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2024-09-17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精选7篇)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1

初中语文第六册知识梳理教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六册基础知识; 2.熟练背默古诗文名句; 3.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

【复习重难点】:熟练背默古诗文名句,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

【复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借助《新攻略》,自行梳理各单元重要课文内容概要,做到熟记于心;借助课本后附录字词表,记忆常用词语;借助每篇课文注释一,熟记重要文学常识;借助以往学案,理解记忆古诗文名句,梳理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复习时数】: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要点回顾:

1.课前要求学生再读本册现代文,借助《新攻略》“课文概述”,梳理各单元重要课文内容概要,做到熟记于心。

课堂小组交流以下篇章内容概要:《威尼斯商人》、《陈毅市长》选场、《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雪》。

2.课前要求学生借助课本后附录字词表,记忆常用词语。3.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并掌握记忆下列成语。

一纸空文P6: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中流砥柱P12:砥: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闭门羹P31: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无事不登三宝殿P32: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比喻没事不上门。

先声夺人P50: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百无聊赖P98: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万事俱备P112: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溢于言表P125: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溢:流出。白鹤晾翅P236: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万恶不赦:罪恶多端不可饶恕。万恶:本意是犯了上万个错误,这里指罪恶非常多。赦:赦免,饶恕。

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鸡犬不宁: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礼贤下士: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一般有才德的人,使为自己效劳。

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心痛,头也痛。(1)比喻痛恨到极点。(2)比喻悲痛,伤心到了极点。

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一般形容滔滔不绝、旁若无人的谈论或演讲。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柳暗花明: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杳无消息: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鞠躬尽瘁: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二、学生课堂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恻隐 怜悯 宪章 癖性 诉讼 刽子手 万恶不赦 贪婪 凛然 签署 得逞 饶恕 中流砥柱 闭门羹 简陋 书斋 赐教 聘请 驰骋 才疏学浅 痛心疾首 翻天覆地 诘责 绯红 驿站 解剖 畸形 匿名信 瞥见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杀戮 娴熟 深谙 充沛 精髓 溺爱 箴言 侃侃而谈 锲而不舍 侏儒 消弭 驾驭 波光粼粼 颠簸 挚友 携手并进 驯服 训练 疲惫 心旷神怡 百无聊赖 尴尬 邂逅 神采奕奕 不谙世故 溢于言表 如丧考妣 龌龊 鞠躬尽瘁 须臾 契合 五脏六腑 率性 笑靥 缱绻 冗杂 寥寥无几 纳粹 吞噬 皮开肉绽 吮吸 累赘 聆听 拘谨 蛊惑 包裹 筹划 耽搁 秉烛夜谈 腼腆

(二)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慢不经心(漫)根深谛固(蒂)一世无成(一事无成)不可思异(不可思议)

喜出忘外(喜出望外)晶荧剔透(晶莹剔透)相得益章(相得益彰)分廷抗礼(分庭抗礼)惹事生非(惹是生非)再接再励(再接再厉)中流抵柱(中流砥柱)多多亦善(多多益善)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沓无音信(杳无音信)神采弈弈(神采奕奕)莫明其妙(莫名其妙)

第二课时

一、要点回顾:

1.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每篇课文注释一,熟记重要文学常识。课堂教师抽问抽查。2.要求学生课前背诵本册古诗文,梳理默写相关名句。

二、课堂检测(课内古诗文名句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天常用来比喻绝处逢生的境况。

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4.《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一致。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3.《饮酒》中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4.《饮酒》中写南山傍晚时分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简单运用:

《曹刿论战》

(一)给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焉(jiàn)2.肉食者鄙(bǐ)3.小惠未徧(biàn)...4.牺牲玉帛(bï)5.弗敢加也(fú)6.小信未孚(fú)...7.曹刿(guì)8.夫战,勇气也(fú)9.遂逐齐师(suì)10.辙乱旗靡(mǐ)....(二)解释加点的字。1.又何间焉(参与). 2.虽不能察(虽然).

