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

2024-08-14

加快推进(共12篇)

加快推进 篇1

尽管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尤在, 但中国经济却“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也透露出春的信息。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61.92亿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5.64%;实现销售收入58.59亿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6.5%;实现利润30.9亿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17.59%……

应该说面对2009年艰难复杂的形势, 这是一份相当出色的“答卷”, 这是全行业上下一致奋发努力的结果, 当然她也得益于我国刺激经济政策的推出、新医改方案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由此,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 中国经济一定会克服困难, 走出阴影, 创造奇迹。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也一定能战胜各种挑战, 力克瓶颈, 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 为全中国人民造福, 为全世界人民造福。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2010年定将是一个更加出彩的一年。

高质量的药品生产离不开高质量的制药装备, 而高质量的制药装备产品是等不来的, 只有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才能使我们的产品档次不断提升。近几年来, 行业内一些成功企业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无一不是“特色产品”的拥有者。因此, 更快地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此, 本期专辑又推出了“BFS技术在输液工艺中的应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洗烘灌封联动机组中的应用及符合GMP管理计算机化的要求”、“无线通信模块n RF903在医药生产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应用”、“光电计数器在药瓶计数上的应用”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多篇力作, 自动化与控制是加快推进制药装备技术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现代制药与其装备的标志, 力求能使大家从中得以借鉴。同时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优秀技术论文参与交流, 共同促使中国制药装备技术和产品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

加快推进 篇2

〔2012〕20号

加快结算推进协调会

会议名称:加快结算推进协调会 会议时间:2012年3月7日 会议地点:机关二楼中心会议室 主 持 人:潘静君

参 加 人:兰党玉 李国平杨瑞杰 刘恩忠 宋 辛

张 军 张 海 刘 璐

会议首先听取了概预算管理部对工程结算相关部门职责和结算进度的介绍,与会人员就结算职责和流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加快结算进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现会议确定的事项纪要如

下:

一、严肃工程项目计划的符合性、严谨性,项目管理部门要认真核对项目资金来源、投资内容,防止井号互串、资金互串,做到准确无误,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申报的管理,减少变更,要从源头上控制剩余料的产生。

二、安全监督站必须按照5天上报一次材料计划的要求,对井下作业类、钻井类物资消耗进行认真核对,及时上报,从源头上提高地下工程结算效率。

三、要严格加强甲供材料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材料的计划、领用、退料和返单。

1、坚持甲供材料管理实行项目化的原则,项目主管部门对甲供材料的计划、领用、退料和返单负责,对施工单位和单项工程的甲供材消耗负责,对因甲供材料形成的清欠负责。

2、物资供应站要加强与物资装备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对能分解发放的材料一定要分解发放,对不常用的、特殊的材料要做好计划,严格管理。对完整的退料,要及时处理,防止形成大宗退料和特殊退料。

3、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要建立好甲供材料管理台帐,并根据实际变化及时补充、调整材料的计划、领用、退料和返单。

4、物资供应站要严格按照领料通知单发放材料,抓好材料的审、对、发管理,坚持每5天与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核对材

料计划落实上报情况和已领材料的返单情况,争取做到已领材料月清月结。

5、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结合各自施工特点,要制订出甲供材料管理的实施细则。

6、各机关单位要加强基础资料的管理,完善相关台帐,加强岗位间的核对、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确保甲供材料管理流程畅通,手段有效。

四、签证管理:

1、钻井、井下工程,安全监督站必须在单井完工后15日内出据完整的结算签证和其他结算资料。

2、地面投资建设,基建管理部必须在项目完工后30日内出据完整的结算签证和其他结算资料;油田维护工程,必须在完工后15日内出据完整的结算签证和其他结算资料。

3、概预算管理部要现场核实工程进度情况,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运行计划表对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进行签证考核。

五、计划财务科要及时与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核对计划,确保已下达的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计划运行。对已完工的工程项目,自收到概预算管理部的批复后3日内完成相关账务处理。

六、企管法规科要严格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做好合同申请,并按照规定进行招投标工作,按时完成合同的签订,及时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办理合同履约。

七、概预算管理部要加强工程结算管理,每月将统计的甲供材料返单缺失清单转物资供应站,物资供应站必须在2日内答复核对情况及下一步处理意见。对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出据的完整的结算资料,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厂级结算和批复。

八、几项要求:

1、对2012年已经下达的工程项目,要按照项目和责任书排出结算运行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表运行、考核。

2、对2011年及以前下达的工程,未完成结算的,由概预算管理部、基建管理部、安全监督站进行清理核对,并形成结算运行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表运行、考核。3、2010年已经下达的工程项目,在2012年6月30日以前必须完工,在2012年7月31日以前完成结算的上报或批转工作。

4、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事项,各负其责,加强沟通,提高速度,以便进一步加快结算进度,提高结算质量,全面完成我厂2012年的结算任务。

发:各有关单位 采油一厂厂长办公室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篇3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加快推进首钢转型发展 篇4

