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共7篇)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篇1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理解 “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及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新课导入:
播放《回首沧桑骨肉分》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香港被侵占过程。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
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2)澳门被侵占过程。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1557年,葡人正式进入澳门,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1849年,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30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人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人占领路环岛。
(3)提出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那么港澳是如何回归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自主预习(结合课标要求、课标解读和导学案,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展示交流)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1.提出时间:改革开放新时期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4.含义: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作用: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②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6.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年7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年12月20日)7.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提高。
8.港澳回归的依据①理论依据:一国两制;②法律依据:中英、中葡签署的联合声明
9.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合作探究:
总结港澳回归原因:
1、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是根本原因;
2、“一国两制”的提出,开辟了新的途径;
3、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4、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课堂小结: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冉冉升起,香港和澳门游子回归母亲的怀抱。但是,台湾至今仍然与大陆隔海相望。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不仅适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样也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回归祖国的怀抱,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节课将由你们的历史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台湾问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调控 篇2
1. 调控学生历史体验、情感、价值观的宽度与深度
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节课上,我是用扬→抑→扬三环节变化的思路来拓宽、加深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控。
第一环节:美丽明珠(主题)。(学生课前上网找资料)在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导游为大家介绍港澳著名景点(学生操作放映)后,用幻灯片显示问题:请你谈谈参观后的感想、体会。鲜明的景点图片、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不知不觉地使历史带着生活化气息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回答时,对港澳的向往、对祖国的自豪、骄傲、热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油然而生并得以激发,张扬。这是我直接用“激情”的方式导入并做基调。
第二环节:屈辱历史(主题)。用幻灯片放映介绍港澳被侵占的历史后,采用单独朗诵《七子之歌 香港》和合唱《七子之歌 澳门》(卡拉OK伴唱)方式,学生已经深深被诗歌所感染,思绪又从现实生活中走进那段悲愤的历史。幻灯片显示问题:你觉得闻一多先生两首诗歌表达当时祖国人民什么感情?于是,国破的痛苦、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母亲深深热爱、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在压抑、沉重、悲怆的历史氛围中与第一环节形成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反差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價值观更深刻、更厚实。
第三环节:回归喜庆(主题)。通过播放《跨越世纪》中的《香港回归》视频后,显示问题:请谈谈你的感想。使学生体验到普天同庆的喜悦、愉快、自豪、骄傲,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之高涨、更加浓烈。
这种一波三折的方法,高低起伏,使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的热爱的情感更深刻、更淋漓尽致。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控,更有利于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支持,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更关注祖国、社会、人类的未来命运,更好地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2. 调控学生历史思维的开放度
调控思维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其自身体验,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注意一定的求异性和探究性,在理解历史中体现个体的自主性见解与感知,避免那种专业化的枯燥、晦涩、令思维疲惫、缺乏想象的问题。如我在第三环节中让学生讨论港澳为何在新旧中国经历两种不同命运,这能给你什么启示或道理的问题,学生从新旧统治者、国力的对比,从人民群众与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从国内延伸到国际社会的支持等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见解;对后一个问题,学生从对国家、民族、党、社会主义、未来责任等方面进行扩散思维,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能筛选、整合学过的知识,发现并形成新认知。不同观点的延伸与互补,碰撞和交融,逐步使学生从历史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提升,从而达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目的。
3. 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调控课堂情绪的冷热度
历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新课程理念凸现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符合“做”“学”的精神。在专门活动课外的平时课堂中可以适时适度开展,但不能太滥,否则会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选择好活动的内容,开展时间的长短,达到什么目的和预期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本课中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在第一环节中学生扮演导游,在第三环节最后由学生扮演“记者”对“官员”“市民”围绕回归意义、回归前后的感受、生活变化等学生自身所关心的问题进行采访活动,学生的自愿性、积极性、独特性得到充分体现。
4. 调控教学节奏的波动度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观课报告 篇3
今天我看了临沂第十中学赵老师所讲的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感受颇深,下面从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浅谈我的体会:
设计思路: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且符合教学内容实际,赵老师通过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和画面相结合,自然的让学生联想到本节课即将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畅所欲言,进而又导入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这一问题上,对“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原由、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加深了理解。观看视频《香港回归纪实》,学生可以体会到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教学思路脉清晰。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设计新颖、科学、有创新,两条主线贯穿课堂,一条看得见的知识主线——香港和澳门的丧失和回归之路;一条看不见的情感主线——香港和澳门的割让之痛楚、归路之艰难、归后之荣光。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灵活多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启发性。
教学实施:
1、课堂导入:用歌曲《东方之珠》导入,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歌曲,教师明确东方之珠,香江就是指代香港,顺势导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教学过程: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原由、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地认知历史现象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与方法,体现课标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再让学生观看视频《香港回归纪实》,学生可以体会到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体现课标中的情感目标。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和收回之后港澳的巨大变化的讨论,学生从中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增强爱国情感,体现课标中的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提供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了学生发展。老师语言引导,《东方之珠》歌曲的播放,都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始终关注着老师抛出的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者独立思考,或者前后位讨论,或者小组讨论,能够比较自觉主动的与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学情了解深入,教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能够创设适当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境,较好的运用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实效性强,教师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商榷:
1.教师上课时激情不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篇4
课后,全体历史老师进行了评课,大家认为:蔡老师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分析透彻有深度。突出的亮点有:
1、通过两幅回归场景上面的国旗和课题“回归”这一词导入新课,直接自然。
2、通过投影地图分析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和通过课本63页“活动与探究”第一题来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
3、从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等。
4、讲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分析了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5、留有10多分钟做题,通过训练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拔高教学内容的深度。改进的建议:
1、“一国两制”的概念要强调,这里的“一国”跟后面要学的“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的区别。
2、台湾问题放到后面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中来讲更合适,这一课联系到即可,不用展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篇5
课前三分钟
关于忠 导入
历史上对国家忠诚的人很多,今天这堂课老师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这个人就是邓小平。提到邓小平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生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一生的成就不仅于此,他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这些都源于他对国家的忠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共设计了3个环节,“沧海桑田忆分离”“一国两制定大业”“洗刷屈辱庆回归”。
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沧海桑田忆分离”,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大陆分离的过程,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做适当的补充。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那香港和澳门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那该怎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此邓小平曾说过一段话。出示材料:
材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另一种是和平方式”。
1、用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用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进入第二个环节,“一国两制定大业”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5页,找一找:“一国两制”是由谁提出的?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吗?
