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维护工作业标准

2024-08-10

机电维护工作业标准(精选2篇)

机电维护工作业标准 篇1

机电维护工作业标准

接班

1.进入接班地点

1.1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班.2.询问上班工作情况

2.1询问上班维护电工及变电所配电工作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和遗留问题.2.2查看设备巡检及维护记录.2.3交对工具 材料配件 仪器仪表与记录和交代是否符合,有无损坏.3.现场检查

3.1在交班维护电工和变电所配电工陪同下,对维修设备按巡回检查路线进行一次详细检查.4.问题处理

4.1当发现有关设备有问题时,双方协同解决,遗留问题,落实责任向上汇报.5.履行交接手续 5.1交接签字,接班上岗.作业

1.作业前准备

1.1熟悉作业程序及检修工艺.1.2准备好所需的工具 材料 配件及绝缘防护用具.1.3工作负责人持工作票,向变电所配电工交代停电范围和检修内容,并经配电工核实 签字.1.4工作负责人向参加检修人员宣读工作票,布置任务 贯彻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2.停电

2.1断开所检修设备电源,拉出隔离开关.安全要点:由变电所配电工按工作票执行.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操作千伏级电器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操作.3.验电

3.1使用与验电电压相符且合格的验电器进行验电.设专人监护.3.2先在带电设备上检验各电点.3.3高压验电时,必须戴上绝缘手套.3.4验电顺序:先验低压,后验高压.4.放电

4.1使用专用放电装置,先接地,后接导电体对地放电.安全要点: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方可进行,并带上绝缘手套.5.挂接地线

5.1当验明确无电压后,挂好接地线,并三相短路.严禁使用不合格或代用的接地线.5.2挂接地线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接地线则相反.专人负责拆接地线,并戴上绝缘手套.(1)接地线连接要可靠,不准缠绕;(2)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铜线,其戴面不得小于25mm;(3)接地线与检修设备之间不得连接开关或保险。6.检修

6.1对检修设备各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

6.2确定设备故障点后,应按组装的相反顺序拆卸损坏部件及相关部件。

6.3按顺序妥善放置拆卸部件。

6.4更换或修理损坏部件时,应按质量要求修复和组装。6.5检修完毕后拆掉接地线。

6.6清点材料 工具 配件,要求数量相符。严禁将零件丢人设备中。6.7对所检修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紧固件,绝缘阻值,防爆性能,接线工艺,接地保护装置必须符合《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6.8对各种继电保护进行试验。按下开关的保护试验按纽(漏电过流监视其中一种),相应的故障指示灯亮,然后复位,开关显示正常后,继续试验其他保护,直至全部试验完毕。6.9清理和擦拭设备,保持设备的卫生清洁。7.试运转

