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推进

2024-08-15

适时推进(精选9篇)

适时推进 篇1

企业发展战略,就是把战略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是企业为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订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它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引领思想、指导方向的作用。近年来,中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四化建)用积极引领企业前进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发展战略在企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分析发展环境,把握发展机遇,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四化建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客观深入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适时完善和调整,为推进企业持续发展奠定了战略性、指导性基础。2005年底到2006年初,四化建根据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实际,在对原有发展战略进行科学修订的基础上,确定了“做大经营总量,做强项目管理,做精做专核心业务,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快速推进企业发展。争取用3~5年时间,把四化建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核心主业突出、管理与国际接轨、技术创新能力强、队伍凝聚力大、盈利能力较强,以施工总承包为主,并与施工管理、专业施工同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强的施工企业,并努力探索向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的途径”这一中期发展战略,并结合近年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分别制定年度战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判断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四化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国内消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较高增长水平,国家将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必将进一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增长。二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煤、电、油等能源供应紧张状况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国家将加大对能源的政策倾斜,国民经济发展对成品油、化纤、乙烯、化肥的需求也要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这都必然会推动石化工业的发展,并拉动行业建设市场。三是我国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继续保持较高的势头,2006年计划安排投资915亿元,陆续启动青岛大炼油、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天津和镇海大乙烯等项目建设,启动川东气田建设和仪长、西南、珠三角、鲁皖等长输管道建设。为有效解决能源“瓶颈”问题,中国石化集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伊朗、沙特等国家合作开发油气资源。工程建设板块也同步加大了对海外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力度,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形势一片光明。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建设市场,中石化、中石油、中化工、神华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将在3~5年内集中投入上千亿元,建设石化、化工、电力等项目,这些都为四化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四化建作为中国石化集团直属工程建设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总部在改革改制政策、资金、任务协调、装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四化建应对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是:开拓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盈利能力较差,成本压力较大,管理较粗放。

四化建在对2006年市场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制定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对系统外和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强管理,强化创新,加强项目成本控制,进一步理顺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专业管理和专业施工能力”的年度发展战略目标。

2007年,四化建认真分析了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形势,科学判断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石化施工企业“贯彻‘夯三基、抓分包、创特色、争高端’的工作方针,加强项目管理,做大经营总量,做精做专核心业务,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快速推进企业发展”全新的年度发展战略目标。

2008年,系统内工程建设市场形势总体趋好。四化建认真分析了市场形势,制定了“继续坚持‘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市场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拓展‘三个市场’,努力争取高端业务,继续加强项目管理,做精做专核心业务,全面提升盈利能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年度发展战略目标。

四化建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并对发展规划不断调整、完善,使企业这些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告诉我们,适应市场不能是被动的,应当在适应市场、企业的发展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才能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2. 企业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依据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适时调整、完善年度战略目标,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推进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2006~2008年,四化建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立足企业实际,全面谋划发展,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态势,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三年来,企业资产从8.44亿元扩大到17.28亿元,增长了105%,实现利润从216万元增长到3600万元,增长了16.7倍,员工收入三年平均增长60%。

2009年,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企业必须调整战略布局。经过市场分析,四化建最终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主线,立足传统优势,瞄准高端市场,依靠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队伍素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努力开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的发展战略,并重点对“高端”和“创新”进行了细化。公司坚持推进创新,走高端化发展之路,从管理、业务、技术和装备四个方面(简称“四个高端”)向高端延伸,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公司将“四个高端”细化为:管理高端就是将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把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模块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管理、显现成效;业务高端就是发展代业主管理,联合EPC、CM管理和工程监理等高端业务,形成高端业务链条,拓展高端业务空间,创造更大的利润;技术高端就是围绕主业发展,推进核心施工技术、专项技术及前沿施工技术的攻关和应用,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专利、工法、技术标准;装备高端就是从高端装备应用上创新,在提升工装水平上创新,逐步实现装备大型化、系列化,工装精细化、高效化。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确定企业在石油化工及相关工程建设领域由传统施工型向施工管理型,进而向管理施工、管理工程型转型的“高端”战略,探寻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稳步实现做强做大的重要保障。

