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2024-10-09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共8篇)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1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工作,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常开展研究工作,根据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由人事、组织、教务、科研、财务、总务等部门、设站学科所在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对学校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管理委员会下设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人事处,负责学校博士后具体管理工作。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流动站办公室,设站长一名,由该站负责人担任,负责本站博士后培养工作具体事务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三条

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四月底前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申报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计划指标,确定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名额。

第四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学校培养的博士,除特殊情况,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外,不得申请在本校同一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五条

学校博士后进站时间为每年的十月。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在进站前的三个月前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1、《博士后进站申请表》(一式三份)及两封推荐信(均须博士生导师推荐,其中包括申请人的导师)。

2、个人已发表的论文、论著及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复印件。

3、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证明(博士毕业学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出具)。

4、体检合格证明(市级以上医院提供)。

5、思想鉴定(由博士生所在党委或党支部开具并盖章)。

6、博士阶段身份证明(指博士生类别,包括国家统招统分、定向、在职、委托培养、现役军人等。其中为国家统招统分者,由毕业院校学生就 业指导中心或研究生院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统招统分证明。非统分统招者,由其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脱产专职做博士后证明,并注明出站时是否可以双向选择)。

7、留学博士需提交我国驻外使馆教育处出具的推荐意见或留学经历证明。

8、初步提出进站后的研究课题(说明: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在力求结合学校承担的重点项目的前提下,由本人提出,并征求流动站指导教师意见后,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确定)。

第六条

招收程序

1、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将所收到的申请进站材料送相关教研室或申请者选定的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由该站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2、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审阅申请者的有关材料,确定面试人员,并可安排面试人员在同一时间内做学术答辩。学术答辩应包括以下内容:

(1)博士阶段研究工作的概括报告、进站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2)提问与答疑;

(3)学术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当场表决,确定进站人员候选人名单。

3、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进站候选人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然后确定申报进站名单。

4、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进站批件,发放录用通知书。

5、博士后研究人员凭录用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

第七条

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也应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有关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

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延长期内的工资等经费开支自行解决。

第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学校按规定管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有关活动。其政治思想、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均由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管理。各流动站应将博士后的工作情况及时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报告。

第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于进站前半个月内与所在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签订工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福利待遇、工作期限、科研项目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等。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二个月内,必须完成开题工作,并在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开题报告。研究工作一年后,必须就研究进展作中期报告。

第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学校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科研工作需要,经学校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出国期间,国内生活费用停发(参加国际会议除外),国外费用自理。

第十三条

为了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一次性给予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经费2万元。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招收博士后时,指导教师应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日常科研经费每人每年一万元,并在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同时先提供每人5000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第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学校可结合考核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1、考核不合格的;

2、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3、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4、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5、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

6、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十六条

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必须认真做好在站博士后的组织管理工作,每年应对本站博士后工作作书面总结,于每年年底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每年年底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七条

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原则上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日常管理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如因科研工作需要在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短期工作的,进站前一个月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站工作,进站期间的管理由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按照在站工作时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向学校支付有关费用。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

第十八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如提前完成了研究项目,由本人申请,经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1个月。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在期满的一个月前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交出站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

1、《博士后出站申请表》、《博士后工作报告》(一式三份)。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分配工作审批表》(一式三份)、《博士后期满出站科研工作评审表》(一式二份)。

3、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者需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一式二份)。

4、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第二十条

出站程序

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在期满的一个月前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2、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博士后出站报告,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组织若干名专家、教授组成出站报告评审小组,其中包括至少1名校外同行专家,对其在站其间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3、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讨论并决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申请。

4、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有关出站手续。

第二十一条

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二十二条

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流动站短期工作结束申请出站,应按照上述程序由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考核,在工作站工作结束后,也应按照上述程序由工作站负责考核,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考核情况书面报告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学校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由学校和本人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视同学校在职人员管理,按其进站时间和有关规定享受与学校工作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的下一个月,停止发给工资及各项补贴。

第二十四条

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二室一厅住房一套,按照省 及合肥市有关标准收取房租、水电等费用。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应在出站后的15日内交回住房。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根据其书面申请,学校可以依据其在站其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如申请留校者,应在期满出站的一个月前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和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经学校批准。

第二十七条

按照人事部有关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合肥市落常住户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办理暂住户口手续。一般情况下,学校不负责安排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的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不随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的,学校发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如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随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的,学校将为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安排临时性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可以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学校积极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二十九条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第三十条

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不负责解决其有关待遇。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2

近年来, 南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着力打造创新型南阳, 切实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工程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规划, 作为重大人才工程强力组织实施。截至目前, 先后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2家, 累计进站博士41名, 出站博士22名, 在站博士19名, 先后获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奖励67个, 受理、授权专利284项, 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1篇, 出版专著5部, 累计新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2亿元。通过“筑巢引凤”, 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 带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壮大了支柱产业, 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阳市人社局)

