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科学上教案

2024-10-15

苏教版三科学上教案(通用9篇)

苏教版三科学上教案 篇1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

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为单元教学做好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课后学习: 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课后学习:

1、办一起“星空知识”手抄报,并进行评比。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课后学习:

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课堂学习: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

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8910课后学习:

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12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好的作文贴在白板上让学生阅读。第13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

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

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社戏》

(一)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

(二)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

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

(三)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课堂学习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

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课前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第9、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

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春》

(一)学习目标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

美之情。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

(二)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课后学习: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

(二)教学目标: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第二块:欣赏、实践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

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2、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第一块:网上学习第二块:回归课文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第8、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第九课时: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苏教版三科学上教案 篇2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 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 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 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 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 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 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 优美的, 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 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 和谐、自由的DO、MI、SOL:

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 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 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 同时, 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 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就得换一个音唱, 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 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 手势唱谱: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看表情, 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 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 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 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 师:听了这首曲子, 有熟悉的感觉吗? (前面唱过旋律)

4. 复听 (带合唱) 。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 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 再听 (不带合唱) 。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 双手上举表示增强, 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 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 用“LU”哼唱齐唱旋律, 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 视唱旋律 (跟琴) , 强调强弱规律。

9. 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1 0. 唱歌词, 随琴一起,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 一边唱一边晃, 体验6/8拍的韵律。

1 1. 分析歌词内容, 前半部分优美的, 后半部分愉快的, 结束句是渐弱的。

1 2. 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 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 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 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 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 也没有电视机, 更不用说电脑啦, 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了梦之后, 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让它美梦成真, 岂不是更好吗?所以, 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 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 (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 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 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 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 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 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 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 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 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 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同时注意聆听, 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在这个环节中, 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案 篇3

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

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文中用来描写吉林雾凇的,想亲眼看看雾凇的美吗?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生看课件;师述:隆冬时节,走进东北的吉林市,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看到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奇)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雾凇的奇特景象,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生讨论;师出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指名读,齐读。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难怪作者要说它是……(生: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啊,所有来到这儿的游客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要是有一名专业的导游能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就好了。你想做一名专业的导游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导游证,你把第二节读懂了,就有可能拿到这个导游证了。

生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生: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结)(句中词语变红)

师指导学生朗读此句。(抓住重点词语)

这些条件是一般雾凇形成所缺一不可的,吉林雾凇的形成符合这些条件吗?

生自由朗读第2~7句,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生: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遇冷后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生: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生:涌向弥漫)

生再齐读这句话。

④师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师: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生齐读。师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师: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生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其实作者只用了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生齐读)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最初……,逐渐……,最后……)

师指名填空。生感情朗读。

师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是那样的奇特!我们拿起课本齐读第二段,再次来感受雾凇神奇的形成过程。(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读的真不错,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可不能捧着书本为游客做介绍啊。请看着屏幕,围绕着雾凇形成不可缺少的几个条件,试着脱稿介绍一下吧,想不起来的可以看书。(提醒注意:导游要懂礼貌,说话要清晰、完整)

指生上台做导游给游客做介绍,其余生评价,颁发导游证。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再去欣赏一下吧。要边看边想,雾凇有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师:多美的雾凇呀!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生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3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师:请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苏教版语文《西湖》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写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三、检查自渎

1、出示词语

杭州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心旷神怡

素有 明净 镶嵌 轻拂 山峦 硕大 掠过 绸带 阮公墩 仿佛

(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容易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

(4)齐读

我的十分钟

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容易写错?

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助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5)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能读好这篇优美的文章吗? 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书上画出来,指名回答)

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素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教师小结: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老师不明白,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回家仔细的读一读课文,也可以找一些资料,明天上课的时候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复习,巩固生字。

一、检查复习

1、复习检查生字词。

2、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你们都读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读中作答(回答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色来朗读)

4、启发想象: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5、是啊,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那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自己在文章中找一找)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2、西湖的山美在哪里呢?从文中找出形容山美的词语。

指名回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3、你能看出山的颜色吗?找出描写颜色的词:青、绿、浓、淡

4、是啊,西湖的山不仅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还色彩秀美,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啊!谁愿意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山?