为保持“高端”战略的持续延伸和最终成效的显现,四化建在战略规划中重点强调在理念、管理、体制、技术、手段、装备、方法、文化八个方面的创新(简称“八个创新”)的强劲支撑作用,并就其功能作用进行定位:坚持理念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坚持管理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坚持体制创新,适应业务变化;坚持技术创新,形成强力支撑;坚持手段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坚持装备创新,提升施工能力;坚持方法创新,激发创造潜力;坚持文化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遵循这一“高端”发展战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后,目前四化建的发展战略已初显成效,尤其是“管理和业务”的高端成效较为突出,体现在突破传统的施工型,逐步向施工管理型和管理施工型转变,积极尝试运行在工程建设中承担代业管理、联合EPC、工程监理等高端业务。这种在管理和业务上的突破尝试在提升企业管理层级、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更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摆脱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思维定式,树立崭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确立高端发展战略思路,逐步实现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根本转变和发展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

尊重体验 适时推动 篇2

活动中的情感性特点

在“哭哭笑笑”主题活动中,教师十分尊重幼儿的真实情感,几乎所有活动都伴随着幼儿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妈妈带我上幼儿园”和“我带玩具上幼儿园”活动中,幼儿“淋漓尽致”地宣泄着离开家人、面对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恐惧和委屈,他们的不安和胆怯都化成眼泪倾泻出来。此时,教师像妈妈,更像伙伴,他们在用相机记录与幼儿初次见面的每个瞬间的同时,也关注幼儿细微的心理变化。如,通过“变魔术”“咯吱一笑”等活动不断调节幼儿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顺应幼儿情感体验的发展线索,“哥哥姐姐带我玩”“寻宝”等活动使幼儿在情绪逐渐平稳的过程中慢慢熟悉幼儿园环境。而“袋鼠行动”“抱一抱”更为幼儿与同伴、教师提供了亲密的情感交流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同伴的真情及幼儿园的温暖。他们正是在哭哭笑笑的情感体验中喜爱上教师、同伴和幼儿园的。

活动中的个体性特点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是主题活动“哭哭笑笑”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单纯说教,而是通过以幼儿为主体的体验活动,引导幼儿理解、认识、适应周围变化,最终达成教育目标。如,面对陌生的幼儿园,有的幼儿放声大哭,有的幼儿只是默默流泪,有的幼儿拒绝一切饮食,有的幼儿紧跟一位教师不放。针对幼儿种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如,给爱哭的幼儿宣泄的机会,给需要依恋的幼儿温暖的手臂,给拒绝饮食的幼儿安排特殊的就餐时间。总之,尊重幼儿的体验,因势利导,适时推进,使幼儿逐步熟悉新环境,喜欢新环境。

活动中的过程性特点

“哭哭笑笑”主题活动呈现了幼儿从哭到笑的情感变化过程。首先,在每个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表现,细心捕捉幼儿的每一个需要并给予适时引导。如,在“变魔术”活动中,教师借助魔筒变出幼儿喜爱的糖果、小花及玩具。幼儿情绪极度焦虑时是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来体验游戏乐趣的,教师便邀请他们一同来变魔术,以吸引他们关注变魔术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缓解焦虑情绪,体验游戏的快乐。其次,在整个主题进程中,幼儿的情感变化影响着主题活动的发展。教师根据幼儿的情感体验随时调整活动安排,使主题活动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从而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和适应环境。如,在入园第一天,幼儿用哭声倾诉着离开亲人的恐惧和委屈,这往往会打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学活动。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用录音机录下幼儿的哭声,再回放给幼儿听,这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正是因为有了幼儿起初“淋漓尽致”的宣泄过程,才有了幼儿后来对笑的真实体验,有了幼儿对教师、同伴及幼儿园的接纳。

适时约分不可鲁莽 篇3

一、在判断分式概念时不能约分

指点迷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 不能看它化简后的结果, 而应看它的本来面目。

二、在判断是不是同一函数时不能约分

指点迷津:同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一样, 在判断两个函数是不是同一函数时, 不能看它化简后的结果, 而应看它的本来面目.

三、在考虑分式有无意义时不能约分

剖析:当x=0时, 分母x2-2x=0, 分式无意义, 这是由于约分, 使分母中x的取值范围扩大, 即由原来的x≠0且x≠2扩大为x≠2.事实上, 当x=0时, 这时的约分是将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0, 显然违背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得出错误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解:由分母x (x-2) =0, 得x=0或x=2.所以当x≠0且x≠2时分式有意义.

