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多媒体实验报告

2024-08-23

北邮多媒体实验报告(精选6篇)

北邮多媒体实验报告 篇1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CAN总线技术与iCAN模块实验

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

自动化专业

班级:

2010211411

姓名:

韩思宇

学号:

10212006

指导老师:

杨军

一、实验名称:

实验一:CAN总线技术与iCAN模块实验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CAN总线系列实验箱,测控设备箱,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熟悉iCAN各模块的功能及原理,了解接线端子。

2、学习USBCAN-2A接口卡的使用及安装,安装USBCAN-2A接口卡的驱动程序。

3、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手动设置iCAN模块MACID的方法手动设置各模块的MACID。

4、使用提供的iCANTest测试软件工具来测试各模块的功能及用法,利用测试工具与模块之间通信。

5、学习了解iCAN主站函数库中的主要操作函数及其应用。

6、学习利用VC或者VB编程来对iCAN系列各模块进行操作。

四:实验过程:

1、驱动程序安装:

USBCAN-2A接口卡的驱动程序需要自己手动进行安装,驱动程序已经存放于实验准备内容中。找到驱动程序,直接点击进行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在“管理->设备管理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查看驱动是否安装成功。

注意:安装驱动程序过程中PC机不能连接USB电缆。

2、iCANTEST安装与运行:

连接设备后,打开iCANTEST软件,点击“系统配置”,设置设备类型为USBCAN2,点击“启动”->“上线”,试验各模块的功能。点击“全部下线”,将断开主机与所有模块的连接。

3、各种iCAN模块的测试

4、指示灯,按钮,温湿度传感器的连接

5、测试运行记录与截屏图:

iCAN模块测试运行记录与截图。

图(1)

iCANTEST界面

iCAN4055模块界面如图(2)。DI输入由测控设备箱中的开关控制,DO输出控制设备箱上的灯泡亮灭。

图(2)

iCAN4055模块界面

iCAN4210模块如图(3)。iCAN4210模块为2路模拟量输出模块。将该模块的输出通道0与iCAN4017模块的输入通道3相连,可观察到改变iCAN4210的通道0设定值时,iCAN4017的通道3显示值会随之变化。(通道0为0x8000时,通道3显示为5.000V。)

图(3)

iCAN4210模块界面

iCAN4017模块如图(4)。iCAN4017模块为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将该模块的通道0与通道1与测控设备箱的温湿度传感器相连,可由通道0和1的电压值推导出传感器测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由于实验时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温度测量部分故障,所以通道0显示0.000V,湿度测量部分正常,通道1显示为6.182V。

图(4)

iCAN4017模块界面

6、自编程序主要功能

(1)添加一个输入编辑框和一个按钮控件,通过输入0x00-0xFF之间的十六

进制数来控制iCAN4055的DO通道的输入;再设置一个编辑框edit控件来读取iCAN4055的8位数字量输入通道的状态。(2)设置两个输入编辑框控件,来分别设置iCAN4210两个通道的输出。(3)设置4个编辑框edit控件来分别读取iCAN4017前四个通道ch0、ch1、ch2、ch3的模拟量输入值。

7、自编程序运行结果与截图(课上未做,课下做了界面和程序)

图(5)

iCAN4055模块界面

图(6)

iCAN4017模块界面

8、主要程序部分

(1)有关iCAN4055功能模块的简单功能的实现的整体代码如下:

首先在生成的类头文件Sample4055dlg.h中的类CSample4055中添加申明变量: public:

unsigned char buf[1];//发送数据的数据缓存区 unsigned char recbuf[1];//接受数据的数据缓存区 unsigned long len;int outvalue;int count;CString str;在Sample4055.cpp文件中编写控制代码: 首先添加对变量的定义: ROUTECFG cfg;

HANDLE hRoute=0;//新的ICAN网络

HANDLE hSlave4055=0;//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4055,MACID=1 CSample4055::CSample4055(CWnd* pParent /*=NULL*/){

}

(2)添加每个控件消息响应函数的代码: void CSample4055::OnStartsysButton1(){ : CDialog(CSample4055::IDD, pParent)buf[0]=0;recbuf[0]=0;count=0;len=0;str=“";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fg.iCardType=4;//使用usbcan2接线口 cfg.iCardInd=0;//卡序号

cfg.iCANInd=0;//CAN通道选择(0表示0通道;1表示1通道)cfg.wCANBaud=0x001c;//波特率的设定0x001c(500kbps)cfg.iMasterCycle=500;//主站循环周期 cfg.wMasterID=0;//主站ID

Mgr_AddRoute(cfg,&hRoute);//添加iCAN网络

if(Mgr_StartSys()!=ICANOK)//调用Mgr_StartSys()函数对CAN网络是否启动进行判断,返回为ICANOK

} void CSample4055::OnLink4055Button2(){ if(Mgr_IsStarted()!=1){ { } else { } MessageBox(”CAN网络已启动“);MessageBox(”系统启动失败“);

MessageBox(”系统未启动或启动失败,请先启动CAN网络“);

} else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Route_AddSlave(hRoute,1,&hSlave4055);//添加从站4055,MACID=1

if(Slave_Connect(hSlave4055)!=ICANOK)//判断从站4055是否连接成功 { } MessageBox(”4055连接失败“);

else

{ } MessageBox(”4055连接成功“);

SetTimer(1,1000,NULL);//设定开启定时循环,1代表消息事件id,1000表示1000ms即1s } void CSample4055::OnTimer(UINT nIDEvent)//Timer事件函数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if(nIDEvent==1){ }

len=1;Slave_GetDIData(hSlave4055,recbuf,&len);//读取4055数字量输入端口数据 str.Format(”0x%02x:%d“,recbuf[0],count);

m_getDI.SetWindowText(str);count=count+1;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 void CSample4055::OnButtonSetvalue()//设定4055数字量输出端口值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f((Mgr_IsStarted()==1)&&(Slave_IsConnected(hSlave4055)==1))

{

UpdateData(true);

outvalue=strtol(m_invalue,NULL,16);//按十六进制进行读取 if(outvalue >= 0 && outvalue <= 255){

buf[0]=(unsigned short)strtol(m_invalue,NULL,16);