又讯:

近日, 河南省人社厅公布了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南阳市共有5名优秀人才获此殊荣, 分别是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王贤、南阳二机石油装备 (集团) 有限公司刘俭、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张刚、南阳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林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方家选。他们都是在专业技术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 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业绩、成果和贡献得到同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高层次人才。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3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 学校博士后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学校博士后发展规划和博士后工作的相关政策。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计划财务处、后勤与房地产管理处、社科处、教务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条 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湖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负责学校博士后管理的日常事务,对博士后进出站、考核、评估、基金资助等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监控,指导校内各单位博士后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各学院成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师资队伍建设的院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本院博士后队伍建设规划、招收计划,建立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统筹并协调处理博士后管理事宜,指导和督促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

第四条 各博士后流动站在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的 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负责博士后招收宣传,执行博士后招收计划,做好在站博士后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考核工作,检查、督促博士后按计划完成科研工作任务,负责校企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的有关事宜等。

第二章 博士后招收

第五条 各学科均可在我校已批准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设站单位博士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

第六条 我校各学院在职在岗、具有博士学位和合作指导能力的教师均可招收博士后。

第七条 我校博士后招收类型有全职博士后、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三种类型。全职博士后指转入人事档案、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博士后指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博士后指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围绕企业的研发需要开展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八条 凡已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符合学校以及各学院招收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进站申请,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见附件1。我校博士后招收以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者为主,在职博士后招收仅限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

第九条 经审批同意进站者,须与流动站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并按要求在一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否则取消入站资格。第十条 学校鼓励优秀博士后工作期满后进入我校其他流动站从事第二站博士后研究。

第三章 博士后待遇

第十一条 全职博士后所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为助理研究员,正常在站期(三年)内,学校按12万元/年〃人的标准拨付人员经费,薪酬包括基本工资(中级九级)、薪级工资(十六级)(共25128元)、基础绩效工资(24660元)及业绩津贴(49776元),学院或导师须配套支持工作津贴不少于3万元/年〃人,五险一金学校部分另行支付。非正常在站及延期在站期间学校停止拨付人员经费。

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可在我校所在地落户,学校安排博士后公寓住房,其子女享受我校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待遇。

第十二条 项目博士后工作经费由合作导师提供或自筹;联合培养博士后所有待遇由企业提供。

第十三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待遇。

第四章 在站管理

第十四条 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三年,达到出站条件可提前出站,最短不少于两年。提前出站须经合作导师及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站签订相应协议,细化博士后在站任务,明确出站条件和要求,博士后须按协议履职。第十六条 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纳入学院教职工日常管理范畴,其他博士后原则上应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七条 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的指导者,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思想表现负有检查、指导和督促的责任。

第十八条 博士后须在进站后三个月内开题,确定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计划。开题时应组成由博士后合作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的专家组(5-7位),听取博士后陈述研究计划,评估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第十九条 博士后实行工作报告和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制度。

工作报告采用学术报告会形式举行,入站时间超过3个月的全职博士后均须报告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博士后工作报告由各招收学院制定具体的办法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学校博管办备案。

中期考核、出站考核重点考核研究工作实绩。考核程序和要求见附件

2、附件3。博士后应在进站十八个月前完成中期考核。全职博士后务必按规定时间(进站第十七个月)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学校博管办审定。

第二十条 博士后应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以及湖南省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科研项目资助,各类资助经费严格按项目资助单位和学校科研及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因研究需要,经合作导师和学院同意(在职项目博士后及联合培养博士后须原工作单位委托派出),学校审批,可申请香江学者计划、中德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派出项目;可申请参加国际学术会 议、短期学术交流。审批程序及相关要求见附件4。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学术成果须以湖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学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湖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在站期间所获成果有关事宜按照我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办理。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如主持国家级课题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评估、学校批准,可适当延期,一般延期一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任务,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延期申请应在正常出站时间前两个月提出,经合作导师及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第五章 出站及退站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出站应提交高水平的出站研究报告,在站期间至少应参加过一次本学科重要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第二十五条 学院应明确各类博士后出站条件,其中全职博士后的出站条件不低于学校以下要求:

1.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或参研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排名前3);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ESI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发表研究论文2篇;人文社会学科在学校认定的A1、A2类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A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出站时,学院及流动站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综合表现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由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出站程序及相关要求见附件3。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退站:

1.未经批准连续超过1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不在站;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 3.出国逾期不归超过10个工作日;

4.违反湖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有关规定; 5.在站时间超过规定的延期时间; 6.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 7.学校认定应予以退站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八条 退站博士后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规定的相关政策,有关退站记录存入个人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队伍建设及管理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各学院须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实施办法报学校审批备案。

