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2024-07-09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精选9篇)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篇1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是综合性的人与物的管理和维护,是煤矿重要管理体系之一,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但是高效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起步较晚,作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并重的基层单位,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对煤矿机电的管理与维护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维护

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化,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煤矿安全管理和维护措施

1.1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1.2 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先进的科技装备是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技术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1.3 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1.4 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煤炭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我们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1.5 管理制度化

1.5.1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1.5.2 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1.6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1.7根据我公司煤矿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案例分析,当前我矿机电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

1、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1)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皮带机工、刮板输送机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3)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5)安全基础工作要长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2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现在运输队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目前我们已经实行对掘进工岗位津贴补助和班长津贴补助;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机电运输工作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牢牢抓住:

1.8、杜绝电气设备事故设备更新换代要跟上,要尽快把无MA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

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并能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现场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通风机性能测定。

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

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专职司机负责。

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按照新的(煤矿安全规程),安装三转两闭锁锁装置。

三、井下防排水装置

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

四、煤矿提升运输设施

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设备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

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9、420条规定。

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

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

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

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

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

8、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

9、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开车司机固定、把钩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

10、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条规定。

11、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条规定。

12、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带。

五、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

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

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

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

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8、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8、469、470、471、472条规定。

9、电煤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10、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荷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属于煤矿企业十分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保证安全合理的维护工作,才能够保障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实现煤炭的生产工作安全、有序、正常的进行,同时有效减少煤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以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装备、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煤炭工业的发展水平。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篇2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1) 管理理念缺乏前瞻性。当一个企业把产量看得过重而忽略了对设备的管理和养护时, 煤矿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膨胀。而有的企业则是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才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修理, 没有定时维护和保养。这样的管理模式并没有为生产节约成本, 相反地, 当设备出现问题时, 不仅影响了生产, 还降低了设备的运行周期。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严格要求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 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2) 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多。目前很多煤矿设备已经老化, 因为还可以继续使用, 很多企业没有更换设备, 甚至带病运转, 超出国家安全规定甚远。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潮湿, 灰尘多, 对设备的保养极为不利, 如果不采取一定的保养措施, 设备很容易腐蚀和损坏, 大大缩短设备的寿命, 最终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 操作者素质不高。据调查显示, 在机电设备发生事故的案例中, 设备的操作者大多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操作者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和安全难以满足要求, 而对于特种设备, 操作人员的不熟练和岗位经常变换对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然而, 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并不愿意进入矿井这样环境恶劣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工作, 这也使得设备操作者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4) 安全管理经费少。由于很多企业抱着一次性投入, 终身获利的想法, 自上世纪末投入大批资金进行工厂建设以来, 很少再有较大投入。大量的设备已经超过服务年限, 但是仍然在投入使用。由于设备的老化, 落后, 而技术又跟不上时代的变革, 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制约。而这种超期服役又给安全生产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 提高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措施

(1) 前期管理规范化。要规范化管理生产的前期工作, 必须先从设备的选型开始做起。设备的选型要求要能适应煤矿生产的环境, 产量的需求等诸多因素。管理工作必须细化到每一个人, 设备采购过程中, 需严格验收存档, 保存完整的资料, 认真管理。设备的安装同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关节。安装工作需完全按照最新的质量标准执行, 在安装完成后, 需有维护技术人员、安全监督者和设备管理者共同参与验收, 拒收不合格的产品, 拒装质量缺陷的设备, 并在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 坚持管理制度化。为了改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不足, 所有工作人员都被要求。拥有主人翁意识, 要有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命运合为一体的热情,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水平, 减少并消除工作中的不足。要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制度化管理, 管理人员需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 根据有关设备使用和管理的规范, 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和情况, 拟定井下煤矿机电设备的防爆标准。同时, 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从而提高设备的先进性, 加强设备的可靠性。对于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落后的设备要坚决淘汰。定期检查设备, 保证设备的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等安全可靠, 减小并消除安全隐患, 提高产业效率。