Slave_SendData(hSlave4055,0x20,buf,1);//发送数据 } else { } } else { MessageBox(”请输入00~FF之间的十六进制数“);

MessageBox(”系统未启动或从站未连接,请查看后再进行操作“);}

(3)2路模拟量输出模块iCAN4210的编程使用 实验代码如下:

首先添加所用变量的申明: ROUTECFG cfg;

HANDLE hRoute=0;//新的ICAN网络 HANDLE hSlave4210=0;//MACID=2

控制代码:

void CSample4210::OnBUTTONStartCANSys(){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8

cfg.iCardType=4;//使用usbcan2接线口 cfg.iCardInd=0;//卡序号

cfg.iCANInd=0;//CAN通道选择(0表示0通道;1表示1通道)cfg.wCANBaud=0x001c;//波特率的设定0x001c(500kbps)cfg.iMasterCycle=500;//主站循环周期 cfg.wMasterID=0;//主站ID

Mgr_AddRoute(cfg,&hRoute);//添加iCAN网络

if(Mgr_StartSys()!=ICANOK)//调用Mgr_StartSys()函数对CAN网络是否启动进行判断,返回为ICANOK

} void CSample4210::OnButtonLink4210(){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f(Mgr_IsStarted()!=1){ { } else { } MessageBox(”CAN网络已启动“);MessageBox(”系统启动失败“);

MessageBox(”系统未启动或启动失败,请先启动CAN网络“);

} else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Route_AddSlave(hRoute,2,&hSlave4210);

if(Slave_Connect(hSlave4210)!=ICANOK){ } MessageBox(”4210连接失败“);

else

} void CSample4210::OnButtonCanok(){ if((Mgr_IsStarted()==1)&&(Slave_IsConnected(hSlave4210)==1)){ } } MessageBox(”4210连接成功“);

{ unsigned char buf[32]={0};

UpdateData(true);if(m_setch0>=0.0&&m_setch0<=10.0){

buf[1]=(unsigned short)(m_setch0/10)*65535;

buf[0]=(unsigned short)((m_setch0/10)*65535)>>8;

} else { } if(m_setch1>=0.0&&m_setch1<=10.0)MessageBox(”提示:请输入0~10V电压“);

{

buf[3]=(unsigned short)(m_setch1/10)*65535;

buf[2]=(unsigned short)((m_setch1/10)*65535)>>8;

}

else { } MessageBox(”提示:请输入0~10V电压“);

Slave_SendData(hSlave4210,0x60,buf,4);

} else {

MessageBox(”系统未启动或从站未连接,请查看后再进行操作“);}(4)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iCAN4017 首先,在生成的.h头文件中添加使用到的变量的申明。public:

unsigned char recbuf[16];unsigned long len;int count;} 在.cpp文件中首先添加iCAN网络定义和申明以及变量的初始化操作。

ROUTECFG cfg;HANDLE hRoute=0;//新的ICAN网络

HANDLE hSlave4017=0;//AI模块4017,MACID=3

CSample4017::CSample4017(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Sample4017::IDD, pParent)//{{AFX_DATA_INIT(CSample4017)m_valuech0 = 0.0;m_valuech1 = 0.0;m_valuech2 = 0.0;

} m_valuech3 = 0.0;m_counter = 0;//}}AFX_DATA_INIT recbuf[0]=0;recbuf[1]=0;recbuf[2]=0;recbuf[3]=0;recbuf[4]=0;recbuf[5]=0;recbuf[6]=0;recbuf[7]=0;len=0;count=0;void CSample4017::OnBUTTONStartCANSys(){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cfg.iCardType=4;//使用usbcan2接线口 cfg.iCardInd=0;//卡序号

cfg.iCANInd=0;//CAN通道选择(0表示0通道;1表示1通道)cfg.wCANBaud=0x001c;//波特率的设定0x001c(500kbps)cfg.iMasterCycle=500;//主站循环周期 cfg.wMasterID=0;//主站ID

Mgr_AddRoute(cfg,&hRoute);//添加iCAN网络

if(Mgr_StartSys()!=ICANOK)//调用Mgr_StartSys()函数对CAN网络是否启动进行判断,返回为ICANOK

{

} } else { } MessageBox(”系统启动失败“);MessageBox(”CAN网络已启动“);void CSample4017::OnButtonLink4017(){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if(Mgr_IsStarted()!=1){

MessageBox(”系统未启动或启动失败,请先启动CAN网络“);

} else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Route_AddSlave(hRoute,3,&hSlave4017);if(Slave_Connect(hSlave4017)!=ICANOK){ } MessageBox(”4017连接失败“);

else

{ }

SetTimer(1,1000,NULL);} MessageBox(”4017连接成功");} void CSample4017::OnTimer(UINT nIDEvent){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if(nIDEvent==1){

Slave_GetAIData(hSlave4017,recbuf,&len);

m_valuech0=((double)(recbuf[0]*16*16+recbuf[1])-0x8000)*10/(double)0x8000;

m_valuech1=((double)(recbuf[2]*16*16+recbuf[3])-0x8000)*10/(double)0x8000;

m_valuech2=((double)(recbuf[4]*16*16+recbuf[5])-0x8000)*10/(double)0x8000;

m_valuech3=((double)(recbuf[6]*16*16+recbuf[7])-0x8000)*10/(double)0x8000;

}

m_counter=count;UpdateData(false);count=count+1;CDialog::OnTimer(nIDEvent);}

北邮多媒体实验报告 篇2

关键词:多媒体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 听觉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27-01

根据孙丽萍等老师关于《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教学与传统听觉训练之比较》及芦雅洁等老师《电化教学与聋儿语训》等文,我们了解到多媒体技术融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为有机的整体,其呈现的信息凸显形象生动、灵活多样、交互实时等特点。多媒体以其广泛卓著的功能、及时丰富的内容、互动交流的手段赢得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者和听障儿童的青睐,在康复听障教学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

多媒体听觉训练系统教学软件是借鉴于传统听力教学的优势,结合多媒体现代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发挥多媒体独有的优势和魅力,通过拟人化情感化的声音,生动逼真的动画、视频,刺激、调动听障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听障儿童深化对动画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印象,从而刺激听力器官的发展。传统听觉训练显得简单、枯燥,静止的画面、单调的录音、教师模仿的声音无法最大限度调动听障儿童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性,儿童只是被动的教学对象,不能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相比之下,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就体现以听障儿童为主,在学习中儿童是主体,在多媒体学习软件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多媒体教学在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优越性,为其在听障儿童康复界的广泛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研究选取了中心语训部20名年龄在4~6岁,听力损失无显著差异且配戴助听器的智力正常的听障儿童,平均听力损失在95分贝,听力补偿在适合范围。将所选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