第三十条 学校定期开展对各学院博士后招收质量、博士后工作业绩以及日常管理、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的考核与检查。并对博士后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流动站和工作人员予以表彰。第三十一条 学校适时组织优秀博士后评选活动,表彰业绩突出的在站博士后。

第三十二条 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应聘我校教师岗位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三十三条 学校鼓励、支持各单位积极与企业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企业工作站支付给学校的博士后管理费,按4:4:2的比例划转为合作导师指导费、所在学院博士后工作经费、学校博士后工作经费。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湖南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湖大人字[2011]16号)同时废止,此前进站的博士后仍按已签订的工作协议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校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湖南大学博士后招收条件及程序 2.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办法 3.湖南大学出站、延期、退站管理办法 4.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管理办法 附件1:

湖南大学博士后招收条件及程序

一、招收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年龄35周岁以下,综合素质较高、学风严谨,具备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的能力。

2.申请全职博士后还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名校由名师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可放宽要求):

理工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的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2篇,人文社会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认定的A2类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不少于2篇。

3.申请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还须满足招收学院制定的具体招收条件。

二、招收程序

1.联系导师:申请进站博士与拟选导师建立联系,导师对申请人的学术、专业水平及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2.填写审核表:在导师确定指导和合作意愿后,申请人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申请审核表》。

3.招收学院考察:学院按照博士后招收条件考察申请者思想素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其研究计划,确定招收后报校博管办。

4.学校审核:校博管办对学院拟定的招收对象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湖南大学博士后申请审核表》、两位专家推荐信。

5.网上申报:学校审核通过者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供相关进站材料交所在招收学院审核。

6.审核填报信息及材料:招收学院博士后管理人员网上审核填报信息,将进站应提交的材料准备齐全后报校博管办。

7.校博管办审核后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8.获批后签订工作协议,办理进站手续。

三、进站应提交的材料

(一)基本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两位专家推荐信;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无设站单位至依托招收流动站所在学院填写考核意见表;

4.博士后进站审核表; 5.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

6.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复印件及学位证明,博士毕业证书或办理离校手续的证明;

7.体检表; 8.博士后脱产证明。

以上材料除第4、5、6、8项需四份外,其余材料均需一式两份原件(体检表可复印)。

(二)其他材料

1.联合培养博士后:提供学校与企业签订的《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2.从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人员: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至少提供一封国外导师或国外科研项目负责人(教授、专家)的推荐信;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留学回国人 员证明(均应对何时何校获博士学位有明确的说明);未发博士学位证书者,另须提供博士毕业学校开具的学位证明;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

3.从事第二站博士后:需提供第一站博士后证书;

4.辞职人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

5.转业(复员)军人:需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原军队师以上干部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证明,或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处的转业(复员)函件;

6.外籍人员:需提供已经认证或确认的博士学位证书; 以上材料均需4份。

附件2:

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办法

一、中期考核时间

1.所有博士后均须进行中期考核,并在进站第18个月之前完成。全职博士后中期考核在进站后的第17个月进行,第18个月的上旬应提交考核结果。

2.未在第18个月结束前提交考核意见的,校博管办直接按退站处理。

二、考核的组织实施

1.博士后中期考核由各招收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应包括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博士后合作导师、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等。

2.中期考核的内容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在站时间及综合表现,重点是对博士后阶段性研究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能否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做出评价。

3.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中期考核结果由招收学院确定,报校博管办备案;全职博士后中期考核由招收学院初步评审后,报校博管办审定。

4.中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且预计能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达到出站条件的,考核结果为合格;未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且预计不能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达不到出站条件的,中期考核结果应为不合格。

5.中期考核合格的全职博士后分为以下三类:

A类:综合素质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主持国家级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或参研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排名前三)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学科A类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1篇。

B类:综合素质较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良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主持国家级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学科A1、A2类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1篇。

C类: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已在SCI、SSCI、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含录用)。

三、考核程序

1.博士后撰写工作报告,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表》(一式三份),提交所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以及科研课题、获奖、专利等证明材料至招收学院;

2.招收学院组织考核小组评议,被考核人陈述个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回答专家提问;

3.考核小组研究确定评价意见和考核结果;

4.招收学院向校博管办提交《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无流动站学院需至依托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

5.校博管办审定招收学院提交的全职博士后考核结果,对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考核结果予以备案审查; 6.校博管办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全职博士后相应待遇;

7.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中期考核以企业工作站为主,具体程序由流动站和工作站参照以上程序协商确定。

四、考核结果处理

1.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原则上应予以退站,其中全职博士后经招收学院和合作导师同意可转为项目博士后。

