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共8篇)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分析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行政管理专业分析
行政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衡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进程和活动。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就是权力,行政权力是一切行政现象的基础。归根到底,行政研究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寻求保证公共行政权力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政府是公共行政管理行为和过程的主体,政府从合法合理的权力地位出发通过履行特定的职能,实现国家对广泛的社会生活的有效管理。“合法性与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为此,现代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和强调主动进取、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等现代行政精神。政府必须能够不断地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和公共行政管理水准,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
中国自战国时代起就有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它强调要肩负国家管理大任需从个性修养开始,并从治理好一个家庭入手。后来由于科举考试在中国很是盛行,中国便更重视“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教育,甚至各种教育都以此为核心。我国的公共管理学最早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学科中发展而来的。
就业方向
根据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众多高校将专业进一步细分,仅在管理学下就细分出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于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必然导致各高校争相设立相关专业来满足需求。行政管理虽带管理二字但有政治背景,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就业本身就有先天不足,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对于一个国家是必须有人研究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前途的问题。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每个学生头上,专业针对性不强,用人单位可供替代的专业选择面就窄,行政管理专业能做的很多别的专业都能适合甚至更合适,而适合别的专业的很多工作却未必适合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因为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生适用的岗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综合计划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党、政、青组织、计划调配、咨询服务等综合管理机构等。学生要在学校期间就按照志向分成“考研”、“报考公务员”、“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三类,然后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行政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要特别注重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不断更新课程、推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迅速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实践教育是专业学习的“重头戏”,为此该专业学生应将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四年学习过程。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检验,对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有了切身的体会,教师们不失时机地征求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意见,然后进行调整、改革。
就业方向主要有:第一,去高校工作现在看来是行政管理专业最佳的去处,高校工作舒适,待遇稳定,不过高校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了,现在一流大学基本上只要博士,二流大学只要硕士以上,三流以下大学力争研究生。而且现在985院校是不留本校学生任教的。这一就业方向也有饱和的趋势。第二,选调和公务员工作是行政管理专业第二大就业方向,选调是个比较有前途的方向,但是选调要求报名资格高,名额少,同时选调一般都有专业规定,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表明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至于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认为是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的正宗领域。行政管理专业的确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研究公务员,研究如何做好
一个公务员,但是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并没有额外的照顾,考试的科目也没有什么太强的行政管理专业色彩。复试很多单位的招聘职务都有很强的专业要求,因为公务员考试招聘的都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对你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一般都需要中文系、计算机系、法律系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定位如何管理好社会事物,如何领导好行政机关的,这样的专业的学生显然是不适应非领导职务的具体要求的。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复试中要显示出你有特别的资质。例如你是党员学生干部,或者你的文笔非凡或计算机能力突出等胜出的机会才会更大一些。由于公务员招考是“因岗择人”,即按照职位来招考,所以每个岗位的招考条件并不相同,但有一些通用的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基础理论扎实,学习(工作)成绩优良。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5、除个别经批准的特殊岗位外,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
6、身体健康。
行业薪资
根据《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的通知》,行政级别和工龄资历等成了核定工资标准的最重要依据。所谓3581工程,即通过改革,使科级、处级、厅级和部级人员的月收入分别达到3000 元、5000 元、8000 元和1万元。全国平均15487元,地域差距2.8倍,职务差距6.6倍。
到企业单位,一般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文秘、行政后勤等职位,工资属于较为稳定但不会有很高升幅。工资从1000 多到3000 元左右,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平均10万元。由于行政管理学得广泛,几乎文科、经济、法律、财会都有涉猎,就业选择面广,但是由于学得都不深入,因此发展的空间需要自己付出较大努力去开拓,例如继续进修不同领域的专业。
考研建议
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樊钉提出“针对行政管理学的考研,最好找相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向,现在管理学的就业更趋向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很多高校的管理学院都存在着两种招生,一种是参考国家统考的正规研究生,有学历和学位证书;一种是在职的不需要考试的函授或进修研究生,有学位或只有结业或修业证书。研究生院综合等级行政管理专业等级:(数据来源:行政管理硕士全国招生学校目录)
1.北京大学(北京)A++ A++
2.复旦大学(上海)A++ A++
3.中山大学(广东)A+ A++
4.中国人民大学(北京)A A++
5.清华大学(北京)A++ A+
6.浙江大学(浙江)A++ A+
7.南京大学(江苏)A++ A+
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A+ A+
9.华中科技大学(湖北)A++ A
10.武汉大学(湖北)A+ 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A+ A
1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A A
13.天津大学(天津)A A
14.厦门大学(福建)A A
相关资格认证:
作为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在我国仅仅是从1997年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后才正式设立的,所以它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如今它下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等5大二级学科。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于1999年5月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当然,目前全国仅有少数院校成立专门的公共管理学院或公共管理系。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MPA 学位教育培养的是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务或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MPA属职业背景教育,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目的在于公共管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与实际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相结合,有目的、按系统合作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是MPA 教育的根本特点。MPA 教育起点不是从高校的教科书开始,也不是从教授们创立学说、体系的动机开始,而是从公共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始,着力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MPA学习的不足:如学习的时间、费用等。MPA 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MPA 的学费普遍在3 万-3.5万之间,加上学习期间的差旅、食宿等费用,2 - 3年的学习一般需花费5万元,这样的费用在进修中还是比较贵的。■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2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电气信息领域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电气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逐渐的被运用在了工农等各个领域, 并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 电气工程专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每个高校的必备专业和重要专业之一。但是从目前基本的电气行业就业现状来看, 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是逐渐趋于饱和的, 再加上电气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 是的行业竞争增加, 因此对于电气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的向复合型和专业化的高学历方向发展。
在目前电力市场化的今天, 无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面对就业, 还是选择继续深造, 都将是增强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 独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首先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 在目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 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必然是社会所需要的, 这对于毕业生来说, 既是一种压力, 也是一种动力, 因此只有更专业, 才能更好应对社会, 更好就业;同时, 还应该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 除了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技能意外, 还应该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 电气行业目前很多的岗位都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吃苦, 且工作环境恶劣, 因此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 还应该加强实践, 提高实践能力, 更好的适应人才的新需求。
二、独立学院促进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探讨
1.构建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与国外很多的先进教学体系和先进技术相比, 国内的电气工程教育不仅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独立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正在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基本具备了培养本科电气工程人才的能力和条件, 而与此同时, 国内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教育还需要完善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因此构建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至关重要。所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在基本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 还应该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或是兴趣爱好, 更加系统地、深人地开展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
2.努力搭建“教学、科研、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
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和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 因此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 要想更好促进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必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注重技能培训和实习锻炼, 进而更好的提高他们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这就要求独立院校要坚持“学”与“用”的结合, 在完善学生基本素养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企业是学生就业的重要目的地, 如果通过学院的努力, 可以将专业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 以就业为目标, 构建“教学、科研、实习”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适应企业和社会, 无论对学生、学校, 还是企业来说, 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很多的独立学院也开始了“3+1”教学模式的尝试, 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3.积极引导就业, 加强就业工作信息的及时反馈
从学生入学起, 高校就要对其进行专业教育, 让他们了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要让学生提前参加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招聘会, 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避免择业时好高鹜远或妄自菲薄, 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 做到准确定位, 从而在就业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此同时, 院系各部门, 还应该及时将就业相关信息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让清楚和理性的认知当前的就业形势。比如每年要根据就业工作的各类反馈信息, 灵活、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使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将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独立学院就业市场的不断开拓将会是缓解当前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重要手段。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就业新形势下, 电气工程专业也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和电气行业的人才需求相联系, 顺应当前的大形势, 积极完善就业政策, 拓展就业新途径, 注重综合性电气人才的培养, 努力培养出专业素质、科技素质、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 进而不断满足当前电气行业的发展需要。作为独立学院, 更应该从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 在完善校园资源的基础上, 要不断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努力建造更加完善的电气工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
摘要:电气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业, 近些年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 如今也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独立院校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都将是工作的重点。电气工程专业作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 每一年都为社会供应很多的专业性人才, 但是伴随着专业招生数量的持续上涨, 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地饱和, 很多应届毕业生特别是独立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对于独立学院的院系各部门都将是一个挑战。本文也将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和新要求出发, 针对独立学院也提出了关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新途径, 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专业分析及其就业前景[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8) :38-39.