(2)训练方法对照组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用图片、录音,老师反反复复模仿发音等方法来训练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实验组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如利用启音博士、启聪博士、电脑及电视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

2 结果与分析

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两组学生在两种教学法中听觉能力评估均数的差异性检验。

经T 检验t=-2.538,p =0.032,p <0.0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表现丰富、互动性强,有着传统听觉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1)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的动画、游戏,具有儿童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听障儿童在观看动画、玩游戏中能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探究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开发智力。

(2)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听障儿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多媒体听觉训练系统容量大交互强,拓宽听障儿童的学习视野、提高其思维能力。多媒体听觉训练系统充分发挥容量大、交互性强的特征,科学地展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借助于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声音实现教学活动形声化,教学过程互动化,表现方式多样化,教学形式新颖化等特点,符合幼儿身心特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有效地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促进思维,唤起审美的愉悦。

3.2 传统听觉训练与多媒体软件相比,呈现明显的劣势

(1)传统听觉训练仅凭静止的图片、简单的录音或模仿的声音,简单单调缺乏趣味,不能激发听障儿童的兴趣。

(2)传统听觉训练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听障儿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率不佳。

(3)传统听觉训练容量小,创意不足,难以诠释抽象事物,导致听障儿童学习困难,积极性受影响,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3 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便高效,但若过多地强调和依赖,就会在教学中“抛弃”传统听力教学原本的优势,在本质上改变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功能,给未来的教育发展埋下隐患。在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产生让人不可忽视的、应引起普遍关注负面效应。所以对听障儿童进行多媒体听力教学中要对其负面影响有预见性和解决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目前可发现的局限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听障儿童普遍好动,耐性差,参与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多媒体教学软件固然多样交互,但受程序限制,学习内容固定呆板,不富于随人、环境的变换,具有模式化、类型化的特點。在教学中凸显可反复学习的便利,又暴露多重复少变化的不足,会使儿童的学习热情因反复训练而降温;同时,学习中儿童只面对机器,不能直接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缺乏师生、同学间的直面交流,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

(2)实际应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学习软件的制作设计动力源于市场需求,体现程式化、大众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听障儿童自控力弱,需要监督。教学软件多以动画图像引导学习,结合听障儿童多动善玩的性格,教师在学习、训练中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4 结论

将传统听力训练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应该怎样有机结合,怎样才能发挥现代多媒体训练的优势,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此次实验样本量偏小,实验的结果有待于同行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孙丽萍,丛慧,阴凌.多媒体听觉学习系统教学与传统听觉训练之比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1:38-39.

[2]芦雅洁,陈滨,连银龙.电化教学与聋儿语训[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1:42-43.

北邮多媒体实验报告 篇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级:

名:

号: 学

号: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期:2014年4月16日/30日

目录

实验一 微波通信实验..................................................................................................3

一、实验原理........................................................................................................3

二、实验过程........................................................................................................3

三、实验心得体会................................................................................................3 实验二 组网及VLAN的应用....................................................................................4

一、实验目的........................................................................................................4

二、实验内容........................................................................................................4

三、实验原理........................................................................................................5

1、VLAN简介..............................................................................................5

2、交换机的端口..........................................................................................6

3、广播风暴..................................................................................................7

四、实验过程........................................................................................................7

五、结果与体会..................................................................................................12 附录..............................................................................................................................14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实验一 微波通信实验

一、实验原理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到300GHz的电磁波。微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为了克服地球的凸起必须采用中继接力的方式。实际中一般距离50km就有一个中继站。一条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由两端的终端站,若干中继站和电波的传播空间构成。典型的数字微波端站由微波天线,射频收发模块,基带收发部分,传输接口等部分组成。

微波发信机多采用中频调制的方式。中频信号是已经经过调制的信号,上变频器将中频信号搬移到指定的微波波道,然后经过微波功放,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微波收信机多采用超外差式接收结构。通过本振与接收的微波信号进行混频,得到固定中频信号,然后对中频进行放大和滤波。

二、实验过程

本实验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为:34Mbit/s QPSK系统 ,中频频率是70MHz,射频频率是6GHz。在实验中信号不是直接发送出去,而且通过实体线路连接到接收方,通过信道衰减器模拟微波的远距离传输。

我们观察了眼图,将示波器连接到中频接收机的眼图观测点,通过控制信道衰减器来控制接收噪声的大小。我们观察到,一开始,信噪比大,眼图轮廓很清晰,眼睛睁得很开。微波站两边电话通话听的清楚。不过随着我们控制信道,使其衰减加剧,我们可以观察到示波器里眼图的眼睛轮廓慢慢不清晰了,眼睛越来越小。在眼睛还没完全闭上之前,我们还是能听到电话的声音,但是此时已经有一些杂音了。最后在眼图完全闭上后,我们就只能听到电话里的噪声了,不管对方声音多大也不能在这边的电话里面听到了。从混乱的眼图,我们可以知道信噪比急剧恶化,判决出错,无法还原出信号。

实验室的频谱仪虽然老,但是它能观察到的频谱范围很宽,能观察到6GHz的频谱。我们在频谱仪上观察了射频的频谱。

三、实验心得体会

第三次实验课结束后,我没有及时记录,到写报告的时候已经过去三周了,所以有些实验现象忘了。下次要吸取这个教训,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记录下来。

在实验课的开头,老师带我们回忆了通信原理的框图,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线路码,交织等等,帮助我们从整体框架上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理解通信原理。老师指着微波站,介绍说这个微波站就是典型的通信原理框图。实验室的微波站是比较老式的,比较大,所以我们能看到微波站的各个部分和通信原理的框图对应的很好。通过对微波站各个部分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原理的框图有了感性的认识。老师还帮我们回顾了采样,量化,编码等。通信里面的定理并不多,比如香农定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等。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架起了模拟信号与数学信号之间的桥梁,将信源进行数字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之前我在学习通信原理第四章模拟调制的时候,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先调制到中频,而不直接调制到指定的射频频段。经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中频频率为70MHz。把射频信号变到较低的中频信号的好处是,便于解调器的实现,便于更好得滤波,不同频率的接收机可以共用一套电路,只须改变本振和射频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即可。通过这次微波通信的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用了比较完整的了解,让我们在通信原理里面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有了对应,理解了通原里的框图在现实中是如何实现的。