(3) 加强检修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其他管理方式不同。一方面, 煤矿的生产环境多样复杂, 与之对应的维修工作也比一般的维修工作更加复杂。另一方面, 工作环境会制约设备的结构设计, 以至于在一些特殊环境下, 设备的结构影响了生产效率, 并且很难进行维修和养护, 甚至无法维修。总的来说, 项目的检测主要包括主提升、主排水、主通风、压风设备、防雷接地装置及供电系统保护等, 这些设施需要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检修, 并且在设备使用前, 进行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跟上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4)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要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 就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管理、使用、维护好机电设备离不开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的队伍。因此, 提高对优秀技术人员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技术培训, 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技术人员的队伍, 熟悉操作流程并熟练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使企业健康持久得发展,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 还可以成立技术小组, 共同研究生产问题的解决, 鼓励员工不断改革创新,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 加大投入安全设备。根据煤矿生产的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规程》,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 设备过分落后必须予以更换。在当前背景下, 要使用现今和节能的设备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具体要从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减少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优先使用先进的大功率采煤机、变电所检测控制系统、绞车变形调速装置、综掘机、轨道运输检测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

3 结语

总之,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从细节着手, 从基础做起, 改变生产观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 努力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艺流程, 科学控制生产作业点和面, 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实现矿井生产的高效与安全。同时, 要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还需要从技术的创新着手, 结合自身情况定期检查, 强化流动管理,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安全第一, 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实现机电设备和先进技术相结合, 落实企业的管理制度, 确保机械安全高效地运行,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煤矿机电设备发展日益全面, 管理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矿井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中,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现有煤矿机电设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措施, 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鹏飞.华亭煤矿机电设备一线管理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焦艳萍.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的研究[J].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 , 2013 (04) :102-103.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维护

一、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

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生产,轻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一些煤矿企业只单纯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按预先制定好的检修计划执行,抱着“什么时候坏到不能再用,才抢修”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不能运行后,才开始实施检修,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

(二)设备本身存在隐患

在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中,为了节约投入成本,使用的大都是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很多设备带病运转,再加上煤矿井下本身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等因素,机电设备在井下使用、存放、运输过程中,未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措施,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很多机电事故发生。

(三)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文化的业务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下,机电设备操作者和维护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所要掌握的技术知识不够,对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掌握技术不够熟练,加上岗位变化频繁,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在通常情况下,煤矿的工作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被人们视为又脏又累而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工作或者是不能坚持在这种条件下长期工作。

(四)对安全投入力度不够

一些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自上世纪末至今都无大的投入,大量的超过服务年限的机电设备继续在使用,很多设备的工作性能已经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但仍然没有被更新替换。甚至一些淘汰的设备仍在使用。正是由于井下机电设备的老化,新的机电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了常常发生煤矿的机电事故。尤其在对煤矿进行深度开采时,超期服役的设备更显的力不从心,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

(一)从源头抓好机电管理工作

首先,要严格把好设备选型关。设备的选型,要适应煤矿的具体情况。设备管理包机到人,机电设备从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都要资料齐全,认真管理。其次,严把安装质量关。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予接收,存在质量缺陷,不进行安装。当安装工作完成后,应当由维护技术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等,共同参加验收,在试运转正常后,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等标准才能办理移交手续,投入正常使用。

(二)实施制度化管理

实施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弥补过去设备管理中的不足,改进并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根据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规定,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拟订煤矿设备完好标准,落实设备巡回检修制度,机电工和操作工等要实行岗位制,督促贯彻规章制度的执行,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要抓好特种设备的更新工作,提高其技术先进性,加强设备运行可靠性,对落后的、功能差和淘汰的设备,坚决更换。

(三)加强检修管理

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煤矿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实施定期检修,并根据煤矿设备使用的环境和条件,编制设备的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计划。运用新技术、借助计算机实施辅助维修管理工作,对一些运行数据实施收集与处理,同时对维修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实现数据的传递及时与可靠性决策,并向网络化及可视化维修管理方向发展。还要严格落实矿井的停产检修制度,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质量、施工组织、安全措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性。

(四)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要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要进行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褒奖,提高其待遇水平,同时要通过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总体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设备维修队伍,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懂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原理,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五)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规划,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监控等设备的可靠运行,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全的设备,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逐步完善其保護设施,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坚决予以更换。要用先进和节能型的现代化机电设备,取代原来的落后设备。要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对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及效率。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工艺流程,科学控制作业点、面的个数,控制事故发生源的数量,实现矿井生产的高效与安全。优先采用大功率采煤机、变电所监测监控系统、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综掘机及轨道运输监测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机电管理与维护工作,一定要从保障安全、服务生产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入手,结合煤矿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定期的检修工作,强化井下电气设备及流动设备的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机电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上,引导生产力发展,实施机电设备投入与先进技术引进相结合,落实管理与维护措施,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8,(9):12-14.