指点迷津:考虑分式有无意义问题时, 只能对原分母进行讨论, 而不能先约, 否则会使取值范围扩大.

四、在讨论分式的值时需先约分

剖析:当x=2时, 分母x2-4x+4=0, 分式无意义.因此在讨论分式的值为零的问题时, 在考虑分子为零的同时, 还应注意分母不为零.如果先对分子、分母进行约分, 可以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指点迷津: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如果分式不是最简分式, 可先对分式进行约分, 化成最简分式, 此时只需令分子等于零即可.

五、分式的运算结果需要约分, 使结果最简

指点迷津: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形式.

运用智慧,适时舍得 篇4

There once was a master who went to India. In those times, we didn’t have many kinds of transportation that we do now. So the master went to India on foot. And when he got there, he saw a lot of fruit. In India they have plenty of fruit to sell, but much of it is expensive because they can’t grow much due to the water situation. Then he saw one basket, a big basket of some very red, long fruit. And it was the cheapest in the shop, not expensive at all.

从前有一位师父,他到印度去,那时不像现在一样有很多交通工具,所以这位师父就步行去印度。他到印度时,看见许许多多的水果。在印度,有时因为缺水的缘故,水果产量不多,许多小店虽然摆满了水果,但多半都很贵。那位师父发现有个大篮子里面装着一种红色长条形的水果,这种水果的价格最便宜,一点都不贵。

So he went up and asked, “How much per kilo?” And the shopkeeper said, “Two rupees.” Two rupees in India is nothing. So he bought a whole kilogram of the fruit and started eating it. But after he ate some of it, his eyes watered, his mouth watered and burned, his eyes were burning, his head was burning and his face became red. As he coughed and choked and gasped for breath, he jumped up and down, saying, “Oh, my God!Ah!Ah!Ah!”

他就走过去询问:“这个一公斤要多少钱?”小贩回答:”两卢比。”两卢比在印度根本不算什么,于是他就整整买了一公斤,然后开始吃。吃了几口之后,这位师父就眼泪、口水齐流,眼睛发红,嘴巴辣得像着火一样,整个头好像要烧起来,他又咳又呛,满脸通红地喘不过气来,在那里边跳边叫:“天啊!啊!啊!”

But he still continued to eat the fruit! Some people who were looking at him shook their heads and said, “You’re crazy, man. Those are chilies!People use them as a condiment (调料), but only a little bit to put into food for taste. You can’t just eat them by the handful like that; they’re not fruit!” So the stupid master said, “No, I can’t stop! I paid money for them, and now I’ll eat them. It’s my money!”

不过他还是继续吃!有人看到他这样子后,就摇摇头说:“老兄,你是脑袋坏掉啦?这是辣椒耶!辣椒是用来调味的,煮菜时每次只放一点点在食物里增加味道。这个不是水果,不能这样整把拿起来吃啊!”那位愚蠢的师父说:“不行,我已经花钱买了,就要把它吃完,这可都是钱哪!”

And you think that master was stupid, right? Similarly, we sometimes do a lot of things like that. We invest money, time or effort in a relationship, business or job. And even though it’s been a long time, bitter experience tells us it won’t work, and we know there’s no more hope that things will change in the future—this we definitely know by intuition—we still continue. If so, we’re kaput in the brain. Just like the man who ate the chilies and suffered so much but couldn’t stop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waste the money he’d paid.

你们觉得这位师父很愚蠢,是吗?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做很多类似的傻事。有时候我们在某些感情或事业工作上,投入了金钱、时间和心力,经过长期的经营之后,我们从惨痛的经验中知道行不通,也很清楚未来不会有任何转机,但我们还是舍不得放弃。像这种情形,表示说我们头脑坏掉,就像那个吃辣椒的人一样,明明已经那么痛苦了,还是不肯停止,只因为不想白白浪费已经付出的钱。

So even if you’ve lost something, let it go and move on. That’s better than continuing to lose.

就算你会有所损失,还是要放下,然后继续前进!这样总比一直损失下去来得好。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rue(T) or False(F)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1. The man came from India.

( )2. There are lots of fruit in India.

( )3. The chilies were two rupees per kilo.

