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制

2024-08-09

推进机制(共12篇)

推进机制 篇1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的关键时期。未来几年, 各行各业以社会责任工作为切入点, 寻求与自身实际相符合、与自身资源相匹配、与自身优势相对应的着力点将成为国内社会责任发展的重点, 但具体的路径又有哪些呢。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的关键时期, 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5年。

在这5年,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要敢于直面问题, 勇于创新机制, 善于调动各方, 勤于自我改进, 真正形成政府科学引导、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觉行动的社会责任有序推进新局面。

上下相结合

所谓“自上而下”, 就是由中央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进行科学统一的顶层设计, 编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 出台能够被企业广为接受的国家统一社会责任标准, 开展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国家立法, 制定印发国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方案, 各个地方、各个社会机构和各个企业根据国家战略、国家标准、国家立法和国家推进方案来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形成由宏观“统一部署”到微观“具体执行”的“自上而下”模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自下而上”是由各个地方、各个社会机构和各个企业先行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实践探索, 找到规律、找到问题、找到办法, 形成经验、形成模式、形成格局, 在此基础上再由中央来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国家战略、国家标准、国家立法和国家推进方案, 形成微观“基层探索”到宏观“统筹规范”的“自下而上”模式。

从规范优化来看, 国家层面应通过加快推进社会责任立法来明确各个社会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 通过分别制定不同社会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行为规范来对各主体进行约束。

特别是要加强监管, 增加各个社会主体开展社会责任寻租的成本和代价, 提前预防和遏止各个主体实施社会责任寻租的倾向, 破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社会责任寻租问题。企业层面要完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 健全社会责任制度和行为规范, 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和途径进行优化。

从转型升级来看, 宏观上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和努力引领新常态, 全面分析和考虑新常态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产生的新挑战、新要求和新变化, 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模式,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方式的转型升级。

微观上要求企业立足于实践社会责任的管理变革本质, 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沿着“基于纯粹道德驱动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社会压力回应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社会风险防范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财务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管理”路径演进, 实现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搭建渔场”的社会责任实践范式升级。

认知共识与分类推进相结合

企业社会责任顺利推进的前提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形成最低共识, 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内容、作用、落实机制和实践方式, 避免陷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和实践中, 企业社会责任推进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构建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分类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分类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分类打造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模式、分类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考核、分类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路径、分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体系。

从诱导性制度创新来看, 一方面,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仍然处于理念认知阶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更多的诱导性制度来引导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层次中的共赢责任, 需要更多地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其推进的重点是增强企业践行共赢责任的意愿, 因此需要通过诱导性制度来诱发企业的意愿。

从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看, 一方面, 对于一些业务中本来就含有社会责任成分、具有高社会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政府应该对其履行社会责任做出强制性制度安排, 并加强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 提高它们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 对它们进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强约束。

另一方面,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层次中的底线责任, 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守与履行, 因此应该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确保所有企业都满足底线要求。

国际与国内视角相结合

中国企业在加快“走出去”过程中, 需要更加重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必须与当地社会、民众、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成为责任共同体;需要将社会责任作为继资金、人才、装备之外的新标配和新法宝, 作为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积极防范海外社会责任风险, 主动加强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 创新开展海外社会责任实践。

此外,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标准制定和体系构建都应该与国际接轨, 考虑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指南和相关规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尤其是在一些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社会责任领域, 更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策略。

然而,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理念上是一种普世价值观, 但在不同国家落地却需要考虑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因此,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必须考虑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体制、民族特点等基本国情, 必须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指南和相关规范进行中国化,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从内生性动力培育来看, 首先是要推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与社会的全面关系进行反思、正确理解和重新定位。其次是要推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理解, 使其真正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刻意义。再次是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使命感和道德感。最后是要完善决策程序, 促使企业内部成员的个体履责意向性向企业的集体履责意向性转变, 最终将企业内部成员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层次的集体行为。

从外援性压力塑造来看, 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制度供给, 通过制度约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压力。其次是要进一步推动公民社会发展, 特别是更多地发挥责任消费、责任投资、责任采购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倒逼作用。最后是重视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力, 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的舆论监督, 进而形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能力培养与体系构建相结合

鉴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普遍不健全的现实, 未来一段时间内, 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建设的重点之一, 就是要多措并举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和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应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和组织开展全员社会责任培训, 提升全员的社会责任认知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技能;应组织对社会责任管理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充分借鉴国内外社会责任管理经验,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内外各方力量, 开发有效、适用的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应组织广泛开展内部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比活动, 认真总结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 建立优秀案例奖励制度和传播机制, 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应组织积极参与国内外社会责任交流活动, 及时更新社会责任知识, 广泛学习先进实践经验, 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应组织定期开展内部社会责任工作总结, 召开社会责任年度总结大会或举办社会责任成果展示, 促进内部社会责任工作经验交流。

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来看, 重点是要建立起结构完整、层级清晰、权责明确和运行高效的社会责任推进组织体系, 制定科学的社会责任推进战略与规划, 健全社会责任推进制度体系, 全面加强社会责任推进的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推进的资源保障机制。

从外部沟通优化来看, 其重点是主动实践系统化、规范化、结构化、制度化的沟通模式;继续创新社会沟通方式, 推动由工作沟通转向价值沟通, 由单向沟通转向双向沟通, 由事后被动沟通转向事前主动沟通, 由一事一议沟通转向全面系统沟通;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 定期收集和处理社会责任信息, 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渠道、程序和内容, 保障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促进形成双方的共识与信任。

从推动社会责任实质性融入来看, 一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二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业务运营, 以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实施业务流程改造和管理体系变革。三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 实现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全面优化,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推进机制 篇2

一、建立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新模式,有效缓解了项目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强责任作保障。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扶贫、监察、财政、审计、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方案》、《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要求项目村所在乡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求成员单位负责人深入项目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建制度促规范。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重在突出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为规范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经过大量的调研,制定了《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章程》、《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监督小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经过一年的实施,又对死亡、婚嫁等情况及占用费和红利的分配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操作有章可循。2008年共实施10个村,参股农户1331户,入股资金107万元,政府配股170万元,借款总额277万元。2009年互助资金项目资金达到660万元,项目覆盖28个村,目前,柳树堡子、深沟、马套子、惠安村、龚家湾5个村已完成了69万元入股资金筹集,其它19个村也正按照项目规程实施意向性认购股份等前期准备工作。

创机制强措施。依据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了一套保证资金平稳运行、便于操作、让农户放心的工作机制。在实施中,把国家注入资金和群众入股资金捆绑在一起,用参股和联保的形式把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操作公开,账务透明,实施的五户联保实行管委会成员分片负责制,保证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利于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不但解决了群众发展生产贷款、借款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信用意识也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受益于互助资金,共同致富,邻里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

第三,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力争明年小额信贷和项目贷款分别达到15亿元,使信贷扶贫资金规模突破30亿元。全面推广“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的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拓宽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渠道。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实施公开公告公示制,把因地制宜设立整村推进标志牌,作为接受群众监督的一项有效举措,健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完善项目监控和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扶贫开发质量水平,筑牢上级、监察审计、部门、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长期发挥作用机制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

