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推进

2024-07-01

幼儿推进(共11篇)

幼儿推进 篇1

养成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早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幼儿期是人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 此时幼儿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求知识、长技能的愿望强烈, 可塑性强, 最容易接受各种影响与教育。因此, 对3~6岁的幼儿实施养成教育, 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是提高幼儿全面素质、塑造幼儿高尚人格的必经之路, 是现代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关于在区域内有效推进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区域内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人文精神

目前, 中国的教育领域体现着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轻人格、品德的培养;重行为的训练, 轻意识的养成。有专家指出: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荒废的偏向, 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 投入很多时间, 但是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 人格教育被忽略了。教育的功利性在幼儿教育领域表现为小学化倾向, 不尊重幼儿的意愿而盲目地上各种兴趣班等。幼儿知识技能、特长的获得越来越被重视, 而情感和人格的发展被忽视。孩子的世界本应是丰富多彩的, 而成人的恣意闯入, 让孩子明亮、清澈的双眼变得黯淡无光。

教育的功利性埋没了教育的人本性, 使得教育沦为物质的奴役对象。幼儿被看做是需要训练的, 是各种割裂的能力的总和。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社会、情感、审美及智力等各个领域。因为学前儿童养成教育充分凸显了教育的人文精神。所谓教育的人文精神, “其核心是教育的价值理性, 即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可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 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 是大教育。从教育对象上来说, 我们面向的是区域内所有的学前儿童, 极大地实现了对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的尊重。从教育内容上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既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更重视健康个性、素质、人格的养成;既包括良好习惯的意识培养, 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既包括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也包括道德品质习惯和认知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将儿童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发展, 而不是单单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从实施途径上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在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运用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游戏化四大实施策略, 贴近幼儿生活,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在养成教育中儿童处于主体地位

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的、自然的教育行为。它注重教育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发掘人内在的自我潜能和培养人的自然、自主、自觉、自律意识, 重在自我修养和自我生成, 外在的规诫、训导、约制以至惩罚, 是与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本意相悖和对立的。它是人的一种文化自觉和内在修炼。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的高素质幼儿群体。因此, 推进养成教育过程中一切教育措施的实施都应以幼儿为中心, 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 鼓励幼儿自我发现, 自我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将养成教育活动生活化、常规化、综合化, 游戏化、个性化, 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从而系统、科学、全面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在区域内推进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是指将养成教育作为本区域学前教育的切入口, 使养成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 形成区域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整体合力, 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在实践层面上, 其主要手段是“整合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创建共享学前教育平台”, 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优质资源有效整合, 发挥最大利用价值, 整体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快速”发展, 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的高素质幼儿群体。因此, 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 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幼儿园、家庭、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 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也非常注重环境的渗透作用。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以适宜的环境呈现出来, 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 也包括心理环境;既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幼儿园的墙面装饰、空间布置, 也包括周围的人文环境, 如幼儿教师和幼儿父母、家人等。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方式, 特别是和幼儿关系密切的人。儿童正是在这种观察学习中习得了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因此,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和父母在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 幼儿教师和父母的养成教育也是区域推进学前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 除了与幼儿有密切联系的幼儿园、家庭之外,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大环境, 也对养成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每天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人和事, 对他们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个性品格等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幼儿推进 篇2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政策依据

从国家政策层面重视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可谓由来已久。1979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亦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年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也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199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再次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综合组织各方面教育内容,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将上述教育思想和观念真正转化为教育行为,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又一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继《纲要》之后,又一个对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文件。《指南》再次强调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至关重要地点明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并明确要求教育者应当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需要。

《纲要》和《指南》两个课程政策文本,凸显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关注、对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课程实施整体性的关注,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重新界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体系,其带给幼儿园的影响理应是巨大而深远的。

然而,宏观的政策并没有在幼儿园实施层面得以切实的落实。2001年前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而非公共教育事业,从资源布局到园舍建设、从师资队伍到运行保障普遍缺乏宏观规划和有效管理。幼儿园教师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得优秀师资纷纷流失,幼儿园不得不聘用大量非专业人员维持日常运行,留在行业内的教师流动性也非常大,职业倦怠较为普遍。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广大教师响应《纲要》的要求,静心思考课程改革,转变师幼关系,创造性地构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而,长期以来“重教学轻游戏”,乃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

2010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将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被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始了作为公共服务事业的新征程。五年过去了,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以江苏为例,实现了每1万常住人口1所幼儿园的目标,适龄幼儿基本就近入园;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和家庭贫困幼儿资助机制,每年均有七八十亿元的财政经费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教师的数量配备、准入机制、专业发展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水平逐步提升,幼儿教师又开始成为社会向往的职业。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创造了前提和可能,但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仍然是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瓶颈。尤其是当宏观课程政策中,把儿童及教育规律被放到更加受尊重的地位,幼儿园也获得了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后,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拥有了权力的教师却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很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苏省教育厅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带动全省幼儿园全面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容