3.辙乱旗靡(倒下).4.神弗福也(赐福、保佑)5.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6.小大之狱(案件)...7.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8.必以情(实情)9.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10.公将鼓之(击鼓)11.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12.遂逐齐师(追击)...13.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4.公问其故(原因、缘故)15.一鼓作气(振作)....16.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正旺盛)17.再而衰(第二次)18.惧有伏焉(埋伏)...19.既克(已经)20.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三)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第三~四课时

一、要点回顾:参照相关学案,梳理本册重要实词、虚词用法,理解记忆重要语句翻译。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我发现他们的车痕混乱,望见他们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cháo)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cháo)....期年之后(jī)邹忌(zōu)间(jiàn)进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形貌昳丽(光艳美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孰视之(同“熟”仔细)何能及君(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期年之后(满一年)皆朝于齐(朝见)与徐公孰美(谁)....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3.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4.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②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用作动词,穿戴)..③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④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⑤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⑥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

①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 方位词 ..③明日,徐公来 古义: 第二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④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指责,劝谏 今义: 诽谤,讥讽 ..⑤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 今义: 偷偷地看 .⑥暮寝而思之 古义: 躺而不睡 今义: 睡觉地方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委婉劝说 今义: 讽刺 .(3)一词多义

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上:①受上赏(上等)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下:①乃下令(下达)②受下赏(下等)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②门庭若市(好像)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

③皆朝于齐(朝见)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②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于:① 欲有求于我也(对)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皆朝于齐(到)

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好,高明)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臣之妻/私臣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上书/谏寡人者 6.重点语句翻译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孟子>二章》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3)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空乏其身(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舜发于畎亩之中(指被任用)人恒过(动词,犯错误)..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略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

(二)《鱼我所欲也》

1.注音: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蹴(cù)苟得(gǒu)不屑(xiâ)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2)死亦我所恶(厌恶)..(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5)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6)呼尔而与之(助词)(给)...(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践踏)(认为不值得,这里指不愿意接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止)(9)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如果)(益处,好处)..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种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行为)(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表转折)(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此作感激)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5.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

(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愚公移山》

1.加点字注音:高万仞(rân)惩山北之塞(chãng)出入之迂(y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ãng)荷担者(hâ)一厝雍南(cuî)始龀(chân)箕畚运于渤海(jī)(běn)京城氏之孀妻(shuāng)无陇断焉(lǒng)2.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 通 直,意思是 一直(2)始一反焉: 反 通 返,意思是 返回(3)甚矣,汝之不惠: 惠 通 慧,意思是 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 无,意思是 没有(5)一厝朔东: 厝 通 措,意思是 放置 3.重点字词解释。

(1)方七百里: 方圆,这里指面积(2)年且九十: 将近..(3)河阳之北: 江河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阳(4)惩山北之塞: 苦于 阻塞 ...(5)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6)吾与汝毕力平险: 你们 全,竭近...(7)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阴(8)杂然相许: 纷纷 赞同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削减 ..(10)且焉置土石: 况且 疑问代词,哪里 安放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两种装土石的工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之意 ..(12)始龀: 换牙(13)寒暑易节: 交换 ..(14)其如土石何: 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思想 顽固 通(16)虽我之死: 即使 ....(17)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18)何苦而不平: 愁 ...4.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方圆,这里指面积)方欲行(刚好,正好)而尝极东方(方向)(2)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固:汝心之固(顽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今亡亦死(逃跑)5.重点句子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5)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7)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通“缺”).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二)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 指品质低劣、下流 ..2.存亡之秋也。古义: 时、时候、时刻 今义: 指一年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惋惜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4.由是感激。古义: 感动奋发 今义: 感谢 .. 5.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6.晓畅军事。古义: 精通、熟练 今义: 常指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猥自枉屈。古义: 辱没,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 常用为卑鄙下流 .9.后值倾覆。古义: 兵败 今义: 常用为倒下、颠覆 ..10.庶竭驽钝。古义: 希望、期望 今义: 众多 .11.临表涕零。古义: 眼泪 今义: 常用为鼻涕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âi,动词,留给、给予)②深追先帝遗诏。(读yí,动词,遗留,指死去的人留下的)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②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议论)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责任、职责)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名词,路、途)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名词,道理)分:①今天下三分。(动词,分开)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词,职责)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动词,做)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名词,品德)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能够)②先帝称之曰能。(能干)言:①进尽忠言。(名词,话、语言,此指意见、建议)②不知所言。(动词,说)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动词,是)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此皆良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示).4.优劣得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5.北定中原。(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名词活用作动词,流泪).(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的确处于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们进谏的道路。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 篇3

