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2024-10-23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共8篇)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1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2011-12-06 16:44:50 作者:罗君伟 刘建刚 来源:《今日庆阳》 浏览次数:1

5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务实创新,继续推进“引强入庆”战略,围绕“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积极主动“招大商”,大上项目促发展,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出现了全民招商热潮,新上了一大批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科学发展。由于受地域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各县(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和发达地区相比,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与当前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各地对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完善策略,把招商引资工作作得更好,是我市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庆阳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动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推进项目引进,先后同8家央企5家省属企业签订合同协议2400多亿。“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24个,完成投资21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引资企业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13156个。

今年前9个月,实施百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04.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5.4%。东部集团、华能集团、中铝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化集团、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庆阳,强力助推庆阳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实现了引进一户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就业,致富一方群众。

(一)招商引资工作势头良好。近年来市、县(区)招商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项目,不仅是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亮点,也是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亮点。从发展势头看,仅2010年,全市共实施5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46个,到位资金总额85.16亿元,是“十一五”开局之年19.15亿元的4.4倍,主要指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引资总量大幅提升。

(二)招商引资举措不断创新。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努力争取省、市支持,全力创造实施条件,紧盯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依托优势,主动出击,以小分队招商为主,采取“点对点、一对一”方式,上门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构筑产业集群,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注重招商引资质量,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显著提高,促成了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实。一是项目招商。重点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链式开发,引进配套项目;围绕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引进环保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机具制造项目;围绕打造陇药产业的契机,引进生物制药和中医药产业项目;围绕民俗文化资源,引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从项目洽谈到注册落户、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问题,实行一竿子到底。对入驻项目,把好入驻关,每个项目入驻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论证,并将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土地密度、开工投产时间等指标纳入投资协议。二是“三情”招商。注重招商实效,通过以情招商的方式,大打亲情、乡情、友情牌。利用落户企业客商信息灵,交际广以及示范

效应好的优势,鼓励引进企业横向拓展招商、纵向挂靠招商、现身说法招商、广泛推介招商。三是诚信招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坚持“一企一策”,从土地征用、资本金配套、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舍得本钱、敢给政策。凡是承诺的,坚决兑现;凡是优惠政策上有的,坚决执行;凡是签订协议的,坚决履行。为投资者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确保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在我市“一路绿灯”,顺利实施。四是节会招商。庆阳市在外出节会招商的基础上,在市内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2011年成功举办开展了“广东百名企业家红色革命老区庆阳行”活动、台湾南部乡镇民意代表考察团庆阳项目推介会、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活动,西峰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招商局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上门招商活动,先后与苏宁集团、红太阳集团、高力集团、金浦集团、银鹭集团、达利集团对接洽谈,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引资渠道。镇原县招商局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向县政府提交了《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报告》。庆城县招商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招商引资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宣传县情、推介项目、招引客商,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硬环境建设上,近年来市、县(区)上下联系、寻求各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在软环境上,精简审批手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全面了解投资环境状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吸纳投资商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形成了《庆阳市投资环境调研报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企业家座谈会,现场解答投资商的提问,解决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保障。各县(区)都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名片,不断完善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力求“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吸引投资者,支持创业者。西峰、合水、庆城、华池等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谈项目。宁县对重点工业项目由招商局每周检查督办两次,下实手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大力营造吸引投资的软环境,落实领导干部帮办项目责任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超前服务、文明服务,建设服务“高地”和环境“洼地”,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了投资者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使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全市上下创新招商方法,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组织开展上门招商、盯住招商,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引资项目看,工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集约化养殖项目占据主流,规模增大、质量提高。新建重点项进展顺利。宁县新庄800万吨煤矿,完成投资4.7亿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扩建完成投资5000万元,环县毛家川500万吨煤矿及选煤场,完成场地平整、道路开通、“110”二回线路架设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1.45亿元,华电新能源公司投资60亿元的风电场、浙江客商投资8亿元的九连山水泥厂扩建改造已经启动,西峰区董志镇失地农民安置代建工程,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资金5.7亿元,完成投资9000万元,雨润集团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完成投资1亿元,镇原县启动民资建设的凯迪塑业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等围绕石油钻探、煤炭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废旧物回收利用,大量的配套企业、服务产业陆续形成,拓宽了招商引资新领域。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操作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市、县(区)相比还存

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一)招商氛围不浓,创新意识不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首先受到制约的是思想意识落后保守、招商氛围不够浓厚,有三种情况较具有倾向性、代表性:第一种,自然无为型。这种类型主要认为边贫地区地域偏远,基础条件差,难以在招商引资上有大的突破,任其自然发展,走到哪算到哪,缺乏奋发有为的志气、超乎寻常的胆识、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往无前的魄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这种思想在基层干部及群众中存在普遍性;第二种,“肥水不流外人田”型。这种类型主要认为优势资源应该本地人来开发、来管理、来获取利益,这种思想主要存在于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干部群众和本地商人头脑中,对于外资、外企进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放意识薄弱,引资项目进来后,往往“红眼病”或特权意识严重,出现对招商项目设置障碍或冲击招商项目等行为,对事业发展影响很大;第三种,“概念”和“口号”招商型。这种类型主要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对于招商引资会上讲得好,慷慨激昂,文件出得好,措施很过硬,但大多仅是“概念”运作,喊喊“口号”,给群众做做样子,往往打着抓招商引资的幌子,不干实事,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谋利,阻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招商实效不强,引进水平有差距。从全市近几年引进企业的项目看,多数属于加工型、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不多,缺乏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所引进的部分企业生命力弱,不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就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从税收贡献看,目前仍然只有几个老企业支撑,引进企业贡献率不大。从产业投向看,对依靠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做得不够,发展地方支柱特色产业的步子还不大。从开发区平台看,还没有真正起到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龙头作用,尽管当前土地储备不足,但部分招商引进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从招商方式看,虽然近几年不断创新,实行了干部离岗外出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等方式,但运用效果不好、实效不大。从引进企业融资看,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市县信贷规模有所萎缩,大多数县(区)财力十分有限,使得部分引进企业信贷融资难,也制约了项目达产见效。