2.中期考核合格的全职博士后,按考核结果类型调整工资发放标准:

A类:继续按原标准全额发放。

B类:基本工资按原标准发放,从第19个月起学校按原标准的50%拨付基础绩效及业绩津贴。

C类:基本工资按原标准发放,从第19个月起学校暂停拨付基础绩效及业绩津贴。

3.调整工资发放标准的全职博士后,三年期满完成工作协议约定任务,达到出站条件者,学校按原标准补拨相应薪资,未达到出站条件者,不再补拨。附件3:

湖南大学博士后出站、延期、退站管理办法

一、出站管理

(一)出站条件

1.学院应明确各类博士后出站条件,其中全职博士后的出站条件不低于学校规定的要求。

2.博士后完成研究计划、达到出站条件方可办理出站手续。全职博士后在站期满未达出站条件但符合以下要求的,可降低条件出站:

(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参研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在SCI、SSCI、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获得专利1项。

(二)出站程序

1.博士后撰写出站研究报告,向招收学院提交在站期间论文、科研、获奖等业绩证明材料;

2.招收学院对是否履行工作协议、达到出站条件进行初审,确定是否启动出站考核程序。

3.招收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初审通过的博士后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应包括博士后合作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2名校外专家。

4.出站考核采取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考核小组根据被考核人在站期间的研究业绩、能力水平、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和要求为:

(1)导师介绍答辩博士后情况。

(2)博士后汇报个人在站期间的研究情况,陈述出站研究报告。(3)专家提问,与答辩博士后进行交流。(4)专家评议并给出评审意见,需从创新点(博士后期间新成果要达到70%以上)、与本人博士论文重叠部分、与进站研究计划目标对比等三方面,对博士后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为2/3(含)以上专家同意方可出站; 6.博士后从中国博士后网上提交出站申请;

7.招收学院将下述纸质材料准备齐全(无流动站学院需至依托流动站所在学院进行相关签章),报送校博管办审核:

基本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表格分流动站单独招收、与企业联合招收两种,请根据类别填写);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3)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批表;

(4)学院核实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无误证明;(5)进站介绍信复印件;

(6)博士后研究成果专家评议书(不少于5位专家填写)以上材料除第3项需四份外,其余几项材料均一式两份。其他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登记卡;

(2)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3)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申请评审书;(4)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卡;(5)湖南大学博士后出站离校手续单;

(6)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获得资助者填写);

(7)湖南大学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论文(著作)鉴定表(需提前在各流动站科研秘书处核实)。

以上所有材料均需1份。

8.学校审核并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颁发证书。

9.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以企业工作站为主,具体程序由招收学院和工作站参照以上程序协商确定。

(三)延期管理

1.延期条件:博士后如主持国家级课题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可适当延期,一般延期一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任务,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

2.申请时间:延期申请应在正常出站时间前两个月提出,经合作导师及招收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3.申请程序:

(1)个人根据自身研究情况提出申请,从湖南大学博士后网上下载并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延期申请表》;

(2)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

(3)招收学院对照博士后在站科研情况进行审核评估,预测其延期必要性及到期出站可能性。

(4)招收学院将《湖南大学博士后延期申请表》报校博管办审批。无流动站学院需至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

(5)学校博管办审核评估,给出意见。在站时间超过四年者申请延期,校博管办需报送省博管办批示。

4.延期期间有关事项

(1)博士后必须按申请延期时间到期出站且满足出站条件;(2)延期期间学校不再支付相关经费待遇。

(四)退站管理

1.超期无法出站及违反国家和学校退站规定的博士后,由学校直接予以退站处理;

2.退站程序:

(1)招收学院将拟退站结果书面通知博士后本人;(2)招收学院在中国博士后网上提出退站申请;

(3)招收学院网上下载《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表》填写并签章(无流动站学院需至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后报校博管办。

(4)校博管办审核签章后报省博管办批示。3.退站批复表格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附件4:

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管理办法

一、出国项目

1.博士后可通过申请国家资助项目(香江学者计划、中德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等)公派出国研修或合作交流。

2.因本人和合作导师研究项目的需要,博士后可申请自筹经费出国研究或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短期学术交流。

二、出国期限

1.国家资助项目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2.长期出国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确因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超过一年,且须于到期前一个月提出延期申请,获准后方可延期。

3.短期出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4.出国博士后超过批准的出国(境)期限10个工作日未归,即视为自动退站,学校直接给予退站处理。

5.出国期限或延期期限超出在站期限的,应同时办理延长在站期限的相关手续。

三、程序办理

1.国家资助项目:个人申请;合作导师、招收学院及所在流动站签署意见;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核、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后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获批后按要求准备相应出国材料;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

2.其他项目:个人申请;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境)审批表》;合作导师、招收学院签署意见;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