课程游戏化项目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综合课程架构为基本建设思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园本化为基本途径,将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设计、活动组织、生活环节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课程游戏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在放手游戏中重塑儿童观: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从游戏出发重塑课程观: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

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通过游戏化课程建设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关注儿童生活,建构以儿童为主体的课程,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建构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的一套或多套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创建、区域设置、活动组织(含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生活起居以及家园沟通等各个方面,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要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幼儿园要统筹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各类实物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

省教育厅对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实行三年跟踪管理,组织专家伴随指导幼儿园的探索过程市级教科研部门每学期组织课程专家对项目幼儿园进行现场专业化诊断和指导;县级教科研部门要经常性深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参与式研究;省、市、县三级教科研部门利用项目研究过程,带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小学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小学化:传授本应小学阶段才系统进行的符号化学习内容,例如拼音字母、书面计算;学习方式小学化:采用集体背诵、集中书写、统一操作等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训练;教研活动小学化: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团体观摩,反复磨课、研课;日常管理小学化:整个区域或整个幼儿园统一作息时间表,精确到分钟,刚性执行,不因儿童活动进展而弹性管理,等等。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宗旨,就是要用游戏精神改造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课程实施和管理方式,落实“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界定课程实施专业素养。参照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或单元设计能力、年级整体课程设计能力、环境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作品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等。将课程实施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核心任务,将幼儿观察、课程设计、作品分析等作为培训的关键内容,将观察能力等作为省级基本功大赛的重要项目,引导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把教师的职业素养从弹唱、舞蹈、手工等转向更为专业的课程素养。

搭建课程改革实施支架。为幼儿园搭建课程改革实施支架,帮助幼儿园提升园本课程建设能力。时间管理:将一日生活统整为几大环节,便于幼儿形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便于教师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弹性调整。空间管理: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构建户外活动空间,如山坡林地、隧洞、种养殖、沙池水系、攀爬悬吊、户外建构、户外阅读、户外音乐等;创设室内游戏区域,如积木、美工、角色扮演、阅读、音乐、烹饪、科学等。资源管理:排查周边教育资源,编制课程资源地图,搜集整理实物资源建立课程素材库,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编制的结构化资源形成课程主题资源库。保育管理:日常餐点及其他生活环节中突出幼儿的自主性。目标管理:在实施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对照《指南》,采用二维或多维方式将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区域及集体活动中。儿童观察:将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分解为若干环节,边对照专业书籍边进行观察实践,保证每天每位教师有一定量的时间追随儿童。上述支架采用从易到难、螺旋往复的方式,不断深入进行。

实施过程性课程审议制度。幼儿园的课程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让教师从指导用书中走出来,走进真实的儿童生活,需要制度支撑。我们借鉴瑞吉欧课程的实践模式,提出建立课程审议制度:课程内容审议、环境创建审议、资源建设审议、诊断评价审议、课程管理制度审议等,通过对话、阐释、辩论和修正,使得课程实施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从依赖个人领悟转变为直观可视化的过程。对项目幼儿园进行课程审议培训,展示成熟的课程审议方式,鼓励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审议,审议活动应基于大量的现场观察。课程审议可以在班级、年级组、园级以及区域等不同层次展开,课程审议应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构建扁平化项目管理机制。汇聚学前教育专家、特殊儿童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如建筑设计专家、生物学家、儿童文学作家、技术专家等)、项目幼儿园、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员等,建设基于网络的研究共同体。在研究平台上,项目幼儿园提出实践中的问题,专家们引领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幼儿园带着专家们的建议去实践,之后再来交流,使研究平台成为理论与实践智慧的交汇之地。所有专家均出于对儿童的热爱、对幼儿园课程的关注,公益服务、倾情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要改变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从部署者、指挥者转变为支持者、服务者。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策略由管理人员从交流平台中提炼,借助平台推动、通过平台改进,教研活动应集中到儿童活动观察与课程生成上,减少与课程实施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如过度的材料制作和文案写作),让教师把精力用于关注儿童。

巧用绘本,推进幼儿生命教育 篇3

进行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多的方式和媒介,其中绘本教育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绘本不仅只是有图画的书,图画不是文字的衬托和附属,更不是简单的插画,图画是绘本的“语言”,是故事的载体,既富有浓厚的艺术感,又不失童真。正是由于绘本这种用图言物、借图明理的优势,使绘本成为了学前儿童爱不释手的读物。绘本教育不同于枯燥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绘本中,除了精致的画面和充满童趣的文字,还蕴含着重要的生命寓意,通过绘本中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灵动的人物,使幼儿正确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形成积极的生命观。由此可见,绘本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生命教育中的有效媒介。