(三)招商机制不完善,服务环境有差距。目前,部分县(区)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健全和得到落实,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有序和积极有效开展。一是在政策机制上。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已对税收、土地政策作出了调整,而个别县(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奖励办法等政策没有重新修订,加上原来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办法没有统一标准,尤其是对招商引进企业涉及收费部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使县(区)、部门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难以把握。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对招商引资中介人,引进项目牵动作用强的个人,奖励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影响了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是在服务机制上。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低,创新力度不够,服务意识差。项目审批手续过多,时间过长,办事人员水平低,死搬教条,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形成了人为梗阻。一位招商部门负责人曾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老板急得跳,来了老板气得跳。有的企业老板反映,有些部门收费不规范、不透明、弹性大,有的把各级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列在收费清单上,漫天要价,同时对企业要求标准过高,没有从发展企业的角度考虑,造成了企业怕部门来服务,认为服务的目的是收费,让一些企业老板感到政策不公平、不公正。另外,在项目跟踪服务上,虽然建立了领导包保责任制,但跟踪服务力度不大,没有起到真包、真保的作用。四是招商队伍力量不足。具有专业招商水平的人员不多,对引进招商人才,加强招商人员的学习、培训不够。开发区目前尚未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

三、对策思考

(一)树立理念,营造氛围。要把从操作层面上解放思想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推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的力度;观念更新的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一是在引资观念上要有真转变。我们既不缺优惠政策,也不缺机遇,缺的就是发达地区那种敢于用足用活政策的理念和胆识,就是发达地区那种善于“招财进宝”的观念和环境,就是发达地区那种勇于把握和运用政策、善于抓住机遇的智慧和能力,就是发达地区那种落实政策不折不扣、想方设法干成事业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必须增强“不抓招商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是不懂经济,不抓开放就是失职,抓不好开放就是失败”的观念,狠抓招商引资,借力、借资、借势加快发展。二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有大解放。要坚决破除仅从“概念”和“口号”上解放思想的保守封闭做法,把从操作层面上解放思想摆在招商引资的首要位置,坚持按照“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财税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真正在全社会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人求发财、我求发展,人图创业、我图就业”的意识,对招商引资提供最大开放、最大优惠、最大支持,做到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全年招商。并着力强化“四种”意识,即强化“首位”意识。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真正形成“大事大抓、特事特抓”的新局面;强化“参与”意识。教育干部职工“跳出职能抓招商,跳出部门抓招商,跳出事务圈子抓招商,跳出区域抓招商”,形成全民招商、全员引资的“大招商、大引资”新格局;强化“协作”意识。形成“同频共振”的新局面;强化“争先”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真正形成一种“招商者光荣,局外者可耻”的工作导向。三是在引资速度上要有新认识。被誉为“计量经济学之父”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劳伦斯?克莱恩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由于其自身基础的薄弱性,不必重复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路子,可以充分利用人力等资源的低成本性,以开放引资方式,迅速切入前沿新经济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蛙跳”式的发展。要敢于以特殊产业、特殊项目、特殊环境、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在招商引资上实现超两位数或两年一翻番的速度,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二)创新方式,改进方法。在招商产业上,要以企业自主招商和园区专业招商为主体,结合本地区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培植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利用节会招商平台,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联系,积极进行产业投资方向对接,细化融入的运作方案,主动加强和积极扩大与发达地区经济圈的实质性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招商项目上,要突出以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主,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在招商对象上,要招大商、招真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项目和产品,带动本地工业结构的上档升级。要坚持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三情”招商、网上招商、以园招商、沿路招商、专班招商、个人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进一步发展商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应突出专业性、针对性,使相关企业感到有可去性、可谈性,引导和推动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寻求商家,推出项目,进行对接。在招商引资中,对重大项目的谈判、签约,可实行律师参与制度,以防止不按法规办事行为的发生。对签约项目要切实加强跟踪服务和督办督查工作,对已签订的大项目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部门限时办结制、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竿子到底,努力提高引资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对引进企业,既要重生又要重养,既重前期招商,又重后期安商,达到引得进,活得好,留得住,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增强招商引资的跟进效应和扎堆效应。另外,利用煤、炭、石油、土地等优势资源换取投资在目前仍是贫困地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必须加强对工业企业税收监管及投资项目的土

地管理,要通过调查,摸清已批准土地而闲置未用的,并依法作出处理,或者责令限期开发建设,或者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坚决杜绝只征地、只围墙、不建房、不投产和转手炒卖土地的现象发生。

(三)落实政策,完善机制。一是科学制定优惠政策。认真借鉴外地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优惠办法,使招商引资政策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开发区建设,要注重规划、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在制定和运用优惠政策上,不能不分产业政策导向、投资规模大小、科技含量高低、发展前景优劣、财税贡献多少,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要区分情况、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地挑商选资,招大引强,提高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准入门槛,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前分析讨论工作。引进的投资项目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开发建设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做到与本地产业优势相结合、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凡一经出台的各项招商引资投资优惠政策,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落实和服从。同时,各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时,必须注重超前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要维护好招商整体形象,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激励政策上,政府要实行重奖,既要奖企业,又要奖县(区)招商部门,同时,还要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进人,要大力倡导创业光荣,招商有功,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方面招商引资热情。三是完善招商引资人才机制。加强对招商人员在职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双向交流力度,选调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研发中心的成果引进来,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抓好招商项目的落实工作。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分析会,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切实搞好企业引进后的后续服务,以帮助企业尽快进场建设、尽快投产,还要帮助引进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对引进落户企业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用落户企业的成功和现身说法,提高和扩大招商引资的信誉度和吸引力。

(四)改善环境,强化服务。在新的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环境的竞争上,要采取软、硬环境两手抓的办法,形成服务招商项目的合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客商投资限期办结制,提高部门办事效率。对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部门服务窗口,要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坐堂办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各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要进行彻底清理,对不符合现行政策的该废除的要废除,该取消的要取消。对影响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人员,要敢于动真碰硬,严肃处理。定期召开投资环境评议座谈会,邀请企业老板、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各县(区)、开发区有关人员,对各职能部门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以及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评选出“投资者满意单位”和“投资者不满意单位”,对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单位,应采取组织措施,将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以促进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五)强化领导,加强考核。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一笔专门经费,一个责任目标,一抓到底”的“七个一”责任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抓任务分解落实。要按照“定目标、定分工、定措施、定期检查”的“四定”原则,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抓目标考核。要以实实在在的招商效果来考核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工作实绩,年终坚决对照检查、奖惩兑现。要通过考核奖惩,“考”出快节奏,“考”出高效率,“考”出高增长。三抓“一把手”重点考绩。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检验各县

(区)、各部门“一把手”全局观念、发展意识、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评优使用的重要依据,由市督查考核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进行全面考核。对任务完成不好、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