一、贯彻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推进首钢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

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强化需求导向,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首钢作为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决策, 率先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经过8年艰苦奋斗, 到2010年钢铁业搬迁调整基本完成, 新钢厂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并实施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 产品结构向高端板材和精品长材转变, 产业布局拓展到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 非钢产业通过改革改制竞争能力大幅提升, 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第295位。

首钢钢铁业搬迁完成后, 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对首钢转型发展高度重视, 郭金龙书记、王安顺代市长到首钢调研时指出, 首钢要成为首都传统产业转型的一面旗帜, 承担打开北京西大门的任务,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要成为北京“四个服务”的重要基地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区域。要通过首钢的转型发展, 努力打造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党委审时度势, 提出了“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 着力推进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实施“主业做强, 多业协同, 打造综合服务商”发展战略, 突出北京地区的转型发展, 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产品结构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包括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体制机制转型, 适应首钢“多业多地”发展格局新变化, 实施集团化、产业化管理;三是思想文化的转型, 培育适应首钢转型发展的企业文化。力争到首钢建厂100周年 (2019年) 时, 基本完成这一阶段的转型任务。这符合党的十八精神和北京市要求、符合首钢实际。

下一步首钢钢铁和非钢产业转型,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从钢铁业看, 目前全行业遇到了严重困难。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特别是钢铁业自身产能严重过剩、成本上升的矛盾不断积累, 2012年以来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结合首钢实际, 要更加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降低成本力度, 增加高端和领先产品的比例, 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优势, 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加快科技创新, 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 健全协同高效的产销研体系, 推进精细化管理, 加快扭亏增盈, 全面提高钢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非钢产业方面, 要大力发展矿产资源业、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建筑及房地产业、海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实现多业协同发展。一要进行现有非钢产业的整合, 同类业务要在一个平台上发展, 发挥整体竞争优势。二要扩大开放合作, 利用地处首都的优势, 利用首钢与市科委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市外联办建立的同中央企业对接平台、与石景山区建立的联合招商机制, 同有实力大企业合资合作, 招商引资, 发展新兴产业。三要积极参与首都经济结构调整, 与北京相关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发展新兴产业。

要加快新产业园区建设, 一是利用主厂区停产后的土地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形成“五区两带”, 即总部经济区、综合服务中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配套区、工业主题园、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滨河综合生态休闲带。2013年要配合政府部门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启动地块的工厂设备和厂中村拆迁, 进行部分土地的一级开发, 加大招商力度, 促进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项目落地。二是利用首钢第二通用机器厂停产后土地建设“中国动漫游戏城”;利用特钢停产后的土地建设“中国绿能港”,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研发产业。这两个园区作为先行试验区, 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上取得新进展。

二、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推进首钢体制机制转型

十八大报告指出,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结合首钢实际, 主要是在集团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已提出了总体改革方案, 分步实施、逐步过渡, 下一步要列出时间表, 抓好落实。首钢搬迁调整后, 钢铁业由北京一地发展到全国7个省市, 由对工厂的管理转变为对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管理, 在北京地区转变为对非钢新产业和产业园区的管理。适应这一变化, 改革的总体方向是, 从工厂式管理向集团化、产业化管理转变。一是完善集团总部管理体制, 调整与钢铁生产直接相关的管理部门职能定位, 完善北京首钢园区建设和新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二是对新钢厂实施“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管理, 统一调控战略资源、平衡资金、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对联合重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总公司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并履行义务, 对事关集团全局的重大事项统一协调管理;三是对非钢改制企业, 按照首钢控股和参股比例, 按照与钢铁主业的关联程度, 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四是对北京新产业园区, 建立新体制新机制, 理顺管理流程, 强化管理力量, 为建设新产业平台奠定组织保障。

在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上, 应对当前严峻形势, 保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总公司与各钢铁企业的关系, 企业要牢固树立市场主体意识, 总公司要加强协同配合, 改进各项服务, 充分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处理好局部技术经济指标与整体效益的关系, 局部服从整体、指标服从效益;三是处理好降低成本与调整产品结构的关系, 使产品开发的增量效益大于降低成本效益;四是处理好产品、工艺和市场的关系, 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产品开发和工艺进步;五是处理好各项考核指标的关系, 加大效益指标权重, 严格考核兑现。六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把发展规划落实到年度工作中, 当期效益与战略性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提高高端领先产品的集中度。

三、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 推进首钢思想文化转型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结合首钢实际, 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要, 推进思想文化的转型,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树立首钢核心价值追求, 坚定必胜信心。以“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作为首钢人的核心价值追求, 同时要提炼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首钢特点、为广大职工所接受的企业精神。当前要引导职工辩证分析形势, 越是困难越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困难中激发前进的动力, 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信心、有举措, 一定能够战胜新的困难, 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二是加强对企业转型的文化统领。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企业、教育职工、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 适应转型发展需要, 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文化融合, 积极吸纳集团新成员企业文化优秀成果, 加强理念、制度、行为的融合, 尊重差异、优势互补、丰富内涵、形成体系, 进一步培育“总部统领、整体协同、分层定位、各具特色”的集团文化。加强典型宣传, 广泛运用各种活动载体,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当前钢铁业严峻形势, 针对部分干部职工对转型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信心不足的问题, 个别单位强调客观、不敢担责、全局意识和主动意识差以及执行力不强等问题, 需要总公司和各单位上下结合,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把统一思想与提高执行力结合起来,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委的各项决策上来。

