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2024-09-26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精选9篇)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1

初中语文第六册知识梳理教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六册基础知识; 2.熟练背默古诗文名句; 3.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

【复习重难点】:熟练背默古诗文名句,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

【复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借助《新攻略》,自行梳理各单元重要课文内容概要,做到熟记于心;借助课本后附录字词表,记忆常用词语;借助每篇课文注释一,熟记重要文学常识;借助以往学案,理解记忆古诗文名句,梳理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复习时数】: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要点回顾:

1.课前要求学生再读本册现代文,借助《新攻略》“课文概述”,梳理各单元重要课文内容概要,做到熟记于心。

课堂小组交流以下篇章内容概要:《威尼斯商人》、《陈毅市长》选场、《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雪》。

2.课前要求学生借助课本后附录字词表,记忆常用词语。3.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并掌握记忆下列成语。

一纸空文P6: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中流砥柱P12:砥: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闭门羹P31: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无事不登三宝殿P32: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比喻没事不上门。

先声夺人P50: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百无聊赖P98: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万事俱备P112: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溢于言表P125: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溢:流出。白鹤晾翅P236: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万恶不赦:罪恶多端不可饶恕。万恶:本意是犯了上万个错误,这里指罪恶非常多。赦:赦免,饶恕。

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鸡犬不宁: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礼贤下士: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一般有才德的人,使为自己效劳。

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心痛,头也痛。(1)比喻痛恨到极点。(2)比喻悲痛,伤心到了极点。

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一般形容滔滔不绝、旁若无人的谈论或演讲。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柳暗花明: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杳无消息: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鞠躬尽瘁: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二、学生课堂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恻隐 怜悯 宪章 癖性 诉讼 刽子手 万恶不赦 贪婪 凛然 签署 得逞 饶恕 中流砥柱 闭门羹 简陋 书斋 赐教 聘请 驰骋 才疏学浅 痛心疾首 翻天覆地 诘责 绯红 驿站 解剖 畸形 匿名信 瞥见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杀戮 娴熟 深谙 充沛 精髓 溺爱 箴言 侃侃而谈 锲而不舍 侏儒 消弭 驾驭 波光粼粼 颠簸 挚友 携手并进 驯服 训练 疲惫 心旷神怡 百无聊赖 尴尬 邂逅 神采奕奕 不谙世故 溢于言表 如丧考妣 龌龊 鞠躬尽瘁 须臾 契合 五脏六腑 率性 笑靥 缱绻 冗杂 寥寥无几 纳粹 吞噬 皮开肉绽 吮吸 累赘 聆听 拘谨 蛊惑 包裹 筹划 耽搁 秉烛夜谈 腼腆

(二)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慢不经心(漫)根深谛固(蒂)一世无成(一事无成)不可思异(不可思议)

喜出忘外(喜出望外)晶荧剔透(晶莹剔透)相得益章(相得益彰)分廷抗礼(分庭抗礼)惹事生非(惹是生非)再接再励(再接再厉)中流抵柱(中流砥柱)多多亦善(多多益善)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沓无音信(杳无音信)神采弈弈(神采奕奕)莫明其妙(莫名其妙)

第二课时

一、要点回顾:

1.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每篇课文注释一,熟记重要文学常识。课堂教师抽问抽查。2.要求学生课前背诵本册古诗文,梳理默写相关名句。

二、课堂检测(课内古诗文名句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天常用来比喻绝处逢生的境况。

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4.《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一致。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3.《饮酒》中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4.《饮酒》中写南山傍晚时分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简单运用:

《曹刿论战》

(一)给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焉(jiàn)2.肉食者鄙(bǐ)3.小惠未徧(biàn)...4.牺牲玉帛(bï)5.弗敢加也(fú)6.小信未孚(fú)...7.曹刿(guì)8.夫战,勇气也(fú)9.遂逐齐师(suì)10.辙乱旗靡(mǐ)....(二)解释加点的字。1.又何间焉(参与). 2.虽不能察(虽然).