那么,绘本到底还蕴藏着多少潜在价值等待教育者们去挖掘、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运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绘本给幼儿生命教育带来的重要意义。

一、坦然的面对——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将生命的来源告诉孩子,却不愿谈及死亡。要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与死亡都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生死话题。

《再见了,艾玛奶奶》是我常常讲给孩子们听的绘本故事。在众多描述生命主题的绘本中,这本绘本的手法非常写实,用一张张黑白照片真实地描绘出艾玛奶奶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我这样告诉孩子们:“尽管艾玛奶奶得了无法治愈的病,但她非常勇敢地接受了现实,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死亡并不可怕,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她非常平静,乐观地面对它,因为生死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当我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深受感动,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生命的过程。下课后,他们喜欢反复翻阅这本绘本,与同伴再次交流自己的感受。我想,在给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时,教育者们首先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不害怕、不回避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以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和他们一起探究这一话题,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让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死现象,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绘本教育作为幼儿喜爱的教育方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为幼儿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心灵的净化——帮助幼儿感受生命

绘本总是与幼儿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诗意的文字为孩子们呈现出美丽的世界。绘本故事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如母亲的手般轻抚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着爱的美好,体会爱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阅读绘本能净化幼儿的心灵,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

绘本《彩虹色的花》讲述的是一朵彩虹色的花,当小动物们遇到困难一个接一个地过来时,花儿每次都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他们。最后,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覆盖在白雪下面。虽然她离开了现世,却给大家留下一片温情。故事的最后,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看过绘本的幼儿,都对彩虹色的花敬佩不已,对她的离去感到惋惜,也懂得了助人为乐的快乐。美丽的故事,感染了幼儿幼小的心灵,他们体会着这个世界上简单而美好的情感,领悟了生命的存在意义。通过这些绘本故事,幼儿走进了作者所创设的精神世界,不断地认识生命、感受生命。

三、有效的疏导——改善幼儿生命态度

日本“现代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绘本向幼儿呈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世界,让幼儿看到世界的奇妙与多姿,生命的活泼与精彩,绘本是幼儿与生命之间的七彩桥梁,更是孩子们情感的依托。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总会遇到种种问题与矛盾,而绘本作者通常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他们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很多解决方法,为幼儿作了良好的示范。幼儿能在绘本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通过故事学到了解决办法,获得进步。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让孩子们既可以捧腹大笑,也可以深入思考的绘本。故事中的小猪总觉得自己不快乐,因为它觉得做一只小猪很无聊,它非常想成为其他动物。于是,他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鹦鹉。“东施效颦”的小猪遭遇了许多滑稽有趣、荒诞搞笑的事情。但最后,他发现: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自己就是最好的。故事中的小猪是很多幼儿的缩影,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幼儿会联想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想起他们经常羡慕别人,但他们也会像小猪一样,学着让自己的内心长大,正确地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喜欢自己,知道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事情,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四、丰富的游戏——促进幼儿生命体验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素材,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幼儿在欣赏绘本时,不仅能感受到绘本带来的舒心、愉悦,更能模仿绘本开展游戏,亲自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

鼠小弟是幼儿都喜欢的卡通形象,在鼠小弟系列中有一本《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扮演游戏。游戏之前,我会准备好道具,游戏时,我来扮演孩子们眼中“严格”的鼠妈妈,而幼儿则分别扮演鼠小弟、大象、长颈鹿、海狮、小鸟、鼠小妹。幼儿模仿鼠小弟打破了杯子,害怕妈妈会责怪他,于是,他发挥想像力编出一个又一个理由,跑去将责任推到其他动物身上,想为自己开脱。扮演动物们的幼儿也纷纷像鼠小弟设想的一样打破了杯子。正当鼠小弟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得意时,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一次打破了杯子。最后,鼠小弟很诚实地向妈妈认错:“是我打破了杯子。”通过身临其境的扮演游戏,幼儿明白了诚实的重要性,犯了错就要马上承认错误。我也引导幼儿:在犯错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找借口,人都会犯错,犯错就要勇敢承认,勇于弥补自己的过失。

幼儿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在游戏中学习、探索,而绘本正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重要载体。幼儿在绘本游戏中,体验绘本中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幼儿的生命态度、生命行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绘本是儿童最亲密的朋友,是无言的老师。绘本主题中传递出的励志、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等优秀的品质感染着幼儿,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张娱,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215000)

幼儿推进 篇4

1.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 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 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 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 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 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 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 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 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 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 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 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 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 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 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 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 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 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 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 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 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 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 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 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 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 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 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 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 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 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 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 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 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9) :137-137.