主持人:近年来金山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充满希望的热土。这次《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请介绍一下。

闵卫星: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 1

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市委常委会2005年重点工作之一。根据中央和市委的要求,金山区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抓基层、打基础”(“双基”)工作尤其是农村“双基”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应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村级党组织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村级党组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总结金山基层党建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持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有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客观上需要阶段性总结和归纳。四是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农村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的客观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加强农村党建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的《组织人事报》和《上海党史与党建》都作了不少报道),其中不少经验对我们金山的农村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各地之长、补金山之短、创金山之新,客观上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区情,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了《若干意见》,经今年7月27日的区委全会通过并正式施行。

(2)构建五个长效机制转变村级组织职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若干意见》体系比较完整,逻辑也比较严密,特别是提出了建立“五个长效机制”的设想。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若干意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推进源头防腐 构建长效机制 篇3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试飞院)从2006年底开始,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精神,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指导思想,于2009年7月1日建立并运行了具有试飞院“54321”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管理体系》(简称:惩防体系),并实现了惩防体系的有效运转,取得了从源头防治腐败的效果。

坚持“教育+文化”筑牢“不愿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试飞院把惩防体系教育与单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科研试飞是“刀尖上的舞蹈”,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试飞院在建院50多年的历程中形成了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文化氛围。惩防体系运行6年来,通过学习宣贯体系文件、颁布《廉洁文化手册》、播放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创建了传统教育方式与体验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廉洁从业观念深入人心,把廉洁文化的内涵融入院核心价值中,凝练形成了“试飞铺就通天路,廉洁让我平安行”的具有“试飞人”特质的廉洁理念。

同时,坚持反腐倡廉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要求,每年结合院管理实际进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组织院党委中心组廉政专题学习、向全院中层领导干部作廉政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组织召开领导班子廉政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廉政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谈话。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本部门、单位内部进行传达、教育。党员干部从一开始的被动强制遵守逐步转化为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形成了“管理按职责、办事按流程、决策按程序、审批按权限”的行为习惯,从源头上筑起了预防腐败的万里长城。

坚持“制度+创新”筑牢“不易腐”的内控制度防线

试飞院除了认真贯彻、遵循《实施纲要》基本精神、原则和要求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国家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编写方法,并结合院工作特点,形成了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独具“54321”内涵和特色的惩防体系(即:依靠五个监督主体、建立四种工作机制、抓好三项基础工作、突出两个重点领域、实现一个总体目标)。

惩防体系是以1份《管理手册》顶层设计、以156份作业指导书为管理基础、以36项程序文件为衔接的三层金字塔。《管理手册》对惩防腐败工作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内容涵盖体系运行管理要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党组织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对外投资、外协采购、职代会审议事项、职工薪酬发放和二次分配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与审核、案件查办、运行绩效评估以及管理改进等方面,并形成流程化的管理制度。

按照“体系化管理”PDCA循环原理的要求,通过流程化的管控方式,建立起惩防腐败工作“事先预防、过程控制、结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为反腐败凝聚了法治“助力”。

惩防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就是把中央和上级精神作为一粒种子“落地”,结合试飞院的“水土”,努力培育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反腐倡廉“果实”的过程。该成果回答了惩防腐败工作中“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等基本问题,使得过去感觉“高高在上”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触手可及,管理工作实现了行为流程化、内容标准化和责任规范化。

坚持“监督+管理”筑牢“不能腐”的警示训诫防线

惩防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改变了过去纪检监察机关惯用的运动式、突击式检查的工作方式,把监督检查渗透、贯穿到科研经营业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部位和环节。

例如,采购活动一直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针对采购过程中腐败行为易发、多发问题,专门成立项目采购委员会,前期参加项目调研活动,中期参加评审、招投标等相关会议,后期组织检查审核、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根据体系要求,始终坚持提前介入,努力做到采购活动进行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那里,在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层层把关,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惩防体系运行管理和监督改进工作由院纪检监察机关负责,院纪委书记受党委书记和院长委托担任“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

每年,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反腐倡廉年度工作计划编制监督检查与审核“任务清单”,组织协调院组织、干部人事、审计、财务和法律事务等部门共同组成检查审核小组,对全院各单位执行体系文件的情况开展2~3次系统检查审核。审核现场由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审核小组依据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对其运行管理全过程形成的会议记录、纪要、合同台账和全部归档文件、财务凭证、原始发票、绩效奖金分配表以及审签联签手续等留证资料,一一对照规定判断其符合性,并形成“检查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后下发。

检查审核现场发现的与体系文件规定不符的问题按照评判标准确定为“不符合项”或“一般管理问题”,对“不符合项”由纪检监察机关下发“不符合项通知单”,并根据各单位上报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反馈单”按时间要求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归零。对检查审核结果在院相关会议上宣讲点评,有效促进了体系内容的宣贯和存在问题的整改。

“体系化管理”的方式,使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方式实现三个明显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围绕中心”到“融入中心”再到与管理业务运行“融为一体”的转变;二是从关注思想道德领域中的说教向关注履行管理职责流程中的规范性转变;三是从事后查处向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检查、预警防范转变。从而把早发现、早预警、早改进的要求贯穿于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不使小问题变成大祸害的目的。

坚持“惩处+治理”筑牢“不敢腐”的党纪国法防线

在惩防体系建设和运用中,案件查办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严惩腐败起到威慑、教育和预防的作用,推动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而惩防体系的运行促使了惩治成果向预防成果的有效转化,六年来,试飞院没有发生明显的违规违纪案件,党员职工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营造了干部清正、班子清廉、风气清新的浓厚氛围,为试飞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环境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完善挂钩机制推进作风转变 篇4

建立挂钩制度, 推进作风转变

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上多种因素影响, 公司底子薄, 基础管理水平不高, 生产经营效益不高的状况一直没有多大改观。近年来,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加剧了公司生产经营上的诸多困难, 公司生产经营可谓举步维艰。面对基础管理薄弱现状, 努力挖掘内部潜力, 提高效益、提升管理成为公司生存发展极为紧迫的任务。去年以来, 公司党委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把着力点落实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各项措施上, 积极推进公司机关作风、干部作风的转变, 公司党委经过讨论研究, 决定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 来促进机关干部积极深入基层, 了解基层, 服务基层群众, 推进公司管理部门干部深入基层, 联系群众, 带头研究问题, 带头抓好工作落实, 带头提升基层管理, 以培养和锻炼管理干部开展群众工作能力, 增强各级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为此, 制定了永大公司《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了干部挂钩人员, 即公司机关主管以上管理干部, 把公司各主要班组和关键岗位作为挂钩对象, 并提出了干部挂钩的主要任务, 使干部挂钩基层工作通过制度形式固化起来。在机关干部挂钩基层工作实施中, 公司紧扣全年“聚焦总目标, 推动新发展”主题, 突出“挑战自我, 赶超先进, 争创一流”主题内容, 深入基层班组, 通过形式任务宣传教育, 逐层宣贯形势, 传递压力, 树立信心, 挑战自我, 激发工作热情, 努力指导服务基层做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实行以来, 公司机关干部每月下基层班组了解情况, 积极帮助基层解决提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已成为习惯性、经常性工作。