3.辙乱旗靡(倒下).4.神弗福也(赐福、保佑)5.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6.小大之狱(案件)...7.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8.必以情(实情)9.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10.公将鼓之(击鼓)11.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12.遂逐齐师(追击)...13.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4.公问其故(原因、缘故)15.一鼓作气(振作)....16.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正旺盛)17.再而衰(第二次)18.惧有伏焉(埋伏)...19.既克(已经)20.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三)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第三~四课时

一、要点回顾:参照相关学案,梳理本册重要实词、虚词用法,理解记忆重要语句翻译。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我发现他们的车痕混乱,望见他们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cháo)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cháo)....期年之后(jī)邹忌(zōu)间(jiàn)进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形貌昳丽(光艳美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孰视之(同“熟”仔细)何能及君(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期年之后(满一年)皆朝于齐(朝见)与徐公孰美(谁)....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3.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4.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②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用作动词,穿戴)..③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④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⑤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⑥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

①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 方位词 ..③明日,徐公来 古义: 第二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④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指责,劝谏 今义: 诽谤,讥讽 ..⑤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 今义: 偷偷地看 .⑥暮寝而思之 古义: 躺而不睡 今义: 睡觉地方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委婉劝说 今义: 讽刺 .(3)一词多义

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上:①受上赏(上等)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下:①乃下令(下达)②受下赏(下等)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②门庭若市(好像)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

③皆朝于齐(朝见)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②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于:① 欲有求于我也(对)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皆朝于齐(到)

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好,高明)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臣之妻/私臣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上书/谏寡人者 6.重点语句翻译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孟子>二章》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3)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空乏其身(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舜发于畎亩之中(指被任用)人恒过(动词,犯错误)..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略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

(二)《鱼我所欲也》

1.注音: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蹴(cù)苟得(gǒu)不屑(xiâ)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2)死亦我所恶(厌恶)..(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5)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6)呼尔而与之(助词)(给)...(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践踏)(认为不值得,这里指不愿意接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止)(9)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如果)(益处,好处)..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种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行为)(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表转折)(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此作感激)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5.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

(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愚公移山》

1.加点字注音:高万仞(rân)惩山北之塞(chãng)出入之迂(y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ãng)荷担者(hâ)一厝雍南(cuî)始龀(chân)箕畚运于渤海(jī)(běn)京城氏之孀妻(shuāng)无陇断焉(lǒng)2.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 通 直,意思是 一直(2)始一反焉: 反 通 返,意思是 返回(3)甚矣,汝之不惠: 惠 通 慧,意思是 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 无,意思是 没有(5)一厝朔东: 厝 通 措,意思是 放置 3.重点字词解释。

(1)方七百里: 方圆,这里指面积(2)年且九十: 将近..(3)河阳之北: 江河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阳(4)惩山北之塞: 苦于 阻塞 ...(5)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6)吾与汝毕力平险: 你们 全,竭近...(7)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阴(8)杂然相许: 纷纷 赞同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削减 ..(10)且焉置土石: 况且 疑问代词,哪里 安放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两种装土石的工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之意 ..(12)始龀: 换牙(13)寒暑易节: 交换 ..(14)其如土石何: 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思想 顽固 通(16)虽我之死: 即使 ....(17)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18)何苦而不平: 愁 ...4.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方圆,这里指面积)方欲行(刚好,正好)而尝极东方(方向)(2)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固:汝心之固(顽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今亡亦死(逃跑)5.重点句子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5)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7)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通“缺”).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二)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 指品质低劣、下流 ..2.存亡之秋也。古义: 时、时候、时刻 今义: 指一年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惋惜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4.由是感激。古义: 感动奋发 今义: 感谢 .. 5.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6.晓畅军事。古义: 精通、熟练 今义: 常指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猥自枉屈。古义: 辱没,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 常用为卑鄙下流 .9.后值倾覆。古义: 兵败 今义: 常用为倒下、颠覆 ..10.庶竭驽钝。古义: 希望、期望 今义: 众多 .11.临表涕零。古义: 眼泪 今义: 常用为鼻涕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âi,动词,留给、给予)②深追先帝遗诏。(读yí,动词,遗留,指死去的人留下的)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②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议论)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责任、职责)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名词,路、途)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名词,道理)分:①今天下三分。(动词,分开)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词,职责)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动词,做)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名词,品德)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能够)②先帝称之曰能。(能干)言:①进尽忠言。(名词,话、语言,此指意见、建议)②不知所言。(动词,说)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动词,是)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此皆良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示).4.优劣得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5.北定中原。(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名词活用作动词,流泪).(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的确处于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们进谏的道路。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难点)

3、认识旧社会农民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激情导入。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交流感知

2. 回顾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呐喊》(小说集)。

3. 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12月初,鲁

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

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猪 秕( )谷 鹁鸪( ) 髀( ) 嗤( )笑 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潺潺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颧( )骨 伶( )仃

