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2024-10-27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共11篇)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1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受封建传统习俗的影响,目前在我县特别是农村地区,婚丧嫁娶活动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婚丧习俗也有所抬头,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阻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还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春节即将来临,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一、告别陋习、传播文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宣传移风易俗,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抵制婚丧喜庆陋习,动员、劝说父母子女、亲朋好友自觉遵守所在区域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觉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

二、崇尚节俭、喜事新办。

提倡结婚、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新办,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祝贺,传递祝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自觉做勤俭节约的参与者。

三、恪守孝道、丧事简办。

树立厚养薄葬新理念,老人在世多尽孝道,老人离世丧事简办,不相互攀比,不奢侈浪费,不参与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活动。倡导简朴文明的丧葬礼俗和绿色环保的祭祀祭奠活动,自觉做文明治丧的推动者。

四、爱护环境、遵守公德。

爱护城乡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贴红纸,不乱放鞭炮,不吹鼓奏乐噪音扰民,不乱抛和焚烧冥纸,自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文明的婚丧习俗需要你我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你我共同维护。作为每一位和县市民,理应在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前列。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培育孝悌和睦文明家风,倡导婚丧嫁娶时代新风,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美好、和谐、幸福的新和县贡献力量。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节能减排,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业部门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党全国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时候, 建材行业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要采取更加主动与自觉的姿态, 举全行业之力加速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清洁生产,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各相关专业协会, 共同向全国建材行业发出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 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使建设、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强盛的重要象征。

节能减排是工业系统摒弃和挑战传统工业弊端, 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也是建材行业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主动推进与实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 不仅是建材企业自身生存和立足社会的需要, 也是转型升级、实现“两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 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全国工业部门中列第四位。建材工业目前年排放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约340万吨、160万吨和135万吨, 是减排重点行业;建材工业同时也是资源节约、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有优势、有擅长的行业。在当今形势下, 加快推进建材行业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的转变, 减轻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已到了必须采取进一步实质举措的关键时刻了。

全行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深刻认识其内涵和紧迫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增强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和创新产业政策”为手段,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全方位地贯穿于各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标准提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 制定出针对性强, 措施有力, 有操作性的举措和办法。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又是必须不断渐进、年年有新的作为的现实选择。通过全行业的努力, 要力争使建材主要产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以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减排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坚定实施控制总量、创新运用“三新”、优化存量、开发与拓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针对行业当前发展实际明确提出的工作指导方针, 也是整体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全行业要采取措施, 坚决抑制传统产能的盲目增长, 在优化存量进程中实施节能减排, 在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增加新产品、新品种的进程中, 推进节能减排, 在提高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中, 促进节能减排。

我们认为, “六位一体”方向很明确。全行业必须齐心协力, 建材行业各产业、企业, 各级各类行业协会, 与“六位一体”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都要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和切实措施, 都必须确立各自的路径与支撑点, 把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运用“三新”, 夯实节能减排支撑基础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 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和建材行业管理部门, 要在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路。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行规的制定不能只局限于控制与淘汰的层面, 要努力联手与争取发改委和工信、建设、科技、国土、环保、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府部门, 推动制定各种鼓励和激励企业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的优惠政策, 同时要积极创新经济、法律和处罚政策, 对在一定期限内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或采取必要的处罚。

创新提升标准, 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凡是新建项目, 其能耗和排放必须适用目前的最高标准;在新标准的制修订中, 必须将提升节能和减排标准作为重要内容。要在行业中大力贯彻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标准。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新能源玻璃、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外墙外保温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与提升;完善陶瓷产品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 重点推进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建筑陶瓷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节水型等相关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积极开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标准提升与制修订, 大力推进烧结砖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重点标准的提升与制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建材设备产品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进程。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必须把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作为主攻目标, 并注重产品生态设计。特别要结合“水泥窑炉粉尘及氮氧化物减排关键材料及技术开发”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实施, 积极推动由政府引导、资助,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

加快“两化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产业, 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要结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的创新技术研发, 着力突破运行智能控制、原料矿山智能化开采、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 以高性能产品及低环境负荷生产的综合技术支撑清洁生产。

四、将优化存量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

我国建材主要产业的产品产量已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主体技术装备大多也已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奠定了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节能减排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有明显差距。差距是潜力, 也是动力。建材行业各产业、各企业都应主动与世界先进同行对标看齐, 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把企业发展经济, 壮大自身实力, 与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紧密结合, 把节能减排装备的研发、费用投入的增长以及专门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设置, 与更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相结合, 提出系统的改造、提升的规划, 将节能减排落实在企业的各个方位和每个环节。