四、出国期间待遇 全职博士后短期出国者,校内待遇不变;出国超过三个月者,停发基础绩效津贴及业绩津贴。非国家资助项目出国者,出站考核达到相应要求则补发相应待遇。

项目博士后、联合招收博士后,出国期间的待遇调整由招收学院(单位)自行决定。

五、外事纪律

1.博士后在对外交往中应遵守中国法律和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得损害国家和学校声誉。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保持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2.在对外交往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科技秘密,应维护学校知识产权;对科研、生产中规定的涉密资料,未经主管保密工作领导批准,不得带出境外进行学术交流。

3.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学校纪律及管理规定者,学校按有关规定查处。

六、回国报到

出国人员派出期满后,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境)回校报到表》,在十个工作日内分别向所在单位、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报到。

七、有关说明

进站后两个月和出站前两个月内一般不予办理短期出国;全职博士后出国手续参照教职工出国手续办理;出国期限一般不得影响按期出站;所有出国博士后均需完成工作协议约定任务。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4

关于印发《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

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已经本学年度第三十一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一、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及艺术学十二个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第三条 凡是遵纪守法,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四条 除了履行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协定之外,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也不得以同一学位论文申请其他学位。

二、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第五条 硕士学位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完成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学习任务,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以下学术水平,可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获得学士学位三年以上;(2)在规定年限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学科综合和外语水平考试。

第八条 学位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后,填写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申请书,提交指导教师学术评语,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同行专家评阅环节;

(二)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申请条件和同行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签署意见,并于答辩前一周报校学位办;

(三)校学位办审查同意后,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

(五)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第九条 学位申请时限

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分别于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受理一次。学位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内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超过学位申请期限的,其学位申请资格自动取消。

四、学位论文的要求

第十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其选题属于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范畴。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学位论文一般应使用中文撰写。如确因特殊需要而使用了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必须向学校提交中文译本以供留存。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按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执行。

五、学位论文评阅

第十三条 研究生在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后,应将导师同意送审的学术评语及学位论文正式稿提交给学院;博士学位申请人在提交论文前还应完成论文的预答辩工作。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聘请5位正高职称的校外同行专家进行评阅,专家分别写出详细评语,并对能否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提出明确意见(申请者可提出回避专家1~2名,供校学位办参考);

(二)硕士学位论文应由学院聘请2位副高以上职称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1位为校外专家)进行评阅;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聘请3位校外专家进行评阅,专家分别对论文写出详细评语,并对能否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提出明确意见。

第十五条 专家评阅结果返回前不得组织答辩,评阅结果将作为评审优秀学位论文的重要依据。

(一)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有2D(D等为不同意答辩,下同)或者1D2C(C等为需进一步修改,下同)者,则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结果如有1D1C,则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二)硕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为2D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如有1D,需再聘一位专家评阅论文,如第三位论文评阅人意见也为D,则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二)导师介绍申请人情况,介绍内容可包括申请人的简历、思想品德表现、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

(三)申请人宣读《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

(五)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已获得相应学位的到会者提问,申请人答辩。

(六)休会

第一阶段: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导师回避)。1.委员讨论;

2.形成论文评语和答辩决议,填入相关表格。第二阶段:投票表决(导师是答辩委员者参加投票)。对论文答辩是否通过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须经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

(七)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表决票不公布)。

(八)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答辩委员会决议应由全体委员签字,论文答辩会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并有详细记录。

第十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硕士学位申请者可在半年后一年内修改论文,博士学位申请者可在半年后两年内修改论文,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培养年限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第十九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多数成员如认为申请人的论文已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除作出授予

后,校学位办将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订的格式,制发相应的博士、硕士学位证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决定之日,即为学位证书颁发日期。

博士学位证书,由校学位办代管三个月,在此期间无异议,方可发放。

学校每年定期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给学位获得者颁发相应的博士、硕士学位证书。

八、学位异议与处理

第二十四条 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决议不服,可在决议宣布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

第二十五条 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不授予学位的建议不服,或者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的复核决定不服,或者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授予学位的决定不服,应在决定作出后7天内,以书面形式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

第二十六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种复议是否进行应从严掌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若认为无复议的必要,可直接回复申诉人;对是否进行复议,应在收到申请人申诉书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答复。复议的结果应及时通知申诉人。

第二十七条 复议程序

1、聘请不少于2位校外专家对同意复议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

2、如论文评审意见一致通过,学院应重新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复议答辩;

3、复议答辩通过者,按正常程序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

4、复议的匿名评阅或答辩未通过者,将维持原决定。匿名评审及复议答辩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由于复议错过了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查时限的,则提交下一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查,超过的时间不受学校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限限制。

