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2024-10-24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通用10篇)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篇1

第三单元比例的教案

知识点:

《一》、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扩大或缩小,就是把这个图形的每一条边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例题:

1、把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画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

分别是多少?周长是原来的几倍?面积是原来的几倍?

2、把一个三条边的长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支教三角形,按照2:1的比放大,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厘米,和()厘米。如果将它按1:2的比例缩小,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厘米,和()厘米。

3、把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按照2:1的比例放大后,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按照1:2的比例缩小,那么面积是()平方厘米。

知识点

《二》、比例的意义: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题: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项可以组成比例 5 : 6和15 :18

0.2 :0.1 和3 : 1

1/2 : 1/3 和 1.2 :0.8

2、判断:边长2厘米和边长6厘米的两个正方形,他们的边长的比与他们面积的比能组成比例()

3、某日正午,阳光下人高1.5米,影长1.2米,树高3.5米,影长2.8米,分别出人高和影长的比,树高和影长的比,他们能组成比例吗?

知识点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归纳总结: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假设

能组成比例,再分别算出外项的乘积和内项的乘积,若相等,则可以组成比例,若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例题:

1、2 X 7=1.4 X 10这个式子可以写出几个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例可以组成比例。:10 和9 :15 :5和 4 :1

:1 和 6 :2

3、一个比例的四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75,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则这个比例是?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篇2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一剑飘雪 整理 由于分数和图显示不了,所以可以下载WORD文档。 下载地址:pickup.mofile.com/8005112753800538 如不清楚如何下载点:下载说明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的内容是(反比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分教材析学情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六)年级学生再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平时生活中对数学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变化的量,正比例),具备了一定的(思考、探索、操作)能力,拥有认真、好学、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生活实际,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猜想、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以加深学生的感受。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讨论、探究、观察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此外,根据我对教材的解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为: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首先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再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相对教师的教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利用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将会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流程

根据

(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和表格: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边边长的变化关系,把表格填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带着问题和急于知道结果的好奇心进入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下3个活动

活动一:根据情境,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的长而增加减少,在此基础上,追问:表1,表2中长方形相邻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①表1中相邻边长乘积都是24 ②表2中相邻边长积不相等,但和相等都是12

活动二:课件出示王叔叔游长城的情境和相应的表格。提问: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在此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猜测等活动。在汇报展示时预计出现以下情况:①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10*12=60*2=80*1.5=120 合理。肯定

引导学生明确。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活动三:情境中表1 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成反比例吗?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解决问题。

布 鲁 纳 曾 经 指 出“教一门学科,不 是 建 立一个小 型 的 图书馆,而要学生 独 立思 考,积 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我注重将“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达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练习巩固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两道题目

第一题:基础训练,引用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判断是否成反比例的过程,巩固反比例的认识。

第二题:巩固训练, 引用练一练的第4题,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是如何学的?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 篇4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A Let’s learn 陈宝凤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或短语:have a cold, have a toothache, have a fever, hurt, have a headache. 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have a sore throat. 3.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s the matter, Mike? I feel sick. I have a fever.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练习。 4. 能够理解会并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掌握A 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单词和短语,并会用询问他人身体善、状况的问句和答句替换关键词操练所学新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是正确拼写四会单词、短语和掌握三会单词throat的`发音。 三、 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时教学课件。 2. 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3. 准备一支体温表和一顶医生的帽子。 四、 教学步骤 课前两分钟 一.热身活动 1. Warm up 师放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曲:My father is a doctor. 二.新知呈现 2. 师生口语练习What are you? I’m a student. What’s your father/mother? He’s / She’s a ……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3. T: I’m not fine. I feel sick. I have a flu. 师做擦鼻涕的动作。师出示一支体温表,说I have a fever. 呈现单词卡教学have a fever. 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让学生触摸他人和自己的前额来判断是否发烧.师问: What’s the matter? 引导生答 I have a fever. 课件展示操练句型,板书。 4. 师: I have a fever . Maybe I have a cold.单词卡,课件展示操练句型,板书。 5. And my throat is sore. I have a sore throat. 并教学该短语.单词卡,课件展示操练句型,板书。 6. And I have a headache, 单词卡,课件,板书。 5. 师课前准备一只漂亮的糖果盒,装有巧克力等糖果,请学生猜: What’s in the box? 学生猜出后,师说:Yes ! Here are some sweets. I like eating sweets. So I often have a toothache. 师做牙痛状, 呈现图片教学该短语.词卡,课件操练句型, 6. 呈现一人受伤图片,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Does he have a fever? Does he have a headache? Does he have a sore throat? 学生回答NO. 师接着说: Oh, look, his leg hurts. 师出示自己贴着胶布的手说: My hand hurts too. 教学单词hurt. 7. 师放A Let’s learn 部分的视频录音,学生跟读. 三.巩固练习猜测游戏,课件 “看病”游戏 请六个学生上台,每人选一张短语卡片,师戴医生的帽子提问:Cold, cold, Who has a cold? 抽中have a cold 的学生上前一步,做动作并说:Cold, cold , I have a cold. 巩固延伸,课件一家医院,小组内做个新对话,并上台展示。 四.巩固延伸 Make a new dialogue.并上前台展示。 五.Homework.