适时“三补”养好仔猪 篇5

一、补铁

初生仔猪很容易因缺铁而患贫血症。出生2日后, 可将铁铜溶液溶于1 000毫升凉开水中, 搅拌溶解后, 用3层纱布过滤, 取其清液用滴管在仔猪吮乳时, 每个乳头滴几滴, 随同乳汁一起让仔猪咽下, 每天喂2~3次, 直到仔猪能大量采食全价乳猪料为止。

二、补水

仔猪出生后3~5天, 将清洁水放在补料间内, 任其自由饮用。

三、补料

一般以出生后7天补料最为适宜。补料时, 把炒香的乳猪颗粒料撒在补料间内任其采食, 可使仔猪在26~28天即进入旺食期, 这样便可提高日增重, 从而提高断奶窝重。

乡村规划,适时且必要 篇6

然而, 事实是这样的吗?举目四望, 规划没有介入乡村之前乡村是什么景象?——东部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在自发追逐着现代化、国际化;中西部大多地区老百姓为追逐经济利益背井离乡导致村庄空心化;大量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 缺乏现代意识, 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 成为被这个时代所摈弃的人群;一些地方的资源承载力只能支撑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使其生活在原始聚落的状态, 信息时代引发了老百姓的盲动, 破坏资源、产业跟风, 却无法驾驭市场, 导致环境破坏、血本无归、生活无着……这些是规划的问题吗?错, 恰恰是缺少规划而导致的问题。

再看看饱受诟病的兵营式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的空间文脉是如何被破坏的, 这并不是一个空间问题——任何受过专业训练的规划师都不会做出那样的方案——这其实是深层制度文化变迁的产物。中原文化主导区域的传统村落营建思想大抵是这样的:一是与天地自然相协调, 决定了乡村与自然的秩序, 整体格局依山就势, 顺应自然;建筑取材自然, 木构土筑石砌尽取自然之便;形式审美多有自然象征之手法, 以强化天人合一之意境。二是尊老敬祖的礼制思想的作用, 其决定了乡村神人相合尊卑有序的空间格局, 宗族姓氏长幼尊卑主导了聚落空间布局, 鲜明的体现了封建宗族社会的制度文化。其余来自于宗教、信仰、习俗及气候、水文等特征的影响使各地村落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特征。然而, 近代以来, 主导乡村建设的制度、文化、信仰、观念在几次大事件后几近消亡: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土改对传统文化执掌人——地主士绅阶层的镇压、文革对传统文化物质空间载体的打砸……直至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的确定, 将作用于老百姓行为规范的种种制度约束转化为对经济利益的唯一追求, 使乡村建设中协调空间利益的唯一手段就只剩下了“平均主义”——只有兵营式排排房才能“公平”的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 唯一不能解决的位置问题, 只能靠抓阄了。

只以情怀来面对乡村, 忽略掉时代因素、制度环境而简单指责这个时代, 或是指责规划师毁了乡村是极不负责的。本着把乡村当做紧张城市生活后放松心情的休闲地, 抑或是画家笔下的凋零美, 人类学家、文化学者眼中另类生活状态的样本时, 这才是对乡村、对村民最大的不道德。

以情优教,适时引导 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教出情趣来,要声情并茂。文字是有生命的,通过文章的语言,我们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备每一节课时,我都首先让文字将自己打动,身临其境去感悟。充沛的感情化作了生动的朗读,精彩的导语,启发性的提问,也换来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一节节课下来,我深深地领悟到,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教师的情感带动作用与学生情感的激发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课虽尽而意无穷”是我所永远追求的课堂效果。

提起《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内心就禁不住涌起一种感动,我为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血洒疆场,保卫祖国的悲壮而感动;为朝鲜人们的质朴与善良而感动。可是这样一段历史,距离今天的学生实在是太遥远了,这样一段感情,对于懵懂的少年又是那样难以理解。因而,在教学之初,我引入了一段资料作为铺垫,然后借助一段悲壮而又哀婉的音乐,开始了我的情境导入设计,这一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他们的主观情感也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他们带着留恋与伤感的语调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呢?我出示了一段关于朝鲜战场上伤亡数字的资料,这份资料让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军民之间用鲜血凝结而成的情谊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顺着我所创设的情境,读罢全文,抬头间,眼前一片朦胧,这种天地间最伟大,最纯真的情谊此时还需要多讲吗?不必了,他们理解了,融汇了!这就是语文课堂上情感的激发与情境的创设所带来的效果呀!

