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2024-08-18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共10篇)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1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2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关系

导致“学困生”成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家庭因素,一般来说,很多“学困生”家庭都是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不全的,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上学时经常会出现自卑等心理[1]。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班级学生小王,由于自身家庭父母离异,这对小王同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学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其班主任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发现了其学习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 很多家长都会根据孩子作文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这是家长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小王同学的家长仅仅是敷衍了事,随意批改几句。这样,班主任发现了其家长对小王放任自流,导致了小王叛逆性格十分明显,学习兴趣很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就是小王父母离异,导致对于小王疏于管理,仅仅是让其自行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也不进行管教,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孤立的性格。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首先是班级的学习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缺乏榜样的力量。例如以上小王同学的班级,主要学生都是中下游水准,一些拔尖的学生很少, 这导致在小王周围都是一些普通学生,没有榜样的作用[2]。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缺少乐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了课堂上教师给自己讲课,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其次就是学生的休息时间减少,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很短,并且很多教师也经常会出现压堂的现象,导致学生一下课就要上第二节课, 休息时间不够尽兴。久而久之,学生的压力剧增,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上课时也不会认真听课。最后就是教师方面的缺陷,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很多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方面还是不够专业,一些学校依然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将会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阴影。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很少,仅仅是忙一些自己的事情,不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将一些学习任务沉重地压在学生的身上,最终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二、做好“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策略

(一)在人格方面入手

要想在人格方面做好对“学困生”的教育,使其转变,那么首先要利用说理引导方式,家长以及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引导, 要针对其做错的一些事件进行教育。但是不要对其进行体罚以及严厉的批评,要对其采用讲解的方式,使其明白其中的错误所在,能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发现自身的错误,从而改正。这就要求教师以及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就是接纳学生, 产生“学困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交流很少,并且学生的信心无法提升。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要去接纳学生,要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为其解决一些困难, 这样学生在交流之后,心理压力得到疏导,其自信心得到提升,最终将促进自身健康发展[3]。

(二)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困生”的主要问题,由于其学习成绩无法提升,上文例子中小王的学习成绩很差,并且其家长下班很晚,无法对小王进行管理,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玩心很重。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去进行了家访,与小王的父亲进行了交流,最终使其父亲加强了对小王的管理,经常与其交流,逐渐提升了小王的信心。所以, 对于“学困生”来说,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必须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排解孩子心中的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做人,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也要充分地发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好对“学困生”的关注,并且要针对其制定一些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学学习的方式, 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这样促进“学困生” 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其信心。

(三)构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相结合的网络

首先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其中,加强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家长能与教师进行交流,采取一些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其次是要发挥社会综合教育的功能,社会是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以及教师要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以此来为学生进行全面的服务,利用社会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类型转化;分析研究

一、关于学困生基本概念的阐述

学困生一般指在某个科目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通常,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动机不强烈,在学习策略上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提升缓慢。目前,在我国教育界的研究中,将学困生在类型上定义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一种为智力正常,但是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成果低下的情况。

二、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1.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烈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烈,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对于音标的解读、单词的记忆以及言语的交流不感兴趣,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下去,造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英语作业完成不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不强,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下降。

(2)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策略不明确

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学困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策略,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或者应付,课堂上不能说积极记下笔记和重点内容。至于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在课后不能消化,在单词的记忆上没有有效的策略,学习利用率不高,在日常的交际交流中很少用到英语,不愿意说出口,产生了对英语学习不自信的心理。

(3)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意志力薄弱

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的意志力方面比较薄弱,有些学困生很努力地学习英语,也会去积极记忆单词,在学习计划的制订上也会做出明确行动。但是,有些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往往不能长期坚持。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意志力的薄弱造成了对英语学习的荒废,英语学习成绩提升缓慢。

(4)高中英语学困生在初高中衔接阶段适应力不强

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相比,在语法上的难度提升,生词量较大,在教材上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在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同时,在对句子成分的解读上不能理解,经常处于懵懂状态,造成了后期对于英语学习的困难状态。

