%, 而有15%的小学生喜欢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等, 可见传媒途径的影响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 电视传媒——“趋于好奇”

电视传媒作为近乎完整的大众传播媒体, 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认知发展, 一是人格发展。[1]

在问及“你喜欢的歌曲类型”的统计结果表明, 选择“流行歌曲”以及“儿童歌曲”的比例分别占11.11%和22.22%, 访谈的结果可以对这一统计数据进行说明:儿童本身不排斥成人流行歌曲, 但对歌词的内涵不理解。这说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 他们逐渐有一种懵懂的感觉, 但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这种社会传播的时尚文化只是好奇。

在对“写出你喜欢的电视节目、娱乐节目、电影等”这一问题, 有80%的选择当下最流行的偶像剧:“回家的诱惑”、“宫”、“美人心计”。而男生大多数选择纪实、篮球等电视节目。他们从当前最流行的途径获取内心求知的欲望, 以满足好奇心的需求。可见儿童的内心小天地里渴望对成人世界的了解。

(三) 着装时尚——“逐渐渗透”

3~5岁的孩子对色彩的认识逐渐成熟, 这是培养儿童对色彩感受、形状认知变化、衣物贴身感受的时期。

如表2所示, 在对“平时零用钱用在何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用品 (55.56%) , 其他 (44.44%) , 并没有小学生选择时尚服饰。在对“老师平时着装”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也仅有16.66%的小学生对时尚的服饰有一定的选择, 可见在潮流服饰这一方面, 时尚的冲击对小学生行为并未产生很强烈的影响, 只有少数的渗透。

(四) 通讯工具——“如日中天”

近年来,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对儿童的发展有利与弊的影响。

手机已成为社会时尚的一部分, 在成人的世界里不可或缺, 但是从图2也可以看到约61.11%的小学生都有手机, 约8.33%的小学生将有手机,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通讯设备的流行在小学生群体中已经深入, 而对新潮事物, 他们愿意了解, 接触的意识逐渐增强。在对小学生访谈中也了解到, 少数小学生在课堂玩弄手机游戏, 影响学业的完成。可见通讯工具在小学生中有着负面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

(一) 社会时尚对小学生行为影响整体分析

“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是好奇的”[2], 这是儿童的天性。时尚文化越来越青睐于儿童。其夸张的表现手法、是非意识模糊的表象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网络快餐文化以新鲜刺激、画面精美吸引少年儿童沉溺其中, 时尚的网络用语更是进入校园, 儿童对着装的认识从简单的衣服变成追求品牌。如何开展健康的文化教育,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空间和各种条件来营造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让每位孩子在文化的影响下陶冶情操对这一课题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二) 社会时尚对不同性别小学生行为的影响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 小学阶段 (7~12岁) , 女生在认知水平上高于男生, 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时尚因素如网络、流行语更先于接受并且模仿。从性格角度分析, 大多数男生性格比女生开朗、调皮, 他们对这些新鲜元素的冲击很容易接受, 如稀奇古怪的流行语、网游等;而女生的内敛、文静的性格使她们大多数汲取时尚元素中“静”的元素, 如服装、流行歌曲等。

(注: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非常显著)

由图表可知, 社会时尚对小学生男、女的行为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四、引导对策

(一) 社会宣传健康的时尚文化势在必行

1. 网络、电视、报纸、书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应当正确引导。

社会时尚大众传播媒介是时尚最主要最集中的信息源, 对社会时尚的运行、发展和冷热、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3]

2. 大众明星的生活和爱好在网络的曝光, 为小学生树立直观形象的仿效对象。

因此, 传播媒介对社会上的流行现象要持审慎态度, 注重对处于转型期的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 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1. 施教者要以身施教。

不仅仅在课堂中讲授文化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尚因素的利与弊, 正确汲取新鲜的因素。

2. 建设绿色校园文化。

通过学校、任课教师根据不用年龄, 不同性别引导看健康节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建立有利于儿童人格健全的校园环境文化。

(三) 父母参与引导程度需提高

1. 父母对于儿童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 还要引导他们对于正确时尚因素认知要提高, 避免儿童在多元化的氛围影响下误入歧途。

2. 父母不能忽略游戏在儿童世界里的作用, 通过倡导有益于健康的游戏项目, 学生的同伴交往意识得到加强。

网络游戏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在保证儿童好玩的天性外, 需要给儿童一个“成人的世界”。

摘要:社会时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主流, 不仅是整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也在逐步增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从儿童思想观念、生活、语言等影响进行现状分析, 研究表明电视、网络传媒、着装时尚、通讯工具等影响着儿童。本论文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对策, 希望儿童在学习健康的文化基础上, 汲取更多元的时尚因素, 促进儿童活泼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社会时尚,行为,现状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新宝.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影响[J].声屏世界, 2007, (10) .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

上一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汇报下一篇:制作课程表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