五、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发挥大企业的表率作用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要制定独立的节能减排规划、独立的产业政策、独立的达标标准和级别识别目录外, 还应加快推进独立的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改变目前管理服务缺位的状况。

要积极探索建立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权威检测评估服务平台, 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 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效对标和能效评价体系, 在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达标检测、评估、认定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培训服务平台,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培训;组织搭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与服务平台;建立奖先评优限劣机制, 在全国建材行业率先评定百户节能减排达标企业作为样板, 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发挥榜样的力量,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企业 (集团) 和骨干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培育其率先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环保管理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服务于行业节能减排事业, 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带头作用, 争做行业标杆。

六、加强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大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各类建材媒体、刊物都要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期的宣传重点, 开辟专栏、专版、专刊, 组织精品稿件, 保持宣传力度和密度。建材行业组织开展的先进工作者、劳模等各项评比、表彰、推优活动中, 要将节能减排实施、推进情况和效果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标杆、典型。

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是一项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是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开始实施建材工业“超越与引领”战略的重要时期。面对实现两个“翻一番”、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面对“超越与引领”的光荣历史使命, 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路是建材工业的必然选择, 必须把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之上。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19个专业协会共同呼吁全行业的同仁们, 让我们携手并肩, 与全社会一起, 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 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做出建材人的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中国石材协会

中国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中国建材机械协会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3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难以满足发展融资需求

对于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跨境私人资本流动难以有效导入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特别是长期资本投资领域,服务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多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实行过“金融压抑”政策,因而导致了其国内金融体系的严重扭曲。由于国内金融体系扭曲、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难以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来有效地开展投、融资活动,而不得不借助于国际金融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一方面,多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利用各种途径从国际私人资本市场筹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已经成长为“不成熟债权国”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私人部门对外投资能力不足,大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过剩”储蓄只能通过官方部门以外汇储备资产的形式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内企业却不得不以高额成本到境外私人资本市场融资。但是现实中,由于国际资本的逐利性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流入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往往包含大量的投机性资本,这些资本不是流入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而涌入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资产部门,从而引发“金融过度”,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并且加剧宏观经济波动,甚至还可能会对国内资本投资形成“挤出”效应,对实体经济造成扭曲甚至损害。

二是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下,全球性、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难以适应和满足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长期资本投资领域的融资需求。二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世界银行,以及区域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等。作为开发金融的主要平台,这些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多边金融机构在促进开发融资、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多边金融机构也一直具有明显的欧美中心主义倾向,其自身治理结构失衡以及由此导致的这些机构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权利结构失衡,限制了它们开发金融功能的发挥,使其在全球开发融资中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诟病。

金砖银行、亚投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迅速走来

针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在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亚洲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正以崭新的面目,快速向国际社会走来。

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就成立金砖银行达成重要共识。金砖国家财政部门自2013年8月正式启动成立金砖银行的谈判。经过七轮谈判,金砖国家最终就成立金砖银行的协议达成共识。银行的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并在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配;银行创始成员为五个金砖国家,银行成立后将吸收新成员加入;银行总部落户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长在金砖国家中轮流产生。2014年7月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财长签署了成立金砖银行的协议,金砖银行正式成立。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期间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此后,中国与多个域内国家就筹建亚投行进行了双边磋商,并主持了四次筹建亚投行多边磋商,达成很多重要共识和理解。2014年8月,筹建亚投行第四次多边磋商会在北京举行,20个有意愿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的亚洲国家经过磋商,就《筹建亚投行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草案终稿达成了原则共识,并就创始成员国关心的亚投行关键要素,包括股权分配等深入交换了意见。根据亚投行筹建进程,参与筹建各方将于2014年秋季择机签署《筹建亚投行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随后将通过进一步磋商谈判,尽快推动亚投行成立并投入运营。亚投行已经呼之欲出。

201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上提出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2011年11月,温家宝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十次总理会议上再次重申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在中国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根据总理会议决定,2012年5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了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建立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专门账户)问题。2013年11月,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专门账户)下一步工作的决议》,肯定了上一阶段各方专家工作成果,提出就协商成立上述机制基本原则等问题继续加紧工作的要求,使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朝着成立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国际金融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间性质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多边开发机构。其中,金砖银行的基本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亚投行专注于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则主要为该组织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项目提供融资保障和结算平台。另一方面,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主要以推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则以减贫为宗旨。由于定位和重点业务不同,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亚行等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错位发展,将会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全球发展。