(作者分别为市招商局局长、科长)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2

1 加快推进运城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 运城种业发展现状。

运城市位于山西南部,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河三角洲地带,农业生态条件优越,是山西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大市,也是一个农作物用种大市。“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市种业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政企分设,全面实施种子工程,坚持走“育繁推一体化”道路,农作物种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注册种子企业39家,其中注册资本3 000万以上企业1家,500万以上企业7家,100万以上企业31家;设有市县两级种子管理站14个,人员221人;拥有各类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人员208人;建有国家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1个,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1个,初步形成了以1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为龙头,5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种子企业为补充的种业格局。农作物种业从行政许可、品种试验、质量监管到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运城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创新,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研育种力量分散,科技创新能力差;二是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繁育、加工、仓储、检验等基础设施薄弱;三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手段乏力,展示示范工作规模小、效果差;四是各级种子管理机构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工作经费落实难,难以满足品种管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的需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谋划和推进我市现代种业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我市种业竞争力。

2 加快推进运城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1 组建大型种业集团。

到“十二五”末,全市要组建一个具有国际贸易资质,资源配置合理,能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转基因育种、两杂育种,注册资本上亿元,面向国内外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

2.2 提升现有优势企业规模。

到“十二五”末,新增二三个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主,注册资本3 000万元,重点服务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大型种子企业。

2.3 建设标准化良繁基地。

到“十二五”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小麦、棉花常规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23.5万亩,玉米种子生产基地4.0万亩,各类瓜菜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在夏县、闻喜、绛县等前山沿、丘陵地带建立春播玉米亲本繁殖和杂交种子生产基地4.0万亩,年产种子1 200万公斤;在万荣、盐湖、闻喜、绛县等台塬、丘陵地区建立旱地小麦种子生产基地12.0万亩,年产种子1 800万公斤;在永济、盐湖、稷山、新绛等涑水河、汾河盆地建立水地小麦种子生产基地10.0万亩,年产种子3 500万公斤;在永济、临猗、万荣等建立棉花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年产种子150万公斤;在临猗、芮城、永济等沿黄地区建立各类瓜菜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年产种子60万公斤。

2.4 提高良种选育推广能力。

到“十二五”末,培育3~5个适宜我市农业生态特点的农作物新品种;着力推广一批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

3 加快推进运城现代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3.1 加大自主创新,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新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3.2 坚持扶优扶强,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按照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3.3 完善管理机构,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

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好县级种子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和经费,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创新观念,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由管种子向管种业转变,由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由环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为现代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4 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种子繁育基地村,全面提升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

4 加快推进运城现代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作物种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领导组,协调农委、财政、发改、科技、教育、水利、国土、银行、税务、工商、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国家及省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运城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今后5~10年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4.2 加大对企业科研育种的投入。

加大对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选育的投入,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列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相关的政策待遇。农业产业化资金、扶贫资金、技改资金、科技支农资金要优先向“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的科研育种工作。

4.3 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原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农作物种业资金和项目,加强育种研究、品种试验,种子检验、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科研育种中心、质量控制中心、繁育基地及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仓储、运输等设备购置,提升种子企业良种生产加工能力。重点支持种子管理机构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新品种区域试验、种子信息服务、新品种展示示范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四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种子管理服务手段。

4.4 落实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批发和零售种子免征增值税,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以“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种子生产的项目所得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商、质监、卫生、国土、税务等各有关部门对种子企业收取的行政性费用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

4.5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保护。

实行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制度,建立小麦原种、生产用种,玉米亲本繁殖、杂交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区,不得随意改变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区的用地性质。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种子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加强对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鼓励种子企业兴办和领办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种子企业联结制种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4.6 加大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支持和管理能力建设。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3

2008年2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昆明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全市要初步建立起以开放多样、优质均衡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学前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比例达到1∶1;民办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比重达到90%以上;民办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所占比重力争达到40%。

这些指标与当前昆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数相比,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昆明市学前幼儿入园(班)率只达7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达68%,普教与职教在校生比例仅为1∶0.8;学前教育中民办教育只占45.4%,高中阶段教育中民办教育只占13.8%。按昆明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的平均办学规模测算,“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将新增70余所幼儿园,20多所高中阶段学校;根据昆明市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每年至少增加10所职业技术院校。这些新增的教育资源主要通过发展民办教育来完成。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坚持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两翼”齐飞、“两轮”齐转,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像兴办普通教育那样兴办职业教育,加大教育事业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而推动昆明教育事业的大改革、大发展和大突破。

去年,我们在招商工作中广泛宣传昆明良好投资环境,突出行业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招商引资。昆明市委、市政府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昆明教育事业发展蕴藏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教育家、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昆明考察洽谈,投资兴教。

到去年底,经我们推介引荐和牵线搭桥,昆明市有关县(市)区或部门与投资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的项目达50余项,其中教育事业项目13项,协议投入资金近18亿元。目前,部分教育招商引资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如广州三叶集团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新建海贝中英文学校(华都),寻甸县政府与江苏泗阳新东方学校合作建设寻甸职业教育中心。

一、提高对教育招商引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民办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十分普遍的现象。民办教育类似于国外的私立教育,是相对于公办教育而存在的,其划分主要以举办教育的出资方的性质为依据。在国外,私立教育不仅是其所在国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像美国的哈佛、耶鲁,日本的早稻田等世界著名大学都是私立的。在我国,民办教育从来就是教育发展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开始兴办私学。此后又先后出现了稷下学宫、经馆、书院、学堂以及新式学堂等各种形式的私学。到1946年,我国的私立高校和在校学生数已占到总数的3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775万学龄前儿童,806万中小学学生,450万高中阶段学生,134万高校生就读于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学校。可以说,民办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重要的地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有利于拓宽投入渠道,降低管理成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资源不仅仅存在于国家财政之中,还存在于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之中,存在于对一定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之中,存在于对教育产权的重组之中,存在于市场机制的科学运行与优化配置之中,更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推进教育事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集中民间资金投入教育,可以直接增加学校资产,可以补充教育经费,增加教育资本存量和国家教育财富总量。由于民办学校实质上是管理自主、风险自担,相对于相同规模的公办学校而言,政府的管理成本相对低廉,客观上降低了政府成本。

2.有利于形成竞争态势,提高办学效益。昆明市民办教育比重偏低,办学体制从严格意义上讲,仍然是单一的“行业垄断”,整个教育事业为公办学校的“一统天下”,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而民办教育或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或出于竞争的需要,或基于体制的优势,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千方百计改进管理、提高质量,客观上必将带动学校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产生辐射作用。推进教育事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通过竞争,必然从外部给公办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3.有利于满足教育供给需求,推动特色学校形成。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始终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全国如此,昆明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规模不够,中小学、幼儿园都不得不大面积划片招生、实行大班教学。学校也几乎是千校一面,学生及其家长既没有选择的余地,更没有选择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高价择校”一条道路。而民办学校则由于必须随时面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必须随时接受选择者的评判,必须经常研究学生及社会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民办学校有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程度上自觉适应社会的要求,办出特色、赢得选择,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4.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人们的教育消费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和监督力度,对学校形成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也能推动民间教育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消费热情的激发和教育投资积极性的提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必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推进教育事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教育规模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迫切需要。