[2]冯雯雯, 王月红, 王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53-56.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 就业前景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随着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相较于计算机而言,情况不容乐观:首先,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其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其次,高校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滞后,最终造成很多计算机专业同学就业困难;最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求职技能等应用能力的欠缺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现在毕业生心理存在偏差,没有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导致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同时,有的很不自信,认为所学技能不一定能适应市场。诸如以上原因分析,这些都将成为加剧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的因素。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代社会,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个领域的职业需求
近几年,随着专业职能的不断扩展且日益专门化,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开始纷纷成立。现今,全国各高校的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已不少于20所,像其他专业一样,安全事务与管理专业也开始进行管理和运行。在美国,长期摸索实践和调整改进的进行,使得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美国高校中已渐渐具备了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对于这一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较高的专业职位和职业声望。在我国,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仍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决定了专业的特殊性。社会对其的职业需求不断扩大: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等。同时,公共服务领域,机场、地铁等交通领域,银行、金融等领域,都需要安全事务与管理服务。尤其在近几年大型活动中,安保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举办,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服务这一行业,对安保工作的需求更是缺之不可,促使奥运尽善尽美。对于即将到来的青奥会,服务与安保方面的工作更是不可或缺,我们相信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协助青奥会成功举办。由此可以看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各领域的职业需求是相对比较大的。
三、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
完善的专业训练、明确的专业标准、丰富的专业内容和众多的专业协会等构成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了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概况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安全事务管理工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借鉴美国高校经验,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人才开始了针对性培养,形成了一条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渠道,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高校还重在培养具备社会信息调研、沟通协调、公共策划和文案处理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更多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树立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高校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以后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由于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使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例如: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杂乱,以及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都难以保证专业教学,必然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就这一现象,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进行及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调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1.职业素质课程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理论、形势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开阔视野,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提前对职业有设计和定位,以便以后更好地了解基本就业、创业程序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
有解剖学、宪法、刑法、社会工作理论学、管理学、体育科研与方法和体育专项课等,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学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社会人文关怀和专业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以后可能要从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职业定向课程
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安全保卫方向课程,有擒拿格斗课、安全保卫概论、消防和危险物品管理、体育保健学等,意义在于做好防范保卫工作,了解危险物品管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体育实践当中。二是安全管理方向课程。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管理、群体性实践预防与处置、证据调查和公共事业管理等。
4.职业拓展课程
主要涉及现场急救实训、安全保卫实训和综合演练实训、学末的毕业教育、毕业和顶岗实习。掌握急救知识、技能,了解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毕业教育学习,树立自我完善意识,进而步入社会,适应现实的社会职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尽力做好以上课程之間的衔接,才能更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出具有全面知识的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并开设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等。
(三)所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校培养人才不仅是树立目标、方向、改善专业课程,更看重的是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首先,培养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中英文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其次,专业能力,有治安管理基本技能、消防管理基本技能、交通管理基本技能。最后,求职能力,即计算机、英语应用证书、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职院校如果做好职业能力培养,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一)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命脉和希望,是最有竞争性的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与人才无缘,只会一步步走向衰败;如果与人才携手,便可以昂然屹立于强者之林。因此,用人单位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企业的根本为立足点,选择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的可用之才。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校际合并、院系调整、专业课程改革,过去学校间的等级差异发生了新的变化。用人单位自主权与学生择业权的扩大,使得企事业的用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技能需求情况选择人才。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企事业单位对其人才的需求状况。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并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公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以胜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及预防、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做到以下几点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没有哪个企业会聘用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要想更好地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我们学好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汲取专业知识(如安全技术防范、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等)的同时,还应掌握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职业技能,尊重知识,重视技术和信息,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职场。其次,企业聘用人才的时候,通常优先选择有一定专业对口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这也是企业单位用人的需求标准之一。