四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持续改善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企业发展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使全体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加大维护稳定工作力度, 做好矛盾的排查调处, 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 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 抓好企业党建工作

首钢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钢党委提出, 凭党性、凭人品、凭能力、凭实绩、凭公认选拔任用干部, 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坏事的人得到重用。2012年交流调整干部451人次,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包括迁钢、首秦、顺义冷轧等单位, 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2013年要完成基层党委换届选举, 按照发挥好“50后”作用、重点用好“60后”、着重选拔“70后”、择优培养和大胆使用“80后”的思路, 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实行严格的逐级定期考核制度, 落实好领导班子“双评”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党建工作现代管理运行体系,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品牌化、效益化。加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夯实基层组织。继续推进党务公开, 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三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管少、管精、管住、有效的要求, 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干部轮训, 实施好后备干部“千人培训”规划。立足首钢集团整体优势, 在总部机关、钢铁企业、控股参股企业、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干部交流,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按照党管人才要求,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利用好政府资源, 开发好社会资源, 选取网络资源, 探索市场化引进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有效形式, 健全完善人才投入、选用、引进、培养、激励、发展的工作机制。围绕新产业发展需要, 开展人才储备工作, 大力培养和引进新产业高端人才。组织第六批“首钢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首钢优秀青年人才”评选工作, 持续加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管理、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建设首钢宏大的人才队伍。

加快全民创业 推进全民致富 篇5

一、抢抓机遇,着力大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在百姓,活力在民间,动力在民众内心涌动的创业意识和激情。近年来,**镇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点燃民众创业激情,力求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推进创业。

1、创业群体日益壮大。自2003年以来,每年新增私营企业数均在40户左右,特别是今年1-7月份,新发展私营企业46户,同比增长100%。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327户,私营企业474户,注册资本达3.72亿元。创业的群体主要呈现五种类型:一是“自发型”。我镇享有“猕猴桃之乡”的美誉,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加之近几年政府的大力推动,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种植农户近200户,是省内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同样,我镇**村的“刘家碾子笆斗”也曾经享誉大江南北,目前从业人员近600人,而且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外销。二是“还巢型”。近年来,我镇吸引了20多名在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回乡投资兴业,累计投入8亿元,形成了“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凤还巢”现象。其中,**先后投资3亿多元,分别在市区和我镇兴办两家汽配生产企业,而且**地区最大的民办**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等回乡创业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形成了民资引民资、民资带外资、民资促内资的生动局面。三是“闯荡型”。我镇在外从事浴业、建筑安装的劳动力有近1.1万人,其中很多人在外经过多年的闯荡,成为个人资产达百万元、千万元的大老板。特别是从事浴业人员达8000多人,年收入达1亿多元。四是“转化型”。近几年,镇、村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改制,我镇机械、化工类的原有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成为了自我发展的创业带头人。目前,我镇印染、纺织机械制造是省内科技民营企业,而且从事锌系列产品的企业有大小30多家,从业人员1260人,年产值达6.2亿元。五是“新生型”。我镇原先的农具厂过去都是为**集团生产塑料模具的,如今都纷纷从事了塑料产品制作,大小老板近20个,年产值达4000亿元。而且,近几年,我镇从事绗缝工艺的企业日益增多,从业人员960人,年加工被服600万条,均出口外销。

2、创业领域日趋宽广。私营工业已成为我镇创业的主要途径,行业不仅涉及汽配、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而且逐步在精密铸造、医药制剂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取得新进展。**有限公司即将投入生产的三氯蔗糖,属东南大学新研发的专利产品。目前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很多医药生产大企业都想投资合作。在三产服务业上,我镇过去许多从事浴业人员成了许多浴室、休闲中心的老板,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此外,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达8.8万亩。近年来,我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并从中走出来一批创业典型,有“猕猴桃大王”**,养龟能手**,养鹿行家**,养鹅状元**,种粮大户**,并带动着身边的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3、创业层次日见提升。我镇创业群体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老板由小到大。工业列统企业35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5家,亿元以上企业1家。今年1-7月份,新增注册资本1.08亿元,同比增长320%。二是投入由少到多。民资投入呈现倍增势头,去年我镇民资投入2.8亿元,超出前两年之和。今年1-7月份,民资投入3.08亿元,同比增长43%。投入的项目也逐步壮大。今年以来,已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000万元项目2个,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0.9%、100%。三是水平由低到高。逐步向科技化、集团化、外向化方向发展。目前,全镇从事汽配生产的企业达10家,产品达20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近20亿元的产值规模,生产的汽车缓速器、汽车“黑匣子”都是省高新技术产品。而且日资、港资、台资逐年增加,去年我镇吸引外资达464万美元。目前,全镇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个,有4家私营企业正在申办自营出口权,月底可办成2家。农业方面,**鹅成为“**省无公害畜禽产地”,猕猴桃取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金宝来”大米是“**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村、专业组不断形成。比如**村的柳编,**村的钣金、**村的浴业、**村的猕猴桃、**村的布轮、**村的翻沙铸造、**村的化工等。