充实挂钩内容, 确保务实有效

为保证挂钩基层工作不走形式, 干部下基层班组不走过场, 公司党委在挂钩工作内容设计上, 提出了围绕干部挂钩工作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公司机关挂钩干部每月参加一次挂钩联系点的学习教育, 如班组政治学习、安全学习或讨论分析等;每月进行一次形势任务宣讲, 围绕公司每月工作重点, 结合生产经营形势以及班组工作需要等进行宣传教育;每月查找一个生产管理上的问题, 按照“全员优化, 挑战自我”、“经营一元钱, 节约一分钱”等工作要求, 针对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查找;每月提出一项优化建议, 针对下基层中查找问题和不足, 提出优化生产, 强化管理, 提升素质, 落实责任等方面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每月为班组或职工做一件实事, 围绕职工所思、所需、所困, 进行思想沟通、难题解答、协助解决困难, 促进工作任务完成和与职工思想交流;同时每月对下基层挂钩情况做好一次信息反馈, 填写干部挂钩信息反馈表, 由公司党办整理分门归类, 形成每月的挂钩情况报告, 按照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管范围分别审阅批示, 对在挂钩中基层提出的问题、意见或建议, 落实部门进行解决或回复。通过“六个一”挂钩制度, 确保把服务基层工作落在实处。

整合挂钩信息, 坚持分析讲评

实施干部挂钩工作, 必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以保证挂钩工作持续推进。为此, 公司党委结合机关干部每月挂钩工作开展情况和信息反馈情况, 在公司党办统一收集整理的基础上, 进行信息分类, 每月统计分析。同时公司制定了干部挂钩考核标准, 在建立了公司挂钩基层分析讲评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上, 坚持每月初第一次的生产调度会上, 根据干部挂钩情况进行分析讲评, 每季度对挂钩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评出查找问题和优化建议, 给予表扬和一定物质奖励, 并与挂钩人员月绩效考核挂钩, 对挂钩执行不符合要求的按考核标准扣分, 在本人当月绩效考核中体现, 年终公司还组织挂钩联系点职工参加其年度总结测评, 并把干部挂钩情况和测评结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评先推优工作之中。

把干部挂钩及时与当前形势任务和落实公司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保证公司不同时段重点工作通过干部挂钩活动在基层得以落实, 是推行干部挂钩基层的又一特点。如在推进基层学镇海先进管理经验, 提升优化管理水平工作中, 公司党委牵头, 专门组织机关管理干部, 通过干部挂钩基层的形式, 到基层班组共同查找在学镇海经验中存在的差距, 指导帮助基层单位在保目标、优化管理和降本压费上制定措施。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和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公司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切实加强机关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 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巩固了干部挂钩这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机制, 提高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通过干部下基层挂钩, 共提出建立完善指标考核体系、推进生产运行规范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控制废品率等30多条意见建议和改进措施, 为促进公司“稳生产、促优化、保效益”工作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落实重点跟踪, 提升服务效果

深化推进机制 强化督查实效 篇5

保障一个区域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关键是两个环节:除了科学系统地谋划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还需要提升务实抓落实的执行力。只有把抓好推进落实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才能真正把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各项科学决策有效地转化为具体实践,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执行力。今年来,江山市委以完善推进机制,狠

抓督查落实为突破口,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督查推进制度提升工作抓落实实效的意见》(市委办[2009]93号,简称抓落实15条),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督查推进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有效增强了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树立一种理念,强化各级干部务实推进意识

当前,基层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落实作风总体上好的,但对照先进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作方式上有套路化、务虚化倾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情况还较为常见;工作作风上表现出随意性、懒散性的习气,部门阶段性工作缺乏周密系统计划,对上级交办的工作存在敷衍应付甚至故意拖延的情况;督查工作上也存在不规范、不深入现象,老好人现象还十分普遍,缺乏敢于碰硬的勇气。为有效克服和消除这种现象,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工作中树立并不断强化“八忌八重”理念:一是解放思想切忌空喊口号,重在实质突破,要注重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放到科学实践上,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影响发展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二是争先创优切忌盲目跟风,重在货真价实,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紧贴本地区工作务实争先;三是贯彻落实切忌流于形式,重在因地制宜,要在吃透上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四是开展工作切忌照搬套路,重在解决问题,要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特点,深入研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招数;五是开拓创新切忌标新立异,重在实效提升,要善于因地制宜地、融会贯通,通过创新实践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六是督促检查切忌一团和气,重在推进落实,要通过督查形成少说多做,说到做到的良好作风,把党委政府的各项科学决策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具体行动;七是服务基层切忌走马观花,重在破难建制,要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促进领导干部重心下移,使服务基层实现常态化;八是关注民生切忌哗众取宠,重在实事做实,既要“尽力而为”,又要 “量力而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迫切落实一些亟待解决的民生焦点问题。

实施两大行动,完善阶段性工作推进机制

根据发达地区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江山实际,在抓落实15条中提出开展覆盖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并能有效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两大专项活动,作为工作落实层面的两大抓手。一是开展“三百”专项活动。根据阶段性成功理念,把一年的工作划分为几个阶段,从实现阶段性目标中获得阶段性成功的感觉,更加便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全年工作地更快落实。因此,我市以年初、年中、年底为时间段,分别开展“百日竞赛”、“百日攻坚”、“百日冲刺”三个阶段工作推进专项活动,以此增强压力,集中精力,凝聚合力,推动重点工作抓落实。4—6月份,我市正在深入开展“百日竞赛”活动,重点是加快落实项目推进、助企发展、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维稳等工作,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每月一次由“两办”督查通报或专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每季一次汇总由市领导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点评。二是开展“六个一批”干部驻点活动。结合先进地区做法,开展“六个一批”干部驻点推进活动,即分别抽调一批干部驻外招商、一批干部驻园推进、一批干部驻项推进、一批干部驻上对接争取、一批干部驻案化解等,干部驻点时间为一年。对“六个一批”行动情况做到每月一次简况汇总,既要汇总问题,也要汇总成绩;每季一次督查通报,年终统一开展评优评先。目前,已经抽调270名干部即将深入基层开展驻点活动。

突出三大重点,完善常态化工作落实机制

突出项目与招商工作、企业帮扶与服务、信访与安全维稳三大重点工作,着力在完善深化长效落实机制上下功夫。项目与招商工作方面,重点是深化完善四个机制:一是“三位一体”、“三个一”责任落实和推进机制。按照领导联系、部门领办、乡镇负责“三位一体”的要求,深化完善市级领导挂联项目制度、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制、重点项目督查通报制度、协调办公会议制度、部门联动服务制度等,对市“四大百亿”工程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立“一名市领导牵头挂帅、一个责任单位具体承办、一名干部现场负责”的“三个一”推进机制,实行动态监测、跟踪推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二是重大项目“三专”工作机制。对重大战略性前期项目、重大实施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立“专门班子、专人负责、专项推进”的“三专”工作机制。三是向上争取项目“4+X”

