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2024-07-13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精选8篇)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篇1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在中国还是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开设的学校也并不多,但在美国,工程管理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所以可以作为同学们的留学选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方便大家做专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之经济师:优秀的工程管理者要具有经济头脑。一个工程耗时多少、成本多少、如何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达到环保、利民等效果。如果不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的知识是寸步难行的。如香港青马大桥,长度为2.2公里,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其混凝土桥塔高206米,组成吊缆的钢线总长度达16万公里,单是桥身结构钢重量就达5万吨,超过香港中国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两座大厦所用的钢材总量。缺少一项专业知识的支撑,那是不可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工程的。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之工程师: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招标与投标、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材料房地产投资与评估、建筑法规、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构造与结构、建筑施工及组织设计、模拟工程报价、房地产估价、资产评估、土木工程概论、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等都是工程管理专业要学习的 课程。这些是整个工程的全过程所要涉及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联系紧密,缺少了任一环都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盲点。对工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缺少了这些知识 作为底蕴,则很难驾驭一项完整的工程。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之管理者:管理学方面的课程是工程管理的另一只脚,如组织行为学、市场学等。如何与人相处打交道、沟通交流是作为管理者个人魅力的直接体现,既适时的体现出大度灵活,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此外,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应用和熟练操作、外语的听说读写、针锋相对的商务谈判等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可见,一个工程管理人员是个多面手。或许也有人觉得工程管理专业是万金油,到哪里都可以用。对于工程方面的综合知识和多样素质使你比学经济的更能胜任工程的管理工作。学经济的或者管理的,没有工程方面的知识,无论如何都是做不来工程管理的管理者的。

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还是相当良好的,就业面广,就业领域多,所以还是不错的留学选择。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前景

从1984年开始, 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科技产业日新月异, 信息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加速科技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作用, 这表明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多, 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1]。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基本电路知识, 并掌握应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不仅对数学知识和物理学要求很高, 而且对电路知识、电工基础、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都要求有十分扎实的知识储备, 此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等。由此可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优秀学科, 同时也是理工交叉的新起步学科[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兴起是伴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来的。如今,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通信技术都与电子信息工程密不可分, 比如大家用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电子产品都与电子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 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高技术人才需求量正在不断攀升。这项专业的设置不仅能为多领域输送人才, 同时也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提供推动力, 对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被誉为朝阳产业。现如今, 人们对生活科技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在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在我国所有的大学中, 从1994年拥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几十所学校开始, 到如今已经有约两百所大学开设了这项专业, 并且在几年中, 电子信息工程与专业在大学中的开课数依然成指数型增长, 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包含有此专业, 可见电子信息工程与专业发展之迅猛[3]。

然而, 虽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极大, 但每年此专业的毕业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这源于该专业在本科的教育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很大偏差[4]。作为高新技术产业, 用人单位势必会要求毕业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也需要具备研发新产品的创新精神。但实际在本科教育模式中, 我们接受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理论教育, 即使是动手操作的实验课, 也都是最基础的实验, 学校很少开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实践动手环节课程, 导致学生极度缺乏实践能力, 同时, 一味的灌输式教育也让本科生的创新精神渐渐被磨灭。这就造成了虽然每年有大批电子工程信息专业的毕业生流入社会, 但真正属于社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还是很少。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已经形成以一定规模的技术产业链和行业, 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 但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不足, 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许多技术依然依赖于引进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成果。一个行业如若不能掌握技术的核心, 那么只能长期受制于人, 这样便会严重阻碍国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中, 不能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 便不能走到行业的领先地位。

所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任重而道远, 我们需要高科技的创新性人才, 需要对该专业进行改革, 为顺应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 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应侧重在工程二字, 以学生为根本, 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在教育模式上应改变传统讲授教育, 积极与企业联系, 尽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 要掌握核心技术, 走到世界领先地位, 就需要此专业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只要能够做出改变, 此专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目前的发展越来越快, 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 提高生活质量, 创造高科技时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势必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赖凯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广东科技, 2014, (18) :177-178.

