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

2024-06-28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精选8篇)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 篇1

摘要:鱼苗的养殖,是渔业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养殖户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那么成体的质量与成活率便无法保证。本文详细介绍了鱼塘鱼苗养殖的技术重点要点,对鱼苗养殖技术的改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渔业养殖;鱼苗养殖;养殖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而临海与临江地区的渔业养殖便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渔业养殖也必须要根据时代趋势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及发展。而鱼苗养殖,是渔业养殖工作最基础的一环,为了保证鱼苗的存活率,以及健康成长,必须要明确技术要点,才能保证收益可观,为此文中将展开进一步讨论,作为理论基础。

1鱼塘准备

为了做到让鱼塘干净清洁,让鱼苗健康成长,在投放鱼苗前的清淤排水工作十分重要。水源要好,保证进排水不受阻碍,这取决于鱼塘建设阶段对鱼塘面积的规划是否与鱼苗养殖数量相符,需要合理规划。在放苗的前10天,要用生石灰清塘,用量要根据鱼塘面积及水深情况去计算。清塘完成的次日要用钉耙清理底泥,杀死虫卵及有害菌。清塘一天到两天后便可进水,进水时要用40目筛绢进行筛滤避免野杂鱼及卵混入。进水水位要结合鱼塘大小与深度去计算,不可过多过少,如果水位过浅,底泥较厚,水位回升速度不快,鱼苗会因水温不足而死去或成为僵苗,如果水位较深便会阻碍浮游生物繁殖[1]。鱼苗下塘前5天投放基肥,要用5250kg/hm2~6750kg/hm2单位的腐熟粪肥,避免水中底层缺氧或是毒害成分含量偏高的问题,同时要翻动淤泥使轮虫的休眠卵上浮,能够培育鱼苗的适口饵料,轮虫数量应达到10000/升上下。如果每毫升水中有10个左右的小白点那么每升水就有约10000个轮虫。但如果出现了大量枝角类、挠足类与红虫等,就要用0.3ppm到0.4ppm的90%晶体敌百虫消除,避免影响轮虫存活,如轮虫不足导致绿藻过多,鱼苗下塘易得气泡病,所以应注新水以改善水质,之后再将鱼苗下塘[2]。

2鱼苗筛选

育苗选择应结合当地环境及种植需求来决策,亲鱼质量有问题或是近亲繁殖的鱼苗成活率通常会很低,而且大小不均。部分鱼塘如果卫生条件有问题,孵化用具不干净,也会导致鱼苗携带病原体进而在下池后容易死亡。另外如果是多次拉网出鱼的鱼塘,鱼苗很容易受损进而降低成活率。因此购入鱼苗时应选正规厂家,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鱼塘。

3鱼苗投放

鱼苗投放下塘意味着养殖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保证育苗存活率,在鱼苗下塘前必须做好准备,并且必须要做好全程管理。下塘前要用密眼网进行一到两次拉网,提前消灭敌害生物。而且必须先做好“试塘”,要在小的装置内少量投放鱼苗进行6到8小时观察,未发现异常才可投放。放苗的天气最好选择晴朗的天气,晴天时水温会有一定的提升,所以鱼苗觅食多,生长发育也快。反之阴雨天在鱼苗下塘后,会因水温低而集中在浅水区导致空间不足,消耗了鱼苗的体力也影响鱼苗的觅食,容易导致死亡。水花在2厘米左右时,不同种类的鱼苗将会产生食性分化,所以要及时做好分塘,做到品种单一,大小单一,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问题。分塘放养的实际密度应当保持在150万尾到225万尾/hm2,避免过密或是分次投放,否则鱼苗饲料不足会得萎瘪病。放苗时间应在5月上旬,因为不会过冷或是过热,如不能按时下塘,在鱼苗下塘两到三天要用晶体敌百虫泼洒,此外放苗地点应在上风口,而且要塘水较深的区域投放。装鱼袋在要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确保水温温差在2℃以下后才能放鱼,鱼苗下水时水温应在15℃或以上[3]。