顶岗实习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机会,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巧知识的能力和从事本专业的初步能力,并较深入地了解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技巧,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随时做好安全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第三,现代企业用人单位更看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多面性,即具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学习安全管理这一专业,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忽略自身实践能力。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那些光靠嘴说出来的“知识”,他们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能否给企业带来实用性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工作中。同时,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做到一技多长,了解其他有关本专业的知识。对于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我们了解到,一个企业在很多方面、很多部门都需要事务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就如本身的实习单位,在安保、监控、公共管理等职位,都大量需求事务管理人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上几点,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此达到企事业单位针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用人的需求标准,从而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二)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和劣势分析
通过以上高职院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两者的分析,不难看出,现在高校对人才培养越来越有目标性和实用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高校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拓新、改善,设置专门的专业课程,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实习单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现实职场,促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企业中的就业发展。
1.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就业优势
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专业竞争力日趋激烈。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计算机专业人数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应用型人才无法得到培养,出现计算机毕业生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达到企业用人需求标准的情况。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在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方面也在不断加以改善,力求达到企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从而使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2.安全事务管理就业劣势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有利就有弊,有优势就会有劣势。因此,劣势不容忽视。虽说高校对于这门专业设置已做了很多改善和提高,努力培养本专业人才,力争使其与社会对它需求的标准相一致。但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毕竟还是一门新兴专业,还不够完善,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小、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还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必将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五、结语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它的职业需求,在将来各个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特殊的专业,特殊的背景,以及不断改善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等,是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不可忽略的就业优势,是推动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发展的动力。
当然,发展中相对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办学规模较大、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相對而言还比较薄弱、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的质量难以满足和保证专业教学,这些都显示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相对劣势,将阻碍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使得本专业在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看到安全事务管理专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对此需要更进一步改进。对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达到企事业单位对安全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推进安全事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神话,2010,14.
[2]钱凤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2):30-32.
[3]翟振元.中国高等学校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邸鸿勋.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2002,7.
[5]吴良平.管人用人有心计[J].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10.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 篇4
从人才交流会的状况来看,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明显好转,但比起有经验的人员还比较逊色。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解析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管理学院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提供相应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够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双学位和双专业。
有不少同学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5
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由于全国许多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刚刚开办,年至未来两3年还没有毕业生。因此,2004年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仅约为当年的招生人数的1半,毕业生总数约为1700名。在当前的情势下,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普遍较好。但数年以后,即便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不再增加,每一年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是现在的两倍。由于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在增加,未来数年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将到达4000名以上的范围。
《安全生产法》第2章第109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贮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百人以下的,应当配置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拜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干专业技术资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拜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另外,目前每个现代企业、公司或组织在斟酌本身的可延续发展战略时,除需要通过ISO9000、ISO14000外,还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1体化所要求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ISO18000(OHSMS)。不管是在国内求生存的企业还是寻求到国外发展的公司,已表现出1种趋势和潮流,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1体化所要求的ISO18000。而能够胜任完成这些重大使命的人材是高级安全工程人材。
安全工程专业人材有巨大的需求市场,即便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大幅度增加,也应当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全国300人以上的高危企业数量巨大。
但实际上,我国企业或组织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材的需求途径却有多条。目前,我国各行业中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这类趋势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其缘由主要是:第1,许多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还不知道《安全生产法》的许多规定,1些知道有关规定的企业或组织也没有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法》,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型企业。
第2,我国近期乃至以后相当长的1段时间里还将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人口众多,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不高,职业安全卫生法制建设比较薄弱,管理监察体制不够健全,安全死角很多。目前,大多数应当设置安全工程师岗位的企业或组织还没有设置该岗位,乃至许多企业或组织还不知道有安全工程专业,不晓得设置安全工程岗位的必要性。