[2]申新庄.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州煤炭,2008,(3):25-27.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篇4

【摘要】

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变得非常重要,是生产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以质论价,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设备采购、维修的发展过程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方法,并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维护 措施

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对于煤炭企业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地运行。

一、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中日常出现的故障

在使用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日常出现的主要故障有以下几种。一是松脱型故障,如零件出现松动、脱落等;二是老化型故障,由于出厂时间较长,部分零部件老化,如管线老化、外皮剥落、零什变质等;三是失调型故障,如机器内部压力异常、部件之间间隙偏小或偏大、机器运行过程失调、外部干涉等;四是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如油路堵塞、出现漏水气、设备渗油、漏电、短路等。五是破坏型故障,如杆件断裂、轴承开裂、部件被腐蚀、零件变形或出现压痕等。

二、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

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故障分析,主要目的是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同时识别故障出现的机理,根据机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故障再次发生的效果。

(一)现场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故障现场进行摄像成照相等影像资料的采集;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发生时设备的工作环境、故障发生的顺序等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对故障零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验收报告、操作规范、以往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材料的收集;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清洗、保存、更换等。

(二)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多种手段综合进行。首先要根据故障的不同实际情况,对故障零件进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性能试验、无损检验等检查与实验,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如疲劳、强度计算,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通过计算数据,可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三)根据故障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总结

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四)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

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五)管理思路存在误区

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单纯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

三、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严格把好设备选型关设备的选型,要做到机电设备责任到人,机电设备从购进、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都要资料齐全,认真管理。其次,把好安装质量关对新机电设备验收与安装使用,一定要根据编制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实施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予接收,存在质量缺陷设备不完好的,不进行安装当安装工作完成后,应当由维护技术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等,共同验收,在试运转正常后,才能办理移交手续,投入正常使用。

(二)坚持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化

加快实施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一些设备管理中的不足,改进并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所有人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地消除工作中的缺陷根据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规定,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落实设备巡回检修制度,机电工和操作工等要实行岗位制,督促贯彻规章制度的执行,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三)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加强日常检修管理

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煤矿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实施定期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主提升主排水主通风压风设备防雷接地装置及供电系统保护等专门升降人员和混合提升系统,要实施年检制度,每一年最少要进行一次性能检验

(四)不断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要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培养一支技术好的设备维修检测队伍,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懂的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原理,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篇5

大修、项修、小修。

2. 通过事前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的故障属于 故障属于突发故障;

3. 4.

5. 机床电气设备维护对象主要有: 6.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有 选择

1.监视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正常是(c)

A 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B 故障产生的原因

C 设备状态监测的任务D 消除故障的方法

2.下列哪种故障最不容易用早期试验来预测(b)

A渐发性故障B突发性故障

C试用期故障D 后期故障

3.电动机通电后不能转动,但无声音,也无异味和冒烟,其原因除了(a)

A电源线路短路或接地故障 B有两相以上电源未通

C 过电流继电器调的过小 D控制回路接线错误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触点系统的常见故障(d)

A触点过热B触点磨损 C触点熔焊D触点断裂

简答题

1. 零件磨损的一般规律及特征。

1.磨合阶段又称跑合阶段,发生在设备使用初期。

2.稳定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的磨琐特征是磨损速率小且稳定,因此该阶段的持续时间较长。3.急剧磨损阶段进入此阶段后,由于摩擦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机械效率明显下降,精度降低,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意外事故。

2电刷镀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电刷镀主要用于修复磨损零件表面和局部损伤,而且能够改善零件表面的耐磨、耐蚀性、导电等性能,还可完成槽镀难以完成的项目等。

特点:电刷镀结合强度高,镀层厚度可以控制,设备和工艺简单,可现场修复,能够满足多种维修性能的要求。

3.机械设备的拆卸原则

P48

4.数控系统的分类

P20零件的修换原则。

决定设备零件是否需要修理或更换的原则如下;

(1)根据磨损零件对设备精度的影响情况,决定零件是否修换

(2)根据磨损零件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情况,决定零件是否修换

(3)重要的受力零件在强度下降近极限是,应进行更换

(4)对磨损零件是修、换新件的确定原则,考虑修、换的经济性、零件修复的工艺性和

零件修复后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等。

作图

星三角

P178

计算题

求图示系统的可靠度已知R1=0.9,R2=0.8,R3=0.9,R4=0.9,R5=0.8,R6=0.9,R7=0.7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篇6