4、创业贡献日渐凸现。创业带动了就业,据不完成统计,全镇民营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1.28万人。创业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近两年来,两镇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均在8%以上,原**镇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6元,被表彰为“**市农民增收先进乡镇”。创业带动了地方财税的增长。**公司去年纳税就达2000万元,由于民营企业的纳税支撑,原**镇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呈现翻番势头。同时,创业者也热心参加捐资助学、修桥筑路、扶贫助困等公益事业,**每年都捐款100万元为家乡打路,我镇境内去年基本上实现了“灰色路面村村通”,这里面凝聚了众多老板的贡献。

二、注重特色,着力大推进

全民创业的关键,是个“全”字。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让全民都动起来,让创业的激情形成爆发之势,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经济能人带动一批。我镇过去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有头脑、敢闯荡的经济能人都纷纷外出创业。近几年,在家乡亲情、友情的感召下,完成资本积累后又都回乡创业,并吸引带动了一大批劳力走上了创业路。**回乡创业开办了2家公司,吸纳了本镇大部分的钣金工,目前人数达到3000人,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而且很多人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全镇从事汽配生产的企业达10家,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葡萄串”效应。

2、双带典型推动一批。我镇是中心镇,历史上有“**”的赞誉,水陆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市场繁荣,居民谋生容易,尽管昔日的风光已不再现,但追求安逸享乐,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的陋习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我镇结合双带村支部、双带党员干部建设,鼓励干部带头创业,带领民富。我镇**村是远近闻名的“锌品”村,全村从事锌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有21个,规模企业6个,年产值近2亿元,是华东地区锌产品主要集散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该村累计上缴国家税金达3000多万元,并带动1200多人走上了致富路。**村支部书记**,在自己成功试种猕猴桃并获得丰厚回报后,带动本村党员干部种上了猕猴桃,并推动了近200农户种上了“摇钱树”。目前,农户种植面积近1000亩,亩平收益6000元左右。

3、专业协会驱动一批。我镇有“浴业之乡”之称,目前从业人员达8300人。过去,从业人员都是以“老乡带老乡”形式,很难掌握就业动态,而且传授技艺也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为此,我镇积极成立了全市首家浴业协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开通了专门的网站,建立了上海、浙江、大连、广州、新疆五大联络中心,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用工信息。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市商贸局联合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颁发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体能”到“技能”的转变,每年浴业可挣回1亿多元。

4、特色产业拉动一批。过去,我镇在外打工创业的大部分是青壮劳力,留守在家的大多是“3860”群体,很难创业。针对这一现状,我镇发挥传统产业的特色,积极拉动全民创业。我镇的绗缝、塑料制作,主要从业对象是农村家庭妇女,农忙种田、农闲绗缝;而传统的布轮、柳器编织,则大部分是农村年龄较长者的就业主渠道。目前,人数已达到4000人,而且工艺简单,收入稳定,并且在这行业里培育了一批企业产值规模达百万元的“巾帼英雄”,成为我镇全民创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落实措施,着力大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尽管我镇全民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民营经济成为最大、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但与苏南、浙江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我们将落实关键举措,力求使创业成为**全社会的最强音。

1、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的根本动力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挥别贫穷、奔向幸福的强烈渴望,而现实中“恋土恋乡、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富图安”的思想依然存在。因此,推动全民创业,首当其冲的是要引导民众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等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落后意识,倡导乐于吃苦、敢于冒险、勤于创业、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近期,我镇借助前不久全市民营经济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为推动,召开全镇性的全民创业动员大会,树立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标兵,全力营造创业氛围,从而加快农民向居民和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化、个私业主向企业家转型、干部由官场向市场转移,形成千军万马共建小康的滚滚热潮。