从全球层面来看,建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在现有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之外另辟蹊径,其实质对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的“增量”改革,对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均衡、包容、普惠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区域层面来看,建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推动南南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金砖银行的建立是金砖国家建立的首个实体机构,是金砖国家从对话磋商迈向务实合作的关键一步;建立亚投行对于推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亚洲命运共同体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向经贸合作领域延伸,从而进一步夯实上合组织的合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层面来看,建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动员更多资金促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扩张国内需求,在长期内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内供给、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建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国而言,建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对于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不仅有利于中国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而且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要素资源,从而更好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促进区域和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和重要贡献。

金砖银行、亚投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建设任重道远

尽管金砖银行已经成立、亚投行即将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在稳步推进之中,但距其开始实际运营并取得预期效果,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从内部来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能否成功,首先面临如何解决股份、投票权分配和决策机制的问题。这些开发银行发起国中,一些新兴大国一方面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我国在这些新成立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金砖银行建立过程中,印度就对中国投入更多资本金、获得更多股权抱有抵触情绪,而在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问题上,俄罗斯对我国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而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十分敏感,这直接影响到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谈判进程。其次,自主建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对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新事务,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建立后要有效地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业务、实现其初衷,必然会面临资金来源、业务开展、风险控制、专业人才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其次,从外部来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能否成功,还面临如何处理与域外、域内大国关系的问题。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得到了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会削弱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对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以及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依赖。美国为了巩固其世界金融霸主地位,不会轻易地放弃全球金融主导权。事实上,金砖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特别是亚投行,在筹建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美国、日本等国的压力。因此,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能否成功,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与域内、域外大国关系的考验。与之相伴随的是,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还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关系的问题。

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本着团结合作、互谅互让的精神,本着包容、开放、团结、合作、发展的理念,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在各方的努力下,金砖银行、亚投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就一定能够建设成为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成为适应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需要并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多边开发银行,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4

冬至将至,广大市民将以各种方式祭奠先祖,缅怀故人,表达怀念之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之常情。但由于受封建思想、陈旧习俗的影响,部分市民祭祀仍然采用上坟烧纸、点燃香烛、燃放鞭炮等方式进行。这种既污染环境、又极易引发森林火灾的不文明祭祀方式,与我区文明创建和现代国际旅游区建设格格不入。为进一步深化城市文明创建内涵,全面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增强安全意识,争做文明使者。为了保护绿色家园,加快城市文明建设发展进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关爱黄山,告别陋习,做一名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倡导者,坚决消除影响生态安全的一切隐患,做到不在公共场所、林区及其边缘地带燃放鞭炮、点燃香烛、焚烧纸钱;不携带任何火种进入林区。一旦发现火情,要立即报告(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火情报警电话0559-8532376)。

二、转变思想观念,自觉移风易俗。积极采取文明的祭祀方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破除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不良习俗,大力倡导植纪念树、清扫墓碑、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把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环保、健康、安全的方式加以继承,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三、带头以身作则,做到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团员青年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以实际行动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居民、群众进行文明祭祀。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带头破除旧俗、移风易俗,带头维护生态、倡导新风,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表达热爱黄山、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应届毕业生网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5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是各族群众的优秀品德。近年来,部分农村操办婚丧事宜呈现出大讲排场、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将亲朋好友情感表达扭曲成了金钱关系,“人情债”已成为广大群众沉重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破除农村婚丧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特向全县各族群众发出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倡议书:

一、节俭操办,反对铺张浪费。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注重人文内涵,注重情感表达,不得将其物质化和形式化。坚决破除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严格控制宴请规模和档次,尽量减少宴请对象和范围,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积极倡导崇德尚礼、健康节俭、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二、破旧立新,大兴文明之风。倡导婚事新办,提倡婚礼当天办结制,不收高额彩礼,不搞豪华婚礼,不使用豪华车队,婚车行驶途中严禁燃放鞭炮,摒弃“闹婚”行为,不搞恶作剧,不丑化新人,不搞低俗活动。倡导丧事俭办,简化治丧仪式,缩短治丧时间,规范殡葬行为,不提倡以贵重活畜为祭头和重金聘请文艺队进行祭奠活动,不在城乡主要街道搭建灵棚,不在公共场所鸣放烟花爆竹,不在出殡沿线抬棺游丧。上梁、加层、乔迁、满月、周岁、订婚、祝寿、升学、参军等喜庆事宜以及头七、七七、百天、周年、三年等祭奠活动提倡不办,不相互攀比,不跟风宴请,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良好风气。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6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老人在世时,子女应该尽心奉养,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使老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当老人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的丰与俭并不代表子女的孝顺与否。希望全体党员及居民善待老人,让老人都能安度晚年,树立厚养薄葬、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革除封建丧葬陋习,倡树丧葬文明新风,促进社区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区,为此向全体居民发出倡议:

一、讲文明、讲节俭、倡导厚养薄葬,争当文明市民。

二、不搞攀比、不讲排场,党员、干部带头简办丧事。做到文明、节俭、遵章、守礼,不妨碍公共秩序,不危害公共安全。

三、不在公共场所搭设灵棚、停尸、焚香摆供、燃烧冥具,燃放鞭炮、撒发纸钱,大量摆设花圈或举行超度亡灵活动。

四、所有丧事祭奠活动应由社区民务理事会本着勤俭节约、简化程序、科学文明的原则,尽量在一天内办完丧事活动。

五、遗体火化后,直接由殡仪馆送至指定公墓下葬,不搞二次装棺出殡。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摒弃殡葬陋习,倡导尊老敬老、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尚,为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我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倡议人:XXX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篇7

关键词:《乐记》,礼乐,教化,移风易俗

一、乐和礼异

礼乐始于自夏商时期, 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 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 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 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 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 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 创造了人类的辉煌。《乐记》中讲“乐和同, 礼别异”, “乐”可调和天地间的事物和谐统一。“和”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 暴民不敢做乱, 君臣上下和谐有序, 诸侯服从天子;又是父子之间相敬有礼, 明长幼之序;对待亲朋态度端正, 合情饰貌。和谐统一, “乐”是娱乐与治国必不可少的, 孔子所讲“不学诗, 无以言”就是这个道理。

乐者为同, 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乐胜则流, 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

——《乐论篇》

暴民不作, 诸侯宾服, 兵革不试, 五刑不用, 百姓无患, 天子不怒, 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 明长幼之序, 以敬四海之内, 天子如此, 则礼行矣。

——《乐论篇》

礼, 使等级不同的人们行为一致, 因此, 历代圣王都重视礼乐, 相继沿用它们。所以圣王所规定的礼与时政的需要相符, 所制作的乐与所建立的功业相称。乐, 是表现天赋的情性的;礼, 是规定等级关系的。乐起和谐一致的作用, 礼起区别等级的作用, 礼和乐的道理, 贯通着戒敬, 去掉虚伪, 是礼的纲纪。礼和乐能体现天地的意志, 表现神明的道德, 调动天地之神, 养育万事万物, 调节父子君臣关系。

礼者, 殊事合敬者也;乐者, 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 故明王相沿也。故事与时并, 名与功偕。

——《乐论篇》

同时, “和”还表现为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自然的鸟兽草木和谐了, 食物链和生长链就会有条不紊的持续进行。草木不会荒芜, 鸟兽不会灭绝, 《乐礼篇》说所讲:“地气上升, 天气下降, 阴阳相互摩擦, 天地互相激荡, 响震着雷霆, 飞动着风雨, 四时运转不息, 日月光华照耀, 各种东西就生长起来了, 事物是这样的和谐融洽, 而乐就是使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互相调和的”。

二、治心象德

乐的功能是相互渗透的, 上自国家安和太平, 君臣相敬, 长幼有序, 下至提高自身修养。它对人感染很深, 用它来移风易俗很容易, 所以先王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乐教。凡是邪恶的声音感染着人们的时候, 内心的邪气就来应和, 邪气表现出来, 纵欲放荡的乐就产生了, 纯正的声音感染着人们的时候, 内心的顺气就来应和, 顺气表现出来, 平和正的乐就产生了。所以君子保存天赋情性, 用以调和自己的志向, 效法好的榜样, 用以成就自己的德行, 不让耳目接近淫乱的声色, 不让心灵接触奸邪的礼乐, 不让身体沾染惰慢怪癖的恶劣习气。这样就能使整个身体和内心世界都随着顺气、正声得到正当的发展了。

乐也者, 圣人之所以乐者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著其教焉。

——《乐施篇》

凡歼声感人, 而逆气应之, 逆气成象, 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 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 而和乐生焉。

——《乐象篇》

三、与政明通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精神的力量是物质所不能比拟的。正如古代君王大臣们一样, 大功告成以后, 就作乐;社会安定以后, 就制定礼。功业伟大的, 做的礼就完备, 政治清明的, 所制礼就周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国家的好坏, 听他的音乐就能明白。正如“听其音, 知其政。”

所以, 太平时代的音乐显得安详, 用以表现对其政治安定的欢乐, 动乱的时代的音乐显得怨愤, 用以表现对其政治腐败的恼怒, 将要亡国的音乐令人哀思愁, 用以表现对人民的困苦的忧虑, 可见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相通的。