1、很多设备的安全性能已经达不到有关机电管理的要求,但依然没有被更新替换,由于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常常发生机电事故。

2、操作人员素质低下。有些煤矿企业的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达到高中的寥寥无几,虽说不见得有文化就有水平,有些工人虽说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从事的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这是有利条件。但是现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的应用,对于素质低的操作人员接受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岗位变换又很频繁,这也给安全生产留下了严重隐患。

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落实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有人人精打细算,个个争当主人翁的意识,尽量把隐患消灭于无形。解决过去一些设备管理中的不足,制订各种检查和记录标准,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要抓好一些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的更新工作,提高其技术先进性,设备的可靠运行性,对落后的、功能差的设备要坚决淘汰,确保安全可靠性。

2、加强设备选型的规范化、超前化、标准化对设备的选型要把好关,适应煤矿发展的具体情况,要按照国家标准选型。管理工作要责任到人,机电设备从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要把好质量关。对于设备不完好的,不进行安装。要根据质量标准化来进行实施管理,比如说: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等。

3、加强检修管理,设置台帐等措施规范设备明细对一些矿井的大型设备要定期检测,如:主提升、主排水、主通风、压风设备、防雷装置、供电系统等。对专门升降人员的提升系统要实施年检制度,要有资质单位进行标准检验并有检验报告。对一些重要设备的重要部件要有检验措施,如:主水泵的泵体、闸阀、管路、供电线路等,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达到规定要求。要重视预防工作,注重安全,实现全面管理。同时对维修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实现数据的传递及时与可靠性相结合,达到安全管理。

4、加强设备的投入力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行业标准,制订规划,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的可靠运行。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全的,要选用先进的设备替换,取代原来的落后设备。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其效率。如:优先采用大功率采煤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等。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篇7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1. 管理理念滞后。

一些煤矿企业, 只注重产量, 对井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 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 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做一个辅助生产工作,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与此同时, 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 一些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眼前产量, 管理理念落后, 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 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重视不足, 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 直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 才开始实施维修, 导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 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的管理理念。

2. 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 机电设备陈旧落后, 通常带病运转, 安全配套措施跟不上, 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 湿度高, 空气灰尘多, 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 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 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 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发生。在一些机电设备中, 存在的隐患较多, 再加之对设备的检修不及时, 检测技术落后, 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 都会导致设备存在较多的故障。

3. 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相关数据表明, 在机电设备事故的责任人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以上。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文化的业务素质不高, 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特种设备, 操作人员的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加上岗位变化频繁, 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在通常情况下, 煤矿的工作环境差, 不安全因素多, 因此被人们视为又脏又累而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 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工作。

二、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

1. 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 要严格把好设备选型关。设备的选型, 要适应煤矿的具体情况。管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机电设备从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到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 都要资料齐全, 认真管理。其次, 把好安装质量关。对新机电设备验收与安装使用, 一定要根据编制的质量标准来实施。对于不合格的产品, 不予接收, 存在质量缺陷、设备不完好的, 不进行安装。当安装工作完成后, 应当由维护技术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等, 共同参加验收, 在试运转正常后, 才能办理移交手续, 投入正常使用。

2. 坚持管理制度化。

加速实施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要解决过去一些设备管理中的不足, 改进并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所有人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作中的缺陷。根据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规定, 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 拟订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落实设备巡回检修制度, 机电工和操作工等要实行岗位制, 督促贯彻规章制度的执行, 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要抓好对一些可能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的更新工作, 提高其技术先进性, 加强设备运行可靠性, 对落后的、功能差的设备, 要坚决淘汰。还要严格落实矿井的停产检修制度, 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质量、施工组织、安全措施等进行检查, 确保安全可靠性。

3. 加强检修管理。

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 煤矿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 实施定期检测设备及供电系统保护等。专门升降人员和混合提升系统, 要实施年检制度, 其余的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检验;主要通风机在投入使用之前, 一定要进行一次性能检测及试运行工作;常用的主要通风机及主排水设备, 实行按月检测;在每年雨季前, 要对水泵、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及线路, 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同时要做联合排水试验, 真正重视预防工作, 注重安全, 实现全面治理。