4管理工作

管理是渔业养殖最重要的一环,为保证鱼苗健康,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巡塘,对水况及鱼况进行记录与管理,特别是早上巡塘时必须做到勤捞蛙卵、清污并避免鱼浮头,一旦浮头就要马上换水打氧。如果鱼苗出现跑马病,可用网具进行制止,或是利用添加香料的饲料诱其进食。每隔一定的时间,都需要添加新水,维持洁净的养殖环境。注水时间及水量必须要严格控制,在水位达到一定标准后要定时排出部分旧水,维持一定的水深[4]。此外还要关注水色变化,以便及时施肥,要将水的透明度维持在30厘米以上。在追肥时,无机肥可用氯化铵或是尿素,每公顷鱼塘要用90kg到105kg左右,有机肥则以975kg到1350kg/hm为宜。追肥要均匀避免水质会过浓或过瘦,不利于适口生物繁衍。鱼苗刚下塘应以熟鸡蛋黄为主要食料,3天到6天后,改为豆浆投喂。后期鱼苗食性开始分化,鲢鱼以浮游植物为主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鲤鲫鱼则要以小颗料饲料为主。其他情况应根据实际需求变通,投饵要根据天气、水色及鱼的进食情况灵活转变。为了让鱼苗更健康的成长,获得更好的收益,必须要深入了解鱼苗养殖的技术要点,这样也能够保证成鱼的质量,这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养殖户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宏伟,贾秋红,武金星.西北地区小型温室引进养殖银龙鱼苗的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18(1):82-83.

[2]高军.鱼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7,48(8):178.

[3]杨荣国,杨志江,田洋,等.勃氏雅罗鱼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2(1):33-35.

[4]曾建林.鱼苗养殖技术探讨[J].山西水利,2008(5):58-59.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 篇2

1 清塘消毒与水质调节

入池前鱼苗首先要用密眼网进行空塘清野, 将敌害彻底清除干净, 使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如发现敌害, 还要用敌百虫进行清理。在确定敌害清除干净后, 鱼苗入池前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 水的肥度是否合适[1]。取半桶水, 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10 h, 看是否正常, 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 p H值应在7.0~8.5范围内。还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 如发现池水过肥, 可加注清水调剂, 池水的肥度不够, 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增投人工饵料。养殖水体施用肥料是补充水体无机营养盐类、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但过量施用则可能会使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造成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施肥主要用于鱼、虾、贝类的池塘养殖和海带、紫菜等大型藻类的养殖。使用有机肥应经过发酵、腐熟、消毒、杀菌等处理, 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 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2 培育浮游生物

养殖池塘池底消毒后, 可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刚下塘的鱼苗以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因此鱼苗下塘前3~5 d, 应依水温按每100 m2池面泼洒粪肥22.5~45.0kg, 进行肥水, 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鱼苗的生长速度和轮虫的生物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轮虫的生物量在0~30mg/L的范围内, 鱼苗的日增重率随轮虫数量的增多而加快, 两者呈正相关;轮虫的生物量在32~160 mg/L的范围内, 轮虫的数量越多, 鱼苗的日增重率越低, 两者呈负相关。因此, 控制轮虫的生物量极为重要。鱼苗下塘时, 轮虫的生物量为20~30 mg/L (7 000~10 000个/L) 较适宜。水体轮虫生物量的检查方法:在晴天中午, 用有刻度的小量筒随机取塘水数毫升, 对光看, 像灰尘大的乳白色小点即为轮虫, 数其个数, 求出每毫升水中的个数。多取几个点求平均值, 如水中有轮虫10个/m L, 即达到肥水标准。观察水质, 以灰白色水色最好, 黄绿、嫩绿、黄褐色也很好。当池塘内已有丰富的饵料生物, 且水质达到要求时, 即可准备放苗。

3 苗种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晚, 在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这样可使苗种尽快适应生活环境, 减少应激性。鱼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 如果水温相差过大, 应先逐渐调整温差, 鱼苗适应后再入池。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 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在渔池中的网箱内, 待池内水温与袋内的一致, 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 停10~20 min后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称为“缓苗”。如果开袋时发现鱼苗呈仰卧状态, 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 只要经过缓苗, 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 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 即运输后死亡。因此, 塑料袋运输鱼苗, 入池前要特别细致操作。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下塘, 避免风天、雨天或夜间入池。

4 苗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期必须进行消毒[3]。老塘排干水后, 彻底清除污泥和杂草, 采用翻耕曝晒及冲洗等办法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排除, 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方法:一般先将养殖池注水10~30 cm, 将消毒剂溶于水后, 泼入池中。水泥池用药水多次冲洗,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消毒在放苗前15~20 d进行, 池塘进水10~30 cm, 用漂白粉615 kg/hm2、强氯精120~150 kg/hm2, 溶于水后泼洒池塘。2 d后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 500~2 250kg/hm2全池泼洒, 进水浸泡2~3 d, 然后排干池水再进水20~30 cm, 用菜籽饼浸泡后连渣全池泼洒。消毒时间应由当时的水温、天气和鱼种忍受度来定。在正式放苗前, 必须对养殖水体和水质进行检测。