第3,安全工程学科本身的属性和发展进程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反应在:
(1)现代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期在我国还不到,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常常认为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管理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已。
(2)由于安全本身的属性,如偶然性、隐蔽性、模糊性、交叉性、多因素性、软效益性等,使许多人对安全科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安全科学的作用抱怀疑态度。
(3)目前我国的物资财富还不是10分丰富,而且人口众多,人们的自护意识和安全文化还不高,许多安全问题及其防患的意义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可有可无的事。
(4)安全管理科学在许多方面都被人们视为“软”科学,事故不可知论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安全工作的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体现。因此,也致使安技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提不到相应的高度,许多单位将老弱病残人员放到安全工作岗位上,许多企业的安全部门还是最薄弱的部门。
(5)由于目前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成果“软”的多,“硬”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而许多“硬” 的成果又结合于装备中,人们很自然地将其认为是装备制造的成果;虽然人们都口头认为应做到安全第1,预防为主,但对其防患的可能性的信心仍不足,对安全投入仍有白投入的想法,对事故仍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
(6)由于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制法规及监察体系还不很完善,安全法制法规和监察制度的实行仍有很大的困难和差距。
(7)目前国家、社会、个人对安全投入的资金相对还极少。
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协助本单位领导组织和推动生产中的安全工作,使《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规、制度在本企业得以正确履行。
(2)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催促有关部门切实定期履行。
(3)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这些制度和规程的贯彻履行进行监督检查。
(4)常常进行现场检查,协助解决问题。遇到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先行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处理。
(5)总结和推行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6)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宣扬教育。
(7)催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分发和公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8)参加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试运转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9)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避免事故产生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并催促有关部门定期实现。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基本都能够符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专门人材的要求。但培养方案的实行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遭到许多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以下:
(1)安全工程专业是建立在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的,安全科学最近几年来虽发展迅速,但迄今其理论仍欠完善,体系有待完全,教材还跟不上教育的需要。
(2)由于本科教育的年限、学时总数有明确规定,当前国家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4年学习的2500多个课时中,大多数时间学习公共基础课。安全工程专业既要设立安全方面的专业课,又要设立特点专业的技术专业课,加上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需要几近所有科学的相干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遭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没法跟上,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
(3)安全管理工作除本专业的要求以外,社会经验也要求较高,刚毕业的学生社会经历不深,刚开始工作时不可能处于1个权利很大的岗位,其行使安全管理的职权遭到限制,因此很难发挥所学知识。
(4)在许多专业课的内容中,本行业的具体生产进程及其危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大安全观的建立,也限制了学生就业选择的范围,毕业生在人材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因此,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材的培养方案和模式有待进1步改革和完善。
对此,笔者有4点建议:
1.当前我国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数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有大幅度增加。安全专业人材的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安监部门对企业或组织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力度,只有得到国家安监部门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才可能良性发展。在《安全生产法》未得到全面、切实落实之前,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数目不能增长过快,招生人数不能盲目扩大。
2.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材的培养方案和模式需要进1步改革和完善,以便适应安全工程师的要求,适应安全人材市场的需要。安全学科本身还需要有很大的发展。办好安全工程专业还任重道远。
3.国家职能部门应当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加以扶植、引导和计划,并加大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尽快将安全学科设立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与权1级学科,设立安全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制度,以利于安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与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相配套。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6
第一做研发,能够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能够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可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
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必须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能够渐渐练习.
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必须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你什么学校档次以及你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本事,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得东西很多,比如说:音响技术,微波天线技术,电视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等。
你如果学单片机能够找单片机开发编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小企业,小产品多多,其中也自有一番乐趣。
你对DSP有必须基础的话,你能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或者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等领域谋求一个职位。将来一准是公司的栋梁之材啊!
你若熟悉ARM,能够成为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里的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
你熟悉EDA,能熟练应用HDL语言,熟悉各种算法,如FIR、FFT、CPU等等,同时掌握最新器件的应用,把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用于ASIC。
2.就业城市
电子业此刻全国都兴起。最发达就数珠三角一带,如深圳,东莞,广州,惠州等。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7
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变动情况
从最早开设本专业的东北大学首届毕业生来看, 毕业30人就业率100%, 主要去向为:考研、出国9人, 占30%, 到社区从事社会工作的13人, 占40%, 其余8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 (考试) 和事业单位。笔者通过西部某高校2005届毕业生就业的抽样调查显示, 受调查者49人, 25人参加工作, 占51%, 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通过一些关系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有12人, 占总数的24.5%, 12人考取研究生, 占24.5%。而在直接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中, 从事营销、市场开拓工作的有15人, 占工作总人数的53%, 从事与公共事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工作的没有一人。而考研的专业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和其它专业。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 无论是211高校, 还是一般高校, 2008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区间均为C+ (75%≤C+<80%) , 在管理学科门类中, 低于档案学专业, 排名靠后。由此可见, 本专业的就业水平较低, 就业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性差, 没有能够体现本专业的就业特色。