指名读(多个,注意读出山的美妙意境)齐读

5、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大家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群山连绵起伏的景象读出来了,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指名读

6、西湖的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闪一闪的湖面)

硕大是什么意思?作者把湖面比做什么?这面镜子是静止不动的吗?

我的十分钟

7、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西湖湖面的景色,仿佛自己就站在西湖边上,用自己话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8、真美呀!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9、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齐读

过渡:西湖不仅是山美水美,还有更美的景色呢,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

自己去读一读,找一找。指名回答(朗读相关的句子)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

3、出示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

湖心的三个小岛,仿佛仙境一般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四人一小组互相读一读,要让你的小伙伴感觉到真的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选出最好的,在班上读一读。

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做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化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于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反问句加重语气)

4、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西湖仙境,看谁能带我们进入仙境)

过渡:迷人的月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第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2、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做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做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3、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好文章,我们应该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

生朗读练习。

2、教师总结: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

板书设计: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苏教版三下荷花教案 篇5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的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挨挨挤挤、碧绿、嫩黄、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衣裳、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舞蹈、停止”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学生谈)老师最喜爱荷花,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出示荷花。

2.你们想了解荷花吗?让我们乘着音乐的小舟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3.谈谈感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你们形容的荷花真美啊,看得出你们平时积累了不少好词语,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自由读课文。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3.检查自学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让学生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饱胀:形容果实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花骨朵:没有开放的花朵。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有多少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板书: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三、指导书写生字。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形?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指导书写“蓬、骨、梦”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字上下部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上载下托,重心稳定,避免把字写得狭长、呆板。

3.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语言。

2.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悟,感受荷花美。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2.过渡:这是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一天清早,他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啊,真香呀!同学们,让我们赶紧跟着叶圣陶爷爷往荷花池边跑去吧!

把书翻到63页,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一进公园,“我”就被荷花的什么所吸引了?(板书:香)

3.想看看这些清香宜人的荷花吗?播放课件

4.谈感受:看完录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出示:( )的荷花。

二、品读,体会荷花美。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叶圣陶老爷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二、三自然段细细地观赏吧!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小节,划出作者写自己感受的句子。

显示:“如果把这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指名读,指导读,再指名读。)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发言,谈感受。)

2.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叶圣陶老爷爷的感受吗?(板书:美)

3.这么美的荷花,让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

A.把第2小节中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B.美好的东西应该大家分享,赶快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座听听,告诉他你的感受,也请他给你的朗读提提建议。

C.我们一起来分享美的收获吧!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谁先来读读写荷叶的句子)

1)显示:“荷叶……”

A.指名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B.理解词语:挨挨挤挤

C.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2)荷叶美,荷花更美。显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你能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吗?

B.为什么用“冒”?(表现出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C.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能把自己当做荷花边读句子边演一演吗?

D.齐读这句话。

3)谁来读读你们所喜欢的荷花?显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读、看图欣赏、再读。

4.请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什么姿势呢?

(1)、让学生创造性地描述,不拘泥于课文中的几种。

(2)、谁能根据提示来说一说?显示,口头说话。(可小组讨论)

(3)、大自然可真神奇!让我们再来赞叹地读一读:如果把这一大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可结合朗读说说这位画家是谁。)

6.让学生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美丽的白荷花,如果你也站在荷花池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2.设问:面对着这一池荷花,作者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回答: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引导学生看着动画画面描述一下“我”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眼前所出现的美妙景象。

4.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想像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老师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目想像,进一步感受作者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的感觉。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设问:我真的是一朵荷花吗?我是来干什么的?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这一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拓展,抒情荷花美。

1.其实,何止叶圣陶老爷爷爱荷写荷呢!在中国人的眼里,荷花不仅全身都是宝,而且出淤泥而不染,成为洁白无瑕、圣洁高尚的代表,成为人们笔下的颂歌。多少文人墨客赞美它、歌颂它,甚至留下了一首首、一篇篇优美的诗词、文章,能把你所知道的有关荷花的知识、诗句等等告诉大家吗?