5 苗种质量

苗种选购和放养苗种要到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好、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供苗企业购买, 应购买原良种繁育的优质苗种, 并索要本批苗种的检疫合格证和发票等凭据。苗种质量简易鉴别方法:一是看苗种体色, 体色正常、有光泽的质量好;二是看苗种的游动, 活泼、游动有力、具有一定的抗逆流能力, 则为好苗;三是看苗种体表, 体表完整、无残缺、无破损、无炎症, 则为好苗;四是看苗种规格整齐度, 个体差异小、规格均匀的质量较好。购买苗种后, 应在傍晚或凌晨运输, 放到池水透明度达到养殖对象要求的养殖池暂养。放苗时间、方式、密度与苗期管理都要适合不同池塘的养殖条件和养殖容量。苗种暂养期间做好饵料投喂、水质监测、水交换处理、病害防治处理、苗种生态状况的记录, 做好养殖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的管理。在苗种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体格健壮、体型正常、无疫病且规格整齐、同种鱼规格基本一致的原则。同一池塘应尽量争取一次放足, 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及出池规格不齐。规格不一致的鱼苗放养在一起, 大鱼苗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小鱼苗, 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

6 鱼种放养注意事项

一是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鱼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轮虫, 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 所以要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4]。二是鱼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 紧贴水面慢慢放苗。三是自行孵产鱼苗要看到2个眼点、1个腰点这3个点, 并能平行游泳时即可入池, 否则要及时投喂, 以免鱼苗因饥饿而致死。

参考文献

[1]李勋业.北方地区鱼苗下塘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3) :10-11.

[2]刘庆营.苗种冬春安全运输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24) :22-23.

[3]黄浦东, 中亚平.鱼苗下塘十注意[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12) :30-31.

池塘鱼苗培育技术 篇3

一、培育池条件

1. 位置选择。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饵源充沛、排灌方便、无遮阳物、无污染源、电力配套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池,以便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捕捞。

2. 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为东西向,呈长方形,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为l~1.5米。池埂坚固,坡比为1∶3,保水性好,池底平坦,土质为黏壤土。

二、放苗前准备

1. 清池消毒。冬闲期间对培育池进行修整,填实池壁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内杂草杂物和过多的淤泥,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以氧化土壤表层,改良底质,提高肥力,减少病害。清池在鱼苗放养前10~12天进行。清池过早,鱼苗放养时往往又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清池过迟,药物毒性还没消失,易毒死鱼苗,或是池水尚未变肥,浮游生物缺乏,影响鱼苗生长。清池药物一般选择最有效、最经济实用的生石灰,干法清池用量为80~100千克/亩,带水清池每米水深用量为120~150千克/亩,方法是将其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2. 施肥培水。在鱼苗放养前5~7天,向池内投施发酵好的人粪尿、牛粪、猪粪等,一般投施量为200~300千克/亩,使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保持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或淡黄色。施肥的目的是培肥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为鱼苗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

三、鱼苗放养

鱼苗的质量要求是:体色鲜嫩,外形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健康无病。放养前,要先用少许鱼苗“试水”,确认清池药物毒性已消失,并拉网将池中的蝌蚪等大型水生动物捕起灭除,以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鱼苗培育一般采用单养方式,鲢、鳙鱼放养密度为10万~15万尾/亩,草、青鱼为8万~15万尾/亩,鲤、鲫、鳊鱼为15万~20万尾/亩。放养时,先将鱼苗袋放入池中适应,待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将鱼苗放入暂养箱中;当看到鱼苗集群在箱内逆水游动时,将煮熟的鸭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投喂1个鸭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在盆内漂洗得到蛋黄水,再均匀泼入暂养箱内供鱼苗摄食;待鱼苗饱食后,将暂养箱移至培育池上风处让鱼苗自行游入培育池内。

四、饵料投喂

1. 培育初期。鱼苗入池后1~5天,规格为0.7~1.2厘米,日投喂豆浆3次,投喂时间分别为9时、14时和18时,日用黄豆量为3千克/亩。豆浆应现磨现泼,以保持新鲜度。