协调与督查机制。由纪委(监察局)、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和项目业主组成向上争取项目“4+X”协调与督查机制,规范提升项目争取申报和建设实施工作,扩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的实效,确保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监管到位。四是招商引资“四不”政策。对未完成招商引资目标实际到位市外资金任务的责任单位,当年该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不得参

加市里组织的各类评先,次年对该单位不增加工作经费、不允许购置车辆、不安排领导出国考察,以此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感。企业帮扶与服务方面,重点是深化三项载体建设:一是深化 “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重点落实好企业挂联单位“一把手”负协调总责、定人代办服务制度,市领导预约服务等 “三项服务制度”。二是深化四个为企服务110平台建设。按照“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加强机关效能、企业服务、金融服务和工业科技等四个为企服务110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三是畅通政企沟通“六个渠道”。保持市领导下企业调研或开座谈会、群众满意度测评、市纪委对话平台、经贸部门50个监测点、招商局以及两个开发区向企业了解情况等六个渠道的畅通,收集梳理企业、客商反映乡镇部门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定期进行落实交办。企业帮扶工作每月由相关责任部门牵头进行汇总,相关问题报市主管领导每月定期协调,每季度实施一次督查通报,年底还要汇总情况在全市机关干部到会上进行通报点评。信访和安全维稳方面,重点是对原有工作机制的深化完善:一是继续深化完善信访维稳“八项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更加专业扎实地提升信访维稳工作水平,每月由信访部门对信访件进行梳理并报市主管领导进行协调落实,每季一次对“八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和督查通报,努力实现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化、常态化。二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安全监管人员直接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每月一次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协调落实,每季一次进行汇总通报,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和实效化。

强化四项保障,确保重点工作督查务实有效

为保障督查工作顺利执行,各项工作推进机制有效落实,着力从四个方面强化保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抓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等任副组长,从领导层面协调落实督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个组,一个是目标推进督查组,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重点督查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服务业发展、中国幸福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另一个是服务效能督查组,由市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任组长,重点督查招商引资、机关效能建设、企业服务、干部作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二是健全机构。抓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办下设抓落实工作办公室,由抓落实工作办公室负责加强日常与各牵头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三百行动”、“六个一批”驻点活动等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相关牵头部门上报情况发文通报工作落实情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牵头协调。三是落实职责。坚持部门督查工作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干部直接抓,形成逐级负责的督查工作格局,并定期汇总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注重稳定督查干部队伍,选配工作认真细致、综合能力过硬、作风公道正派的干部充实到督查队伍中来,确保督查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四是充分授权。改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单兵作战”的模式,依靠纪检、发改、组织、经贸、招商、信访、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督查,并在各种会议场合,明确“两办”及有关职能部门督查活动是一种授权行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行为的延伸,强调在日常开展的一些督查工作中,牵头领导是根据该项工作本身的职能所设定的,而不是按照级别高低来排位。

完善五项制度,促进日常督查规范运行

为促进督查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重点建立了五项机制:一是主要工作月报制。突出围绕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平台建设、安全维稳等“双争先”重点工作,各部门、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每月定期以表格形式向市委、市政府简要汇报上月主要工作开展实效,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重点工作点评制。每季度由担任片长的市领导组织所在片乡镇交流汇报,听取有关重点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结合每季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和维稳形势分析会,由市主要领导对各部门、乡镇(街道)的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幸福乡村建设、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及“三个百日”活动开展情况给予点评,浓厚全市狠抓重点工作推进和落实的氛围。三是日常督查报表制。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突出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重要督查事项等重点,以报表形式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工作进度,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表格化、表格数字化。四是督查通报累计制。由抓落实工作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各项督查通报的汇总梳理,年终进行累计通报,并跟年终考核挂钩,酌情在争先考核中扣分,建立督查倒逼落实机制。五是无为问责制。切实加强督查结果的运用,对通过督查通报反映出来的,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工作效率低、效果差的行为,严格进行问责,营造有为者有位、无为者退位、不为者失位的用人导向。

抓实六个环节,提升专业化抓落实能力

推进机制 篇6

一、群众信访增多的原因分析

当前,群众信访所呈现的上升态势,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维权意识增强;有事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此为积极因素。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必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纠纷和矛盾增多。并不断以诉讼形式反映到司法机关,形成信访。

三是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法水平与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执法的不规范造成的司法不公,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法检机关受理的各类信访中这种情况占有不小的比例。

四是有些案件当事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偏听偏信,无端怀疑办案人员违法办案,损害了自己的权益,因而缠诉缠访,甚至无端取闹。为扩大影响,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而进京访。

二、创新机制,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科学良性发展

当前,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证群众的合法诉求及时得到解决,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解决制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发展的机制性障碍,实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科学良性发展。

1.建立案件质量保障、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群众上访的发生

一是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线。案件质量不高,不但影响法检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而且可能直接侵害涉案群众的合法权益,诱发上访问题的发生。从引发上访的原因分析看,因办案质量不高所致涉法上访的仍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应当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案件的发生:①提高执法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如业务实训、跟庭评议,案件质效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②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执法办案中的过错、瑕疵得到依法及时纠正。③严格责任追究,对冤假错案严查执法不公、不廉问题;对群众诉求不及时受理、不按期办结的,依法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办案人员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应全面掌握案件的社会背景和矛盾焦点,就是否可能引发信访作出风险评估,并及时通报信访部门做好预防工作,信访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当事人的监测、预警、说理、释疑工作,进一步增强信访的预警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执法办案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上访的发生。

2.提升控申窗口服务水平,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的秩序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上访。首先要健全来信、来访、网上信访、电话信访一体化接访网络,为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反映问题提供畅通便捷的渠道。其次建立预约制。有些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相关部门可按照案情,约定具体时间地点,让有关业务科室与上访人面对面交流解答疑问。一方面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使上访人心服口服。再次变上访为下访,将诉求解决在基层。一方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定期带案下访,及时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以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着眼点,深入乡村、集镇巡回接访,防止因接访空档而发生带气上访、越级上访。

二是培养接访人才,提高基层化解能力。信访工作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法检机关的办案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依法办案的能力,还要有擅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仅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敢于纠错、善于监督的能力;不仅要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还要有善于协调的能力。因此,①加强政治素养教育,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作群众工作,②加强岗位培训与对外交流活动,熟练掌握运用公共政策、法律、社会、心理等各种相关知识,做到与信访群众“说得上话、讲得明理、疏得通情”。③接访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实践积累、经验传承的传帮带作用。