2.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转化策略的分析

(1)为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为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尊重学困生,使其在心理上打消对于英语学习困难的念头。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心关爱学生,理解宽容学困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2)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在课堂导入方式上,始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物、社会感悟等相关话题时可以有效利用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电影导入进行讲解,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MODEL》的中文歌曲《模特》,歌词熟悉,旋律动听,符合中学生的审美观,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从而为学困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增强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提升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困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学习英语语法和单词,利用学习规律和遗忘曲线规律指导学生日常记忆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要采用联想想象记忆法,帮助学困生学习英语,例如smog(烟雾)一词就是smoke(烟)以及fog(雾)构成的,Obamabot(奥巴马粉丝)则是由Obama以及robot(机器人)构成的。同时,将词语记忆运用在词义猜测和学习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推断能力。

(4)增强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意志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养成主动记忆的好习惯,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监督帮助学困生,培养学困生坚持英语学习的信念。同时,要定期检查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制订计划,对于学困生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

三、研究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对于学生的日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转化,才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高中英语面临高考的大背景下,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宇.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秦建君.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论文 篇4

摘要:学困生指的是无法较好适应学校教育的学生。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分析了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教学对策;高中化学

一、化学学困生的心理、思维特点

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习惯于按照师长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评价他人,自己无法独立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2)缺乏自主能力。学习过度依赖教师,一旦没有跟上教师进度,他们就会停止思考,不愿深究和分析问题,无法认识一些问题。(3)心理不稳定。学困生心理素质较差,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课程获得一点成绩就兴奋异常,表现活跃;一旦受到挫折或者遭到批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影响学习。(4)希望进步但是缺乏恒心。学困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也想要获得优秀的成绩,但是严重缺乏恒心,无法长期坚持,行为反复无常。(5)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学困生的自觉性很差,无法对自己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不能很好地克服不良习惯,导致化学学习质量较差。(6)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往往在课程开始较长时间无法很好地进入学习状况,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大幅下滑。(7)心理存在较多创伤。学困生遭到老师的批评几率大,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时常会对其进行学习方面的指责,这使得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创伤。

2.化学学困生的思维特点。(1)缺乏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这部分学生通常无法对知识进行合理总结和归纳,难以统筹思考多项问题,无法打开思路,得出正确答案。(2)缺乏较强的对比能力。遇到类似问题,难以辨别其中的差别,进而出现差错。(3)缺乏发散性思维。按照讲过的题目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变形过后的问题,就难以有效解决。(4)缺乏连贯性思维。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健全的知识架构,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受到知识基础的影响,无法跟进学习进度,不能进行连贯性思维。

二、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和社会成因。“00”后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身上背负过多的期望。而且家长对他们往往是过多溺爱,缺乏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上落后就会出现消极厌学情绪,更有甚者会逃课、逃学,放纵自己。社会的不良状况使得他们沾染不良习气。加之充分的物质基础,使得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2.学科原因。化学常常被认为是具有文科特质的理科,因为化学学习离不开高清晰度的记忆和理解。知识仅仅做到懂了但没有记住,或者记住了但是不理解,最关键的是能听懂但是不能独立思考,无法解决学科问题,无法很好地学习化学,无法取得良好成绩。此外,高中化学知识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知识之间联系很强,环环相扣,中间任何一环没有接好就会影响后续学习。

3.教育方法原因。教学模式本身的弊端和一些守旧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法达成统一,二者之间矛盾尖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了困难,变为了学困生。