2. 培育中期。鱼苗入池后6~10天,规格为1.2~2.0厘米,日投喂2~3次,日用黄豆量为6~8千克/亩。当培育池水质清淡、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应及时追施有机肥,一般每3~4天追施1次,追肥量为30~50千克/亩。追肥可以增加池水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保证鱼苗天然饵料充足。

3. 培育后期。鱼苗入池11~25天,规格为3厘米左右,投喂蛋白含量为32%、粒径为0.1~0.3厘米的浮性颗粒料。日投喂2次,于10时、17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池内鱼苗总重量的8%左右。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具体投喂量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苗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五、水质管理

鱼苗入池初期,将池内水深控制在40~60厘米,以提高水温,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此后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深,以扩大鱼苗生存空间,保持池水的“肥、活、爽、嫩”。加水时应尽量保持水体平直地流入池内,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流体能消耗过大,影响生长。加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随水进入培育池内。

六、病害防治

鱼苗培育阶段,主要疾病有跑马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等。培育期内每5~7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千克/亩,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泼洒石灰水,可以调节水体pH值和增加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鱼苗健康生长。跑马病发生时,应立即用芦席或竹帘设置路障,切断鱼苗狂游通道,并同时投喂一些适口饵料(蚕蛹粉等)诱其摄食,以终止“跑马”运动。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发生时,用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用量分别为1克/米3和0.2克/米3,连用2天。

七、加强巡池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水质、鱼苗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捞出病死鱼苗并尽快查明原因。若确诊鱼苗患病,应及时治疗。另外,注意检查池埂和排水口有无漏洞,以防鱼苗外逃。

八、适时分池

鱼苗经25天左右的精心培育,规格达到3厘米左右,此时应及时分池,降低密度。鱼苗出池前应拉网锻炼2~3次,以增强鱼苗体质,提高分池成活率。

鱼苗供销合同 篇4

供方:

需方: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友好协商,就买方向卖方订购的想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一、供货品种和规格、数量:鳗鱼苗,全长3厘米以上,30万尾。

二、供货时间:20XX年1月25日至1月30日。具体供货时间由双方提前一天以上商定。

三、供货方式:于乙方的塘边在甲方的监督下过数,过数后由乙方负责运输至甲方指定的`放流点码头。

四、供货价格及付款方式:鱼苗供货价格为18000元/万尾,共30万尾,总计肆拾捌万元整,鱼苗在双方过数后,乙方一次性支付肆拾伍万元给甲方,尾款在一个月内付清。

五、质量要求和货物验收:

1、供货前由甲方对鱼苗种进行抽样测量,样品鱼苗全长(重量)低于约定规格的鱼苗数量不得超过20%,否则甲方可以拒绝收货。

2、鱼苗应健康无伤、无寄生虫。

3、如运输死亡率过高,死亡原因如属于鱼苗质量问题和运

输工具问题的,损失由乙方承担:运输密度由双方在运输装货前商定,按双方商定的运输密度运输而死亡的,损失由双方各承担一半。

4、运输到点后,甲方对鱼苗进行抽样检查,允许千分之五的运输死亡率。死亡率超过千分之五的,超过多少核减多少,例如:抽样检查死亡率为千分之十的,在本次运输数中核减千分之五。

5、运输费用由乙方承担。

六、未尽事宜另行协商。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开户行:    开户行:

账号:        账号:

户名:       户名:

小小鱼苗学问多三年级作文 篇5

小时候,我不懂小鱼儿是怎样被鱼妈妈生下来的呢?鱼妈妈一次又能生几条鱼儿?鱼儿又是否需要我们帮助繁殖呢?我又应该怎样帮助它?今天这个问题将被一一揭晓。

我与同伴一起来到田家湖——这里是专门帮助鱼儿繁殖的地方。我们打听了一下,就直接向人工取卵(精)的屋子,我们似乎慢了一步,精子已经准备完毕,我们来时正在取卵子,喔!原来卵子就是我们吃的鱼籽啊!工作人员对我们说:“取卵时卵不能沾水,如果沾了水,卵子就会马上死亡,取完卵后把精子和卵子倒在一起,加入生水再用羽毛轻轻搅拌,这样,就成了受精卵,卵受精后,再把它倒入孵化桶内,孵化桶中的水会把每颗受精孵分开,这样成功率要高一些……”啊!多神奇啊,多有趣啊!那可爱的小鱼就这样从受精卵中出来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刚孵化出的小鱼儿了!如我所愿,工作人员又把我带入了孵化小鱼的`屋子,这屋子里有二十多个蓝色大桶,都孵化着受精卵,工作人员从一个桶中随意弄了一盆水,我认真一看,啊!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6