阅读课本P65页相关史事,找出“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
学生读课本回答,教师强调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即一中,且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一国两制的意义。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国两制”构想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可能性,是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大计。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它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材料二:海峡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各方经济获得共同发展,也提升了各方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势必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进而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奠定基础。
材料三:一国两制构想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少的国际争端,有争端,就得想方设法解决它。如何解决,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办法。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
过渡: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我国领导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洗刷耻辱庆回归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6-67页,找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观看香港回归视频。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更为了反思历史。
讨论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讨论二:香港澳门回归,有何重要意义?
出示材料 材料一: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原因:
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因)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因素)
4、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教师:香港未回归前很多国家都不看好香港的前景,美国的《财富》杂志断言香港会死,那回归后的香港死了吗? 展示香港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最后进行小拓展,对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区分,学生一起思考回答。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1.2017年7月1日将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2.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 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右图事件的时间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5.“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A.和平统一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谈判原则 D.实现经济互助 6.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7.“一国两制”()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B.台湾、香港和澳门可以自由选择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中国伟大香港澳门回归教案总汇 篇6
知识与技能
了解、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含义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和历史意义,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多种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及其含义,港、澳回归的历程及意义,教材选取的材料比较典型对学生比较有感染力且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六、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本课辅助资料的出示及课堂多种情景的创设和活动开展,应该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设
置
情
境
导
入
新
课 老师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区徽
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两幅图案吗?
学生的回答基础上引出:港、澳两地曾一度被殖民统治者占领,它们是怎样收回的?它们的回归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生看图案
说出两图案的名称、含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明确
目标 用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一位学生读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有的放矢。
回顾
历史 出示问题:
近代史上,香港和澳门分别是怎样被殖民统治者占领的?
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图片分别展示两地被占的过程:
香港地区形式图
澳门地区形式图 学生回顾历史思考交流
分别回答两地被占的过程
追溯历史历史
掌握由来
理清史实
创设情 境学习知 识 创设情境:设身处地寻方案
提出问题:1、港、澳地区在多年的殖民统治下的发展与大陆有哪些不同?
考虑两地的实际,你能为回归找寻一条合适的方案吗?
据生的回答引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说出不同
充分思考探寻方案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涉及此环节一是为调节课堂气氛,二是引出本课的第二个框题 引
导
探
究 提出问题: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提出者?
其含义是?影响是?
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知识图示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结合图示的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先从理性上认识知识系统知识
再现
历史 展示一组图片和资料
1、1982年邓小平主席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图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篇7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课标要求
1、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
2、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②初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状况,懂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的必然结果。
②指导学生分析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法国革命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是一场影响巨大和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组织学生讨论对拿破仑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学会辩证的看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
②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标准,评价拿破仑的一生。同时学习拿破仑热爱祖国、坚毅、自信、严谨、有追求等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
拿破仑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述法等。
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思考回答: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自主学习:(导学案)略
主线:从拿破仑的一生看“革命”中的法国
【新课导入】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就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法国革命场面波澜壮阔,扣人心弦。当拿破仑出现在法国历史舞台上后,这些轰轰烈烈的场面就显得黯然失色了。这位出身在科西嘉岛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男孩,是如何崛起成就一番霸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13课见证那段血雨腥风又荡气回肠的历史。播放动画片《拿破仑》相关片段 第一篇 我的未来不是梦——蓄势待发 少年时期的拿破仑(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
1、师生互动:阅读课本插图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图、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思考:法国等级制度森严,有哪三个等级?第三等级包括哪些?反映出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形势怎样?
2、师生互动:教师出示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归纳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序幕和根本原因。
学生懂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的必然结果。
第二篇 阳光总在风雨后——斗志昂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阳光洒遍法国大地上)
1、师生互动:阅读材料:从中找一找《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师生互动:教师出示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归纳出: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法国革命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是一场影响巨大和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
3、师生互动: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了解拿破仑对内措施,认识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4、师生互动: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法典》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帝国坍塌
1、师生互动: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第四篇 心若在,梦就在——斯人已逝
1、请学生简单回顾拿破仑的一生。
2、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五段名人对拿破仑的评论。然后由学生自己来评价拿破仑。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人物。通过对拿破仑的了解,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香港、澳门论文09-04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09-23
申请赴香港澳门地区商务单位派遣函10-06
2019澳门回归20周年800字_澳门回归心得体会06-04
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400字_关于澳门回归优秀作文06-30
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09-10
纪念澳门回归19周年09-26
关于香港回归22周年的祝福语 香港回归纪念日宣传口号11-13
迎澳门庆回归优秀爱国作文07-12
澳门回归国旗下演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