三、应对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1.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联合家长与之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状况,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此外,一旦学生出现任何状况,比如思想发生较大波动,存在不良表现,或者成绩有了显著提升等,教师就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反映情况。家庭配合学校开展同步教育,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利用一切积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保持化学学习的原动力。比如,在讲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开展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为什么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之后,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提出预测,是锌片失去的电子沿导线转移到了铜片表面。继而提出既然有电子沿导线转移,那么会有电流产生。接下来,通过接入电流表验证电流的存在,使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分析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然后,通过水果电池等一些有趣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通过这种方式,提出一些有铺垫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成就感和强烈求知欲,在化学学习中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3.开展分层教学,保障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差别较大。如果在教学要求上,教师搞“一刀切”,不顾及学困生,那么他们要么无法完成作业,直接抄袭,敷衍了事,学习的信心遭到严重打击;要么埋头苦学,但最终因自身化学学习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完成学习任务。面对这种状况,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充分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分层教学,按照起点低、跨度小的原则开展教学,保障学困生很好地学习,并且清晰掌握,适度提高层次,确保高中等学生开展钻研。总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家庭、学校、教师都必须担负起责任,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其转化。

参考文献:

[1]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单色本)[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5

宋辉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300)

[摘要]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全文从多角度分析了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也不断增大,关心和帮助贫困生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现状来看,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定依据的可信度存在质疑。目前,虽然各高校关于贫困生认定的依据有所不同,但是主要还是依据生源所在地政府出具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为贫困学生出具贫困生证明过程中,在满足贫困家庭家长或学生意愿又不占用和花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往往对证明申请者家庭的真实情况缺乏认真详细的核实,甚至一路绿灯。这样就难免有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凭借特殊的社会关系或是人情关系而得到贫困证明;相反,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为得不到证明而得不到资助。因此,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2.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差异。关于贫困生的概念,虽然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曾界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只能定性考察,无法量化比较,在实际认定工作中操作难度较大。此外,从贫困生提交材料所反应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和家庭收入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贫困生的家庭贫困程度和贫困状况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域的不同贫困生,其家庭的贫困程度亦有所不同。这就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提出挑战。

3.认定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性差。贫困生数据库的建立是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前提,其数据内容真实性直接决定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但是,很多进入贫困生数据库的同学了解了贫困生资助政策后,就会愿意一直做贫困生从而享受国家免费资助,即使家庭状况有所改善一般也不会主动提出退出贫困生数据库。这就导致贫困生数据库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贫困生的比例逐渐增大,人数逐渐增多。此外,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针对贫困生的评价标准。因此贫困生库就很难及时更新。

4.认定的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由于当前的贫困生认定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认定方法和认定体系且高校作为单一的贫困生认定主体其认定过程具有间接性和主观性,所以在贫困生认定中很难排除主观性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就导致在认定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权力过大且缺乏监督,不能有效地杜绝人为操纵认定过程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枉法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此外,学校对贫困生日常生活和消费情况缺乏系统、动态的监督和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准贫困生”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加大、广度拓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使国家对贫困生关怀的福祉惠及广大贫困学生,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1.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认定依据,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可靠性。

(一)依据地方政府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学校根据家庭贫困学生的个人申请,并在学生提供户籍所在县区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或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基础上,予以认定并按生源地整理建档。

(二)依据生源地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数据。具体操作中,可根据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划分成几个等级指标,通过用定量、定性的办法得出基本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划分学生的贫困等级。一般将贫困生分为特别困难学生、比较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三类。

(三)依据本学年学杂费和贫困生生活基本费数据。学校从新生入学时就对贫困生进行建档,并建立学生的饭卡消费、医疗记录、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多个观测点,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套网络体系。学校可通过相关观测点,及时获得贫困生的相应数据,以学生

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主,参考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费缴纳情况,根据学生平均消费水平线来认定贫困生。

2.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认定标准,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定体系,综合各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贫困生。首先,对能提供城市低保证、农村特困证、烈士证、孤儿证、家人重病医疗凭证、多子女在读学生证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因为这些证明有的是政府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发放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有的,证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3.要形成动态科学的认定机制,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科学性。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不应是静态,而应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动态管理机制,应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出申请时就为他们建立完整详细的信息档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为贫困生认定提供一个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工作平台。学校除应将贫困生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及收入状况、存在何种困难及困难程度等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外,还要定期加入学习成绩、曾受资助项目及金额、诚信情况、日常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学校还要根据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和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估,再将综合评估结果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这样,就增强了贫困生认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4.要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保障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性。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包括前期的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处理的系统工作。对贫困生的监督包括家庭经济基本情况的监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监督。首先,学校和院(系)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学生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为他们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亲密,相对比较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

案中留下记录,以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5.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自觉性。诚信问题一直是干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伪贫困、虚假证明材料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诚信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道德约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的现象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对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没有主动申请的贫困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于家庭一般贫困的同学,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从而使高校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作者简介]

宋辉(1979-),男,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

[2007]8号)[z].2007-06-26.