2、进一步拓宽领域。推动创业,有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实情出发,从长处着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拓宽领域。一是做强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的汽配、机械、化工已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汽配产业,产值已占到全部工业的70%左右。我们应充分依托这些产业,利用其辐射带动功能,发展配套产业和配套服务等,鼓励重复,裂变出一批创业者;倡导创新,孵化出一批创业者;细化分工,派生出一批创业者。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汽配产业园区和锌品化工园区,打造创业的园地。二是扩大劳务输出。我镇是“浴业之乡”,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劳动输出先进乡镇”。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很多成功地做法和经验。因此,要进一步确定“今日打工仔,明天小老板”的观念,重点发挥浴业、钣金、建筑安装劳务,鼓励他们外出创业,并引导他们完成积累后回乡创业。力争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2000人以上。三是打造创业队伍。创业领域的拓宽需要各类创队伍的参与、各层创业能人的领跑。①吸引“还巢凤”。对各类经济能人特别是**籍在外能人,进一步排,进一步引,进一步放大“凤还巢”效应。②做大“乡土凤”。鼓励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变小业为大业、变旧业为新业、变一业为多业,成为新型企业家。③激活“离岗凤”。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公务员、工作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全民创业提供示范和方向。前期,我镇两名年轻有为的副镇长积极响应“经商创业”的号召,办理退休和退二线手续,直接下海经商。④招引“外来凤”。充分利用他乡丰厚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大力吸引有志之士来我镇投资、兴业、安家。我镇**厂利用闲置的厂房吸引2名大学生投资生产外贸产品。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吸引近50名劳力就业,而且申办了我镇第一个自营出口权,填补我镇空白。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篇6

李成云强调,要在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加快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阿坝、甘孜州的各县,要按照生态功能区定位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旅游支柱地位,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促进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要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把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深化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以放活耕地、草地、林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和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民族地区各区县要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抓产业,把产业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根据资源和现状研究发展方针。要开放合作抓招商。民族地区县域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设施改造改良,地理条件差、人才技术和企业一定要充分对外开放,把招商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又一抓手,只要不损害环境、不破坏生态的都欢迎。要关心和爱护外来投资者,大胆支持其做大做强。

要用好政策抓基础。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要有特殊的政策支撑,没有政策支撑的支持,民族地区很难跟上发达地区的速度。各县要对中央的政策进行梳理,找准适合的项目,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支持。

全面小康,就是要让民族地区的人民上学不难、看病不贵、社会治安风气改善,不为过日子发愁。

如何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篇7

然而, 国内种企自主研发能力弱, 品种多、杂、乱, 企业多、小、散, 难出大品种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之时, 我国种业企业如何变大变强? 如何才能从小作坊走向大工厂?

仍难比肩国际巨头

自2000 年《种子法》实施以来, 我国的种业市场全面放开, 涌现出一批有品牌号召力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2015 年, 前50 强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达13 亿元, 国产新品种在竞争中得到迅速成长, 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 玉米自主选育品种占85%以上, 京科968、隆平206 等国产玉米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遏制了国外品种快速增长的势头, 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我国种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 “最大的差距在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 农资行业首席研究员杨益军说, “我国种业研发投入仅占收入的2%左右, 而很多国际种业巨头的占比达10%左右。 ”

我国传统育种模式是“课题组”选育、“小作坊”生产, 存在选育规模小、低水平重复、育种效率低等问题。“大多数公司没有品种权, 只是代繁或者经销, 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 杨益军认为。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内种子企业创新实力不足, 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 他们面对分工精细的跨国种企, 就好比小作坊博弈大工厂, 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

“除此之外, 国内种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也是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杨益军说。 虽然目前全国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快, 相比2010 年种企数量已减少一半, 仅剩4 400 多家, 但前50 强企业市场份额只有35%。 而美国仅先锋、孟山都等6 家企业就已经占到80%以上的种子市场份额, 年销售额可达几十亿美元。 “由于体制问题, 我国种业推广严重依赖经销商和终端, 产业链的价值还有待开发, ‘育繁推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杨益军说。

权益改革激发活力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种业的科技人才、 研发资源、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尽管已成为市场的主体和推广的主体, 但多数还没有成为研发的主体, 拥有众多管理、资金和市场资源优势, 却难有好的品种。

近年来, 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激发种子企业育种创新的举措。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 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按照新政策, 科技人员可在种企兼职取酬, 科技单位的成果可到种企入股参与分红。

“深入推进种业权益改革, 其根本在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 用产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是很大的突破, 有利于种子企业吸引人才。

自2014 年开始, 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三部委在4 家中央科研单位实施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 核心是科研人员个人可从科研成果中获得直接回报, 而且比例不低于40%。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4 家试点单位之一, 他们出台了详细方案来落实推进改革, 并且在具体权益比例上按照资金来源分类, 更具公平性。 比如, 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取得的成果, 个人所占比例是50%;而由个人出资取得的成果, 个人占比可高达70%。 同时明确规定, 科研人员享有的知识产权相关权益, 不因工作单位和岗位变动而丧失。

“种业权益比例改革从根本上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也引导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更接地气”,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告诉记者。 据农业部统计, 4 家试点单位已梳理出635 项种业科研成果, 将391 项成果确权到科技人员, 其中共有17项科研成果进行了确权交易, 交易额达7 737 万元。2015 年, 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化改革试点单位新成果增长1 倍多, 申请新品种保护数量超过2 000 件, 较“十二五”年均增长30%。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 破除阻碍种业发展的‘藩篱’, 着力解决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 加快培育生产急需的突破性新品种”,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育繁推一体化”要加速