是故, 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

——《乐本篇》

四、移风易俗

用“礼”引导人们的意志, 用“乐”调和人们的性情, 用“政”统一人们的行动, 用“刑”防止人们做坏事。礼乐行政的目的是一个, 就是要建立共同的社会观念。是社会生活得到稳定。大乐与天地一样谐和万物, 大礼与天地一样节制万物。因为乐有谐和的作用, 所以万物都能生长, 通过“乐”, 可以深刻的观察社会。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节。何故百物不失, 节故祀天祭地, 明则有礼乐, 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 和敬同爱矣。正声的清明体现了天, 其广大体现了地, 乐舞体现出四季的循环以及风雨那样的适时。乐曲有唱有和, 或高或低, 互相交错, 有条不紊。所以乐推广以后就能使人伦关系清楚, 耳目聪明, 性情气质平和, 风俗习惯改变, 天下太平。

故礼以道其志, 乐以和其性, 政以一其行, 行以防其奸。礼乐刑政, 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乐本篇》

五、结语

《乐记》总结了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到汉成帝百年间的一批儒者抄录先秦诸子著作。主张“物感心动说”, 论述了“音乐与音乐的关系”、“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道德的关系”等。它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思。但是也应辩证的看待问题, 《乐记》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8

高虎城指出,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本着互利共赢原则,搁置争议,团结合作,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前行。东亚地区GDP总量达到18.6亿美元,总人口接近22亿,内需市场巨大。各国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加强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在世界主要经济板块中,东亚地区内部互补性最强,拥有较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可以实现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直到最终消费的完整经济循环。持续不断的产业梯度转移还深化了区域内分工合作,带动跨境投资和产业内贸易。

高虎城指出,中、日、韩分别是东盟第一、第二、第五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合计7086亿美元,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41%。三国分别是东盟的第四、第二和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对东盟直接投资合计313亿美元,占东盟利用外资总额的32%。三国还分别是东盟的第一、第四、第三大跨境游客来源地,2015年赴东盟旅游合计2271万人次,占东盟入境游客总数的41%,东亚经济从未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东亚发展从未如此迫切,也从未如此充满希望。

高虎城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支持10+3在东亚合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加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世界经济增长。为此,中方提出五点倡议:

一是支持东盟发挥核心作用,推动RCEP在年内完成谈判。RCEP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载体,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形势下,东亚经济振兴的重要方案。在今年年底完成谈判是各方领导人在2015年峰会上提出的要求。东盟是RCEP的发起者和引领者。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在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愿与各方通力合作,坚持包容、合作、务实的原则,兼顾各国不同发展水平,在坚定雄心水平的同时展示灵活性,抓紧解决分歧,力争在年底前完成谈判。

二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本地区跨境基础设施合作,加快互联互通建设。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亚行、发展援助、商业信贷等多种资金来源,共同建设贯穿东亚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干线网络,促进本地区繁荣发展。

三是不断加强东亚区域内的产能合作。中日韩与东盟在产能合作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各自优势,可以加强统筹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能合理布局和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四是开展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合作,促进贸易投资。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MEN)是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信息化、无纸化的重要平台。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成员港口已经加入网络,希望韩国、日本以及东盟其他成员积极参与,中方愿为东盟有关发展中成员示范电子口岸建设提供帮助。同时,中方建议在中日韩三国经贸主管部门已经完成供应链互联互通联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10+3供应链联合研究,推进10+3物流供应链互联互通,促进东亚地区贸易投资。

五是加强中日韩合作,为10+3经贸合作增添动力。中日韩自贸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愿与日、韩共同努力,正视三方发展水平差异,充分照顾各方关切,不断积累扩大共识,争取按领导人要求,早日达成一份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为10+3经贸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动力。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9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1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__大以来,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铁腕整治“四风”问题,狠刹公职人员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歪风陋习,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不良现象在干部群众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增加了人们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特向全区干部群众发出倡议:

一、崇尚节俭,婚事新办。积极培育婚育新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滥发请柬邀请宾客,不攀比斗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借机敛财,不举办违反规定和超出能力范围的婚礼,反对低俗庸俗媚俗行为,提倡集体婚礼、植树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

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传承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好风尚,对老人多一些生前的关爱和温暖,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治办丧事时要从简,服从殡葬管理,不乱搭灵堂,不乱烧纸钱,不乱燃鞭炮,不搞封建迷信,不修建豪华坟墓,提倡生态安葬。倡行网上祭奠、送鲜花、植树、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奠活动,用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哀思。

三、破旧立新,倡树新风。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升职、乔迁等喜事一律不办,鼓励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通知、收受礼金、大摆筵席、铺张浪费,自觉抵制他有我有互攀比、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做净化风俗的推动者!