六下后四个单元梳理 篇5

1、作者?体裁?

2、以什么为线索?

3、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4、谁发现了X光,谁发现了人工放射性?

5、内陷、冶炼、溶解、沉淀、烟熏火燎、搅拌、悼念(5b)

6、淡蓝色的荧光指?

7、为什么说淡蓝色荧光融入了女子美丽的生命?

8、玛丽的可贵性格指什么?

9、伟大的自然发现指?

10、生意义的发现指?

11、人生意义的发现指?

12、背四个“变成”

13、如何理解四个“变成”

14、“奖金捐赠、奖章当玩具、身后40年笔记本仍有放

射线”这一切说明什么?

15、爱因斯坦如何评价玛丽·居里?

16、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坚定、执著、淡泊名

利、忘我投身科学的人。)《千年梦圆在今朝》

1、“前年梦”指什么?

2、什么代表着千年梦圆了?

3、课文赞扬航天工作人员什么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作者?主要观点?

2、?指!指 好处?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4、用那些具体事例来说明?另举例说明。

5、“打破沙锅问到底”相关词语?表达什么精神?

6、背排比句(善于……有所…..)

7、发现真理的条件? 《我最好的老师》

1、写法?

2、怀特森老师的独特教学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3、“冒险”双引号表特殊含义,为什么对我们是冒险?

4、科学精神的词语:一丝不苟、锲而不舍、不断创新……

5、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6、工作精神:坚持不懈、发愤图强、迎难而上

7、工作态度:不耻下问、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8、工作方法:举一反

三、各抒己见、古为今用 《难忘的启蒙》

1、我受到哪些启蒙?

2、通过哪些事获得了启蒙? 《老师领进门》

1、体裁?田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2、文中哪句说明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十年…插柳)

《新来的王老师》

1、体裁?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忘不了的笑声》通过同学的笑声体现? 《作文上的红双圈》中作者永远忘不了?

1、信由几部分组成?格式?

2、背138页、139页要求部分。

3、建议书几部分组成?

4、建议内容包含?

5、给老师、同学的赠言各一个。古诗词背诵

1、《七步诗》作者?

2、“豆”比喻?拟人的诗句?

3、抒情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4、《鸟鸣涧》作者?写的什么时候的哪的景色?

5、静态描写诗句?动态描写诗句?

6、《芙蓉楼送辛渐》作者?表现诗人孤独感的诗句?

7、《江畔独步寻花》作者?表现花多与密的诗句?

8、春、夏、秋、冬诗句各两句。

9、《石灰吟》作者?描写石灰特征的诗句?

10、喻人的诗句?

11、描写《竹石》特点的诗句?

12、《竹石》抒情的诗句。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什么贯穿全诗?几处地名?

14、解释3、4/

5、6句

15、《己亥杂诗》作者?含比喻的一句诗?

16、风雷比作?万马齐喑比作?

17、《浣溪沙》作者?体裁?词牌名是?

18、乐观人生道理的诗句?

1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送谁?比喻诗句 综合复习

1、《养花》体裁?作者?曾学文章?

2、养花的乐趣?(3点)/用原文回答?

3、《生活是多么广阔》体裁?作者?曾学课文?

4、157页课后题5、158页1、4题

6、从哪发掘的?

7、《狱中联欢》选自?主人公?

8、表现共产党什么精神?(顽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

9、春联(带横批)

10、《名碑荟萃》最大书法艺术宝库是哪?收藏了从

()至()的碑石。

11、几位书法家?特点?作品?

12、什么是琥珀?《琥珀》作者?体裁?

13、《智慧之花》讲了哪两个小姑娘的事?怎样的事?

语文六下第六单元复习设计 篇6

【复习思路】

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有《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等课文,还有一个单元练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以达到综合知识,形成知识结构链,促进学生智能和个性发展,采用“串珠成链”的方式,把散落在教材中各个知识点整合起来,让知识在整体中发生聚合效应,以达到高效地单元复习。

【复习过程】

一、寻觅课文异同,整体把握内容

1。第六单元有哪些课文?这些课文都有什么共同点?什么不同点?请同学说一说。

2。全班讨论交流。

共同点:《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课文的内容都是状物的,作者通过写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墨梅,以表达赞美和喜爱之情,感受自然美和艺术之美。

不同点:

①体裁不同。《广玉兰》《夹竹桃》是散文,《古诗两首》是咏物诗。

②作者不同。《夹竹桃》作者季羡林,被誉为“学界泰斗”(齐读作家卡片――季羡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③表达方式不同。写广玉兰突出幽香、纯洁、旺盛的生命力,夹竹桃是赞美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写石灰和墨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写梅花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以寄托诗人的志向。