“种业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一批 ‘育繁推一体化’大型企业”,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立秋说。所谓“育繁推一体化”, 就是指企业要有研发品种的能力、有生产品种的能力、有向市场推广销售的能力。 “种业没有一批达到这个水平的企业是不完整的, 就像在一个工业体系里面, 只有商店, 却没有生产工厂, 没有科研单位”, 李立秋说。

要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一则科研要下企业, 二来国家要统筹。种业权益制度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育种, 为种子企业吸引了大批人才。政策层面, 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农业部通过种子工程等项目,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育种创新基地。 新 《种子法》为“育繁推一体化”打开了新通道, 减少了审定的作物品种, 由过去审定的28 种减少到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大豆5 种, 取消对企业注册资本的要求, 并完全放开符合农业部规定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相应作物品种自行试验。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 2015 年, 我国种企自行试验品种1 300 多个, 有10 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 新品种申请保护量更是突破2 000 件, 位居世界第二。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篇8

过去的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2007年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主要体现在全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 总产量超过5 000亿kg;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 000元。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2007年12月22日—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会议的主题定在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此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新提法。“农业基础”有广泛内涵,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基础设施”。所谓“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赖以存在的基本物质条件。没有它, 也就没有农业。本固枝荣, 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就是从根本上加强农业本身。在“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中, 会议提出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农业机械化、生态保护在内的4个“狠抓”。其中处第三位的就是:“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 要以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为重点, 加快先进实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 扶持发展农机大户, 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会议突出3个类别地区的农机化, 首次把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的农业机械化提上重要议程;提出加快对急需农机的推广, 显示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在扶持农机大户的前提下, 强调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由于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 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就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龙头”。这些都是2008年落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针需要“狠抓”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会议还要求, 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 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制度。这其中就包括对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制度, 而且2008年将有新的增长。补贴农机具就是补贴农业生产力。

从中央1号文件看, 对于农业机械化问题, 2004年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06年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7年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此次, 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这几次提法变化看出,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要求的紧迫性在步步跃升。

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篇9

一、充分认识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 为了促进消费和出口, 在能源政策方面我国实行的是低价能源政策, 低价能源政策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 它间接地推动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不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而目前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80%以上是依靠化石能源, 而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其开发和利用不是无止尽的, 我们必须从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能源的价格政策, 以期用科学合理的政策来引导能源消费,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

我国能源储量比较丰富, 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 居世界第三位。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 经查可采储量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 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150亿吨, 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但我国因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仅为1/5。我国1997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3.34亿吨标准煤, 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 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 居世界第89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 到205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 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 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对能源的需求, 我国石油的经济可采储量约15~20年, 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约70~80年。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2、未来能源需求较旺。

能源的消费大体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当然这几年能源的消费强度有所降低, 但能源的消费增长大体在9%左右。2008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约占70%, 石油约占19%, 天然气约占3%, 水电风电核电约占7%, 能源消费增长为4.0%。受金融危机影响, 预计2009年我国GDP的增长将在8%左右,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将在5-6%左右, 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0亿吨标煤, 2010年我国GDP增长将有所放缓, 预计在9%左右, 能源消费增长将在8%左右, 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2亿吨标煤, 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复苏, 能源消费的增长将在9%左右。

3、能源消费的环境压力较大。

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 能源消费高度依赖于煤炭的消耗, 环境问题更为突出。1987~1991年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6%, 而1995年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 这一比例只占27.3%。近年来, 我国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2008年为70%。同石油、天然气相比, 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8%~10%, 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严重得多。我国主要的污染物, 包括总悬浮颗粒物 (TSP) 、二氧化硫 (SO2) 、氟氧化物 (NOx) 以及温室气体 (CO2) , 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只有1200万吨,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 2005年为2549万吨, 2006年为2587万吨, 2007年为2468.1万吨, 比上年减少4.7%, 2008年为2321.2万吨, 比上年下降5.95%。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容易形成酸雨, 酸雨使土地荒漠化, 地表水被蒸发, 造成严重缺水和沙尘暴。如果没有有效措施, 预计2020年每年将排放2750~3560万吨, 亚洲将有大面积区域跟着中国一起下酸雨。