4. 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 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 要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机电设备, 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要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 要进行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褒奖, 提高其待遇水平, 同时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 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培养一支技术好的设备维修检测队伍, 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懂的操作规程, 熟悉设备性能, 掌握设备原理, 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浅析 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0引言

煤矿的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实现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目的。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设备管理理念落后现在很多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只注重产量,没有突出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生产工区,淡化部门职责,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时落实不到位:机电管理人员无实际职权,仅应付当前的生产。同时,由于生产任务较紧,部分领导盲目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还处于20世纪80年代“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水平。由于企业领导对设备检修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机电设备定点、定期检修工作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往往要到设备出现异常或大故障时才进行检修,因此造成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加大了检修成本。由于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40%。

1.2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煤矿企业的环境非常恶劣,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井下运输、存放过程中,如不注意封存,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措施成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由于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此类事件时常发生。比如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同时很多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1.3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差煤矿因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在人们头脑中己认为是又脏又累又不安全的工作,因此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机电工属于辅助性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一些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人才极为缺乏。有调查表明,现在乡镇煤矿中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大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贻误故障处理时机,起不到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同时资源整合压减关闭矿井工作也是造成矿井技术人员频频跳槽的主要原因。

2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

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分散,只有严谨、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其系统化。在科、区、队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机电人员的配备及责、权、利的分配,以期达到最佳。根据岗位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健全的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机电设备的计划购置、日常维护和审定报废的全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2.1加强设备前期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设备选型:把好设备选型关,选用设备要适应矿山使用情况。管理要责任到人:设备从调入、验收、建档、建删、图纸资料的保管、清点、存放、安装、使用、维修、拆除的全过程管理中要资料齐全,责任到人。

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主要设备、新型号设备的出厂验收、安装、使用,设备管理人员应参与编制质量验收标准、操作规程和安装质量标准。把好地面验收关,努力做到产品不合格不接收;存在严重总是设备、不完好的设备不安装。安装完毕后,应由安装、使用、安全监察、设备管理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验收,试运转并办理移交手续后才能投入使用。

重视技术档案管理:应建立健全设备的验收、交接建档管理与考核制度,并将全部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质量检查、试验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交由技术资料保管员进行整理、建档、登记和保管,如需使用可另行复印。

2.2设备管理应制度化以利学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煤矿机电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要摒弃“难免论”。在机电管理工作中向传统观念挑战,力求工作做到完美,不留缺陷。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人人要有责任意识,克服消极、应付、马虎的思想,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消除工作中的缺陷。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查检修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张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严格执行矿井停产检修计划,每月检修一次,每年进行四次大修,检修计划必须包括检修内容、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等,确保检修质量,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3设备的检修管理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

2.4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机电设备管理中人的因素占第一位,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要尊重保护技术人才,对有特殊或专项贡献的技术人员要适当给以奖励。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机电管理、维护人员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能够轻松的操作、保养、维修和判断与处理故障。

3结语

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法 篇9

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法【1】

【摘 要】 在制药企业实行了GMP管理规范之后,也就对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制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制药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力度、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等。

【关键词】 制药设备 管理 维护 方法 研究

1 加大对全体员工进行GMP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在药品生产中,起到最主要和决定性作用是工作人员。

因此,制药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并使培训工作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计划中的经常性工作。

企业可以由专业性的人才对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等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关于药品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

制药企业在引入了GMP管理规范后,对生产质量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加大对全体员工进行GMP宣传教育的力度,促使GMP变得更制度化和规范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的目的。

2 根据GMP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2.1 建立健全制药设备的论证制度

论证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采购设备的管理、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标示管理、设施设备的验证、设备操作规程、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以及设备报废管理等。

再将设备的添置申请、开箱、调试、采购、验收等工作SOP化,从而大大提高引进设备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2 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和管理制度

并使操作维修SOP化。

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档案和设备操作规程;授权采购指令;设备维修计划;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标示与设备状态标示牌;设备购置论证报告;设施设备验证证书;设备编号一览表;设备报废台帐;设备台帐等。

这样就可以使设备的档案有可查询的依据,在维护设备的时候有根据,使设备的管理更加的系统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