[2]滕升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4, (1) :82-84+87.

[3]郭梦楠.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学中国人, 2015, (14) :138.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 就业前景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随着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相较于计算机而言,情况不容乐观:首先,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其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其次,高校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滞后,最终造成很多计算机专业同学就业困难;最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求职技能等应用能力的欠缺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现在毕业生心理存在偏差,没有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导致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同时,有的很不自信,认为所学技能不一定能适应市场。诸如以上原因分析,这些都将成为加剧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的因素。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代社会,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个领域的职业需求

近几年,随着专业职能的不断扩展且日益专门化,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开始纷纷成立。现今,全国各高校的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已不少于20所,像其他专业一样,安全事务与管理专业也开始进行管理和运行。在美国,长期摸索实践和调整改进的进行,使得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美国高校中已渐渐具备了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对于这一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较高的专业职位和职业声望。在我国,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仍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决定了专业的特殊性。社会对其的职业需求不断扩大: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等。同时,公共服务领域,机场、地铁等交通领域,银行、金融等领域,都需要安全事务与管理服务。尤其在近几年大型活动中,安保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举办,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服务这一行业,对安保工作的需求更是缺之不可,促使奥运尽善尽美。对于即将到来的青奥会,服务与安保方面的工作更是不可或缺,我们相信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协助青奥会成功举办。由此可以看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领域的职业需求是相对比较大的。

三、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

完善的专业训练、明确的专业标准、丰富的专业内容和众多的专业协会等构成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了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概况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安全事务管理工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借鉴美国高校经验,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人才开始了针对性培养,形成了一条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渠道,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高校还重在培养具备社会信息调研、沟通协调、公共策划和文案处理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更多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树立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高校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以后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由于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使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例如: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杂乱,以及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都难以保证专业教学,必然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就这一现象,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进行及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调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1.职业素质课程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理论、形势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开阔视野,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提前对职业有设计和定位,以便以后更好地了解基本就业、创业程序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

有解剖学、宪法、刑法、社会工作理论学、管理学、体育科研与方法和体育专项课等,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学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社会人文关怀和专业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以后可能要从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职业定向课程

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安全保卫方向课程,有擒拿格斗课、安全保卫概论、消防和危险物品管理、体育保健学等,意义在于做好防范保卫工作,了解危险物品管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体育实践当中。二是安全管理方向课程。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管理、群体性实践预防与处置、证据调查和公共事业管理等。

4.职业拓展课程

主要涉及现场急救实训、安全保卫实训和综合演练实训、学末的毕业教育、毕业和顶岗实习。掌握急救知识、技能,了解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毕业教育学习,树立自我完善意识,进而步入社会,适应现实的社会职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尽力做好以上课程之間的衔接,才能更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出具有全面知识的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并开设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等。

(三)所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校培养人才不仅是树立目标、方向、改善专业课程,更看重的是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首先,培养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中英文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其次,专业能力,有治安管理基本技能、消防管理基本技能、交通管理基本技能。最后,求职能力,即计算机、英语应用证书、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职院校如果做好职业能力培养,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一)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命脉和希望,是最有竞争性的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与人才无缘,只会一步步走向衰败;如果与人才携手,便可以昂然屹立于强者之林。因此,用人单位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企业的根本为立足点,选择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的可用之才。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校际合并、院系调整、专业课程改革,过去学校间的等级差异发生了新的变化。用人单位自主权与学生择业权的扩大,使得企事业的用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技能需求情况选择人才。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企事业单位对其人才的需求状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并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做到以下几点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没有哪个企业会聘用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要想更好地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我们学好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汲取专业知识(如安全技术防范、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等)的同时,还应掌握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职业技能,尊重知识,重视技术和信息,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职场。其次,企业聘用人才的时候,通常优先选择有一定专业对口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这也是企业单位用人的需求标准之一。顶岗实习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机会,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巧知识的能力和从事本专业的初步能力,并较深入地了解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技巧,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随时做好安全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第三,现代企业用人单位更看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多面性,即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学习安全管理这一专业,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忽略自身实践能力。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那些光靠嘴说出来的“知识”,他们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能否给企业带来实用性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工作中。同时,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做到一技多长,了解其他有关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我们了解到,一个企业在很多方面、很多部门都需要事务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就如本身的实习单位,在安保、监控、公共管理等职位,都大量需求事务管理人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上几点,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此达到企事业单位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用人的需求标准,从而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和劣势分析