学生介绍有关荷花的资料、名言、名诗。

2.多么动人的华章,多么美丽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欣赏吧!(课件出现多幅荷花照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学生自由发言,可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

3.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全身是宝,人们赞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那么纯洁,那么美丽,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句,我爱你:荷花(指课题,生有感情地接说。)

四、延伸,深化荷花美。(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诵读课文。

板书设计:

闻 花香

荷花

12.荷花 看 美

荷叶

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篇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二、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3)播放歌曲《送别》。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自由说。指名说。推荐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适当的评议,即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三、学写毛笔字

1、出示要写的字:赶题

2、师讲清写字的要求。

3、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4、交流字的写法:

(1)“赶”字的写法:“走之底”的捺要写长一些,托住“干”字,“干”的两横不宜写长。

(2)“题”字的写法:“是”的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托住“页”字,“页”最后一笔呈收势。

5、学生练写。

苏教版三上《认识周长》教案 篇8

启东市近海小学 江帼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课时。P39-40的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规则或不规则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准备: 树叶、线、尺、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昆虫运动会今天开始了,昆虫选手们都在奋力拼搏,一个个都想争取好成绩呢。有一个比赛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力,咱们一起去看看。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底哪位赢了吗?为什么?(强调边线和一圈两个词)2.说明:小蚂蚁从这个点出发,沿着树叶面的边线走,又回到了这个起点,这才是走了树叶面边线的一周。

3.明确:树叶面边线的一圈就是一周。(强调:边线、一圈)

二、明确“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指指说说课桌面边线的一周在哪。(2)拿出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边线的一周。比划给同桌看。(3)书桌面、黑板的面边线的一周在哪呢?(4)你能描一描这些图形的的一周吗? 2.明确:树叶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3.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4.说说刚刚指一指的物体面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三、辨一辨,深化理解“周长”

1.孩子们,让我们回到比赛现场,第二激烈的比赛即将开始了,它们决定再次一决高下。我们继续看比赛。(改变树叶的形状,继续比赛)2.第二场谁赢了?为什么?

2.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您能指指角的周长么?为什么? 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毛毛虫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后面一个图形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怎么办呢? 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后小组合作完成。总结方法:化曲为直。

五、全课小结

苏教版二下识字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识字6》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本课采用“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课文介绍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分为鸟类和兽类,还让学生通过认识“麋鹿、棕熊”,知道一些珍稀动物,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学习语文。设计理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本课这十二个动物名称中,绝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狮、猴、鹿、斑”等六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猴”、“鹿”、“斑”三个生字,了解十二种动物的名称以及大概的特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词串的韵律美。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野生动物的资料,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性。

教学重点:

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有感情地诵读韵文,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咱们班同学非常爱学习,平时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是这样吗?(是)多么自信的回答。能说说有关动物的成语吗?

生:(略)

师:的确是名不虚传呀,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老师把这些动物朋友请来了(课件出示动物图)。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指生说,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课件出示句子:我看到的动物有-------,有-------,还有-------。)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六》,走进神奇美妙的动物世界。(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韵文,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图文对照,把词语准确响亮地读出来,遇到自己不认识或者不会读的字词做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读,师巡视指导。师恰当评价。)

师:如她很会学习,一边读,一边作标记。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的拼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谁来说说?(指生答,教师注意指导。翘舌音、轻声、后鼻音等。)

师:我想把这些拦路虎解决了,读课文一定会顺畅许多。

师:(带拼音读)可以把这么多小伙伴的名字全部读好吗?。(课件出示原文)

师:(去拼音读)小朋友们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拼音朋友在帮忙呢。要是没有了拼音,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啊?(能)请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下,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小伙伴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得不够好,你就做小老师教教他。[学生同桌互相读词串] 师:哪些小朋友得到小伙伴的大拇指啦?(师表扬)没得到大拇指表扬的同学也别泄气,继续加油,争取以后得到表扬。