二、教育招商引资推进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把教育事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广泛推介,在昆明市虽然尚属首次,但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却是近年来昆明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昆明市的教育招商引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落实情况不太理想。这一方面是受教育特殊行业特点的制约,如教育投资利润低、见效慢、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县(区)部门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够,重视支持不够,对教育事业招商引资态度不坚决,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不到位。因此,必须从认识和政策两个层次加大力度,通过政府(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办学者双方的努力,共同推进教育招商引资,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潜意识中,发展民办教育仅仅被理解为解决投资不足的权宜之计,将民办学校作为公办学校的“补充”,在实践中总免不了另眼相看。推进教育事业招商引资,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民办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增加教育规模总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新的思路和对策,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招商引资,理直气壮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营造发展民办教育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对民办学校予以鼓励、关心和扶持,让更多的企业、个人青睐民办教育,投资民办教育。

2.全方位落实政策,强势推进。昆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最核心的内容是六个字:“优惠”、“优先”和“同等”。即落实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保证民办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同等权利,这也是贯彻落实发展民办教育有关文件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育事业招商引资最大最好的“梧桐树”。

一是在土地上优惠供给。新建、扩建的民办学校,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优先安排、优先办理。民办学校的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根据投资者意愿采取政府划拨或出租方式优先供地。对出让供地的,实行政府零收益协议出让;对划拨供地的,只要用途不变,土地可以无限期使用。从昆明市目前情况看,用地规划不落实(规划部门已确定的教育用地无法获取)、土地价格过高,毫无优惠可言,这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要体现教育用地优惠,就要制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教育用地价格以及出租、出让、划拨教育用地的操作规则及流程,建立透明的教育用地供给体系,让投资教育的企业家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是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各地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并落实有利于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手段和途径,把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和办学体制改革作为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制度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昆明市城区规划已基本完成,学校布局布点方案也已确定,但落实起来非常困难。要落实教育优先,就要强化教育规划立法,规划一经审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挤用教育用地,更不得随意变更教育用地性质。

三是在审批上简化程序。在民办学校建设中免收市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并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简化学校建设的相关手续。随着昆明市软环境建设的加强,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流程日益透明,服务态度、办事效益明显好转,但审批的程序、环节并没有减少,各个部门的路还是要跑,门还是要进,人还是要找,各种繁杂的手续太多。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民办学校搞好服务,创造条件,简化程序,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建立长效机制,给民办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让民办学校自主筹资、自主收费、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四是在办学中落实平等。完善民办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和同步发展,实现民办与公办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做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五个一视同仁”,即:干部教师学习培训、评优评先一视同仁;教学管理指导、教育科研一视同仁;对学生一视同仁;招生一视同仁;在学校建设规范上一视同仁。

事实上,昆明市现有民办学校基本上仍处在“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在经费拨付、教师交流、培训机会和教师的社会保险等民办学校迫切需要支持的领域,还难以做到不偏不倚,平等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就应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只要学校在正常运行,就要纳入统一管理,享受同样的待遇。

通过广泛的宣传推荐,到昆明考察洽谈教育投资的企业、团体或个人络绎不绝,说明昆明市民办教育发展大有可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民办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说明昆明市民办教育发展大有希望。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和现代教育意识,视民办教育为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开明、开放的姿态,长远的眼光、包容的胸怀,消除狭隘、片面的思维定势和对民办教育的偏见,真心诚意地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昆明教育招商引资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民办教育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整个教育事业一定会与现代新昆明一起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思考 篇4

●中共龙山县委常委 梁高武

城镇化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富民强县的新征程中,龙山县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健全体制,规范运作是城镇化的战术要点

(一)规划编制要高起点。规划是城镇化的灵魂。一是创新规划编制理念。坚持用高质量的规划编制来制定和完善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镇以及土地整理规划。二是体现规划编制特色。城市的科学定位是科学规划的前提。立足龙山实际,凸现土家文化底蕴,城市才有个性和特色。三是维护规划编制权威。通过专家组对编制规划进行充分论证,使其既不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要通过地方大决议维护编制规划权威,使其同时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

(二)控制土地要高标准。一是严格执行土地供应政策。二是确保土地市场规范有序。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对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建立和完善规范统一的土地市场秩序,定期开展土地清理整顿。三是合理盘活配置土地资产。要充分利用城区存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耕地资源。通过土地储备制度促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三)建设施工要高质量。一是规范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招投标代理机构以及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严格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落实个人执业人员的执业责任。强化工程开工前施工许可环节监管,完善招投标制度。二是严格监督管理。严格合同履约过程监管,严肃查处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等问题;严格工程建设过程监管,严肃查处质量技术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在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好通信、广电、供水、电力、燃气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做到管网统一设计、同步施工、整体下地,避免重复建设。

(四)管理经营要高水准。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围绕争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进一步规范秩序,优化环境,美化形象。一是彰显城市魅力。着力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养、丰富城市内涵上下功夫,把龙山打造成城市品味浓、文明程度高的魅力城市。二是弘扬特色文化。三是控制行政成本。控制建设成本和行政成本,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二、华塘新区开发是龙山县推进城镇化主攻方向

(一)华塘新区为龙山县城镇化提供了载体。一是地理位置绝佳。龙山县城属于四省边区武陵山脉最大盆地之一,完全满足城市的扩容提质需要。二是发展环境难得。龙山县与来凤县两县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两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使华塘新区开发变成了两县群众的共同愿望,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难得的群众基础。三是承接功能完善。华塘新区处于龙山、来凤两县的中心位置,既能弥补老城区的不足,又能继承老城区的优势,还能承接与来凤县的对接,容易发展壮大。

(二)华塘新区得到的支持为城镇化创造了条件。一是拥有政策支持。龙山县制定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各项优惠政策为华塘新区开发创造了宽松环境,两县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调整方案为华塘新区开发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拥有财力支持。除了自身财政提供的城镇化建设资金外,我们还得到了长沙市对口扶持和省里各部门的大力援助。特别是周强省长在今年亲临华塘新区建设现场时,当场为湘鄂情大桥命名并支持解解决部分资金建桥。三是拥有技术支持。人才和技术是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城镇规划和设计上,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及省州各行业的勘察设计院的技术支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上。

(三)华塘新区取得的成绩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龙山县通过卓有成效的扎实工作,华塘新区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开局良好。全面完成了岳麓大道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路网建设工程和安置区建设工程,完成了物流中心的规划可研及部分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湘鄂情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二是规划编制调整科学合理。三是土地调规报批合法有序。三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共调规报批岳麓大道、皇仓中学、入园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市场和储备土地等共1000余亩,征收土地800余亩。