通过以上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两者的分析,不难看出,现在高校对人才培养越来越有目标性和实用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拓新、改善,设置专门的专业课程,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实习单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现实职场,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企业中的就业发展。

1.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

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专业竞争力日趋激烈。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应用型人才无法得到培养,出现计算机毕业生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达到企业用人需求标准的情况。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方面也在不断加以改善,力求达到企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从而使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2.安全事务管理就业劣势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有利就有弊,有优势就会有劣势。因此,劣势不容忽视。虽说高校对于这门专业设置已做了很多改善和提高,努力培养本专业人才,力争使其与社会对它需求的标准相一致。但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毕竟还是一门新兴专业,还不够完善,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小、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还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必将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五、结语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它的职业需求,在将来各个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特殊的专业,特殊的背景,以及不断改善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等,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不可忽略的就业优势,是推动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发展的动力。

当然,发展中相对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大、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對而言还比较薄弱、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将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使得本专业在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看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对此需要更进一步改进。对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达到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神话,2010,14.

[2]钱凤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2):30-32.

[3]翟振元.中国高等学校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邸鸿勋.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2002,7.

[5]吴良平.管人用人有心计[J].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10.

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4

更多

★ 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 金融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 历史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 关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 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 女生学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 学前教育专业前景分析,就业环境分析

★ 冶金工程就业前景

★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5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

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究和

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力学、医疗器械等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向则为医疗器械方向主要是为了培养基础

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深厚现代电子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一定

医学科学知识的生物医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据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吕忠生介绍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

医院医学工程师只占医院总人数的 10与国外30的比率相差悬殊。作为医

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也急需医学工程师。同时现代医学

技术的进步是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本专业有广阔的就

业前景。

现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进行简单分析

1、出国深造

生物医学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

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以

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

2、读研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考研有很多选择方向如电子学方向、医疗器械方向、图像处

理方向、自动化方向、计算机算法与结构等。从历年的考研情况来看选择多考

研情况较好。

3、找工作

毕业生工作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医院

到医院设备科放射科信息中心等部门工作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维护、采购

管理工作以及信息管理等。

2医疗器械企业

到医疗仪器企业做研发、销售、维修。销售主要是做好本区域内老客户的器械更

新等业务同时需要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售后工程师主要负责所属器械的安装调

试维修等。医疗器械企业南方发展普遍较好企业多就业机会多。

3电子计算机相关企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知识面广包括很多电子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很多毕业生

进入此类企业工作。

4高等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

5报考相关方向的公务员。

除此之外应征入伍、参加支援西部计划、到村任职、报考选调生、自主创业等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6

工商管理以前的名称是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这个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

工商管理以前的名称是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1、做公务员或者高校教师。做公务员的话就相当于有个铁饭碗,旱涝保收,但入门比较难。想做高校教师的话需要学历比较高,一般都要硕士以上学历。

2、做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比如经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到酒店或其他企业单位做管理工作。

3、做物流管理工作。现在物流发展比较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带动物流发展。

4、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招聘,调用培训公司人员。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发展前景

1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理解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层次, 对体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1983年定向运动传入我国, 在教育、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 全国各地学校定向运动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状分析, 定向运动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一方面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定向运动教师、高水平教练员、制图员及赛事活动组织者;另一方面缺乏既能把握体育发展规律, 又懂体育市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 201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率先在全国增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旨在培养中国定向运动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