幼儿推进 篇5

杨宇珍

幼儿园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幼儿园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幼儿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如何推进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工作,前一次赣州之行,看了二所幼儿园,对我触动很大。他们的幼儿园规划、园文化、园卫生、档案管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平时的常规管理是多么的踏实,多么的到位。由此,我进行了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规矩越多越好。许多幼儿园至少有二三十条教学常规,一些仅“幼儿园备课”就有五条常规;而其中的一条“集体备课”,又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并且每一条常规都要进行评估。可见其烦琐的程度。这给幼儿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过多的规矩,异化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主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

2、要求越高越好。有的常规要求过于笼统、抽象,更脱离实际,无法操作监管,事实上流于形式。

3、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有的幼儿园还制订了“教学常规检查扣分细则”,要求全体教职工严格按常规基本要求去执行,各项扣分按学期累计,作为对每位教职工考勤、考绩,职称评定、评优、聘任的依据之一。这样,教师成了管教的对象,领导变成了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教学管理异化成了检查监管(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

二、抓好学校常规管理,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员工的素质,最终让每个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就必须提高全体领导的认识,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还要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大家的认识提高了,幼儿园各项工作就能正常运转,幼儿园的常规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抓常规管理要在优化两支队伍上下功夫。

一所管理严谨、园风优良、特色鲜明的幼儿园,一定拥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管理队伍和教师群体。一方面,校长充分认识到抓好常规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其目的、内容和要求,增强幼儿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意识。从而提高教职员工抓好常规管理的自觉性。校长要持之以恒的运用“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总结(反思)”四环节的工作方法,不断引导各方面的常规工作形成常规。校长还应坚持“严、实、细、常”的工作态度,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是实施各项管理的楷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自己的学生。让常规管理由强制性变为自觉性,由束缚感上升为喜悦感,进而将常规管理变成全体师生的内在要求,自觉行动。

四、抓常规管理要在“细、严、实、常”下功夫。

1、是“细”。即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要从最细小的事情抓起。校长要掌握一线的情况,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在园里转一转、看一看、查一查。具体了解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有时亲自看一看学生的作业,有时问一问学生的生活情况。

2、是“严”。常规管理具有强制性。常规管理不仅要做到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而且要做到违章必究。只有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手段,规章制度,才能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

3、是“实”。常规管理具有务实性,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有具体要求、做到切实可行便于执行和检查。在执行常规管理过程中,领导要深入到学校检查。

4、是“常”。常规管理具有经常性,常规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放,制度一经建立就要常抓不懈、一视同仁、始终如一。

五、抓好常规管理要在构建完整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幼儿园常规管理涉及到园管理、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园管理是基础、师生管理是根本,教学管理是中心、安全管理是保障,档案管理是信息的采集与反馈。只有把各项管理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效力,才能使各项工作做到规范、有序、高效,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常规管理最高境界。

六、抓好常规管理要在教学常规管理上下功夫。

教学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和主旋律,教育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要全面提高,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

广东强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篇6

《意见》提出,必须紧紧围绕公益性和普惠性来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各地根据规划和建设标准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并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因素。

明确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强化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

注重实效。通过旧城改造、新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等方式,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解决好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问题。

同步推进。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在城镇新建居住区和旧城改造工程中按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

部门协作。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教育、国土、城乡规划、住建、财政等行政部门应根据《意见》和职能分工做好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立项、规划、用地、建设和竣工验收、移交和使用等工作。

厘定规划和建设标准

《意见》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的标准进行了规定,对不同规模的小区有不同的要求。

每4500人或以上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6个班或以上(每班按30座计)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用地和出入口,具体设置应达到以下标准(见下表),并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因素,适当提高幼儿园建设规模。

对住宅小区开发总量不达4500人(每户按3.2人计)的零星开发的商品房项目、保障性住宅项目和旧城区改造项目,根据规划标准和区域居住人口测算生源数量,按照幼儿园服务半径要求,结合实际另行规划预留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

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和《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化城市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试行)〉等3份文件的通知》(粤教基〔2012〕1号)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

没有达到配套标准要求的住宅小区,可采取单独选址、改建、扩建或扩大区域内其他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模等形式配置幼儿园。

明晰各方的权限与责任

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如何规划和建设,又是由谁来建,谁来用,谁来管?对于这些问题,《意见》都一一给予明确。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并保证配套幼儿园建设与所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1.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国土、城乡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编制幼儿园建设布局总体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将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的有关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保证幼儿园的规模、数量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

2.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学前教育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需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地块,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列明,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应履行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以及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3. 各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学前教育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需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地块,按规定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以及无偿移交的责任和义务;在审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时,应根据规划条件和有关标准,审查配建幼儿园的用地、位置、建设规模等,并征求当地教育部门意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通过。

4. 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属于公共教育资源,未经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改建、扩建、出租、出售、转让、抵押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确需更改幼儿园建设用地的,须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按照程序就近补还,补还建设用地不得少于原有用地面积。