第二十八条 学位申请人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的复议决定持有异议,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九条 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等;在入学考试、课程学习、论文撰写过程中有其他严重学术失范行为及违纪行为的,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

九、名誉博士学位

第三十条 对于国内外有卓越成就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在特殊情况下,可由校学位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商定授予事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十、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及港澳台同胞申请学位,参照本工作细则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也适用于各类专业学位。各类专业学位亦可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实施细则,报校学位办审核备案。

第三十三条 学校将授予或撤销学位名单及相关材料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四条 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按规定向学校提交学位论文。

第三十五条 学位证书遗失或损坏不能补发,经学生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学校核实后可出具学位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校学位办负责解释。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5

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和《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暂行实施细则》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可按本实施办法向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

我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且已授予毕业研究生学位的学科、专业均可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授予同等学力人员专业学位的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分会在审议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负责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工作。

二、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已获学士学位,并在获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及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取得一定成果。

第六条 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向学位办提出申请;

(二)申请人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三)通过全部考试后,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位办提 交转入论文工作申请;

(四)经批准后,申请人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在学院指派的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七条 提交申请

提交申请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和10月,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位办提交以下材料:

(一)以同等学力攻读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申请书;

(二)最后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三)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四)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的材料;

(六)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第八条 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认定

自申请人开始第一门课程学习之日起4年内,须参加下列考试且成绩合格:

(一)课程考试

申请人按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其中课程成绩可从下列途径取得:

1.以单科进修的形式修读研究生课程,与我校研究生同堂同卷考试; 2.参加课程进修班,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

(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第九条

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

(一)学术成果要求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取得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达到以 下条件之一:

1.在统计源期刊或国内外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

2.在公开学术刊物(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

3.获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本人排名前三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本人排名第一)或软件著作权2项(本人排名第一);

4.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1项,有个人获奖证书; 5.出版专著1部(合著者,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或总量的1/2)或译著、工具书1部(不少于15万字,应为主编或副主编)。

(二)学位论文要求

申请人应于批准转入论文工作后2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申请人提交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上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2.学位论文格式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三)学位论文评阅

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3名,均应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1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评阅人。

(四)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1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学位论文评阅人不能聘为 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按照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进行。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全体委员签字后报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者,可在3个月后至1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委员会不同意重新答辩,或重新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重新答辩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十条 申请人完成学位申请程序,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三、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十一条

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已获硕士学位,并且在获硕士学位后工作5年及以上,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

第十二条

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办提出申请。

(二)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办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三)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四)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学位授予审批程序授予博士学位。第十三条

提交申请

(一)申请人于每年5月和11月向学位办提交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以同等学力攻读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书;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4.与申请学位相关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其复印件);

5.研究计划书(5000字,含研究基础与条件、拟研究的问题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

6.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的材料(加印密封);

7.两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书(加印密封)。

(二)学位办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后,交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查,对其完成本职工作及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进行认定,着重考察申请人的学术潜质及投入科学研究的保障条件,并召开会议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讨论和表决,获全体委员二分之一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会议纪要及同意接收的申请人的材料交至学位办,由学位办报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后向申请人发出接收通知书。发出接收通知书之日为接受申请日期。

第十四条

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认定

从学校发出接收通知书之日起1年内,申请人须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考核按《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须在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5年内完成,由申请学位的专业所在学院指派研究生导师对申请人进行指导。

(一)学术成果要求

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 励,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须达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

2.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取得与申请学位学科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获奖排名要求:

(1)国家级获奖者须有个人获奖证书;

(2)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3,三等奖排名第1。

(二)学位论文要求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2.学位论文格式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3.申请人须到我校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学位论文评阅

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5名,均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非本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3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评阅人。

申请人应在答辩日期前3个月将学位论文提交至学位办,论文评阅寄送及回收由学位办负责,评阅人姓名要对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书应密封传递。

(四)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7名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 不少于4 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2人。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按照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进行。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全体委员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3个月后至1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委员会不同意重新答辩,或重新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重新答辩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十六条

申请人完成学位申请程序,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四、其他

第十七条

在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过程中,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出现舞弊与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者,应予以复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撤销所授学位。

第十八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并获得学位,表明学位获得者的学术水平已达到所获学位的水平,已具有相应的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但不涉及学历。

第十九条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2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第二十条 申请人需按我校规定交纳学位申请费(含课程进修、论文工作阶段费用等)。申请人为申请学位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由本人自理。

第二十一条

学位办为学位申请人建立学位档案,学位授予后按规定移交到档案馆存档并向有关单位寄送学位论文。

第二十二条

同等学力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凡以前与本办法不符 的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6

为了加强我所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根据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和《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国人部发[2006]114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2号)和《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9号),《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博士后工作管理