【关键词】案例;分析;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弄清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通过判定定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定理的内涵,利用例题与练习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与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活动1:预习回顾、引入新课。

如图1,在△ABC中,

AB=AD=DC,∠BAD=25°,

求∠B和∠C的度数。

如图2,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师生行为:教师向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教师针对学生解答情况,引导学生作出评判。

教师关注:学生回答是否准确,能否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答题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题目既是对上节所学进行回顾,又能为本节学习奠定基础,1题可以直接应用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来解决;2题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中的任意一个来解决,两个题目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1:课本P77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图3,小明一不小心,把他所画的等腰△ABC被墨水涂没了一部分,同学们想一想,看能把它重新画出来吗?

师生行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即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猜想;问题2由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在各组中巡回点拨,然后在全班交流各种画法,在弄清什么是已知条件的情况下,来证一证它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教师关注:

(1)學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猜想;

(2)学生在已知两角相等的条件下,画出三角形,能否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准确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出发,给学生创设现实的数学情境,然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求等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P78例题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题,弄清题设和结论,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图行,由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评价证明过程。

教师关注:

(1)学生所画图形是否符合题意;

(2)学生所写证明过程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认识,学生已经从已有知识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要证明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只要证明这两条边的对角相等,结合平行线性质,很容易找到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就降低了解题难度,又突出了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4:课本P79练习。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4,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师生行为:问题(1)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评析;问题(2)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把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评判解题过程,最后,教师点拨。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促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活动5:自我反思、深化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怎样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哪些认知经验?

师生活动:提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纠错。

设计意图:

(1)是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所得。

(2)是要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活动,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学习方法。

活动6:分类作业、个性发展。

(1)(必做题)完成P82习题13。3:5题、7题。

(2)(必做题)完成P83习题13。3:10题、11题。

设计意图:设置分类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七、教学反思

1.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发生过程的体验

《等腰三角形》第二节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了有效利用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教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经过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总结等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判定定理,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顺利获取知识。

2.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搭建了多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实践、思考、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反思环节,设计了多个问题引起学生自我反思,问题是自己发现,猜想自己探究,证明自己完成;教师的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行为。

3.作业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感受电阻对电流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重、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图16.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40%;,成绩较为一般。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2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 1

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原文地址http://lspjy.com/showtopic-101385.aspx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五、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至三周:讲评期末试卷、及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第四、五周第二十七章 相似

第六、七周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八、九周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

第十周期中考试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6

《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记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古诗文阅读教学,有两方面的问题要注意。一是要努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朗读一篇篇作品,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解决。朗读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语言材料,才能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二是要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是本学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设计了“难忘的岁月”“集体的记忆”“如歌的行板”“永远的赠言”等四项主题活动,供教师参考。

新人教版九下数学教案 篇7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解读:这条标准只有终结性要求。电磁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例5可以结合“声和光”的第(5)条标准学习。

例 把晶体管收音机放在桌边,在干电池的两端各连一条导线放在收音机旁。手中平放一把锉,把与负极相连的导线与锉把接触,与正极相连的导线在锉上滑动。收音机中能听到什么?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读:联系实际和进行“科学 ▪ 技术 ▪ 社会”教育的一条标准。教学中应该着眼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6至例9是几个示范。

第1个活动建议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电与磁的相互关系。

电磁继电器在标准中没有单独写成一条,但它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它隐含在电与磁的知识中,第3个活动建议把它显示出来了,教学中最好不要忽略。

电磁波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深远,第4个活动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二、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概述

本章以电磁波的应用为核心展开,沿着从发现并认识电磁波到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这条路子,将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它的波动特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用到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之中,以充分展示电磁波价值的同时,渗透技术的意义和STS的理念。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第一节“最快的信使”,从简述信息的重要性和人类沿着快速、准确、可靠的方向发展传递信息的实例并配图说明开始,引出最快的信使——电磁波。采用类比和实验方法,让学生在感受电磁波的确存在中接受电磁波概念。接着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速,以及它的“家族成员”和每个成员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第二节和第三节“广播、电视、通信”“走进互联网”,重点介绍电磁波家族中无线电波的应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它们是怎样应用电磁波传递各种信息的大致过程,其中包括在这些过程中隐含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尽管并没有展开,但画龙点睛地指出这里包含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因为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和互联网工程,并不是发现了电磁波就能实现的。因此,全章内容的展示,让学生领悟从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之间,技术的桥梁作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2、编写特点