这学期的课程里我也选了《移动通信》这门课,所以对微波、中继等知识的了解还是有一定的铺垫。虽然微波现在用得不那么多了,但是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备用路径。像无法架设光纤或者假设成本过高的地方如海底、山区、高原,微波通信非常必要。而像灾害易发区,比如万一地震了,光纤断了,那么牢固的微波中继站既不易损害,又容易修复,是尽快恢复灾区通信的必要手段。老师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从灾区传出来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由那里的无线电爱好者发出来的。这次实验中,老师有问到怎样避免连续的比特错误,我脱口而出我知道的交织技术。原来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就是这样一步步为我们的通信服务的。

实验二 组网及VLAN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组成LAN的主要设备,了解掌握LAN的基本特点以及LAN中的常用技术;

2.认识了解LAN、VLAN以及子网的建立和联网、网络配置和协议; 3.进一步了解VLAN的隔离广播功能; 4.了解VLAN的互访功能。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口访问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2)通过微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3)(4)(5)(6)初步了解一些简单命令

用ping命令测试Vlan网络连通性,加深对Vlan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认识 通过多台交换机串联扩大网络实现组播功能 观察广播风暴现象

(7)简单介绍路由器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原理

1、VLAN简介

VLAN,是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LAN)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注意,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或者说是更小的局域网LAN),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单元)的数据交换技术。

VLAN这一新兴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换机和路由器中,但目前主流应用还是在交换机之中。不过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只有三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此功能,这一点可以查看相应交换机的说明书即可得知。VLAN的好处主要有三个: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1)端口的分隔。即便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的。这样一个物理的交换机可以当作多个逻辑的交换机使用。

(2)网络的安全。不同VLAN不能直接通信,杜绝了广播信息的不安全性。

(3)灵活的管理。更改用户所属的网络不必换端口和连线,只更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了。VLAN(虚拟局域网)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分别为:(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4)根据IP组播划分VLAN;(5)按策略划分的VLAN;

(6)按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划分的VLAN。

基于端口的VLAN的方式是最常应用的一种VLAN划分方法,应用也最为广泛、最有效,目前绝大多数VLAN协议的交换机都提供这种VLAN配置方法。老师课上讲到的就是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2、交换机的端口

交换机端口链路类型介绍

交换机以太网端口共有三种链路类型:Access、Trunk和Hybrid。(1)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

(2)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

(3)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可以用于交 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其中,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的相同之处在于两种链路类型的端口都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打标签;不同之处在于Hybrid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而Trunk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

三种类型的端口可以共存在一台以太网交换机上,但Trunk端口和Hybrid端口之间不能直接切换,只能先设为Access端口,再设置为其他类型端口。例如:Trunk端口不能直接被设置为Hybrid端口,只能先设为Access端口,再设置为Hybrid端口。各类型端口使用注意事项:

配置Trunk端口或Hybrid端口,并利用Trunk端口或Hybrid端口发送多个VLAN报文时一定要注意: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的缺省VLAN ID(端口的PVID)要保持一致。

当在交换机上使用isolate-user-vlan来进行二层端口隔离时,参与此配置的端口的链路类型会自动变成Hybrid类型。

Hybrid端口的应用比较灵活,主要为满足一些特殊应用需求。此类需求多为在无法下发访问控制规则的交换机上,利用Hybrid端口收发报文时的处理机制,来完成对同一网段的PC机之间的二层访问控制。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3、广播风暴

所谓广播风暴,简单的讲,当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瘫痪,这就发生了“广播风暴”。一个数据帧或包被传输到本地网段(由广播域定义)上的每个节点就是广播;由于网络拓扑的设计和连接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广播在网段内大量复制,传播数据帧,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网络瘫痪,这就是广播风暴。

四、实验过程

1.通过Console口访问以太网交换机 示意图:

2.打开超级终端,新建连接时进行设置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3.打开交换机,选择更改界面语言

4.键入?查看可用命令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5.尝试键入一些简单命令

6.VLAN的基本配置 示意图

首先建立两个VLAN:VLAN2和VLAN3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分别进入E0/

1、E0/

2、E0/3以太网端口视图进行配置

使用display interface命令查看,可以看到E0/

1、E0/2的默认VLAN变为VLAN2,E0/3的默认VLAN变为VLAN3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下面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使用ping命令检测设置是否正确

在设置VLAN前,从Host3:192.168.0.3能够ping通Host1:192.168.0.1,而设置VLAN后则ping不同

设置VLAN后,从Host2:192.168.0.2上能够ping通Host1:192.168.0.1,而不能够ping通Host3:192.168.0.3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五、结果与体会

这次实验,我们组四个女生都没有参加过计网的课设,所以我们中间遇到了很多问题,然后跑去别的组请教做过课设的同学,磕磕绊绊地最终完成了。一开始我们连好线路,打开超级终端,设置好各种参数后,我们按照讲义一步一步地执行,但是我们第一步便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想先ping一下我们的连线有没有连好,IP设置是否如我们所料,于是用超级终端ping。但是始终显示的结果是连接不上。后来我猜测,有可能不是用超级终端ping,而是在命令提示符上ping。一试果然成功。后来,我们继续按照教程做。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怎么把尖括号变成方括号?我们都记得老师上课有讲过,但是因为接受的内容一下子太多了,我们没记住那么多,于是我只好跑去问临组做过计网课设的同学。之后进行得后面的步骤。后来我们翻了一下教程的前一页,是有介绍的,只怪我们太粗心没有发现。一开始我们没考虑那么多(当然在做之前也不知道),随便插的端口,14,16,20端口。后来,在执行display命令的时候,我们就哭了。因为它从1号端口一个个显示,要一直摁回车到20端口!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再做不会再随便插大数字端口了。而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在广播风暴上。我们发现我们一连好线路就会产生广播风暴。我们一开始以为这不正确,后来问了做过计网课设的同学后,他告诉我们这是正常的。组织广播风暴的方法老师也讲过,一种是硬件上的,即切断线路。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太可能的;另一种就是软件上的,我们需要输入一个命令,从软件上阻止广播风暴。遗憾的是我并不了解软件上的阻止广播风暴机理是怎样的,只知道输入命令便可以阻止了。以下是我们做VLAN部分的ping结果: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通过实验我初步了解了VLAN,交换机端口类型,广播风暴等内容。我准备读研的时候就读网络方向的,这次的实验真的给我一个切身的体会,让我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印象更加深刻。但是遗憾的一点是我们操作不够熟练,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选作任务。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会把后面的实验也一起做了。