3.阳光接访,主动接受各界的监督

一是接受宣传、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可以通过邀请新闻媒体的介入,召开公开答复会的方式,将信访人的诉求、法检机关的决定、答复置于大众的视野,由社会大众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法检机关执法的透明度和信访人的认可度。同时,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沟通,加大对申诉新程序、信访新规定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广为知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同时,增强案件当事人的法治意识,理性对待糾纷,依法表达诉求,自觉接受政法机关依法律按程序作出的裁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执法公开,主动公开终结性法律文书。深化执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的理念,坚持“依法、全面、及时、规范”的原则,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新机制。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公开的案件信息,都及时在法检机关电子显示屏、公开栏上公开;终结性法律文书,依法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让群众看得到,监督得了,通过法律文书的公开来加强对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增加司法的公信力,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高群众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的认可度。同时,可以设立监督信箱及意见箱,收集群众对案件、法律文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了解法检机关法律文书公开后的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

王丽青(1982~),女,福建南安人,西北政法大学毕业,法学本科,现为南安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

张掖:创新机制推进农机全程生产 篇7

一是着力健全组织体系, 在打牢发展基础上求实效。第一, 理顺体制, 健全机构。市、县区两级统一设立农业机械管理局, 负责市县区农机化工作, 并下设农机监理、推广、培训机构, 分工负责农机安全生产和科技推广、培训、质量投诉等工作;乡镇整合农、机、林等部门, 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配备农机专干负责农机化工作。第二, 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履职能力。采取组织选拔、遴选、公开招考等方式, 充实加强农机干部队伍;通过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形式更新知识, 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 保障经费, 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市、县区农机管理、监理部门实行参公管理, 推广、培训机构全额保障经费。调动了农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着眼创新服务机制,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张掖市把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强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提档次、增效益。目前, 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76家, 资产超过5亿元, 获得国家和省市命名的示范社35家。全市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占地面积13.1万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同时, 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由经营农机作业为主向规模经营土地转变。过去一年, 张掖市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超过15万户, 占总农户的55%;农机合作社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机械化耕种收作业面积达233万亩, 占全市农机作业面积的30%。今年全市有90多家农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 流转土地近40万亩, 托管耕地50万亩, 其中流转耕地5000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社达到50家。2015年, 张掖市建立拓展服务功能农机合作社示范点6个, 规范提升示范点10个。

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篇8

1 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状

世界银行调查估计, 中国经核定减排量的潜力有211MtCO2e, 占有世界碳减排量市场份额的l1%。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于2005年10月12日发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对CDM项目许可条件、管理和实施机构、实施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是目前开展CDM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我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第一个CDM示范项目, 截止到2009年5月, 国内已经有2023个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 545个项目获得联合国注册, 注册项目减排总量已达到1.842亿吨CO2e, 已签发减排量的项目数达到116个, 签发总量共计1.269亿吨CO2e, 占联合国EB全部签发量2.8598亿吨CO2e的44.36%, 位居全球第一。河北省开展CDM工作已有近五年的时间, 目前, 全省已有68个项目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批, 其中20个项目已经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 (EB) 成功注册。

分析国内已注册CDM项目, 其中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减排量比例占到了9.97%,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减排量占到了24.5%, 燃料替代、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减排量占到了15.21%, 已注册项目中有一半的项目减排量直接或间接的起到替代或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的作用, C D M项目与节能减排虽然定位不同、所依据的规则也有区别, 但是二者在实现路径上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2 清洁发展机制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除利用好国内已有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 还需借助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等外生力量发挥更大作用。C D M作为一种市场手段, 不仅要实施成本低, 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能便利获得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通过国内近几年的实践, CDM项目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已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1 清洁发展机制与节能减排体现了高度一致

清洁发展机制与节能减排对象在机理上具有协同效应, 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与大气污染物减排领域有高度重合的部分, 可以实现协同控制。CDM项目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 也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在我国已注册的545个项目中, 能效、新能源和能源替代项目达到501个, 占到了总注册项目数的91.92%, 减排量占总注册项目减排量的50%, 这些恰恰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 可以明确反映出CDM项目直接或间接推动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 二者所作用的对象和实现的效果是高度一致的。

2.2 CDM收益为节能减排补充了大量资金

2007年8月, 财政部、发改委联合颁布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截至2007年底, 中央财政安排235亿元用于节能减排, 主要用于十大节能工程、中西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转移支付等。为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财政部又安排了270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我国目前已注册CDM项目545项, 每年温室气体减排量是1.8亿吨CO2e, CDM目前每年可为企业回笼12~14亿美元, 相当于每年增加了3 0%的节能减排资金, 使企业内部收益率大幅增加。

2.3 CDM为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引进开拓了渠道

C D M的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出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在发展中国家共同实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 由此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 帮助其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通过参与CDM项目合作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从而可以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参与CDM项目国际合作实施, 拓宽了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渠道, C D M项目为中国相关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供了有益帮助, 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 C D M项目为风电技术的大量应用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市场;通过做CDM项目, 中国的干熄焦技术得以大量扩展。

3 河北省节能减排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重要省份之一, 2005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 煤炭高达89.9%, 比国外平均水平 (27.8%) 高62.1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能源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3.1 河北省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现状

在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 河北省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和沼气利用等起步较早, 并且近几年发展较快。截止到2005年底, 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151.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25处;建成秸秆气化站40处, 供气量为2038.8万立方米, 年消耗秸秆22493.4万吨;开发利用地热井点136处, 种植、养殖利用面积分别为135.1公顷和114.5公顷。垃圾发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04.9万平方米。全省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559.8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 相当于减排1246.6万吨二氧化碳。

3.2 工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水平面临挑战

河北省工业结构偏重, 重化工业特征突出。2005年全省第二产业比重为51.8%, 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3%, 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从进入统计系统工业来看, 电力、钢铁、石化、建材、煤炭、化工等行业能耗比重大, 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进入统计系统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9.7%, 而完成增加值仅占进入统计系统工业的53.6%;万元增加值能耗为7.2吨标准煤, 比进入统计系统工业高71.8%。河北省整体技术装备还相对落后。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生产能力仍占一定比重, 如建材行业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仅占30%, 而质量不稳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约占70%;通用耗能设备效率较低, 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7~22个百分点, 风机、水泵平均运行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的问题仍很严重。

4 河北省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重点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4.1 能源生产和转换领域

截至2007年底,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为3021万千瓦, 火电 (以煤电为主) 装机容量为2886万千瓦, 占到总装机容量的96.5%。在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生产领域, 重点要加快火力发电技术进步, 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 全省电力行业中有43家发、供电企业签订了节能责任状, 成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单位。2007年全省已完成年关停小火电机组20台的任务, 合计125.3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预计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4 2 8.7万千瓦,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13万吨。风力发电厂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借助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援助资金, 风电项目进入了良性循环, 在全省注册成功的20个CDM项目中有14个就是风电项目。2010年实现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00万千瓦, 估算可有34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空间。

4.2 煤层气、生物质能源和核电领域

煤层气回收利用技术具有双重减排效果, 除可替代其他发电方式减排CO2外, 还能消除或减少煤层气抽放排入大气所产生的甲烷排放。河北省从2 0 0 6到2 0 1 2年七年间煤层气的利用总量预计为25630万立方米, 这些煤层气蕴含能量约127.8万兆瓦时, 如果有效利用煤层气进行发电,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为125.8万吨。积极推进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能源林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发展, 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万吨, 甲烷排放1 3.4万吨, 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8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4.3 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利用领域