教师小结:第六单元的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都是经典之作。这一组课文放在一起主要是学习状物、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二、寻觅重要视点,串珠知识之链

1。特殊字音:

这一单元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可不能疏忽。首先要注意几个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的特殊读音。

出示:玉琢冰雕(zhuo)

参差(cen ci)

微风乍起(zha)

教师提示:“琢”“乍”都是翘舌音。“参差”是多音字,特别要注意“参”的读音,如“人参shen”“参加can”。“差”的读音,“出差chai”“差不多cha”。(学生齐读,抄写在笔记本。)

2。重点句子:

出示:

(1)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这句话写出了广玉兰绽放的花儿和,从词语中感受到的,我觉得作者眼中、心中的广玉兰。

(2)指名学生读句子,集体讨论:

这句话写出了广玉兰绽放的花儿洁净和高雅,从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等词语中感受到的,我觉得作者眼中、心中的广玉兰美得无法用语言描述。

3。重点段落:

出示: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2)这段话写出了夹竹桃的____。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写迎春花、玉簪花和菊花是为了突出____,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师生讨论共同完成。)

4。古诗:

(1)出示:《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运用了XX的写作手法。诗人于谦借石灰抒发了XX的思想感情,诗人王冕借墨梅抒发了XX

(2)集体讨论:《石灰吟》《墨梅》这两首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诗人于谦借石灰抒发了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人王冕借墨梅抒发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三、寻觅经典操练,重视语用表达

1。本单元中有值得注意的语言操练点,如《夹竹桃》一课出现了表示双重否定的句式: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仿照这句话造一句表示双重否定意思的句子。

学生操练:

2。“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状物的,都是名家经典之作,要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广玉兰》的第三自然段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出了广玉兰的各种形态。仿写这一段:选写一种花的姿态,如梅花、桃花、迎春花、樱花等。

学生操练:

六下第四单元作文心愿500字 篇7

每次一回到家,阳台那里就飘来阵阵烟味。面对此景,我知道爷爷又在抽烟了。可每次去找爷爷,叫他不要抽烟,他都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或者直接来一句“好。”来搪塞我。

当我回到客厅看电视时,他又会偷偷去厕所抽烟。有一次我发现他想去厕所抽烟时,我故意问:“爷爷你去干什么?”他支支吾吾的回答:“上厕所你也要管。”可是他从厕所里出来,我往前凑去一闻,一股浓浓的,刺鼻的烟味儿进入鼻子里,呛的我直咳嗽。我生气地对爷爷说:“原来你每天说上厕所,原来是在抽烟啊。”爷爷见我生气,马上应付我说:“好好好,下次不抽了。”但是每天他上完厕所,厕所里总会传来一股浓浓的烟味儿。

爷爷,你知道吗?看到身边那么多人因为抽烟得病去世,我多么害怕,我多么希望你能把烟戒掉,因为我希望你一直在身边陪我长大,一直是我的好爷爷。

爷爷,如果你把烟戒了,我答应你一定好好学习,以后再也不玩游戏了。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篇8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

一、《北京的春节》语段一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答:(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用波浪线划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同学们想想,你们的年前都有哪些准备或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北京的春节》阅读练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这样分层的根据是。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京的春节》阅读练习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在文中起()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A、过渡句 承上启下B、中心句 总结C、总起句 总起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年的除夕夜你是怎样过的呢?有哪些人与你一起过呢?你有什么感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北京的春节》阅读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音序是();“悬”的意思有:①挂②公开揭示③抬④无着落;无结果⑤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种解释。

2、请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处 chǔ()铺 pù()正 zhēng()

chù()pū()zhèng()

3、找出一个夸张句,说说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

4、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篇9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每当听到那熟悉的国际歌,我总是心潮腾涌。

祖国,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千言万语最后只汇成了一句话:祖国,我为你骄傲。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

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倍感自豪。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我们父辈年轻时,只能肩挑背扛的修铁路,但他们或许会欣慰,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修铁路;我们父辈年轻时,能建设的桥梁十分有限,但他们或许会欣慰,有一天世界最宏伟的桥梁都在我们的手中建成;为打通工程禁区的天路,由许多先辈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们或许会欣慰,禁区已经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父辈们年轻时曾饱受饥荒之苦,但他们或许会欣慰,但今天机械化的耕种使我们这一代人不再为温饱发愁

但是,我大中国之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响起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从八国联军到八方来贺,从阅兵武器东拼西凑,到国之重器目不暇接,七万万人民艰苦创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六下第三单元比例 篇10

其二为今后对函数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我们再来看一看函数课程的发展链。

小学:数的认识,图形数量找规律,数的`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字母表示数—变量,统计—变量,商不变的性质—常函数,正反比例—函数。

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函数概念的初步认识。

高中:函数概念的映射定义。一些具体函数模型—简单幂函数及其拓展,实际函数的模型——分段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函数思想的广泛应用。

上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下一篇:安全文明法制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