至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也结束了。我真的感觉这门课开设的实验很有用,不仅扫盲,而且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学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学这方面的知识,通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未来的通信人,我终于对我们的专业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与定位,获益匪浅。

附录

VLAN部分的操作: [H3C]vlan 2 [H3C-vlan2]quit [H3C]vlan 3 [H3C-vlan3]quit [H3C]int [H3C]interface e [H3C]interface Ethernet 1/0/14 [H3C-Ethernet1/0/14]port link-type access [H3C-Ethernet1/0/14]port access vlan 2 [H3C-Ethernet1/0/14]quit [H3C]interface e [H3C]interface Ethernet 1/0/16 [H3C-Ethernet1/0/16]port link [H3C-Ethernet1/0/16]port link-type access [H3C-Ethernet1/0/16]port [H3C-Ethernet1/0/16]port a [H3C-Ethernet1/0/16]port access vlan 2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H3C-Ethernet1/0/16]quit [H3C]inter [H3C]interface e [H3C]interface Ethernet 1/0/20 [H3C-Ethernet1/0/20]port link [H3C-Ethernet1/0/20]port link-type access [H3C-Ethernet1/0/20]port a [H3C-Ethernet1/0/20]port access vlan 3 [H3C-Ethernet1/0/20]quit

Ethernet1/0/14是 UP 发送的IP帧的帧格式是 PKTFMT_ETHNT_2 硬件地址是000f-e25f-688c 导线类型是 双绞线 端口环回没有设置

端口硬件类型是 100_BASE_TX 100Mbps-速度 模式, 全双工 模式

链路速度类型是自协商, 链路双工类型是自协商, 流量控制: 不使能

最大帧长 1536 最多允许广播报文占用接口流量的百分比: 100% 缺省VLAN ID: 2 网线类型为: normal 端口模式: access Tagged

VLAN ID : 无

Untagged VLAN ID : 2 最后 300 秒钟的输入: 0包/秒 0字节/秒

最后 300 秒钟的输出: 0包/秒 6字节/秒

输入(合计):

219 报文, 28361 字节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广播包, 24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入(正常):

219 报文, 28361 字节

广播包, 24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入 :

0 输入错误, 0 超短包, 0 超长包, 输入碰撞错误, 0 输入描述符错误,奇偶错误

输出(合计):

389 报文, 56227 字节

253 广播包, 76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出(正常):

389 报文,暂停包

输出 :

0 输出错误, 缓冲失败

0 丢失, 0 延时, 0 冲突, 0 被滞后冲突

-包被滞后发送,不完整, 0 校验和错误

0 帧错误, 丢失,字节

227 广播包, 77 多播包,下溢错误,丢失载波

Ethernet1/0/20是 UP 发送的IP帧的帧格式是 PKTFMT_ETHNT_2 硬件地址是000f-e25f-688c 导线类型是 双绞线 端口环回没有设置

端口硬件类型是 100_BASE_TX 100Mbps-速度 模式, 全双工 模式

链路速度类型是自协商, 链路双工类型是自协商, 流量控制: 不使能

最大帧长 1536 最多允许广播报文占用接口流量的百分比: 100%

/ 18

2014《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缺省VLAN ID: 3 网线类型为: normal 端口模式: access Tagged

VLAN ID : 无

Untagged VLAN ID : 3 最后 300 秒钟的输入: 0包/秒 2字节/秒

最后 300 秒钟的输出: 0包/秒 2字节/秒

输入(合计):

187 报文, 25382 字节

广播包, 22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入(正常):

187 报文, 25382 字节

广播包, 22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入 :

0 输入错误, 0 超短包, 0 超长包, 输入碰撞错误, 0 输入描述符错误,奇偶错误

输出(合计):

315 报文, 44026 字节

218 广播包, 75 多播包, 0 暂停包

输出(正常):

315 报文,暂停包

输出 :

0 输出错误, 缓冲失败

0 丢失, 0 延时, 0 冲突, 0 被滞后冲突

-包被滞后发送,-丢失载波

北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期末考点 篇4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简述其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特点:

1.集成性:媒体信息即声音、文字、图象、视频等的集成。显示或表现媒体设备的集成,即多媒体系统一般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本身而且还包括了象电视、音响、录相机、激光唱机等设备。

2.实时性: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象,动画等媒体是强实时的。多媒体系统提供了对这些时基媒体实时处理的能力。

3.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与其它象电视机、激光唱机等家用声像电器有所差别的关键特征。普通家用声像电器无交互性,即用户只能被动收看,而不能介入到媒体的加工和处理之中。

多媒体技术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研究意义如何?

三个阶段:启蒙发展阶段(80’),标准化阶段(90-),应用普及(2000-)研究意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人之间的交流手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计算机发展的角度看,用户和计算机的交互技术一直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集成为一体,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输一体化,使人机交互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数据编码、压缩/解压算法与标准 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硬件与软件平台 多媒体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 超文本和Web技术 多媒体系统数据模型

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媒体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媒体与计算机系统的关系。

媒体是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CCITT对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多媒体信息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正文:包括文字和数据

向量图形:图元组成的图形

位图图象

数字化声音和高保真音响

数字化视频

光存储技术原理是什么?其产品化形式是什么?

技术原理:改变一个存储单元的性质,使其性质的变化反映出被存储的数据;识别这种性质的变化, 就可以读出存储数据

产品化形式是由光盘驱动器和光盘片组成的光盘驱动系统

光盘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哪些?各自含义如何? 容量: 光盘盘片的容量

平均存取时间: 在光盘上找到需要读写信息的位置所需时间 数据传输率:1.从光盘驱动器送出的数据率,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光盘的光道上传送的数据比特数, 这与光盘转速、存储密度有关。2.指控制器与主机间的传输率, 它与接口规范、控制器内的缓冲器大小有关

光盘按照读写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类?