5. 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并保证配套幼儿园建设与所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分期建设有配套幼儿园项目的住宅小区时,配套的幼儿园原则上应与第一期建设项目同步规划报建。凡是没有按照规定配建幼儿园设施或没有随所在居住区当期住宅项目同步建成的,或幼儿园建设不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要求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证明。

6. 分期开发的项目,配建的幼儿园应与开发项目首期同步验收;不分期整体开发的项目,开发单位在开发项目经营性部分验收前,应全部完成配建的幼儿园项目。开发单位应自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设计、施工等图纸和房屋保修书、使用说明书、规划验收资料等材料)移交给所在地人民政府。

7. 所在地政府接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后,应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统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先满足本小区居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

8. 对小区开发总量不达4500人(每户按3.2人计)的零星开发的商品房项目、保障性住宅项目和旧城区改造项目,纳入幼儿园建设布局总体规划,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幼儿园用地和建设问题。

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为了使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与执行,从而在全省迅速全面地铺开并取得实效,《意见》建立了完备的专项工作保障机制。

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新建居住区和旧区改造中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沟通协调,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办证、管理、使用、收费等规定,理顺管理机制,严格管理。

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幼儿园规划、建设、使用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的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同时,组织开展现有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全面清查工作,原有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闲置或改作他用的,要责令改正;原有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没有达到建设规模或不足的,由当地教育部门会同规划国土等部门编制补建方案,提交县(市、区)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3. 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国土、城乡规划、住建等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程序时,应严格审查住宅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处理。

4.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发展改革、国土、城乡规划、住建等主管部门要跟进指导各县(市、区)行政部门做好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幼儿推进 篇7

一、浅析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问题

对于教育工作而言, 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之一, 但是当前, 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分配问题, 主要体现为资源分配不均衡。从根本上来说, 幼儿教育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 就导致相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缺乏重视以及严格的管理与指导。随着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市场化、公益化进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因此, 就导致了幼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优良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城镇, 乡村地区则存在明显的滞后, 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 必然会产生一个经济条件与教育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 将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发展和提高。

2. 幼儿教育模式滞后, 缺乏创新性

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 必须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之下才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当前采用的幼儿教育模式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 非但没能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阻碍。而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创新性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人才因素、物力财力等。多数情况下, 家长选择让孩子接受幼儿教育的期望甚高, 但实际教学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而新时代背景下, 幼儿阶段的孩子本身所具有的饿特点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桎梏, 限制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现实教育环境出现了一定的脱节。

3.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发展, 幼儿教育已经从原先的专业化教育向普遍化方向转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这就要求幼儿园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应该有一个大的飞跃。但是, 当前, 由于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量的增加, 导致了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那么必然导致部分并不符合教学标准的人员进入幼儿教学领域。整体上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 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成效。而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

二、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的策略与建议

1. 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与扶持, 优化教学资源

教育资源的优化是幼儿教育工作质量与水平提升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教育的先进性与创新性, 国家与政府必须通过政策以及资源上的扶持与重视, 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打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环境。除此之外, 教育资源的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 是国家、社会、教育者以及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2. 引入创新教育模式,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长期得不到改进, 没能与时俱进, 已经逐渐僵化。因此, 新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 加以创新与改革。笔者认为, 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打好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 通过引导性教育体现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加入情景教学、素质教学等的理念。

3.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 一定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幼儿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并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随着国际上国家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化, 人才竞争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幼儿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背景下, 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 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也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就必须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笔者相信, 随着相关教学策略的实施, 我国的幼儿教育一定能够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陈淑媛.新时期幼儿创新教学模式[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22) .

[2]陈小娟.新时期幼儿园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设计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9) .

幼儿推进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资培训,探索

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英语教育氛围非常重要,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是我一直研究的课题。 作为园领导,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就要将英语教学工作纳入幼儿园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大力进行英语师资培训,大胆进行英语教学教法探索与实验,扎实推进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开展。

一、思想重视,扎实推进,保证幼儿园英语教学扬帆起航

为了扎实推进英语教学工作,我们认为一定要做到全园参与,重点培训。在全园参与的前提下,教师自愿报名任英语教师,每班一位,然后民主评议确定英语教师人选。这既调动了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较好地保证英语教师的质量,同时也促进全园教师学习英语的意识。幼儿园认真制定了《幼儿园英语教师奖惩制度》,明文规定英语教师的管理办法,本着奖优罚劣的原则,加强对英语教师的管理,确保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每周五次英语教学活动时间,并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渗透英语教育,保证各种材料的使用与投放,从而保证了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扬帆起航。