1)、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理念。在电磁波的发现到它的广泛应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STS思想。

2)、应用简单的实验,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电磁波的同时,确信电磁波的存在。突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进而达到从知识的价值观念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3、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的三节内容,每节用1课时,全章计3课时。

19.1 最快的 “信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重点难点: 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进行新课

一、认识波:(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

(1)演示实验

(课本活动一)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2)完成“活动一”的讨论

三、认识电磁波(1)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板书: 1千赫=10赫,1兆赫=10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8—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m/s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88

36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四、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小结:(略)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STS:我国手机的辐射标准。

(2)阅读本节教材。

(3)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课本作业3

8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

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

4.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广播电视通信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这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电磁波在广播电视通信的优点。

2.学生认识到从发现电磁波到应用电磁波的过程中包含许多技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当打开日光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

②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振荡电流的频率;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米/秒;波速=波长×频率。)

复习提问后简要小结并告诉学生: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8二.进行新课

问:“飞鸽传书”的过程是怎么样?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浅显通俗地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学生分析对比飞鸽传书与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相同点。然后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类似于用笔写信);

②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④收音机把加载的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还原成声音(类似读出收到信的内容)。展示课本上的图18—8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展示课本上的图18—9用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及课件演示。

教师讲解如果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我们知道卫星是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如果卫星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一样时,这种卫星就是同步卫星。

问: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要多少颗同步卫星,要如何放置?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出要三颗同步卫星均匀的放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卫星在船舶、飞机导航,城市交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问:用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与通信是否存在缺点?答:容易受干扰。从而引入“光纤通信”。

展示光纤的挂图,讲解光纤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光纤传输的原理。强调光束只能在封闭的线芯中传播。引导学生让识到光纤通信的优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得出光纤通信的优点。

三.小结、反馈 四.布置作业:

P58 第3题 五.板书设计

18.2 广播电视与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

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

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

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二、卫星通信

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相同

三、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信号损失少。

3、容量大

19.3 走进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是怎样实现互联的,知道互联网的一些功能。2.知道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的一些功能。

3.学会利用互联网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收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

4.经历“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知道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悟电磁波的价值,培养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从网站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能初步判断网上有价值的东西。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互联网

2.知道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网络系统和感受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3条内容标准“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网络时代”由“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和“警惕网络陷阱”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学习知道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了解相关网络知识,能运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辨别网上信息,遵守网络规范,做到健康上网。

1.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您不懂电脑的话,那么您就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句话或许有些言过其词,但不能否认如今计算机已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电脑已成为新世纪的宠儿。本活动主要从生产、生活两方面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活动一:网上冲浪快乐多

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教材展示了来自生活的四幅情境图,分别从网上会议、网上寻医、网上信息、网上新闻来感受网络所带来的变化。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教材,可以让学生分组采集生产生活中上网情况资料(图片、文字),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介绍或者表演活动,活动完毕组织学生畅谈感受。

活动二:“我”与网络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上网的几幅情境图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角。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网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不要拘泥教材,一定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多举事例,从事例中体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关于收发电子邮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的已经能用电子邮件这种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进行讲解、演示,达到以身示教的效果。也可在计算机教师的协助下到微机室上课,进行当场演示、操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活动三:网络故事会

教材呈现的是一份上网记录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或他人上网的经历;交流一些好的网址、内容;畅谈收获,并做好记录。

2.警惕网络陷阱

本活动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网络问题而提出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活动一:认识网络陷阱。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组同学的交流画面,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网络陷阱的存在问题。接着通过一组卡通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及国家规定,告诫学生要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二:案例分析,做到健康上网。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幅如何健康上网的讨论图。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分组收集有关网络陷阱的资料;以漫画、讲解、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请公安局的叔叔、阿姨进行预防网络陷阱讲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思考,做到健康上网。

活动三: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篇阅读资料、一个信息窗和一个文本框。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明确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并讨论制定出网络公约。本活动也可开展延伸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在校园、网吧、社区等地进行宣传、开展文明上网签名等活动。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在教学时,教师可课前与计算机教师协商,让学生进行一次上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上一篇:琴曲歌辞?残形操,琴曲歌辞?残形操韩愈,琴曲歌辞?残形操的意思,琴曲歌辞下一篇:分包单位安全资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