三、华塘新区开发必须攻克土地、资金、环境三个堡垒

(一)必须坚持集约利用土地。一是坚持科学化规划。二是坚持合理化利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权威性,树立节约意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严把土地调规关、申报关和审批关,确保土地合理利用。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要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有力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严格控制开发成本,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维护土地市场秩序,追求政治、经济、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四是坚持制度化调规。要千方百计的做好华塘新区土地调规工作,破除城镇化建设的土地瓶颈制约。通过多渠道汇报,多途径争取,切实加强新区土地储备。

(二)必须破解资金制约瓶颈。一是积极申报,向上争资。项目规划要吃透上情,瞄准政策,充分利用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酉水河防洪治理工程、二○九国道绕城线、廉租房建设等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取向积极向上争资。二是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以政府的投入调动社会投资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严控土地,以地生资。做活土地文章,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除安置用地外,土地一律实行“招拍挂”。用“招拍挂”土地争取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紧缺,实现滚动发展。四是产权拍卖,社会聚资。对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城镇道路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等实行拍卖,鼓励和吸引企业或个体私营参与投资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五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把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作为引资的基础工程,全方位开放、深层次引进、大范围联合、高起点嫁接,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化开发建设。六是互惠互利,银行贷资。通过把新区开发的启动资本作为筹码与银信部门交换,争取更大的信贷投入。七是拓宽渠道,启动民资。改革完善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用合法的融资平台争取民间资本。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开放型、互补型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利用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通过考察我县招商引资近几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探索了不少好的途径,如充分利用人缘关系的亲情招商;动员已在我县投资兴业的老板引荐新的投资者滚动发展的以商招商;对客商说到做到,表里如一的以诚招商;优化环境,营造一种“敬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环境招商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站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引资过程,忽略长远发展

招商引资是拉动一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型、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这是被成功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然而,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部门和基层领导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把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作为底线,最终导致一些科技含量高且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流失,丧失了不少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招商引资中以眼前利益取代长远利益,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追求政绩而采取的急功近利做法,是拿后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来满足今人的贪婪与虚荣,如此“超前消费”所造成的“严重透支”,无疑会给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带来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更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2、重视引资数量,忽略招商质量

招商引资工作中一些硬性指标的规定,容易导致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招商质量的现象发生。纵观我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的招商引资工作都不可谓办得不轰轰烈烈,但细细检视,目前为止,有几个项目真正开花结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片面重视数量引起的最大问题是外商获取了最大的实惠,为了留住外商,各级政府都纷纷做工作,结果土地可能免交出让金货或租金,优惠政策不断突破国家政策底线,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正原则。

3、重视资本引进,忽略人才引进

我们在重视资本和技术引进的同时,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力度不够。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在人才的住房、社会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引进人才留不住或不安心工作。在培训方面,党政人才培训力度较大,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因经费限制,组织培训的机会很少,针对性不强,极大地制约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对各类人才的跟踪服务不够。主要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或专家的住房、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医疗保障等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致使这些人才有后顾之忧。三是人员进口不畅。受编制和“凡进必考”等政策的限制,每年招考专业技术人才的名额极其有限,使大量拥有专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能被使用。四是急需人才紧缺。企业中懂市场、精金融、善管理的人才奇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极少,影响地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的理念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辅助性手段,不能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招什么商、引什么资?二是如何引进来?三是引进来怎么发展?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应当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第二个问题,如何引进来?当然要创造环境,要出台政策,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来说,有自动配置资源的功能,这是说资本在市中必然会自动流向利润高的行业和地区,但是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以引导。但政府的政策和承诺要切合实际,不能光承诺不兑现或者承诺无法兑现等情况的发生。我省某县政府招商计划,武汉投资商投资6000万建设某国道服务区,建成后,政府竟称该项目不能运营。而在项目初期,该县政府许下各种口头承诺,包括加油站规划布点许可的手续由政府职能部门来解决等问题,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但现在面临开发商自己花钱一手建成的服务区,竟要被拍卖。某经济学家表示,县政府这种口头乱开支票,之后不能兑现的行为无疑给潜在投资商的心理一记重击,一千多年来,山西晋商一直以信用二字走遍全中国,如今某县政府却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实属不该。

第三个问题,引进来要如何发展。当我们在呼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企业长远发展,建设百年企业的时候,放眼望去,无不是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一开始轰轰烈烈,不久变销声匿迹。我县也在一定程序上存在这种现象。而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创业时间超过100年的“长寿企业”达到了2万余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已有1431年历史。

三、招商引资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站在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重大决策上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树立全新理念,使思想观念实现彻底转变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招商观,坚持从实际出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带头、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招商氛围。要提高各级领导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新飞跃,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全局的专题报告会,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骨干企业赴先进发达地区或境外进行专项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招商引资思维理念和运作方式。举办招商引资经验交流大会,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和典型引路的作用。

2、营造良好氛围,创造适合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招商引资的环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是吸引客商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招商引资的竞争实际上是环境的竞争,没有良好的硬环境,客商招不进来,而没有良好的软环境,客商招进来也留不住。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合招商引资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做到软环境硬抓,硬环境狠抓,营造大气侯,改善大环境,促进大发展。一是要打造优越的基础环境,要以改变我县交通、电力等整体水平落后状况为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住房、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招商引资发展的需求。加快物流、金融、餐饮等第三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努力为客商提供满意的商务、消费和居住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娱乐环境。二是要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重点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一站式”审批,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全程代理制。各种行政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严禁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向企业拉赞助、乱推销和搭车收费。设立外商投诉、举报电话,对损害外商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三是打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既要执行已经出台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和完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要求的大优项目,要在土地供给、配套服务等方面,应给予特殊的吸引扶持政策。四是打造优质的金融环境。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提升企业融资能力。要按照市场化运作,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五是打造优秀的治安环境。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破坏招商引资环境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对那些横行城乡的社会势力不铲出,乡村干部和群众惊恐不安,发展环境也将无宁日。建议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县优化环境工作会议,严肃查处干扰和破坏环境的案件,为招商引资工作创建优良的治安环境。

3、强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统筹协调。切实加强领导,是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的关键,县招商工作领导小组要提高招商引资的决策效率,研究制定全县招商引资政策,及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招商引资例会制度,做到重大项目领导亲自督办,项目进展亲自跟踪问效,为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加快建设载体招商,推进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对园区进行高起点规划,搭建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生态优美的招商引资载体,精心打造引资的龙头。要加强招商引资的队伍建设,选调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使招商引资更趋于专业化。要做好网上招商载体建设,建立我县招商网,及时在网上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和供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要重视抓好社会宣传,利用参加洽谈会、绿博会、同学会、同乡会和走亲访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大力宣传拜泉的招商引资项目、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推波助澜。