研读共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熟悉课文。

2师生讨论交流课文脉络并归纳: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 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3

一、直接导入,明示目标

文章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今天我们针对议论文阅读进行专题训练。首先我们一起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其次探讨中考常见出题类型及相应应答方法;最后是练一练,让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二、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做议论文练习,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及其要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板书)概念:议论逻辑思维评事论理

特点:内容理论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概括性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下面让我们结合所学课文,进一步分析议论文的三要素 首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什么是论证,(指名回答)出示投影仪,老师明确: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如七(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是题目,九(上)《论美》,美德最美。

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有何区别,一个就是论点,一个是论题。请学生举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成功》。

也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纪念白求恩》,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⒉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常用的论据有哪两类呢?(指名回答)明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包括社会科学理论,也包括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⒊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哪些呢?(指名回答)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下面请同学们将九(上)课本打开至131页,看《论美》这篇课文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回答)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小结: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很好。

四、规律点拨

那么,议论文阅读训练一般会考查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们同学仔细的回忆一下,同桌可以商量。(指名回答)

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比较,我们总结出一下几种常见出题类型。出示小黑板:

⒈找出或概况论点。

⒉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⒊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⒋划分议论文的结构。

⒌分析议论文语言鲜明准确、严密有力的特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从何处入手,如何解答呢?下面我们对此做一个简单分析。出示投影仪: ⒈找出或概括论点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4

1、学习课文运用朴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某一外貌特征的写法

2、学习人物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朴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某一外貌特征的写法;

2、学习人物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很多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注重对眼睛的描绘,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今天我们讲得这篇课文,作者姜孟之偏偏不去写眼睛,而是写了一双手……

二、课件导学

1、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

(1)标画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明写“许多手”,暗写“一双手”。

第二部分:(2~19)具体描写“一双手”。

第三部分:(20)对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赞颂。

2、课文是如何描绘这双手的?画出描写手的语句,并归纳:张迎善有一双____________的手。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并概括:文中塑造了____________的一个人。

4、画出表达情感的语句。并分析:本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三、小组互助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就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全班解决或教师解析。

四、解析拓展

请你借鉴以下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

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武文斌(济南军区铁军师战士)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2、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桂林、陆建芬(汉源彝族山村教师

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感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参考答案:这是一双像半截老松木样的手;这是一双又粗又硬的手;这是一双神奇的创造绿色的手。这双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他已栽种树木26万棵。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是造林工人张迎善的手。

五、当堂训练

在你熟悉的人中,也许他(她)的眼神、微笑、叮咛……最能体现他(她)的精神风貌。请你选择其一,抓住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创作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六、微课助学:观看视频:《北京: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激发阅读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

粗--硬--色深--木色--干--厚--大绿色宝库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

侯晓旭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5

您教学的好帮手 囚绿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讨论文章主题。总体方案:自主——互动——探究——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石缝中的小草”、“悬崖边的树”、“沙漠里的生命”等图片导入陆蠡的《囚绿记》

2、教师给作者名正音、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及点明写作背景。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的思路。

1、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2、教师引导:(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后来他把“绿”怎么样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3、归纳板书:恋绿→ 赏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4、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明确:喜悦、满足→ 快活、留恋→(无比喜悦→ 不快→ 内疚)→祝福→怀念

三、研读文本

(一)欣赏7-11段的景物描写,反复朗读并思考:

1、这株常春藤有着怎样的外形?(外形美、蓬勃生机)

2、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总朝窗外、病样)(执着、坚贞、顽强不屈。)

3、窗外有什么吸引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阳光、自由)

(二)探究学习

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笔下的“绿”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象征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写作意图:“绿”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文章借讴歌“绿”来赞扬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写作手法的学习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五、延伸与拓展

集体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

参考:真正的爱宽容、博大、无私,不应为一己私欲,损害所爱之物的健康、美丽、自由、快乐,而应尊重他,敬畏他,善待他,多为他着想,尽量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最大限度地创造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

六、深入探究,答疑解难

学生自主阅读,提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

乾洲教育在线

025-58655366 乾洲教育在线()

您教学的好帮手

乾洲教育在线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6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解读:这条标准只有终结性要求。电磁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例5可以结合“声和光”的第(5)条标准学习。

例 把晶体管收音机放在桌边,在干电池的两端各连一条导线放在收音机旁。手中平放一把锉,把与负极相连的导线与锉把接触,与正极相连的导线在锉上滑动。收音机中能听到什么?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读:联系实际和进行“科学 ▪ 技术 ▪ 社会”教育的一条标准。教学中应该着眼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6至例9是几个示范。