CD-ROM只读光盘 WORM一次写多次读光盘 Rewritable可重写光盘

简述CD-ROM和可擦写光盘的工作原理。

CD-ROM: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是沿着盘面螺旋形状的信息轨道以凹坑和凸区的形式记录的,它既可以记录模拟信息(如Laser Vision系统),也可以记录数字信号(如CD-DA)。

可擦写光盘:1.磁光式擦写原理:当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磁光式,该盘普遍采用玻璃盘基上再加四层膜结构组成,它是以稀土—过渡金属非晶体垂直磁化膜作为记录介质光学膜和保护膜的多层夹心结构。2.相变式擦写原理:利用记录介质的两个稳态之间的互逆相结构的变化来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两种稳态是反射率高的晶态和反射率低的非晶态(玻璃态)。写过程是把记录介质的信息点从晶态转变为非晶态。擦过程是写过程的逆过程,即把激光束照射的信息点从非晶态恢复到晶态。

比较CD-ROM光盘Mode1格式与Mode2格式的异同,并指出它们分别存储哪些数据。

相同之处:

这两种方式的扇区首部都是12字节的同步码(SYNC), 其前后为“00H”而中间10个字节存放“FFH”数据,紧接着的4个字节为地址字段, 或称扇区头(HEADER),它采用分、秒、扇区号的制式确定地址标号, 地址字段中设置了MODE字节, 指明该扇区是哪种格式。不同之处:

用户数据量不同:Model1为2048个字节, Mode2为2336个字节。

存贮数据的类型不同:Mode1用于存放对错误极为敏感的数据, 如计算机程序等;而Mode2用于存放对错误不太敏感的数据, 如声音、图象、图形等。

Mode2的数据经过CIRC检验后的误码率为1/109, 对声音、图象类的数据可以不必做进一步校验;而要满足计算机数据误码率小于1/1012的要求, 则应对Mode1的数据作进一步校验。

多媒体功能卡的作用主要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多媒体功能卡有哪些?

作用:通过这些功能卡将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相连,构成一个制作和播出多媒体系统的工作环境

具有代表性的多媒体功能卡:声音卡、视频卡

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处理芯片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两类:

一是专用固定功能的芯片,这类芯片主要围绕数据压缩标准JPEG,MPEG等开发的;

二是可编程的多媒体处理器,如Intel 750系列,TI公司的TMS320系列高效可编程多媒体处理器以及Philips和Sony共同开发的CD-I等产品。

第一块集成JPEG算法的芯片是?CL550

简述几种常见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红外线触摸屏:在屏幕四边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微处理器控制驱动电

路依次接通红外发射管并检查相应的红外接收管,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整列。能被感知的触针可以是手指或其他任何不透明或者对光散射的透明物体。

请设计一种方法将电教教室中的投影幕布变成触摸屏,简述设计思路。图象采集,对幕布图像进行分析并匹配,在投影仪和幕布图形之间形成一种协议来接受图形中相应位置的操作。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层次性结构如何划分?

从上到下:多媒体应用软件,多媒体开发与创作工具,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驱动程序接口,多媒体驱动程序,多媒体硬件。

简述CD-I系统的发展历程。

CD-I系统是家用交互式多媒体系统, 它是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于1986年4月联合推出的一种电视计算机或称Smart TV系统。该系统把各种多媒体信息存放在容量为650MB的只读光盘上,用户可通过CD-I系统读取光盘的内容来进行演播,光盘的数据使用CD-I格式存放。CD-I的正式商品于1991年面市, 用户可以交互式地把家用电视机和计算机相连, 通过鼠标器、操纵杆、遥控器等装置选择人们感兴趣的视听节目进行播放, 是一种较好多媒体系统产品。

DVI-I型系统与DVI-II型系统的核心部件分别是什么?其系统软件核心分别是什么?

DVIⅠ的核心部件是视频象素处理器82750PA和视频显示处理器82750DA。系统软件:AVSS。

DVIⅡ将这两个芯片升级为82750PB和82750DB, 使运算速度提高了一倍。系统软件:AVK。

VCD与DVD播放系统分别基于哪种视频编码技术? VCD:MPEG-1编码技术 DVD:MPEG-2编码技术

多媒体开发和创作环境一般应具有哪些功能? 提供编程的环境

超文本、超媒体和多媒体数据管理的功能 支持多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 应用连接功能

数据和动画制作功能 友好的用户界面

多媒体创作工具主要有哪几类?分别简述每类的特点与代表性工具。

1、以卡或页为基础的创作工具

大多数以卡或页为基础的创作工具提供一种可以将对象连接于卡或页的环境。一页或一张卡便是数据结构中的一个节点,它类似于书的一页或数据袋里一张卡片。这种页或卡片上的数据比书上的一页或数据袋里一张卡片的数据更多样化。在卡或页上的图符很容易理解和使用。代表工具:ToolBook

2、以图符为基础,基于事件的创作工具

基于图符的创作工具提供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环境。设计之初须先用其他软件来制作各种元素;然后在此系统中建立一个流程图,在流程图当中可以包括起始事件、分支、处理及结束等各种图符;设计者可依流程图将适当的对象从所谓的图符库按下拉至工作区内。这些图符可以包括菜单条的选项、图形、图象、声音及运算等;这个流程图也是事先安排的次序, 同时也表示整个节目的逻辑蓝图;代表工具:Authorware。

3、以时间为基础的创作工具

常见的一种多媒体编辑系统,常用于制作电影与卡通片的节目。大多是以时间轴来决定事件的顺序与对象显示上演的时段。这种时间关系可以许多频道形式出现,以便安排多种对象同时呈现。这类系统中都会有一个控制播出的控制面板,它很象录音机、录放像机的控制板, 含有倒带、倒退、停止、演出及快进等按钮。

代表工具:Action!