2.3 逐步建立收集制药设备信息的制度

制药企业在掌握了先进产品的生产技术信息时,还要积极收集国外先进的制药设备信息。

这样有利于实现制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药品的效率及药品质量。

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水平还比较低,并且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制药人员的力量,有时即使应用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人员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就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可见,制药设备机电一体化水平实施水平偏低。

为了使制药设备更好地适应制药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状况,充分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制药设备,运用计算机管理设备对生产工艺的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药品生产对人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大大提高制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为生产药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3 依据SOT操作规程管理制药设备

在GMP管理过程中,依据SOT操作规程管理制药设备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当中都需要依据SOT操作规程进行,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对制药设备进行管理时实行SOT管理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采用这种管理可以规范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

例如,将制药设备各种运行记录的收集汇总分析及运行记录的填写情况进行SOP管理,有利于主管领导和生产部门及时地了解全厂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对全厂制药设备进行添置,如果对开箱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实行SOP管理,就可以降低设备添置的风险。

另外,加强对制药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跟踪管理。

依据SOT操作规程管理制药设备还可以对工人的操作进行适当的约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

例如,实现设备操作的SOP化,对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还能减小工人之间操作技能的差异;实现设备维修的SOP化,极大地提高了维修工人的工作效率,缩短了设备停用的时间,使药品生产能够正常进行。

4 对制药设备进行预防式维修

国内制药企业对制药设备进行维修的方法一般是以事后维修为主,就是说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开始对设备进行维修。

这样的设备维修方法是不科学的,如果出现故障比较轻,只会致使医药生产的中断,而设备出现的故障比较严重时就会造成药品返工或者药品报废的`情况,这中制药设备维修方法对制药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随着GMP管理规范的引入,对制药设备维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发展要求。

为了能够适应和满足GMP管理的要求,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设备事后维修的方法,将其变为有坚实技术支持的预防维修设备方法。

这种维修方法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的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这样可以提前发现设备将要出现故障的情况,以便能够对设备出现的事故进行及时地处理,排除设备的故障。

事后设备维修和设备预防式维修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被动的,不能使损失降到最低,而后者是主动的,能够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在对制药设备维修时要才采用预防维修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设备停机的时间,使药品生产能够正常的进行,还有利于药品生产的效率,降低药品生产的成本。

所以,设备管理部门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可以先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连动生产线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实施预防维修,然后再将这样的维修方法应用到所有其他的制药设备上。

5 加大对制药设备的润滑管理和故障管理力度

对制药设备润滑管理在设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其管理时应该按照设备润滑SOP规定进行,在选择润滑油和脂时,生产管理人员应该按照润滑的部位及设备技术文件的相关规定合理地选择符合正规标准的润滑剂。

做好对制药设备润滑的管理工作,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维修费用,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

对于加大对设备故障进行管理的力度,必须要先了解出现故障的原因。

引发运行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的情况、日常保养、自然磨损以及维修检修等,这些都是制药设备在运行管理中造成的故障。

设备管理部门在加强对设备故障管理时,要将设备的故障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按照故障发生的原因、故障的性质等进行分类,在进行设备管理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设备出现故障的种类,然后选择合适的维修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这样就使制药设备的维修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降低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磊.谈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03).

[2]张宾.制药设备的管理[J].河北化工,2009(05).

[3]张元峰.浅谈制药设备与GMP发展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建立制药设备管理系统【2】

摘 要:制药设备是企业生产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为确保实际生产中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作,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制药设备的管理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药设备;维修管理;功能结构

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推行,对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药品生产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同GMP管理相适应,是各相关部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设备管理与药品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GMP管理侧重于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对设备管理并没有提出详细的要求,因此,设备管理如何与GMP管理相适应,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是设备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先后经历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技术系统和维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几个发展阶段。

不同时期的设备管理具有其不同的理论, 但这些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等学说。

设备管理理论体系架构可用图1 表示。

设备的寿命周期包含规划工程和维修工程的内容。

设备的规划工程需要解决设备投资最优方案的决策过程, 还应研究工程经济、市场学和营销学等,以解决设备投资的经济性分析, 并作为设备选型与购买的决策依据, 因此, 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决策科学和价值工程。

设备的维修工程主要研究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机理和形式, 还需要研究设备修理工艺学、诊断学、摩擦学、库存管理、网络技术等,以解决设备维修方式、时机、工艺、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各类问题, 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故障物理学。