第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实行研究所、研究室(中心)和合作导师分级管理。人事处负责博士后流动站日常管理,执行博士后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研究室(中心)负责博士后的进站评审、学术考核、在站管理和出站评审等工作,并督促合作导师和博士后执行研究所各项规章制度。合作导师负责对博士后的学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了解博士后日常的工作、科研和思想状况;指导博士后按计划开展科学研究,恪守学术规范,完成各项考核和研究所安排的任务;与博士后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 博士后的招收

第二条 博士后招收实行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为鼓励人才流动和学科 交叉,我所培养的博士不得申请进入原一级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室(中 心)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均可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

第三条 申请博士后,应按研究所博士后进站有关程序要求,由研究室(中 心)提出书面申请,报人事处审核后,由研究室(中心)会同合作导师组织答辩,以投票方式确定拟招收人选,经人事处审核后报主管所领导审批。

第四条 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五条 由所务会确定每年招收计划和进站基本条件,研究室(中心)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可分多次招收,并履行报批手续。

第三章 博士后人员的在站管理

第六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计算工龄,其行政、工资、组织关系等参照项目聘用职工执行。

第七条 博士后可做两站。每一站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因工作需要,经批准每站可适当延长1-2年。若因工作出色提前完成研究项目,经本人申请,合作导师、研究室(中心)、人事处同意,报研究所批准,可以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不得少于21个月。

第八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3个月之内应进行开题报告,进站1个月内与研究所和所在部门、合作导师三方签订聘用合同。

第九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须进行年度考核,与研究所职工年度考核同步进行,由博士后所属研究室(中心)负责考核,考核结果报人事处备案、归档。

第十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经批准可以出国出境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学术交流,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出国时间超过三个月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合作导师与所在研究室(中心)同意,报人事处审核,经所领导批准后,按出国人员有关规定或协议办理相关手续。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得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

第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照退站处理:

1、年度或中期考核不合格的;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的;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4、无故连续旷工15天或1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6、出国、出境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7、其他情况应予以退站的。

因博士后本人原因退站的,博士后应偿还已使用的日常经费。办理离所手续后,人事档案和户口转出我所,不享受博士后的相关待遇。

第四章 博士后的出站

第十二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合作导师、研究室(中心)同意,报人事处审核。博士后出站由研究室(中心)组织期满出站评审等工作。考核专家组成员由不少于7人教授(或相当学术专业职务人员)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参加考核报告会的专家组成员由博士后人员的合作导师提名,经人事处审核后执行。第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要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本所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涉密人员还应严格遵守本所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

第五章 博士后留所

第十四条 统招博士后出站后实行自主择业。

第十五条 有留所意愿的博士后,须由部门提出留所申请,符合大气所副高级职称岗位招聘条件,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副高级岗位招聘答辩,通过者获得留所工作的资格。

第六章 经费管理及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六条 进出站期间的各类评审及相关费用由合作导师项目支付。联合培养、定向委培或在职博士后应向研究所支付每人每年1.5万元的培养和管理费。

第十七条 统招博士后正常在站期间的工资福利等费用由研究所、部门和合作导师共同承担,标准参照项目聘用人员执行;延长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协商解决。

第十八条 统招博士后享受住房补贴(含国家规定住房补贴部分)。

第七章 户口及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十九条 统招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落我所暂住集体户口,博士后进站时凭全国博管会或北京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介绍信办理户口迁移和落户手续。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若随博士后流动,可办理暂住户口。

第二十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入托、入学由人事处开具介绍信,享受在职职工同等待遇。博士后出站离所后,不再享受我所职工子女的待遇。

第八章 其他事宜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和中科院对博士后的政策规定执行。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管理暂行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7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实施办法

全院各教研室、所: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武汉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武大字[2005]34号)和《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武大研字[2009]14号),结合文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仅适用于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委培生、定向生、优博生等。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条件

博士研究生学业优秀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凡在校期间因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及其它违纪行为受过警告以上处分的博士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

2.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课除外语达到B+以上外,每门课程成绩必须达到A-以上;选修课成绩必须达到B+以上。无重修记录。

3.在校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CSSCI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一篇是学校规定的本专业奖励期刊论文;

(2)在CSSCI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含2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并在学校规定的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

作为申请提前毕业资格条件的论文必须由博士生独立完成或博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专著必须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三、申请提前毕业的程序

拟提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须在第四学期末以前提出提前毕业申请。

申请的具体程序为:

1.申请人向导师提交提前毕业申请表、课程成绩单、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导师依据提前毕业的条件认真审查,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

2.经导师同意提前毕业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提交教研室,教研室认真审查,充分讨论,由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联合签署意见。3.经教研室同意提前毕业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提出是否同意申请人提前毕业的正式意见。