4、以传统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创作工具

精通编程的程序员对于多媒体编辑创作系统的限制及依赖工具箱产生对象的方式较不容易接受。因此,一方面保留传统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改进其程序设计环境成为可视化的操作系统。这样程序员既可以用传统的语言来编写程序又可方便地使用媒体开发工具箱,使这些工具箱内的编码可以直接被采用成为重用的编码。

代表工具:Visual BASIC、Visual C++

5、其它专用的创作工具

Windows采用哪两种不同的媒体控制接口(MCI)?简述它们的不同之处。一是使用命令消息接口函数,直接控制MCI设备;二是使用命令字符串接口函数,基于文本接口或命令脚本来控制MCI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基本命令结构及其发送消息到设备的原理不同。命令消息接口使用消息控制MCI设备;命令字符串接口使用文本命令控制MCI设备。

什么是DirectShow? 为在Windows平台上处理各种格式的媒体文件的回放、音视频采集等高性能要求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保证大量多媒体数据处理的高效性,音视频同步,简单方法处理复杂媒体源问题:文件、网络、广播电视等,处理多种媒体格式的问题,支持不可预知的硬件。

数字化表示多媒体信息相交于模拟方式表示优势主要哪些?挑战主要是什么? 不会出现易出故障、常产生噪音和信号丢失、且拷贝过程中噪音和误差逐步积累的缺点。适合数字计算机加工处理。挑战:巨大的数据量。

简述采样定理。

仅当采样频率≥2倍的原始信号频率时,才能保证采样后信号可被保真地恢复为原始信号 人听觉与说话的频率范围分别是什么?

听觉:20Hz到20KHz。说话:20Hz到4KHz。

设量化精度为8b, 依据采样定理,未经压缩的情况下人讲1分钟话的数据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依据采样定理, 设数字化精度为8b, 则1秒钟信号量为64Kbits=8KB,人讲1分钟话的数据量为480KB

多媒体数据中主要存在着哪些数据冗余?空间冗余与时间冗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空间冗余、时间冗余、信息熵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其它冗余。

空间冗余:这是静态图像中存在的最主要的一种数据冗余。在同一幅图像中,规则物体和规则背景的表面物理特性具有相关性。即对同一景物表面上采样点的颜色之间存在着空间连贯性。

时间冗余:序列图像(电视图像、动画)和语音数据中所经常包含的冗余,一组连续的画面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

请比较常用的几种彩色空间。RGB彩色空间:

R,G,B分别代表红(red)、绿(green)、蓝(blue)三色。这是彩色最基本的表示模型

通过对R、G、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可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

HSI彩色空间 :

这种模型中, 用H(Hue,色调)、S(Saturation,饱和度)、I(Intensity,光强度)3个分量来表示一种颜色, 这种表示更适合人的视觉特性。YUV彩色空间 :

Y为亮度信号,U、V是色差信号(B-Y,R-Y)。PAL制式彩色空间即为YUV。优点是亮度和色差信号分离,容易使彩色电视系统与黑白电视信号兼容 YIQ彩色空间 :

广播电视系统另一种常用的亮度与色差分离的模型,NTSC制式彩色空间即为YIQ。Y是亮度, I和Q共同描述图象的色调和饱和度。

设某种颜色的RGB取值为(108, 93, 86),RGB到YUV的变换矩阵为 , 求该种颜色在YUV空间下的取值。

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数据压缩方法划分为哪两类?每类分别给出两个典型例子。

可逆编码(无失真编码): 解码图象与原始图象严格相同,压缩大约在2:1到5:1之间。如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长度编码等。不可逆编码(有失真编码):还原图象与原始图象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视觉效果一般可以接受,压缩比可以从几倍到上百倍来调节。常用的有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

在预测编码中,编码和传输的是什么?误差来源主要是什么? 编码和传输的是这个采样值的预测值与其实际值之间的差值。误差来源: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

对信源X={x1,x2,…,x8}进行Huffman编码,其中x1,x2,…,x8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4,0.18,0.1,0.1,0.07,0.06,0.05,0.04。

JPEG中基于DCT的有失真压缩编码过程有哪几步?简述其工作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量化处理、DC系数的编码和AC系数的行程编码、熵编码

JPEG2000与JPEG相比有什么特点?

高压缩率。无损压缩。渐进传输。感兴趣区域压缩。

MPEG系列标准主要有哪些?各自主要应用有哪些? MPEG-1,MPEG-2,MPEG-4,MPEG-7,MPEG-21 MPEG-1用于CD-ROM存储运动视频图像、数字电话网络上的视频传输。MPEG-2兼容MPEG-1还实现了低码率和多声道扩展用于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等。MPEG-4应用于数字电视、动态图像、互联网、实时多媒体监控、移动多媒体通信、Internet/Intranet上的视频流与可视游戏、DVD上的交互多媒体等方面。

MP3音乐采用的是什么音频压缩技术?压缩率如何? MPEG Audio Player3。压缩率达到1:10 到1:12

MPEG中将图像分为哪3种类型?各自特点是什么?

I图像,利用图像自身的相关性压缩,提供压缩数据流中的随机存取的点。P图像,用最近的前一个I图片(或P图像)预测编码得到(前向预测)。B图像,B图像在预测时,既可使用了前一个图象作参照,也可使用下一个图像做参照或同事使用前后两个图象作为参照图像(双向预测)。

MPEG标准在减少视频图像的时间冗余方面采用了什么方法? 运动补偿技术

相较于MPEG1与MPEG2,MPEG4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MPEG-4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其设计目标使它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MPEG-4传输速率可在4.8-64kbps之间,分辨率为176×144, 可以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

H.26X系列标准主要有哪些?

Px64Kbps视频编码标准,H.263标准,H.264/AVC标准。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压缩标准是什么? AVS标准

语音生成机构的模型由哪几部分组成? 声源、共鸣机构、放射机构

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文件管理系统

建立特定的逻辑目录

传统的字符、数值数据库管理系统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超文本和超媒体

多媒体数据对数据库的影响有哪些?

数据量大且媒体之间差异也极大,从而影响数据库中的组织和存储方法 媒体种类增多增加了数据处理困难

多媒体不仅改变了数据库的接口,使其声、文、图并茂,而且也改变了数据库的操作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查询机制和查询方法。传统的事务一般都是短小精悍,在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也应尽可能采用短事务。为保证播放不致中断,MDBMS应增加这种处理长事务的能力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还有考虑版本控制的问题

简述MDBMS的三种组织结构。集中型:

由一个MDBMS来管理和建立不同媒体的数据库,并由这个MDBMS来管理对象空间及目的数据的集成。主从型:

由多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成, 每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有主从之分。协作型:

协作型MDBMS也是由多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成, 每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没有主从之分。

MDBMS中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策略有哪些?