[2]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l3号)[z].2007-05-13.

[3]苗福生.贫困证明的信任危机[N].中国财经报.2006-8-7.

[4]张春生,聂风华.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评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当前村干部违纪问题的类型及对策 篇6

构建和谐农村,基层干部是关键。通过对2011年大通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办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汇总分析,探究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心理和原因,力求提出对策措施,供决策参考。

一、村干部违纪违法特点

2011年,大通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查办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件,涉及10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75%和76.9%。结案4件,给予党纪处分7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违纪主体集中。涉案村基层组织人员多为村支部书记、村会计、出纳等。二是违纪手段简单。所发生的村干部违纪行为,以利用手中权力乱收费、贿选等占多数。三是窝案串案多。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单干”风险较大,往往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湿鞋”相互制衡,“谁也不会说出去”。今年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为村干部两人以上互相勾结。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心理分析

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上升势头明显,特别村两委的负责人违法违纪案件较多,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成为乡镇纪检工作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必要对村干部违法违纪时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是特权心理。一些村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高人一等,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责任,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致富的筹码、捞钱的工具。二是眼红心理。在城市化建设中有些农民拆迁获益或者有些人铤而走险暴富等,一部分村干部看到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便心理失衡,眼球变红,认为自己能力强、资历深,更有资格享受,于是在工作中依据自身“优势”以权谋私。

三是侥幸心理。乱收费、贿选等行为是犯罪却铤而走险。这其中除了金钱的诱惑力外,就是他们大多心存“不一定就抓住我吧”的侥幸心理,最终侥幸战胜了理智。

四是失落心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分配制度的改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的口袋鼓了起来,住别墅、开名车,而自己每月薪水还请不了一次客,在这种失落心理的作祟下,很容易使他们滋生受贿的念头。

五是吃亏心理。虽村干部是芝麻官,但充分发挥作用,为子女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发展基础。在一些他们看来,自己收的那点钱物,与已查处的那些巨贪、大贪相比,自己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自我开脱。作为村干部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强度大,但在薪资待遇方面低,由此心理失衡,吃亏心理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滥用手中的权力,最终富贵与清白尽失。

三、探析村干部违纪违法原因

(一)村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偏低

村干部多为从农村直接选拔,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任职前一般不具备开展岗前培训的条件,任职期间对其教育和培训也未制度化、经常化,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依法办事意识差。如今年6起村官违纪案件中有3件是由于乱收费,有1件是由于贿选。

(二)制度不够健全、违纪成本低

一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村委会应定期将重大村务活动、财产收支情况等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中,正是由于存在对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不予理睬的现象,导致公布财务问题笼统模糊,具体收支情况秘而不宣,公开栏长期不更新,更新了也是敷衍群众,让其看不出“门道”,村务公开在某些地方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二是村级财务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帐目设置、会计凭证和帐单使用不规范,“材料纸撕一半当发票用,连公章都没有。”白条子入账普遍,民主理财运作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给村干部的自主性太大,且一旦违纪,根本无法追究。利欲熏心的小村官,整出大腐败不足为奇。很多的村民对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对村干部丧失信心。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村干部不是公务员,一旦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就无人过问,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鲜有保障。因此,有的村干部在位时为了谋退路而不惜铤而走险,最终走向违纪违法道路。