二、适时引导,促进“导”“思”结合。

在教学中,教者的活动始终贯穿一个“导”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读”,在“思”。在引导学生深层探究中,我非常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创设思维主线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探求结构的过程中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把“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念他的信。”这段话作为思维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个可能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敢问敢说,大胆深入研究,克服思维定式,激发他们独立地、有主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达到深入阅读实践的最终目的。

三、合作探究,使学生乐学、会学。

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互动的交流,给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每篇课文的预习中,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疑,实在解决不了的,把问题带入课堂之中,与同学共同探讨,与老师共同分析,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了在探究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课前进行了很多资料的搜集,这不仅培养了一种能力,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凭借着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他们抓住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探究问题,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好的选择:适时止步 篇8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李老师作为班主任,需要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学生施以教育。但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孩子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家长,与家长一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从这一层面上说,案例中的李老师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是一位合格尽职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中的策划者、组织者、推行者、指导者,班主任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角色定位,变成了调解员,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就会被繁琐的调节工作冲淡。所以,李老师需要一个转身——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对家长进行引导,而不是深陷学生的家庭矛盾中充当调解员。

二、调节学生的情绪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的离婚率逐年攀升,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观察告诉我们,即使是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一旦其家庭出现矛盾时,他们的表现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常常会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表现为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稳定。一旦遭遇父母离婚,他们更是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悲观抑郁,对周围事物漫不经心,不求上进,更有甚者性格变得特别古怪。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是学生比较信赖的人,如果父母离婚已成事实,那我们就要尽力帮助学生接受现实,走出阴影。因此,案例中的李老师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小凯对父母离婚一事的看法,与小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劝导,帮助小凯摆正心态,让他勇于面对现实。其次,要特别注意保护小凯的自尊心,在日常谈话中若涉及到家庭问题时,用词一定要谨慎。最后,要帮助小凯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同伴教育的力量,疏导小凯的情绪,使其建立自信而阳光的心态。

三、给与家长合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李老师除了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调节好学生的情绪之外,还可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与小凯的父母进行交流。如果涉及到家长的离婚事件应予以尊重,但可以给小凯的父母提出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建设性意见,例如,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建议他们去专门的婚姻咨询机构咨询调解等等。

适时 适度 适当 篇9

关键词:介入 不当 适时 适度 适当

一、问题扫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由此萌发的勃勃生机。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教师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这些观念,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课堂介入不当——时间、尺度把握不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案例一]——过早介入

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一位教师请学生想办法怎样画圆更圆?

有的学生说用圆规画;有的学生说用一元硬币印,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用尺子来画圆。教师一听犹豫了一下,马上转移话题“还有别的方法吗?”就把这个方法轻轻放过。

课后这位学生告诉我:先在纸上任意点一点,当作圆心,然后想好一个长度,如2厘米,再用尺子在圆心的两旁1厘米的地方各点一个点,这样多画几个点,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是一个圆。

多好的想法啊!假如上课时教师不是那么早地介入课堂,而给予这个学生阐述观点的机会,那么“圆就是从定点到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一重、难点的理解就会随着这位学生画圆方法的介绍呈现在学生面前,本课中有关“半径、直径及其关系”的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可惜啊,由于教师过早地介入课堂,将这一激活学生思维,具有探究价值的材料悄悄放过。

[案例二]——过迟介入

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三角的认识》时,他请学生用小圆珠和小棒分别搭一个三角形和长方形,然后拉一拉,比一比,谁更稳定?可想不到的是,整个活动中学生一直沉浸在学具的操作中而置随后的交流、验证于不顾,教室中弥漫着小圆珠劈劈啪的撞击声和嗡嗡的议论声,课堂乱成了一团。

面对纪律涣散、乱糟糟的课堂,教师没有及时介入,使得整个动手操作的体验过程反而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交流的障碍,成为扰乱课堂的“元凶”。教师的迟迟不介入,无形中加剧了课堂“乱”的程度,纵容了学生的违纪,没有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氛围,刚才的操作与演示、交流都流于形式。

[案例三]——过度介入

在《三角形的认识》中,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要求学生围一围,想一想,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则不能?