可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供热水工程, 开展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发展地热采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 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技术。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 是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机制的重点项目。

4.4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河北省明确了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通过确保这些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效果, 就能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节能效果将十分明显, 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5600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排约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5 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1) 要加大宣传力度, 推动观念转变。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 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障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而清洁发展机制恰恰可以提供引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获取减排量交易和碳汇交易收益的机会, 成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一些企业对CDM了解还不够深入, 应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培训、宣传清洁发展机制的作用, 让更多的企业、机构了解CDM这一双赢机制, 鼓励更多企业去参与开发CDM项目,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和深化。

(2) 要加强能源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 提高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制定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 重点开发和推广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减缓由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有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和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投资、政府特许等措施, 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通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 降低一次能源的使用率。

(3) 要强化节能政策措施的落实。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 依法淘汰落后的用能产品和设备, 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行业、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等用能情况监督。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 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骰�

推进机制 篇9

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及上级政府部门对东方财信集团发展的要求, 2010年集团将发展方向转向投融资管理并进行企业重组, 随之对集团人员进行调整及重新定位, 重组前员工总数为100余人, 职能部门6个, 重组后员工总数46人 (包括外派12人) , 职能部门5个 (包括新增融资部) 。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后, 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宏观调控, 加快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 最终实现人才结构与企业发展结构的整体和谐, 促进人才与企业协调发展, 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强化集团人才理念, 企业发展, 人才先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集团一直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首要的战略资源,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 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 保证人才资本不断增值, 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企业发展, 人才先行”的观念, 把人才规划作为战略发展规划的首要内容, 逐步由市场资源的优先开发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 提前思考人才保障问题, 超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人才规划,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 始终保证集团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挖掘自有人才资源

企业是一个团队, 团队的人员配置是由领导来完成的, 团体中的“人尽其用”也是领导人来实现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企业高管层要作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 因为发现人才比培养人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同时规避了“骑着骏马找良驹”的用人问题。

完善、高效、优质的工作体系,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东方财信集团通过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构建董事长、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三级人才工作网络, 建立定期会议、人才重大事项专题会议等制度, 逐步形成总经理牵头总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近年来, 按照集团人才选拔、晋升制度, 经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和考核, 提拔了一批中层管理人员, 并通过岗位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才华。

管理层明确“人人都可以成才, 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观念, 克服狭隘的人才观念, 全面推进企业的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选用人才, 使每名职工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才愿望, 促进人才的加速成长;同时, 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进一步形成“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企业做出积极贡献者都是人才”的共识, 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各展其能的生动局面。

打造人才发展平台,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东方财信集团多年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理念。我们深知, 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用事业造就人才, 用实践培养人才, 用机制激励人才, 用环境凝聚人才, 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宽容环境, 充分考虑各类人才的特点、禀赋, 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职业成长路径,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保证各类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施展才华。

无数的实践和经验证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我集团人才体系的完善。

(一)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国以人治, 政以才兴”, 国家需要人才, 企业也是一样, 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 人才培养是人才资源最主要的来源形式, 是解决人才缺乏状况的最根本途径。下一步集团将针对企业发展需要,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才队伍培养、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既要做到符合自身实际又遵循人才成长客观规律, 既要突出岗位特性又要寻求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普遍性, 既有阶段针对性又要着眼企业发展的长远性, 开创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的新局面。

(二)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

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人人尽展其才”最重要的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建立适合人才长远发展的基础, 本质是实现人才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有效组合, 使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白身潜力, 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一是建立选聘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配置机制相结合、组织考核推荐和公开选聘相结合, 以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为基本取向, 大力推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聘企业人员, 不断创新完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以考试考核、实绩考察的形式, 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选拔优秀人才, 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集团公司。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各类人才, 关键是要论能力、重业绩、听公论。在评价方式上, 要采取组织座谈、民主测评、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式, 力求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 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 以岗位职责为依据, 以绩效目标为核心, 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实行分类考核、分别评价, 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实施人才目标考核责任制, 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进行全面考核, 作为评优晋级依据, 建立可量化、易对比、可操作的科学人才评价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推进机制 篇10

一、理清与社会责任实践密切相关的几种基本关系

产生这些困惑和烦恼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非常广泛, 并与其它各项管理工作及日常工作互相交织, 而许多企业领导及社会责任工作者大多都忙于许多日常事务, 难以抽出专门时间来系统学习和研究相关问题, 因此导致他们在社会责任实践领域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要克服这些认识误区, 有效推进社会责任实践, 就需要理清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1.遵纪守法责任与道德伦理责任。一般来说, 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遵纪守法责任和自愿履行的道德伦理责任两大类。企业的遵纪守法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及环境等履行法律规定必须强制履行的社会责任, 如:为职工购买保险医疗、控制废物排放、纳税、遵守合同等。企业的道德伦理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除履行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基本责任外, 还从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以更高的道德伦理标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帮助解决各种社会重大问题, 如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环保公益活动、吸纳残疾人士就业等。

2.责任专项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许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者都有着基本类似的感触, 如:领导对社会责任工作重视不够, 社会责任工作覆盖面太广, 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源有限, 难以推进全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等, 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理清责任专项工作与其它经营管理工作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从本质上来说既包括企业传统经营管理范畴的工作, 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污染排放控制等, 也包括许多专项工作, 如慈善公益、推进供应链责任履行、责任报告编制与发布等。

3.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责任形象。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难以推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企业没有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责任工作缺乏系统梳理和长期规划。许多企业的做法就是想起来就去参加个志愿者活动或者做点好事什么的,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企业积累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宣传素材, 而没有真正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系统规划传统经营领域和责任专项领域的各项社会责任工作, 其结果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影响范围有限、让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感觉缺乏诚意等问题, 最终甚至反而会影响到企业长期责任形象的树立。

二、找准推进社会责任实践的几个着力点

1.打开视野, 重视社会责任研究及交流工作。对许多企业来说, 社会责任工作难以推进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家对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把握不准, 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关系没有认识清楚, 进而影响实际工作推进。因此建议企业高层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重视社会责任相关的研究和学习, 并加强与相关学术科研机构、协会等的交流, 逐渐深化对责任内涵的认识把握, 学习其它企业先进实践经验, 以开阔视野, 提升认识水平, 为有效深入推进责任工作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2.明确职责, 确立社会责任机构的专项工作。社会责任工作难以推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及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定位不清。建议企业在对责任内涵系统梳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将本企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工作进行梳理和分类, 将一些专项工作划分给专门的社会责任机构, 包括编制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和交流工作、社会责任宣贯与培训的策划工作、重大社会责任专项的策划工作、慈善公益管理工作、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等, 由专职社会责任工作人员负责, 将与经营管理重合度高的责任工作由其它职能部门承担, 责任专职机构可以对其它部门责任工作开展方式提供决策建议, 并由高层领导亲自推动。另外, 责任机构和其它职能部门还需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加强合作、沟通与协调。