4、开采和运输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能源赋存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 石油和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左右, 其中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约占70%, 而煤炭和石油的赋存条件不够理想, 煤炭的地下储藏主要集中华北、西北地区, 而距离经济发达的华南、华东地区路途遥远, 给交通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我国煤炭资源的储存条件给生产和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是我国煤炭生产的自身条件比较恶劣。首先, 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受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煤层厚度变化等影响, 煤矿井下开采条件复杂。选择适宜的采煤技术、工艺和采煤设备的难度较大。其次, 生产和工作环境恶劣。井下瓦斯突出和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我国大部分的井工煤矿为瓦斯矿井。大中型煤矿中, 高瓦斯矿井占20.34%, 突出矿井占19.77%, 小型煤矿中, 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 瓦斯涌出量将进一步增大, 瓦斯灾害的治理越来越成为煤矿灾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由于我国煤炭的赋存条件较差, 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 2007年在全国25.38亿吨的煤炭产量中, 具有安全生产能力的只有一半左右, 包括部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内的多数煤矿, 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薄弱。由于我国煤炭的赋存条件较差, 再加上安全投入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统计显示, 近几年由于我们重视了煤炭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事故有所下降。2008年我国生产煤炭27.93亿吨, 增长4.1%, 煤矿事故死亡人数3300人。[3]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球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三是运输瓶颈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电煤的供应。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 全国五大产煤省山西、内蒙、河南、安徽、黑龙江五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 特别是山西、内蒙是我国电煤的主要产地, 华东、广东、华中地区电力用煤主要靠这两省供应。山西省电煤外运占到全国电煤的40%左右。目前, 山西、内蒙等省北煤南运主要靠铁路, 一是大秦线, 从秦皇岛转水运, 每年运输能力仅2.5亿吨到3亿吨。二是京广、京沪、京九三大铁路干线运输线, 每年运输能力约5至6亿吨。三是公路运输, 约1亿吨左右。因此, 目前北煤南运的输送能力在9至10亿吨左右, 输送能力缺口2至3亿吨。如果出现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 铁路、公路受阻, 势必会对电煤的长距离运输带来严重影响。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考虑, 便会发现, 我们并不具备实现低价能源政策的条件, 必须加快能源价格改革的步伐, 通过市场定价来推进能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

二、积极推进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改革

目前能源价格改革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首先, 价格水平在低位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 近期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6.1%, 居民消费价格 (CPI) 总水平同比下降0.6%, 工业品出厂价格 (PPI) 同比下降4.6%。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 其中6月份下降1.7%。8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 环比上涨0.5%, 8月份,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9%, 环比上涨0.8%。[4]可见, CPI和PPI的降幅收窄, 2009年和2010年可能仍继续处于低位运行。其次, 而随着政府应对危机一揽子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 我国经济企稳向好, 为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第三, 我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经过30年的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 2008年我国GDP达到30万亿元, 财政收入6.13万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 社会保障体制逐渐健全完善, 这些都为价格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四, 我国大多数群众生态意识增强, 对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能够逐步理解和支持。

能源价格改革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 体制机制存在障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价格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 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到位以前, 价格改革难以单兵突进。其次利益多元格局存在制约。价格改革实际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往往涉及中央、地方、部门以及国家、企业、个人多个层面,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改革的认识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加大了改革的难度。第三, 能源价格改革要受到社会承受能力的制约。目前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力、天然气等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 这些领域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由于我们长期实行低价政策, 现行价格水平明显偏低, 推进这些改革, 价格水平客观上存在上涨压力, 相应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并且由于这些处于垄断行业的社会公用企业内部利益机制不健全、不科学, 管理不到位, 一些群众就会把价格的上涨归结为社会公用企业的分配问题和管理问题, 价格改革必定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阻力。

尽管如此, 我们必须把握机遇, 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 努力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首先, 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力价格改革。电力价格改革主要内容是上网、输配和销售电价改革。目前我国的上网电价已由过去的单一制电价改革为两部制电价。所谓单一制电价, 就是按长期边际成本法计算发电企业的社会平均电价, 以此为基点, 允许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 即以纯电量作为计价标的, 而两部制电价就是由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份构成。两部制电价有助于电厂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和合理确定收益, 两部制电价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电力投资风险有一定促进作用。目前电力价格改革的关键是推进销售电价的改革。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对企业实行的是差别电价, 差别电价就是对电解铝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 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对普通居民用户实行电量电价并配之以峰谷电价。目前我国的电价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应对销售电价制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 对企业要加大差别电价的力度, 要通过电价制度改革限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对普通居民用户在推行峰谷电价制的同时, 要积极引入分段电价制和季节电价制。所谓分段电价制就是一种递增性的电价制度, 即根据住宅用户用电的电量实行电价递增, 可将用电量分为三段。假设, 每月每段100瓦, 第一段是维持人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绝对需要量, 采用较低电价, 第二段按市场平均成本定价, 第三段是200瓦以上的用电量的电价, 以高于市场成本的价格进行定价, 以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而季节电价制, 是为了缓和夏天高峰负荷时供电方发电机组不足以满足需方负荷而造成的设备过分滥用而设定的电价, 在夏季加收一笔反映供电成本季节特别费用的较高价格。分段制电价和季节电价制有助于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和减轻供电企业和电网的负荷。同时, 要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电改革, 减少中间环节。

二是努力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上游供气企业与下游用户 (包括城市燃气公司) 的协商定价机制, 供需双方按照可替代能源比价、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天然气价格, 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我们要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同时简化价格管理, 理顺天然气价格, 保持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合理比价, 以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 抑制不合理需求, 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三是对可再生资源的上网电价, 如太阳能、风能的上网电价要给予政策优惠。2009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9]1906号) , 完善了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明确规定Ⅰ类资源区为0.51元, Ⅱ类资源区为0.54元, Ⅲ类资源区0.58元, Ⅳ类资源区为0.61元, 政策的扶持力度虽有所加大, 但从新能源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 其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支持新能源的发展, 我们还应加大扶持力度, 即从税收、价格、金融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价格机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核心, 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 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煤炭价格改革, 全面实现市场化, 积极推进电价改革, 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 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生产和消费, 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永锋.2008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完成减排任务[N].光明日报, 2009-7-24.