二、丰富多彩的师资培训,为开展好英语教学保驾护航

1.走出去,请进来,英语教材技能培训与初级英语等级培训相结合,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强化训练。特聘请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利用每周两个下午的时间,针对英语教材进行同步训练、集中辅导,重点培训音标、幼儿英语教材的单词、短句发音,课堂日常用语的组织与使用。保证教师教学入门发音的正确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出资上万元组织英语教师去北京外语学院进行再学习、再培训。教师的英语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以英语活动课为载体,互帮互学促提高。幼儿园坚持以活动课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首先开展了全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课后,园领导、教师对这评优课进行评价,大家都从中学到了教育教学中好的组织方法、教学手段,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全体教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经验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幼儿园要求英语实验教师经常性地记教育笔记、写观察记录,经验总结,在实践中总结、积累教育经验、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汲取经验,开拓创新。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涌现出许多年轻的英语教学骨干。

三、开拓创新,探索幼儿园英语教学新方法,确保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乘风破浪,一帆风顺

1.积极创设英语环境,提高幼儿感知英语的机会和兴趣。 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多给幼儿提供感知英语的信息, 让幼儿置身于英语环境中,对提高幼儿学习英语很有帮助。教师们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空间,精心设计、布置与英语有关的内容,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开辟英语角、英语活动区,投放一些英文故事书,有英文的包装纸,英汉对照图卡供幼儿翻阅、玩耍,同时还投以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玩具、手偶等鼓励幼儿用英语进行表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使用英语日常用语表达。多给幼儿播放一些英文歌曲、童谣,使幼儿在英语环境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刺激,提高感知英语的机会。

2.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动画、投影、贴绒图片,手偶表演、挂图、情境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之快速进入学习意境,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愉快的学习英语。

3.教师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并利用肢体语言、恰当的表情帮助幼儿理解语义,提高幼儿对英语的敏感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始终是英语,虽然幼儿对教师使用的英语单词未必完全理解,但是在教师手势、动作、 表情和具体情境的帮助下,他们能够大概理解或猜出老师说的是什么,并做出积极的应答。在长时间的语言熏陶下,会大大提高幼儿对英语的敏感性,为幼儿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4.积极开展各种游戏,寓教于乐。“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英语教学同样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教师组织的每一次英语活动都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使陌生枯燥的第二语言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快乐英语。例如幼儿在学完5-6种颜色后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强化练习。教师可以发给每个孩子不同颜色的圆形,用唱歌的形式提问 “Whose circle is red(green、blue……)?”那么持红圆的幼儿应立即站起回答:Me,me,red.(其它颜色以此类推)通过这种快速应答的方式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5.坚持听说为主的原则,加强幼儿的口语训练。各种语言都是先有声后有形,即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从个体语言发生的过程来看,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发音、说话,幼儿听觉敏锐,模仿力强,善于获得具体的语言信息。听和说是进行英语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形式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标准的英语语音,为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推进 篇9

改:一是多方学习,切实改变教师观念。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文章,请专家来我区作讲座、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园长到安吉观摩安吉游戏,组织骨干教师到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培训来改变园长和教师的固有观念。二是整体规划,全面改造户外环境。把原来观赏性的灌木丛移植到围墙边,改为大面积草地;把原来装饰性的柱子、围栏、假山等拆除,改造成可以开展活动的场地;把原来不便于幼儿活动的游泳池、玩水池改造成便于幼儿活动的玩沙池、玩水池。

扩:一是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原来幼儿园户外的草坪、树林、消防通道只是幼儿午餐后散步的场所。现在幼儿园充分利用草坪,提供各类小型运动器具,草坪已成为幼儿最喜欢活动的运动场。在树林里提供帐篷、秋千、锅碗瓢盆等,让树林成为幼儿开展游戏、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在开展活动时,把消防通道临时设置成交通场,画好人行道、转弯箭头、装上红绿灯,提供自行车、小推车、三轮车、小汽车等,让其成为幼儿执行交通规则的实习场。二是扩展幼儿活动器械。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轮胎、油桶、竹竿、木板、竹梯、木梯、纸箱、纸筒等,让幼儿开展攀爬、平衡、跳跃、建构等综合性活动。三是拓展幼儿活动内容。幼儿园充分利用树木、树林等空间资源,搭建攀爬网,建立攀爬架,架设绳梯、竹竿、吊环、秋千,让幼儿自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放:一是放开幼儿的手脚。由原来的教师高控、教师包办代替,改变为一切活动材料、器具都由幼儿自己取放。二是开放活动空间。打破原来活动区域固定设置的模式,教师只提供游戏材料、操作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规划活动空间。三是开放的活动形式。由原来定地点、定班级、定材料、定活动内容,改变为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混班、混龄活动,实行教师固定区域观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研:一是区级研讨。我们组织开展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园长论坛,举行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举办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现场研讨会。通过论坛和研讨,提出问题和困惑,明晰思路和要求,统一思想和方向,以此来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二是园本研讨。各幼儿园围绕课程游戏化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如区域活动系列研讨、空间布局调整研讨、低结构材料投放系列研讨、自选游戏材料架设置研讨、幼儿行为观察研讨,等等。园本研讨形式有现场观摩研讨、案例辨析、沙龙研讨、论坛、互动交流等。