(三)监督不得力

一是对村干部监督制度建设滞后。一些村干部既不是党员,又不是行政监察对象,对这些人的纪律约束存在“空档”。一些村干部是党员,但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一些村干部对乡镇和村党组织的管理置若罔闻,或者由于乡镇过分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了村干部管理,对村干部不好监管,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甚至于口头批评了事,捂着盖着,变相助长了一些村干部的违纪气焰。二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村支两委干部普遍对村支书、村主任言听计从,只要村支书授意,白条、收据都可作为报销凭证。有的村负责人集党、政、企大权于一身,村班子成员没有监督能力,财务监督管理不堪一击。三是村民自治意识差,农村普遍缺乏对村干部的监督氛围。村民大都不知晓拥有什么权利,如何行使权利,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高高在上,村里没人敢治他们,去乡镇报告的话,没准以后还会给穿小鞋。”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诱导下,一些村干部实施腐败和违法违纪的时候心安理得,且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如同走下坡路的车子,刹不住。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严格选拔品德好、思想正、能为群众干实事的人当“村官”。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从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党员中选拔农村干部。强化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每年由区县(市)统筹安排,利用农闲时间分期对村两委主要干部进行轮训。二是认真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村干部的特点,重点抓好党的宗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大力开展“廉明荣誉感”进村活动。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树立“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重树村干部“廉明荣誉感”,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二)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英语学困生的不良心理及对策 篇7

一、英语学困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

1.学生因素

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的因素在不良心理形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困生缺乏毅力、自制力

初中生的年龄段是从少年向青年转化的年龄段,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活泼好动以及部分学生自身的毅力、自制力较薄弱是主要的特点。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语文、数学这类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科目,由于平日接触少,基本的单词、语法学习枯燥,再加上学困生的毅力、自制力比较薄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不想继续学习了,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一种不良心理。

(2)英语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因为升学的压力,而真正热爱学习英语的学生却没几个。而多数的学困生本来就对英语没有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低,成绩差。而成绩越差越对英语的学习有恐惧感,如此这般的恶心循环,最终导致他们彻底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产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

(3)部分英语学困生性格内向

对于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困生来讲,由于他们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使得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碰到问题不和老师、同学交流。随着英语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

2.教师因素

(1)授课方式

从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来看,英语老师主要是对课文的意思以及单词、词组、语法的讲解。这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对英语学困生来讲,由于讲课方式比较沉闷,课堂气氛不够高,往往使他们课堂上开小差,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得他们的英语成绩难以提高。而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英语学困生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不良情绪。

(2)教师的教育方式

对老师来讲,更喜欢的肯定是勤奋上进的高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优秀的学生身上。而面对英语学困生的时候,缺乏耐心,认为他们是天生资质低,即使下大力气也无法提高成绩。面对他们成绩考得非常不理想的时候,往往是言语上的训斥,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而英语学困生本来就对英语充满恐惧,再加上老师的训斥,使他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息,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英语学困生的不良心理的对策

1.积极帮助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中,每一位学生都有接受同样的教育的机会,不能因为这位学生成绩不好就放弃对他的教导。恰恰相反,学困生才是学校中最需要老师教育辅导的人。因为对于学困生来讲,本身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遇到不会的问题,更不好意思去向老师及同学请教。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困生做到定期去问问题的习惯,逐步打消他们的胆怯,同时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同时,老师在教育方面要注意自己的用词与态度,以鼓励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慢慢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而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老师发现学困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及时指出,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的课程,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效率,最终提高他们的成绩。

2.鼓励学困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学困生一般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长处,并让他们展示出来。同时当他们学习有了进步,一定要及时的鼓励,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当一个人尝到了追求成功的快乐,那么就会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强化学困生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3.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

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学校里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比赛以及成立英语角,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4.成立英语学习小组

一个班级的学生六七十人,仅仅靠英语老师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因此,可以成立5人一组的英语学习小组。把英语学困生分布到各个小组里面,通过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来达到共同进步。这样相互监督,可以避免学困生课堂开小差,并保证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解决。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学困生学习英语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非常多,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英语学困生,我们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重新建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让他们尽快脱离英语学困生的行列。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8