4、突出重点优势,强力推进适合我县特点的项目招商 招商引资主要是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但必须有好的项目来吸引投资者,要不断丰富和规范招商引资项目,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供项目源。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做好项目招商。要深入摸清我县的地上和地下优势,无形和有形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大视野地寻找和发现可行的项目。二是立足产业优势做好项目招商。要用积极而长远的眼光,通过项目招商,带动效应强的优势产业项目,围绕我县已具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策划出一批关联性强、附加值高的招商项目,促进优势产业形成集群,解决项目标准低、档次不高的问题。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做好项目招商。我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有许多亲朋好友分布在国内外,政协、统战、民宗、侨台和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都与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县委、县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其建立各种联络和沟通,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人格的力量赢得信任,充分利用他们提供的信息来指导和帮助我们做好项目,为我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建言献策。要坚持外商与内商一视同仁,一样的政策,一样的待遇,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各部门提供信息的服务作用,充分调动我县现有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规模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抢占先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xx县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坚持“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总抓手,大力实施“引强入瓜、引名入瓜”战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广泛寻求合作商机,开辟了县域经济“借船出海、借力发展”新境界、新局面,为提前实现“翻番升位”目标,实现县域经济的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2002年至2007年,全县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xxx个,签约总金额xxx亿元,建成和开工项目xxx个,落实到位资金xxx亿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xx个,建成和开工项目xx个,落实到位资金xxx亿元。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共签约项目60个,签约金额30.6亿元,同比增长54%,实际到位资金11.22亿元,同比增长205.7%。招商引资的显著作用已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1、招商引资方式更趋科学。一是成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加强经费、设施等工作保障,实现了由全员招商为主向专业招商为主的转变。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广泛收集信息,突出江浙、闽粤等重点区域,实现了从撒网式招商向定点定向招商转变。2007年,成功举办“xx投资峰会”,今年又成功举办了“xx·xx投资促进峰会”,签约项目44个,签约金额达22.1亿元,节会招商屡创新高。三是以培育壮大风电、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为重点,紧盯大企业、大项目,实现了从零星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利用技改扩建和盘活闲置资产招商,鼓励“以商招商”,实现了从单纯以政府招商为主向“以企引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转变。

2、招商引资机制不断健全。一是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做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实行县领导包抓,责任单位全程服务,建立完善了服务机制。二是将全县的优势资源、优势项目统一策划、包装,编制成册,统一进行对外推介和发布,开辟县内外企业平等入驻工业园区的绿色通道,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三是由县招商局负责对全县招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引导各单位有序招商,既有分工,更讲协作,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四是出台《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核奖惩办法》,对招商局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和浮动工资制,对乡镇、部门招商引资工作定任务、重激励,建立了奖惩考评机制。

3、招商引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招商引资领域由单一的矿产品、农副产品初加工项目为主,逐步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矿产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长、发展空间广、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领域扩展;由以传统工业项目为主,向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商贸流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化领域延伸。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大跨越,2007年签约项目30项,签约总金额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14倍、6.35倍和11.31倍;2002年引进建成项目中,投资额过千万元的仅3项,投资额最大的仅1360万元,而2007年引进在建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有4项,过千万元的有14项,国电、中电投、中广核、酒钢等国内500强企业以及曙光集团、龙兴畜牧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xxxx,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招商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出台并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九条规定》等政策,止2007年底,共为各类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固定资产配资730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390万元。二是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规范部门税费征收行为,由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大力整治“三乱”,认真推行收费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全力创造优良环境。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瓜州形象”招商氛围,狠抓瓜州、柳园两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绿化为主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74万元,园区功能日臻完善。

5、招商引资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瓜州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招商引资在加快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1亿元,是2002年的4.73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由2002年的16%,提高到2007年的40.2%。以招

商引资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53亿元,是2002年的3.39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40:19:41调整为2007年的29:33:38,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工业经济的弱势地位得到扭转。二是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催化剂。通过借助外力,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

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仅两大工业园区就吸纳就业人员2000余人。三是成为锻炼干部队伍的新战场。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不仅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调整,而且培养了一批招商人才,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唯条件论、唯资源论的消极思想在工作中依然存在,部分干部群众自认为先天不足,有畏难情绪,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计划经济下“小农”意识的影响仍客观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缺乏敢闯、敢拼和奋勇争先的意识,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三是封闭保守、安于现状的内陆心态仍然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消极思想和保守观念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

2、发展环境仍然不够宽松。在政务环境上,有的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仍然存在轻服务、重收费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不到位的现象;有的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积极,存在重承诺不重践诺的现象。在人文环境上,少数群众和地方企业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欺生排外和不讲诚信的现象。在金融环境上,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致使客商融资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仅两个园区企业所需流动资金缺口就达1亿元以上,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很大影响。

3、工作方法有待改进。从招商主体上看,由于以企业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招商引资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印迹。从招商方式看,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外出招商和参加节会较少,缺乏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现代化、国际化招商渠道,方式比较单一,这也是制约招商引资实效的重要因素。

4、招商引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引进的项目主要集中于能源电力和技术含量较低的矿产采选等行业,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项目偏少,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引进的“两高一资”项目比例较大,部分客商追求短期效益,生产设施设备和工艺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结构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招商引资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期、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上升期、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狂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和大多数产业的发展成熟,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招商引资政策日趋理性稳定,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结束,靠钻政策空子来招商引资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现状,都对新时期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政策的全面实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为我们带来了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主动承接以“南资北移”、“东企西进”为特征的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如何顺时应势,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占得先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1、树立全新理念抓招商。要努力树立四种理念。一是既“利人”又“利己”的双赢理念。就是既要“让利”,又不能“无利”,既要利商,又要利财。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既要大力倡导“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把投资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县上下努力营造“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良好氛围,满腔热情地为投资商排忧解难,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不因为招商引资而无条件地让利、低价贱卖土地等资源,甚至造成“污染接力”,制约可持续发展。二是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并举的理念。大开放才能带来大发展,而发展的原能力又来自于自身内部的放活。因此,既要敞开大门,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动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又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确立“县外即外”的观念,内外资一视同仁,启动内力,扩大内需。要将扩大开放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引进外资的同时,打破政策限制和行业垄断,最大限度地启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全力聚集、挖掘县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翼联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抓大不放小的理念。就是既要关注大项目,又要兼顾小项目。大项目和小项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既要抓“顶天立地”,也要抓“铺天盖地”;既要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破,也要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对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特别是有配套能力、扩张能力、提升能力的项目,哪怕小一点也要积极引进,通过扶持发展做大做强。四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理念。招商引资从根本上讲就是招商引智。要把项目作为联结人才和资本的最佳纽带,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采取“项目+人才”的模式,在开展招商的同时招贤纳士,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智力支撑,争取把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引进来,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增强我县的科技创新能力。