四、修身养德,好事多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关爱他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事业,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居民,争创文明家庭,共创文明城市。

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争做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齐心协力建设文明、美丽、幸福的神农架!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2

全县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

崇尚礼仪、重视人情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向来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逐渐富有的同时,也慢慢滋生了人们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种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使得人情成为一种债务,请客成为一种负担,人人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脱离,苦不堪言。使得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已逐渐走样、变异,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同时也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危害。在年初召开的县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县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建议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这一建议引起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县委领导批示,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就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特向全县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县人民要充分认识到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坚持“革陋习、树新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顶住他人的“舆论”压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铺张,敢于破旧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创造浓厚氛围。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勤俭持家是社会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倡导干部职工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酒宴等不良习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

三、长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会新风气的形成。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关注、关心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教育干部职工抛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青年职工“新事新办”。各社区各村党支部也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移风易俗,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崇高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来要求自己,用先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自己,积极迅速的投身到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潮流中去。从参加一次文明祝贺,举办一次简约仪式做起,用实际行动,为优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去创造。告别陋习,才能走向文明。在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广大干部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努力,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摒弃陋习,走进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为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白河贡献力量!

__县委宣传部 __县文明办

20__年3月9日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3

尊敬的全镇居民:

构建山青水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全镇人民的共同心愿;营造和谐友善、文明高尚的社会氛围是全镇人民的共同呼声。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如下倡议,请您支持参与,并严格遵守:

一、环境整治 美化家园

保持环境卫生:

1、生活垃圾、地面污物及时处理、定点倾倒。

2、房前屋后整洁美观,不占道堆放杂物。

3、柴禾堆放远离房屋不少于30米;粪堆存放远离居民区及主要公路沿线;

4、机关及住户室内外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干净整治;

5、不得占用道路、边沟、路肩堆放物品。

养护花草树木:自觉种养、栽植绿化花卉树木,保持绿地干净整洁,爱护绿化设施。

维护街容秩序:

1、自觉清除小广告和障碍物,保持街面、墙面美观整洁;

2、及时修复损坏路面,保障居民和行人安全;

3、店面整洁、不占道经营;

4、提高安全消防意识,家火山火一起防。

二、移风易俗 树立新风

倡导婚事新办。举办节俭适度而又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倡导喜事小办。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坚决禁止收受礼金借机敛财。

倡导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自觉抵制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三、诵读国学 成才立德

全镇居民行动起来。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多诵国学、勤读经典,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性情、感悟人生、提升素质。

所有家庭行动起来。每天和孩子共享一小时阅读好时光,让家庭成员在读书中分享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享受。

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广大居民的读书热情,让书香飘逸鹿乡每一个角落。

同志们!优美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渊博知识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良好风气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衡量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在此,马桥子街道向全体市民朋友发出倡议:

一、摒弃陋习,文明祭祀。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家园,树立现代的文明祭祀观。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改掉在马路边、广场、花园、小区等处烧纸的不文明祭扫方式,共同营造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尊老爱老,厚养薄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倡长辈在世时多尽孝道,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全民行动,移风易俗。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传承民族文明,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文明祭祀。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告别陋习,倡导新风,从我做起。我们相信,有您的支持和参与,金州新区的明天将会更加和谐、文明、美好。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5

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朋友们: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立国传家之本,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柱石。广大团员青年应从自身做起,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做弘扬时代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此,共青团鹰潭市委发出以下倡议:

婚事新办 崇尚节俭

积极树立婚育新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攀比斗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借机敛财,不举办违反规定和超出能力范围的婚礼,反对低俗庸俗媚俗行为,提倡集体婚礼、植树婚礼、慈善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

丧事简办 厚养薄葬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自觉传承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好风尚。父母健在时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治办丧事要从简,不大摆宴席,不乱搭灵堂,不沿街游丧,不乱烧纸钱,不修建豪华坟墓,提倡遗体火化和生态安葬;清明祭祖,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倡行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络祭奠等文明祭奠活动。

余事不办 树立新风

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升职、乔迁等喜事一律不办,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贺意,杜绝滥发请帖、收受礼金、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坚决抵制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倡导崇德尚礼、健康节俭、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好事多办 修身养德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关爱他人、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用餐、文明上网、文明过节、文明出行,自觉远离酒桌牌桌,严禁涉黄涉毒涉赌,杜绝各类封建迷信活动,保持文明健康生活理念。