2 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毕业生供求失衡是就业率低的关键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院校增长快速。1999年秋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对该专业的招生, 教育部原本想由上述两校通过四年的专业建设, 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 但由于办学门槛较低, 高校自主办学, 特别是各省属高校教育部难以控制, 因此, 各地一窝蜂地开办该专业。到2000年, 全国有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的高校发展到132所, 2002年迅速增加到180多所, 2003年有220多所各类高校招该专业本科生, 而目前增加到302所, 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本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0000-20000人。但是,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建设滞后,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处于机构精简阶段, 自身存在富余人员, 许多单位实行“只出不进”政策。即使有用人需求, 单位也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 高门槛的准入限制, 加上需求本来就少, 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人才实际需求脱节造成本专业就业困难。
2.2 专业显示度低
由于宣传不到位, 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 对该专业知之甚少。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国家公务员招录中, 很少有政府部门招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即使有的招录职位与本专业很吻合, 也没有列示该专业。这种现象在市 (县)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中更普遍。这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只得报考没有专业限制的职位, 而这些职位往往报考的人数特别多, 竞争惨烈。同时, 教育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只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 而没有公共事业管理, 因此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攻读公共管理研究生时, 面临着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不平等的竞争局面, 也使得许多毕业生只有选择相近的专业, 甚至转行报考其它专业。本来企业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经济体, 由于对该专业的不了解, 造成毕业生失去大块就业市场。
2.3 人才培养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该专业培养方案五花八门, 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专业教学范式。由于该专业覆盖面广, 大多根据已有的学科基础来设置专业课程, 如师范类院校以教育学科为主;而综合类院校和工科类院校, 多依托经济管理专业设立, 课程设置总体上文理科平分秋色, 既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又要学习线性代数等, “文不文、理不理”。同时, 多数高校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与社会现实差距比较大。笔者对本专业2002级、2003级的毕业生在关于专业设置满意度和实用程度的调查显示, 近7成同学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实用, 对他们的就业没有带来优势, 因为学习的很多课程都是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在对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程度上劣势非常明显, 常常因为专业特点不突出而造成障碍。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有大的调整, 主流意见是增加实践性课程在总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2.4 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就业心态较差
部分学生忽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 智商高情商低, 并且对公共管理职业准入证书方面不够重视, 造成毕业生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而影响就业。同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部分学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比较高, 十分看重单位经济效益、工资收入、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好坏等。但是这些条件不是通过简单的面试与个人的了解就能全面掌握。这样导致这些同学在求职时贪大求全, 错失良机。如2002级某同学就因为当初找工作时考虑太多, 而错失了一个有潜力的汽配城的总经理助理一职。
2.5 教师队伍水平低
现有的教师数量不足, 质量堪忧。真正的专业教师很少, 而转行的教师太多, 多数学校是在原行政管理、政治学和经济管理等学科整合师资而来, 一些领导认为专业课门槛低, 大肆安插关系好但专业关联度低的人员滥竽充数, 形成教师人数少, 职称学历结构低的格局。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增, 教学科研任务繁重, 在岗教师进修提高的机会和时间很少。大部分老师缺乏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经验。教师水平的低下, 严重影响了学生竞争力的提高, 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提高就业率的路径选择
3.1 以质量求生存, 科学规划人才培养规模
各高校应该牢固树立专业人才质量第一的理念。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应该提高本专业准入门槛, 严格审批新开办的院校, 另一方面对已开办的院校进行专业评估, 达不到评估标准的学校, 取消其招生资格。同时, 结合我国政府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情况, 社会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需求增长趋势, 科学确定招生规模, 力求人才供求平衡, 切忌不顾社会客观需要, 盲目下达招生指标, 人为制造虚假繁荣假象。
3.2 多途径提高专业显示度, 创造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
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专业宣传力度, 从业教师应加强对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多向社会推介专业特色, 提高专业美誉度和显示度, 使用人单位家喻户晓。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在各级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把该专业纳入招录范围。建议教育部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增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对符合条件的院校赋予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对于在比较艰苦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就业的学生给予优惠激励政策, 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协作, 为本专业毕业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
3.3 多管齐下培养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首先, 凝练专业培养方向, 这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公共事业管理涉及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城市和农村事务管理等很多方面, 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 选择其中之一作为专业培养方向。其次, 科学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构造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和规律, 突出主办单位的专业特色。再次, 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高度重视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培养富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人才。最后,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高年级大学生可采取导师制方式, 通过社会调查、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撰写和实践单位挂职训练等方式, 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他们创新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端正就业心态
激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与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 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帮扶、非政府组织等活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多参加公共事业管理职业资格考试, 获取进入用人单位的通行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前景, 毕业生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既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 又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 能正视现实, 勇于竞争, 不怕挫折, 客观地认识自我, 明白自己的兴趣, 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合理定位, 找到切入社会的起点。
3.5 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可以从国内外招聘高水平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尤其可以聘用公共事业管理实践部门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各高等院校需要建立动态培训机制, 制定本专业的师资培训计划, 实施师资培训工程, 让教师走向高水平的国内外大学进修提高, 走进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获取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教学素材, 全面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凌、杜宝贵.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6) :50-51.