3.着眼长远, 做好社会责任工作的长期规划。不管是企业的基本遵纪守法责任, 还是更高层次的道德伦理责任, 不管是专项领域责任, 还是与经营管理责任, 都需要企业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予以考虑, 尤其是一些需要依靠企业长期坚持和信誉来保证的责任更是需要企业制定专门的规划, 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在制定责任相关战略规划时,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领域责任的要求和特点, 制定不同的落实政策和措施, 并统筹协调好各类社会责任及各职能部门在责任履行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4.找好抓手, 策划富有特色的社会责任专项。在理清各类基本关系、明确责任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之后, 一些实力更强的企业为了提高责任绩效和责任竞争力, 就需要策划出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一方面需要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财力范围内, 另一方面最好能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 突出企业的特色, 另外, 这些项目最好还能与经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比如市场营销、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和谐社区与本地化经营等。这样, 既不影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还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生态环境, 有的项目甚至能直接或间接带来更多客户及利润。

三、做好推进社会责任实践的几项基础保障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推进离不开财力、人力、机制等各种基础保障。建议企业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项基础保障, 为推进社会责任实践做好坚强后盾。

1.经费保障。不管是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编制, 还是企业内部、外部的责任相关交流、培训、宣贯, 不管是责任专项管理推进, 还是重大特色项目推进, 都涉及到经费支持问题。因此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可承受能力, 在进行责任绩效核算的基础上, 保证相应的专项经费, 以支持责任工作顺利开展。

2.专业化人才力资源保障。社会责任工作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才能保证拥有专门的时间来思考和学习各种理论及先进实践;只有对社会责任有着一定基本素养的人才可能理清各种关系, 提供出开展工作的清晰思路, 并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

3.部门协作机制保障。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全面管理和全员参与, 因此除了可明确划归责任部门的专项管理活动外, 许多管理及推进工作都需要全企业范围内的大协作。只有企业内部有很好的协作机制, 才能真正落实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和全员社会责任实践的理念, 才能真正推进全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履行, 并使许多专项责任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肩负使命 全面推进价格机制改革 篇11

一、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时期价格工作肩负的重大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经过了艰苦历程,理顺了要素价格和商品比价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客观来说,没有价格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30余年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首先,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继续深化价格改革,不失時机地放开了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央和地方政府具体定价项目分别缩减80%和55%左右,被称为1992年以来又一轮力度较大的改革,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助推。

其次,价格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然到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价格改革作为改革“急先锋”,也进入了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阶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充分认识价格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打硬仗、勇于闯关,用改革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价格环境。

第三,价格工作面临转型发展的重大考验。放开价格并不等于放任不管。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价格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物价部门面临着现实使命和转型发展“双重”考验,既要迎难而上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又要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既要兼顾经济发展大局,又要兼顾广大消费者利益;既要疏导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又要确保广大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改革而降低。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农产品、能源资源、环境服务、医疗服务、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五个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每一项都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要把他们的利益兼顾其中。

一是站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与扶农惠农的高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物价部门要为国家粮食安全站好岗放好哨,就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着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制度,对不同品种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以完善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

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完善能源资源和环境服务价格政策。作为资源能源大省,陕西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的严峻态势,但发展绝不能再走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对此,物价部门责无旁贷,要站在保证能源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认真地检视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价格形成机制的缺失,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政策体系,加大价格杠杆调节力度,抑制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行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扎实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益性服务价格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价格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要把相关价费政策放到能否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大背景下去谋划,把能否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关键。严格落实中省两级相关价格和收费优惠政策,按照区分居民与非居民、公办与民营、基本与非基本的思路,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程,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收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和保障基本需求,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兜住民生底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着力完善价格调控监管体系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价格运行中仍存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价格行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一是健全政府定价规则,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照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的要求,严格实施好《陕西省定价目录》,确保目录之外无定价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政府价格决策科学化工作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物价部门决定相结合的决策体系,创新价格决策程序,探索建立价格决策选择、评估、修正、追责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有效约束政府定价行为。

二是多措并举综合调控,确保价格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和市场价格动态,健全价格监测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直报系统,努力使价格监测信息上水平、出业绩、提质量,通过科学研判,提出有效针对措施,不断提高价格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改进和创新价格调控方式方法,注重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投资、产业、物资储备等政策措施的综合配套,建立完善的分析预警、应急检查、政策应对、联动处置、舆论引导等调控处置机制,合理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好事前预警防范、事中快速反应和事后妥善处理工作,努力实现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对国内外影响大、市场份额高的重要商品分类编制价格指数,提升陕西价格话语权。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要着力健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安排价格调节基金,充分发挥保供稳价作用,努力做到依法调控、综合调控、精准调控,促进价格总水平健康平稳运行。

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努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转变重调控轻监管的观念,既要抓调控更要抓监管,把价格行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力量,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经营者自主定价领域,应探索分行业依法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通过提醒告诫、市场巡查、发布警示、上门服务等方式,督促经营者规范明码标价和促销行为;市场相对封闭价格易受操纵领域,要加大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坚决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做法,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新价格监管理念,利用“互联网+”建立非现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机制,逐步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促进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的监督格局。进一步完善价格诚信建设,强化价格信用管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价格环境。

四、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物价部门定价职能进一步减少,价格公共服务任务大幅增加,需要加快定位转型,从以行政调控、管制定价、检查惩处为主,转向主要为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价格公共服务上来,变“硬性管理”为“软性服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强化价格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物价部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要依法公开价格政策、价格信息、定价目录、权责清单等事项,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价格公共服务。

二是加强价格争议调解。推动《陕西省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立法进程,本着“自愿、合法、平等”原则,将争议调解范围向信访、火灾、拆迁赔偿、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退耕还林、抵押贷款等诸多领域延伸和拓展,构建便捷、高效的价格争议调解处理机制,树立物价部门“公道人”、“热心肠”形象,妥善处置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价格行政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民事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价格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机制 篇12

2009年1月,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号) 明确提出“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 将重庆安全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2009年3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备忘录》。这是全国惟一的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 奠定了重庆市安全生产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确定了“重庆大发展, 安全要先行”的战略决策。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向全市发出“带血的GDP白给也不要”口号;市长黄奇帆提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在全国排位, 不低于届时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的奋斗目标。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坚持安全发展加强安全工作的决议》, 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关于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 将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18个攻坚任务之一。

我们深刻体会到, 重庆发展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第一个难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关系“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建设的高度和力度, 与深层次体制问题相关。第二个难题是实现安全发展, 建设平安重庆, 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解决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问题;一个是彻底转变观念问题, 即要还是不要带血的GDP;另一个是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问题, 它事关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全面小康的宽度和深度。重庆要破解这“两大难题”, 特别是安全发展, 建设平安重庆、安全发展型社会必须坚持夯实安全基层基础, 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进行机制体制创新的发展战略。一是以“五个重庆”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 中的“平安重庆”为载体推动建设平安重庆、安全发展型社会;率先建设国家安全保障型示范区, 增强重庆安全发展功能并带动农村安全发展。二是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彻底抛弃带血的GDP增长模式, 推动重庆安全发展。三是借助机制体制创新,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不断夯实、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快“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五个始终抓监管