乡镇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有关工作要求,制止农村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出现的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等大操大办不良现象,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加快农村群众致富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向全乡广大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

树立新型婚恋观,提倡量力而行、合理消费、反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盲目攀比现象。鼓励婚仪从简,控制宴席规模和档次,破除婚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不比排场、不比阔气,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二要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

倡导举办文明节俭的丧葬活动,推行丧葬活动简化合并程序,控制丧事规模,提倡节俭吊唁祭祀,不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不沿街私搭灵堂灵棚,不在公共场所吹奏鼓乐,不在街道、马路、林区等区域焚烧纸钱,不在出殡沿线散纸钱。严禁在公路、铁路、主要河流、村庄周边和耕地上兴建坟墓。提倡火化和公墓区安葬,严禁兴建豪华大墓。

三要孝敬老人,提倡厚养薄葬

要大力弘扬“孝敬在平时,丧葬重节俭”的传统美德,倡导老人在世时,多尽赡养之责,多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心,使其安享晚年,老人去世时,倡导丧事从简、文明祭奠。

四要关爱他人,提倡邻里守望

要关爱他人,关爱家庭,关爱社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弘扬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教,遵守村规山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修善积德,不闹访、不信邪、不逞强、不违法、不赌博。倡导与邻为善、与邻相助、与邻为乐,互爱互助,共建精神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西俗东渐 改革易俗 篇11

清后期的风俗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发生了重大变化,考察这一时期汉族社会风俗文化的变迁,主要有两条鲜明的特征:

(一)西俗东渐

西方的生活习俗通过洋货带入、传教宣扬、租借展示、出洋考察和大众传播这五条途径传入中国。洋货作为西方文明的一种物质载体,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把西方生活方式也带入了中国,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在原有的传统色调之外增添了一些清代后期的色彩,并影响和改变着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国人固有的习俗文化;西方宗教的传入,使一部分国人改变了信仰习俗,外国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使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得以传播,促使国人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传统观念,对接纳新事物摈弃旧习俗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外国侵略者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口岸建立的租界,成为国人窥视、模仿西方生活习俗的窗口;大众传播媒介对西洋风俗的评介,使人们大开眼界,并帮助人们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习俗风尚;一部分有幸到国外游历、出使、留学、考察的中国人,归国后不仅用日记、游记,而且还用现身说法来介绍、传播刚刚从西方学来的新习俗。

这一切,对国人社会风俗文化的开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使得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尚新崇洋的趋向。社会上穿洋服,习洋文、用洋货、行洋礼,一切以“洋”为时髦。其次,传统习俗观念有所更张。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士大夫耻与商人来往。西方思想传入后,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社会风气的移易,发生了巨大影响。

(二)改革易俗

在“西俗东渐”潮流的推动下,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开始更新,封建性古时习俗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男耕女织、重农抑商的淳朴民风日渐式微,传统礼俗发生了变化和解体。在清代风俗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天平天国的“礼俗改革”和戊戌维新时期的“天下移风”,中国社会风俗逐步向近现代化方向变迁;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俗改革更是使中国社会的风俗文化有了突变性发展,并使之逐步进入了现代化时期。这一系列的努力和尝试,为整个中国社会风俗文化的变迁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社会风俗为之一新。

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新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消除或化解了满汉畛域,风俗文化进一步融合。光绪三十三年,清廷下诏令,命令彻底化除满汉畛域,勿存成见。清廷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为巩固其统治,但客观上对满汉风俗的融合有着积极作用。第二,兴办女学,提高妇女地位。1898年6月1日,“中国女学堂”正式开学。1907年,朝廷正式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国女子的教育终于取得合法地位。这对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习俗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同时也是中国人观念的一次更新。第三,禁烟戒赌,改造恶风陋习。清末新政时期,政府又进行了一次禁烟活动,这次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规模大,措施有力;到了辛亥革命爆发时,社会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已经基本上得到革除。第四,剪辫易服,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清后期的维新志士们将剪辫易服、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作为民族主义与自由权的所在,借以激发人们的反清情绪。他们采取的这种措施,得到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响应。由此可见,中国的风俗文化在西俗的冲击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西俗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以及岁时风俗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在继承自身一些传统习俗的同时呈现出了千年未有的新风貌。现主要以清后期中国生活风俗方面的变迁来加以说明。