7.1按各岗位的作业程序恢复送电。

安全要点:对井下无人值班的变电所供电的用户,检修时必须在变电所内留人。7.2空试运转无误后,方可带负荷运转。

7.3带负荷试运转无误后,方可正常运行。运行30min后,结束检修作业。7.4向变电所配电工提示应注意的事项。

交班

1.交班前准备

1.1整理记录 工具 材料 配件。1.2检查 检修设备运行情况。2.向接班人汇报

2.1向接班人汇报本班工作情况。3.接受接班人现场检查 3.1协助接班人现场检查 4.问题处理

4.1发现问题立即协同处理。4.2对遗留问题,落实责任向上汇报。5.履行交接手续 5.1履行交接手续。6.下班

6.1执行《通用标准》。6.2上井汇报,填写记录。

电气设备巡检

1.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防爆,完好检查,检查进线电源头有无松动,发热现象.2.检查电气设备连接螺辁 螺帽 弹簧垫是否齐全 紧固 无锈.3.各种仪表,指示灯是否正确指示.4.各按钮,手柄是否完好,动作灵敏可靠.5.接地装置是否完好,并符合规定.6.检查操作机构,闭锁机构是否灵活,完好.7.漏电保护动作灵敏可靠,过载和短路等整定值是否正确.8.检查各开关 电机 五小电气设备大小喇叭嘴,单手正拧不松动,齿合不低于6扣,挡板挡圈合格.9.检查电气设备附近巷道的安全情况,安装地点无淋水,如不能避开淋水时,应妥善遮盖.10.检查电缆的悬挂及连接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明接头和破皮的现象.11.检查电机:倾听电机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超温异常现象,注意电机风扇护罩处有无煤矸堆积,堵塞风道.12检查主要设备:观察胶带,输送机联轴节是否工作正常,发现漏水 渗油 超温 声音异常要配合司机及时处理.

机电维护工作业标准 篇2

1《变现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理论性及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 前期需要对应用数学、电子技术、电工基础、高电压等基础知识与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薄弱, 基本动手能力比较强, 具有创新精神, 思维比较活跃, 该门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 难以理解, 学生学起来没有积极性, 教师教起来只能照本宣科, 毫无活力。

通过以上分析, 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建立了110k V变电站仿真系统, 结合高压电工作业考证, 使学生真正体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同时加强了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教学效果突出。

2 教学内容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实践项目教学, 总共分为6个项目, 如表1所示。

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3.1 仿真项目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实施完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学生主体,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欣赏自己的学生, 鼓励自己的学生, 使学生快乐学习。

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项目化教学构建一个完整工作的任务情境,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可以获得全面、感性的实践技能, 使知识内容与未来工作情境直接联系,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 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以线路的倒闸操作为例, 首先以2~3人为一个项目组, 要熟悉现场规程, 解读调度命令, 然后手写操作票, 进行操作票分析, 最后在五防开票系统里进行仿真操作, 具体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每一位组员都要独立完成线路的倒闸操作, 并且项目组完成项目报告, 采用三评模式进行学习评价, 即组员自我评价 (30%) 、班级评价 (40%) 、教师或师傅评价的机制 (30%)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2 企业真实项目设计与实施

该项目内容主要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 学生用4周的时间在某供电局完成高压电工作业, 完全按照电力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 使学生体会企业文化, 融入企业文化, 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 使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 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提高。

同时, 提升资格证书的培养, 加强培养高压电工考证的能力, 以充分体现供用电技术的专业特色, 力求学生具备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够胜任供配电岗位, 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适应当前电力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4 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院已经逐步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办学、合作治理的机制,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进学校, 进企业”的措施, 即:引进行业工人专业人才, 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作为专业建设领头人, 担任专兼职教师, 将企业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学校, 使学生的培养方案完全与企业接轨。同时,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培训, 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通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改革, 实践“人人参与, 人人实践”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仿真软件的切入, 使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了理论学习的乐趣。通过某供电局4周的高压考证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使学生学以致用, 更加努力地钻研知识, 学生有问不完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乐在其中, 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成为新一代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文章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根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课程进行了实践项目开发与实施, 同时结合高压电工作业考证, 真正实践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效果突出, 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高职教育,实践项目开发与实施,高压电工作业考证

参考文献

[1]黎静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4) :40-41.

[2]孙抗, 王玉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中的通信规约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55) :46-48.

[3]高爱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实践项目开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2) :128-129.

[4]傅辉明, 宁日红, 傅莹.变电站及其环境综合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33) :136-138.

[5]张喜平, 梅柏杉, 王丽芳, 等.大电网联合仿真培训系统设计[J].低压电器, 2011 (13) :33-37.

[6]谢宜云.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8) :182-183.

[7]陈文辉, 覃永新, 罗文广, 等.以电子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0 (1) :35-37.

[8]李国庆.电网及变电站运行分析与仿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9]张迎峰, 王敏.基于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中心的变电运行学习领域设计[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57-61.

上一篇:告别校园的作文下一篇:高三第一次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