[2]林艳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数大幅下降[N].北京日报, 2009-9-6.

加快推进 篇10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致辞中指出, 在“互联网+”、提速降费以及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政策的推动下, 截至2016年7月, 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48.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 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6.46亿户;固定宽带用户总数达到2.82亿户, 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总数超过2.37亿户, 占比达84%;网上交易零售额达到22367亿元, 同比增长28.2%。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日渐成型, 相信未来将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中, 带来更加可观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遇。

苗圩强调,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不断优化政策体系, 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光纤宽带和4G发展步伐, 优化网络发展环境;二是全力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 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 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三是深入推进信息通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四是健全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切实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ICT中国·2016高层论坛”致辞中对行业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 培植增长新动能, 不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深化融合创新。二是要坚持普惠共享, 增强群众获得感,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三是要坚持安全发展, 共建安全可信网络空间, 统筹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推进浅析 篇11

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发布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

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狠抓项目推进加快经济发展 篇12

一、育特色,聚产业,着力引项目

一是坚持发展定位。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吉安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目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竞争的形势、产业转移的规律,出台《电子、食品、林化、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鼓励台商、港商投资和扶持台资、港资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对接这些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客商群体,招大商引强资。

二是培育产业龙头。

为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吉安县以长远眼光提出“打造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电子产业基地”的目标,并及时出台“意见”,制订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措施,精心培育以协讯电子、博硕科技、先歌音响、华忆电子、航盛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项目以及相关配套项目,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2009年,四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5%。

三是打造台资基地。

吉安县充分依托深圳台商协会及其各分会这个友好平台,精心组织并积极参与商会联谊会、恳亲座谈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聘请在台商中威望高、有号召力的热心人士为招商代表或招商顾问,定期邀请台商访问团实地考察。目前,该县共引进台资企业20余家,总投资额达1.4亿美元,继忆声集团、全汉公司、博硕科技后,2009年又成功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的晟楠科技和投资500万美元的泰塑、吉星等一批台资项目。目前,吉安县已形成台商“扎堆”效应。

二、优服务,解难题,全力扶项目

一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吉安县的招商引资从过去重视优惠政策到重视办事环境、工作效率与政府诚信等“软”实力方面。坚持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科级单位、一支帮扶队伍”的帮扶制度,实行“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我们办”的理念,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实行“部门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满意率反馈制”,派专人做好具体帮扶工作,帮助外商跑市跑省跑部,办理项目建设的环评、外贸出口许可等事宜。凡在办事过程中,出现外商投诉或者满意率不达标者,县优化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将严肃查处。深圳航盛集团副总裁关景成先生曾惊叹:“吉安县的办事效率比深圳还快!”

二是完善优良的配套环境。

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理念,投资5亿多元拓宽了县城连接高速路口、园区、市区三条六车道“快速线”。先后引进了一批彩印包装、注塑成型、五金机械、模具加工等中小企业,延伸了电子企业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园区企业的配套能力。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银行、民间资本三方联动,先后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兴农小额贷款公司,仅2009年,为企业提供贷款达5.6亿元。同时,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招工网络,成立了驻外招工站,开展招工活动。目前,吉安县外县籍务工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三是营造浓厚的投资环境。

吉安县挖掘深厚的庐陵文化底蕴,在全县范围内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和谐发展氛围,打造成海内外客商投资的“乐土”、生活的“家园”。宣传、文化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搜集新闻素材,宣传外商的创业精神,宣传企业文化,突出外商的主人翁意识;邀请企业参与“葡萄节”、“欢乐春节家乡行”等主题活动,组织县内单位与企业结对开展娱乐活动,增强互动,增进了解,使客商融入到吉安县的大家庭中来。2009年,在县投资企业纷纷增资扩股,如华忆科技一次性增资1500万美元,江燕公司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10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娃哈哈投资8000万元新上二期,博硕科技投资10亿元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

三、转方式,上水平,合力促项目

一是变全民招商为专业招商。

近年来,吉安县一改过去一窝蜂式的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设立了江浙招商分局和广东招商分局,并公开选调一批素质高、业务熟、懂经济、会攻关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深入深圳、广州、温州、厦门、杭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实践证明,驻外招商分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三比”原则(比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率、比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比投入产出比),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的外来企业的入园申请说“不”。坚持生态经济与集约发展理念,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科学发展,围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率高和循环经济项目,提高产业水平。注重发挥园区优势,实行“择商选资”,严格“入园门槛制”,积极鼓励投资强度大、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能引发产业集聚和项目集群的项目入园。

三是变政策招商为产业招商。

上一篇:软件产业发展下一篇: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