2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户外运动兴起

户外运动是为了健康、亲近自然、满足挑战与刺激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户外体验活动。定向运动是意向集体力与智力、竞技与娱乐、探险与刺激于一体的运动, 在实用性、趣味性及挑战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拓展体育的空间与时间, 老少皆宜, 适宜于大众广泛参与。首先, 定向运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能够培养学生户外生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推动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其次, 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经有一部分个人或者团体组织开始商业化组织定向运动竞赛, 如广东拓锐户外、北京乐嘉和深圳华瑞健等体育企业, 在一些旅游将区或文化胜地也经常会有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旅游开发主题。[2]2015年中国定向公开赛分别在江西、安徽、天津、云南和广东深圳举行, 竞赛场地与旅游风景区相结合, 竞赛期间并举办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的旅游推广活动, 为群众体育健身的开展提供理想的场地条件, 展现了定向运动魅力, 对提升城市形象与推动城市旅游业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出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同时又具有指导定向运动体育旅游项目设计、市场开发、组织能力的一专多能型综合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是以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为导向,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设计, 从而提高育人质量。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专业名单中, 体育教育专业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 就业前景不被看好。[3,4,5,6,7]在此不利背景下, 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综合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定向运动方向, 综合了定向运动所具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所寻求的新的生长点。综合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 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使提高育人质量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 对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政策的导向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将定向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2002年定向运动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文件, 将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 将定向运动纳入“体育、艺术2+1项目”;2005年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试点》通知, 定向运动作为重点推荐的科技体育传统校项目之一。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共同成立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引导与实施, 为增设定向运动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为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3.2 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投向休闲、旅游、健身等项目的费用逐渐加大, 传统的锻炼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走向大自然, 奔向户外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首选。[8]定向运动的兴起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其独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赖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9]作为新兴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商业化发展的优势是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 利用科技体育平台, 以定向运动为旅游开发主题, 组织商业化定向运动赛事, 不仅能和体育消费市场紧密联合起来, 有效地刺激体育消费, 还能吸引体育消费市场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定向运动商业化运作, 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前进步伐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推动定向运动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4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4.1 专业师资力量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时效性, 既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测绘知识、OCAD制图、教学与训练等实践经验, 又要熟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和定向运动产品市场营销, 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 同期成立专家库, 目前基地现有专家17人, 青年讲师7人, [10]均为中国定向运动界的知名专家。2015年秋季学期将正式启动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本科生招生工作, 并将选派国内顶尖的定向运动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地进行辅助教学。而今后定向运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等师资力量将从专家库中遴选, 更好的为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力资源平台。与此同时国内也将产生一大批热衷于定向运动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

4.2 学科特色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将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培养, 为本科学历层次, 学制四年, 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定向运动作为符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科技体育项目, 课程设置方面上将开设定向运动相关理论、实践环节共计1000余学时, 涵盖定向运动的赛事组织管理与裁判、项目策划与营销推广、教学与训练、成绩统计与电子计时系统管理、地图绘制等5大板块, 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既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定向运动主题公园旅游项目设计、定向运动服务公司策划和营销的综合型人才。

5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定向运动方向, 不仅拓宽了体育教育专业领域, 还将促进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制定并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为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大量高规格的专门人才, 逐步解决制约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新宝, 赵雪敏, 张文涛, 施玮.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8 (12) :4-5.

[2]张新安, 李国军.定向运动——军事、体育还是旅游[C].中国定向运动文献汇编 (2005) , 2005:10-11.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5]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6]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7]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高月宏, 冯建强, 弈翠霞, 杨涛.我国定向运动倶乐部的营销现状与策略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4) :29-31, 37.

[9]钱亚辉, 乔兰波.以“定向运动”看体育产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0 (6) :75-76.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 篇8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上一篇: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探索下一篇:吸油纸会吸走水分?教你正确使用吸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