1 鱼苗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

在鱼苗的养殖过程中,会爆发很多的疾病,严重影响鱼苗的活力和产量。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由于粘球菌感染而出现的白头白嘴病,会造成鱼苗张口缩小、呼吸困难[1]。还有由于白毛极毛杆菌引起的白皮病,造成鱼苗烂腮。此外,还有由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

2 鱼苗疾病出现的原因

在鱼苗的养殖过程中,其疾病的出现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就是病原体、环境和自身免疫力三个方面。由于鱼苗从母体中刚刚孵化出不久,其整体免疫力较为低下,此时若是鱼苗所生活的环境出现异常,水质污染严重,塘泥未经消毒等使鱼塘中的病原体增多,最终致使鱼苗出现疾病。要想对鱼苗养殖中的疾病进行控制和预防,也应从这三个主要的因素出发,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3 鱼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要想对鱼苗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就要从疾病出现的3个必要因素入手,提高鱼苗自身的免疫力,切断病原体的传播,优化养殖环境。

3.1 提高鱼苗自身的免疫力

鱼苗是刚从母体中孵化出来的,其免疫力本就低于成年的鱼群。另外,每条鱼本身的免疫力也是不相同的,有的鱼苗免疫力较高,不容易出现疾病,而有的鱼苗自身免疫力很差,很容易出现疾病,而出现疾病的鱼苗,很容易感染到未出现疾病的鱼苗,这样很容易形成疾病的扩散。因此,要对鱼苗进行合理的筛选。此外,鱼苗在温度为10~15℃下活动性最强,因此在冬末春初进行鱼苗的下塘能够极大地提高鱼苗的活性和免疫力。

3.2 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首先,鱼苗的合格度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对鱼苗进行严格的管控,检疫不合格的鱼苗坚决不予上市,同时不合格的鱼苗不可放样,做到从源头上做好鱼苗疾病的管控。其次,在鱼苗放样前,对鱼苗进行检查,根据鱼苗所携带的病原体的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手段,比如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寄生虫病,选用水温15~20℃、药浴15 min的10~20 mg/m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2]。此外,鱼苗的饲料也是病原体藏匿的地方,在对鱼苗进行喂养时,要对其饲料进行相应的消毒和杀菌,并在每次喂养后做好清理工作。最后,鱼塘周围也是病原体繁殖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对鱼塘周围进行清理,保持其干净卫生。

3.3 净化养殖环境

对环境的改善是防治鱼苗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环境改善主要有3种方法。首先,水是鱼苗生活的主要场所,及时更换鱼塘的水,能使鱼塘中的有害物质及时得到稀释,改善鱼苗的生活环境。其次,对于一些鱼塘要配备专门的制氧机,保证鱼苗的供氧充足,有效控制鱼苗泛塘。最后,在投放饲料时,要充分结合水质、天气、鱼类的活动进行饲料的科学投放,使鱼苗始终处于良好的水质中,保证鱼苗的活性。

4 结语

在鱼苗的养殖过程中,其活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做到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要同时管控鱼苗的自身免疫力、环境因素和病原体方面,减少鱼苗发生疾病的概率,提高鱼苗的产量和质量。

摘要:在鱼苗的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关乎鱼的质量和产量。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遵照我国鱼苗养殖中的标准养殖措施。基于此,详细分析鱼苗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鱼苗养殖,疾病,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孔祥伟.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J].北京农业,2013(33):190.

全雄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5年5-7月,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街榕桥试验基地进行。

1.2 鱼苗培育池的准备

选择正方形水泥池2口,每口面积300 m2,池深1.5 m,是经过标准化改造的水产养殖池塘,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施。

4月16日,池塘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每口池塘使用30 kg生石灰干法消毒,一周后进水1.2 m左右,进水口用60目的双层筛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等竞争性敌害生物进入。

4月22日,每口池塘施用充分发酵并消毒好的鸡粪20 kg,兑水后全池泼洒,以增强肥水效果,培育天然饵料,为即将入池的黄颡鱼卵黄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1.3 鱼苗放养