2、做好基础工作抓招商。一要全力抓好项目工作。项目是“经济之母,财富之源,工业之本”,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坚持“项目先行”。在项目策划上,要依托优势资源开发,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行情等信息,主动策应大企业、大集团的扩张、转移战略,用战略眼光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优势产业项目。要突出工业项目重中之重的地位,围绕风电、矿产品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采取“抓主导,带配套”、“抓中间,带两端”的办法,积极引进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支柱产业链的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壮大。在项目论证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搞好市场调研,严谨务实地做好项目的预测分析和论证工作,多站在投资商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找准洽谈双方感兴趣的共同点,千方百计提高引资成功率。在项目包装上,要以简洁、严谨、细致为原则,对项目材料进行“精雕细琢”,做到包装项目潜在质量和发展前景的和谐统一,增强项目的吸引力。二要突出抓好外宣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整体品牌越响亮,其招商引资的后劲越足,效果越好。要实施地方品牌整体化推介战略,组织专门力量,围绕“xx之乡、xx之乡、xx之都”品牌,对xx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投资环境、优势资源和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创作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文艺精品,组织开展一系列档次高、影响大的文体旅游、商务会展等活动,通过电视、电台、网络、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地向外界宣传、介绍xx,提高xx知名度。三要着力抓好招商队伍建设。招商引资涉及区域经济、国际贸易、战略投资、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理论及经济法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招商队伍。要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采取聘请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等形式,积极引进一批懂业务、会招商、有经验的复合型招商人才。狠抓专业招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深入研究产业政策、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提高产业链分析能力和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的准确把握能力,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创新能力,使招商工作从开会接待、简单包装和推介项目等传统方式,转变到适应产业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变化、新要求上来,努力实现招商工作的新突破。

3、不断创新方式抓招商。一要全面开展网上招商。整合现有的招商网络资源和信息,积极筹建开通瓜州招商网,全面展示瓜州地方特色品牌和资源优势,及时发布新的招商项目和招商信息。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技术和内容创新,通过建立投资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分析评价系统、项目发布系统和多媒体展示平台、投资分析和立项审核等系统,建设完整的网上招商体系,逐步实现网上项目谈判和网上办公。二要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建立资料详实、动态管理的客商档案库,加强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客商投资意向和动态,做好项目推介,充分发挥客商联络广、信息灵、路子多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人脉”和关系网引进老板,引进项目。要出台激励县内企业以企引企的优惠政策,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前台,鼓励他们以老引新,达到办好一个、引来一串、带动一片的循环联动效应。三要积极探索委托招商。可采取在省内外资本富裕、客商密集区“物色”招商代理,聘请招商信息员等措施,通过他们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户,吸引外商前来我县投资兴业;也可通过专业投资中介咨询机构,将招商项目推向外地投资市场,由专业机构为我县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四要适时开展叩门招商。坚持小分队、多批次、常出击,选派精兵强将,精选优势项目,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风电设备制造、硅产业开发、石材加工等产业聚集区,走出去进行定点招商,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7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涵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控制方法、措施与程序, 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政策, 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 提高其管理成效。

二、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1. 保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 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不断的创新,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制度得以推行, 并通过法律手段加以保证。主要是由于财务舞弊案件逐渐暴露, 会计内部控制需要运用法律手段, 从而保证其内部控制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在法律法规中规定了风险控制的重要弱点, 并将其评估写入企业财务报告中, 进而对其弱点进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通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其制度愈加科学与完善, 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范, 但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着一定的行业特点, 其缺少统一性、普遍性, 因此, 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将使其具有科学性与统一性。

2. 实现国家财政的稳固与强大

国家财政的稳固与强大需要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国家财政要注重其调控,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财政的增收。在国民经济信息中会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会计信息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影响着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将利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从而保证国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促进国家科学的管理财政资金, 利于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运用。

3. 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形成与发展, 其影响因素在不断转变, 如:体制、环境与制度等, 众多的经济犯罪案件随之产生, 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控制与监督等环节不完善, 因此, 内部会计控制要加快建设。目前,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其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 但其中仍存在不足, 内部会计控制还有较多薄弱的环节, 其落实也不到位, 因此, 内部会计控制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4. 益于防治腐败体系的建立

现阶段, 国家十分重视对腐败问题的处理, 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强调要加强教育、制度与监督的建立, 从而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对责任的追究, 并实现重点监管等。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要求, 实施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落实内部控制与相应的责任;加强对企业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管。

三、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思路

1. 在政府政策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 其建设要坚持政府政策的指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 如:松散的管理、不足的控制等。政府十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定与规范, 从而为企业组织提供了政策依据。政府的政策是根据国际惯例制定的, 同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企业组织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 将利于其内部控制成本的降低。

政府的政策引导要保持正确的方式, 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政府要积极发挥其职能, 要注重经济调节、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等工作, 同时政府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要积极立法, 将内部控制的理念与要求通过法律形式体现出来;要完善政策,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规范, 并保证其落实;要促进监督,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的监督。

2. 在企业组织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将益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制度、监督与评价体系等日益完善, 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部分企业对其仍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企业在落实内部控制时, 要保证其决策的高效性、制度的科学性、责任的明确性与监管的合理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首先, 企业的决策层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并明确权力与责任, 对其进行规定;其次, 企业的管理层要制定规章制度, 对每项规定进行细化, 从而落实其责任, 管理层也要组织培训, 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与能力;最后, 企业内部要健全其机构, 强化其监督。

3. 在理论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的快速建设要保证其理论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 背景信息, 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根据时代的背景, 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二, 相关知识, 企业内部控制中涉及大量的知识, 如: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等, 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三, 控制方法, 在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之际, 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

四、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内容

1. 规范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

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要规范其体系, 从而奠定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制度的基础。现阶段,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并对其涉及的控制内容通过法律条款进行了规定与归纳, 从而使之更加统一、科学。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日益规范之际要注意以下关系:其一, 在繁与简方面, 在企业评估与决策等方面要保证其繁, 从而使其更加细致与通透, 明确其控制的内容, 实现有效的控制;在控制规范中反复出现的要求进行删减。其二, 在宽与窄方面, 内部控制要保持适当的范围, 其出发点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进而规定其范围。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 企业与单位的性质、业务等不断发展, 其具有多样性, 因此, 其控制范围要根据企业与单位的业务进行控制。如果企业与单位存在货币资金业务, 则选用货币资金控制规范;如果企业与单位存在担保业务, 则选用担保控制规范。其三, 在内部控制和非内部控制方面, 目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 未能实现全面的、有效的控制, 并且内部控制和非内部控制二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需要不断拓展, 从而利于其作用的发挥, 因此, 要坚持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 结合非内部控制。其四, 在强制性和指导性方面, 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通过必要的指导,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实。其五, 在现实性和前瞻性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要立足于实际, 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并能够对企业发展的未来进行分析与指引。