第1个活动建议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电与磁的相互关系。

电磁继电器在标准中没有单独写成一条,但它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它隐含在电与磁的知识中,第3个活动建议把它显示出来了,教学中最好不要忽略。

电磁波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深远,第4个活动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二、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概述

本章以电磁波的应用为核心展开,沿着从发现并认识电磁波到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这条路子,将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它的波动特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用到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之中,以充分展示电磁波价值的同时,渗透技术的意义和STS的理念。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第一节“最快的信使”,从简述信息的重要性和人类沿着快速、准确、可靠的方向发展传递信息的实例并配图说明开始,引出最快的信使——电磁波。采用类比和实验方法,让学生在感受电磁波的确存在中接受电磁波概念。接着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速,以及它的“家族成员”和每个成员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第二节和第三节“广播、电视、通信”“走进互联网”,重点介绍电磁波家族中无线电波的应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它们是怎样应用电磁波传递各种信息的大致过程,其中包括在这些过程中隐含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尽管并没有展开,但画龙点睛地指出这里包含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因为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和互联网工程,并不是发现了电磁波就能实现的。因此,全章内容的展示,让学生领悟从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之间,技术的桥梁作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2、编写特点

1)、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理念。在电磁波的发现到它的广泛应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STS思想。

2)、应用简单的实验,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电磁波的同时,确信电磁波的存在。突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进而达到从知识的价值观念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3、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的三节内容,每节用1课时,全章计3课时。

19.1 最快的 “信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重点难点: 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进行新课

一、认识波:(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

(1)演示实验

(课本活动一)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2)完成“活动一”的讨论

三、认识电磁波(1)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板书: 1千赫=10赫,1兆赫=10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8—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m/s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88

36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四、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小结:(略)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STS:我国手机的辐射标准。

(2)阅读本节教材。

(3)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课本作业3

8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

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

4.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广播电视通信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这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电磁波在广播电视通信的优点。

2.学生认识到从发现电磁波到应用电磁波的过程中包含许多技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当打开日光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

②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振荡电流的频率;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米/秒;波速=波长×频率。)

复习提问后简要小结并告诉学生: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8二.进行新课

问:“飞鸽传书”的过程是怎么样?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浅显通俗地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学生分析对比飞鸽传书与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相同点。然后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类似于用笔写信);

②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④收音机把加载的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还原成声音(类似读出收到信的内容)。展示课本上的图18—8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展示课本上的图18—9用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及课件演示。

教师讲解如果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我们知道卫星是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如果卫星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一样时,这种卫星就是同步卫星。

问: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要多少颗同步卫星,要如何放置?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出要三颗同步卫星均匀的放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卫星在船舶、飞机导航,城市交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问:用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与通信是否存在缺点?答:容易受干扰。从而引入“光纤通信”。

展示光纤的挂图,讲解光纤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光纤传输的原理。强调光束只能在封闭的线芯中传播。引导学生让识到光纤通信的优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得出光纤通信的优点。

三.小结、反馈 四.布置作业:

P58 第3题 五.板书设计

18.2 广播电视与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

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

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

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二、卫星通信

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相同

三、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信号损失少。

3、容量大

19.3 走进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是怎样实现互联的,知道互联网的一些功能。2.知道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的一些功能。

3.学会利用互联网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收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

4.经历“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知道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悟电磁波的价值,培养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从网站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能初步判断网上有价值的东西。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互联网

2.知道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网络系统和感受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3条内容标准“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网络时代”由“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和“警惕网络陷阱”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学习知道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了解相关网络知识,能运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辨别网上信息,遵守网络规范,做到健康上网。

1.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您不懂电脑的话,那么您就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句话或许有些言过其词,但不能否认如今计算机已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电脑已成为新世纪的宠儿。本活动主要从生产、生活两方面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活动一:网上冲浪快乐多

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教材展示了来自生活的四幅情境图,分别从网上会议、网上寻医、网上信息、网上新闻来感受网络所带来的变化。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教材,可以让学生分组采集生产生活中上网情况资料(图片、文字),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介绍或者表演活动,活动完毕组织学生畅谈感受。

活动二:“我”与网络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上网的几幅情境图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角。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网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不要拘泥教材,一定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多举事例,从事例中体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关于收发电子邮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的已经能用电子邮件这种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进行讲解、演示,达到以身示教的效果。也可在计算机教师的协助下到微机室上课,进行当场演示、操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活动三:网络故事会