5月1日从江苏引进黄颡鱼“全雄1号” 卵黄苗10袋,每袋2万尾,共计20万尾。运输当日,天气晴朗,封袋至开袋耗时共约9 h,长途运输调温试水后至室内长方形玻璃缸(2.0 m×1.5 m×1.0 m)放养,放养卵黄苗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型正常,游动活泼。开口3 d后,移至池塘培育。

1.4 饵料投喂

科学投喂饵料是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关键。在培育早期,以池塘肥水为主要手段,繁殖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作为主要饵料,并适时捞取生物饵料或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作为补充。20日后,用少量鳗料在饵料台上驯食,待鱼稳定上饵料台后,逐渐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黄颡鱼属杂食性,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本次试验选用的鳗鱼粉状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40%以上,揉成团状后放在饵料台上饲喂,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投喂量以1 h内吃完为宜,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试验后期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0号料,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1.5 日常管理

每日坚持定时巡池,观察水色、水质变化和鱼苗活动情况,观察有无浮头及其他异常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坚持测定并记录水温、溶氧、pH值。在夏季高温及雷雨等天气突变节点,另加夜间巡查,以便对突发情况做出增氧、加注新水及药物等控制措施,防止泛池。每天将池中残饵和粪便排出,检查进出水口防逃筛绢及水流。在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中草药添加剂等增强苗种体质。定期合理利用生物制剂EM菌、芽孢杆菌等对水体进行调节,底质改良剂优化水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发病率。苗种培育期内,溶氧变化范围5.0~7.0 mg/L,pH值6.5~9.0,透明度20~35 cm。

2 结果

因各成鱼养殖点放养鱼种时间不同,黄颡鱼鱼种于2015年7月5日-20日分批次出苗,培育时间65~80 d,共计121 400尾,成活率达到60.7%,平均规格达到5.8 cm/尾,分别在闽侯县、永定棉花滩水库、尤溪街面水库进行成鱼养殖。本次试验,在完成好科研目标的同时,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3 小结与分析

“全雄1号”生长速度快,将其作为福建地区黄颡鱼主推品种,可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初步摸索出较为成功的黄颡鱼苗种培育模式,解决了黄颡鱼苗种低成活率的问题,为我省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与养成提供一定的经验。

利用面积300 m2的水泥池高密度培育黄颡鱼苗种,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值得借同行借鉴。但本次培苗试验成活率还是偏低,笔者认为放养密度还是偏大,培育过程水质较难调控,生物饵料不够充足,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另外,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天然生物饵料是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但生物饵料的供应受自然条件限制,无法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替代生物饵料的开口饵料研发是黄颡鱼产业发展的关键,黄颡鱼专用人工微粒饲料的研发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综合本次黄颡鱼鱼苗种培苗过程,病虫害发病率较低,疾病综合防治成效显著。采用定期投喂中草药、多维等免疫增强剂的方式,增强了苗种体质,降低了发病率。黄颡鱼苗种培育期尤其要注意“红头病”,一旦发病,由于黄颡鱼体表无鳞,对某些药物比较敏感,治疗用药时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5-11-06;修回日期:2015-11-14)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 篇8

1 广东地区气候条件

广东省地处中国南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临靠广阔的海洋, 海洋和大陆均对广东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主要气候特点: (1) 热量资源丰富。广东气候温暖, 冬无严寒, 年均气温20.4~23.1℃,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9.0~17.0℃;无霜期长, 南部基本无霜;全年日照时数为1 500.0~2 100.0h。 (2)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500.0~2 000.0mm, 主要集中在4-9月。 (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南北差异和山区的地形作用, 尤其是山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气候类型。 (4) 自然灾害多。主要灾害有强对流 (冰雹、龙卷风、强雷雨大风) 、暴雨洪涝、台风、干旱等, 其中热带气旋和暴雨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广东省季节性的气候特点是: (1) 春季 (3-5月份) 。处于冷暖交替的季节, 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 气候很不稳定;雨季一般从4月份开始, 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2) 夏季 (6-8月份)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广东普遍吹偏南风, 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 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多;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 有近90.0%的热带气旋出现在这个时段内, 平均每年有7~8个热带气旋影响广东, 登陆的有3~4个。 (3) 秋季 (9-11月份) 。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 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多晴朗天气, 降水少, 开始进入干旱季节。 (4) 冬季 (12-2月份) 。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到达广东后强度大为减弱;冬季温暖, 降水少, 天气晴朗, 阳光充足;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9.0~17.0℃, 南北部的温差达7.0℃以上;广州1月份平均气温13.5℃, 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2 锦鲤的生理特性