为了建设平安重庆, 率先建设国家安全保障型示范区, 我们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做到了五个始终。

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统领全局

“带血的GDP, 白给也不要。不讲安全生产的GDP送来也不要, 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老百姓的生命、人民的生命是第一民生, 没有生命其他的什么的都不重要”, 这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多次重复的话, 重庆正是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 将安全生产当作最大的民生。民生是以老百姓的生命为本, 以人为本, 首先就是以生命为本。

始终坚持从大局谋划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安全生产应当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 (见链接) 提供保障, 这就是重庆的大局。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大局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个重庆”建设其中的平安重庆建设, 安全生产是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平安重庆”建设的目标, 重点抓好社会治安、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

始终坚持党政班子齐抓共管

安全生产不怕难度大, 就怕主要领导不出面, 不重视。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营造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大环境。

始终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

安全生产是有规律的, 安全生产从基层基础抓起, 一定是要重基层强基础, 固本强基。固本强基要靠投入, 要靠科技的力量。政府的安全监管是政府的管理行为, 它的基本规律跟经济规律一样, 有投入才有产出, 没有投入就很难有产出。安全生产投入, 会降低死亡率, 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管

有人认为安全生产讲运气, 安全生产是偶然的。不抓安全生产可能会出问题, 抓安全生产可能还会出问题, 有人还错误地认为越抓安全生产越会出问题;不开会就不出事故, 一开会就出事故。但是, 安全生产不是碰运气, 安全生产是要靠实干, 安全生产是必然因素, 不是偶然因素。

安全发展重要推手

推动重庆安全发展、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的安全保障型示范区, 关键是借助机制体制创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调整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安全发展的措施,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确立了建设“五个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大战略, 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安全区、放心区”, 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重庆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主要指标好于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高度重视。

强化基层基础

重庆市决定, 从2009年开始, 用4年时间不断夯实、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并确定了“一年强化、两年突破、三年攻坚、四年巩固”的总体思路和年度目标。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坚决防止特大事故发生,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进一步夯实本质安全。重庆市强调从夯实基层基础抓起, 全面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全市40个区县和北部新区于2010年均单独成立安全监管局、执法大队、应急中心, 1 007个乡镇规范设置安监办 (123个重点乡镇成立执法中队) , 所有工业园区 (开发区) 专门设置了安监机构。

二是足额配备安全监管人员, 全市安监人员达6 743人, 平均每个区县28人, 每个乡镇5.6人。一些村居专门配备了安全专干。探索实施安监人员特殊岗位补贴制度, 并将安监岗位作为后备干部锻炼岗位。

三是建立各级财政安全专项资金, 并逐年递增 (市级每年递增500万元、区县以200万元为基数递增10%) , 2011年, 全市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达7亿元。

四是投入3.8亿元为1 007个乡镇配备安全执法车1 150台、电脑2 792台、执法服装6 300套, 配齐了必需的安全监管设备设施, 基层基础薄弱状况明显好转, 基层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市所有区县建立执法大队和应急中心, 共有安监人员编制5 581名, 实有人员达6 743人, 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实施“从优待安”, 将安监岗位作为后备干部锻炼岗位, 对基层安监人员实施40万元人身保险, 发放平均每月300元特殊岗位补贴。大力实施“千人大培训”和“万人大培训”工程, 共培训安全监管干部2 789人, 企业负责人近3 000人。

理顺体制机制

重庆成立煤炭工业管理局, 集中央监察、地方监管、行业管理“三合一”, 理顺了煤炭行业安全监管体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 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 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认真实施《重庆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市政府令第225号) , 实施安全监管“失职问责、尽职免责”制度。建立了煤矿、非煤矿山等9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 健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有效增强安全监管合力, 制定出台《重庆市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举报奖励办法》, 开通了12350举报投诉电话。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按照2010年国务院23号文件的要求, 一是重庆市政府年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 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 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化细化量化, 明确了企业的“五个应当”“九项责任”和企业法人代表的“九项责任” (见链接) 。二是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初步完善、三年基本完善、五年全面达标”的工作目标, 强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0年高危行业企业达标率已达80%。2012年, 重庆的机械和冶金行业将实现全面达标。三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和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向社会公开企业安全等级, 并向发改委、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通报, 作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重要依据, 对企业实行分级监管。通过典型示范带动, 推进企业主体责任专项行动的纵深开展。

推进“四小”企业关闭

2010年投入18.7亿元整顿关闭“四小”企业 (小煤矿、小非煤矿山、小危化生产企业、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1 003家, 其中小煤矿303家、小非煤矿山638家、小危化生产企业52家、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0家。深入开展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 共查出一般隐患34万余条, 整治率97.8%;查出重大隐患320条, 整改239条, 挂牌整治81个。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大力推行安全监管执法“一规范、二分离、三分开”新模式, 全市安监处罚近8 000万元, 事前处罚近4 500万元, 占总额的56%。大力实施重点行业安全经济政策, 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投入、安全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安保互动“四位一体”的安全投融资体系,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导、民间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安全投融资机制。

推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截至2010年, 全市40个区县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共有应急管理人员252人, 共投入8 500万元, 建成市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大楼, 安排市级专项资金1.2亿元、区县配套1.2亿元, 建设18个区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抓住重庆统筹城乡实验试点省市的有利时机, 加快推进中国西部安全 (应急) 产业基地建设, 规划占地3 000亩、一期建设面积1 200亩, 预计3〜5年建成集生产制造、交易物流、技术研发、培训演练、信息集成“五位一体”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

建设见成效

两年来, 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重庆市政府签署的《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备忘录》要求, 重庆抓住建设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重大历史契机, 着力于理顺体制、夯实基础、源头治本、重点突破, 先行先试、创新突变, 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2009年3月为界, 前后两年 (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与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 相比较, 重庆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54起、445人, 分别下降7.0%、10.4%;较大事故同比减少35起, 下降29.2%;重大以上事故同比减少3起, 下降60%。特别是2010年, 重庆首次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水上交通连续93个月、道路交通连续47个月、煤矿连续22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实现了“西部第一、比肩京津、全国领先”。

链接

314总体部署

2007年3月8日, 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 为重庆站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发展导航定向:

3大定位:

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1大目标: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大任务:

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企业的五个应当

企业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条件、应当达到的行业标准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企业的九项责任

设备设施保障的责任、机构人员落实的责任、规章制度落实的责任、安全费用提取和保证安全投入的责任、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宣传教育培训的责任、应急救援的责任、严格执行行业安全标准化的责任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企业法人代表的九项责任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各级班子的“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按行业部门要求抓好企业标准化建设, 确保按期达标;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保证本单位安全费用足额提取和必需的安全生产投入足额到位;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配备;负责定期组织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认真抓好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排查、认定、分析、建档、监控、治理和核销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负责及时、准确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组织事故救援工作;承担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其他职责。

上一篇:墙面处理下一篇:军队财务软件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