四、了解动物,品读韵文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串“狮子、大象、老虎”)师:这几个小伙伴你最了解谁呀?能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出示老虎图,重点介绍老虎,先看图,再品读,最后出示练说词组:“()的老虎”)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这三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凶猛、威武)

师:男同学喜欢这三种动物的要多一些吧,请男同学读读这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凶猛、威武。

(2)出示第二组词串“仙鹤

孔雀

鹦鹉”。

①谁来介绍一下这几种鸟类?重点介绍孔雀,出示多幅孔雀图(仙鹤

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白„„孔雀的尾巴就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鹦鹉长着五彩的羽毛,还会学人说话呢!)课件出示句子:“孔雀的尾巴看上去(),就像是()。” 学生练说。

②听了介绍,你觉得这三种鸟儿都有什么特点?(优雅漂亮)那怎样读好这组词呢?(读得美一点)③女生读。

(3)出示第三、四组词串“猴子

猩猩

麋鹿”、“斑马 棕熊 袋鼠”。请同学们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要求:

① 小组内交流这几种动物的特征,选出你们组喜欢的一种动物,派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② 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把这两组词串读好。学生交流,师适机补充介绍麋鹿。

(猴子活泼机灵;猩猩憨厚可爱;麋鹿,角像鹿角,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象”。(出示图片欣赏)感受动物的奇特。斑马身上的斑纹起保护作用,袋鼠因胸前有一个育儿袋而得名;棕熊身体大,能爬树,会游泳。)

“猴子

猩猩

麋鹿”这几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机灵活泼)“斑马 棕熊 袋鼠” 这几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憨厚可爱)请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机灵活泼,请三、四组的同学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动物的憨厚可爱。

五、回归整体,全文诵读

今天真开心,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看到了

1、(师手指第一行并引读)威武勇猛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二行并引读)漂亮优雅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三行并引读)机灵活泼的:(生读词串)(师手指第四行并引读)憨厚可爱的:(生读词串)

2、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威武的狮子,有()的(),有()的()······

我喜欢(),因为()。

3、判断

1.沙漠之舟是(骆驼

猴子)

2.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

3.四不象是(老虎

麋鹿)

4.森林医生是(猩猩

啄木鸟)

4、猜一猜

1、()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

2、()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顶红宝石。

3、()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的折扇,高兴时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

4、()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

六、深化主题、渗透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让我们和野生动物心

意相连,心灵相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我们的朋友——野生动物。

七、教学生字

1、几个生字宝宝看见我们课堂气氛这么热闹,它们也想加入,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生字)观察一下6个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生说),生活就是一本大大的语文书,我们应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认识生字。

2、(出示课件):“狮、猴、猩、”

提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偏旁都是反犬旁,说明这些字都和动物有关,字的读音都和右边的字的音相同。分析:狮—师

猴—侯

猩—星)(出示课件讲形声字)

总结得出这些都是形声字,左边的偏旁叫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的偏旁叫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以后遇到这样的字就用这种方法认识。

(电脑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3、同学们真聪明,学得不错,谁能当小老师,用老师刚才教的识字方法讲讲怎样记住“袋”字?

最后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提醒注意写字姿势,注意身正、肩平。

4、有两个字比较难写,出示“斑、鹿”。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组词)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斑 ”的?

(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写这两个字,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看看怎样安排才能把字写漂亮。写得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斑”字是两边各一个“王”字,中间是一个“文”字,但左边的“王”字旁第四笔是提不是横,中间“文”字的第四笔应改成点,不是捺。师范写,教师说写字要领。生描红,临写。)师:“麋鹿”的“鹿”,可不那么好写,大家看老师范写。(“鹿”字的下面是个“比”字,写“比”字时,第一笔是短横,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不能写成短横,应写成短撇。)(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注意姿势、写字规范、美观。)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七:评议反馈。

1、同桌互相交换,把你认为写得好看的字圈出来,在投影上展示,你还想对他提出什么意见。

上一篇:2016-2017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总结下一篇:秋天的守望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