4.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申请人,其相关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查;审查通过的申请人,其博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学位处统一送审“盲评”,三份评阅书评定等级均须为“优”。

5.完成上述程序最终获得通过的申请人,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本办法自2012年下学期开始施行。本办法由文学院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文学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八日

主题词:博士 提前毕业 办法 送:研究生院

发:院内各教研室、研究所

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解读 篇8

(讨论稿)

近年来,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为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市设站单位数量和招收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企业博士后制度建设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更好地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博士后工作有关政策以及《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徐委发【2009】29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本意见所称博士后工作站是指我市范围内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称博士后是指在我市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办理进站审批手续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条 简化企业申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程序,建立企业申请建站的直通渠道。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博管办”)随时受理本市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申请,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提出初审意见,按有关程序和要求呈报国家人事部审批。

第三条 建立工作站资助。经国家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建站经费30万元资助,省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建站经费20万元的资助,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支出、设备的购置等。每招收1名博士后,给予该研究课题1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此外,给予进站博士后在站期间每人每月1000元津贴补助,最长发放时间不超过3年。

第四条 在站博士后科研项目可优先向市科技、经济主管部门申请列入有关市级科研、技改攻关、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的立项,鼓励设站单位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本市重点科研项目招标,承接本市的重大科研开发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任务。市博管办和有关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第五条 支持设站单位与本行业内其它未设站单位开展科研、技术合作。未设站单位可提出研究开发课题项目,委托设站单位代为招聘博士后人员进行研究。所需经费及项目成果归属等事宜,双方应在事前协商并以协议、合同形式加以明确。

第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取得的科研成果,可参加国家、省、市的有关科技奖项评选;取得突出成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等奖项的评选。市博管办及有关部门、博士后科研人员所在设站单位应积极推荐。

第七条 对获得博士学位的进站人员,经考核合格,即可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八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能创造性地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较好地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或申报相关科技成果,在离站时可申请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第九条 博士后获得国家和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将由市人才基金提供与所获资助额等额的匹配资助,匹配资助的使用、管理、受资助博士后应承担的义务与“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相同。

第十条 博士后在站或出站后两年期限内,对其博士后研究项目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作如下奖励:

1.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或者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奖励6万元;

2.凡在站期间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的科研奖励补贴。

3.凡博士后在站时与企业共同研究的成果,取得发明专利的每项奖励2万元、取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每项奖励2000元。

4.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与博士后研究项目成果相关的论文并被SSCI、CSSCI、SCI、EI、ISTP收录两篇以上,奖励3万元;

5.获得“中国优秀博士后奖”的,奖励8万元;

6.进站博士后成功完成科研任务,经鉴定达到预期目标,且按期出站的奖励3万元/人。7.博士后科研项目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并取得了5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奖励8万元;奖励项目的资助总额上限为8万元。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设站单位提供的工资和生活补贴一般不低于8万元(年•人)/(含市政府资助的生活补贴),设站单位应提供生活设施齐全的博士后公寓(成套单元房),并免费提供给博士后居住。在站博士后享受设站单位职工同样的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探亲假期、书报补贴等。

第十二条 对研究期满、愿意留在设站单位或本市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继续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工作单位应根据其特长和能力,在职务和待遇方面从优安排。市有关部门视其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作为优秀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对象培养和选拔,并按照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经费资助。

第十三条 对完成企业博士后科研任务留在企业工作并落户我市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完成科研任务留在企业工作并落户我市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并被评为徐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50~200万元的安家补贴。

第十四条 积极做好在站博士后的配套保障工作。在站博士后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包括农村户口),可在本市落户,亦可办理暂住户口。博士后配偶可自行联系工作单位,亦可由设站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给予适当补助。博士后子女由外地转入,需接受义务教育或上幼儿园,可由居住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近安排入学或入园。

第十五条 完善评估制度,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规范化管理

(1)科学合理地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活动。对建站企业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的招收、经费的使用、研究项目的进展、研究成果完成质量、制度建设及落实、研究设施的配置、生活保障等实行评估,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指导和管理。对批准建站一年后未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应提出督促意见;对两年未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的企业,将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还其资助的建站经费;对经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规定,发出书面警告,对那些整改不力的设站企业,将向审批部门反映其工作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3)加强对博士后科研人员的考核。切实抓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三个环节:严格博士后进站的工作程序,认真筛选,好中选优;中期考核时,认真检查博士后科研课题的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认真做好博士后出站科研课题的总结和评估考核工作,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专家评审等方式,对申请出站的博士后的科研课题完成情况、学术水平进行评估、认定,确保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博士后研究人员中途退站或者被进站单位除名的,资助本人的经费主管部门将酌情追回全部或部分款项并上缴财政。

上一篇:乔官镇中心小学简介下一篇:出国留学面试自我介绍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