农村初中学校存在着较多学困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一、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大多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家里的就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初中生就是农村留守少年.他们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是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亲情严重缺失.这些“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比较溺爱,与孩子缺乏有效地沟通,家庭教育十分乏力.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及引导,就会放松要求.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很容易形成学不好、不爱学的恶性循环.2.学校因素

农村初中的学困生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到初中后,由于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困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而是采用与其他层次学生一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往往存在教学进度过快或是学习难度大、任务重的问题,使其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特别是个别教师,不能正确地看待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困生存在歧视现象.当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回答问题,或是不会解答题目时,听到的往往是教师的批评,甚至是讽刺、责骂,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斗志,反而会让他们消极情绪加剧,甚至变为叛逆性反抗,形成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3.社会因素

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在外面打工,有的也积攒了一点辛苦钱,在家乡小县城买了房子.这就使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学毕业了也不会包分配,加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遍地都是,很多农村初中生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其上网成瘾不能自拔.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切不可歧视学困生,并根据学困生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给予特殊的关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转化计划,创新转化方式.在学习上,教师要充分体谅学生的难处,帮助学生摸清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制定帮扶计划.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积极作用,开展结对子、一帮

一、手拉手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安排学习小组长,负责给学困生进行日常辅导、监督和帮助.2.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指导.针对学困生,安排最基础、最简单的学习任务,提出最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容易让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特别困难,从而逐渐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随着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可以按照循序渐进地原则,逐渐提高学习目标,递进式的增加学习难度,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促使其不断进步,向更高层次发展.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9

试论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文/张 玫

摘 要: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习惯差、效率低,而且面广,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英语教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困生的产生,有内在原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也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成员、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材难度等。通过剖析各种成因,提出可行的“解困”策略,以克服当前这种不利的局面,提高教育质量,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困生的类型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对策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很多老师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得不到合理的纠正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的缺陷,我们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再加上各种原因使得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成为制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使“学困生”尽快走出困区。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树立信心,正确对待、付出耐心和爱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学困生”才能慢慢赶上来。这一难题才会得以解决,进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成绩。那么,学困生究竟是何种原因产生,又应该以何种方法克服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通常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暂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他们拖着整个教学进度的后腿,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其实英语学困生并非一开始就“学困”,这部分学生起初是满怀希望地学习英语,但事与愿违,不知不觉地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内因

1、学习心理问题。经过仔细调查、耐心交流和分析归纳,笔者发现“学困生”成绩差主要存在一些心理因素。这些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时,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准确、有效地表达意思,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的感

觉。这种感觉使他们思想负担重、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学习效率低。有时还会碰到同学或老师的冷遇甚至讽刺、挖苦、斥责。这样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2、学习态度不佳。初中英语学困生年纪还小,做事总以兴趣为出发点。他们只看到了英语学习既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而不能正确理解学好英语对社会和自己将来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尤其是中小欠发达城市及其乡镇的学生,由于周围缺少英语使用的环境,认为英语的使用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只要掌握了汉语,自己日后的生活就不会在语言上出现问题。所以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英语难学而不想学英语,还有一部分认为学英语无用而不学英语。

3、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有些学生学习方法单

一、呆板造成学习成效低。这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较刻苦,但只局限于死记硬背,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理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老师也忽视了对他们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成绩总上不去。

还有一类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只是依赖被动地学习。他们的学习就是跟在教师的后面,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课前无预习,学习缺乏针对性;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巩固和提高,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外因

1、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利的家庭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被调查的学生家庭中,除4名父或母接受过高等教育(仅占0.15%),194位父或母高中毕业(7.41%)外,其他200名家长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还有180名父或母为文盲或半文盲。这些家长在英语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一些没有学会的知识或遗漏的知识无人辅导,其他学科的作业家长可以起到检查的作用,而对于英语作业则无能为力。还有些家长对于英语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如语文、数学两科。他们认为将来不用到外国去,也不用和老外交流,对孩子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在乎。致使孩子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就不能自主的、创造性地去学习。