1.使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和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功能相结合, 实现对非格式化数据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以存放非格式化数据的文件名代替。

2.将关系元组中格式化数据和非格式化数据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元组,存放在数据页面或数据页面组中,统一管理(大系统采用)。

3.将元组中非格式化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格式化数据本身,另一部分是对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小系统采用)。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实现方法有哪些? 特点:

1.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 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 抽取特征(如基于表达式)。2.提取特征方法多种多样。如图象特征有形状、颜色、纹理、轮廓等特征。

3.人机交互。人能迅速分辨要查找的信息, 但难以记住信息, 人工大量查询费时、重复, 而这正是计算机的长处, 人机交互检索可大大提高多媒体数据检索的效率。

5.基于内容的检索采用一种近似的匹配技术。

6.提取媒体对象内容属性的方式一般有手工方式、自动方式和混合方式 方法:

一是基于传统的数据库检索方法,即采用人工方法将多媒体信息内容并表达为属性(关键词)集合,再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框架内处理。这种方法对信息采用了高度抽象,留给用户选择余地小,查询方式和范围有所限制。

二是基于信号处理理论, 即采用特征抽取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克服基于数据库方法的局限性,但全自动地抽取特征和识别时间开销太大,并且过分依赖于领域知识,识别难度大。

简述多媒体对通信的影响。(1)多媒体数据量

(2)多媒体实时性

(3)多媒体时空约束

(4)多媒体交互性(5)多媒体分布式处理和协同工作要求

什么叫多媒体网络?

将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处理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和终端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以达到多媒体通信和共享多媒体资源的网络。

衡量多媒体通信网QOS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 吞吐量,延时,延时抖动,错误率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多媒体集成性(2)(3)运行实时性

(4)操作交互性

(5)系统透明性

什么是CSCW系统?

CSCW是支持有着共同目标或共同任务的群体性活动的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为共享的环境提供接口

典型的协作模型有哪些? 对话模型

会议模型

过程模型

活动模型

分层抽象模型

DAVIC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北邮联通实习报告 篇5

介绍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之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有线网络的基本架构。老师以校园网为例为我们解释了从终端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拓扑架构。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对于第一天的拓扑结构用实验的方法来亲自动手连接和配置。上午的实验是实际操作实验,要求我们用两台三层交换机设备实现四台计算机的互联,通过实际连线搭接和参数配置,我们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网络的架构和特性。下午的实验是通过计算机仿真的办法,在应用软件上模拟校园网络的构建,使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根据网络架构连接并调试相关参数使得一个小型的模拟局域网成功建立。通过实验仿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校园网构建的具体步骤和局域网的相关知识,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有线网络的构架。

专业实习的后两天,我们围绕wcdma无线网络技术展开现代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的学习,这两天给我们代课的是王云飞老师。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可以追溯到“大哥大”时代,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 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接下来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移动通信技术。手机短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在2g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现在正广泛应用阶段的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接下来老师重点介绍了wcdma技术。wcdma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规范提案的概念评估过程中,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3g的主流技术之一。wcdma的优势在于,码片速率高,有效地利用了频率选择性分集和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采用turbo信道编解码,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fdd制式能够提供广域的全覆盖,下行基站区分采用独有的小区搜索方法,无需基站间严格同步。采用连续导频技术,能够支持高速移动终端。相比第二代的移动通信制式,wcdma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更优的话音质量、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快的数据速率、更强

的抗衰落能力、更好的抗多径性、能够应用于高达500km/h的.移动终端的技术优势,而且能够从gsm系统进行平滑过渡,保证运营商的投资,为3g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wcdma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 1.基站同步方式: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灵活组网;

2.信号带宽:5mhz;码片速率:3.84mcps;

3.发射分集方式:ts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sttd(时空编码发射分集)、fbtd(反馈发射分集);

4.信道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支持2m速率的数据业务;

5.调制方式:上行:bpsk;下行:qpsk;

6.功率控制:上下行闭环功率控制,外环功率控制;

7.解调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8.语音编码:amr,与gsm兼容;

9.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10.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保持与gprs网络的兼容性;

11.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12.基站无需严格同步,组网方便。

最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现用zxsdr系列基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收发台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负责移动信号的接收、发送处理。一般情况下在某个区域内,多个子基站和收发台相互组成一个蜂窝状的网络,通过控制收发台与收发台之间的信号相互传送和接收来达到移动通信信号的传送,这个范围内的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覆盖面。基站收发台在基站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手机通信信号的收发与移动平台之间通过空中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在介绍了基站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之后,最后一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基地的实验室,并且指导我们在计算机上模拟组建一台基站,完成相应设备配置,加深了我们对基站构造和各方面互联的理解。

多媒体让物理实验绽放别样精彩 篇6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虽有讲解透彻、易于控制、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是手段单一,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较大,特别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很难体现物理教学实验的科学性、独立性、差异性和体验性,使我们的学生丧失实验兴趣。加之很多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仪器严重缺乏,仪器数量严重不足,老化、破损、陈旧更是屡见不鲜,这大大降低了实验效果,使很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却能很好地改变这一局面,多媒体技术在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与先进计算机通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模拟性、交互性、可视性的高端智能技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验过程往往不全面、不清晰,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时,我常常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突破空间以及动静结合的功能,对实验进行模拟和仿真,使实验过程生动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为了巩固演示实验,我将初二到初三物理教材上的主要演示实验制作成课件,根据中考对每一个实验的要求,通过资料整理与组合,对演示实验从现象描述、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方面制成FrontPage课件。又如,在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如果只是对水流与电流类比做简单描述,学生很难理解该内容,于是,我就用多媒体的“Flash软件”做成动态流动过程,这样,现象就很直观、明显了,学生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增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在今后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多媒体,我相信,多媒体定会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绽放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和明.多媒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2).

[2]胡天文.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2009(05).

上一篇:农业政策学课程论文下一篇:钢铁团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