教材呈现的是一份上网记录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或他人上网的经历;交流一些好的网址、内容;畅谈收获,并做好记录。

2.警惕网络陷阱

本活动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网络问题而提出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活动一:认识网络陷阱。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组同学的交流画面,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网络陷阱的存在问题。接着通过一组卡通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及国家规定,告诫学生要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二:案例分析,做到健康上网。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幅如何健康上网的讨论图。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分组收集有关网络陷阱的资料;以漫画、讲解、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请公安局的叔叔、阿姨进行预防网络陷阱讲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思考,做到健康上网。

活动三: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篇阅读资料、一个信息窗和一个文本框。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明确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并讨论制定出网络公约。本活动也可开展延伸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在校园、网吧、社区等地进行宣传、开展文明上网签名等活动。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在教学时,教师可课前与计算机教师协商,让学生进行一次上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7

01、《沁园春?雪》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02、《雨说》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05、《敬业与乐业》

征引 旁骛 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恪尽职守、

07、《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08、《致女儿的信》

忐忑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一抔黄土

09、《故乡》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10、《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驱除 歇斯底里

11、《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栈桥 煞白 十拿九稳

12、《心声》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15、《短文两篇》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17、《智取生辰纲》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18、《杨修之死》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19、《范进中举》

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唯唯连声

20、《香菱学诗》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学好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6.重视语文课本,学会考前复习的正确方法

虽然从初中开始,语文考试中大部分的题目都不再与课本内容总结相关,但是课本依旧是学习的基础,不能因为考试没有直接考到就认为语文书没有用处了!

7.学会预习和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9.学会独立思考

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问,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多问几个问题。

10.专心听课

除了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外,还应该开始写,圈出书中的圈子,记下笔记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和要点,积极思考。

语文学习方法

1、多阅读有益的书籍。博览群书,多阅读有益的好书,阅读一定要强化,持之以恒,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态度要端正,课堂专心听课,课后温故知新。

2、基础知识方面:拼音、语音、字形、字词、古典文学、古诗词、名篇好文记忆背诵赏析等基础知识,要牢记。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根基。课堂专心听课,课后温故知新,要极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8

2、《<雪>四人谈》:

《王蒙:读<雪>需要联想》。王蒙,当代作家。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当代作家。

《斯妤:简洁精纯的<雪>》。斯妤,当代作家。

《李允经:<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苏教版九下教案设计 篇9

乌篷摇梦到春江

一、谋篇立意

作者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作品以其诗化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三、写作方法

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文章不少句子、词语都具有一种简约含蓄的美,能以少总多,具备诗化语言的特质。如“乌篷摇梦到春江”中的‘摇”字,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写出了作者游览富春江时的闲适、惬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静怡人的氛围。又如“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中的“丰”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不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泽,无与伦比的幽静,而且还在于有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诗句的恰当引用也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写早些时候做的有关富春江的梦时,作者引用了郁达夫的`诗句“屋住兰江梦亦香”,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魂萦梦绕,把作者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时,引用“临流鼓棹,帆飞若驰”来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引用“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来写富春江现在的幽静,这样,一动一静,突出渲染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幽静之美。

2.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而且富有情思的优美散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发议论,使事、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在写回归浙江后之所以能圆了畅游富春江的梦的原因时,作者把时间、人物、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游览的路程和游览中的感受都记叙得一清二楚。然后作者开始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他眼中的富春江,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富春江那独特的美。在写景时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因情设景,创造散文意境,处处表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喜爱之情。而在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时,作者并没有写严子陵美在何处,而是把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分析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严于陵仰慕的原因,一语中的地指出严子陵钓台千百年来受人们仰慕的真正原因在于严光身上的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骨。从表达方式上看,作者用的是议论。而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

四、问题探究

1.从作家对富春江的描绘中,你发现作者有着怎眼光?

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那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寻求生活的意义,需要有一颗敏感、诚挚、感恩的心,需要去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体会自然,感悟山水。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自然中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娇媚,获得某种人生的启示,进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乐趣。

2.从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来看,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

意义、诗意固然离不开责任、道德、义务、良知、事业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能缺少了美和对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时常听到类似活着真累的声音。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谓心源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时,当我们向世间万物敞开胸怀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报以善意的微笑时,当我们对身边的物投以凝视的目光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上一篇:社区信访工作计划参考下一篇:挤公交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