锦鲤属于杂食性鱼类, 性情温顺, 喜群游摄食, 可摄食软体动物、水生植物、藻类等天然饵料;人工养殖除幼苗阶段使用天然饵料外, 一般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锦鲤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强, 可在水温2.0~30.0℃、pH值6.5~8.5的水环境中生活;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温度20.0~25.0℃、pH值7.2~7.5、硬度低、溶氧量5.0mg/L以上的水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但锦鲤不耐温度的突变, 温差突然超过2.0~3.0℃, 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锦鲤的寿命较长, 一般可活30a, 最长可达60a以上。锦鲤在自然条件下, 初次性成熟为2龄;锦鲤卵为粘性卵, 产出的卵粘附在水草等的物体上完成胚胎发育孵出鱼苗;每年的4-6月, 水温18.0℃以上时, 是其繁殖季节;锦鲤繁殖能力较强, 怀卵量与年龄、个体、营养等条件有关, 1尾3~4龄的雌鱼1次可产卵10~30万粒, 受精率一般达80.0%~90.0%。

3 锦鲤的繁殖

3.1 繁殖设施

鱼池选择方形或长方形均可, 面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为了养殖与管理方便, 产卵池和孵化池不宜过大。整个鱼池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无污染, 每个鱼池都要安装水循环过滤设备和增氧设备。鱼池准备好后, 要进行彻底地洗刷和消毒。新建的水泥鱼池要用干净的水浸泡20.0d左右, 把水排干,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繁殖用水以pH值7.0~7.5、低硬度的水质为好, 水体的溶氧量保持在5.0mg/L以上。鱼池一般要建在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方, 不要建在公路、工厂、学校、居民点等嘈杂地区的附近, 以免锦鲤产生应激反应。

3.2 亲鱼的选育与培育

1) 亲鱼的选育。选择优良的亲鱼是搞好锦鲤繁殖的关键, 因此, 要选择品系纯正优良、特征明显、体格健壮、色彩艳丽、花纹边际清晰鲜明、泳姿优美、无缺陷和病害的锦鲤。锦鲤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为2龄, 初次性成熟时, 其生殖机能不够旺盛, 怀卵量不足、产的卵不饱满, 孵出的鱼苗先天发育不良的较多。考虑到繁殖效果和鱼苗质量, 繁殖用亲鱼要求既要达到性成熟, 又要达到体成熟。因此, 亲鱼的年龄宜选择雌鱼4~8龄、雄鱼3~5龄较好, 此时亲鱼体格健壮、生殖机能旺盛、生殖腺饱满、卵个体大、精子活力强, 孵出的鱼苗体质好、存活率高。雌雄比一般为2∶3或1∶2, 雌雄鱼的体质、大小、年龄等最好基本相当。

2) 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其性腺发育、受精率和产卵率。在繁殖季节前1个月左右, 将选择好的雌雄亲鱼分池饲养, 一般水深1.5m左右、面积100.0m2的水面可投放4~8尾,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采用微流水养殖, 保持水温18.0~22.0℃、水中溶解氧5.0mg/L以上、pH值6.5~7.5。投喂营养全面的浮性优质锦鲤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量35.0%~40.0%, 以确保亲鱼的营养需要;每天的投喂量按亲鱼体重的2.0%~3.0%计算, 上、下午各投喂1次。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每6.0~10.0d换水20.0%。一般经过1个月的强化培育, 亲鱼性腺可达到丰满成熟的程度。

3.3 产卵与孵化

1) 产卵。因气候环境条件不同, 各地锦鲤的繁殖季节亦有所不同。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 锦鲤就可进行繁殖;根据广东的气候条件, 锦鲤的繁殖季节一般为3月下旬至5月中旬。由于锦鲤卵为粘性、沉性卵, 因此在产卵前需在产卵池中放入鱼巢, 使鱼卵附着在上面。鱼巢可选用冲洗干净、消毒后的水草、棕榈皮、水葫芦或化学纤维等。为了提高锦鲤后代的优质率, 将锦鲤按品系进行分类配对, 按2∶3或1∶2的雌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 当气温达到18~20℃时, 雌雄鱼会自行追逐, 受精产卵。产卵过程中, 停止流水, 注意观察鱼巢, 如鱼巢上附满了受精卵, 要及时将其移出、更换新的鱼巢。不同锦鲤的产卵量不同,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 平均每尾每次产卵量18万粒左右。