导:一是引导。引导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从关注教师自身转向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引导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二是指导。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要求教师放开手脚。闭上嘴,管住手,不等于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由原来更多的教转变为更多的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行为。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不会观察,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为此,指导教师观察成为我们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讲座、园本研讨、案例分析、视频解读等方式指导教师了解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设计观察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对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分析和解读,逐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我们在努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他们全身心去探究自然界的神秘。

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变化: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变“游戏计划的执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变“游戏主题的指挥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

教师由衷地感慨: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孩子来安排许多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孩子比我们会想会玩的多得多。

下阶段,我们将在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推进 篇10

制度文化——求真

制度文化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胸怀,需求一“真”字,要能体现制度本身的可感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1“笑脸星赞榜”:可感、可视的民主评议制度

以往, 我园全园性的大型亲子教育活动评议,通常采用问卷式,让家长无记名填写。这种评议方式尽管民主,但投票方式是封闭的,往往是家长的单向意见,缺失了评价中幼儿的主体性,没能起到亲子交流和评价的效果。在上年度末的“圣诞亲子晚会”活动评议中,我园设计了一面“笑脸星赞榜”,给每个家庭发了一枚笑脸贴,在家长集中投票前,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孩子和你的标准就是幼儿园星赞榜的标准。一枚笑脸,只投给最能打动你和你孩子的那个活动。这一评价方式,变封闭为开放,变隐秘为现场感知,变单向评价为亲子双重评价、群体评价。投“笑脸”时的争议,更是幼儿与同伴、家长进行审美互动,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

案例2“我也能当讲学者”:可操作的培训交流制度

“培训是福利”, 这是我园倡导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如何将此价值观转化为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生产力呢?

园内外的重要培训活动, 我们请外出学习的教师预约报名当讲学者,开设区域间、园际间讲座。通过演示PPT、剖析活动视频、提供资源共享平台等形式,交流分享培训经验和学习体会。本学期,我园选送各个层面的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类专项培训,收获良多。音乐教研组在参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修班后,教师们主动发起向全园展示“虫儿飞”“小小魔法师”等“克隆”课,教研组骨干成员踊跃开展了“韵律活动基本流程的设计策略”分享交流会,将游戏化音乐教学中获得的“高构、低控”等先进教学理念,迁移到幼儿园语言、科学等领域的教学设计中。这样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培训效应,提升了外出培训者的反思力、研究力,同时,拓展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了园本培训内涵, 让每个层面的教师获得了可操作的有效教学策略。

物质文化——创新

教育者眼里的物质美不是豪华,而是适宜、得体、实用的整体性融合, 更是为解决教学需求和校园安全创设的物质保障平台。

案例3“储物间还能这样造”:善用、巧用已有资源

我园户外场地离幼儿活动室较远, 每天从室内取放锻炼器材非常不便。上学期,教师们向园部提出在原体育室外墙开门的申请。我们请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按照房舍安全标准,外墙作为承重墙不能动。于是,我们决定在户外造储物间来满足教师的需求。在储物间的选址、造型、色彩和材质使用等方面,我们进行了细致考虑和独特设计:改变了靠墙搭建的模式,利用三棵大树间的两个空间,建造了两座富有童话气息的小木屋,充分体现自然、美观、实用的功能,并与草地、树木相得益彰,与园林式校园融为一体,与户外大型组合玩具童话城堡遥相呼应。市儿保专家在视导我园环境设施时,感慨直言:“原来储物间还能这样造,没见过! 巧妙、好看、实用,很有特色。”

让所有成员有自己的体验和表达, 并经历互动的、有深度的环境创设过程,善用和巧用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出新意、出亮点,这是追求物质美最大效应的关键。

案例4“爷爷眼里的活教材”:独具匠心的节日环境

中西节日教育是我园“地球村活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漫步幼儿园走道、长廊、活动室,一楼是“中华民俗园”,二楼是“异国风光带”,三楼是“童话城堡”。在此大背景下, 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是我园专项环境创设的观摩月,也是节日主题和“地球村”专栏交相辉映的呈现平台。从节日主题的来源,到环境的布局、表现方式,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性、发展性和审美性的融合与统一。一位小班幼儿的爷爷看了我园的环境后,惊叹地说:“园长,你们老师真聪明,真了不起! 幼儿园漂亮的环境布置就像一本活教材, 我家小孙子真幸福! ”