[2]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公布2008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EB/OL].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 2009-06-03.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8
关键字:工程造价;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工程造价专业最早于1999年开始招生,最初是作为试点专业开设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开发了许多基础建设项目,因此就有必要对项目进行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等,对工程造价的专业需求应运而生。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以长春建筑学院为例加以分析。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长春建筑学院于2007年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最初是作为工程管理的专业方向设置的,从2008年开始作为独立的专业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共有4届工程造价专业(含方向)的毕业生,从这几年的毕业统计数据来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1、就业率
工程造价专业连续四年就业率保持在86%以上(见表1),2012年达到最高95.7%,这是独立专业招生的首届毕业生,毕业人数不足百人,而市场需求量大,只有3个学生未就业。随着2009年专业扩招,学生人数达到二三百人,就业率依然超过86%,看出这几年造价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大。
2、就业方式
按照学校的就业统计标准,只要签订劳动合同、出国工作或深造、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应征入伍都计入就业人数里。今年毕业的工程造价学生有327人,到2014年8月中旬止,共有283人就业,就业比例达到86.54%,其中签订劳动合同257人,出国出境9人,地方基层项目5人,自主创业7人,应征入伍5人。未就业的学生主要是打算考研或考公务员、等待家里安排工作、因其他原因暂缓就业等等,这些因素影响学生就业。
3、就业流向
从学生就业后的职位来看,基本上从基层做起,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很高,也心甘情愿从底层做起,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来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造价咨询公司及其他专业对口的企业更受学生青睐。毕业生认为能够将四年所学应用于工作中,大学生活才不算虚度,能够学有所成是最理想的就业方向。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考虑地域因素,希望回到生源地工作,这样可以照顾父母,同时可以利用既有的人脉资源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工程造价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从这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尽管就业水平比较乐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招聘企业更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
在今年毕业的工程造价专业进行的社会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考查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社会工作经验和专业学习成绩,说明企业不是单纯地看学生学习好坏,更看重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能否快速融入团队。专业水平不足,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工作来提高,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强来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但个人素质一旦形成,已经很难改变。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不仅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从辅导员到讲课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不仅重视智商教育,更要重视情商教育。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的学习以及活动中,要建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就业信息渠道单一
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在参加调查的152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中,有128名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或校园就业信息网实现就业,占调查人数的84.2%;15名毕业生通过社会招聘网站获取招聘信息实现就业,占调查人数的9.9%;9名毕业生通过地区或家乡招聘会实现就业,占调查人数的5.9%。由此可见,校园招聘仍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但相对单一。因此,学校不但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还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在保持现有校园招聘企业规模的同时,向更多更好的企业推介优秀的毕业生,提升毕业生的认可度,创出本校的品牌,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既要能引进来,也要能走出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就业地域趋向大城市
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回到家乡或在大城市工作,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就业地域,也影响了就业率。毕业生不愿意到陌生的小城市或偏远的项目地工作,收入偏低,生活条件艰苦,交际圈子小,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招聘信息置之不理。其实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即使总公司在大城市,但工程项目会在偏僻的地方,所以学校应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工作条件和专业性质有清醒的认知,没有基层的实践,要想干好本专业的工作,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是无从谈起的。毕业生应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从底层踏踏实实做起,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三、工程造价专业的前景
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还是很大的,但是企业更需要有真才实学、有团队精神、个人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企业来,因此学校应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个人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与发展,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胡云鹏,《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4期
[2]李云春、李敬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农业教育研究》,2011年3月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工程管理专业前景分析07-13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10-20
工程造价前景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伤不起啊08-26
食品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1-10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08-20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11-01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前景07-24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11-15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06-03
石油工程硕士专业澳洲前景12-04