(一)服饰风俗

清后期服饰风俗变化显著。“禁头变服”,恢复“汉官威仪”和接受西方文明的“断发”、“易服”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呼声。这种变化,就风格而言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传统风格为主,但在传统风俗之外发生了“去朴从艳”、“尚简求便”的变化;第二阶段以变化为主,是近代服饰风俗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着“一变从新”的时代特征。两个阶段的衔接点大致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变化的幅度又因性别、职业、阶层的不同而不同。清末服饰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剪辫易服”的西方服饰文化的传入。

清后期男子服饰受西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装的流行。虽然男子的长袍马褂、剃发留辫基本格局还在,但民间服饰风俗已明显出现了改良。至辛亥革命前,西装革履和长袍马褂已并行不悖。而女子服饰受西俗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时出现了西洋布制成的各种女式衣裙,如 “洋印裙”、“满花裙”、“鬼子栏杆裙”、“一块玉裙”等。

(二)饮食风俗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俗东渐的大潮驱动下,中国社会的饮食特点主要是社会上出现了中西餐并行、士大夫以西餐为时髦的风俗。此时,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外国菜馆越开越多,西餐逐步得到汉族社会上层人士的喜爱。清末,食西餐已成为了有钱人的时尚,如在北京,会见亲朋好友,往往到“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

(三)居住风俗

清后期,民居风俗的发展和演变有两个特点:一是散落在广大乡间集镇以及偏远地区的县城,除了极少数地方建有欧式教堂建筑外,绝大数多还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延续,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南方的天井院落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二是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受到西方建筑风格影响的新式民居,体现出西化特征。

鸦片战争前后,在西人高楼大厦的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建造西方或半西方式的建筑,出现了“多仿西式”的风尚。邓子琴《中国风俗史》称“晚清园亭,亦参以西式建筑,而通都大邑,几于触目皆是矣。”在天津,小洋楼渐渐取代四合院成为当地居室建筑的新潮流。另外,还出现了一种民居建筑的新形势——里弄,许多里弄一式二层楼房,中间留出了笔直的通道,其西式的景观与旧式小巷形成鲜明的对照。新结构的出现带动了建筑材料的革命。清后期,钢铁、水泥、机制砖瓦、玻璃陶瓷等都成了新兴的极有前途的工业。

(四)交通习俗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清后期的交通风俗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发生巨大的改变。许多商埠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清末出现了火车、汽车、电车、摩托车、人力车和西式马车等。这些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引进不但弥补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不足和局限,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裨类钞》一书中对中国人乘坐马车心态有详尽的描述,说上海人乘坐马车,周游繁盛处谓之兜圈子。初到上海的人或青年男女都好乘坐马车,招摇过市,借以自炫,曰出风头。1900年以后,官吏贵戚也以乘坐西式马车为时髦,社会风气因之变化巨大。

(五)娱乐风俗

清后期,中国社会的娱乐、休闲风俗基本传承前期固有的格局,但在西俗东渐的大潮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娱乐风俗。

在全国范围内,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基本传承前期固有的风俗事项,戏剧、歌舞、百戏、杂耍、博弈,以及各种各样的花会等。但在沿海地区的一些城镇,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西式文体娱乐项目如看电影、幻灯、话剧、跳西洋舞、玩扑克牌、打台球等,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上层社会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如观赏西洋戏剧,上海“每逢英历18号在西国戏馆开演诸剧……往观者则携小扶老,道路间颇形热闹”(《申报》1876年8月19日)。比起戏剧,对大众影响更大的是电影。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电影正式传入中国,上海一些戏院茶园开始陆续上映电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也开始放映电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第一部中国无声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这是一部戏剧片,主角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伶界大王”、京剧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电影上映之时,百姓反应极其热烈,竟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西方娱乐方式的进入,使中国社会文化娱乐风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带有近代性的特征。

风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但他们又具有渗透性,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可以互相影响,相互渗透。清后期的社会生活风俗正是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风貌。清后期,除了生活风俗外,其他与生活风俗并存的风俗,如生产风俗、礼仪风俗以及岁时风俗等也同样受到了西俗的影响,同生活风俗一样,逐渐呈现西俗化倾向。

综上分析,清后期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俗大量的涌入中国。国人从多方面吸收许多国外傳来的先进风尚,使自己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不断丰富,使得一些千百年传承的民族性习俗向综合性习俗演变,甚至出现了民族性习俗与西方习俗并存的局面;有的则成为东西习俗一体的复合习俗,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兼容性,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在西俗东渐的清后期,中国习俗呈现出的各种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徐杰瞬,周耀明著.汉族风俗文化史纲[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林永匡,袁立泽著.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万建中,周耀明著.汉族风俗史 第五卷 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M].学林出版社,2004.

上一篇:横店幼儿园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总结下一篇:参观大学校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