精神文化——立美

幼儿园精神文化是园所文化的深层体现, 它既是一所幼儿园所特有的精神基因, 又是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对于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实现由衷而又终极的人文关怀,是笔者一直在追寻和期望达到的新的发展制高点。

案例5“我班的语言角也红火”:通过群体力量推助个体发展

每学年,由于班组成员调整,个别从大班下来带小班的教工不能很快适应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的需求。班级的语言区角设置有框架,而无实际操作材料,没有指导重点。遇到园部检查时,就从其他班借材料来使用,在教工群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样的个案,我们学习借鉴名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之道, 通过群体力量推助个体发展。一方面表扬先进班组、优秀群体,推广他们在语言区角材料提供上的丰富性、指导上的层次性, 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平行班之间将自制材料进行共享与交换。这样做,起到了间接提醒的效果,触动了当事教师对自己之前不当行为的反思。事后,这个班级的语言角也很快红火起来, 全园呈现出班班有材料、周周有更新、天天有指导的整体良好氛围。

案例6“迷你记者很荣光”:校园文化的传播使者

游戏化推进幼儿的沙画表现力 篇11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在美术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教幼儿怎么把一幅画画出来,而是要教他们为什么这么画,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一幅作品。教师的作用贵在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手段和策略上必须下足功夫。

《指南》一再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游戏的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即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创作的时间。所以在沙画教学中,教师若只是简单教幼儿怎么制作沙画,怎么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幅作品的话,那么幼儿的兴趣点也会一点一点被磨灭,而沙画的创作精髓也被完全遗弃掉了。

那么如何将“游戏”与“自由”融入到沙画教学中,既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幼儿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充分领悟沙画所蕴含的精髓?

首先,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根据幼儿好奇这一特点在随机教育中引导幼儿积累经验,开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话题互动,激发幼儿在脑中本来就存在的创作意识,使他们的潜在意识得到开发。如给幼儿观看一些沙画创作的饰品和作品,感知沙画的美妙绝伦;请幼儿分享去沙滩玩沙时的作品和心情,探讨沙子的特性和玩耍时积累的经验技巧等等。

其次,游戏与幼儿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幼儿通过游戏,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可以将沙画环节设计在游戏内容中,如请幼儿制作沙画瓶来装饰教室,以庆祝“六一”儿童节;请幼儿用彩沙来装饰围巾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帮助他们开心过冬等等,在游戏的行进过程中,教师充当领路人的指导角色,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中展现自我,自由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使他们能主动探索知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在幼儿游戏中处理好“游戏”与“自由”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热情。

一、自由选择,放手游戏

习惯性的游戏思维中,教师通常只是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幼儿,他们为幼儿选择游戏主题、安排角色、构思情节,并且对游戏伙伴进行分组。这样进行下去的游戏,幼儿缺乏自己的思考与选择的过程,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忽略了幼儿的意愿,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创造。为了不束缚幼儿自己的创作力,教师可以不给定主题,但是为了让墙面看起来更美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通过谈话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同幼儿一起制定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主题,这样既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也不会使画面不统一不和谐。步骤同样是要先引导幼儿在墙面上将自己的设计画上去,这时就要提醒幼儿由于墙面较大,所以就不能像在纸张上画同样的大小。接着同样是涂胶,这时候在墙面的沙画制作,就可以让幼儿洒上有颜色的沙,减少时间的耽搁。由于墙面的大小,幼儿的身高限制不可能整面墙都画满,此时就可以由教师来将幼儿完成后剩下的部分在幼儿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图画,这样就可以使画面更饱满。幼儿通过自己参与到墙面沙画设计与创作更有成就感,每天到幼儿园的情绪也会更好。幼儿在同家长、同伴的谈话中也会因为此话题而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二、快乐氛围,享受成就

幼儿制作好一幅沙画心中是很有成就感的,他们更想将自己的作品同别人分享。若在此时,教师能帮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沙画变成一件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朋友,那么幼儿一定会从沙画中体会到更深的乐趣。为了适应当今的科技发展,教师可以将幼儿制作沙画的过程录下来,制成一个视频,让幼儿在作品完成后对着镜头说上祝福语。不管是送给谁,相信收件人一定会为幼儿的这一行为所感动。

一幅小小的沙画不仅让幼儿学会了一种新的作画方法,也让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更生动。家长、教师、幼儿看到的不再只是放在文件袋里平面图画,而是一件立体作品,或者更有意义的、珍贵的、可以永久保存的视频片段。让沙画创作释放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家长、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幼儿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推进】推荐阅读:

推进措施07-14

三推进05-25

激光推进06-04

推进速度06-22

进程推进06-24

同步推进07-07

依法推进07-12

推进民主07-12

生产推进07-30

推进方式08-02

上一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下一篇:双馈感应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