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

这一全局性的发展,对我国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2 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2.1 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药品生产企业实行的设备管理模式仍然未摆脱”一年一大修, 大修保一年“的定期保养的维护体系,而这种管理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的发展要求和竞争机制。

大修和计划外的停产太多,频繁的停产使得产量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设备维护流程实际上还是按照传统填写维护单进行的,没有做到信息化,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还存在工作计划时效性差、反馈信息不及时、数据准确性差、各种数据缺乏后期统计分析等不足。

基于以上情况, 我国制药企业应切实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备维护管理等问题,并建立起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特点和制药企业的具体情况,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即关于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工具、以及供应商等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的管理和基本数据的汇集。

第二阶段是通过资料整理,初步建立整个企业的设备系统以及系统的维修性模型,为预防性决策阶段提供数据基础。

第三阶段则是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的主要结构,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性为目标,综合多方面情况,自动生成维护工单,并通过对维护工单的监控达到对整个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维修决策。

2.2 系统功能构架设计与集成

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的管理模式,并根据目前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系统总体目标可概括如下:

(1)建立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使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设备GMP 能力、设备验证、使用与维护、润滑及故障管理运作;

(2)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挖掘设备生产潜力,增加其有效生产时间,减少停机时间,降低正常运行期间的物耗损失;

(3)实施设备的动态管理,适应现代设备管理新的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4)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5)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

根据上述介绍和系统需求分析,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应包含设备GMP 能力管理子系统、设备验证管理子系统、使用与维护管理子系统、润滑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以及系统管理、资产管理子系统,如图2 所示。

(1)系统管理子系统

包括进行窗口管理的”系统窗口模块“、对系统使用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并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企业信息保密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备份模块“、”数据恢复模块“、”数据清空模块“、”系统帮助模块“及能完成相关查询和报表打印的”查询输出模块“。

(2)资产管理子系统

包括”设备建档模块“、”备件管理模块“、”配件管理模块“、”折旧数据模块“、”设备报废模块“,其中”设备建档模块“分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

该子系统是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进行对企业与设备维护工作相关的各项资源的信息的管理。

(3)设备GMP 能力管理子系统

包括”净化功能模块“、”安全保护功能模块“、”结构设计模块“、”在线监控功能模块“、”与公用工程配套模块“。

该子系统是对公司所选型和使用设备在GMP 各项能力方面进行评估的组成部分。

(4)验证管理子系统

包括”设计确认模块“、”安装确认模块“、”运行确认模块“、”性能确认模块“。

该子系统是贯彻GMP 对设备进行验证和评估的组成部分。

(5)使用与维护管理子系统

包括”使用准备模块“、”设备清洁模块“、”设备维护模块“、”设备检查模块“。

该子系统是保证正确操作运行设备、合理进行技术维护、充分发挥设备技术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经济效益最佳的前提。

(6)润滑管理子系统

包括”润滑任务模块“、”润滑设计模块“和”组织岗位模块“。

该子系统是保证制药设备正常使用和防止设备与人或设备与环境间”双向污染“的基础。

(7)故障管理子系统

包括“设备故障信息模块”、“维修数据分析模块”、“维修计划模块”、“维修决策模块”、“工具管理模块”、“维修人员管理模块”、“维修部门管理模块”和“维修工作管理模块”。

其中,“设备故障信息模块”主要是保存对各个设备进行FTA(故障树分析法)和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分析后的数据,为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维修数据分析模块”是对维修性数据模式进行分析,从现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析取维修参数,为“维修决策模块”提供参考;“维修计划模块”是故障管理子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它是知识库,为“维修决策模块”提供维修优化模型;“维修决策模块”初步实现对设备“保养”、“小修”、“项修”、“大修”工作的智能管理;“维修工作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日常维修工作中的报修、受理、维修工作下达、维修记录、维修统计的实时在线管理。

结语

制药设备管理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和特点,但又有其特殊性,即它必须符合GMP 规范对设备管理的要求。

构建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将设备GMP 能力管理、验证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润滑管理及故障管理等进行集成,采用设备的系统性管理理论和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可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使设备管理动态化、生产计划与维修更加合理化、设备使用效率和维修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设备经济效益最佳化。

参考文献

[1] 孙怀远,叶春明.构建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分析研究[J].医药工程设计,2007,28(2): 62~65.

上一篇:大班心理个案分析下一篇:明清文艺思潮阅读理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