经过操作,绝大多数学生发现“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时,能围成三角形。”可有一个组认为两条边的和稍微比还有一边短的时候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位教师没有给这组学生任何解释的机会,而是直接介入课堂,通过计算外加电脑演示,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

“三角形两边之和等于(稍小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直是学生争议的焦点,也是教师绞尽脑汁想让学生“心服口服”的难点。面对这一“烫手山芋”,这位教师没有让学生就此展开辩论,而是“包办代替”,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外加电脑协助,硬生生地把结论塞给学生。教师的过度介入,封杀了学生质疑的能力,缩短了学生反思——再思考——再探究的过程。虽然教师帮学生获得了结论,但远不及学生在磕磕绊绊中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的结论来得深刻。

二、问题解剖

类似的现象还很多,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教师对介入时机的把握不当造成的。造成教师不合时宜的介入,其原因主要有:

1、教师角色定位偏离

在今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课堂新背景下,不少教师出于害怕影响学生主动探究,放弃了需要课堂介入的时机,陷入“矫枉过正”的尴尬境地。因而出现了“该出声时不敢出声”的现象;反之,教师过分夸大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当课堂中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时,教师要么采取冷处理,不加理睬;要么立刻“挺身而出、大包大揽”为学生排忧解难,又显得热情过分,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教师“以师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2、低估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产生教师介入过度的原因是低估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教师低估学生能力其实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不准,他们判断学生能否解决问题的依据往往是学生的逻辑起点,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起点。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校,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经验,在很多时候他们的现实起点已高于教材设定的逻辑起点。可教师的着眼点往往停留在逻辑起点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总以“保姆”的身份出现,事事给学生安排妥当,所谓的探究也只是等着学生往事先设定的圈套中钻。一旦学生的活动偏离或与教师事先的设计不符时,教师急于介入,过早、过度地介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3、缺乏善捕意外,灵活调控的能力

只要课堂存在,教学意外就必定伴随左右。如果教师缺乏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对异于自己预设的思路、方法本能(但并非故意)地排斥或抵制,与一些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材料失之交臂。在教学行为上就表现出介入的无力,甚至“逃避问题”,想方设法把问题束之高阁,使课堂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悄然溜走。

三、教学方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具体策略有:

1、一盘散沙时,敢于出击

新课程强调要发扬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但不是不要课堂纪律、课堂秩序。恰恰相反,良好的课堂纪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是学习有效的保障。因而当课堂中出现不利于学习的情形时,教师要敢于出击,及时调控课堂,维持必要的课堂秩序,为教学的有效高质提供保障。教师可采用指导性介入、煽动性介入、鼓励性介入等方法,促使学生“浪子回头”、齐头并进。

2、意外生成时,灵动出击

课堂越开放,学生的思维就越多见。教师应当视“出轨”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动态生成课堂。

①仔细倾听,动态生成

当意外生成时,我们不妨耐心倾听,让学生谈谈他的想法。案例一中,当学生说可以用尺子画圆这一有异于常规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请那位学生具体介绍用直尺画圆的方法,随着这一方法的介绍,学生的思维肯定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这样既提供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又给自己提供捕捉信息、调整教学的时间,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留给自己从容应对的时机。

②发挥机智,大胆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3、思潮涌动时,耐心等待

案例三中,当学生说“两条边的和稍微比还有一边短的时候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时,教师不要急着出手,只需要静静地听学生慢慢叙述理由,仅仅是只要耐心等待一会儿,那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一次强烈的冲击,那经过“拨乱反正”后的知识会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等待”也是一种介入,“等待”是一种引导介入。这种介入在于唤醒和鼓舞学生思考,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耐心和智慧滋润学生的生命。

4、错误呈现时,热情相助

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学生对某知识技能已具表象。“手低”体现在具体操作的准确度、精确度、力量上的欠缺。当学生出现这样的“眼高手低”的矛盾时,正是认知由平衡转为不平衡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地展现错误、暴露错误的机会后,再及时介入。

5、一筹莫展时,倾情相助

当探究活动陷入困境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如果这时教师不敢介入,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一味地跟在学生后面被动地进行教学,那么就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求解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便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仲海峰:预设为了生成的有效。小学数学教师2004(7,8)。

上一篇:和谐·主动·发展下一篇:CT图像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