2. 探索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 利于企业的改革, 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因此, 要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全面实施。首先, 要进行培训教育。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对内部控制的原理与作用进行大力的宣传, 从而促进企业与单位进行主动的内部控制, 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 在培训教学中, 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教育, 使其重视会计法, 并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 从而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序开展。其次, 要进行指导。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根据企业与单位的实际情况, 进行高效的指导, 从而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 并保证其控制理念与控制方法的先进性。最后, 要进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涉及着诸多方面的工作, 如:经营管理、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等, 各方面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控制的效果, 因此要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 分析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在建设过程中, 其评价体系是重要的, 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推广是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评价体系的内容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 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直接评价, 也可以由委托中介结构进行评价;同时, 其评价的结论要进行对外披露与适当的调整。

五、总结

综上诉述, 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其建设过程中, 要明确其思想与内容, 才能保证其建设的科学性与有序性, 相信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的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思路及其内容, 旨在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思路,内容

参考文献

[1]单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理财广场, 2011, 12 (12) .

[2]刁华兰.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路[N].扬州大学财务学院学报, 2013, 6 (02) .

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智慧教育;借鉴;策略

自1994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和校园门户网站、社会化教育系统建设基本完成。现面临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突破时空开放而按需的学习,绿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方面的问题。[1]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都面临颠覆式的挑战,推进教育领域全面改革的时代已来临,智慧教育,终身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短板

1.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禁锢学生创造力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单一,以课堂教授,灌输教育为主,且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流水线式培养,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且易导致心理问题,素质教育难以推进。教材统一,升学压力大,课业繁重,无法因材施教。标准化的考试,且一考订终身,抹杀了很多人才。高校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生就业供求匹配度不高。同时,整个社会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知识型人才成功机会加大。

2.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教育资源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设备和教师素质,而城乡、东部和西部、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差别、高等和义务教育差别都很大。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不解决,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将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在学前、特殊、职业教育等领域法律不完善,教育不公一直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秀教育资源短缺、办学条件简陋,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完善,学校和社会联系较少,就业越来越难,不能很好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教育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应该让每个人看到希望,因此我国教育管理的机制和体制急需完善和与时俱进。

3.教育经费不足,投入产出比低

为推动教育发展,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自2012年来以占到GDP的4.28%,且每年稳中有升。为扩大经费来源,政府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经费总体比例仍然低于美、韩、新加坡等国,严重制约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教育经费投入产出比较低。高等教育投资比重偏高,基础教育偏低,影响国民素质提升。高校后勤职工占比过大,导致其后勤支出占国家教育经费一大部分[2]。高校各种分层图书馆建设,重复购置,浪费资金。

二、国际智慧教育经验借鉴

美国:借助云端服务和移动设备,众多知名网站和教育机构为移动设备开发适合平台学习的课程。许多名校分享免费课件、资源、学习资料等,为教育资源短缺地区节约开支和教育成本,而且为开放学习,差异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借助虚拟技术和远程实验室,通过无线网络、移动设备和云端软件、让缺少实验条件的学生有机会实验,且有很大试错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海量的社交媒体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增强社会生存能力、工作能力成为教育者的目标。

欧洲:关注对教育的传承,注重信息技术和教育服务融合。通过协同方式,建立完全自信的使用技术的教育和技能系统,让所有的学习参与者,通过学习都有良好的自我改善能力,随时随地的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三、智慧教育的建设措施

1.总体布局教育战略,高瞻远瞩,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智慧教育应同智慧城市建设大框架保持一致,各功能模块、服务应用接口设计做好衔接,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强化智慧教育统筹建设,建立协同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智慧城市相关部门积极协作,企业、民众、社会机构广泛参与,加强一线部门人员参与,共同做好平台建设。管理层、业务专家组、信息专家组、专业技术业务人员,对智慧教育推广中的难点、热点,结合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促进学校和教育企业的发展。组建教育大数据治理机构,构建治理体系。制定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和共享质量标准和管理战略,出台治理办法保护数据隐私安全,规范产业发展,建立合法合理应用良好环境。智慧教育应保持无障碍战略设计思想,让每个公民能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真正惠及特殊人群。随着交通、物流各领域的智慧化水平提高,如何提升教育领域智慧化水平和其他领域并驱发展,无缝衔接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2.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

我国教育无障碍服务发展滞后,因此要以全员、全面、全程为目标,对现有信息化平台教育网站资源进行无障碍改造,对新建系统严格遵守信息无障碍网络支持技术等国家标准,为公民特别是特殊人群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2015年政府提出“宽带中国”战略。2016年又提出“光网城市”建设,为教育品质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可通过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探索可推广的有效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模式。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技术打造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环境,实现各类人群随时随地学习接入,提升国家竞争力。

3.打造教育大数据产业基地

大数据产业基地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基地建设并多渠道增加教育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投入,确保配套硬件环境和后台保障措施到位。集成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成立教育大数据产业联盟和园区综合投资机构,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人士定期研讨,指导产业基地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教育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处于教育云中的教育数据资源、学习资源开放课程库、管理信息库、用户行为库都是开展智慧教育服务的建设重点。根据信息私密程度,将敏感信息存于私有云,其它信息存于公有云。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采取自荐和购买结合整合多渠道优质教学资源来建设教育数据资源。建设一批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提供,可供开发的并支持超大规模学习者交互式参与的在线课程,和优秀的视频公开课。并能将现有优秀开放课程,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集成到开放课程。管理信息库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采集,以便与地区教育信息数据中心数据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基础数据持续采集与动态更新。

4.注重智慧信息资源融合和应用开发

注重智慧信息资源的融合和应用开发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智慧教育应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纲要为指导制定策略规划,以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为发展理念,对教育系统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智慧教育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将外部第三方符合标准的系统无缝接入智慧教育系统。将现有的各级教育信息化系统有效集成,通过云计算技术有效联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依托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门户统一对外提供访问入口。为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公众提供最便捷的教育服务,最配套的教育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大数据给教育提供了公平的条件,既要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又要针对每个学习者进行创新应用开发,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互为支撑,为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应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强强联合,突破技术难点、打破运营壁垒,加快智慧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维护。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5.

上一篇:新浪2013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下一篇:品质部门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