2) 孵化。将布满鱼卵的鱼巢放入孵化池前, 要用3%左右的盐水浸泡5min进行消毒, 以预防水霉病。孵化池的水温要与产卵池的水温相同。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高低关系密切, 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 孵化期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 水温在18℃时5~7d可孵出鱼苗, 水温在22℃时3~4d可孵出鱼苗, 水温在25℃时只需2~3d即可孵出鱼苗。如水温控制在18~24℃、孵化时间控制在3~4d, 孵化率可达90%左右, 鱼苗畸形率低于5%, 且孵出的鱼苗体质健壮, 优质鱼苗数量较多。孵化时, 要防止水质受污染, 保持水质干净、卫生、清晰, 防止水温急剧变化, 避免阳光直射, 适时增氧。

4 鱼苗培育

4.1 水质控制

良好的水质条件是保证锦鲤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要求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0mg/L以上, pH值控制在6.5~7.5之间, 水质无污染, 水面清洁。为观察锦鲤在水中的活动情况, 鱼池池水的透明度在0.3~0.4m较好, 如透明度太高, 鱼容易受惊;透明度太低, 不容易看清锦鲤在水中的摄食和活动, 不便巡塘观察。池水的透明度调节可通过注水、换水或施用清洁剂、净化剂及吸附悬浮物等手段来实现;pH值调节可按池水30.0mg/L左右全池泼撒生石灰的方法进行。夏季水温高时, 要及时换水, 夏季5.0~7.0d换水1次, 春、秋季10.0~15.0d换水1次, 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0%~30.0%。

4.2 饲料与饲喂

鱼苗孵出后前3d, 以腹部的卵黄为营养来源;3d后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 仔鱼开始沿着池边自由游动, 并开口摄取外界食物, 这时可投喂小型枝角类和单细胞藻类等生物饲料;如果缺乏生物饲料, 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其方法是:用纱布将蛋黄包好、捻碎, 然后将纱布包在鱼巢和池边的水面上轻轻拍动, 使蛋黄颗粒通过纱布孔均匀悬浮在水中, 供仔鱼摄食。一般每天投喂1次, 投喂量以投后1h内基本吃完为宜。为保持水质清洁, 投蛋黄后应及时清污。仔鱼生长至1cm以上时, 将使用过的鱼巢取出, 进行鱼苗培育;有条件的地方, 也可将仔鱼移入鱼苗池进行培育。鱼苗生长至2~3cm时, 可投喂水蚯蚓、黄粉虫及其他质量高、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次数要根据鱼体规格的大小来确定, 鱼体达到30g以上、水温15~25℃时, 日投喂2~3次, 日投喂量占总体重的2%~3%;水温25~30℃时, 日投喂3~4次, 日投喂量占总体重的3%~5%。如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水中溶解氧充足、水温适宜、鱼体健壮且食欲旺盛时, 可适当增加投喂量, 反之则减少。总之, 要根据仔鱼吃食情况、鱼体规格和水温等灵活掌握, 每次投喂以锦鲤吃8~9成饱为宜。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 鱼苗的存活率可达80%以上。

4.3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抓住“四定、四观察”的要领:定时投喂饲料、定期监测生长情况、定期加注新水、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随时观察水质变化、观察鱼的摄食情况、观察鱼的泳姿、观察鱼的体色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 加强鱼池的水质管理。经常保持循环过滤的微流水, 使鱼池水质活、爽。更换鱼池水时, 温差控制在1.0~2.0℃, 不能超过2.0~3.0℃。

2) 经常测定池水的pH值, 尽量控制在7.2~7.5。pH值过高或过低, 都将引起锦鲤的不适。pH值在6.5以下时, 锦鲤不仅体色变浅、不鲜艳, 而且容易患烂鳃病。

3) 及时清理鱼池中的杂物、残余饲料和排泄物, 以免有害物质浓度过高, 危害鱼体健康, 引起其死亡。同时, 需经常检查排污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4) 华南地区盛夏季节气温高、光照强, 要在鱼池的上方加盖遮光物, 以起到防止光线强烈直射而引起鱼池水温升高的作用。同时, 要保持鱼池棚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5) 坚持每天巡塘2~3次, 并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鱼体的活跃度和摄食情况, 防止出现意外的泛塘事故。在阴雨或暴雨天气, 要及时注入新水和增氧。

上一篇:《遵守交规,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下一篇:乌丹汽车站2013年度春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