2、教师自身的因素。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有些教师上课枯燥乏味,教学不得法,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使得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些因为自身业务水平低,教学能力差,或工作不负责任,也让学生不喜欢上他们的课。还有些教师将那些”学困生”当作包袱,鄙视他们,放弃他们。看到他们学习不好的时候往往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对他们训斥、甚至说出一些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而且也只会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而这种做法只会

伤害孩子的心灵,伤害他们的自尊,并且使得他们对英语更为反感,也就更加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 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化解“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想要解决“学困生”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激发起学习兴趣,克服不良心理。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已丧失了兴趣的“学困生”。为重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热情,首先可以在第一节课时给学生来一段即兴的英语演讲,或者让他们欣赏 一段精彩的英语对白。其次给学生创设一个愿意学可以学利于学的平台,简言之就是“我搭台,你唱戏”。例如可以特意让这些“学困生”轮流在早自修领读英语,晚自修默单词时负责批改,让他们做一回小老师,起初他们可能还不会很有兴趣,但久而久之,这种做小老师的感觉会让他们对英语的态度不再反感,然后当他们领读的不错的时候给予适当表扬,逐渐引发他们的兴趣,将他们慢慢带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来。

(二)化解“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对策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英语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英语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另外通过学习英语可以开阔眼界,了解一个与东方文化不同的新世界。以此来引起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改变其一贯的冷漠态度。

而对于那些因为不喜欢英语老师而变成“学困生”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花时间学这门课,而成绩突出。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心目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代写英语论文

(三)化解“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对策

1、帮助“学困生”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对学困生要施加恰当的压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读课时督促他们开口大声朗读,布置适当的作业及预习新课的内容,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帮助他们课前利用工具与音像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学会倾听、仔细观察,获取关键信息;大胆模仿,勇于开口表达,善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后规定他们定时听录音,及时总结、使用、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及时复习,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书面、口头),不懂就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困生”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此外,教师应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利于他们实现高效的学习。比如,教给学生音、形、义、景相结合的记忆单词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和利用构词法识记词汇;利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巩固、学习词汇、句子、语法以及文章的谋篇布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利用合作学习策略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3、保持“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小学阶段有明显不同。小学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和兴趣为目标,所以教学活动多为游戏式,学生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而初中的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教授,随着词汇量逐渐增加,抽象词汇大量出现,语法规则的系统讲述,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学习就会出现进步,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与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出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灰心丧气。

(四)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转变”学困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必须要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首先,英语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的同时多关心其英语学习,既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给予学习用品的满足,又要在劳作之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其次,英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向家长反映子女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使家长关心子女的成长,重视子女的英语学习。同时,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写生词等,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单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采用灵活教学法,激发“学困生”学英语的兴趣。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了。如记忆单词,笔者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词。背单词是每个学生都很头疼的问题。笔者经常采用一种竞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背诵,而且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首先让他们两人一组,然后互相练习,就所学习的本课的单词进行互译:一个学生先说中文,另外一个很快说出中文,然后互换。接着就把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然后两组中的学生分别抽出一组进行比赛。教师说出某单词,哪组的学生最快说出其英文或中文,其所在的大组会得到一分,然后换另外两小组继续进行比赛,保证每组都能进行比赛。最后统计出各组总分,多者为胜。

(2)课堂上创造语言环境,活跃教学。要想学好英语,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练。只有讲、练结合,及时反馈,使学生取得的收获变成有形的事实,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例如,笔者就常常要求学生利用单词和句型自编儿歌、自制谜语等。此外,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真实生活中对语言的需求,使他们从“不得不学”到“想要学”转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

动性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教师要尽量选取简单易读、趣味性强的短文。如小故事,幽默笑话,各国文俗文化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 结论

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课外多下苦功夫:在教学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精神压力及强化学习内驱力;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好玩的星期天500字作文下一篇: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